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咏花诗比较_第1页
中西咏花诗比较_第2页
中西咏花诗比较_第3页
中西咏花诗比较_第4页
中西咏花诗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西咏花诗 摘要: 咏花诗,顾名思义,就是以花卉为吟咏对象的诗作。 诗人,不 仅极力地刻画花的形态、色泽、香味等,还常常借花抒 怀,以花明 志。在中西文学史上并未形成咏花诗派,但咏花之作蔚为壮观。中 西咏花诗有着不同的传统,其形成与发展的轨迹也各异。早在诗 经中,借花抒情的就有三十篇左右;到魏晋南北朝,咏花诗初具规 模;唐宋为咏花诗的繁荣和成熟期,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元明 清直至近代为多样期。西方咏花诗的出现相对较晚。文艺复兴主 张人本主义,自然美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十七、十八世纪,西 方咏花诗喜欢用自然意象来凸现思想和哲理;十九世纪伴随着浪 漫主义诗歌的兴起,咏花诗才在西方开始大量出现。中国古代咏 花诗在本质上是“ 拟物” 的 ,而西方咏花诗则是“拟人”的。 关键字: 中西咏花诗比较 拟物 拟人 正文: 咏花诗,顾名思义,就是以花卉为吟咏对象的诗作。 诗人,不 仅极力地刻画花的形态、色泽、香味等,还常常借花抒 怀,以花明 志。在中西文学史上并未形成咏花诗派,但咏花之作车载斗量,蔚为 壮观。中西咏花诗有着不同的传统,其形成与发展的轨迹也各异。 朱光潜在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一文中指出 5:“在中国和 西方一样,诗人对于自然的爱好都比较晚起.最初的诗都偏重人事, 纵使偶然涉及自然,也不过如最初的画家用山水为人物画的背景, 兴趣中心都不在自然.诗经是最好的例子兼霞苍苍,白露为 霜只是作 所 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陪衬.兴趣由人事而移到自 5 朱光潜.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J.中国比较文学,1984,(l):37 一 48. 然本身,是诗境的一大解放,不特题材因之丰富,歌咏自然的诗因之 产生,即人事诗也因之得到较深广的义蕴.所以自然情趣的兴起是 诗的发展史中的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在中国起于晋、宋之交,约公 元 5 世纪左右;在西方则起于浪漫运动的初期,在公元 18 世纪左右.”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其 305 篇提到的花草多 达 132 种,借花抒情的也有三十篇左右。例如:“桃之夭夭,灼灼其 华”(周南桃夭),是比兴手法的运用,重在写人事。魏晋时代 , 是一个玄风兴盛的时代。玄学作为一种时代哲学思潮 ,对于这一 时期各种学术思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到魏晋南北朝,咏花诗初具 规模,喜清谈玄理,注重生命体验。例如: “息足回阿。圆坐长林。 披榛即涧。藉草依阴。 ”(袁洪 采菊诗) 唐宋为咏花诗的繁荣和成熟期,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这 一时期,咏花诗一方面侧重于花形、花色、花香的描写。如黄巢的 不第后赋菊 6: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 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从诗歌的内容来看, 应该作于黄巢起 义之后。 “待到秋来九月八”,写菊花之“习性”,于秋冬之季开放。 “待到”,表 现诗人的期盼之情。 “我花开后百花杀”, “我花开”与“百花杀” 形成鲜 明的对比,更显菊花之生命力顽强, 诗人不称“菊花”,而称“ 我花”, 明显地表现诗人对菊花的喜爱赞赏之情。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 节,菊花傲霜怒放,它不畏寒霜欺凌的气节,也正是中华民族不屈 不挠精神的体现。 “冲天香阵透长安”,写菊花的香味,写得气 势磅 礴,不是淡香,而是香气冲天。 “满城尽带黄金甲”,写菊花的“形”和 “色”, “满城”是 说菊花无处 不有,遍满京都。如果说用黄金色来比 喻菊花,不免俗气。而诗人却用“黄金甲” 来写菊花之色,不仅不俗, 6 杨旭辉主编 唐诗鉴赏大辞典 北京:中华书局,2011.6 P1410 还写得气魄雄伟,豪气冲天。诗人通过写菊之“香” 、菊之“ 色”,凸 现菊之“神”,均带一种阳刚之气,读来令人振奋不已。这首诗是以 菊喻志,借菊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 颂菊花的不屈的 战斗 精神,表现了诗人的英雄气魄。还有杜荀鹤的小松 7:自小刺头深 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是 一首托物言志的七绝。第一句写松树刚刚出土,矮小无人知晓。接 着写小松长大,由弱转强。三四句议论,对于像“小松”的人才,所 缺乏的是一个“ 识” 。正如韩愈所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 乐不常有” 。 诗人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元明清直至近代为多样期。此时的咏花之作对情感的表达更 显得曲折细腻,如元张养浩的殿前欢对菊自叹,借菊自叹,是对 政治上失节的悔恨。