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四缝穴和捏脊法的认识_第1页
中医对四缝穴和捏脊法的认识_第2页
中医对四缝穴和捏脊法的认识_第3页
中医对四缝穴和捏脊法的认识_第4页
中医对四缝穴和捏脊法的认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对四缝穴和捏脊法的认识 1 四缝穴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在手指食、中、无名、小 4个指头的第一、二指节横纹中,通于大肠、 心包、三焦、心、小肠 5 个经。 研究发现四缝穴除了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外,其治疗范围在逐渐扩大。如胃脘痛、腹痛、 腹胀、咽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呃逆、中暑、发热、感冒哮喘、小儿惊风等症均有奇效。 还有人发现可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疖肿、痛风、月经不调等症。 取穴及操作疗法 (1)取穴:第 2、3、4、5 掌面第 1、2 节横纹中央点取之。(2)消毒:穴位用 安尔碘,针具高压消毒。(3)针具:三棱针或 25 mm 毫针或 5、6 号注射针头。(4)操作:为缓解 疼痛,在穴位上下用绳捆紧,用安尔碘消毒后,押手扶住手指,刺手快速点刺。点刺深浅根据 年龄、体质决定,刺后用双手挤出少许血液或淋巴液即可。如遇高热者可多挤出些血液直至血 液变红为止。一般 1 周 2 次,重者可每日 12 次。治疗 57 次为一疗程。针刺时发现,单用 中央一处,疗效不如用三处明显。笔者发现四缝穴确有健脾行气、活血消瘀止痛、调节阴阳平 衡、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等功效。值得注意的是:消毒一定要严密,如有出血倾向或血 液病患者禁刺四缝穴。 小儿针挑疗法又称“挑四缝法” 、 “挑疳积法” ,是用三棱针(或其他钢针) 选准特定部位和穴 位,挑破皮层取出皮下脂肪,用以治疗小儿疳积(包括虫积) 的一种外治方法。 四缝为经外奇穴,与三焦、命门、肝和小肠有内在联系,临床观察有平肝泻心、理脾和胃 作用,针之可调整三焦,燥湿驱虫,理脾生精。医家有专用本法治疗小儿疳证;也有以本法配 合汤药,作为辅助疗法。有学者提出针挑四缝,不但能用于治疗,且有鉴别诊断和判断其预后 的意义。 其具体操作主要有: 1、挑液法(针挑四缝穴): (1)选用三棱针(或圆利针、缝衣针 ),先予高压消毒,或用 75%酒精浸泡 30 分钟,或煮沸 20 分钟消毒,取出置于消毒盒内备用。 (2)洗净患儿手掌,术者先用 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 75%酒精将患儿掌面第 2、3、4、5 指腹侧第一、二指间关节横纹处由中心向外周擦拭消毒。 (3)用消毒三棱针挑刺上述横纹中心,对准挑点,快速地向中心方向斜刺一分深度,稍提摇, 术者以左手在第一指节腹面向针尖方向按准,随即出针,针口可见少许粘黄液体(也有清稀液体 渗出量多),用指挤压,使液尽出,见血为度,再用消毒干棉球拭去。患儿两手 8 指均一一挑刺, 血出则用干棉球压之,嘱患儿(或家长帮助) 捏紧双拳,以压迫止血。 (4)疳积重者,刺出全是稠质粘液,轻者粘液夹血,未成疳者无粘液而见血。隔日或隔 2、3 日针挑 1 次,一般针挑 3-6 次,粘液渐少,直至无粘液,仅见血为止。 2、挑脂法(针挑疳积点): (1)选用三棱针,先予高压消毒,或用 75%酒精浸泡 30 分钟,或煮沸 20 分钟消毒,取出置 于消毒盒内备用。 (2)洗净患儿手掌,术者先用 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 75%酒精将患儿手第 2、3、4、5 指 第一、二指节腹面正中,即疳积点由中心向外周擦拭消毒。 (3)押手:因为挑脂要挑皮下脂肪层,取出脂肪团,容易出血,故要充分利用押手来压取脂 肪和止血。可请助手协助。术者和助手用左手挟持住患儿手指,并以左手拇指分别向自身方向, 经过挑点,滑压几次,然后固定在挑点的旁边,用力压着不动。其目的是要排除局部血液,压 迫止血,并使挑点皮肤张露,皮下脂肪易被挤出。 (4)术者右手拿针对准挑点中心,用“挑点法” ,动作迅速地挑开皮层,进入皮下。皮下脂肪 小体由于受到两个指头在旁的压力,很快便会向针口冒爆出来,然后用针尖边挑边刮,把分布 在脂肪团上的稀疏纤维挑断,尽量挤出脂肪小体,最后用针体把针口残留的脂肪刮干净。 (5)术后针口涂上红汞,用消毒纱布垫封压住针口,再用绷带包扎,加压 3-5 分钟,以防出 血。在未封压好针口前,术者和助手的押手不能放松,否则即可引起出血。 (6)术后嘱患儿(或家长)不要沾污伤口,5 天后可以拆封。 2 捏脊法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 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 痛方 “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 最早记录。经后世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为捏脊疗法 【基本内容】 1、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 至大椎穴。如头面部症状明显(目红赤、痒涩羞明、鼻腔红赤、牙齿松动、牙龈溃烂、面黄肌瘦、 唇红烦渴、面红烦急、惊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风府穴。捏拿完毕,再按肾俞穴。 2、施术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3、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 3 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 5 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 ;也可以单捏不提。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轻, “捏三提一法”最 强。 4、施术时可根据脏腑辨证,在相应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治疗作用。 如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呕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泻提大肠俞、脾俞、三焦俞;便 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肾俞、照明俞、肺俞;尿频提膀肮俞、肾俞、肺俞;烦躁提 肝俞、厥阴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阴俞;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统病症 提肾俞、肺俞、风门等。 【适应证】 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 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 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捏脊疗法通过捏 提等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由于督脉总督诸阳,背部足太阳膀胱第一侧线分布 区又为脏腑背俞穴所在, “迫藏近背”,与脏腑密切相关,所以捏脊疗法在振奋阳气、调整脏腑功 能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 现代医学对四缝穴和捏脊法的认识 1 四缝穴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针刺四缝穴可使唾液分泌增加,提高唾液淀粉酶的作用,肠中胰蛋白 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的含量(消化强度) 增加。对于营养不良合并佝偻病者,针刺四缝穴后, 发现血清钙、磷均有上升,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结果钙、磷乘积增加,有助于患儿的骨骼发 育与成长。 2 捏脊法 现代医学证明捏脊法有以下作用: 改善血液循环 捏脊法能增加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大管径,使血液循环大大改善。同 时还能促进病变组织血管网的重建,恢复血管壁的弹性,改善管道的通畅性能,降低血液流动 的外摩擦力等。 帮助消化 捏脊法对背部脾俞、胃俞穴推拿约 l2 分钟后大多引起胃蠕动增强,可降低 胃泌素的分泌和增强小肠的吸收功能等,所以对消化系统功能性病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调节神经系统 可通过植物神经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增进消化吸收和调节胃肠 蠕动功能,可通过神经反射,影响脊髓和大脑的调节功能,从而使相应脏器的功能发生变化。 改善心理 轻柔的推拿手法能使患者情绪放松、稳定,可减轻或消除心理上对疾病 的不良反应,如抑郁、焦虑等。随着推拿治疗效果的积累,患者能逐步增强信心,主动配合治 疗。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全国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 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指南,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