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期末冲刺11题_第1页
七年级语文期末冲刺11题_第2页
七年级语文期末冲刺11题_第3页
七年级语文期末冲刺11题_第4页
七年级语文期末冲刺11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期末冲刺题 姓名: 班级: (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语文研究组 刘志强) 比较阅读一 一、阅读猫的故事开头到“我家究竟有什么东西值得使她这样地念念不忘?” (即前 4 段) 和狼 ,完成下列问题。 1. 猫的故事选文第 4 段连用三个问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连用三个问句,意在表现“我”对猫冒着生命危险再次深夜光顾疑惑不解,造成悬念,为 后文埋下伏笔。 6、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猫的故事行文简洁,看似漫不经心,东拉西扯,却字字句句都经细心推敲。文中大量运 用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语,造成洗炼的表达效果。 B、 最后一片叶子把思想的焦点、故事的谜底都蕴含在故事背后,让读者自己去回味,去感 受。 C、 满腔热血已经沸腾的主人公们目标在不遗漏任何的人员,争取每一个人都获救,发现无 端死人时气得失去了理智,并互相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D、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结尾是卒章显志,但又内涵深广,它是全文崇高基调的最强音, 却又毫不剑拔弩张。 答案:6、B (点拨:最后一片叶子 的精彩结尾不仅把悬念而且把思想的焦点、故事的 谜底都放到了这最后一句。 ) 8。选出对课文狼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这个故事的高潮是屠夫积极抵御狼,直到最后杀死狼。 B屠夫利用田野柴草堆这个有利的环境,转而积极防御,直到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C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说明了狼的狡诈,想制造假象迷惑屠夫。 D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表明屠夫不再迁就退让,转而做出与狼斗争的正确抉择。 9.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 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 A.聊斋志异 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 “志”是记的意思, “异”是指奇异的事, 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 “劈” “转视” “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 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9、D 10、C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 分) 其一犬坐于前 犬: 一狼洞其中 洞: 意暇甚 意: 答案:像狗一样(像狗似的) 打洞(做动词,打洞) 这里指神情、态度 7。 【甲】 【乙】两文末画线句子都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分别有什么作用?请任选一处(甲文 或乙文)简要回答其作用。 答:表达式:议论(1 分) 作用:总结全文;画龙点睛,揭示主旨,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 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1。 狼 中“之”的用法: (1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补充音节,无义。 ) (2 )又数刀弊之。 (代词,指狼。 ) 比较阅读二 二、 童区寄传与皇帝的新装阅读。 1、解释加粗的文言词语。 布囊其口。 囊:_ 恐栗,为儿恒状。 栗:_ 郎诚见完与恩。 诚:_ 吏护还之乡。 之:_ 2. “皇上的新装真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连用三个感叹 号,起什么作用? 答:使语气更加强烈,表达出一种奉承语气中的肯定,表现出民众因畏惧王权不敢说真话,臣民的 一味瞒骗使骗子成功“骗”了全国的人。体现出他们的愚昧、虚伪。 3.对皇帝的新装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 童区寄传结尾运用什么表达式?对塑造区寄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议论、侧面描写。 从侧面烘托了区寄智勇双全、令贼人丧胆的形象。全文表现这位少年英雄机智勇敢的性格和不畏 强暴的斗争精神,也反映了唐代中期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 5。 “之”的用法: 之虚所卖之 吏护还之乡。 得绝因取刃杀之 乡之行劫缚者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狼重点、考点复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 ,作者是清代文学家 ,他的字是 ,别号 ,世称 先生。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题目是 。 二、解释加粗的词。 1、一屠晚归 屠: 2、缀行甚远 缀: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 故: 4、屠大窘 窘: 5、顾野有麦场 顾 6、苫蔽成丘 苫蔽: 7、弛担持刀 弛: 8、眈眈相向 眈眈: 9、一狼径去 径去: 10、其一犬坐于前 犬坐: 11、目似瞑,意暇甚 瞑: 暇: 12、屠暴起 暴: 13、又数刀毙之 毙: 14、一狼洞其中 洞: 1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 16、止露尻尾 尻: 17、狼亦黠矣 黠: 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变诈: 几何: 三、解释一词多义现象: 1、止 止有剩骨 止: 一狼得骨止 止: 2、意 意暇甚 意: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意: 3、敌 恐前后受其敌 敌: 盖以诱敌 敌: 4、前 恐前后受其敌 前: 狼不敢前 前: 5、之 又数刀毙之 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之: 复投之 之: 6、以 投以骨 以: 以刀劈狼首 以: 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以: 盖以诱敌 以: 