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矿产资源及其矿业投资环境_第1页
东南亚矿产资源及其矿业投资环境_第2页
东南亚矿产资源及其矿业投资环境_第3页
东南亚矿产资源及其矿业投资环境_第4页
东南亚矿产资源及其矿业投资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南亚地区位于我国东南面,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 埔寨、缅甸、泰国、文莱、新加坡、东帝汶 11 个国家。人口约 5.5 亿,面积约 450 万平 方公里。该地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铜、镍、铝、钛,钾盐、石油、天然气,与我 国有较强的互补性,受到我国矿业界的较多关注。 一、矿产资源 由于历史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东南亚地区的地质工作程度总体较低。但就目前所掌 握的资料,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包括:石油、天然气、煤、铜、金、镍、铝、 锡、钛,锑、银、钾盐、石膏、重晶石和磷,以及铁、锌、铅、铬、锰、钴、高岭土和膨 润土等。 1.油气资源 东南亚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印尼、马来西亚、文莱和越南,其他分布缅甸、泰国、 菲律宾和东帝汶等国。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重要的油气资源国,全国约有 60 个大小不等的沉积盆地,具有油 气远景的陆上盆地面积为 80 万平方公里,海上盆地面积 150 万平方公里。已经发现 340 多个油田和 54 个气田,其中大油田 5 个,储量占总储量的 57%。2007 年印度尼西亚石油 储量 6 亿吨,天然气储量 26589 亿立方米。石油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 斯兰等岛和巴布亚。几乎全部赋存在第三纪地层中。较大的油田有中苏门答腊的 Minas, Duri, 和 Bangko 油田,苏门答腊东南海上的 Cinta 和 Rama 油田、东加里曼丹的 Bunyu,Handi 和 Bakapai 油田,西爪哇海上的 Arjuna 和 Arimbi 油田等。印度尼西亚的大 部分天然气资源位于北苏门答腊省的 Aceh 和 Arun 天然气田、东加里曼丹陆上和海上气田、 东爪哇 Kangean 海洋区块、巴布亚的一些区块。印度尼西亚的石油最终可采总资源量为 47.7 亿吨,天然气最终可采总资源量为 5.4 万亿立方米。 马来西亚 2007 年石油储量 5.48 亿吨,天然气储量 23503 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近 海的三个储油盆地:(1)马来盆地,面积约 22.4 万平方公里,主要油田包括杜兰(Dulang)油 田,塞利基油田(Seligi)等。(2)沙捞越盆地,面积 22 万平方公里,(3)沙巴盆地,面积约 3.4 万平方公里,呈北东方向延伸。 2008 年统计,越南的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 8220.0 万吨,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为 1925.56 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南部海区,北部红河盆地也有少量分布。南部海区的油气 田主要分布在头顿昆仑岛海域,产在九龙盆地、Malay-Tho Chu 盆地和 Nam Con Son 盆地。越南最重要的油田是“ 白虎” 油田,原始可采储量达 5 亿桶,其他还有“ 大熊”(3 6 亿 桶)、Rong 油田、Ruby、Rang Dong 等油田。 泰国近两年石油储量增长较快,2007 年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 3973 万吨,比上一年增 长 58.6%,天然气储量为 3312 亿立方米,比上一年下降 20.7%。目前已发现油气田超过 19 个,主要分布在泰国湾、安达曼海、南部平原、中部平原、呵叻高原和北部山间盆地 6 个含油气区。其中泰国湾盆地最为集中。 缅甸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若开山脉与掸邦高原之间缅甸中部沉积盆地区和沿海大 陆架,目前已经发现陆上油田或油气田 19 个,海上气田 3 个。由于过去在沿海大陆架上 做的工作不多,所以是缅甸油气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近些年来,缅甸加强了在大陆架上 的找油气工作,并发现了一些油气田。 