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心城重点地区景观灯光发展布局方案_第1页
上海市中心城重点地区景观灯光发展布局方案_第2页
上海市中心城重点地区景观灯光发展布局方案_第3页
上海市中心城重点地区景观灯光发展布局方案_第4页
上海市中心城重点地区景观灯光发展布局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中心城重点地区景观灯光发展布局方案 一、编制背景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提出:上海市城市建设与发展要遵循经济、社会、 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不断增强城市功能,把 上海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国际大都市,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 航运中心之一。为实现总体规划目标,加强城市景观灯光布局方案设计,加快景观灯光建 设,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市容景观水平尤显重要。 近二十年来,上海景观灯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美化城市环境、提高观瞻水平、 促进旅游消费经济发展、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景观灯光 现状与国际上一些先进大都市相比,还有许多差距,尤其是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亟待解决, 主要是: 1. 景观灯光的配置没有纳入城市整体规划。根据国外的建设经验,景观灯光规划与城 市规划应紧密结合,应当是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规划的缺乏,使得景观 灯光建设无序,各区各自为政、风格不一,造成城市夜景较为杂乱,很难和城市空间的发 展相协调。 2. 景观灯光与主体建设工程设计脱节。景观灯光设计和建设工作尚未很好地纳入在建 设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同步进行,尤其在重大市政工程建设、重点文物维护和老街坊修 缮、近代优秀建筑物外立面整治和标志性建筑物的设计建造等工作中,考虑景观灯光较少, 增加了后续景观灯光建设的技术难度和成本,社会单位的积极性调动也成为问题。 3. 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和指导理论。城市景观照明设施与作为载体的建筑、广场、街 道、园林绿化等城市景观元素应是协调统一的,应在深入分析、研究所处区域或载体的文 化底蕴和风格特点的基础上,精选最有价值的环节进行表现,充分展示城市文化品位。但 是由于缺乏技术理论的指导,造成在景观灯光设计、管理、使用等方面仍存在主观性、盲 目性和无系统性现象。 4. 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意识不强。亮度缺乏控制,能耗过高,造成一定的浪费,同时 也给市民带来困扰。在景观灯光建设中如何正确地选用光源与灯具,避免产生光污染与光 干扰对人和动植物造成伤害,避免对公共交通安全产生影响,控制高光效光源和高效率灯 具使用等方面还缺乏有效措施。 5. 缺乏系统、科学的城市景观灯光综合评价体系。现代城市夜间景观的好坏反映了一 个城市综合水平的高低,景观灯光工程涉及城市规划、建筑、文化、生态、经济、旅游和 照明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目前缺少对城市灯光格局的科学研究,对城市景观灯光的质量没 有系统的评价体系。 为实现上海城市景观灯光科学布局、合理有序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城市 景观灯光控制体系,确保城市景观灯光与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化休闲形成良性互动、和 谐统一,全面提升上海城市景观灯光水平,创建上海夜景灯光品牌,推动商业旅游等服务 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迎接 2010 年世博会的举办,我们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 2020)为依据,编制了上海市中心城重点地区景观灯光发展布局方案,对景观灯光,包 括其定位、目标、特色、风格、品位、照明水平、表现形式、设置要求等方面做出统一部 署和安排。 