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ppt.ppt2.ppt.convertor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ppt2.ppt.convertor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ppt2.ppt.convertor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ppt2.ppt.convertor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ppt2.ppt.convertor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史 翟瑞青 第一章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第一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革命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较之“洋务派” 、 “维新派” 更高的历史层次上,更全面、更深刻地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历史的反思,并 进而建设中国现代文化的一次伟大的文化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反封建思想运 动,是以“科学” “民主”为两大旗帜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其主要 表现是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其核心是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 提倡新文学。 二、五四文学革命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和新青年 新青年:这个刊物是由 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 志改编而来,1916 年 9 月从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 ,同年迁往北京, 是中国知识界思想启蒙运动的号角,不久便成为号召文学革命的发难者。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1917.1)提出“八事” (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 俗语。 )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1917.2)提出了“三大主义” (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 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 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 会文学。 ) (二) “人”的文学 将文学革命的方向从“白话的文学”推向“人的文学”高度的是周作人。其文 章人的文学 平民文学 他把历来的文学分为“人的文学”和“非人的文学”两类,而这是以是否具有 人道主义态度作为划分的标准。人道主义是以“先使自己有人的资格,占得人 的位置”为前提。认为新文学的本质在于“重新发现人,弘扬以个人为本位的 人道主义,从而助成人性的健全发展。 ”他更深刻的观点是大胆地肯定了人的自 然人性:“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该得到满足。 ”人的自然本能 第一次在中国人的理念中取得了合法存在的权利,而且获得了“美”的品格, 这就对压制人性的封建禁欲主义提出了大胆的挑战。为人的文学观赋予了生命 意识的深层内核。重新发现人, “辟人荒” ,大胆呼唤人应有的权利和价值。自 觉捍卫个性的尊严,逐渐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收获,构成中国文化走 近现代的标志。有了人的发现,才有了反封建礼教“吃人”道德的呼声,才有 了个性解放运动的勃兴,也才有了五四新文学的新精神和新内容。 (三)文学革命的内容 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求得了语言和文体的解放,解放了禁锢上千 年的文学形式。 2、批判封建文学观念(文以载道,代圣人立言思想) ,提倡新文学的观念 (国民文学,社会文学,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恢复文学中人的尊严,成为名 副其实的“文学是人学” ) 。 3、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文学和文化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文学获得了 古典文学语言和文体的解放,使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进程成为可能。实现了中 国文学的思想革命,中国传统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产物,建立在文以 载道的基础之上,在“儒释道”的背景上生长;现代文学建立在个人主义、人 道主义、科学民主观念基础之上。 4、使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中国现代文学广泛吸收了世界文学的影响, 一开始就与世界文学潮流汇合起来,成为世界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文学革命的实绩 1、文言统一:白话文取得了对文言文的胜利。 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生态环境,新文学社团大 量出现,文学思潮的论争和文学创作逐步出现繁荣。 3、理论建设:提出了新文学创作的新观念。 4、出现了一批创作成果 鲁迅 1918 年 5 月发表狂人日记 ,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冰心斯人独憔悴 、许地山命命鸟 、郁达夫沉沦 、胡适尝试集 、 郭沫若女神 、汪静之惠的风等出版。 (五)文学革命的意义: 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由旧到新的伟大转折点,它宣告了承传几千年的中国旧 文学的终结和一个新的时代的民族文学的开始。 1、体现了思想解放和思想启蒙特征。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 容,因此它与中国社会、人的思想意识变革紧密结合,彻底批判和否定了封建 制度及其整个思想文化体系。 2、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力量。发生发展于五四运动前后,紧密配 合了政治革命,成为推动中国进步的重要力量。 三、新旧文学观念的交锋 1.对鸳鸯蝴蝶派的批判 发端于 20 世纪初叶的上海。 因写才子佳人成双成对有如鸳鸯蝴蝶而得名。作 家众多,无严密组织。作品内容驳杂,有言情 、哀情、社会、黑幕、娼门、家 庭、武侠、神怪、军事、侦探、滑稽、历史、宫闱、民间、公案等类别。人们 又多以其所办最有影响的刊物礼拜六名之,统称之为礼拜六派。全盛时期 在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之间,代表作为徐枕亚的玉梨魂 。延续时间甚长,直 至 1949 年,故又称民国旧派文学。文学界一般认为,这是一个病态的消极的文 学流派。但其中有些作家如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等,也曾写过有积极意义 的作品。 2.与封建复古派林纾的斗争 林纾(18521924)幼名群玉,字琴南,1895 年,林纾之妻因侍奉老母操劳过 度,于 1897 年夏去世。中年丧妻,使他心情忧郁,于是在好友魏瀚、王寿昌等 人的鼓励下,开始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 ,随一发而不可收,一生译书达 180 多种,成为著名的第一代翻译家。鲁迅、周作人、郭沫若等人,都曾是“林译 小说”的忠实读者。毫无疑问,林纾为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在文化观念上,林纾却异常保守,他迷恋旧主,迷恋封建文化。 发表的文章:荆生 妖梦 3.与学衡派的论争 “学衡派”:由 1922 年 1 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杂质而得名,代表人物是吴 宓、梅光迪、胡先骕,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他们是在五四新文 化运动落潮、又是在“一战”之后西方文化暴露出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危机的背 景下,重新反观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类文明有益的精神价值,并对五四新文化 运动激烈的反传统主义予以反驳,反对新文化主流派对中国传统文化所采取的 全盘式的否定态度,其实,学衡派与新文化主流派的分歧,主要不是“革新” 与“守旧”的差异,而是文化激进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在文化观念和方法论上 的差异。 4.与甲寅派的论争 “甲寅派”:由甲寅杂质而得名,其代表人物为章士钊。 甲寅杂志原来 是章士钊 1914 年在日本东京创办的一个有进步倾向的月刊,两年后停刊,直到 1925 年 7 月仍有章士钊主持在北京复刊。这个封面上印有黄斑老虎的所谓“老 虎报”也就成了反对爱国学生运动,反对新思潮和新文学的“半官报”了。章 士钊鼓吹文言,扬言取消“白话文学” ,主要是针对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道德的整 体破坏和白话文学的提倡。 四、文学社团的产生 1.文学研究会: 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团体,1921 年 1 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 沈雁冰、郑振铎、周作人、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郭绍虞、孙伏园等 12 人, 机关刊物是小说月报 ,该会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 创造新文学,主张“为人生的艺术” ,文学研究会基本上坚持了现实主义创作道 路。 “为人生的艺术”是文学研究会的核心。所谓为人生,主要包括以下几层意 思:一是要真实地表现人生,特别是平民阶级的人生;二是要批评人生,即将 表现中国国民的人生同揭示国民性格中的弱点、改造国民性结合起来;三是要 改造人生,主张文学应为唤起民众、改造社会尽一份力量,作家在忠实描写现 实的同时,还应表现出自己的理想。 2.创造社 1921 年 6 月成立于日本的东京,早期的主要成员是留学日本的郭沫若、郁达夫、 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其刊物先后是创造季刊、 创造周报 、 创造日等十余种,他们强调自我表现,尊重天才,崇尚自我,主张“为艺 术而艺术” ,以浪漫主义精神为主要创作特色。1925 年“五卅”运动后至 1926 年,这个社团的文艺主张发生了很大变化,倡导革命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影 响很大。 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具有“重表现” 、 “尊天才” 、 “非功利”等艺 术倾向。即强调文学必须忠实表现作者自己的“内心要求” ,推崇文学创作的 “直觉”与“灵感” ,注重个人情感的直接抒发。 3.新月社: 新月社是一个兼有政治、思想、学术、文化等性质特征的文学社团,1923 年在 北京成立,先后加入的成员有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闻一多、陈西滢等,以 一批英美留学生为该社骨干人物。该社在文学上的活动和贡献主要在诗歌方面。 1926 年春,以徐志摩、闻一多为骨干,聚集了一群诗人,倡导格律诗,从而形 成新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流派新月诗派,又称“新格律诗派” 。 4.语丝社: 语丝社是以语丝周刊为核心聚集在一起的作家群落。 语丝创刊于 1924 年 11 月,1931 年停刊。其主要作家有鲁迅、周作人、孙伏园、钱玄同、林语 堂、俞平伯、刘半农、孙福熙、苏雪林、钟敬文、冯沅君等。 语丝多发表率 性而谈、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并因提倡这种文体而获“语丝派”之称,也有 人称语丝为小品文的王国。 