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协会】中国传统节日在海外_第1页
【汉语国际教育协会】中国传统节日在海外_第2页
【汉语国际教育协会】中国传统节日在海外_第3页
【汉语国际教育协会】中国传统节日在海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节日在海外 曾在数千年历史中极大影响过东亚地区的中国传统节日,如今在世界上的影响所及更加广阔。据媒体 报道,今年春节,世界各地许多地方的“中国年”都过得红红火火,热闹非凡。除了旅居这些国家的华人 华侨外,很多外籍人士也起劲地过起中国新年来。那些被随机采访的老外小外、男外女外们,对着电视镜 头都能说出中国春节的不少道道来。他们知道中国人过年要放鞭炮、吃饺子、回家团圆。他们也知道中国 的每一年都有一种 Animal(动物)与之相应,今年是“Tiger”年。毋论东亚东南亚,今年欧美许多地方 都办起了“春节庙会” ,西班牙是第一届,荷兰的海牙市则已经是第八届了,甚至喊出了“春节是中荷两 国民众共同的节日”口号。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自然是高兴的:在前若干年咱“哈”完这家“哈”那家 后,终于,别人家也如此这般地“哈”起咱们国家来了! 于是,中国人应该如何向世人推广自己的传统节日,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一、今年春节已然成为世界性节日 当然,海外的中国春节,并不是今年刚刚开始的。荷兰海牙“中国春节庙会”已搞了八年,日本名古 屋的“中国春节祭” ,也已是第四届了。甚而至于前两年美国还冒出过一个博士,呼吁“抵制中国新年” 的。可是不但没能抵制得住,反而更加红火起来了。近接旅居住美国的姨母电话,说今年春节纽约最高楼 上一片红彤彤,霓虹灯打出的都是中国春节的吉祥祝词和图案。而且,春节在纽约已经被规定为法定假日, 不管是不是华人华侨,这一天都可以休假。这说明,中国春节今在海外,已然走出了“唐人街” ,向更广 泛的社会范畴、社会群体蔓延。有人说,现在全球至少有40亿人过春节。 中国春节,在世界节日序列中,已然是圣诞节第二了! 热热闹闹的虎年春节,已经过去。今后中国人该怎么做,怎样向世人推广自己的传统节日?值得我们 静下心来思考。 我曾经在一篇评论中,提了“三不局限”的建议。 第一不局限于官方,驻外使馆。看今年春节在世界各国的红火,主要还是仰仗在那里的中国大使馆的 力量。据文汇报载,在墨西哥,中国大使馆自腊月二十就忙乎起来了,举办招待会,发行生肖邮票, 举行庙会、花车巡游、群众化妆游行、表演戏曲大戏等等,这当然是非常好的事。今后,是不是还需要加 强一些民间自发的力量。要办好一件事,每每是官方力量与民间力量的结合。我认为,各国的孔子学院还 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设立在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本来就是教授、传播中华文化的大本营,不能局限于 教教汉语,组织举办中国节日,可以成为活态传播和发扬中华文化的极佳形式。同时,孔子学院应该成为 “中华节日文化在海外”这一课题的当然研究者。要注意不时地收集活的资料,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学 术的层面关注这一文化现象的发展。 据有关方面透露,2010年中国设在世界各国孔子学院,将达到500所,平均6天就要启动一所。这是一 个多么令人振奋的数字啊!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数年中,全世界学习汉语与崇尚中华文化者,肯定会成倍 增加。中国传统节日在海外的进一步深入人心、蓬勃开展,是可以期待的。 第二不局限于人家的首都等大都市。虎年春节在海外,多数还是集中在一国的首都,但也有例外,比 如英国的南部小城布莱顿霍福,今年就过了一个以“茉莉花”为题的中国年。听着华人华侨与当地居民一 同高唱中国的“名片”乐歌茉莉花 ,正是令人欣喜。就是这个城市的女市长,自称“属虎” 。布莱顿霍 福市给了我们信心:在小城市,同样可以传播、弘扬中华文化。而且,小城市的民间意味或许可以更浓。 第三,不要局限在春节一个节日上,一年中的几个重要节日,都可以做做文章。特别是,刚刚被批准 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中国端午” ,值得向世界人民介绍并普及。由于申报时联合了三省四 地的力量, “中国端午”显得内容丰富、蕴含繁复、色彩纷纭。端午自古就是个以禳灾避难为主题的节日, 其中的医药、保养元素非常显见。今天,我们可以强调运动健身、药膳养生、按自然节律生活养生的理念, 由此发扬中医药文化的核心精髓,让数千年的古老医学,继续造福于世界人民。 