二、编制要求 1. 指导思想 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为依据,结合上海城市的发展要求,以现 有景观灯光设施和城市照明设施为基础,对中心城区景观灯光进行科学布局,进一步突出 重点、整合资源,加快建立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体现上海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灯光体系。 2. 总体目标 (1)创建上海景观灯光品牌。对上海中心城区的景观灯光进行统筹规划布局,确定发 展重点,建设体现上海特色、具有国际水平的城市景观灯光体系,充分展现上海城市的历 史文化底蕴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丰富市民及游客的文化生活内容,促进城市商业、旅游 等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2)围绕世博、服务世博、聚焦世博。重点完成 2010 年世博会景观灯光建设保障任 务,围绕世博会举办前后的工作需求,确定中心城区景观灯光的发展层次及各区域定位。 (3)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对城市景观灯光的密度、亮度与色彩进行科学配置,全面 提高控制技术水平,减少光污染,符合节能减排、生态环保要求。 3. 布局原则 (1)以人为本、展现文化。景观灯光建设应高度重视文化因素,充分展现上海城市特 点和人文底蕴,并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为人们夜间生活创造舒适、健康、安全的环 境,提倡自然和谐、赏心悦目的景观灯光。 (2)区域协调、统筹兼顾。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区域功能定位以及各类景观权重、特 点的不同,把握景观灯光的总体规模,明确各区域特色和建设重点,制订与相关区域经济 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景观灯光发展规模和控制标准,实现全市景观灯光资源的合理配置,有 效控制整体景观灯光资源。 (3)持续发展、节能环保。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在改善城市环境,促进 城市景观灯光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在景观照明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中,加大对光污染 的控制和资源有效利用的力度,使景观灯光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结合。 (4)形成体系、突出世博。在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根 据不同区域特点和不同载体形态特征,合理选用照明方式,形成既有机统一、又各具特色, 且不盲目追求高亮度和单体效果的完整体系。同时,以服务世博建设为重点,有针对性、 有重点地对城市景观进行重塑。 三、编制依据 1.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 2.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 3.城市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 101 号令) 4.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5.上海城市环境(装饰)照明规范DB31/T316-2004 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7.上海市城市容貌标准规定 四、涉及范围 方案主要涉及范围为中心城区内的重点地区,兼顾各区的主要观灯区域 五、实施期限 (重点地区发展布局方案)实施期限到 2010 年。 六、总体布局 1. 现有景观灯光格局 上海景观灯光的大规模建设历史,以外滩“万国建筑”泛光照明和南京路霓虹灯的整 体建设为起点,是从“数量型”到“质量型”、从分散建设到有计划地整体推进、从运用 一般光源到应用新科技手段的逐步发展提升过程。 目前,上海的景观灯光路线总长度达 140 多公里,全面贯通了浦东、浦西 10 个中心城 区不同路段的主要夜间景点,同时发展了郊区(县)的景观灯光,景观灯光覆盖总面积已 达到 100 平方公里。 2. 