湖畔诗社: 1922 年成立于杭州,成员有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应修人。他们合作出版 了湖畔 、 春的歌集 ,汪静之还独自出版了惠的风等诗集, “他们专心 致志作情诗” (朱自清) ,把描写男女爱情生活和心理状态作为自己独特的创作 领域。 浅草沉钟社: 浅草社 1923 年创办浅草季刊,并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出国文艺旬刊 ,其骨干成员后来又转成沉钟社,办有沉钟周刊、半月刊,致力于介绍外 国文学,特别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方面则有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的 小说,冯至的诗歌,反映知识青年苦闷的生活和忧郁的情感,富有感伤的浪漫 主义色彩。 第二章 鲁迅(1881.9-1936.10) 一、生平 鲁迅(1881925-19361019)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 豫亭)豫才。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毛泽东语) 。1881 年 9 月 25 日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封建士大夫家庭。 故乡生活(18811898):家庭败落、丧父 接受封建主流传统文化、吴越民间文化(卧薪尝胆、矢志不渝为其内涵) 。经历 了从大户到小康到困顿的家庭变故。 (周家是绍兴望族。1861 年,太平天国攻 克绍兴,周氏家族成为打击对象,被抄没全部家产;1893 年,祖父周介孚因科 场案入狱,周家几乎变卖了全部家产周旋营救;此时鲁迅年仅 36 岁的父亲病故, 家里仅有的几十亩田产也已变卖)母亲鲁瑞娘家在安桥头村,鲁迅常常到外婆 家,熟悉了农村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为后来小说创作积累了丰富素材。童年鲁 迅师从具有侠义情怀的挂名和尚龙师父和质朴方正、博学严谨的寿镜吾。 (三味 书屋之三味:“读经,味同稻粱,读史,味同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 南京求学(1898-1902):逃异地,行异路 初进江南水师学堂,后进江南陆师学堂的矿务学堂,受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同时接触西方的科学文化,接受进化论。 扶桑求学(1902-1909):弃医从文,确立“立人”思想 广泛接触西方现代思潮。曾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和文化研究工 作,探索中国的出路,企图以文艺改造“愚弱的国民” ,形成立人思想。 (鲁迅 弃医从文:一是在日本学习期间受到同学的侮蔑;二是在细菌学课间放的故事 短片,日俄战争中,一个中国人给沙俄当侦探,被日军抓住,要拉去砍头,围 观的中国人体格强壮,却神情麻木。一个同胞要被砍头示众,国人却在鉴赏这 示众的盛举。鲁迅感到了国人精神麻木的悲哀,认为“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 材料和看客。 ”鲁迅认识到了改变国民精神的重要性,并认为改变精神首推文艺, 于是想到弃医从文)1906 年和朱安女士结婚。 痛苦与彷徨中孵化思想( 19091918): 是思考和形成自己思想的时期。鲁迅青年时代的思想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 和托尔斯泰博爱、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后来逐渐接受了阶级意识和共产主义 思想。 1913 年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文艺创作阶段(1918-1936):主要从事小说、杂文创作和社会文化活动 1918 年 5 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现代小说- 狂人日记 。同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工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26 年 8 月因支持北京爱国运动(女师大风潮,反对北洋政府的奴化教育政策) ,被北洋政府通缉,南下(许广平到了广州)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 年 1 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 年到上海,与许广平同居。其后先 后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 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1936 年 10 月 19 日在上海因肺病逝世,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组织公祭、送 葬活动,先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 年,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 墓碑题字。毛泽东称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人民把鲁迅视为“民族魂” 。 二、创作 短篇小说集:呐喊 、 彷徨 、 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 、 坟 、 华盖集 、 华盖集续编 、 而已集 、 南腔北调集 、 三闲集 、 二心集 、 准风月谈 、 伪自由书 、 集外集 、 花边文学 、 且介亭杂文 、 且介亭杂文二集 、 且介亭杂文末编 、 集外集拾遗 、 集 外集拾遗补编17 本杂文集 书信集两地书 三、 呐喊 、 彷徨 呐喊:1918-1922 自序 狂人日记 孔乙己 药 明天 一件小事 头发的故事 风波 故乡 阿 Q 正传 端午节 白光 兔和猫 鸭 的喜剧 社戏 不周山 (1930 年第 13 次印刷删不周山 ,改为奔月 , 收入故事新编 ) 彷徨:1924-192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祝福 在酒楼上 幸福的家庭 肥皂 长明灯 示众 高老夫子 孤独者 伤逝 弟兄 离婚 (一)思想内容 关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人的精神、心理、生存问题,倡导启蒙主义,改造国 民性;反思探索了五四启蒙者的精神困境,表现先知知识分子的悲剧性;对传 统封建文化的批判。 