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修改单位投稿流行体育文化视野下的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学研究结题论文_第1页
4月11日修改单位投稿流行体育文化视野下的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学研究结题论文_第2页
4月11日修改单位投稿流行体育文化视野下的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学研究结题论文_第3页
4月11日修改单位投稿流行体育文化视野下的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学研究结题论文_第4页
4月11日修改单位投稿流行体育文化视野下的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学研究结题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系常平主持的河北省 2010 年教育厅课题“流行体育文化视野下的河北省 高校体育教学研究”结题论文,课题编号:SZ2010445。课题组成员有孙慧、马 钊、马昆、张冬雪。) 本论文请不要上网刊登 流行体育文化视野下的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学研究 常平 ,孙慧,张冬雪 (河北北方学院公共体育部 河北省张家口 075000)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河北 省 18 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河北 省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应加强体育教师对流行体育文化知识的学习与培训,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与欣赏,与社会体育机构合作,使教学与流行体育知识相融 合,提高体育课程的时代性与趣味性。 【关键词】流行体育文化 河北省高校 体育教学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With adoption of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Interviews with experts ,questionnaire method and probability method,this thesis has researched and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PE(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tatus of 18 universities in Hebei Province.The result shows that with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PE teaching of Hebei province,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learning and training of PE teachers about popular PE cultural knowledge,use multi-media to teach and enjoy,in coporation with social PE organizations,in order to merge the teaching method with popular PE knowledge,and make the class advanced and amused as well. Key words popular PE cultural, universities in Hebei Province,physical teaching and study 高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树立“健 康第一”的思想,培养终身体育行为,并且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 1流行体育文化 是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强大的发展动力,在培养身心健康和具 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 将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模式,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体育教学研究全过程,从 一个全新的视角和领域来探究流行体育文化的内涵及特征,分析其对当代大学生 产生的影响,从而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 性,为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北省 10 个地区的除体育院系外的理工、医药、财经、师范、农 林和综合性 18 所高校的学生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检索、网络检索等方式查阅了各学术期刊论文,研读了国内外相关高 校校园体育文化和高校体育教学的文献资料,并对其中重要文献进行细致的分类整 理和分析研究。 1.2.2 专家访谈法 就本研究有关问题与高校相关专家、主管体育工作领导、学生等进行面对面 访谈及电话交流。通过和他们的交谈、交流,以确定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其可行 性,了解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计了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调查问卷。问卷经过 12 名专家的评审、鉴定,用克龙巴赫检验内容效度的方法, 测得相关系数分别为 0.83 和 0.89。对河北省 18 所高校的 56 名教师和 1800 名学生进行了体育理论课 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其中发放教师问卷 56 份,回收 52 份,有效问卷 50 份, 问卷回收率为 92.86%,有效回收率为 89.29%。发放学生问卷 1800 份,回收 1712 份,有效问卷 1652 份,问卷回收率为 95.11%,有效回收率为 91.77%。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 Microsoft Excel 2000 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流行体育文化在高校师生中的认知调查分析 2.1.1 教师对流行体育文化的认识不统一 调查结果表明 76.78%的体育教师对流行体育文化对体育教学的认知度是持 肯定态度的。认为一般的占总人数的 16.07%。而认为无所谓的占到总人数的 7.14%(如表 1),说明大多数教师认识到了流行体育文化在体育教学中的的重 要性,但还有分歧,不能统一认识。 表 1 教师对流行体育文化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程度认知表 N=56 项 目 人 数 百分比% 非 常 重 要 16 28.57 重 要 27 48.21 一 般 9 16.07 无 所 谓 4 7.14 2.1.2 学生对体育课程改革与流行体育文化的认识 在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来源,接受方式的调查中 ,真正来源于体育课的仅 占 6.54%,而学生最喜欢的方式是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来获取体育理论知识,分 别占到 58.23%,20.11%,15.12%。说明学生更容易接受快捷的、容量较大、知识 更新迅速的信息化传播方式。而对传统的体育课讲解、教学书籍的知识内容感到 陈旧,不愿意接受。 在对体育课程改革与流行体育文化认知的调查中,51.76%的学生希望对现有 体育课程进行改革,80% 以上的学生希望对流行体育相关知识进行了解与学习, 72.82%的学生表示喜欢流行体育项目(如表 2)。说明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的运 动项目,并且希望亲身尝试。 表 2 学生对体育课程改革与流行体育的认知评价 N=1652 肯定 否定 中立调查内容 N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现有体育课程设置满意 1652 491 29.72 514 31.11 647 39.16 希望体育课程革新 1652 855 51.76 106 6.42 691 41.83 喜欢流行体育项目 1652 1203 72.82 43 2.60 406 24.58 希望了解流行体育知识 1652 1450 87.77 31 1.88 171 10.35 课堂中希望加入流行体育项目 1652 1392 84.26 12 0.73 248 15.01 22 高校流行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 高校流行体育文化与制度的矛盾 河北高校体育教学是以强调政府行为为基础的制度环境下运行的。在这种制 度背景下,大学体育的经费来源、教学活动、教学研究等都受限制;在高校体育制 度具体的操作中,体育职能的发挥、功能的实现必然极大的限定和压抑了人们的积 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高校流行体育文化健康发展必定会受到相应的限制。 