城市发展对景观灯光提出的新要求 (1)城市建设对景观灯光发展提出的要求 2010 年世博会是全面提升上海城市功能和形象的重要历史机遇。通过黄浦江综合开发 和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上海城市的基础设施、交通网络、城市综合功能都将发生翻 天覆地的变化。未来的黄浦江两岸将成为世界级城市滨水景观带,世博园区及周边的景观 灯光建设应配合园区周边道路改造和设施建设,在将人流有序引入世博场馆区域的同时, 把璀璨的灯光也引入浦江两岸,营造世博盛会的高潮气氛。 (2)城市文化对景观灯光发展提出的要求 上海城市建设在总体规划的框架指导下,正快速推进。 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有 12 个历史文化风貌区,632 处优秀历史建筑。如何 充分展示历史文化底蕴、特色风貌,对景观灯光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3)城市经济对景观灯光发展提出的要求 景观灯光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无形资产和对外宣传载体。上海每 月来沪的国内游客达 500 多万,国际游客达 50 多万,景观灯光已经成为游客到沪必看的靓 丽风景。 上海景观灯光在近 20 年中已形成了“以商养灯,以灯促商”的良性循环,随着市民及 游客夜间休闲、购物活动的增加,城市景观灯光及夜景环境也已成为城市宝贵的旅游资源。 保护、开发和利用景观灯光资源,使之充分展现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促进城市商业、旅游 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丰富城市居民文化生活内涵大有裨益。 3. 总体布局 根据上海市总体规划(1999-202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提出的上海“多层、 多核、多轴”的空间布局结构要求和城市发展实际,景观灯光建设考虑依托已有格局,明 确重点,按照由内向外,以点带线的原则进行布局。 中心城区景观灯光总体布局为“3+2+4”,即 3 个景观灯光核心区域,2 条景观灯光环 线和 4 个城市副中心区的区域观灯中心。 “3”:包括人民广场及周边地区、南京路商业街和黄浦江两岸地区,集中体现并代表 上海的景观灯光。 “2”:2 条景观灯光环线(小环线、大环线),使所经各观灯区域既特色鲜明,又相 互协调。 小环线:虹桥机场延安高架(虹桥路中山东一路)中山东一路(外白渡桥 调头)中山东二路中山南路半淞园路西藏南路中山南一路重庆 南路淮海中路(重庆南路宝庆路)宝庆路衡山路漕溪北路中山西 路(漕溪北路延安西路)虹桥路。 大环线:虹桥机场延安高架(虹桥路江苏路)南京西路西藏中路 延安东路世纪大道张杨路浦东南路耀华路卢浦大桥中山南二路 中山西路(漕溪北路延安西路)虹桥路,并包含世纪大道及陆家嘴滨江沿线 (浦东南路东昌路)。 “4”:包括五角场、花木、徐家汇和真如,重点营造体现各城市副中心特色的区域观 灯中心。 整体布局中,以“3”为核心,以“2”为连接,形成错落有致、明暗有序、各区域既 各具特色又协调统一的景观灯光格局。 在景观灯光建设和管理中,重点推进“3”,综合调整“2”,加速发展“4”。 七、重点区域夜景控制要求 1、核心区域(即“3”)控制要求 本区域包括人民广场及周边地区、南京路商业街、黄浦江两岸地区,是上海行政、文 化、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城市景观与城市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地区。各核心区域内 景观灯光应在准确定位和明确风格的前提下,不断丰富文化、艺术内涵,体现核心区域的 美学和时代特征,合理布局,以商业商务区和旅游线路的灯光建设为主体,结合旅游景观 建设、重大活动、节庆及经贸活动的要求展开,注重与区域功能的协调配合。同时健全相 关法规、规定,采用节能型光源,不断优化控制技术,保障景观灯光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1) 黄浦江两岸地区 环境特征:黄浦江两岸既有外滩多国建筑灯光带,又有陆家嘴现代灯光群,更有未来 的世博场馆及园区,是上海的主要景观水域之一。 控制范围:杨浦大桥至卢浦大桥间的黄浦江及两岸沿江区域,具体为: 杨浦大桥-滨江岸线(杨浦大桥-公平路)-公平路-东大名路-大名路-外白渡桥-中山东 路-新开河-滨江岸线(新开河南浦大桥)-南浦大桥-中山南路-卢浦大桥-耀华支路-耀华 路-浦东南路-南浦大桥-滨江岸线(南浦大桥-东昌路)-东昌路-浦东南路-滨江岸线(浦东 南路-杨浦大桥)围合区域。 控制要求:以黄浦江为景观轴线,展示城市风貌和文化风情,与世博主题和水线要求 相匹配。