1、批判封建传统文化思想。鲁迅的小说是从文体革命到思想革命的标志,也是 现代中国思想、文化革命的实绩。 2、对农民的思考:通过对中国现实中占绝大多数的农民思想、命运的观照和反 思,以达到改造国民性的目的。 阿 Q 正传 、 故乡 、 祝福 3、对知识分子的思索:对处于新旧文化和时代交替中知识分子的艰难生存处境 的揭示。 (二)艺术特征 1.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一化模式,实现了小说的开放性和创造的可能性,把日 记、杂文、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技巧融入小说。 2.对西方小说技巧的吸纳。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高度融合。 3.打破了古典小说以人物彼此之间的故事为中心情节的模式,开创了以塑 造人物、表现思想情感为意图的小说模式,自由安排情节。 4.复线结构和复调主题。 5.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了典型人物。 (阿 Q、闰土、孔乙己、狂人) 6.沉郁、凝练、含蓄的语言风格。 7.开创了忧愤深广的悲喜剧美学风格。 四、 故事新编 写于 1922 年-1935 年的 8 篇小说。 补天 、 奔月 、 铸剑三篇写于 19221926 年间;理水 采薇 、 非攻 、 出关 、 起死写于 19341935 年间。 故事新编主题的整体意义: 1、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反思和解构, 表现了中国文化的无意义性,表达了鲁迅对中国原典文化的呼唤。 2、把历 史人物、英雄放置在日常生活中,神性世俗化,表现了他们悲剧性存在。目的 是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发现相似性,发现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荒谬性。 艺术特点:以反逻辑、非现实、超历史的思维解构历史和文化,创作新的历史 预言;大量使用西方现代创作手法,夸张,变形,解构;语言的幽默、精炼与 反讽。 五、杂文创作 鲁迅的杂文是中国社会的、时代的、历史的一面镜子,是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急遽的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从容的把他的思想和情感熔铸到创作里 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时,残酷的强暴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采 取通常的形式。作家的幽默才能,就帮助他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他的政治立场, 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察,他的热烈的对于民众的同情。不但这样,这里反 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的历史” 。 (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 (-)分期 鲁迅的杂文创作以 1927 年为界分成两个时期。 19181926 年杂文:坟 、 热风 、 华盖集 、 华盖集续编 ,其主要内容 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他从进化论出发,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 义为武器,对带有落后封建意识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进行剖析和批判。 1927-1936 年杂文:有杂文集而已集 、 三闲集 、 二心集 、 南腔北调集 、 伪自由书 、 准风月谈 、 花边文学 、 且界亭杂文 、 集外集等。主要 集中于政治批评、社会批评和思想文化战线上理论斗争性建设。 鲁迅的杂文是中国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的艺术记录,是 20、30 年代中国的百科 全书。 最充分体现鲁迅先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 “杂文”古已有 之,在外国散文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证,但只有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到了 鲁迅的手中, “杂文” “是匕首、是投枪” ,这种文体才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和巨大的思想潜力。从五四起,鲁迅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 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但那时他还是不自觉的,到了后来,有些人开始嘲笑他 是一个“杂文家” ,他才更明确地意识到“杂文”的力量,并且开始自觉地从事 杂文的创作。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 ,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 给以反响或抗争” ,从而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 中开辟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够存在,能够发展,能够壮大。 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 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 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 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自 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 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二)内容和作用 鲁迅杂文的文化意蕴:质疑。