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一:写一篇状物的文章_第1页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一:写一篇状物的文章_第2页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一:写一篇状物的文章_第3页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一:写一篇状物的文章_第4页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一:写一篇状物的文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 第一单元作文指导:写一篇状物的文章 备课补充 2 【写作要求】 1.仔细观察,描摹事物的特征。 2.学习在状物中“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寄托或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描写事物时,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1.要选好状写的事物。要触动过自己的感情,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 2.确定描写的重点。弄清楚自己所写事物的什么特点。 3.明确读者对象和写作目的。 【写作指导】 一、有关知识 1.“状物”的含义 这里所说的“状”是陈述,描摹的意思,“状物”就是描绘事物。状物的记 叙文,就是写动物,写植物,写实物,把它们的形状、状态、颜色、特征描绘出 来。当然,这种记叙文不是为状物而状物,而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就是通过 描述某物,来表明作者的某种思想、某种感情。这类文章的特点在于把比较抽象 的思想感情寄托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当中,文中既有对所寄托事物的具体描述, 又有对所寓之理和情的充分阐发。 2.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将物的特征人格化,体现质的特征; 借物抒情由物的特征引发情思,侧重情感的抒发。 3.探究写作方法: 阅读例文,并回答问题。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 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 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 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 朵。 思考并回答: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和层次描写的?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的? 这段文字中,作者除了运用了直接描写之外,还运用了什么方法使紫藤萝更加形 象生动?语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从以上例文,可总结出写作方法如下: 了解事物的特征;静动结合;注重顺序;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融情于物, 真切感人(结尾托物言志,抒发感情) 二、写作方法指导 1、了解事物的特征。 写作前,我们要对所写的“物”有所了解,否则无从下笔。比如,要我们写 “熊猫”这一动物,但我们却从未见过熊猫,它长的什么样子,有哪些生活习性, 有什么特点却一无所知,试问又怎能把这篇文章写好呢?要了解所写的“物”, 3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有关的资料或对具体的“物”进行认真地观察。对于不同的物, 我们观察的内容和方法应有所不同。 特征是事物的特点、个性,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描摹事物只 有准确把握其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形象才能具体、逼真。正是因为作者抓 住了石榴的热烈、鹅的傲慢、燕子的隽逸,才使得形象更鲜明。 要描写好物体的外形大致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A、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B、数量:一张、两只、一条等; C、颜色:如红、黄、湖绿等; D、光泽:如亮闪闪、金灿灿等; E、质地:如坚硬、柔软、滑爽等。 例:“鸵鸟的羽毛很粗大而且还很密,像是穿着一件羽绒服。它的两个鼻孔长在 又扁又长的尖嘴上。在嘴的斜上方有一双嵌在深眼眶里的明亮的大眼睛,这双眼睛 黑黑的,眼珠闪烁着亮光,神采奕奕。” 练习:下面的句子在描写外形特征方面,有什么问题。 小狗“一身纯白色的皮毛,一对软软的耳朵,长长的尾巴。” 此外还要善于选择描写的角度。一个物体可以分解成许多细小的部分,描写 时要根据物体的特点及中心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描写角度,千万不可“眉毛 胡子一把抓”。 对于动物和植物,两者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观察时,我们要考虑 到“物”在某一阶段的特点。 