【苏教版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考点16: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1页
【苏教版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考点16: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2页
【苏教版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考点16: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3页
【苏教版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考点16: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4页
【苏教版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考点16: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十六: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考点精析】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在有限的文字中表达丰富的内涵,除了注重遣词造句的语言艺术 外,还特别讲究表达方式的典型运用。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属于考试说明“古代诗 文阅读”中“鉴赏评价”的“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要求之一,其能力层级为 D 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 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 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形式为内容服务,技巧为主旨表达服务。不少鉴赏题就是由技巧切入,鉴赏表达技巧也是高考 的热点之一。 【真题体验】 1.(2013.新课标二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问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 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 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5 分) 答: 【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 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 级。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 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 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 2 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 3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 成理,可酌情给分。 2.(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 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 不堪丞相延东阁, 闲伴诸儒老曲台 。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 九日, 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 节;韩魏公,时为丞相。金罍,泛指酒 盏。曲台,指太常 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 分) 答: 【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 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 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 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4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鉴赏评价)。题目已经明 确的“表达技巧”为“对比”,降低了试题难度。只需要指出有哪些对比,再分析其表达效果(情 感、主题)即可。颈联有三组对比:“佳”与“愁”,“久”与“偶”,“壮心”与“醉中”。其 中,第三组对比稍难。回答时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对比的作用,再举例分析,最后总括。 3.(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问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 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韦苏州:即 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 “韦苏州” 。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 分) 答: 【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 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晕” 又预 示天气变化,引出下文。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 级。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考的 是修辞手法。回答时,结合诗句点明两诗分别运用的比喻和借代等修辞手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 明效果。 【方法归纳】 表达技巧题是高考热点题之一,也是考生失分较严重的一类试题,相关鉴赏知识的匮乏以及 答题技巧的缺失是失分的直接原因。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归纳分类,熟悉掌握。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 66 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第 3 页 共 5 页 (一)掌握类型,熟记术语 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修辞方法。涉及的范围是考纲里规定的八种常见的修辞 方法。第二,表现手法。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指表达方式,主要指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一是指文艺表现方法,主要指赋、比、兴,象征,联想、想象,用典,选词炼字,抑扬变化、情 景交融、托物言志等。第三,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二)探究高考设题题型,寻求解题捷径 在高考中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的设题角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角度”设题,一 类是“大角度”设题。设题角度不同,解答方式也不尽相同。 1.“小角度”设题。 此类设问的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 面鉴赏。如 2013 年广东卷第 10 题的第(1)问“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明确要求 从借景抒情角度鉴赏这首词的上片。答题时不能泛化内容,鉴赏随意,只要根据与题干要求相关的 表达技巧知识,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出分析即可。 2“大角度”设题。 此类题干往往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角度要求,例如 2012 年江苏卷古代诗歌鉴赏第 3 题“请 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此类题比“小角度”设题的鉴赏难度要大,因未明确指出表达技巧的具 体类型,所以答案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大,有可能是表达技巧中的任何一种甚至几种类型。因此,解 答该类题要善于抓关键点。 解答此类题,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一品(品诗歌、明诗意、揣摩表达技巧)、二析(联系具 体内容,分析该技巧的运用过程及运用目的)、三赏(结合内容,依据目的,赏析其运用效果)、 四组(将上述信息依据要求条分缕析地组织答案)。 立足诗词整体,联系思想内容。 纵观近几年高考古代诗歌考查题目,虽然鉴赏表达技巧类题目多着眼于具体诗句的鉴赏评价, 但局部分析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特别要注意的是,表达技巧是为主旨服务。只有全面把 握诗词的内容主旨,才能更好地体会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如 2013 福建卷第 6 题的第(2) 问“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立足诗歌 整体,体会诗人情感,把握景物特征,明确景与情的关系。 规范答题步骤,完善答题模式。 做答表达技巧类鉴赏题,可分一下三步:第一步:总说,准确指出运用何种表达技巧,即回答 是什么;第二步:分说,结合作品具体诗句分析为什么说其运用了这种方法,即回答为什么;第三 步:小结,该方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即回答怎么样。 【知能巩固】 1.(2013 江苏徐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盟鸥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 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 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作者被主和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千丈翠奁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带湖的哪些特点?(3 分) 2.(2013.泰州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上别柳中庸 李端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 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 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 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 注释:柳中庸:河东(战国时属秦地)人,李端诗友。此诗为李端送别他时所作。 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 分) 3.(2013.南通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惜余春 贺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西曛:斜阳。 请简要赏析“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这两句的艺术特色。(4 分) 4.(2013.盐城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远行 李 璟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余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注二毛,指头发斑白。 上阕前两句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3 分) 5.(2013.苏北四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黄庭坚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 66 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第 5 页 共 5 页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官。 “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 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析。(3 分) 答案: 1.(3 分)比喻、夸张。(1 分,答出其一即可)表现带湖宽广、翠绿、清澈、平静。(2 分, 只答出 1 点不给分) 2.想像。(2 分)作者想像朋友离别之后夜宿巴陵(岳阳),不忍听大雁北飞的叫声;(1 分) 以想像朋友的思乡来表达自己的不忍离别之情,含蓄委婉,曲折动人。(1 分) 3.(4 分) 运用比喻、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以“鸳鸯”喻夫妻(有情人),以“江南、渭 北”代指夫妻(有情人)各自所在的地方,以“白头”“三千里”突出分别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