对中国传统文化、现实社会、政治、思想、人生、 人性的批判和反省、对现代化的探索和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需要怎样对传统进 行改造和如何学习西方。 鲁迅杂文的斗士风格:批判性、否定性和攻击性。作为思想批判和文化批判、 攻击落后传统与时政的武器,是解剖中国传统社会思想和现实黑暗的的匕首, 是剖析现实痼疾的利刃,批判了历史的痼疾,现实的尘垢,时政的虚伪和腐败。 (三)艺术特点 1.形象化手法。塑造了系列典型形象。如中庸的“叭儿狗” , 吸人血还哼哼地 发一通议论的蚊子等。 2、高超的讽刺技巧。手法多样: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化用典故以古讽 今、 类比等。如现代史街头艺人表演喻政客对国民之欺;论“第三种人” 以“用自己的手拔自己头发”喻第三种人的不切实际。 3、语言:冷峻、犀利、诙谐、幽默,并把口语、谚语、成语、俗语、古 语融为一炉,极大地发挥了语言表现能力,成为白话文之典范。 六、散文 散文集:朝花夕拾 (旧事重提 ) “回忆性散文” 散文诗:野草 “苦闷的象征” 第三章 20 年代小说 一、 “五四”新小说的现代化特征 1、现代小说以其思想内容的深刻性、丰富性取代了古代小说的单纯性、浅 露性。A、注重表现生活的原色调,以更贴近生活的描写,真实地感受人生。 B、否定了小说载道娱乐的基本主题,以张扬个性解放、启迪蒙昧人生为基本 原则。 2、新小说突破了古代小说通过人的外部关系表现人的艺术结构,以人的性 格和心灵作为表现人的对象,用现代的性格小说取代了古代的情节小说。 3、新小说改变了古代小说程式化的旧表现形式,用更适合现代人审美特征 的新语言、新方法、新技巧确立新的小说艺术形式。 二、小说创作的风格和流派 1、为人生派 大多是文学研究会成员。他们在为人生的旗帜下创作出一批关注社会和人 生的力作。主要作家有描写小知识分子的卑琐与灰色人生和精神病态的叶绍钧, 有抒发“美”和“爱”审美理想的王统照,有以宗教情绪抒写自己人生哲学的 许地山,有以爱心探究社会问题的冰心,还有以“悲哀”为美表现妇女苦闷与 挣扎的庐隐。 文学研究会的宣言:“将文艺当作高兴似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 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治文学的人也当以这事为他终身的事业,正同老农一样。 ” 在当时,由于作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并力图通过小说以改造着社会和 人生,因此出现了一批“问题小说” 。 “问题小说”: 1921 年,文学研究会成立之后, 小说月报等报刊上“问题小说”大量出现, 它是把“人生究竟是什么”作为研究探索的中心问题的小说,这类作品通过对 现实人生的真实描绘,反映种种社会问题和现实的黑暗,提倡个性解放、男女 平等、婚姻自由、平等博爱等,力图劝导读者正确地对待人生,改良社会,极 受当时读者的欢迎。代表作家:冰心、叶绍钧等人。 这一派作家多主张“爱”和“美”的审美情趣,构筑“爱”和“美”的艺 术世界。如叶圣陶、冰心、王统照,但又有所不同。 叶绍钧(18941988) 字圣陶,江苏苏州人,1911 年中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1914 年开始发表作品, 文风朴实厚重,文笔干练隽永。 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积极倡导和亲身实践“为人生”的艺术主张。 它是文学研究会中成绩最为突出最为显著的作家,其创作也最能代表文学研究 会的现实主义特色。 代表作品:一生 (这也是一个人 ) 、 饭 、 校长 、 潘先生在难中 、 多收了三五斗 ,长篇小说倪焕之 创作风格:朴实、冷峻、自然。具体来说:1、不可意追求情节的新奇,致 力于再现生活实貌和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有较多的乡土味。2、描写细致真切, 很少主观感兴,把见解“寄托在不著文字的处所” 。3、短篇结构谨严,讲究点 题、布局和含蓄。4、语言洗练朴素,善于使用确切而富有表现力的方言俗语。 冰心(19001999) 人的发现和女性的发现,作为五四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的精神成果,促发了中 国第一代女作家的产生。冰心、庐隐、冯沅君、凌叔华、陈衡哲、苏雪林、石 评梅等女作家,在五四思想的冲击下,表现了女性的最初觉醒。 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培养了她单纯和谐、 节制有序的艺术气质,五四运动时开始了文学创作,其文学活动纵贯了半个多 世纪。 代表作有去国 、 超人 (小说集) , 繁星 、 春水 (诗集) , 寄小读者 、 关于女人 (散文集) , 冬儿姑娘 (小说集) 。冰心是她 1919 年 9 月在晨 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时,首次使用的笔名。 冰心小说的特点: 1、文体作家卓越的文体。 2、以“母爱、童心、大自然”为创作母题。 3.结构方式上常用对比手法。如空间对比(两个家庭 ) 、时间对比(去国 ) 、人物前后不同的思想言行对比(超人 ) ,并采用笔记体、书信体结构谋篇。 4、语言清丽、飘逸,多用白描手法,不事雕琢却又诗意盎然,字里行间浸透着 女性温婉的情感。 其他作家: 王统照(18971957): 字剑三,山东诸城相州人。出身于地主家庭,1918 年就读于中国大学英文 系,先后出版了小说集春雨之夜 、 霜痕 、 号声 ,另外还有长篇小说山 雨 、 春花 、 双清等。代表性的作品:微笑赞颂了美和爱的神圣力量, 湖畔耳语 , 山雨 。 庐隐(18991934): 原名黄英,祖籍福建,一生坎坷,命运多艰。自 1925 年出版了第一个短篇 小说集开始,到 1934 年因难产而死,共有海滨故人 、 灵海潮汐 、 女人的 心 、 象牙戒指等十余部中短篇小说集及长篇小说,另外还有散文、小品问 世,显示了她一生辛勤耕耘的结果。 许地山(18931941) ,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生于台湾台南府城,祖 籍台湾,甲午海战之后迁居福建漳州,1913 年离家到达缅甸,生活于遍布雄伟 佛塔和美丽佛寺的仰光,在这异国他乡,许地山对深奥、神秘的佛学发生了浓 厚的兴趣,并从此开始了他的宗教研究。1917 年考入燕京大学,1920 年燕京大 学文学院毕业之后留校从事宗教研究,19231926 年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牛 津大学研究哲学、人类学及宗教学。