充分利用黄浦江沿线的“江”、“天”空间,综合运用各种照明方式和技术手段, 有选择地刻画重点景观,并注意点、线、面的结合,构造主题突出、动静结合、光色兼备、 错落有致的沿江夜景。主要手段以沿线建筑景观为背景,以沿岸绿化植被、雕塑小品、桥 梁及低层建筑物照明为依托,在层次、亮度、色彩上进行合理搭配,形成灯光展示轴。 黄浦江两岸以杨浦大桥为起点,沿江轴依次划分为工业文化区、上海风貌区、滨江风 情区、世博展示区四个景观段,以上海风貌区和世博展示区为重点,主要景观节点为外滩、 北外滩、小陆家嘴、十六铺游船码头、世博园区入口码头及跨江桥梁等。 工业文化区:以杨浦大桥为起点,沿江向西,浦西至公平路,浦东至浦东南路。以滨 江两岸建筑、绿地灯光为基础,逐级导入水域观景人流。目前该区域建筑以老厂房为主, 景观灯光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夜景建设应借助下一阶段该区域新建改建工程量较多的机会, 与主体工程同步推进,深化设计,丰富夜景内容,体现上海老工业建筑的风情特色,为市 民夜间休闲生活提供有效服务。 上海风貌区: 包括外滩、北外摊、小陆家嘴。 外滩重点突出万国博览建筑风格,塑造国际一流的海派风情灯光。建筑泛光照明以暖 黄色为主基调。 北外滩注重现代与高科技的表达,强调竖向构图与群体关系,塑造清新、流畅的现代 城市灯光。 小陆家嘴沿线营造以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等地标性建筑为主要景观节 点,现代楼宇灯光和滨江休闲灯光为主体的和谐、靓丽、富有时代气息的夜间景观。 滨江风情区: 浦西自新开河,浦东自东昌路,沿江向南至南浦大桥。 以沿线建筑景观照明为背景,浦东沿江以绿化植被、滨水岸线灯光为主,浦西在滨水 岸线灯光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十六铺游船码头和外马路保留老厂房的夜间景观,各小型广 场绿地以富有中国文化传统的灯光小品系列为表现重点,以错落有致的江边夜景有序连接 上海风貌区和世博展示区。 世博展示区: 浦东南路耀华路耀华支路黄浦江沿岸卢浦大桥中山南路南浦大桥围合区 域。 世博园区及周边的景观灯光应突出世博园区的独特、创意、靓丽、舒适,充分运用新 光源及节能技术,展示照明技术发展水平,充分反映科技与生活相和谐的特色,充分展现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园主题。 配合世博园区建设及周边道路改造、大型交通设施配套,周边景观灯光建设与上南路、 高科西路、浦明路、长清路、西藏南路、鲁班路、半凇园路等园区主要出入口有机衔接, 注重人流的视觉引导作用;园区内灯光应注重加强空间的纵深感,营造与展馆相适应的气 氛,突出各国展馆的不同特色。 (2)人民广场及周边地区 环境特征:人民广场既是上海的公共行政文化中心又是市民休闲的主要活动中心。其 中城市规划展示馆和大剧院以白色泛光照明和内光外透为主,市政府大楼采用白色泛光照 明为主,广场绿地中主要采用庭院灯为主,使人民广场在宁静祥和的气氛中又不失庄严沉 厚。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行政文化中心如何与南北两端的商业区域有机衔接,不同类型 灯光如何有序过渡,周边商业灯光如何不破坏行政文化中心应有的庄严氛围。 控制范围:西藏中路西藏南路淮海中路重庆中路成都北路南京西路围合区 域。 控制要求:突出公共建筑之间的相关性,体现公共行政文化中心的庄重氛围以及与两 端商业区的协调一致。 具体层次安排上,人民广场区域(武胜路与九江路之间地区)强调庄重祥和,以冷色 调为主,主要突出庄重、宁静的氛围;九江路至南京西路与武胜路至金陵中路之间的区域, 注重与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商业灯光的相互呼应和冷暖色调的过渡;南京西路、淮海中路 周边(金陵中路以南)以商业灯光为主,体现璀璨、繁华。 (3)南京路商业街 环境特征:南京路素有“中华商业第一街”之誉,集购物、观光、休闲功能于一体。 南京路步行街灯光以霓虹灯和柔性灯箱为主,色彩采用大色块、高亮度的红、金黄、深蓝、 翠绿等色调,建筑顶部及立面招牌、橱窗灯光和地面灯饰共同营造繁华热闹的商业氛围。 存在主要问题是个别建筑灯光与整体氛围不协调,并且河南中路以东和外滩旅游区域 的衔接还需进行整体提升。 控制范围:河南中路九江路西藏中路天津路围合区域,及南京东路东段(河南 中路中山东一路)。 控制要求:保持南京路商业及招牌灯光为主的鲜明特色,注重灯光环境与人文环境、 商业功能的融合,创造良好的购物及休闲环境,打造步行街国际品牌。 在总体协调,重点突出的基础上,步行街在下一阶段的改造提升建设中,注重与原 “闪、亮、跳”的商业灯光和招牌灯光的融合,营造两端入口和世纪广场三个高潮点,烘 托商业街的活跃气氛。