2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高校体育制度的改革也在相应的调整和修正。 高校大力发展高等人才的同时,也加大了招生的数量。因此随之带来的是学校各种 教学资源投入的相对滞后,而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则 需要更多的硬件设施,如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等。这些硬件设施不仅是实施校园 体育文化的物质保障,也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 2.2.2 高校流行体育文化与学生吸收外界环境能力的矛盾 因特网作为新的传播媒介,以其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综合性等特点给人 们带来畅通的交流渠道和机会,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高校学生借助网络的技术优势,获得 最先进的、前沿的知识、信息,同时它也带给高校学生很多的负面影响,这也体现 在高校流行体育文化建设方面。很多学生羡慕国外高度自主、自由的精神文化与 先进的场馆设施,而没有考虑我们的教育背景和宗旨,鄙视甚至放弃我们优秀传统 的高校体育文化。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将成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主旨。精神文 化作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的核心、居于主导地位,充分反映出我国教育的目 的。育人先育心,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徒有科学文化知识、健 康的体魄是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整个国家在教育改革阶段 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我们还在探索、修正和发展我们的高校校园 文化体系。 2.2.3 高校流行体育文化人文关怀的匮乏产生了高科技与低素质的矛盾 高等教育是以探索、追求、传播真理和知识为目的,继而负有引导社会价值观、 规范社会行为之使命,对人类素质的改善和提高、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具有不可 替代的重大公共影响力、推动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使科学教育人文化、以培 养出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如今的高校校园变 得浮躁、媚俗、功利,缺乏诚信、缺乏人文关怀,这些现象侵蚀着大学原有的高尚 和儒雅。高校校园流行体育文化的真谛在于汲取流行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 文化意识,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使其成为对国家、社会、文化均有责任感的高等 人才,和真正意义的“社会人”而不是高科技低素质的“自然人” 4。 2.3 高校流行体育文化视野下的体育教学的对策研究 2.3.1 扩充教师的业务范围 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如何,重要的一条是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与科学的教学方 法。现代体育涉及多学科的特点,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美学等。 这就要求教师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要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还要面临现 代知识更新周期性短,大量新知识又不断涌现的特点,更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 刻苦钻研,有随时吸收最新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提高对流行体育文化的认识,切 实意识到这是学生获得体育知识的主要途径,由简单的、示范型教师向具备高素 质的智能型教师过渡。 2.3.2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工作 学生对于体育偶像的喜爱和崇拜程度不一而论,但一致的地方是都想和这些 偶像做朋友,这就要求学生要关注他们的赛事近况,多上网看体育新闻,多学些 体育常识,尽可能多的参加到体育运动中来,通过切身锻炼体会 ,加上时间的 积累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到交流的时候有自己独到底见解,这是最根本的。因 此这就无形的促使大学生更广泛的了解相关的体育文化知识。具体到体育学习上,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在动机;另一种是外在动机。 5 由于体育是一种肢体和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在平常生活中使用相对较少,因此, 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技能学习在本质上属于动作学习,是外在的需要,所以学生 在学习技能时,要有较强的外在动机,而流行体育文化正是激发学生外在学习动 机的一种最便捷、最直接的方式。流行体育文化把体育理论知识融入认知、情感、 娱乐、比赛、生活、实践等情景中,使单调、枯燥的知识学习与欢乐的情景结合 起来。 2.3.3 体育教学的手段要多元化 普通高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兴趣广泛,对体育的全新 认识才刚刚开始。流行体育文化的发展使得民办体育和外资赞助体育簇拥着公办 体育向前跑。像健身、自驾车、极限运动、拓展训练这样的新项目完全是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由商业性俱乐部发起和推广的。在大型游乐场和主题公园、森林公 园、海洋公园,冲浪、滑板、攀岩、滑翔、激流皮滑艇、水上摩托、轮滑等活动, 成为当代大学生津津乐道的刺激性愉悦。 6在高校体育教学手段上要适应市场的 规律,同时考虑到教学发展的要求,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如:网络、 动画、教学影片等。也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围绕特定的内容,通过网络、报 纸、杂志、图书等搜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通过搜集资料和课堂讨论,让 学生对某个问题有较全面、系统的认知,通过校园网络长期进行体育健身知识的宣 传,达到教学目的。 3 结论与建议 3.1 加强体育教师的流行体育文化知识的学习与培训 体育教师对流行体育文化与前沿知识的掌握,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 质量的关键,为达到这一目的,高校体育教师应到国内最权威的体育培训机构进 行学习、培训,统一思想,改变观念,全面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3.2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流行体育的教学与欣赏课程 建议在场馆中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形式、教学方法、手 段更加多样化、合理化、科学化。通过对最流行的体育运动及最先进的体育锻炼 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 3.3 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与流行体育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 为使学生提高运用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健身的理论知识,建议在进 行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入流行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使课堂教学更具时代性和 趣味性,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水平与综合素质。 3.4 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机构的合作 加强与健身场馆,运动营,拓展公司,运动企业,电视台等组织的联谊活动, 通过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其对体育的全新认识,以此达到互相促进,共同发 展的目的,并解决高校运动设施单一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爱华.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9): 1260-1261. 2于蕴,虞荣娟 .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