19271934 年执教于燕京大学,1935 年后 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主任教授直至逝世。许地山生于传统的书香之家,有着良 好的国学基础,从他的家庭到他的成长历程都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本身 也有着较为浓厚的宗教情绪,又留学英美多年,有着较为进步的思想观念,这 诸多因素同时作用于许地山,使其作品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许地山的小说创作以 1927 年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小说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宗教情绪,其主调是积极入世的,渗透着反封 建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感情;注重揭示人之“生本不乐”的普遍生存 现象,充满对弱者的同情,充满对丑恶现象的批判;同时前期作品也充满着宗 教博大的“泛爱”思想,特别是许地山笔下的一些女性形象,大都具有教徒式 的仁爱与虔诚,默默地承受着生之苦难,顽强地走完自己人生的历程。 前期小说大都收入缀网劳蛛一集中,其中处女作命命鸟以浓厚 的佛教色彩和异域情调而为人所瞩目。 1927 年后的后期创作则是对现实人生的批判;如果说前期作品充满了 浪漫主义的宗教情怀,那么其后期小说更多的则是现实的人生关怀,更多地体 现了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艺术宗旨。 后期作品影响比较大的是铁鱼的鳃 、 春桃 。 2、为艺术派(主观抒情小说) 创造社象“异军突起” ,以其宽广的胸襟和富有个性的艺术追求,蓬勃的生命内 容,在“五四”新文坛上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主观抒情文学潮流。它承载了 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热情和苦恼,不仅为文坛留下了他们作为时代精神开拓者的 足迹,而且为人们留下了千古不掉的青春风采和新鲜有人的浪漫气息。 前期创造社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浪漫主义这面旗帜,这不仅是时代的需 要,社会的审美需要,而且是作家们创作的需要。 创造社的浪漫主义就其 思想实质而言,包含着肯定人的价值,承认个人心灵自由的内容,它是个性主 义社会思潮在文学中的反映,因而得到了已经觉醒,还陷于苦闷的青年们的热 烈响应,在文坛上形成一个波澜壮阔的文艺潮流。 这一派作家主要有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陶晶孙、倪贻德、周全平、 叶灵凤等。 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 所谓“自叙传”小说,是作家在思想和形式的密切融汇中按下自己的个性和精 神独特性的印记,并通过“表现自我”来透视整个人生或一个时代。这类小说 具有浓郁的主观感伤色彩,借助对人物内心颓废情绪、性生活的苦恼和变态性 心理的彻底暴露,向旧道德挑战。其中最足以体现这种小说特征与风格并取得 重要成就的是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 郁达夫(18961945) ,原名郁文,出生于浙江富阳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自小 受古典诗文的良好熏陶,寂莫穷苦的童年生活培养了他反抗与孤僻的性格,富 春江明丽多姿的山水风光又诱发了他敏感的情思与忧郁的气质。因此,曾有 “九岁赋诗四座惊”之说, 在中学时便开始发表诗作。1913 年他随长兄去日 本留学,20 年开始从事新文学创作。21 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创造社。 从 1922 年回国到 1945 年在苏门答腊岛被日军杀害,一直致力于文学创作,写 下了大量的小说和散文,用自己的才华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壮歌。 他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表现内容和艺术个性风靡一时。影响较大的作品有: 沉论 、 春风沉醉的晚上 、 南迁 、 迟桂花 、 薄奠 、 她是一个弱女子 、 茑萝行 、 采石矶 。 艺术特点: 作者以独特的题材、独特的人物、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抒情方式,构成了 他小说作品“完全特殊的世界” 。 1.独特的题材。其题材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它取材于域外留学生生活,更 在于它侧重于刻画青年人的青春期心理,尤其是展示青年期的性心理活动。个 性解放的正当要求和性苦闷的变态描写。 2.独特的人物。郁达夫小说人物塑造的独特性,是他独创的那一个个“零 余者”形象。郁达夫说:“五四运动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是个人的发现。 ”然而,这一成功是以付出了发现者的孤独为代价的。五四时期最富有个性的 新文化人,同时也是最孤独的知识者而最有影响的孤独的文学形象又是出自他 们的笔下。 3、独特的表现形态。以郁达夫为代表的前期创造社小说,为中国现代文学创造 了一种独特的小说艺术模式心理情绪模式。这种小说艺术创作模式空前地 突出文学创作的主体性,把小说创作的重心移向了创作主体和对象主体的内宇 宙。它不注重在小说中购置完整有序的故事,也不太关注作品中事件与事件之 间的因果关系,它主要是以创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演变和情感流动来编织 情节的发展。作品的思想意义是借助于心理和情绪体现出来的,如郁达夫的小 说在心理和情绪的演变中,传达出自我的发现、性爱意识的觉醒和作为弱国子 民的悲愤等理性内容。从功能上来说,这种小说艺术模式所产生的客观再现的 理性能量大大小于它的主观表现的情感能量。 小说抒情功能的加强,必然带来叙事功能的削弱 。而叙事功能的削弱,又 是容易导致小说文体特征的变异。从文体特征来看,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 正是由于注重了抒情性,而导致形式上的散文化特点。 4、诗化的小说章法和清新明丽的文笔。 