2.铜 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老挝、缅甸等。印尼是世界铜资源大国, 其官方报告的铜资源量为 6620.6 万吨。另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资料,2007 年铜储量为 3500 万吨 ,占世界总量的 7.1%,列世界第三位。铜矿床大多分布在巴布亚省的艾斯伯格山 和格拉斯贝格,少量分布在苏拉威西、苏门答腊和爪哇,以斑岩型为主。主要矿床有巴布 亚省的艾斯伯格、格拉斯贝格,松巴哇岛的巴图希贾乌等铜、金矿床,还有北苏拉威西和 巴占岛上的一些铜矿。 菲律宾铜矿资源非常丰富,1998 年铜储量为 700 万吨,储量基础为 1100 万吨。另 有资料报道,菲律宾铜的资源量达到 4020 万吨。菲律宾铜矿以斑岩铜矿为主,全国各地 均有分布。主要的铜矿床颁布在北部吕宋山区的三描礼士省(Zambales)、本格特省 (Benguet)、新比斯开省和南部棉兰老岛的北苏里高、北三宝颜省、东达沃 (Davao Oriental)省、南可打巴托(South Cotabato)省,以及中部地区的宿务省等地。 地质勘探工作显示,菲律宾仍存在大量的铜矿床和铜矿远景点。 1995 年新的矿业法颁布以来,菲律宾在铜矿方面有一些新的发现。例如, HINOBAAN(铜金属储量 180.6 万吨)、Kingking、Maricalum(铜金属储量 200 万吨) 和 Tampakan 等一些铜矿床被先后发现。其中澳大利亚西部矿业公司在位于棉兰老岛南部 南可打巴托省发现的 Tampakan 铜金矿是世界级的矿床,估计铜储量 1044.2 万吨,金储 量 227-369 吨,总价值至少 100-200 亿美元。 3.金 东南亚金矿资源颁布广泛,大多数国家都有金矿分布,其中印尼最为集中,其次是菲 律宾,印尼是世界金矿资源大国,印尼官方报道的金的资源量为 5297 吨,金储量为 3156 吨,居亚洲地区首位。金矿床类型多为与第三纪火山岩有关的浅成热液型金矿床和矽卡岩 斑岩型铜金矿床。几乎在所有的岛屿都有金矿的分布。巴布亚省的格拉斯贝格铜金矿 是印尼最大的金矿,也是世界最大金矿之一。 4.镍 东南亚的镍矿资源主要集中在印尼、菲律宾和缅甸。印尼也是世界镍矿资源大国, 2007 年己探明镍储量 320 万吨,约占世界总量的 4.8%,居世界第 8 位。平均矿石品位 1.52.5%。主要为基性和超基性岩体风化壳中的红土镍矿,分布在群岛的东部,矿带可 以从中苏拉威西追踪到哈尔马赫拉、奥比、格贝、加格、瓦伊格奥群岛,以及巴布亚的鸟 头半岛和塔纳梅拉地区等。菲律宾 2007 年镍储量为 94 万吨(金属量),储量基础 520 万 吨,列世界第 10 位。菲律宾镍矿多为红土带(占 99)。由于大部分镍矿处在浅土层, 易于开采且成本低。从地区分布看,集中在东达沃省和巴拉旺省(Palawan),矿石储量 分别为 4.757 亿吨(占总储量 43.69)和 4.071 亿吨(占总储量 37.38)。其它有较大 规模镍矿资源的省还有北苏里高和三描礼士。近年新发现的费尔尼科(Philnico)镍钴矿已知 镍资源量 158 万吨,钴 15.8 万吨。 5.铝土矿 主要分布在印尼、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印尼已知铝土矿资源量约 2 亿多吨,储量 2400 万吨,其中 85分布在西加里曼丹,其余 15分布在廖内群岛中的宾 坦岛及其周围小岛上。属红土型铝土矿,为含铝的硅酸盐类岩石在潮湿炎热气候条件下风 化形成。主要分布在廖内群岛、宾坦岛、苏拉威西和加里曼丹岛。由于西加里曼丹地理位 置偏远,基础设施又不足,所以那里的铝土矿到现在还没有开发。目前只有宾坦岛及周围 岛屿上的铝土矿得到开发。 铝土矿是越南优势矿产之一,据越南地质机构的资料,全国铝土矿总资源量约 80 亿 吨(USGS, Minerals Yearbook , 2005),主要分布在越南中南部的多乐(Dak Lak)、达 农(Dak Nong)、昆嵩(Kon Tum)、林同(Lam Dong)几省,北部地区也有一定分布。 矿床类型主要有两种:红土型和沉积型。其中红土型最为重要,主要分布在越南南方新第 三纪早第四纪高原玄武岩风化岩中。面积超过 2 万 k ,风化带深可达 60m,原矿平均 品位 Al2O336 39%,共有 40.5 亿吨储量。主要矿床有达农省的 Quang Son, the Gia Nghia 等 7 个矿床(储量约 27 亿吨),林同省保禄矿床(储量约 1.4 亿 吨),林同省新濑矿床(储量约 1.8 亿吨)等。沉积型铝土矿产在晚二叠世灰岩中,分布在北 方的河江、高平、谅山等省内,一般品位( )39 65%,总资源量估计有数亿吨。总的矿石 质量欠佳,矿床规模较小。 6.锡 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老挝等国。