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表达序列标签(est)分析及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模式研究_第1页
中华绒螯蟹表达序列标签(est)分析及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模式研究_第2页
中华绒螯蟹表达序列标签(est)分析及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模式研究_第3页
中华绒螯蟹表达序列标签(est)分析及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模式研究_第4页
中华绒螯蟹表达序列标签(est)分析及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模式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绒螯蟹表达序列标签(EST )分析及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表 达模式研究 【摘要】: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是我国的重要增养殖对象之 一。近年来,随着其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由细菌、 病毒和类立克次体生物等引起的各种病害日趋严重,给中华绒螯蟹养 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至今,病害仍然是困扰其养殖业的一个重要 因素。除改善环境因素外,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和抗病力是解决这一 难题的一个重要方法。本论文试图从分子角度来研究中华绒螯蟹的 免疫防御机制,以其为这一重要方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借 助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手段,首次完成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 cDNA 文库的构建和表达序列标签(EST)的分析,不仅丰富了中华绒螯 蟹的基因数据,同时筛选出许多与免疫相关的基因序列。在此基础上, 通过 cDNA 末端快速扩增(RACE)和实时定量 PCR 技术进一步对主 要的免疫相关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模式分析,这些研究为了解中华 绒螯蟹免疫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也为蟹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采用常规 cDNA 文库构建技术,成功构建了滴度 为 4.50106CFU/mL,库容为 3.3106CFU/mL,重组率为 73%的中华 绒螯蟹血细胞 cDNA 文库;从文库中随机挑取了 3,118 个克隆进行 5- 端单向测序,经去除低质量和污染序列后,共得到 3,041 条高质量 EST 序列,这些序列的平均长度为 561bp。经拼接后获得了 1,049 条 unique 序列 ,包括 292 条重叠群(Contig) 和 757 条单一序列(Singleton) 。 通过比对发现有 488 条 Unique 序列被注释成已知的功能基因,551 条 Unique 序列未被注释任何功能;通过 GeneOntology 功能分类发现 了 26 个中华绒螯蟹先天性免疫反应,如参与酚氧化酶系统的丝氨酸 蛋白酶、Kazal-型蛋白酶抑制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巨球蛋白、 酚氧化酶原激活因子以及酚氧化酶酶原,参与凝集反应的谷胱酰胺转 移酶,与抗氧化系统相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转移酶以及谷 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抗菌肽类的抗脂多糖因子、甲壳素、以及 Osmotin,模式识别分子类的 C-型凝集素、甘露糖结合蛋白、脂多糖 和 -1,3 葡聚糖结合蛋白、Toll 受体蛋白。通过 EST 表达丰度分析 发现,中华绒螯蟹血细胞主要免疫相关基因为 Kazal-型蛋白酶抑制剂 和 C-型凝集素。2 模式识别蛋白及其功能的研究是当前甲壳动物免 疫学的研究重点之一,许多物种的模式识别蛋白及其功能已经明确。 本研究根据 EST 提供的信息,采用 RACE 技术成功克隆了中华绒螯 蟹一种模式识别蛋白-脂多糖和 -1,3 葡聚糖结合蛋白 (LGBP)基因全 长 cDNA 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序列全长为 1,236bp,包括 26bp 的 5-末端非转录区(5-UTR),1,089bp 的开放阅读框(ORF) 和 121bp 的 3-末端非转录区(3-UTR),共编码 362 个氨基酸,包含一个由 15 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蛋白序列与中国明对虾(Penaeuschinensis) 、 细角滨对虾(Litopenaeusstylirostri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 和淡水螯虾(Pacifaxtacusleniusculus)LGBP 的相似性分别为 67%、 66%、66%、61%;该基因编码蛋白含有几个保守的区域,如整 合素结合区,激酶 C 磷酸化位点,N连接的糖基化位点等,另外还发现 了一个水解酶位点。实时定量 PCR 结果显示,LGBP 基因 mRNA 在 中华绒螯蟹肝胰腺、鳃、肌肉、血细胞、胃和肠中均有表达,其中在 血细胞中的表达量最高。用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急性感染实验发现, LGBP 在血细胞中的表达量在感染后 1.5h 达到最高水平,与对照组相 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后表现为下降趋势,在感染后 12h 恢复 到起始水平,说明该基因参与了中华绒螯蟹的抗病过程。3 酚氧化酶 原激活酶(PPAF)的活化以及 PPAF 活化酚氧化物酶原是酚氧化物酶 系统行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关键步骤。本研究成功克隆了中华绒 螯蟹 PPAF 基因全长 cDNA 序列。该序列全长为 1,386bp,其中包括 154bp5-UTR,1,134bpORF 和 95bp3-UTR,编码 378 个氨基酸。该编 码蛋白含有信号区域、半胱氨酸折叠区域和保守的丝氨酸区域。该。 PPAF 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无脊椎动物 PPAF 氨基酸序列相比,具有很 高的相似性(55%-75%)。PCR 结果分析表明肝胰腺、肌肉、肠道、 鳃中均有 PPAF 的表达。