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什么是电击疗法? 中国数字科技馆 | 2015 年 07 月 15 日阅读(33088) 最近,美国神经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人的大脑的右下 额叶皮质是大脑的“刹车”部门,有抑制冲动的能力,比如,它可以抑制住愤 怒时打人的冲动或减肥时想吃甜点的冲动。该研究还发现使用无痛无感的电刺 激直接作用于大脑的右下额皮质,就能使人的自制力得到增强。此外,该研究 的最大亮点是使用了一种新型的电击疗法技术,为传统的、备受争议的电击疗 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该研究把电极直接贴在受试者的头部,产生的电脉冲 极其微弱,受试者根本难以察觉。 在西方的小说、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电击疗法常常“面目可憎”,经历电 击疗法的病人要承受极大的痛苦。但真实的电击疗法并非如此,当我们揭开它 的神秘面纱之后,也许你会看到一个“温柔”的真相。 癫痫病启发电击疗法 电击疗法又称电休克疗法或电痉挛疗法,简称 ECT。是经由电击脑部的方 式来诱发痉挛,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目的。一般被用于治疗严重的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和狂躁症等病症。当所有的药物和心理治疗都无效时,医生就会使 用电击疗法。 电击疗法是 1938 年由意大利精神病学家切莱蒂和比尼发明的。他们的研 究则是受到匈牙利精神病医生梅杜纳的启发。1934 年,梅杜纳在研究中发现, 急性期的精神病病人在癫痫发作后精神病症状有所减轻,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 在自发抽搐后其精神分裂病状也会得以改善。于是梅杜纳开始思考,既然抽搐 有可能减轻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精神病症状,那么如果能找到一种易引起抽搐又 不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样就能有效地解决精神病患者的痛苦了。梅杜纳试 验了很多次,最后选用了樟脑作为引发精神病患者抽搐的物质。 他的首位治疗对象是一个长期木僵的 43 岁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梅杜纳 给这位病人注射了樟脑,注射之后 45 分钟,病人突然癫痫发作。在 18 天内, 他为该病人注射了 5 次樟脑,最后病人的木僵症状完全消除了。不久,这种治 疗方法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就包括意大利精神病学家切莱蒂,他曾 经做过用电流诱发动物癫痫的实验研究,认为电流是引发抽搐的最简便的方法。 当他知道梅杜纳使用药物抽搐疗法治疗精神疾病的时候,立刻想到也许可以用 电流诱发抽搐从而治疗精神疾病。于是切莱蒂开始着手研究,他成立了一个研 究小组做“电休克治疗”研究,其中小组成员就包括比尼。在开始的实验中, 他们直接将用于照明的电的正负极分别置于狗的口腔和肛门,结果有一半的狗 死亡,比尼发现,这些狗死亡的原因是因为电流经过心脏扰乱了心肌生物电节 律,于是他把正负电极放在狗的两颞(头颅两侧靠近耳朵的部分)从而使心脏 处于电流环路之外,这次的实验结果并无一条狗死亡。随后切莱蒂和比尼两人 又花了两年的时间来继续研究,最后确认了抽搐对大脑并不会造成损害,从而 确定了电击疗法的安全性。此后,他们开始将电击疗法用于人类精神疾病的治 疗。 1938 年,比尼用自己组装的简易仪器治疗精神病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比 尼首次给病人通 80 伏电压,病人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然后又通了 90 伏电压, 病人出现轻微的抽搐,最后随着电压升高病人开始全身大抽搐,意识完全丧失。 该病人经过 9 次这样的治疗后,其精神病症状完全消失,并且生活和工作也恢 复了正常。此后,这种治疗方法因其操作方便、危险性小、疗效确定等特点得 到广泛的推广使用。但经过长期的使用和研究发现,大脑在通电后会使肢体肌 肉过度剧烈痉挛从而导致关节脱位和骨折,而这些弊端也限制了电击疗法的使 用。 “南美箭毒”让电击疗法更安全 1941 年,研究者首次在治疗前使用一种肌肉松弛剂“南美箭毒”, 然后再进行电击治疗,从而消除了关节脱位和骨折等并发症,而且即使本身就 有骨折的精神病患者也可以采用电击疗法治疗。从此之后,在治疗前注射肌肉 松弛剂也成了电击疗法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治疗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又发现 如果在患者神志清醒的状态下注射肌肉松弛剂,会导致呼吸肌麻痹从而使得患 者产生窒息濒死感,造成患者极度紧张不安。因此电击疗法又得到进一步改进, 即先给患者麻醉,在患者处于麻醉的状态下注射肌肉松弛剂,这样患者不仅没 有不适感,而且清醒后也不会感到痛苦。 但由于媒体对电击疗法的副作用的大肆宣扬,电击疗法的使用在 1950 1970 年间呈下滑趋势。例如, 纽约时报 曾有文章认为,电影飞 越疯人院增加了人们对电击疗法的恐慌和畏惧。但电影中的治疗程序并不符 合现实中电击疗法的治疗程序。在现实生活中,在电击疗法开始之前,病人已 经进入麻醉的状态,肌肉也已经处于放松的状态,所以患者并不像小说或电影 中表现的那样痛苦。 