告诉世界人民:中国不仅有“春节” ,且有作为“夏节”的端午节,作为“秋节”的中秋节,作为 “冬节”的冬至。 二、世博年端午节 不出国门的出国 世博年第一个中国传统节日 端午节,已经到了。今年的端午节非同寻常,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认定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后的第一次过节,又恰逢世博之年,请了这么多的“客人”来家 里。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认定后的五年里,几乎年年有许多国际友人在节日期间到江陵去,考 察江陵的端午节庆文化,与韩国人一起过节。估计今年在上海也会如此。当然,世博园区是一定要有端午 节气氛,藉此民族传统节日之时机,好好地展示中华文化之精华,宣扬我们自古及今的“天人合一”价值 观。我们世博之家的“家庭过节”应该也有英雄用武之地,首当其冲,要打开家门,广迎四方来客,来家 里过节。 今年的“端午景” ,自然是和“世博景”交相辉映。世博园中国馆应该有菖蒲、艾草的插门,有蜀葵 花、石榴花的装饰;园里该有身着中国民族服装、胸前佩戴香囊的游人,有让人像吃汉堡包一样的粽子。 今次世博会上,日本有馆,韩国有馆,到端午节期间,他们的节庆文化一定会有所表现。日本的“端午用 鲤鱼幡”一定会在五月熏风中猎猎飘扬,或许他们还会装饰“五月人形”钟馗像;韩国人端午节不吃粽子, 吃用戍衣翠或者艾蒿拌在米面里蒸出来的糕,上面印有车轮图案,所以他们的端午节又名“车轮日” 、 “戍 衣翠日” 。或许,韩国人还会表演端午的“女圆舞”和“官奴假面戏” 。这么说来,今年世博园区的端午节, 可谓东亚诸国同根异花的节日文化的一种比拼,一种媲美,一种争奇斗妍。那么我们中国,是不是更加应 该有屈原、伍子胥的形象亮相,或者有表现他们故事的戏剧上演? 有一项端午旧俗可以继承发扬,那就是:端午赠扇。端午是标志夏暑开始的节气,这一天要进行许多 防热解暑的活动。送扇,就是其中之一。相传唐太宗曾于端午日送绢扇两把,上有他的“飞白书”亲笔题 词,给他的“爱卿”长孙无忌和杨师道。宋代人把“花巧画扇”列为“端午节物” (东京梦华录卷八) 。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写贾元春“端午儿”前给亲人们“赏节礼” ,给宝玉的礼物排在最前面的即是扇子: “只见上等宫扇两柄” 。至今,甘肃等地端午有“蒸面扇”之俗,福建则儿媳妇要送扇给公婆,浙江一些 地区,学生给老师送粽子、馒头,作为还礼,老师以扇子回赠学生,故他们端午又名“敬师节” 。 过去赠扇,是因为时已入夏,扇子是必备之物;今日赠扇,是宣传节能减排、提倡绿色度夏的理念, 【汉语国际教育协会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号召人们尽量远离空调,过一个低碳的夏天。世博会上有许多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展示, “端午赠扇”正好 可以在同一主题下,与它们接踵并肩。 世博会期间,整个上海就是一个放大了的“世博园” 。大世博园里,端午节应该有更大的动静。 “苏 州河端午城市龙舟赛”今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世博年的龙舟竞渡,邀请来的龙舟赛队伍,不光有兄弟 省市的,还得有别的国家的,今年的龙舟赛当然更应具有国际色彩。我建议,除了水上赛舟、岸边表演外, 还可以增加一些水上表演的内容。赛事结束后,作为余兴,可以在船上表演一些杂技、武术、戏曲类的节 目。前些年已经有的水上摩托艇表演、动力伞表演等,是外来的形式,当然很好,而杂技、武术和戏曲表 演,更具民族文化的色彩。这样,相当于岸上舞台的延伸,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表演。 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世博之家”的作用,似乎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尚未真正的“亮”起来。眼 面前,有一个令其发挥更大作用的机会,那就是过节。 要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城市的生活文化本相,到广大老百姓家里去走一走看一看,是最便 利、最直接的好办法,这是全世界之公认。园里园外可以有戴香囊者的走动,但是制作香囊的手工艺,最 宜在家里展示;可以有吃汉堡包一样吃粽子的场景,但包粽子的过程,最好在家庭厨房里展示和体验。网 上已经有介绍世博之家的老妈妈制作虎头鞋的情况,会制作端午香囊、包裹端午粽子的,一定也大有人在。 