张资平(18951959):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是他的代表性作品, 冲积期 化石是现代文学最早的长篇小说。善写多角恋爱, 飞絮 苔丽 。 郭沫若的身边小说:郭沫若不仅是一位诗人、戏剧家,而且还是一位小 说家,从 1919 年发表短篇小说牧羊哀话 ,到 1947 年创作地下的笑声 , 共创作小说 40 余篇。这些小说:“有的是寓言,有的是写实,有的是历史故事, 有的是身边杂事” 。在这些小说中,又是以带有“自叙传”色彩的“身边小说” 最有影响。 残春 、 喀尔美萝姑娘 、漂流三部曲 (歧路 、 炼狱 、 十字 架 ) 、 行路难 。 郭沫若还写了历史小说豕蹄 ,其中包括如秦始皇将死 、 马克思进文 庙 、 孔夫子吃饭 、 孟夫子出妻等小说。 3、乡土文学派(乡土写实小说) “乡土写实小说”: 二十年代,在鲁迅的影响下,出现的以故乡农村、乡镇的生活为题材,带 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地方色彩的一批作家。其特点为:(1)注重表现农民的艰 难人生,揭露封建势力对农民的压迫和束缚。 (2)注重描写农村愚昧落后的风 俗习惯,揭示和批判农民身上愚昧落后的精神弱点。 (3)注重反映农村日常生 活和普通人情的交往,表现生活的原色调,具有自然朴实的写实风格。代表作 家:王鲁彦、许杰、许钦文、台静农、蹇先艾、彭家煌等。 王鲁彦(19011944) 主要的短篇小说集有黄金 、 柚子 。 柚子是鲁彦早期的代表作。小说写“我”客居长沙,正好遇到战乱, 无法欣赏岳麓山的胜景,在百无聊赖之中,到浏阳城外观赏了一出杀头的“盛 举” 。但见刀光一闪,人头落地,就像湖南的柚子一样就地滚动,也一样的不值 几文钱。小说无情地鞭挞了湖南军阀草菅人命的暴行。同时又对围观者冷淡漠 然的表情进行了尖刻地讽刺。 菊英的出嫁写浙东农村“冥婚”陋习。 黄金写如史伯伯的遭遇。小说深刻地揭露了从钱眼中观世窥人的社会中 人与人之间鄙俗、冷酷而可怕的关系。 艺术风格: 1.文笔朴实自然,细密含蓄,醇厚中带点悲苦,平实中回荡着几分抒情。 2.笔下的芸芸众生浑身散发着泥土气息,背负着人生的重载。 3.逼真细致地写出了乡土人物土头土脑的心理状态和变异。 许钦文(18971984) 疯妇可以说有鲁迅式的忧愤深广和沉郁的格调,他揭示的已经不是个人家 庭的悲剧,而是社会人生的悲剧了。城市的商业经济开始波及到这个江南的小 乡村,不仅双喜离开家乡到上洋酒店当学徒,而且河中来了“放纸船” ,双喜太 娘不学织布,却去褙锡箔了,这就造成了婆媳两代的隔膜。 石宕的艺术境界和悲剧力量更进了一层。他写出了石工世代沿袭的悲苦命 运:开掘石矿成了全村的唯一生计,尽管代复一代的咯血身亡,但是父死子随, 兄死弟随,从不改行。作者主要写了石工葬身石窟的惨象:由于长期开采,石 山变形,巨大的石层突然断裂,把七个石匠砸死或活埋于石窟之中。小说集中 写了被埋在深坑中的三个矿工,他们连连呼救,但由于石层过厚,人们束手无 策。亲属送不进饭去,只好呼天抢地,任其饿死闷死。 中篇小说鼻涕阿二也是一篇佳作。主人公句话是一个体面人家的二女儿, 因为是二胎女儿,为全家人所歧视,得了个“鼻涕阿二”的绰号,在家烧饭、 洗衣、干粗活,如同一个奴婢。乡村维新了,但维新并没有使他获得做人的价 值,反而成了全家鄙视的“贱小娘” 。她也想争取做人的地位,种田的丈夫死后, 他被婆婆卖给一个师爷作妾,她不甘心被人称为“二婚头” ,用撒娇、撒泼的手 段,笼络师爷,排挤大太太,虐待奴婢,成了家中“要风有风,要雨有雨”的 人物。但她争取做人资格的道路,仍然没有超出旧轨道,反而成了这条旧轨道 的殉葬品。她自己又被钱师爷的新相好所排挤,师爷死后,她在贫病交加中死 去,连在钱师爷的牌位上刻下自己的名字的希望也落空了。 台静农(19031990) 描写的是安徽闭塞的农村生活。小说集地之子 。 红灯描写寡妇丧子的悲哀,作品里的得銀娘为使儿子的亡灵得到超度,辛 辛苦苦的糊了一盏红灯,在七月十五日“鬼节”放入河中,以迷信求得精神的 解脱。得銀的娘从儿子三岁时就守寡,倍受欺辱,挣扎着把儿子养大,能做生 意赚钱了。但土匪头子三千七逼得銀入伙,驻兵营长又拿得銀开刀示众。她在 人生的道路上只有苦难,没有幸福,遗憾不曾为儿子添置过长衫,想借钱买纸 糊长衫以告慰亡灵,竟然也无法如愿以偿,只好从破墙上捡一块用剩的红纸, 做一个小红灯去超度亡灵。 新坟中的四太太,原是殷实人家,守寡后理想在于儿女成人,男婚女嫁。 但一场兵变,女儿被大兵强奸,儿子被大兵杀害,家产被族人骗走。她流落街 头,靠乞讨度日,神志疯癫,整天惨叫着“女儿嫁了,媳妇娶了” ,在紊乱、虚 幻的错觉中寻求幸福。由于天灾人祸频繁,官、绅、兵、匪为害,人们失去了 一切幸福,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好向冥冥的彼岸世界寻找内心安慰。这一 点是不能单纯地从愚昧和迷信中寻求解释的。 天二哥写一个乡间酒徒看似英雄豪爽,实则愚昧无聊的死。天二哥好酗酒、 打人,一次因打不过别人,性急之中以尿解酒,打败对方后自己也终因中毒而 死。 小说格调沉郁阴冷,手法质朴圆熟,出色地写出了当时农村社会的环境气氛。 许杰 小说浸润着乡土风味,他初涉文坛就描绘出了浙东农村令人难以忘怀的风俗画。 惨雾和赌徒吉顺是最有代表性的。 惨雾是写玉湖和环溪两村,为了争夺河水冲出的沙渚的开垦种植权利, 展开了一场血腥风雨的械斗。惊心动魄地揭示了私有观念和野蛮民风相结合所 造成的血的悲剧。 典妻题材。台静农在蚯蚓们中写老实农民典妻,以冷峻笔调写阴暗灯 光下签字画押的仪式。 赌徒吉顺则写一个堕落的泥水匠典妻,赌赢了,喝凯 旋酒的时候,傲慢地拒绝中人,赌输了,欠下了大批赌债后,卑屈地祈求中人, 在中人进去跟主家讲价时,立在门外做着发财梦,在主家出价太低,拂袖而去 以后,走在荒野上的羞愧、颓丧、忏悔和幻想。作者尽力描写赌徒围绕金钱轴 心,而出现的思绪摆动,揭示了受金钱魅力和都市罪恶所影响的乡民心灵的变 态和堕落。 第四章 20 年代的诗歌 一、本时期新诗的发展主要有哪些特点? 1、 “五四”新诗打响了文学革命的第一炮,改变了中国整个历史演变的方 向。 2、五四新诗用自由体取代了格律体,实现了中国诗体的大变革、大解放。 3、新诗在不断探索中发展。 二、诗歌流派 1、早期白话诗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白话新诗的创作走在最前列。用白话写小说早有先例, 旧派文人也没有十分强烈的反对,但他们决不允许白话入诗。他们一方面认为 “诗文为高贵雅洁的文学” ;一方面认为中国的诗体早已完备, “无论何种题目 何种情况,皆有合宜之体裁,以为发表思想之工具,尤无庸创造一种无纪律之 新体诗一代之。 ”极力反对用白话写新诗。文学革命能否成功,白话文能否代替 文言文成为文学之“正宗” ,白话新诗的成败成了一大关键。因此首倡文学革命 的胡适第一个进行白话新诗的创作尝试。 胡适,20 年出版了尝试集 ,这是文学史上第一个白话诗集。集子中的大部 分作品重实感,不重想象,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通过对具体的生活场景的白 描,表现社会、人生以及作者的态度,具有浓厚的说理意味。