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第二册)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文学史(第二册)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文学史(第二册)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文学史(第二册)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国文学史(第二册)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本学期课时总数:48 个学时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 课。教学对象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2、教学目标和意义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 的发生、发展、演变的脉络,通过具体文学篇目的学习,领悟中国古代文学的 艺术魅力,提高对传统文学的鉴赏和分析能力,提升对古代文学现象的思考深 度,为继承和弘扬古老的中华文化做基础。 3、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自先秦至近代的发生发展历史,包括各种 文体、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的兴起与发展变化,同时还包括重要作 家、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各种文学现象的来龙去脉,掌握重要作家及 其作品的艺术成就,背诵其中的一些重要名篇,领会其艺术精髓。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各种文体、文学思潮的演变、主要作家的艺术成就以及名篇的学习等。 难点:掌握各种文学现象的深层原因,作家创作的文化心理等。 5、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自学和课堂讨论为辅,对重要的作家作 品及重要文学现象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对非重点的一般教学内容,在课堂上 简要列出提纲及参考书目,指导学生在课外自行学习,弥补本课程内容多,课 时少的缺憾。 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力求使本课程的教学更有活力和 现代性。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建议使用教材: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袁行霈主编 中华书局出版 主要参考书具体参见教学大纲正文部分。 7、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本教学大纲只是本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主讲教师 可根据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当时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做适当地取舍。 二、正文部分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48 学时) 绪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魏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学概况,掌握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方 面的原因,以及魏晋南北朝文学之特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1、文学自觉的标志 2、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 3、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4、新的文学思潮 第二节 乱世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1、乱世与乱世文学 2、药与酒:生死主题、求仙主题、隐逸主题 第三节 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 1、士族与庶族的对立 2、寒士如何反应他们的不平 第四节 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1、摆脱两汉经学的束缚 2、魏晋风流:颖悟旷达真率之美、从玄言到理趣 第五节 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1、文人与佛教的关系 2、佛教从哪几方面对文学产生了影响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三本章教学时数:2 学时 第一章 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教学要求 了解以“三曹” “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歌创作及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诗歌 创作风貌。掌握曹植诗歌创作与五言诗的发展,把握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 安风骨的内涵及对后世诗歌的影响。掌握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 色。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 1、曹操生平及文坛领袖地位。继承汉乐府传统,采用乐府旧题写时事,既反映 现实,又有很深感慨,语言古朴率真。 2、曹丕诗歌题材与艺术风格。曹丕诗歌主要分为三类, 燕歌行是我国现存 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曹丕诗“有文士气”体现新变。 第二节 曹植 1、曹植生平与创作。曹植创作分为前后两期,政治悲剧与诗歌才华的体现。 2、曹植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 3、曹植五言诗对后世诗影响很大,被誉为“建安之杰” 。 第三节 王粲、刘桢及蔡琰 1、王粲是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代表作是七哀诗 2、刘桢诗纯以势取胜,俊逸而奇丽。 3、蔡琰及代表作五言悲愤诗 。 第四节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1、形成了建安诗歌的时代风格。 2、开创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 3、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高潮,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4、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与建安风骨内涵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五节 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1、正始之音与“竹林七贤” 。 