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护理发展史7_第1页
中国护理发展史7_第2页
中国护理发展史7_第3页
中国护理发展史7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护理发展史 - 中国红十字会与护理 刘燕萍 1859 年 6 月 24 日,法国和意大利的撒丁王国与奥地利在意大利北部一个叫索弗利诺 (Solferino)的村镇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瑞士银行家兼慈善家亨利 杜南(Jean Henry Dunant) 途经此处,目睹了激战后尸横遍野、血染山岗、缺医少药的惨况,他惊呆了,于 是,他决定把随身所带的大笔现金用来帮助濒死的不幸伤员。他派佣人采购清洗和包扎伤 口用的敷布、药品及其他物资;并四处奔走,动员妇女参加护理伤员的工作;同时,又组 成一个临时战地救护小组,救护小组连续三个昼夜紧张工作,挽救了许多垂危的伤员。这 一份给杜南留下深刻印像。同时,受弗洛伦萨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取得世人瞩目 的成就的影响,他产生了建立一个中立的、永久性战地救护小组的想法。他立志要以南丁 格尔为人生楷模,献身于救护战地伤员和难民的伟大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事业。 1862 年 11 月,亨利杜南撰写的索弗利诺回忆录在日内瓦出版,在这本书中, 他提出了许多建议:“应该不分国籍地特许医生和护理人员进入战场履行救护任务,战地 救护机构人员一律佩带或悬挂国际公认的统一标志,制定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战俘的国际 法,把战时救护工作与非战时的国际救灾工作结合起来” 索弗利诺回忆录被译成多种文字传遍全欧和世界。同时,杜南到欧洲各国游说, 倡议成立救护组织。于是,1863 年在瑞士的日内瓦“伤兵救护委员会”成立,并召开了第 一次日内瓦国际会议。 “伤兵救护委员会”具有国际性,但其成员都是瑞士人,为了表示对 东道国瑞士共和国的尊重,决定以与瑞士国旗的“同型反色”即白底红十字作为国际 组织的统一标志。红十字标志成为一种人道主义的象征。 1880 年,伤兵救护委员会易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在 1948 年召开的一次执行委 员会议,正式确定以亨利杜南的生日 5 月 8 日作为世界红十字日。 1895 年前后,我国开始了关于红十字会的宣传。中国出版最早的申报先后发表了 有关红十字会的文章和社论,引起了我国有识之士的注意。1897 年冬,我旅日大阪侨商孙 淦呈请清政府在我国设立红十字会,闭关锁国的满清政府对于红十字会这样一个外来的新 生事物,竟能够较早地认识到它的价值,采取了积极的态度。1899 年(清光绪二十五年) , 各国政府代表在荷兰举行会议,清政府派驻俄使臣杨儒为代表参加了会议。 1904 年 2 月,日俄战争在我国东北地区爆发。上海知名人士沈敦和等人联合中外官员 于同年 3 月 10 日在上海成立“上海万国红十字会” ,他们组织救护队奔赴东北进行救济、 医疗伤病员及遣送难民回籍等工作,共计服务于 19 万多人。战争结束后,除了继续进行救 济贫民、掩埋尸体、遣送难民以及医疗卫生等工作之外,还训练救护人员达数千人。 1904 年 4 月,梁诚奏明了红十字会的宗旨和起源,并将日内瓦公会联约条款、各国及 美国红十字会章程译成汉文,希望清廷能加入该会,经慈禧批准,由张德彝代表签字,并 颁发内币银 10 万两,作为开办红十字会的经费。1907 年 7 月 21 日(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十 二日),清政府批准将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改名为“大清红十字会” ,同年成立了上海红十字 会医院和护士学校。1911 年 10 月 10 日(宣统三年辛亥八月十九日) 以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 为目的的辛亥革命,在武昌起义成功。清政府迫于辛亥革命爆发,为顺应历史潮流遂将 “大清红十字会”定名为“中国红十字会” 。1912 年 1 月 5 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通知各 国红十字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为正式成员国。由于早期大批红十字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到 1930 年,红会的地方组织已在全国大多数省市建立起来,从 1904 年广州红十字医院建 立之后,重庆、西安、长沙、杭州、北京、云南等的红十字医院相继建立,红十字会的影 响日益深入人心,在救灾、战地救护、国际义务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从日俄战争时 对战区难民和平时自然灾害的救济,到抗日战争时期先后组织数千名医护人员、150 多个 救护队和医疗队,对战伤人员和难民进行医疗救护及防疫等工作。