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海口城市定位及核心竞争力研究_第1页
“十一五”海口城市定位及核心竞争力研究_第2页
“十一五”海口城市定位及核心竞争力研究_第3页
“十一五”海口城市定位及核心竞争力研究_第4页
“十一五”海口城市定位及核心竞争力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一五”海口城市定位及核心竞争力研究 一、海口市“十一五 ”期间城市发展的宏观背景 1.1 宏观经济发展相对平稳持久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以高速增长为特征的起飞阶段的初期。从国外发达国家的 发展经验来看,我国仍具有保持较快经济增长速度的潜力,经济高速增长会持续相当 长的时间。 同时,出于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地区和环境问题、发展科技 教育等目的,我国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这种状况不但使海口经济具备国 内经济长期高速成长的依托,而且还将拥有广阔的外部市场空间。此外,海口一些特 色产业的发展还具有抑制我国过快增长的国外需求的作用(例如东南亚等地的出境旅 游等方面)。 1.2 经济增长方式将会发生根本性转变 过去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以及政府每年规模庞大的基本建 设投资的支撑和对外资越来越重的依赖。未来,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将越来越受到摒弃, 取而代之的将是按照“十六大” 提出的 “科学发展观”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 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这将意味着不单纯用 GDP 来评估一个 地区的发展成果,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生态环境效益。此外,提高自主创新能 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1.3 产业结构将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我国工业化开始进入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高加工度产业主导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 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都有 大幅度增长。然而,无论从高收入国家还是中低收入国家的经验数据来看,我国第三 产业发展明显滞后, 并已引起国家决策层面的重视,亟待从政策上继续鼓励第三产 业的发展。这对海口市依托地方资源等优势在全国三次产业分工中,提供了很好的结 构调整合产业转移空间再配置的区位优势。 近两年,国家采取了“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的连续性”等宏观经济调控。对于国内增长最快的汽车、钢铁、铝、水泥、住房这五 大行业进行了适当的调控,使得经济走势基本实现了平稳增长。除了上述五大行业外, 以医药产业、旅游产业以及特色高效农业为发展目标的生命科学产业也保持了强劲的 增长势头。其中,医药产业作为健康产业,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于生命健 康重视程度的加强将会进一步发展壮大。 21 世纪旅游休闲需求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 求,而旅游业也将从观光旅游过渡到健康生态游等方面。用相关科学技术支撑起来的 健康生态旅游产业将是生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 2020 年,国内旅游业在 GDP 中 的比例有望从 2003 年的 5.4%增长到 11。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支持生物技术与传统农业的结合,通过绿色食品以及无公害食品基 地的检测和认证来提升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将传统农业的发展融入到生命经济大发 展观的战略下,将会给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新一轮增长的机会。 1.4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内需和消费结构变化突出 国内消费需求将呈平稳发展态势。居民消费结构中的一般消费品已经得到初步满足, 并且伴随着住房制度、工资制度的改革,城镇居民消费表现出高消费和大型化的趋势, 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开始为住房、汽车、休养等高价值商品进行积累。此外,自从 2003 年春“SARS”以来,全国各地已经悄然兴起花钱买健康或提高生命质量的热潮, 尤其数量不断膨胀的先富裕阶层对提高生命质量的需求增强,然而医药保健、休闲旅 游等生命经济产业体系并没有与此种需求很好地吻合,以致一方面抑制了国内富裕阶 层对高质量生命经济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让很多生命经济的需求流失到了国外。 