南京东路东段则以橱窗灯光、底层招牌灯光和低层泛光为主,注重 表现建筑特点,展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生机和活力。 2. 景观灯光环线(即“2”)控制要求 环境特征:全面覆盖中心城区 6 个区,是景观灯光布局中线路最长的区域,同时也是 反映上海夜景最主要的观灯线路。 控制范围:以沿线两侧第一视觉界面(第一排建筑)为主,并向纵向适度延伸,连接 景观灯光核心区域(即“3”)及中心城区的区域观灯中心。 控制要求:控制灯光表现节奏,沿线楼宇灯光、高架道路灯光、绿化带灯光做到高、中、 低有机结合,重点观灯区域和其它区域之间有序过渡、衔接,形成连绵起伏、节奏明快的 夜景观灯线路,使沿线各主要观灯区域的夜景既各富特色,又避免冲突、相互协调,充分 展示上海城市夜景特点。 3. 城市副中心(即“4”)控制要求 (1)五角场城市副中心 环境特征:以科教为特色的知识创新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融商业、金融、办公、 文化、体育、高科技研发以及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型市级公共活动中心和市级商业中心。 控制范围:国和路、国定东路、国定路、政通路围合区域。 控制要求:以五角场商圈为中心,环岛中心地带为重点,以节能型动态灯光和明快、 简洁的表现手法为主,并沿道路向外辐射,与周边社区商业灯光有序融合,体现该地区的 现代感和科技特色。 (2)花木城市副中心 环境特征:主要服务浦东地区,以发展政务、文化、会展为主体,以现代艺术、现代 科普、现代娱乐为主导功能。 控制范围:罗山路、龙阳路、浦建路、杨高南路、杨高中路围合区域。 控制要求:以沿线道路绿化灯光、庭院灯光为基础,科技场馆、艺术场馆、会展场馆 为节点,以建筑灯光、广场灯光为主,组成宽广视角的景观灯光区域,体现该地区的典雅 别致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3)徐家汇城市副中心 环境特征:完善地区功能,提升整体品质,形成融商业、商务、科教、文化等功能为 一体的市级公共活动中心和世界级的城市副中心。 控制范围:宛平路、中山环路、虹桥路、肇家浜路围合区域。 控制要求:与徐汇浓厚的文化底蕴相吻合,以商业灯光、建筑灯光、体育场馆灯光营 造主体景观,展现徐家汇的夺目光彩,体现该地区的繁荣繁华。 (4)真如城市副中心 环境特征:真如将建成为辐射长三角的开放性生产力服务中心、服务上海西北地区的 公共活动中心。重点发展物流贸易、商务会展、文化旅游等功能。 控制范围:静宁路(规划中)、武宁路、桃浦河、上海西站北侧富平路(规划中)围 合区域。 控制要求:以区域内道路装饰灯光和楼宇灯光为重点,展现其上海西部进出通道和商 贸、旅游特点,以连绵、靓丽的夜景灯光营造西上海印象,体现“迎宾”特色,促进区域 经济发展。 八、实施步骤 2008 年:完成市景观灯光发展布局方案,指导相关区开展景观灯光规划或实施方案的 编制,形成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具有一定示范性的工作思路和框架,为相关职能部门的 管理、相关规范的修订提供依据和参考。 2009 年:以建国 60 周年和世博会举办前的演练为契机,基本完成中心城区景观灯光建设。 2010 年:3 月底之前,全面完成中心城区景观灯光建设,建立和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5 月至 10 月全面做好世博会景观灯光保障工作。 世博会后:优化和提升中心城区景观灯光水平,推进郊区(县)景观灯光建设。 九、保障措施 1.重点地区景观灯光建设推行“三同时”,即景观灯光设施与主体建构筑物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绿化和市容管理部门参与设计方案评审和工程验收。项目建设资金 应包括景观灯光建设费用。 2.核心区域实行景观电价,对连入市、区控制中心的景观灯光设施,由市绿化和市容 管理部门与市电力公司提出方案,报市政府确认,给予电价优惠。 3.以市、区两级景观灯光控制中心为平台,实现计算机控制对重点地区内在建区域的 全覆盖和市、区控制中心信息的互联、互通。 4.各区在制定具体方案和实施过程时,根据附件二要求,应体现区域特色、鼓励创新, 并完善运营管理机制。 附件一、景观灯光设置要求 1. 区域设置要求 (1)商业集中区域景观灯光设计应在不破坏整体风格的前提下,突出个性化特点。 (2)旅游休闲区景观灯光设计应注重与周边建筑和环境的协调,突出建筑特色和本地 区人文环境特征,局部地方可以布置重点照明。 (3)居住区不宜过多设置景观灯光,宜与功能照明有机结合,采用节能灯具。 (4)历史风貌保护区景观灯光应和保护区的风格协调一致,灯光不能破坏区域原有特 征和建筑内、外表面。 (5)行政中心区域的景观灯光应与整体环境相一致,突出庄重、美观、大气、宁静的 视觉效果。 (6)文教集中区的景观灯光宜体现安宁、幽雅的科研、文教氛围,并注重科技含量高 的光源的运用。 2. 类型控制要求 景观灯光主要按照道路景观灯光、桥梁景观灯光、建构筑物景观灯光、广场景观灯光、 绿化景观灯光、水体景观灯光、雕塑及广告灯光、节庆临时灯饰等 8 类要素进行控制。 (1)道路景观灯光控制要求 A 道路景观灯光主要以保证基本功能为主,并严格按照城市道路照明要求进行控制。 B 道路景观灯光中以功能照明和绿化灯光为主,与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外观灯光、商业 橱窗灯光及广告灯光互为补充。 C 道路景观灯光设置应考虑行道树高度,有效光应在行道树枝叶以下。 (2)桥梁景观灯光控制要求 A 桥梁景观灯光在桥面功能照明的基础上,可通过富有创意的装饰照明展现桥梁的造 型和桥索曲线形成夜间景观节点。 B 可使用多种光源,在桥梁主体与桥洞之间形成不同层次的灯光景观,提高构筑物在 夜间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吸引力。 C 应保证桥体立面有均匀良好或层次清晰的亮度分布,不同方位和角度的照明,使照 度具有不同变化,加强整体立体感。 (3)建构筑物景观灯光控制要求 A 商业建筑应根据地域特征、居民爱好、建筑饰面材料决定光源的光色选用。商务楼 宇应注重与建筑本身设计理念、建筑外观特点及周边环境的协调,通过光源颜色和灯光亮 度的相互协调,创造富有层次变化的景观效果。 B 居民楼宇原则上不做立面直射型景观灯光,应以楼道灯光景观为主,避免对居民生 活造成不良影响。在不影响居民生活的前提下,在有坡屋顶的多层住宅顶部可选用适当的 照明,创造温馨的居住区氛围。 C 交通枢纽建筑景观灯光主要包括机场、火车站、轮渡码头、长途汽车站、轻轨地铁 站或磁悬浮车站等的外观照明。其景观既是作为建筑物广场的辅助功能照明,也应成为城 市夜间的重要景观节点。 D 宾馆酒店景观灯光的光色宜以暖色调为主,营造亲切、舒适的氛围,重要建筑应注 重与环境的协调配合,形成夜间景观节点。 E 工业建筑以厂房设施和出入口景观灯光为主,与周边的功能照明相匹配。行政办公 建筑的景观灯光宜以庄重、简明、朴素为照明主基调,表现其安详、庄严。 F 文化博览建筑景观灯光应着重突出建筑个性,表现出该类建筑强烈的时代感及特征。 也可以根据文化博览建筑的具体功能,选用合适的光源,创造具有现代感和科技感的特殊 照明效果。 G 历史保护建筑的景观灯光应以细腻、简洁为照明主基调,灯光力求简洁、鲜明,灯 具造型应和建筑物风格协调一致,灯具的选型和安装不能破坏结构及影响日间的景观。 H 体育建筑的景观灯光应考虑城市夜景形象需要,加强与其本身功能照明的相关性, 与周边景观的整体风格相融合。 (4)广场景观灯光控制要求 A 广场景观灯光应与周围各界面光环境、建筑物灯光、道路灯光相协调。 B 休闲广场景观灯光宜以舒适性为主,营造宜人亲和的气氛,宜使用庭院型及低于人 体高度的灯具。 C 商业广场宜充分利用各种照明艺术手法,营造活跃的商业气氛,为人们提供环境高 雅、舒适方便、安全高效的购物与休息空间。 (5)绿化景观灯光控制要求 A 绿化灯光以表现植物的整体质感和色泽为主。 B 景观灯光的色彩选择宜与植物颜色相融,以烘托植物本身的造型或景观效果为主要 目的。 C 对于茂密的树木,应合理调整光控角范围,达到均匀照射的目的。对于高耸稀疏的 树木应严格控制光控角范围。 (6)水体景观灯光控制要求 A 水体景观灯光应考虑到水上水下的交相辉映、协调一致,营造城市的亮丽风景。 B 水体照明可考虑以水体旁的桥、堤岸、树木、建筑为载体,分层次设置。 C 可采用统一照明方式和不同光色选择来体现和谐与变化,达到远看成景、近观亲水 的效果。 (7)雕塑及广告灯光控制要求 A 雕塑与广告灯光在一定范围内是城市夜间的视觉焦点,照明方式及灯具选择应避免 对行人与交通的视觉要求产生干扰,并符合所在地区的环境要求。 B 雕塑和小品宜应避免产生眩光、避免直接暴露光源。 C 广告灯光应按区域功能进行分类控制,充分考虑环境协调,严格控制。 (8)节庆临时景观灯饰控制要求 节日临时灯饰应集文化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综合运用各种点型和线型灯具, 与建筑、绿化、商业设施及景观小品等相互配合,在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丰富街景、渲染 节日气氛。 3. 防止光污染要求 景观灯光设施应做到精简化、隐蔽化,景观灯光亮度应严格遵守有关技术规范,防止 眩光产生,避免对交通安全造成影响。 (1)主要商业街和社区型商业街道路两侧的建筑立面、广告、招牌灯光应有统一方案, 从总量、密度、外观尺寸、布置方式等方面进行控制,并充分利用商店内透光与橱窗灯光, 严格控制跨街灯光广告设置,控制道路灯光密度和亮度。 (2)商业商务楼宇的大功率投光设备的选型及安装位置应严控控制眩光和溢散光,灯 具尽量隐蔽安装,避免对居民生活和交通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3)居住区和行政文化区的景观灯光应对灯光色彩、光源选用、灯具造型及配光等进 行严格控制,避免对居民生活造成干扰。 (4)园林、绿地及景观小品等的灯光,应符合植物的生理要求和载体的造型特点,选 择合适的照射角度,合理配光,避免溢散光。 (5)建筑物景观灯光应严格按相关照明标准设计,并根据不同建筑的外立面特点,合 理选用照明方法,控制光源投光角度和透光范围,适当配合遮光措施,严格控制眩光和溢 散光。建筑顶部的激光灯、探照灯和空中玫瑰灯等大型表演灯具,除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 其他时间原则上不开。 (6)广告灯光的照度和亮度不能对居民生活和交通安全构成干扰,投光灯具必须有防 溢散措施。 4. 节能环保要求 (1)景观灯光设施应按照日常、一般节日、重大节庆进行分级控制和管理。 (2)推广节能光源、绿色电力及科技含量高的光源的使用,提高电能利用效率。严格 按照照明设计标准规范进行灯光设施的建设,不得超标准建设;新建、改建灯光项目必须 采用科学的照明设计方法,推广采用高效照明电器产品和节能控制技术。 附件二、各区(县)景观灯光重点建设区域及控制要求 (一)、中心城区景观灯光重点建设区域及控制要求 1、总体控制要求 中心城区景观灯光应针对自身的结构特点并结合“3+2+4”的布局与要求进行各区域的 景观灯光布局,并注重区域特色的营造。在确定自身景观灯光表现方式,形成自身的景观 灯光特点的同时,体现区域内的独立性、区域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其重点建设区域的景 观灯光,应注重发挥其特色效应和区域性核心的辐射作用。 中心城区在注重营造本区夜景灯光的同时,应注意与世博建设要求相呼应。由于中心 城区历史风貌保护区较多,在历史风貌保护区内的景观灯光应形成特点,突出表现不同历 史文化的主题。 2、分区控制要求 (1)黄浦区 建设重点:豫园地区(人民路方浜中路河南南路围合区域) 环境特征:区域内既有现代繁华的商业建筑群、古典欧式风格的沿江建筑群,又有独 具上海地方特色的历史风貌保护区,灯光种类齐全、手段丰富、色彩多姿,是上海景观灯 光效果的集大成。 控制要求:豫园夜景灯光设置以江南园林风格为设计基础,可采取传统的轮廓勾勒手 法,并用小功率的聚光灯打亮雕龙刻凤的飞檐、荷花池上的九曲桥、留有名人墨宝的廊柱, 从不同角度照射,制造层次,突现建筑最富特征的局部,使旧时的琼楼玉宇呈现于世人。 并辐射陆家浜路、复兴路、河南路、延安路沿线及延中绿地等主要灯光路线及区域,形成 错落有序、起伏跌宕的海派经典灯光风格。 (2)卢湾区 建设重点:新天地(黄陂路自忠路马当路太仓路围合区域)、淮海中路(重庆 南路陕西南路段)。 环境特征:新天地是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景区,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 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于一体的旅游、地区,以中西融合、新旧 结合为基调,将上海百年前的石库门里弄与 21 世纪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体现上 海精致的城市生活品位。 控制要求:新天地以休闲灯光为主,与淮海路、金陵路楼宇灯光、商业橱窗灯光、跨街景 观灯光有机融合,营造“精品卢湾”,并辐射锦江宾馆区、打浦桥商住区等地区,使区内 景观灯光有序衔接。 (3)静安区 建设重点:静安寺地区(石门二路延安中路华山路北京西路围合区域) 环境特征:因古刹静安寺而得名,历史文脉悠久、环境优美、信息交通便捷、现代商 贸发达,总体定位为高端商业商务区和高品质生活居住区。静安寺地区在整体灯光配置上 错落有致、造型各异、体现该区域高尚、优雅、洋气的风格定位。 控制要求:以“高起点、外向型、国际化”的发展思路,对区内灯光进行整体定位, 打造国际灯光示范城区,体现高尚、典雅的文化理念。以楼宇灯光为主体,沿街采用体现 海派文化理念的夜景灯饰,适当地段增加暖色调彩灯,鼓励创新和创意。 (4)长宁区 建设重点:虹桥开发区(伊梨路虹桥路古北路仙霞路围合区域)、中山公园 (华阳路长宁路凯旋路苏州河围合区域)。 环境特征:辉煌的金色打造出繁华与大气,中山公园商圈夜景改造以金黄色为主色调, 虹桥路以楼宇灯光为主体,具备诸多色彩变化,配合大型灯光小品,营造出虹桥地区浓郁 的现代化气息。 控制要求:以虹桥开发区和中山公园灯光景观为重点,形成南北灯光相互呼应,营造 出长宁的商业气氛,进一步打造长宁绚丽的夜景环境,促进其向高级中心商务服务区域发 展。 (5)徐汇区 建设重点:火车南站地区,柳州路老沪闵路桂林南路沪闵路围合区域。 