2、正始诗歌的独特艺术风貌。 3、阮籍咏怀诗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 河。 4、嵇康诗以四言诗成就较高。 讲析作品 曹操:蒿里行 、 短歌行 、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曹丕:燕歌行 曹植:白马篇 、 野田黄雀行 、 赠白马王彪 王粲:七哀诗 蔡琰:悲愤诗 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 、 (独坐空堂上) 阅读篇目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曹植:美女篇 、 送应氏 、 杂诗(南国有佳人) 刘桢:赠徐干 阮籍:咏怀(嘉树下成蹊) 、 (驾言发魏都) 嵇康:幽愤诗 三本章教学时数:2 学时 第二章 两晋诗坛 一教学要求: 了解西晋、东晋诗坛诗歌创作基本风貌。掌握太康诗风、左思咏史诗、郭 璞游仙诗 、孙绰、许询玄言诗创作特点以及王羲之为代表的兰亭雅集对文人 山水审美、山水诗创作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1、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 2 太康诗风。太康诗风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繁缛”为主要特 征,辞藻华丽,描写繁复,大量运用排偶。 第二节 左思与刘琨 1、左思的咏史诗。表现寒士不平与抗争,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 路。 2、刘琨诗感情深厚,风格雄俊,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第三节 郭璞与游仙诗 1、游仙诗溯源。 2、郭璞及游仙诗。以游仙写失意之悲,与左思借咏史抒牢骚不平,有异曲同工 之妙。 第四节 王羲之与兰亭唱和 1、王羲之兰亭集序使兰亭之会在后世享有盛名。兰亭诗的艺术水平不高, 但预示了山水诗的兴起。 2、兰亭雅集对中国文人生活情趣有重大影响。 第五节 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1、玄言诗的兴盛。玄言诗一方面是魏晋玄学及清谈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 也与东晋政局及由此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 2、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 3、玄言诗的评价。 讲析作品 陆机:猛虎行 潘岳:悼亡诗 左思:咏史 (郁郁涧底松) 、 (皓天舒白日) 刘桢:扶风歌 郭璞:游仙诗 (京华游侠窟) 阅读篇目 陆机:赴洛阳道中作二首、 拟西门有高楼 左思:咏史 (荆轲饮燕市) 、 (弱冠弄柔翰) 刘琨:重赠卢谌 王羲之:兰亭集序 孙绰:秋日 三本章教学时数:2 学时 第三章 陶渊明 一教学要求: 了解陶渊明人生道路、思想性格及诗歌创作。掌握陶渊明田园诗艺术成就及其 渊源,陶渊明散文与辞赋创作,以及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典型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1、辞彭泽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 2、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的两大支柱。 3、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代表。 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 1、陶渊明诗歌题材。主要可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 答诗。 2、田园诗创作及其影响。田园诗是陶渊明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题材。陶渊明 的田园诗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写躬耕之苦,冲淡平和,对后世影响很 大。 第三节 陶诗艺术及其渊源 1、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自然是陶渊明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三 个方面:日常生活的诗化,情、景、事、理的浑融,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 见绮丽。 2、陶诗的艺术渊源 第四节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1、五柳先生传给陶渊明自己留下了一篇神情毕现的传记。 2、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是陶渊明最著名辞赋。 3、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 第五节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1、陶渊明的文学价值被后人发现。 2、陶渊明的典型意义。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上 的一个归宿。 讲析作品 诗歌:归田园居 (少无适俗韵) 归田园居 (种豆南山下) 庚戌岁九 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饮酒 (结庐在人境) 咏荆轲 辞赋:归去来兮 辞 阅读篇目 和郭主簿 、 杂诗 (人生无根蒂) 、 (孟夏草木长) 、读山海经 、 咏贫士 (万族各有托) 、 五柳先生传 、 桃花源记 三本章教学时数:2 学时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一教学要求: 了解南、北朝民歌分类、保存情况,掌握南、北朝民歌产生兴盛与其地域文化 之关系,南、北朝民歌不同的内容题材及艺术风格。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1、南朝民歌的分类。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 2、南朝民歌的内容和情调。内容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 3、南朝民歌的特点。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 4、西洲曲是南朝民歌中艺术性最高的一篇。 第二节 北朝民歌与北朝各民族的风习 1、北朝民歌的保存情况。 2、北朝民歌的题材与形式特点。北朝民歌数量不多,但内容却广泛地反映了社 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情调坦率爽朗,风格刚健豪放,语言质朴,有别于南朝 民歌的缠绵婉转。 讲析作品 南朝民歌:西洲曲 、 子夜歌 、 子夜四时歌 北朝民歌:木兰诗 、 敕勒歌 、 陇头歌辞 阅读篇目 华山畿 、 读曲歌 、 莫愁乐 、 那呵滩 、 陇头歌辞 三本章教学时数:2 学时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一教学要求: 了解南朝文人诗与北朝诗歌创作的基本风貌。