马来西亚锡储量 100 万吨 (2007 年资料),占世界总量的 16.4%,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马来半岛 11 个州 中有 9 个有锡矿,但以霹雳州和雪兰莪州最多。矿石类型以砂矿为主,主要为冲积砂矿, 如世界著名的坚打谷锡矿区和吉隆坡锡矿区,矿石矿物为锡石,伴有独居石、钛铁矿和磷 钇矿等,大多来自印支期花岗岩与志留-二叠纪碎屑岩和灰岩内外接触带附近的锡石一石英 脉。原生锡矿占次要地位,其成因类型有:(1) 热液型矿床。多为锡石一石英脉型矿床,矿 石分布在泥质岩层的裂隙中。主要矿石矿物为锡石,伴生有黄铁矿、黄铜矿、毒砂、黄玉、 黄锡矿、闪锌矿、石英和铬铁矿等。有的伴有强烈石英岩化。代表性矿床如双溪林明锡矿。 (2)接触交代(矿卡岩)型矿床。其特征是锡石发育在花岗岩体与碳酸岩接触处的矿卡岩带中, 锡矿化集中在断裂交叉部位及交汇入,如马樟萨塔洪、武吉伯西等矿体。(3)伟晶岩型矿床。 规模一般较小,产于各类伟晶岩中,除锡石外,主要伴生矿物有电气石、白云母、黄玉、 萤石和绿柱石等,如柔佛州的巴克里矿床。 印尼也是世界锡矿资源大国,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资料,2007 年锡储量约 80 万吨, 占世界总量的 13.1%,列世界第三位。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东海岸外的廖内群岛,特别是 邦加岛、勿里洞岛和新格乌,与我国滇西锡矿和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同属一个锡成矿带。 该矿带长达 2500 公里以上,其中印尼境内锡矿带长约 750 公里 。 锡是泰国最重要的矿产之一,2007 年储量为 17 万吨(储量基础为 20 万吨),占世 界总储量的 2.8%,列世界第八位。矿床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包括攀牙、普吉、那空是贪 玛叻和拉廊等府。在北部和中部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7.钛铁矿 主要分布在越南,马来西亚有少量分布。越南是世界第 10 大钛铁矿资源国,2007 年 储量 160 吨,储量基础 1400 吨( )。产地 30 余处,其中大型矿床 2 个,中型 10 个, 小型 11 个。有原生矿,风化残积矿和滨海砂矿。其中滨海砂矿分布最广,储量最大,几 乎纵贯越南全境,北起芒街经清化、荣市、顺化、归仁直至头顿和河仙。两个大型钛矿均 为海岸砂矿,分别为荣市锦化和归仁吉庆。原生钛铁矿为位于太原城西北的盖占矿床,属 中型规模。矿体赋存于辉长岩体中富矿品位可达 30 40%。原生矿体在地表风化后也形 成一些残积型矿砂。 8.铁 铁矿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缅甸、印尼、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有少量分布。根据越南 政府的报告,越南已知铁矿床约 200 个,13 个储量超过 100 万吨,全国铁矿石总储量超 过 12 亿吨(USGS, Minerals Yearbook , 2005)。已发现的铁矿主要分布在越北及越中地 区,平均品位 50%。其中河静省的石溪铁矿储量最大,证实储量为 5.44 亿吨,平均铁含 量在 61%以上,产在矽卡岩中,可露采,正在准备开发。第二大铁矿是黄连山省的贵乡矿 床,系风化淋滤型,探明储量 1.18 亿吨,平均含铁 56 57%,也开始露采富矿。老街省 的 Quy Xa 大型铁矿,为火山沉积变质型,储量为 1.12 亿吨。 9.锑 主要集中在泰国和缅甸,泰国也是世界上锑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007 年储量 为 35 万吨,占世界总量 16.7%,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第三位;储量基础为 37 万吨,占 世界总量的 8.6%,也居世界第三位。锑矿资源主要分布于泰国北部地区,包括南邦府、帕 府、清迈府等,中部的春武里府以及南部的素叻他尼府等。 10.银 主要分布在印尼,菲律宾、缅甸、老挝有少量分布。2005 年印尼银资源量为 3.6 万 吨,储量为 1.14 万吨,银矿床主要分布在巴布亚省的艾斯伯格、格拉斯贝格和西爪哇的芝 格托克等地。 11.