二、海口市社会经济与城市竞争力现状分析 2.1 经济持续增长,但经济总量相对较小 “十五 ”以来,海口市 GDP 持续增长,2001-2004 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 10.9%,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高于全省 9.8%。2004 年,海口市的人均 GDP 达到 17928 元(按 8.2:1 的汇率计算,约 2186.2 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左右。但 2004 年 GDP 总量仅有 253.01 亿元,同全国其它省会城市相比规模较小。 2.2 投资增长较快,但消费拉动作用较弱 巨额的固定资产投资是推动海口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20012004 年间,海口市 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年均 11.9%的速度逐年递增。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和房地产开 发投资占据主体,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86.2%。相比之下,虽然海口市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连年增长,消费规模有所扩大,但是消费的内容主要同日常生活有关,并 且以生存资料消费为主,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弱。 2.3 三次产业结构呈倒序排列,特色产业地位突出 近年来,海口市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占据半壁江山,第二产业位居其次,三次产业 呈现“ 三二一 ”的倒序排列格局。 2004 年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为 8.4:32.6:59.0。“十五” 期间,海口市工业迅速发展,并形成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医药产业和 饮料生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2003 年,这四大产业的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66(见图 1)。旅游、商贸和近年崛起的信息服务业(包括邮电通信)成为海口第 三产业的主要部门,它们的产值占第三产业总产值的 61%. 2.4 对外贸易发展较慢,与其经济特区的地位不大相称 海口市进出口贸易的规模较小,产品层次较低。2004 年海口口岸进出口总值 15.06 亿 美元,其中出口 3.43 亿美元,进口 11.64 亿美元。现有的 30 家外贸企业出口竞争力 较弱,其中年出口创汇 500 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仅 4 家。海口市直接利用外资额较小, 外资企业平均投资额也较小,而且外资主要投向第三产业,其次是第二产业。近些年 来,海口市直接利用外资的规模增长缓慢,有时出现减少的现象,如 1997 年全市利 用外资为 5.55 亿美元而 2004 年却为 3.2 亿美元。外来投资以港台为主,占全部外商 投资的 71.4。 2.5 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所增加,居民消费水平处于温饱型 “十五 ”期间,海口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但增幅不大,同 2000 年相比,2004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 26.4,年均增幅为 6.6。另外,城镇居民比郊 区农民的收入高 1.5 倍,收入分配的二元结构明显。这种二元分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 阻碍了郊区的城市化进程,并不利于消费规模的扩大和内生增长动力的形成。 从海口市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结构看,2004 年恩格尔系数达到了 0.468,除交通 与通讯,教育文化以及娱乐服务消费有所增长外,其他消费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其中居住仅占 10.5,医疗保健占 6.3等等。这表明海口市居民的消费水平仍处于 温饱型,要依靠内需来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增长将有很大的难度。 2.6 区位竞争优势比较明显,但综合竞争力不强 海口作为中国省会中最年轻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并不强,2004 年在全国参评的 200 个城市中排名第 46 位。但利用其独具特色的海岛城市特色,海口通过自身独特的自 然资源、区位条件和特区政策优势,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潜力很大。与自身综合 竞争力水平相比,海口目前在综合环境资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第 4 位),综合就业 增长表现尚可(列第 25 位)。但综合 GDP 增长、综合收入水平、综合生产率、综合 市场占有率都缺乏竞争力。 在十二个分项竞争力指标方面,海口的区位竞争力表现最好(列第 19 位),尤其是 其资源优势度很高(列第 5 位);开放竞争力尚可,列第 26 位。由于海南是我国最 大的经济特区,海口作为其省会和最大的城市,其经济国际化和人文国际化程度近十 几年来得到了较快的提升,社会交流水平也逐步提高。 