但他却有开拓性 贡献:(1)运用明白易晓、自然现成的白话语言作新诗, (2)讲究自然的音节, 不求对仗和旧韵, (3)追求诗体的大解放。不足:从审美的角度看,艺术价值 远远低于文学史价值。 刘半农,代表作品相隔一层纸 。他主要的探索道路是(1)向民间文艺 学习。仿民歌体作瓦釜集 ,借山歌和儿歌艺术作扬鞭集 。 (2)探索长诗 体。长诗敲冰 。 沈尹默,创作了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散文诗。 月夜为新诗的画面美 和音节美做了最初的尝试和探索。 三弦是写景抒情的上乘之作,诗中有人有 景,画景状人中寄予了作者深挚的感情。 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是新诗摆脱旧诗窠臼的标志 性作品。这首诗融景入情,寓情于景,耐人寻味,有较高的艺术审美性。全诗 58 行,语言简朴,注重自然的音节,句式长短完全随感情起伏而变换,风格朴 素,清新素丽,还运用了象征手法,让人影影绰绰感受到西方诗歌的韵味,因 此使人耳目一新。 另外还有俞平伯的冬夜 ,康白清的草儿 ,刘大白的卖布谣 朱自清的长诗毁灭的出现标志着初期白话诗的成熟。 毁灭是一首抒 情长诗,共计 238 行,是诗人心灵变化历程的真实写照。诗人把自己上不着天, 下不着地,动摇于自新与堕落、现实与虚无之间的苦闷,通过变换不定的幻觉、 梦境,跨越时空的限制,像一道意识的流波,给予立体的展现。其中虽然有淡 淡的哀愁,却没有颓废的悲凉,给人以乐观向上的激励。 早期白话诗的共同特点: 重说理,不重抒情;重实感,不重想象;重诗体的解放,不重新诗学的建 设。 不足:强调了“白话” ,却忽略了“诗” ,挣脱了旧格律的束缚,却流于散 文化。 2、自由体诗 成就最高的当属郭沫若, 女神是自由体诗的创作高峰。另外,冰心的小诗, 繁星 、 春水 ,宗白华的流云 ,冯至的抒情诗,以及湖畔诗社的诗。 冰心的小诗是受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的影响创作的,三两句为一首, 哲理性很强。如春水 (三三):“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 了。 ”要求人们把视野放宽,不要仅仅局限在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里。 (一六): “心呵!什么时候值得烦乱呢?为着宇宙,为着众生。 ”视野广阔,并不 仅仅局限于个人的情感,而是一下子扩展到整个宇宙,芸芸众生。 “母亲啊天 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女儿躲在你的怀里”以 此来歌颂伟大的母爱,母亲是孩儿躲避风雨的港湾。 宗白华流云集中的小诗:“生命的树上雕了一枝花谢落在我的怀 里,我轻轻的压在心上。她接触了心中的音乐化成小诗一朵。 ”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人。1921 年考入 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开始诗歌创作,并参加了浅草社。27 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 昨日之歌 ,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哈尔滨和北京任教。29 年出版了第二个诗集 北游及其他 ,另外还著有诗集十四行集等。 冯至最好的诗作要算我是一条小河 ,所写的是一个“失之交臂”的 爱之梦幻,于“无心”中相遇,于无意中相知,情感的爱河蜿蜒流过:“我流 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 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凄绝的花影儿编织成你的花冠。 ” 但终于,小河无奈地流入了大海,她的柔情被生活、被命定的去处“无情的大 海”所粉碎,美好的昨日成了幻影。这是对旧日温情的一次回顾。 3、新格律诗派 新格律诗派是继初期白话诗和浪漫自由体诗之后在现代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 响的又一新诗流派。主要的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林徽因等。 新格律诗派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均有所建树。他们创作态度严肃认真,潜 心钻研诗艺,探求诗歌艺术的内在规律,注重形式的创新和规范。因而作品韵 律严整,章法匀齐,句式整饬,音节洗炼,构思奇妙,意境深远,将新诗的发 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4、象征诗派 象征主义作为欧洲新崛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滥觞于 19 世纪中叶的法国。波特 莱尔以其诗集恶之花首开象征主义诗潮的先河。到 19 世纪 80 年代,以法 国象征派“三杰”魏尔伦、兰波和马拉美为代表的一批诗人聚集在象征主义的 旗帜下,形成法国象征主义诗派。后来这一运动不断发展、扩大,超出了法国 的疆土和诗歌领域,到 20 世纪 20 年代,逐渐演变为一个世界性的现代派文学 运动,广泛地吸取异域的乳汁以开拓自己发展道路的中国新诗,自然也接受了 这一潮流的影响。 李金发(19001976) 中国象征诗派是和李金发的名字分不开的。他原名李遇安,广东梅县人, 杰出的雕塑家,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据作者自述,他在法国留学时,在一次 病中梦见一位金发碧眼的女神,便改名“李金发” 。1917 年从广东到上海,进 “留法预备班” ,1919 年到法国巴黎国家美术学院学习,专攻雕塑。1925 年, 回国专门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很少写诗。抗战后期到美国定居,1976 年病逝于 美国。 李金法 1920 年开始写诗,共写诗 400 多首,可以说是一个“粗糙而多产” 的诗人。诗作结集为微雨 、 食客与凶年 、 为幸福而歌等,其中影响最 大的当属微雨 。出版后引起毁誉不一的强烈反响。 弃妇 ,看上去是书写诗人对于一个被生活遗弃的妇女命运的同情和悲诉, 实际上这一象征性的形象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它深刻地蕴含了诗人自己对被冷 落而痛苦的人生的感慨和不平,融进了诗人的强烈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