其他矿产 煤主要分布在印尼、泰国、越南、缅甸等国;钨主要分布在泰国、缅甸;铅锌主要分 布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铬铁矿分布在越南、菲律宾、缅甸;锰矿主要分布在印尼、 缅甸和越南;钴主要分布在印尼和菲律宾;钾盐主要分布在泰国和老挝;磷矿资源主要分 布在越南;重晶石分布在泰国、越南和缅甸,2007 年泰国的重晶石储量为 900 万吨,居 世界第 5 位;石膏主要分布在泰国;高岭土主要分布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膨润土主 要分布在缅甸、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二、矿业与经济 在东南亚地区,许多国家的矿业在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印度尼西亚、马 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印尼是一个矿业大国,其金、锡、铜和镍矿的产量列世界前十 位。其中锡矿产量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其他主要生产矿产品包括:石油、天然气、 煤、铝土矿、铬、铁、石膏、金刚石和盐等。印尼矿业对其经济发展影响重大。2007 年矿 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 9.1%,提供政府收入超过 20%(2006 年提供政府收入达到 35%)。 马来西亚矿业在马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矿业为马来西亚 GDP 的直接贡献为 270 亿 吉林特(2007 年亚太矿业大会报告,1 美元约合 3.5 林吉特),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5.3%,其中 92.6%来自天然气和石油。生产的其他主要矿产还有煤、锡、金、铝土矿、稀 土矿物、铁矿石、钛铁矿、硅砂和高岭土等矿产(表 1)。 在马来西亚矿山生产企业中,只有石油、天然气和工业矿物生产具有较大的规模,煤 炭、黑色和有色金属开采均为小规模矿山。除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和加工企业外,其他矿 业企业均为私人公司所有和经营。油气和勘查和开发工作由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和天然公司 以及该公司与外国公司组成的风险集团来进行。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马来西亚矿业增长趋缓,1999 年增长 3.1%,2000 年仅增长 0.5%。 2001 年为负增长。矿业就业人数也急剧减少,1997 年矿业部门的雇用人员约为 43900 人,占全国总劳动力人数的 0.5%,2000 年已经下降到了 28200 人,仅占全国劳动 力 0.3%。2002 年以后矿业 形势开始好转,2002 年、2003 年和 2004 年矿业部门的经济 增长率分别为 3.7%、4.8%和 4.1%,2005 年由于原油产量的下降,矿业部门的经济增长 率仅为 0.8%。 越南矿业起步较晚,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矿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已在越南经济 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2006 年矿业产值 14.4 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5.41%。目前 已开采的矿产约有 30 种。原油和天然气是越南最重要的矿产品,其次是建筑材料和煤, 其他矿产品主要有:金、铬铁矿、钛铁矿、锡、锌、重晶石、磷灰岩等。其中大多数的原 油、铬铁矿和锌精矿供出口。 越南矿产品贸易在全国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原油是最主要出口产品。2007 年原油 出口额为 85 亿美元,占全国出口额的 17.56%。其次是煤,出口额 10 亿美元,占全国出 口总额的 2.06%。其他出口的矿产品还有锡、铬铁矿、石墨、云母、宝石等。尽管越南出 口大量的原油,但它仍然是一个矿产品的净进口国,因为大量进口精炼石油产品和钢铁产 品。其他进口的矿产品主要为有色金属和化肥,矿业的主要贸伙伴是日本、中国、香港、 欧共体国家。 越南矿业部门就业总人数为 24.9 万人,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 5%。 菲律宾矿业曾经在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上世纪 60 年代到 80 年代期间,菲律宾是 全球最大的铜、铬、金和镍生产国之一,当时矿业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一半,占 GDP 的 610。