在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心理学学会发表了一篇关于电击疗法的报告,报 告支持将电击疗法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但之后的 10 年中电击疗法依然备受批 评,不受大家的欢迎。在 20 世纪 80 年代,电击疗法因其治疗重症抑郁症具有 高效且便宜的优点,又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电击疗法的使用也开始增加。 1985 年,国际心理健康机构和国际健康机构在关于电击疗法的发展上达成共识, 即虽然电击疗法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电击疗法对治疗一些严重的精神疾病 具有很好的疗效。2005 年,世界健康组织提出了电击疗法使用的三点建议:第 一,必须在征得病人同意之后才能使用电击疗法;第二,在使用电击疗法之前 必须给病人麻醉使其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第三,不得用于儿童。 电击疗法,重症病人的福星 关于是优先使用电击疗法,还是先进行药物治疗如果没有好转再使用电击 疗法,不同的精神病学专家持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对于重症抑郁症患者一般认 为首选电击疗法,因为重症抑郁症患者通常伴有严重的自杀倾向、木僵状态和 绝食等症状,如果使用药物需要至少两周才能起效,在这两周内患者最容易自 杀,所以这时候需要首选电击疗法,电击疗法起效快,经过 23 次治疗,抑 郁症状就有一定的改善,在 46 次治疗后抑郁症状就可以消失了。此外对于 那些使用药物治疗疗效欠佳或者副作用明显的患者(如中老年人),电击疗法 也是最好的选择。研究发现电击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有效率达 70100,而 使用药物治疗抑郁症的有效率只有 6080 ,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 临床上电击疗法对于躁狂症治疗的有效率也高达 80,与治疗躁狂症的药 物锂盐相比,电击疗法见效快,对于急性期的躁狂症尤为重要。此外,电击疗 法也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种基本方法,它能够减轻或消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 妄想和幻觉症状,能够迅速控制兴奋躁动现象。电击疗法还可用于治疗强迫性 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神经症性厌食、神经症性贪食、神经症性呕吐等精神 疾病。 电击疗法比分娩风险更小 关于电击疗法的安全性和副作用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美国精神病协会曾 报告:现代改良的电击疗法是在全麻下进行的医学造作中危险性最小的,比分 娩的危险性还要小得多。并且随着麻醉技术越来越先进,电击疗法的危险性已 经降到极低。但是在电击疗法治疗过程中,由于血压会暂时升高,所以一些有 心肌梗塞、颅内出血倾向的患者不能使用电击疗法,其他患有严重心、肺、肝、 肾等疾病的患者也应避免使用电击疗法。电击疗法产生的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就 是头晕、头痛和轻度的意识模糊,但这些问题都会在一个小时内消失,即使常 出现的记忆障碍,也会在几天之内恢复。 最近,科学家又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电击疗法即深度脑刺激疗法(DBS), 该疗法主要是将电极植入到患者脑内,然后通过电极,定期进行电脉冲刺激。 这种疗法类似于给心脏病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具有可逆性和可调节性,能够 有效地抑制大脑中异常的电信号,从而有效地消除症状。很多临床经验都表明 DBS 疗法能够有效地治疗抑郁症、帕金森病等病症。 总之,电击疗法由于其立竿见影的效果被美国医学学会和美国心理学学会 推荐使用,所以电击疗法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发展得很迅速,并且日趋成熟。但 在我国电击疗法的使用还不太普遍,相关人才培养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密闭天花施工方案
- 高墙丙纶施工方案
- 长期稳定供货服务承诺书9篇
- 学校招生规范竞争承诺函3篇范文
- 新型能源布局责任书范文4篇
- 合同审查与管理标准化模板
- 班组技能提升年度培训计划范文
- 知识库管理制度实施查询参考标准工具
- 感恩的心写人关于感恩的故事5篇
- 六年级语文上册数鸡浙教版教案
- 人工智能+数据安全构建智能数据安全防护平台可行性分析
- 海星科普课件
- 海湾消防系统培训课件
- 康复心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功能障碍的心理康复
- 粮油公司产品介绍
- 2025至2030智能手机维修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供给需求与投资机会报告
- 工厂包装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流程
- DB3305∕T 277-2023 生态警长工作与管理规范
- 超声检查的用途与临床应用
- 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