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 7、其 恐前后受其敌 其: 场主积薪其中 其: 屠乃奔倚其下 其: 一狼洞其中 其: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其: 屠自后断其股 其: 8、故 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 一年未归,妻跑问其故 故: 故人西辞黄鹤楼 故: 故使人问之 故: 9、恐 恐前后受敌 恐: 不治将恐深 恐: 四、划分朗读音节 1、其一犬坐于前 2、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4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五、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1、这篇短篇小说通过屠夫战胜恶狼的过程,揭露了狼的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 ,嘲笑了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他们怎样狡猾,终归是要被消灭。 2、文中表现狼“黠”的句子有: , 。 , 。 。 3、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 , , 。 4、表现狼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 。 5、 “乃悟前狼假寐”照应上文 , 一句。 6、第段写的内容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 ,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7、作者发表议论,点明故事主旨的句子是 , , ? 。 8、这篇文章叙事部分的情节可以概括为:遇狼( )( )杀狼。 9、写出含下列加粗字的成语。 (1 )场主积薪其中 (2)屠乃奔倚其下 (3 )意暇甚 (4 )乃悟前狼假寐 10、说说“投以骨”时,屠夫是怎么想的? 11、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 聊斋志异 蒲松龄 留仙 柳泉居士 聊斋 山市 二、1、原为宰杀牲畜,这里动词用做名词,指屠户 2 、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3、一起;旧, 原来 4、困窘,处境危急 5、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 9、径直走开 10、像犬一样坐着 11、闭眼;空闲 12 、突然 13 、杀死 14、打洞 15、从洞中,即钻洞 16、屁股 17 、狡猾 18、作假,欺骗;多少 三、1、同“只” ;停止 2、神情;打算,企图 3、胁迫,攻击;敌方 4 、前面;向前 5、代词,它,指狼; 助词,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或调整结构) 不译;代词,指骨头 6、介词,把;介词,用; 连词,来;连词,用来; 认为 7、指狼;指打麦场; 指柴草堆;拾柴草堆; 指屠户;指狼 8、原来,从前;原因,缘故; 老的,旧的; 特意,故意 9、担心 恐怕 四、1、其一/犬坐/于前 2、)以刀/劈狼首,又数刀/ 毙之。 3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4 、乃悟/ 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五、1、贪婪、凶狠和狼诈的本性,机智勇敢。 2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假暝,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4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 、目似瞑,意暇甚 6 、议论 点明主题 7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8 、惧狼 御狼 9、 (1)抱薪救火、釜底抽薪 (2)倚门傍户、倚马可待 (3)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4)恍然大悟 10、屠户心里很害怕,想把骨头扔给狼,让狼吃了骨头就不再紧跟他。 11、 ( 1)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 才能取得胜利。 (2)邪不敌正 诗词鉴赏的方法及角度 从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鉴赏,一般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入手: 从炼字角度:着重分析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对主旨所起的作用; 从名句角度:着重分析该句的情感哲理所在,对主旨所起的作用; 从修辞的角度: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 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借代、双关、互文等; 从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描写角度和描写方法) 、议论、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 从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想、烘托或对比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 、 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虚实相生、比兴寄托、比喻象征等; 从音韵的角度:如长短句间杂的,读起来错落有致,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多用叠词的,讲究压 韵的,则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从章法结构的角度:起承转合、前后照应、卒章显志、伏笔、铺垫等。 登高赏析 诗歌鉴赏: 1。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鉴赏: 此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 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连这点欢乐也失去了。这 一联分承五、六句 :“艰难”备尝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结果。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是如何感秋寄情的? 包含着诗人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 现实的忧愁与焦虑;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 “独”:在“登台”前面加一个“独”字,就使“登台”更加悲凉。