多样化也表现寄物抒情的手法和风格上,如唐 寅题画诗的画外添画,龚自珍西郊落花诗的气势阔大等。 西方咏花诗的出现相对较晚。在文艺复兴以前,西方人对自 然的看法,是受基督教义左右的,在基督教义的影响下,自然是神 或理念的化身。文艺复兴主张人本主义,反对神威,咏叹自然,因此 自然美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描写 对象是“人”,咏花之作还比 较少见。十七、十八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盛行于欧洲各国,其特征之一是唯理主义。这一时期的西方咏花诗 喜欢用自然意象来凸现思想和哲理。例如:“我们也只有短 暂的停 留,青春的易逝堪忧;我们方生也就方死,和你 们一样, 一切都要 罢休。 你们谢了, 我们也要去了,如同夏雨之骤,或如早晨的露 珠,永无痕迹可求。 ”(赫里克咏黄水仙)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 物抒情,以黄水仙凋谢得太快,感叹人生匆忙、短 暂 ,诗句感情真 挚。 7 杨旭辉主编 唐诗鉴赏大辞典 北京:中华书局,2011.6 P1438 十九世纪伴随着浪漫主义诗歌的兴起,浪漫主义者提出“ 回 归自然”,咏花诗才在西方开始大量出现,歌德、雪莱、华兹华斯等 都写下了大量的咏花诗。西方咏花诗大体可归纳为三类:第一类,侧 重于表现主观感情,借花抒情,花卉成为诗人情感的载体,如华兹华 斯的咏水仙等。华兹华斯的咏水仙, 这首诗写于诗人从法国 回来不久,心情平静之后。青年时的华兹华斯,充满 信心地投身革 命,然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并没有实现他的愿望。深受打击的他, 选择隐居湖畔,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失望和不得志, 转向对自然 的关注和热爱。同时华兹华斯受到西方基督教和泛神论的影响, 他认为大自然中到处都体现着上帝的精神,他笔下的自然也具有 神性。所以在咏物时,华兹华斯更多地赋予景物独立的灵魂。在 咏水仙中写道“ 我好似一 朵孤独的流云,高高的 飘 游在山谷之上, 突然我看见一大片鲜花,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它们开在湖畔, 开在树下,它们随风嬉舞,随风飘荡。 ”在此诗中“水仙 ”这个意象是 具有独立意识和情感的。它让本是“孤独的流云”的作者得到安慰。 它们像人一样争强好胜,在风中起舞。 “诗人遇见这快乐的旅伴,又 怎能不感到欢欣雀跃;我久久凝视却未领悟这景象所给我的精神 至宝。 ”这首诗通过诗人看到的大片水仙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 虽 然时常生活在忧郁中,但是每当想起激情乐观的水仙时就会鼓励 自己不要气馁,然后重新充满快乐并用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未来。 咏水仙中,他运用大量描写了水仙开放的热闹景色。 “咏水仙”即 只是极力地歌颂水仙,并没有借用他物来衬托和修饰。第二类,将 花卉当作一种表达思想的象征,侧重于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例如: 布莱克的病玫瑰 8中, “啊,玫瑰,你病了/那只看不 见的恶虫/发现 了你殷红的/快乐之床/他黑暗隐秘的爱/正把你生命灭亡”。这是一 8 黄杲 英美爱情诗萃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首爱情诗, “看不见的恶虫”象征妒忌,而且是一种病态的“黑暗秘密 的爱”,它深埋在心底 ,像蛀虫一 样噬蚀爱情,最终会导致爱的玫瑰的 死亡。有的意象甚至并不客观存在而只是根据主观抒情的需要想 象出来的。第三类为试图探寻宇宙与生命的奥秘,例如:丁尼生的 墙缝里的小花中, “墙缝中间生长的小花,我从墙缝中把你摘下, 我在手里把着你的根茎和枝叶。小小的花啊,如果我能够理解你 是什么,如果我能够理解你的根跟叶叶,能够理解你的一切的一 切究竟是为了什么,那么我将能够理解上帝和人类以及宇宙的全 部一切。 ” 9由于中英两国地理位置和气候的不同,两国诗人所吟咏的花 在品种上有很大的差异。中国诗人多喜欢吟咏梅花和牡丹,而英 国诗人则偏爱玫瑰和水仙。在中国的咏花诗中, 诗人用的花多达 上百种。除梅花、牡丹外,还有荷花、桃花、杏花、 兰花、菊花、月 季、海棠、杜鹃、石榴、桂花、虞美人、十姐妹等。而英国咏花 诗中 以玫瑰、雏菊、丁香、百合、水仙、郁金香和紫罗兰居多。 总的来讲,中国古代自然诗在本质上是“拟物” 的 ,而西方自然 诗则是“拟人 ”的。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 修辞方式。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 备人的一些动作 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中诗注重融情于景,人与物的神 合;西诗则往往将借助景物为引发情感或者思想的契机,“自我” 被 凸现出来。在表现手法上,虚实结合的美学观是我国咏花诗的一 大特点。因虚造实、摹形写真则是西方咏花诗的重要特色。 9 逯阳 中英花有异 花诗却相通中英咏花诗相似性比较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年 3 月第 13 卷第 1 版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 较中国比较文学,1984,(l) 2、 杨旭辉主编 唐诗鉴赏大辞典 北京:中华书局, 20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