嗜水气单胞菌急性感染后 6h、12h、48h,与 对照组相比 PPAF 基因 mRNA 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 。结果 表明 PPAF 与机体对外来病源的防御作用密切相关。4 作为抗氧化酶 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 -S-转移酶(GST)在清除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 伤等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 EST 序列的基础上,通过 RACE 技术获取了这三种酶基因全长 cDNA 序列。其中,SOD 基因 cDNA 全长为 1,339bp,包括 20bp5-UTR,867bpORF 和 452bp3-UTR, 共编码 288 个氨基酸,没有信号肽序列,但含有 Mn-SOD 的标记保守 序列(DVWHHAYY),说明该 SOD 属于 Mn-SOD。序列比对发现,中华 绒螯蟹 Mn-SOD 与凡纳滨对虾(L.vannamei)、班节对虾 (Penaeusmonodon)、蓝蟹(Callinectessapidus)和罗氏沼虾 (Macrobrachiumrosenbergii)、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a)的 Mn- SOD 相似性分别为 90%、89% 、87%、84%和 81%。SOD 基因在各 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血细胞中表达量最高,而其他组织中表达量相对 比较低,结果提示中华绒螯蟹 SOD 基因主要在血细胞中表达。以嗜 水气单胞菌急性感染中华绒螯蟹,血细胞 SOD 基因 mRNA 的表达在 感染后 1.5h 达到最高,之后开始下降并在 12h 达到最低点,12h 后表达 量又开始升高,至 48h 时表达量同 1.5h 的表达量基本相同。但是 1.5h、12h、48h 感染组的表达量与对照组之间 SOD 基因 mRNA 的 表达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GPx 基因 cDNA 全长为 1,101bp,其中包括 94bp5-UTR,660bpORF 和 347bp3-UTR。该 ORF 编码 219 个氨基酸,没有信号肽序列。ORF 中没有发现编码硒半胱氨 酸的序列(TGA),说明该 GPx 属于不含 Se 的 GPx。该序列含有典型 的过氧化物结构域,烷基过氧化还原蛋白(AhpC)结构域,硫氧还蛋白折 叠结构域。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氨基酸序列与锯缘青蟹 (Scyllaserrata)、地中海海绵(Suberitesdomuncula)和繁茂膜海绵 (Hymeniacidonperlevis)GPx 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 81%、67%和 66%。 GPx 基因 mRNA 在各组织均有表达, 其中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 高,而血细胞中表达量相对比较低。结果提示中华绒螯蟹的 GPx 基因 主要在肝胰腺中表达。嗜水气单胞菌感染中华绒螯蟹不同时间后, GPx 基因 mRNA 在血细胞中的表达呈现下调作用。在感染后 1.5h,GPx 基因 mRNA 表达量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 随着感染时 间的延长,感染组 GPx 基因 mRNA 表达量虽然有所提高,但仍显著性 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病菌的感染可能抑制了中华绒螯蟹的 GPx 的 表达。GST 基因 cDNA 全长为 958bp,包含 85bp5-UTR,651bpORF 和 222bp3-UTR。该 ORF 编码 216 个氨基酸 ,其中含有一个由 17 个 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比对发现,该蛋白氨基酸序列与赤拟谷盗 (Triboliumcastaneum)和致倦库纹(Culexquinquefasciatus)GST 相似性 为 53%、与大劣按蚊(Anophelesdirus)和库蠓(Culicoidesvariipennis) GST 相似性为 52%、与疟蚊(Anophelesgambiae)GST 相似性为 51%。该蛋白氨基酸序列含有一个 82 个氨基酸组成的 G-位点和 126 个氨基酸组成的 H-位点,另外也含有一个蛋白酶磷酸化位点和一个 N-连接的糖基化位点。相似性和系统发生分析表明该 GST 属于 delta-GST。通过实时定量 PCR 分析发现,中华绒螯蟹 GST 在肝胰腺, 肌肉和血细胞中均有表达,而在鳃、胃和肠中未检测到其表达。其中 在血细胞中的表达量最高,说明血细胞为其主要的合成部位。中华绒 螯蟹受嗜水汽单胞菌感染后,GST 在血细胞中的表达量在感染后 6h 达到最大,且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后表现为一个下降 趋势,在感染 12h 后恢复到起始水平。结果表明,GST 基因不仅在解毒 方面起重要作用,同时还参与中华绒螯蟹的免疫反应。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血细胞表达序列标签免疫相关基因脂多糖-13-葡聚糖结 合蛋白(LGBP)酚氧化酶原激活酶(PPAF)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 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S917.4 【目录】:中文摘要 6-10ABSTRACT10-15 第一章文献综述 15-40 第一节表达序列标签(EST)的研究进展及甲壳动物的 EST15-21 第二 节甲壳动物先天免疫系统研究进展 21-34 第三节中华绒螯蟹免疫基 因研究概况 34-39 第四节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39-40 第二章中华绒螯蟹血细胞 cDNA 文库的构建及 EST 分析 40-63 第一 节中华绒螯蟹血细胞 cDNA 文库的构建 40-47 第二节中华绒螯蟹血 细胞 cDNA 文库的 EST 分析 47-63 第三章中华绒螯蟹脂多糖和 - 1,3-葡聚糖结合蛋白(LGBP)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63-86 第一节中华绒螯 蟹 LGBP 基因全长 cDNA 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63-79 第二节嗜水气单 胞菌急性感染对中华绒螯蟹 LGBP 基因 mRNA 表达的影响 79-86 第 四章中华绒螯蟹酚氧化酶原激活酶(PPAF)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86-102 第一节中华绒螯蟹 PP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