在传统的重阳节到来之际,诗 人既不能走亲访友,又不是举家齐登,而是独自登高。晚年的杜甫抱负未展,疾病缠身,家乡难回, 知音渐少(好友李白、高适相继辞世) ,怎能不感慨万千?那种孤苦无助之感,可谓是表达得淋漓 尽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中的“无边” “不尽”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诗人仰望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 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 “不尽” ,使“萧萧” “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 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笼罩全诗的是一种“悲”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猿声哀婉,飞鸟徘徊;落叶飘零,万木萧疏;江水滚滚,韶华易逝;常年作客他乡;一 生多灾多病;独自一人登高;时局艰难,两鬓如霜,因病戒酒等,无不体现一个“悲”字。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 “风” “天” “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 “沙” “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 ,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 心情。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 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2.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 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 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 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参考答案: 1.C 2.【答案】C 【解析】C“缠绵悱恻”情感错 3、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分别找出来,填入表格中,然后把正确的字写出来。 (4 分) 足智多谋 昂手阔步 筋疲力尽 如诟如詈 旁门左道 横行无忌 惊心动魄 殚智竭力 无计可实 不屑一顾 无以附加 苦中作乐 自告奋勇 凶神恶熬 万籁俱寂 不速之客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 (2 分) A、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 姑妄从之:姑且按照他的办法来做。 B、一位冷酷、看不见的不速之客闯进了这一带。 不速之客:行动不够迅速而迟到的客人。未被邀请突然到来的客人。 C、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D、灰喜鹊们纷纷声色俱厉地指责起来。 声色俱厉:说话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答案: 3、首 施 复 煞 4、B 点拨:“不速之客 ”指未被邀请突然到来的客人。 范仲淹渔家傲阅读 1、与下面两句诗中加点的词比较, “”中“”字用得更为精妙,请加以赏析。 答: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重 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 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 2、赏析: 答: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综观全词, 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 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1、说说“一年一度秋风劲” 中“劲”字的表达效果。 答:一年一度秋风劲” ,一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 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ti)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y )旎 (n)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 2、把“寥廓江天万里霜”改成“万里秋 ”为什么不好? 答:“霜”是表现了一种意象,让人一看见“霜”就知道秋天来了.若改为“秋”字,就不是意象描 写了,并且“秋”字太直接,难免显得干瘪生涩。 3、 请根据你的理解,任选诗歌的一个角度,用自己的语言,也来写一段赏析的文字。 答:本词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作者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诗意与精深的哲理统一起来,是浓郁的诗意中放射出的巨大哲理 光辉。它首先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并从而又给人以刚毅的意志的鼓舞和智慧的理性的启发。这 是诗的最高的意境。 三、默写题。 1.童区寄传中最能表现区寄智和勇的两个句子。 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绝之,虽 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 2.登高中, “ , ”两句从细处着笔,描写具体景物, 既展示了秋季凄清、肃杀的气氛,又烘托了诗人悲怆、愁苦的情怀。 3.蒲松龄的狼中, “前狼假寐”的具体表现是 , 。 4.坐落在岳麓(l)山清风峡的爱晚亭,原名“红叶亭” ,亦名“爱枫亭” ,皆因满谷古枫而得名。后据 唐杜牧山行中“ , ”的诗意,改名为爱晚亭。 5.说虎主旨句是: 答案:2.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目似瞑,意暇甚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 天净沙秋思中点明游子因思乡而黯然伤神的句子是:_ ,_ 。 小题 6:在杜甫登高一诗中, “ , ”两句蕴涵着旧事物终将 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的哲理。 7、 秋词中:赞美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 “_,_。 ” 8、元代的王实甫在正宫 端正好中有“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 醉?总是离人泪。 ”北宋的范仲淹在 苏幕遮词中有“ , , , ”的句子, 9、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来表达征人归心之切,思乡之迫,破敌未成,把酒难释怀之意的句子 , 。 10、 蒲松龄在狼一文中用“_?_。 ”讽 刺了狼的贪婪狡诈与凶狠。 11、刘禹锡的秋词中借白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的诗 句是:“_,_。 ” 答案;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 春朝 8、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五、详写、略写的作用: 详略得当,就能重点突出, 更好地表现中心, 增强表达效果。 材料的详略安排:确定记叙的详略的最主要的标准是文章的中心:即对主题思想起主要作用,内 涵深刻、情节生动且具体展开的材料,是详写;对主题思想其次要作用,只做概括叙述的材料,是 略写。 1.详写的作用: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 2.略写的作用:使叙述更完整全面,能烘托主要事件和人物,从而为突出中心服务。 六、阅读题 1.将标题“木鱼馄饨”改为“卖馄饨的老人”好不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不好。 “木鱼馄饨”将表面上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改后的题 目很直白普通,也不能全面反映卖馄饨老人的特别之处。 2、读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 答:生活里到处都充满了美,通向生活之美的钥匙就是用一颗虔诚的心去看待生活,去追逐生活, 去面对生活。每个人只要能做到这样,便会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一颗宁静的心,一个淡然而又平凡 的心。 三、写作 24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看似平凡其实并不平凡的人,如:朝夕相处的亲人、传道授业的老师、情 同手足的朋友甚至清洁工、看门人和小商贩,他们没有特殊的身份、显赫的地位、伟大的事业, 他们平凡普通,看似微不足道,如一粒尘埃,但在他们身上,我们却能看到世间的真善美,体会到 一种不平凡的感情和力量。 请以“并不平凡”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以记叙为主,兼用多种表达方式; 从自己的生活中汲取素材,表达真情实感;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字数不少于 600 字。 七年级语文复习冲刺题补充 “明月楼高休独倚”(苏幕遮)的“休”是什么意思? 就是“千万别“的意思.这句词的意思是说明月当空的时候千万别独自一人依偎在高楼上,以免看 见月亮勾起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词人利用这种语气突出思乡之情. “寒烟翠”.“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予人的秋意感受。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这首词的上片描写 ,以一个“ ”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2 分) 10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答案:9边塞秋景 异(每空 1 分,满分 2 分) 10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 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思念家乡” 、 “功业难成” 、 “愤懑不平”各 1 分,满分 3 分) 山行阅读 11、 “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生处”和“深处”哪一个好?请加以赏析。 答:“生”在这里表示“生出” 、 “有” 、 “存在” , “白云生处”就是有白云的地方,白云缭绕的地方。 “深”在这里是“浓厚” 、 “浓郁” 、 “浓密” 、 “深层”的意思, “白云深处”就是在浓浓的白云掩映 的地方。 12、选择一个角度赏析此诗。 答:本诗的末句作者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霜叶”内在的精神、气质:经霜不凋, 遇寒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霜叶”比“二月花”红得更艳丽,赋予秋景生机勃勃的生命力,荡涤 了萧索的悲秋的气氛。 秋词赏析 13、 “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用得好,请赏析一下。 答:“排” ,推,这里是冲的意思。这个字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使“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给予读者秋天的生 机和素色,更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14、 秋词一诗的赏析: 答:1。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 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答:2。刘诗中的“鹤” ,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绘了一幅一鹤凌云 的图景。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作者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 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15、下面句中的“之”与“之虚所卖之”中后一个“之”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 A、因取刃杀之 B、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C、我幸皆杀之矣 D、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16、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最能表现作者浪迹天涯、羁旅愁怀的名句是“_ _,_。 ” 17、杜甫登高中从大处落笔,写远眺之景,极力渲染萧飒荒凉、雄浑奔放而境界开阔的句子是 “_,_” 。 (16)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8综合性学习。 (6 分) 七年级(1)班开展“生活问候语”综合实践活动,欢迎你来参加。 (1)从问候语看时代的变迁。