然而,环境、资本、制度方面的竞争力相对缺乏。环境方面本应当是海口的优势,热 带风光兼滨海特色是省会城市中独有的一个,但除了其环境舒适度和环境质量一般外, 自然环境优美度和人工环境优美度都缺乏优势;资本方面,数量和质量都缺乏竞争力; 制度方面,产权保护制度不够,法制健全程度不容乐观。此外,教育体系不够,发达 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都没有优势;科技实力、科技创新能力、科技转化能力均不高; 企业管理竞争力一般,管理经济效益需要提高。具体竞争指标及全国排名。 三、海口市与周边区域(城市)之间的关系 3.1 海口在海南省的地位分析 海口市是海南省首位度最高的城市,长期以来,海口市作为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经 济中心、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以及高等教育中心,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城市经 济职能上来看,尽管它作为全省经济中心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然而,随着其它城市 的崛起与快速发展,海口市的经济中心地位也呈现弱化的迹象,多项重要经济指标在 全省所占的比重均不同程度地下降。这表明某些经济职能在弱化。与此同时,反映第 三产业(包括港口交通运输、旅游业及中高等教育)、对外经济、金融在全省同业中 所占的比重较大,且反映发展水平和职能地位的某些指标呈现上升的趋势。 在某些职能方面,海口市面临着省内其它城市的激烈竞争。以旅游业为例,其强劲对 手就是三亚市。三亚市过去曾定位于海南省的南部中心城市,然而,近年来,其着力 打造成一流的专业性的旅游城市,提出“一市两都三中心” 的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就 旅游业而言,面议,由于旅游资源较为相似,且都属于比较典型的热带滨海风光,海 口在与三亚的比较中自身的特色不明显,而处于竞争劣势,使海口难以成为旅游者的 目的地,在更多意义上它成了人们去三亚等地旅游的交通要道,一个旅游集散地。 3.2 海口市与环北部湾的联系 由于地理条件、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环北部湾地区 是经济上的欠发达地区。 北部湾周边城市规模较小,城市间相互联系、影响能力较弱,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在 全国城市中的综合竞争力较弱。 海口市与环北部湾地区其它城市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尤其“2001 年中国北部湾(海 口)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大会及随后的领导高峰会谈,为海口市积极参与北部湾 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又成立的“北部湾旅游协作机构”,真正实现了北 部湾旅游的畅通工程。 同该地区其它城市相比,海口最具有发展潜力、竞争优势最为明显的城市。海口市的 综合竞争力、综合 GDP 增长、综合环境资源成本、综合就业增长、综合收入水平等 多项竞争力指标均排在前两位。该地区也仅海口一市的综合竞争力排入中国 200 个城 市中的前 50 位。然而,即使在该地区,海口市的综合市场占有率、综合生产率也仅 处于中等水平。未来,海口市应持续加强在这一区域的影响,并逐渐起到区域性中心 城市的作用。 3.3 海口市与“珠三角 ”地区的联系 “珠三角 ”地区是我国制造业集群比较发达的地区。尽管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海口属 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二级经济的影响区域,然而,由于深受海岛区位及交通条件的 限制,“ 珠三角 ”地区的制造业扩散到海口的交通成本较高。所以,尽管海口拥有特区 政策优势,“珠三角 ”以广州、深圳为主的城市正处于低端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的转型 时期,海口市理应成为接受“珠三角” 城镇群产业转移的较为适宜的区域。然而,海口 市并没有在其直接辐射范围之内。这种状况将随着“珠江三角洲” 城市实力和辐射能力 的大大加强,以及海南岛内与大陆交通通道的改善而逐渐好转。 3.4 海口市与“泛珠三角经济区 ”的联系 泛珠三角省会城市市长论坛推动着泛珠三角地区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为海口市进入 大珠三角以及利用大珠三角的贸易优势和品牌优势与世界进行交流和合作奠定了基础。 海南作为其中的一员,与“泛珠三角” 其它省份特别是粤港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联 系十分紧密。从优势资源与产业来看,海南省的特色比较明显。目前,海南经济社会 的发展已进入健康快速发展阶段,人们也越来越看到了海南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后发 优势,“ 泛珠三角” 又为海南在区域合作中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海南在区域中具有独 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可以在“泛珠三角” 的区域合作中加深交流和合作,促进海 南的发展。然而,在中央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方案中,广东省及“泛珠三角”区域发展问 题没有列入中央级规划。 