可以认为,红十字会的 发展与当时中国护士所起的作用、做出的贡献密切相关 1912 年、1917 年、1920 年, 浙江温州、皖、京、直、苏州、鄂等地水灾和 1920 年南北八省水、旱灾期间,先后组织捐 款捐物,并派医疗队为灾民进行医疗和救护。 1918 年,苏州医学院、苏州妇孺医院及湖州福音医疗的护士 10 余人参加上海美国红十字 会组织的救护团赴西伯利亚工作并赢得赞誉。 1922 年,国内军阀混战,各省、市分会均组织救护队及临时医院,开展救护工作,有 的医院还设立了妇孺救济会。 1924 年 1 月 8 日,由 30 多名医生和护士组成的上海中国红十字救护队参与东京大地 震的救灾工作,于 1 月 10 日抵达东京,一个月后胜利回国。 1926 年在日本东京召开东方红十字会大会,中华护士会派伍哲英、信宝珠两名代表赴 会,伍哲英当选为副会长并同时兼任红十字会护理委员会主席。 1927 年北伐战争时期,组织救护医疗队,在上海各医院收容了伤兵。 1931 年,中国 中部 16 省发生水灾,其灾 段 螅 置裰 啵 倌暌岳粗 状巍? 民 政府请中华 护士会会员及各护士学校协助,自 9 月发出通告之后,全国护士纷纷报名,当即编队派往 灾区从事救护工作。行动最早者为北平协和医院的护士。 1932 年,当洪水渐退,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即来武汉开始工作,当时,灾民区域 霍乱、痢疾流行,环境卫生极差。英籍护士施德芬被推为武汉各临时灾民医院护士总监督, 北平协和医院、汉口普爱医院、山东、上海以及其他医院的男女护士都积极参加了救灾工 作,她们在灾民棚户内施行防疫注射,工作十分紧张,医生护士昼夜巡回诊视,竭尽全力。 医护人员全部住在芦席棚内,环境恶劣,饮食不适,但工作精神未曾稍懈。在防疫方面, 由护士注射伤寒、霍乱混合菌液者计有 9000 余人,施种牛痘达 37000 多人。在武汉所有的 护理工作,皆由护士会 5060 名护士及汉口协和护士学校全体护生和北平妇婴医院的护士 共同担任。 1932 年 1 月 28 日,即“1 28”事变,中国红十字会立即在上海组织救护队,设立临 时伤病院 40 余所,难民收容所 5 处,救护抗日伤员 8000 余人。护士们不辞劳苦,在前线 工作者,冒着枪林弹雨,奔走工作。日机盘旋头上,炸弹密如飞雹,救护工作不曾松懈。 战事愈烈、伤兵众多,急诊室中,应接不暇。红十字会总医院内设有护士学校一所,学生 60 余人,她们读书不忘救国,积极投身抗日救国 1936 年春,中国红十字总会会长王 正廷博士,请中华护士学会协助组织训练班,以训练救护人员为应付非常时期做准备。中 华护士学会即致函理事会全体理事,一致赞同与中国红十字会合作,推选并派出两名代表, 即上海西门妇孺医院张祖华女士和上海红十字会总医院言潘景芝女士与其他 15 个团体的代 表,以及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正、副会长与秘书长共同组织执行委员会,称为“中国红十 字会总会救护委员会” ,救护委员会下设训练、人事、供应三个委员会,请中华护士学会协 助训练,并编写了全国统一的普遍护理学讲义,提供护士教员以训练高中及大学生,准备 于非常时期充当红十字会救护人员。同时,政府还请中华护士学会在非常时期提供各级护 理人才,讲授普通护理。当时,上海有 6 所医院代办训练班。如上海红十字会总医院、上 海西门妇孺医院、上海仁济医院、上海同仁医院、上海广仁医院、上海私立骨科医院。课 程内容包括:战事外科学、实用护病学、简易实验诊断学、简易药剂学、毒气学、担架学 等。训练对象为医学院 15 年级学生,大学男女学生,高中三年级学生。 1937 年 7 月,抗日战争爆发,东北、华北等大部分地区先后沦入敌手,这些地区的地 方红会组织遭到破坏,会员人数大为减少。但是,在抗日的后方,特别是西南地区,大批 爱国青年纷纷聚集到红十字会旗帜下,志愿参加为抗日将士服务的医疗救护队伍,从而使 我国红十字会组织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也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在中国红十字的发展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护士颇多,如伍哲英,被公认为中国早 期红十字救护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她于 1921 年任上海红十字会医院护理主任;潘 景芝,与中国红十字总会合作编写了中华护士会与中国红十字总会联合工作报告 ,为中 华护士会和中国红十字会组织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