控制要求:应围绕徐家汇城市副中心灯光控制要求进行建设,并辐射到上海火车南站 地区。火车南站地区,应营造与建筑特点相适应的景观灯光,体现博大、包容的特点。 (6)闵行区 建设重点:地铁莘庄站(莘庄立交广通路莘朱路沪闵路雅致路围合区域)、虹 桥综合交通枢纽区(吴翟路沪青平高速铁路外环线北翟路、北青公路围合区域)。 环境特征:该区域依托国家级和市级工业园区,航空航天、现代化工、先进制造等产 业集中,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也是建设中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所在区域之 一,同时区内注重环境建设,注重宜居型城区的培育。区内灯光体现奋发向上而又安静祥 和的生活状态。 控制要求:以莘庄地铁站北广场为夜景灯光设计重点,突出广场夜景景观的安静祥和 与现代大气。冷暖色调结合运用,适当点缀彩色光源,柔和、绚丽兼容,鼓励节能环保型 光源的使用。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区内,以交通道路景观灯光为重点,体现上海的现代特 点与磅礴气势。灯光突出“航天”和“宜居”的主题,打造具有生活气息、地域特色,洋 溢高科技理念的上海西部夜明珠。 (7)普陀区 建设重点:苏州河沿线(东新路东新支路中山北路交通路长寿路武宁路围 合区域)。 环境特征:苏州河的沿河灯光景观、长寿公园的水幕激光喷泉、长寿路的立交桥景观 照明、武宁路的道路景观照明等集中体现了普陀的流线型的灯光特点,构成了普陀灯光的 主体。 控制要求:苏州河沿线,以河灯光景观岸线建设为重点,与两侧建筑及道路灯光相结 合,构筑以苏州河景观岸线为主的灯光景观水系框架,合理划分功能区段,与长风公园、 长寿公园、武宁路的立交桥等景观节点相呼应。注重灯光环境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注入时 尚元素,突出“灯”、“水”、“绿”的特色,充分展现具有普陀地域特色的城市灯光景 观。 (8)闸北区 建设重点:不夜城地区(共和新路苏州河恒丰路中兴路围合区域) 环境特征:闸北不夜城地区以现代交通服务为核心,商务服务为支撑,旅游综合服务 为特色,成为现代交通商务区。利用商业灯光和广告灯光烘托作为上海门户的夜景,形成 不夜城的美誉。 控制要求:以“不夜城”灯光景观为重点,营造“精品灯光,亮点景观”,以道路两 侧的商业灯光、小品灯光和楼宇灯光为主要表现载体,着重体现其区域功能,营造商业气 氛,带动“不夜城”地区向高级中心商务区域发展。 (9)虹口区 建设重点:四川北路商业街(曲阳路四平路吴淞路天潼路四川北路东江湾 路大连西路围合区域)。 环境特征: 虹口素有“水上门户”之誉,商贸业和航运服务业发达,丰富的夜景灯光, 突出了该地区的商业繁荣、航运便捷的特点。 控制要求:在以北外滩地区建设的基础上,以四川北路的商业为重点,合理分配景观 灯光资源,在原有基础上,造景添彩、渲染气氛,注重建筑景观、绿化景观与商业灯光在 平面和立面上的有机结合。注重灯光风格的连贯和统一,使虹口与浦东陆家嘴、外滩灯光 景观构成黄金三角、交相辉映。 (10)杨浦区应围绕五角场城市副中心灯光控制要求进行。 (11)浦东新区 建设重点:大陆家嘴地区(杨浦大桥罗山路杨高中路杨高南路南浦大桥黄 浦江围合区域)。 环境特征:陆家嘴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区域内高楼 林立,金融机构云集,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流高度集中。陆家嘴地区灯光与浦西外滩灯光 相呼应,具有鲜明的东方神韵和时代特征。 控制要求:浦东新区范围较大,景观节点较多,重点以大陆家嘴地区和花木城市副中 心为主要景观灯光展示区。大陆家嘴地区形成以楼宇灯光、绿地灯光、广场灯光与庭院灯 光、广告灯光等组成大规模景观灯光群、带,以沿线道路景观灯光为基础框架,特色景观 区域、景观道路和标志性建筑为重点的景观灯光格局。 (二)、郊区(县)灯光重点建设区域及控制要求 1. 总体要求 郊区(县)景观灯光应在满足照明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建设富有区域特点的景观灯光。 各区域间应避免重复建设、低层次建设和雷同设计,避免夸张和攀比,鼓励有特色的创新 和节能改造,满足居民及游客夜间休闲、观景的精神需求,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人 文基础并注重景观灯光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历史文脉相结合,达到衬托文化的效果。 由于各郊区(县)建有一定数量的新城,新城的夜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