此后由于政治局势不稳、矿石价格过低、劳工问题、自然灾害、以及菲律 宾采矿企业对外资在企业股份方面的法律限制等,其矿业开始走向衰退,到 2000 年,矿 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到不足 1%。近年来矿业产值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01 年矿产总值仅为 290 亿比索,此后矿产值开始逐年回升, 2005 年,菲律宾矿产值总计为 502 亿比索 (2005 年汇率:1 美元55.24 比索) ,4 年提高了 73.1%,其中金属矿产值为 374 亿比索,占总产值的 74.5%。2006 年以后,由于国际矿产品价格的大幅度增长,菲律 宾在矿业产值的增幅也加大,2007 年达到 1015 亿比索,两年翻了一番多。矿业部门的增 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由 2001 年 0.6%增长到 2007 年的 1.4%,增幅为 133.3%。 此外,2007 年矿产品出口额为 25.48 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 5.2%。与 6 年前的 2% 也有大幅度的提高。 老挝的矿业发展总体比较落后,由于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许多矿产资源并没有 得到有效的勘探和开发,直到 2002 年,矿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仅为 0.5%,。近几 年来,由于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外资大量引入,矿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铜、锌、金 和银等矿产的开发,使矿业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在 2004 年上升到 1.5%(老挝官 方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交的报告)。实际情况可能会更高,一家媒体报道,仅金矿产值 就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 2.4%。 泰国目前已经开采矿产有 40 多种。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褐煤、锡、钽、钨、 锑、铁矿石、金、锰、银、锌、重晶石、石膏、萤石、高岭土、长石、石灰石、珍珠岩、 盐、滑石、叶腊石和硅藻土等。2006 年产值最高的 5 大固体矿产品是碣煤、金、石膏、石 灰石和锌。泰国长石产量列世界第三位,石膏产量列世界第六位。 进入 20 世纪以来,泰国的矿业产值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 2002 年、2003 年、2004 年和 2005 年其增长率分别为 10.9%、6.8%、4.7%和 9.5%,主要是由于其油气产量的稳 定增长。2006 年矿业产值为 11 亿美元,矿产品出口值为 4.74 亿美元,金属矿产品进口值 111.7 亿美元。2005 年采矿采石部门对泰国 GDP 的贡献率为 2.29%,比 2004 年的 2.19 有一定的提高。2006 年第一季度的这一数值为 2.24%。 缅甸矿业发展缓慢。上世纪 90 年代以后,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矿业出现转 机。目前主要生产的矿产品包括:石油、天然气、铜、铬、锰、锡、锌、铅、钨、宝石、 翡翠、重晶石、粘土等(见表 4)。其中翡翠及红、蓝宝石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世界上 95以上的翡翠产自缅甸。特别是高档翡翠几乎百分之百来源于这个国家。2006 年矿产 品出口 16.23 亿美元,约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 36.6%,其中天然气出口占 92.4%。07/08 财年天然气出口额为 26.89 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 42%。 柬埔寨矿业在其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2006 年虽然增长了 16%,但仍仅占 GDP 的 0.41%,矿业就业人数约 2 万人,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 0.3%。据柬 6070 年代史料记 载,柬拥有金、宝石、铝土、煤、铁和其它金属和非金属矿藏,但未得到开采。在过去十 多年中,柬有关部门批准了部分公司对柬矿产资源进行勘查和开发,并与相关外国公司签 订了备忘录,赋予其收集矿产资源蕴藏信息,为未来投资者提供合作基础。