这种状况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泛珠三角地区合作的进程。 四、“ 十一五 ”期间海口市发展条件判断 4.1 海口市 SWOT 分析 优势(S) 劣势( W) 区位竞争优势 地处华南经济圈的前沿位置,毗邻港澳台、东南亚,是连接大陆和东南亚的枢纽。随 着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的开通、粤海铁路通道的建成、以及港口的不断改善,交通枢纽 的地位更加突出,发展商贸业的条件更加优越。 独特的热带海洋环境资源优势 拥有独特的热带旅游资源,丰富的南海海洋资源。2003 年被联合国环保组织评为“全 球空气十佳城市”,也具有了“ 第二理想居住地 ”的美誉。 对外基础设施发达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竞争力强,邮电通讯业发达,全市电话普及率、主线普及率、移动 电话普及率、公用电话普及率、无线传呼普及率五项指标均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 岛屿中心城市的内聚外散能力较强 城市规模和经济总量偏小作为供给、供求汇集的空间枢纽,海口对全岛内外商流、 物流、信息流的交换和流通都起着中介作用。 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建成区面积都较小。2004 年海口生产总值在所有省会城市 中仅高于西宁和银川。不利于它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经济结构性缺陷 薄弱的工业基础,工业化程度极低,经济发展基础不牢,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较低。 与大陆交通联系不便利 海南孤悬海外,给海口与岛外区域进行经济合作和交流带来一定的约束,不利于海口 参与更大区域范围的合作。 资本与科教竞争力较弱 资本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无优势,教育体系不发达,科技实力较弱,不利于发达以 资本和智力密集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机会(O) 威胁(T) 作为最年轻的省会城市,具备后发优势 全球资本和产业将持续向中国转移 这有利于海口市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外资,拉动经济进一步增长。 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健康和休闲旅游消费需求增加 全球化将逐步减弱特区政策优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海口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 环境,在申报项目、利用贷款、加强区域合作等方面有很多机会。而健康和休闲旅游 消费需求增加将为海南生命产业的发展开辟市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速,既存的优惠政策优势将逐步减弱, 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面临热带资源型周边城市的强劲竞争 热带旅游资源优势面临本省三亚市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美城市环境及最适 宜居住等优势面临广东珠海,福建厦门等城市的竞争。 全国区域开发重心向北向西迁移 4.2 发展环境的综合判断 (一)依靠资源和环境优势、国际化程度较高等竞争优势才有可能使海口市赢得更好 的发展机遇 海南省内及全国其它后发展地区都在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来争取各种发展机会,城市 之间的竞争加剧。在这种竞争形势下,区域比较优势的作用变弱,区域竞争力正在悄 然成为影响区域和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对于海口来说,未来几年内可能不再出现 重大的发展契机,这种状况更需要它利用自身较强的区位竞争优势(尤其是资源竞争 优势)以及环境竞争优势等这些无形资产,进一步增强开放竞争力,才能够吸引到更 多的要素资源,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在定位准确的细分市场中,为自己 争取到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 (二)需要强化综合区位优势和热带海洋资源优势 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热带旅游资源、海南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的地位仍然是海口的 主要发展优势条件。近几年,海口步入了依靠自身资源与实力发展的新阶段。经过区 域与城市之间竞争与选择,以及自身的产业演进,海口发展特色与模式逐渐显露。具 备良好发展潜力只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发展机遇则是将发展潜力转化为实 在的发展能力。然而,与 1990 年代初相比,由于国家发展战略重点向西部的转移, 加上与其他地区的政策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海口缺少了大规模超常规经济发展的机遇 与条件。而且中央也不可能给特殊政策来发展海南。因此,海口的发展必须转变发展 模式,其关键在于充分利用海南的自然资源和海口的自身特色,发挥经济的比较优势, 通过制度创新及完善,来获取经济的相对竞争优势。 (三)迫切需求增强在全省范围内的综合辐射力 从国内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区域的发展都是依托特大城市或大都市群的强大实 力。海南省是相对独立的整体,更需要有实力强大的城市来带动全省发展,在产业发 展、技术扩散、市场组织、信息流通等方面起到“极核” 作用。这对于海口来说,既是 机遇也是挑战,增强自身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是当务之急。 (四)海口现阶段尚不完全具备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条件和实力 海口要成为北部湾中心城市的定位缺乏可靠的依据和条件。海口城市综合实力难以担 当北部湾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其主要因素是规模较小(其中是指人口规模,消费规模 等)、城市影响能力较弱、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同时,从环北部湾城市发展水平来看, 海口缺乏成为区域中心城市所必须具备的交通枢纽、产业竞争力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 具有很强带动和辐射能力的产业支撑。 五、“ 十一五 ”期间海口市的城市定位 现代城市定位理论认为,城市竞争力是对城市进行定位的重要依据。根据前面对海口 市核心竞争力、竞争环境、市场需求等及其动态变化的分析,为海口市在“十一五”期 间确定自己的发展位置(即城市定位)。由于城市的发展和竞争是多方面的,因此应 该从多维度对城市进行定位,具体包括空间定位、产业定位、功能定位、城市特征、 综合定位五个方面。其中产业定位是基础,功能定位是核心。 5.1 空间定位 空间定位即是对城市的区域地位及空间影响尺度的确定。由于当前海口市在海南省的 经济中心地位有所弱化的潜在危机,并且在环北部湾地区尚未形成强势的影响力,针 对这种现实状况,海口市空间定位为: 在“十一五” 期间,海口市首先立足于海南省,强化在省域中心城市的综合职能,加强 对全省经济的带动作用,并借此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发展成为 环北部湾的地区中心城市。同时,海口市应利用地缘优势和历史联系渊源,广泛开展 以广州、香港等为核心的“珠三角” 城市的经济联系,有选择的接受地区产业转移,用 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发展以热带资源加工、新型工业、航空物流、旅游度假、房地产 开发等行业,成为该地区的生态产业城市。 从中长期(20152020 年)来看,空间定位可以拓展到大区(泛珠三角)性城市, 甚至全国性城市,届时最有可能发展成为这一空间层次的专业性城市(如旅游城市、 物流商贸中心等)。 5.2 产业定位 “十一五 ”期间,海口市战略性产业选择的主要依据,一是要保持并强化地区资源环境 的竞争优势,二要立足于现有主要产业的竞争力,三要适应市场需求。综合分析的结 果来看,海口市的战略性产业应朝着生态健康型的方向发展。要解决海口市工业化水 平低、经济总量小的矛盾,关键在于培育和发展一批有市场潜力、支撑海口长远发展 的重点项目和战略性产业。未来五年甚至十年之内,构建适合海口城市特色的工业体 系以及继续发展传统的和现代的服务业至关重要。在“十一五” 期间,海口市要集中资 源重点发展以下三类战略性产业。 第一类:现代制造业:医药制造和汽车制造 这类产业原有的基础较好,在若干龙头企业带动下具有了一定的规模,这些产业本身 的产业价值链拓展空间较大。再加上,当地具有劳动力价格和土地成本较低的优势, 未来国内市场需求潜力较大。因此,它们是海口市在“十一五” 期间应首先发展的对象。 其中,汽车产业的发展重点在于处长产业价值链,以颇具规模的汽车组装生产的产业 优势为基础,着手汽车通用技术的开发,形成以汽车制造为核心、配套零部件生产的 汽车企业集群。医药制造产业的发展重点是以海口“药谷” 为平台,争取将海口列为国 家生物产业基地。 第二类:现代服务业:旅游及体育旅游、房地产和教育文化产业 海口市第三产业仍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尤其在挖掘第三产业的特色上既具备现实的 条件,又适应省内城市之间竞争加剧的实际情况。作为多功能综合服务型的中心城市, 海口市在“十一五 ”期间重点把握以下三个发展方向: (1)以现有的一定规模、符合本地品味的体育旅游产品 为基础,创建合适的商业模 式,挖掘体育旅游产品的更大的商业价值和更多的新的体育旅游项目。 (2)发展教育文化产业,既为本地培养人才,为越来越多的外地富人阶层提供更好 的教育,从而增强海口城市吸引力,又将会反过来促进房地产业、旅游业、体育休闲 产业的增长。此外,文化产业的繁荣,也将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增加城市的魅力。 (3)适度扩大商品房市场规模,真正把海口建成“国内外理想第二居住地”。 第三类:经现代技术改造的传统产业:热带高效农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和食品饮料制 造 利用生物技术、现代加工技术等新技术手段,提高海口市热带农业的生产效率及农副 产品的附加价值,形成体现“热带” 、“海洋”特色的农副加工产品和食品饮料等系列产 品。 图 “ 十一五 ”期间海口市产业定位分析图 5.3 城市职能 5.3.1 在海南省层面上的职能定位综合性城市 政治文化中心 “十一五 ”期间,海口市还应大力加强文化、教育、体育、娱乐等经济发展支撑体系的 建设,改善其政治文化中心的形象,加大文化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形成具有 海南特色的文化。 经济中心 “十一五 ”期间,要提高海口市对全省其它地区的辐射作用,形成以中心向周边区域辐 射的梯次产业带。