掌握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特点及山 水诗兴盛原因、文学价值。谢朓与永明体诗歌创作,齐梁诗人集团及宫体诗, 庾信与南朝的文风北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 1、山水诗的起源、兴盛的原因及文学价值。 2、谢灵运的山水诗与新诗风的开启。谢灵运开始大力创作山水诗,其主要特点 是鲜丽清新。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 写意到摹象,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3、其他山水诗人的创作。 第二节 鲍照及其创新 鲍照诗内容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受压抑的痛苦。俊逸豪 放、奇矫凌厉。鲍照创造了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 三本章教学时数:2 学时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第一节 沈约、谢朓与永明体 1、永明体。 2、沈约、谢朓的诗歌创作。沈约诗有“清怨”的风格特征。永明体代表诗人谢 朓,最突出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新体诗的探索。 3、何逊、阴铿等人的诗歌创作。 第二节 齐梁诗人集团 1、家族文学向宫廷为中心的诗人集团的转变。 2、齐梁诗人集团。主要有三个: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梁氏萧衍、萧统 文学集团,萧纲文学集团。 3、宫体诗。南朝民歌从市井进入宫廷,宫体诗对后来律诗的形成有重要的推动 作用。 三本章教学时数:2 学时 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1、南北文风的交融与北朝文学。 2、庾信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庾信在南朝度过前期生活,42 岁出使西魏并从此 流寓北方是其后期生活。在北朝,他的“乡关文思”发为哀怨之辞,蕴含丰 富的思想内容,气调劲健苍凉,艺术也更成熟。 讲析作品 谢灵运:登池上楼 、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鲍照:拟行路难 (对案不能食)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庾信:拟咏怀(其七) 阅读篇目 谢灵运: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朓 、 夜宿石门诗 鲍照:拟行路难 (泻水置平地) 沈约:别范安成 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版桥 阴铿:晚出新亭 、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萧纲:咏舞二首(其一) 、 咏内人昼眠 庾信:拟咏怀 (其十一) (其十八) 三本章教学时数:2 学时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辞赋与散文 一教学要求: 了解魏晋南北朝散文、辞赋创作概貌及文学样式的发展趋势。掌握魏晋文坛散 文、抒情小赋创作,以及南朝美文的衍化和北朝散文的创作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 1、建安文章。建安文风“以气质为体” , “气”与“丽”的结合,为后世确立了 “以情纬文,以文质”的典范。曹操的教令甚具异彩,饶有通脱之风。曹丕、 曹植的书札,随境生趣,慷慨任气,文采焕然。曹植的表文也是情文并茂。 2、抒情小赋的繁盛。辞赋在魏晋时期出现了新局面,其标志是抒情小赋的涌现, 拓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与表现风格。魏晋之际的辞赋创作显示出抒情化,小 品化的特色。王粲登楼赋为抒情小赋的代表作。 3、魏晋时期论辩文出现高潮。 第二节 南朝美文的衍化 1、南朝文坛沿着魏晋以来的文章追新逐丽的趋向继续发展,并带有阶段性特点。 2 “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的美文创作。 3 范晔史论。 4文心雕龙的骈文艺术。 5 齐梁新变之风与诗体赋。 6 写景文成就引人注目。 第三节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1、郦道元水经注清朗疏朴的文风,对唐以后古文家的游记文影响极大。 2、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也是北朝文坛上的旷世杰作。 讲析作品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植:求自试表 王粲:登楼赋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丘迟:与陈伯之书 吴均:与朱元思书 庾信:哀江南赋序 江淹:别赋 杨衒之:景明寺 阅读篇目 曹植:与吴质书 、 洛神赋 鲍照:芜城赋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庾信:小园赋 郦道元:河水 三、本章教学时数:2 学时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一、教学要求: 了解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兴盛的原因及其主要内容。掌握 刘义庆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以及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特色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1、 “小说”的最早出处与本义 2、中国小说的起源。 3、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主要有邯郸淳笑林 ,张华博物志 ,干宝搜 神记 ,刘义庆世说新语 ,王琰冥祥记 ,沈约俗说 第二节 志怪与志人 1、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为志怪与志人小说两类。 2、志怪小说兴盛的背景及内容 3、志人小说兴盛的背景及内容。 4、魏晋南北朝小说特色和影响。 第三节世说新语 1、 世说新语的编纂及内容。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 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是研究魏晋风流的史料。 2、 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 讲析作品 搜神记:三王墓、韩凭妻 世说新语:王子猷居山阴、石崇要客燕集、王蓝田性急 阅读篇目 搜神记:紫玉、李寄 世说新语:顾长康从会嵇还、嵇康身长七尺八寸、刘伶病洒、过江诸人 三、本章教学时数:2 学时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一、教科要求 从总体上对唐五代文学进行把握,简要了解这时期文化环境和社会背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1、国力强大与中外文化的交融 2、文化的繁荣对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