下面的问候语分别摘自不同的年代,请为它们选择相应 的时间。 (4 分) “无蛇否?” _ 你“围脖” (微博)了吗?_ “你吃了吗?” _ “你下海了吗?” _ A上古时代 B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C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D本世纪初 (2)从上面的第(1)题中,你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先解决了世界上近四分之一人口的 _问题;进入 21 世纪后,_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2 分) 答:18 (1)A;D;B;C(4 分) (2)温饱(吃饭) ;网络(或:电脑、手机) (2 分) 19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 分) (1)其一犬坐于前 (2)屠暴起 (3)寄乃告请好剑 (4)甚可哀愍 20品味【甲】 【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说说二者在叙事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4 分) 答:19 (1)像狗似的蹲坐着;(2 )突然;(3)访求;(4 )同“ 悯”,怜悯。 (4 分) 20对事件过程的叙述都简练而传神;都善于运用准确、贴切的词语,如:“ 投”、 “踊”等。 21下列对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 分) A 最后一片叶子的作者是英国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 B 渔夫的故事选自一千零一夜 ,又名天方夜谭 ,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C 农夫和蛇选自伊索寓言 ,相传为希腊被释的奴隶伊索所作。 D 童区寄传的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第(1)(2)题。 (3 分)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秋天的小诗,这可以从寒山、_等景物描写中得到印证。 (2)有一个版本将这首诗的第二句印成“白云深处有人家” 。你觉得“生处”与“深处”用哪个 更好?为什么? 23默写填空。 (7 分) _,小桥流水人家,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故人之为虎食者,_。 (刘基说虎 ) 答:22 (3 分) (1)霜叶(1 分) ; (2 )示例:我认为“生” 字好, “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 缭绕、和飘浮的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24综合性学习。 (7 分) (1)在开展“我爱文学”读书周活动中,老师要求办一份以“我爱文学”为主题的手抄报, 你会给小报起个什么名字呢?给小报设计哪几个栏目呢?(栏目不少于二个) 。 (4 分) 名字:_ 栏目:_ (2)在创办“我爱文学”手抄报的过程中,你想使自己的小报版面漂亮,需要请美术老师刘 老师指导你设计版面,你会对他说:_ _ _ 答:24 (7 分) (1)名字如:“ 火花”、 “文学少年”等(2 分) ;栏目如:“ 我与名著”、 “名家简介” 、 “文 学新星”(2 分,围绕主题即可) (2 )要有称呼,说话得体,语言通顺,句意明确(3 分) 。 25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 市者良久计日_ 孰若吾得专焉_ 答:25 (2 分)考虑 一人占有 26下列加点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C ) A吏护还之乡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 其一犬坐于前 C是儿少秦武阳二岁 自是东冶无复妖邪之物 D大骇,将杀童 怀剑将犬 2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2 分) A寓言往往通过饶有趣味的小故事,讽喻、劝戒世人。如古罗马的伊索寓言等就非常受 人们的喜爱。 B 盗草中的白素贞冒着生命危险去仙山盗取灵芝草是为了救自己的丈夫。 C “纵使你有乔装打扮的本领”中“乔装打扮”的意思是:改换服装面貌,使人不认识自己, 以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 D 黑信这篇课文以“黑信”为线索,全文包括“接黑信看黑信处理黑信公布 黑信” ,条理清晰,叙事有序,故事生动。 28默写填空。 (8 分) 倾听诗文佳作中“秋”的絮语,感受风采各异的秋之意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 “_,_”一句道尽了天涯游子之悲:范仲淹的渔家傲用 “_,_。 ”抒发征夫戍守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刘禹锡的 秋词借“_,_。 ”表达了豁达乐观的心境;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_,_”的赞叹则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由衷体现。 答: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今 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每空 1 分,共 8 分) 。 (1)狼是极其凶残狡猾的动物,蒲松龄用一个故事说明人只要沉着冷静,动用智谋,再狡猾 的狼也只是自取灭亡。 狼中是这样议论的:_,_,_?_。 (2)是故天下之_,与_,皆虎之类也。-说虎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夕阳西下,_。 -天净沙秋思 29解释词句。(2 分) 如怨如诉: 一之已甚岂可再乎: 答:如怨如诉:形容乐器声、风声等好象在埋怨或诉说。课文中用来形容猫的叫声。 一之已甚岂可再乎:(错误、干扰等)有一次就已经很过分了,怎么还可以有第二次呢? 30、下面句中的“之”与“之虚所卖之”中后一个“之”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 A、因取刃杀之 B、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 C、我幸皆杀之矣 D、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31、结尾一段对表现区寄有什么作用?(2 分) 答:运用了侧面描写,突出表现了区寄的智与勇,表现了区寄精神的巨大的震撼力量 32、下列词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方格内改正。 (4 分) 横行无际 不屑一顾 昂首阔步 凶神恶煞 按捺不住 奄奄一息 如怨如诉 万籁具寂 殚智竭力 无以复加 下流无耻 不可救药 喜笑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