截止 2006 年 底,柬工业部共签发了 36 份国内外商家勘查开发相关矿产资源许可证,并批准了 7 家公 司开采宝石矿。为满足社会经济和建筑业发展,柬工业部还批准了国内外企业开办了 176 个建材沙石料场。 文莱油气资源丰富,油气资源开发使其成为亚太地区最富有的国家之一。2006 年政 府税收的 90%和国内生产总值的 69%来自油气部门。油气部门就业人数 4379 人,占私人 部门就业人数的 4.1%,采矿、采石和制造业就业人数为 18508 人,占私人部门就业人数 的 17.3%。 东帝汶油气资源丰富,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近年来油气收入快速增长,2004 财政 年度油气收入仅 4100 万美元,2005 年油气收入增加到 2.65 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 的 43.1%。为扩大油气收入,东帝汶政府于 2005 年 7 月设立石油基金, 2006 年底就达 到 10 亿美元。截止 2008 年第三季度,东帝汶石油基金累计达到 37.38 亿美元,比上季度 净增 5.35 亿美元。到 2008 年底,东帝汶石油基金累计将突破 40 亿美元。 石油基金的主 要来源于与石油有关的所有税收和石油收入分红两部分。该基金由东帝汶中央银行筹备机 构 Banking and Payments Authority of Timor-Leste(BPA )负责管理,主要投资美国国债。 近来国际油价走低可能直接影响到东的石油收入,金融危机也可能影响到东石油基金的投 资收益。 三、主要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1.油气 东南亚地区的油气开发主要集中在印尼、马来西亚、以及越南、泰国、文莱、菲律宾 和东帝汶。 进入 21 世纪以来印尼原油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减产的主要原因是一些老油田的自 然减产和油气领域勘探和开采新增投资缺乏。近两年由于开发投入的增加,原油产量开始 小幅回升,2007 年原油(包括凝析油)产量为 3.81 亿桶,比上一年增长 3.8%。中苏门答 腊是印尼最大的石油生产省,拥有 Duri 和 Minas 两大印尼国内最大的油田。印尼国内一些 其他的大油田主要位于苏门答腊东南海上、爪哇岛西北部、东加里曼丹陆上和海上。 印尼 2007 年天然气产量为 950.2 亿立方米,比上一年下降 7.1%。印尼主要的天然气 田包括北苏门答腊省的 Aceh 和 Arun,东加里曼丹的海上气田,以及东加里曼丹的 Badak 气田。主要的经营商是印度尼西亚 ExxonMobil 石油公司、 Roy M. Huffington 公司和法国 石油巨头道达尔公司(total)。 石油是马来西亚最重要的矿产之一,每年原油日均产量在 70 万桶左右,其中凝析油 占 20%。近两年产量有所下降,2006 年日产量为 70 万桶,比上一年下降 4.6%,其原因 是一些老的油田停产。天然气在马来西亚比石油更加重要,当原油产量下降时,天然气产 量稳步上升,2005 上产量为 7435.1 万吨,比上一年增长 10.1% 近几年越南的原油产量基本稳定在 1.2 亿-1.4 亿桶之间。泰国是近年来该地区原油生 产增长较快的国家,2001 年产量仅 4130 万桶,2007 年已经达到 7738 万桶,2008 年将 达到 8359 万桶。 2.金 东南亚地区大多数国家都有金矿生产,但主要集中在印尼和菲律宾。印尼是世界第 7 大金矿生产国,2007 年金的矿山产量为 117.96 吨。主要产自巴布亚省的格拉斯贝格矿和 艾斯伯格矿,中加里曼丹省的 Balikpapan 矿,以及西努沙登加拉省的松巴哇岛矿,马鲁古 省的 Halmahera 岛矿和西爪哇省的 Bogor 矿。菲律宾是该地区第 2 大生产国,2007 年产 量为 38.8 吨,其他大多数国家也有金矿生产。 3.铜 该地区铜矿产生产国包括:印尼、菲律宾、老挝、缅甸等。印尼是世界第四大铜矿生 产国。2007 年矿山产量为 80.58 万吨,比上一年略有下降。占世界总的 5.3%,主要的铜 矿山是位于巴布亚省的格拉斯贝格和艾斯伯格,以及西努沙登加拉省松巴哇岛。 近年来老挝铜产量增长较快,铜主要产自沙湾拿吉省 Vilabouly 地区的赛奔矿山(包 括 Khanong 露采矿山),其经营商是澳大利亚 Oxiana 公司全资拥有的 Lane Xang 矿产有 限公司,该公司还在本地区经营着一个炼厂。该矿山 2005 年开始投产,当年铜矿山产量 30480 吨, 2006 年产量翻一番,达 60803 万吨。公司计划到 2009 年产量达到 12 万吨。 2006 年 3 月,泛澳洲资源公司(Pan Australian Resources Ltd.)