插艾草、佩香囊都具有药用价值 发扬中医药文化,也是端午节的一个题中之义。 最后,还要讲一讲端午节的译名问题。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也是个大问题。不光端午,其他节日亦然。 今天端午节通常译作“Dragon Boat Festival”,龙舟节。其实端午的文化内涵,绝不仅仅是龙舟。故我 提议:以“DuanWu Festival”作为我们官方的英语译名,比较合理。 三、向世界推广中国节日的战略战术思考 今天,向世界推广中国节日,可以从自发向自觉过渡了。 中国节日在海外的影响日盛,究其原因,第一条是中国国力的强盛所致。国力强盛了,文化影响力跟 着转强, “外国人要给中国人拜年了” ,这是自然而然、理所当然的事。今年世界许多地方的“春节热” , 除了当地的春节庆典活动外,还有大批去海外旅游的中国人给带去的。据载,这个春节国人游美国最大的 旅游团有1000人组成,游日本的中国人已在那里帮人家花掉了200亿日元。 从更深一步的文化底蕴上看,这也是世人对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认可、接受、心仪的一种表现。中国 人的世界观是强调“天人合一”的。千百年来,中国人按照自然节律生活、劳动、恋爱、结婚生子,春种 夏锄,秋收冬藏,顺应自然但不被动依赖,又能有所作为,所谓“能动地适应” ,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善解人意,更善解天意。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是“天人合一”世界观的绝好 体现。从节日的派定看,中国人是多么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一月一“元旦” ,一年中第一轮冉 冉升起的旭日,连“地平线”都在字形里还保留着;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 五端午,中午时分采来的药最有药力,毒虫病疫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渡夏;七月七是星星的节日,中秋 是月亮的节日,九月九,登山去,斑斓的秋山是一年中的最美。中国节日尽是些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 山的、水的、火的、春的夏的秋的冬的节日。连“节日”这一词的构成,都是从“竹节”这一自然物生发 出来的。节日均衡分布四季,行事充分体现对自然的亲近、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情的呼唤。从某种意义上 说,西方的节日似乎是人和人商量定的,中国的节日却像是人和“天”商量着定下来的。 中国的每个节日都有节日食品,每每是这一节气里最富营养价值的食物,又有文化上的意蕴,春节的 饺子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瓜果,中秋的芋艿毛豆,重阳的糕,腊月里还有腊八粥,等 等。孔夫子说过:“不时不食” ,节日食品皆为“时食” ,节气上的“时”与文化上的“时”两结合。这就 对“反季节”的现代人生活,提出了一种警告。 1988年,有75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发表宣言,其中有 一段话是这样说的:“21世纪人类想要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请注意 其运用的“必须”二字。在这里,孔子已然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符号。两千五百年前是回不去的,但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时代业已形成的传统节日,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至今还和老百姓生活十分贴近。 世人完全可以到节日生活文化中,来体会敬畏天地自然的重要意义,重新唤起对自然万物的亲善感。毫无 疑问,这在哥本哈根会议开完后不久,全人类都在为阻止地球变暖想方设法、提倡减排和低碳经济的今天, 显得格外的重要。故,向“地球村”推广中国节日文化,具有战略性的意义。自民国初年以来,中国的新 年一直是“双轨制”:既过全世界统一的阳历新年,也过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阴历新年。如今,眼看着这 样的“双轨制”要推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