强化其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作用。 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十一五 ”期间,海口市应该充分利用全岛交通枢纽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岛 的物流中心。从中长期来看,海口市应创造条件建成包括航空港和国际海港在内的、 面向东南亚区域的对外开放型交通体系,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主枢纽城市。 高等教育中心 “十一五 ”期间,要提高大学教学质量、扩大招生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潜力等,提高 人才和科技竞争力。 旅 游商贸中心 发挥海口作为海南旅游的“陆上通道” 、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发达的区位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对全省旅 游市场的辐射力与影响力。作为商贸区,海口以各种旅游服务为交易对象;作为旅游区,它以服务全省旅 游企业为己任。 5.3.2 在环北部湾区域中的职能定位产业中心城市 从北部湾地区城市规模与定位中,很清楚看出海口市与这些城市最具有合作机会的就是旅游产业、高效农 业以及生物医药产业(自然药物资源在北部湾七城市中都十分丰富)。力争“十一五”期末发展成为生物医 药、旅游休闲产业和特色农林业等的区域中心甚至是国家基地。 5.3.3 在国家层面的职能定位专业化城市 国内重要的旅游城市 目前海口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城市,“十一五” 期间,应该借助国内旅游业仍将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 扩大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力争在中长期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热带旅游城市。 热带农业作物的加工基地 海口市的工业化基础条件相对省内其它城市较好,“十一五” 期间,应充分利用热带农业资源,发展农副产 品加工业,成为国内最大的热带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 南海海洋资源开发战略基地 从中长期来看,尤其北部湾的油气资源将成为该地区最有竞争力的资源优势。海口市在发展成为北部湾地 区产业中心城市的基础上,逐步将该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力争成为南海海洋资源开发的战略 基地。 5.4 城市特色 “十一五 ”期间,海口市力图强化其自然、常绿的生态环境特点,健康、生命、科技产业体系特色和热带海 岛文化特色。 生态、生物、生命、绿色、自然、人性 生命之岛 生态旅游岛,将构筑贯穿全岛绿色资源(绿脉) 海洋、热带气候构成了海口市的重要特征(蓝脉) “绿脉”和“ 蓝脉 ”中的天然药库,构成全市的健康特征(药脉) 六、“ 十一五 ”期间海口市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6.1 城市发展目标 6.1.1 城市发展总目标 把海口建设成为经济实力最强,服务设施最优的海南省经济中心城市,环北部湾地区的产业中心城市,国 内拥有一流生态环境的热带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理想居住地,国际知名的绿色生态城市。 6.1.2 城市发展阶段性目标 海口市“ 九五 ”、“十五”前四年的 GDP 实际增长率分别达到 8.5%和 9.8%,以及人均 GDP 达到 2000 美元这 种现状,再结合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增长的趋势来看,海口市 GDP 增长速度大幅度上升的可 能性较小。由于海口市的工业化速度有可能加快,“十一五” 期间,GDP 可能将维持在 9%10%的增长速 度。若 2005 年 GDP 能够实现预期增长目标(13% 、285.90 亿元),到 2010 年,全市生产总值最大可能 将达到 460.45 亿元(按 10%计算)。届时,海口市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 显增强,人民生活富裕,提前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成为中国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 最佳的城市之一。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 200 个城市的前 40 名以内。 20112015 年期间,海口市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将有可能减慢,维持在 9%9.5% 之间。若按 9.5%的增长 速度计算,到 2015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724.85 亿元。按照此趋势,到 2020 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 100 亿元大关,达到 111.13 亿元。届时,海口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的优势更 加突出,初步建成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以热带滨海风光为特色的绿色生态城市。