完成了位于老挝北 部的富开姆铜金矿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该公司宣布,已经批准富开姆铜金矿的开 发计划,估计该项目将需要投资 2.3 亿美元,计划 2008 年中期投产。该公司称,该矿估 计每年产铜矿石 1200 万吨,寿命 12 年,每年可生产 20.7 万吨铜精矿(含铜 25%、金 7 克/吨和银 65 克/吨),即每年铜、金和银的矿山产量分别为 52000 吨、1450 公斤和 13500 公斤。该公司表示,按照 2006 年初的价格计算,估计该矿每年将为该公司带来超 过 1 亿美元的收益,估计该矿铜的现金成本为每磅 0.74 美元。按照项目开发计划,该项目 的采选基建工程将耗时 20 个月,拟于 2007 年底完工。该矿山的铜精矿出口到中国、日本、 韩国和泰国。截止到 2006 年 4 月,该矿山的矿石资源量为 19200 万吨,品位为 0.62%铜、 0.24 克/吨金。矿山的矿石储量 14400 万吨,包括 6700 万吨的证实储量和和 7700 万吨的 概略储量,品位为 0.56%的铜,和 0.25 克/吨金。 4.镍 东南亚的镍矿主要产自印尼和菲律宾。印尼 2007 年镍的矿山产量约 22.9 万吨,比上 一年增长 45.8%。主要生产商是 PT Antam(政府占 65%的股权 )和 PT International Nickel Indonesia Tbk (加拿大的 Inco 有限公司为最大股东) 。主要矿山是 位于苏拉威西岛南部的波马拉镍矿和 Soroako 镍矿,以及北马鲁古省的 Tanjung Buli 和 Mornopo 矿山。菲律宾镍产量虽然远不及印尼,但近两年增长很快,2006 年镍的矿山产 量为 58879 吨,是上一年的两倍多。主要产自 4 个中型镍矿 (Taganito、Rio Tuba、Cagdianao 、South Dinagat), 其中最大是 Taganito 矿业公司经 营的 Taganito 镍矿项目,其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 45%。目前菲律宾还有几个较大的镍矿 在建项目,预计几年后产量将达到 10 万吨。缅甸有一个大型镍矿正在开发建设中,预计 到 2011 年镍矿山产量将达到 2.2 万吨。 5.铝土矿 该地区的铝土矿主要产自印尼,马来西亚有少量生产。印尼是世界第 13 大铝土矿生 产国,2007 年铝土矿产量为 125.1 万吨,比上一年下降 16.7%。主要矿山位于廖内省的 宾坦岛及周围岛屿。主要的经营商是 PT Antam 公司,政府拥有其 65%的股权。马来西亚 铝土矿生产集中在柔佛州,有 2 个正生产的铝土矿山位于柔佛州的 Bungai Rengit 地区, 近两年产量大幅度增长,2004 年仅为 2000 多吨 , 2007 年产量达到 15.7 万吨。 6.锡 主要产自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国。印尼是世界第二大锡矿生产国,2007 年锡的矿山产量 6.6 万吨,比上一年下降 18.5%。主要产自邦加岛。 PT Tambang Timah Tbk(印尼政府占有 65%的股份)是国内最大的锡矿生产商,其产量 占国内总产量的 80%以上。2008 年计划产量在 5.5-6 万吨之间,与 2007 年基本持平。另 一主要的生商是 PT Koba Tin 公司(马来西亚冶炼公司拥有 75%的股权),2008 年计划 产量 1.5 万吨。上述两公司除矿石开采外,还都拥有各自的冶炼厂,其原料有相当部分来 自小锡矿。 锡矿是马来西亚的重要矿产,锡矿产量在世界上曾经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虽然国 际锡矿产品价格持续升高,但经过 100 多年的开采活动,马来西亚的优质锡矿资源大幅减 少,品位降低,使其锡矿产量连年下降。2007 年锡矿山产量为 2263 吨,仅为 17 年前的 十分之一。目前正运营的锡矿山约 30 多个,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半岛。 2007 年马来西亚精炼锡产量为 25263 吨,比上一年略有下降。马来西亚冶炼公司 (MSC)是马来西亚唯一的精炼锡生产商。马来西亚精炼锡国内消费仅占一小部分,大部分 供出口,主要出口到新加坡、韩国、日本和台湾。 7.钛铁矿 主要产自越南和马来西亚,分别是世界第 5 大和第 10 大钛铁矿生产国。 东南亚大多数年国家制定有矿业法,但总体来讲不够完善,目前仍在不断的完善之中。 为促进矿业发展,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是该地区多数国家重要的矿业政策之一,进入新世纪 以来,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加上政府的支持,该地区的矿业投资呈上升趋势,我国企业 积极参与该地区的矿业活动。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即将建成,中国与该地区的矿业合 作将迎来更多的机遇。 