如:荷花一文中,描写荷花开放的形状那一段,“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 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 朵儿,看起来 饱胀得马 上要破裂似的。” 这段文字把荷花开放时的不同特点写了出来。 观察植物时,应着重从它的形状、颜色和姿态等方面去抓它的特点。 观察动物时,可以从它的外形(头、四肢、眼睛、毛色)、动作(走、跑、 飞、爬等)、习性(喜欢住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进行观察。 例如,翠鸟一文,作者就是抓住了翠 鸟的外形(小巧、美丽,一双红色的小爪, 身体各部分羽毛的颜色,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细长的嘴)、活动(鸣 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轻轻地停在苇杆上,一动也不动地注视着水面)和习性 (喜欢停在水边的苇杆上,家在陡峭的石壁上),把翠鸟写得活灵活现。 2、动静结合。 物有动态和静态,植物是静止的,也可以从动态上写;动物是动态的,也可 以从静态上写。动植物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习 性。 对于动物,要写好它们的动态,应当仔细描写好它们运动时的各种动作,使用的 动词要准确。例如,猴子跳跃,马儿奔跑,鸟儿飞翔等。动词使用恰当,动作描 写得传神,能使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动物的各种姿态,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于植物,则可以通过它们的某些变化来写出动态。花草树木本身不会动, 然而外界事物的运动会促使它们一起“动”起来,如风一吹、人一碰、地一震等 4 都会使本不会动的花草树木跟着动起来。我们要善于把它们这时的动态捕捉住, 描写出,这样的描写必然会打动读者。如:“柳树那细细的、柔柔的长枝在春风 的吹拂下舞动着,真像春姑娘那美丽的秀发啊!”这句中“舞动”一词形象地再 现了柳枝随风摆动的动态。这样的描写,使柳树的柔美和勃勃生机跃然纸上。 对于静物,如建筑物、工艺品、日用百货、家用电器等。我们可以通过想象、 联想,或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把这些无生命的物体当作人或者有生命的东西,写 出其动态,同样能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如写小闹钟:每天早晨六点它就嘀铃铃 地叫起来,好像在喊:“快起来吧,时间到了,再不起来要迟到了。”作者在这 里采用联想的手法把小闹钟写“活”了。 如石榴一文中,描写石榴“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 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看见过吗? ”这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写果实的饱满。文中用“忍俊不禁”饱含感情色彩地表现 了石榴的自然生长过程,又表现了它美好可爱的形象;用“破口大笑”表现它的 爽朗、热情、大方。整句具有鲜活的形象并达到富有动感的表达效果。 三、范文分析 大公鸡 放学后,我推开家门,只见爸爸、妈妈从集市上买回来一只大公鸡。 它那红红的鸡冠,好像一朵盛开的 鸡冠花。眼睛小小的,但闪闪发光,嘴尖而硬, 啄起食来“咚咚 ”响,身上的羽毛像雪一样白,两条腿很粗壮,爪子很锋利。 一到吃食的时候,大公鸡就领 着“ 孩子”来了, “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米粒, 而大公鸡在一旁站着,却舍不得吃,它得到一些米粒就“ 咕咕 ”地呼唤着母鸡和小鸡 来吃。吃完,又领着鸡群去寻 找食物。 傍晚,太阳快落山了,大公鸡先让别的鸡进窝,自己守在门口,好像一个威风凛 凛的大将军。大公鸡睡着时,可爱极了,还呼呼地打呼噜。 让别的动物听见都十分害 怕,不敢靠近它。 嘿!大公鸡玩耍起来,好潇洒呀!挺起胸,高高地昂起脖子,头上血红的大冠 子直颤,深绿色的尾巴翘得老高,一会儿迈着一双黄色有力的大爪子,一会儿神气 十足地站在地上,眼睛还机灵地瞧着我,真像一个威武的 “男子汉”。 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大公鸡 就昂起头挺起胸,放开它那洪亮的嗓门“ 喔喔”地 叫着,唤醒了还在睡梦中的我。好像在说:“大懒虫,天亮了,快起床上学了。”我一听 到它的叫声,就急忙穿上衣服。自从有了这只大公鸡,我每次上学都很准时。 每天,我放学回来写完作业的 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喂大公 鸡 。抓起一把玉米喂它,它 边啄边警觉地抬头张望,不时发 出“ 咕咕”的叫声。接着爸爸让我切点菜叶拌玉米面 喂它,不一会儿它就吃光了。妈妈又切菜叶喂它,它又“咕咕”叫了。大公鸡吃饱后更 有精神了,一会儿在地上走,一会儿跳到木板上,还自由地拉起粪便来。妈妈看见自 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地面给弄脏了,气得大叫: “杀了它吧!”我求情说:“大公鸡这 么美丽,别杀别杀,让它和咱一块过个年吧。” 爸爸忙说:“咱俩腾出个苹果筐,给它 安个家。”于是 妈妈也就不嚷着要杀它了。就 这样一天又一天,我们和大公鸡之间建 立了深厚的友情。 从此我每天鸡鸣而起,或出门 上学,或帮 妈妈干家务活儿。如今大公鸡已成为 5 我的“活时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