城市综合 竞争力进入全国 200 个城市的前 30 名。 6.2 城市发展策略 对海口市的城市定位是以城市的竞争力(或竞争优势)为基础,因此,制定城市发展策略的目的在于提高 城市竞争力,从而能够在规划期内实现城市定位的目标。在这个思路之下,“十一五”期间,为了推进海口 市实现前面的城市定位,需要从经济结构、要素资源的完备性、支撑体系的健全程度、文化制度及生态环 境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提高其城市竞争力。 6.2.1 经济结构调整策略 大力发展生态型现代制造业 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高新 技术产业群;运用先进技术加快改造机械制造、食品饮料、化纤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重视发展具有一定 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积极发展具有热带滨海特色的休闲度假、健身疗养、商务会展、购物娱乐等大旅游业;加快发展交通运输 业,建立以港口、机场、铁路、公路运输和物流配送为主体的物流服务体系;促进行政服务、文化体育、 教育科研、商业服务、金融保险、中介信息等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适度发展旨在服务于岛外的房地产业。 促进热带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热带资源的高附加值开发。 6.2.2 提高要素资源的竞争力策略 从 2002 年和 2004 年海口市要素资源的竞争力排名变动情况来看,原来人才、资本和科技的竞争力水平就 较弱,然而,人才竞争力还出现了排名下滑的状况,资本和科技竞争力维持原有的水平。因此,从这个角 度来看,要推动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应该尽快提高要素资源的竞争力。 加快完善融资与保险体系 通过银行信贷、建立政府产业发展基金、鼓励企业上市、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等方式建立多渠道的融资体系, 以促进生物技术及生物医药企业的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保险业既可以提高企业与居民的抗风险能力,同 时又增强外来人员进岛的心理安全系数。根据旅游业、生命科学产业的特征,开发新的保险产品,并切实 保障外来投资者或消费者在发生意外时,能及时得到最大程度的经济和精神弥补,从而增加了海口市的吸 引力。 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作为长期投资,能提高未来本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而职业教育则能够提高现实本地从 业者的专业技能和生活水平。从国内某些地区的成功经验来看,投资者的进入往往伴随着基础教育与职业 教育的兴起。优质的基础教育能够满足投资者培养子女的需求,而职业教育则满足其对员工素质的要求。 当前,海口市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较缺,尤其旅游管理、医疗保健、生物技术、现代服务业方面的人才更 是匮乏。因此,除了采用引进人才这种方式之外,利用本省或省外的教育科研资源,通过民办、官办、官 民合办、甚至引进国外投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全行业人员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渠道。高校 科研院所发展职业教育,为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专业人才。 6.2.3 促进相关支撑体系建设策略 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产业集聚化程度较低、产业链较短,配套体系尚未形成。此外,经济结构竞争力较弱, 基础设施水平不高。因此,需要系统地建设并完善城市发展的支撑体系。 以产业链为纽带建设专业园区 海南现已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药谷等专业园区,但“十一五”期间要注重各类园区内部的 产业联系,并引导企业进入相关的园区,既节约用地,又能够充分利用园区的外部经济性,节约企业成本。 与此同时,鼓励企业加强产业合作与技术信息交流,增强产业竞争优势。 搭建产业公共信息技术平台 产业公共信息技术平台有利于减少企业交易成本、增强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提高地区在业界的知名度。 今后,海口市可以借鉴深圳的作法,通过海口“药谷” 领导小组推进诸如重点实验中心、生物医药中试基地、 生物医学工程样机试验中心、生物技术产品中试基地等公共技术平台项目以及类似于海口“药谷”在线的公 共信息平台。 规范行业市场秩序 尤其需要规范的两大领域分别是休闲旅游与保健业。休闲旅游业及保健业是海口区域品牌对外广泛传播的 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旅游业和保健业的市场秩序状况直接影响着岛外人士对海口区域环境 的最初认知,从而影响其投资及消费行为。因此,今后要加大对这两大行业的市场监管。首先,加强对全 行业的教育与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其次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避免出现市场混乱;再次建立相应 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