四、矿业立法和矿业权管理制度 东南亚国家大多制定有矿业法,如泰国 1967 年的矿业法,印度尼西亚 1967 年矿业 法缅甸 1994 年的矿山法和 1996 年的矿山条例,老挝 1997 年矿业法和 2005 年的矿产 投资标准条例,柬埔寨 2001 年矿业法,马来西亚 1994 年联邦矿产法,越南 2005 年的 矿业法,菲律宾 1995 年的矿业法等。但其中许多国家的矿法并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 东南亚地区绝大多数国家的矿业法中都有这样的规定,一切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目 前,大多国家都已经建立起了关于矿业权的许可证制度。任何企业或个人要进行矿产开发 活动,必须事先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许可。通常是根据各阶段活动的内容授予相应的许可 证。 1. 矿业权管理 东南亚大多数国家的矿业权的管理主要由中央政府部门负责。如菲律宾的环境与自然 资源部、缅甸的矿山部、老挝的工业和手工业部。 有少数国家主要由地方政府(邦政府或省政府)负责,如马来西亚。马来西亚联邦宪 法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矿产资源所有权的归属问题,但主要矿产资源的管理实际上已经处 于州政府的管理之下。各州政府一般都设有矿管机构,负责审批和签发勘探许可证和采矿 许可证。各州大多也制定自己的矿业法规。 有的国家正在由中央政府为主向由地方政府为主转移。例如印度尼西亚。根据 1967 年的矿业法,印尼的矿业管理是中央为主,地方为辅。矿产开发分类管理,法律将矿产资 源分为 A、B 、 C 三大类。A 类为战略矿产,包括石油、天然气、煤、铀等放射性矿产、镍、 钴、锡。这 7 类矿产只能由国家经营。外国公司作为政府机构或国营公司的承包人,经国 会批准后也可按合同规定参与战略性矿产的勘查和开发活动。B 类为重要矿产,包括铁、 锰、铝土矿、铜、金、银等 34 种矿产。这些矿产可以由国营公司、本土公司、合资公司 和个体投资者进行勘查和开发。A、B 类矿产开发权的授予由中央主管部门负责。 C 类主 要是非金属矿产,主要由省政府管理。1999 年通过的 22 号法,2001 年 5 月 22 法开始实 施,上述矿业管理框架将发生重大变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大量下放,包括矿权管理、国内 贸易、投资和工业政策等。地方政府在矿业活动管理中拥有较大的权力。 2. 矿业权种类 各国根据自身的情况国家设置了各类矿产许可证。不同的活动阶段,不同的规模,甚 至不同的矿种都有不同的许可证。各国的矿业权虽然有所不同,但就非能源矿产而言,大 多数国家主要制定有这样三种许可证,普查许可证、勘探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如马来西 亚、越南、老挝等(见表 1)。有的国家仅设定两种许可证,勘探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 如柬埔寨。 3. 矿业权的有关规定 普查或踏勘许可证通常不具排他性,如泰国的普通勘查许可证。勘探许可证和采矿许 可证均为排他的。勘探许可证持有者被允许在规定区域内进行矿产勘探活动,但不允许进 行矿产开发。但采矿许可证持有者一般被允许进行进一步的矿产勘探活动。 为有效地保护找矿者的利益,大多数国家矿业法中明确规定,普查或勘探许可证持有 者对在规定区内发现的矿床拥有取得采矿许可证的优先权。 通常情况下,各类矿业权都有一个最大面积限制。各国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不同的 标准(见表 1)。随着勘查和开采的工作阶段的不断深入,其限制的面积会逐步变小。如 老挝,普查许可证、勘探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最大面积分别为 2000 平方公里、100 平 方公里、10 平方公里。通常陆地面积较小,而海上面积较大。如泰国的排他性勘探许可证 规定陆上 1000 英亩,海上 20 万英亩;采矿许可证:陆上 120 英亩;海上 20 万英亩。 各类许可证基本上都有一个最初批准年限。到期后可申请一定的延长期限。许多国家 的普查许可证或勘探许可证到期后可申请延长期限。但在延期时要求持有者退回部分面的 矿地,一般在 1050%之间。如菲律宾、柬埔寨、老挝等国。有些国家没有这一规定或是 规定自愿交回。如越南、马来西亚等国。 大多数国家的矿业权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可以转让。少数国家普查或勘探权不能转让, 但是采矿权可以转让,如泰国、越南等国。 4. 矿业权的获得 投资者要取得矿业权,通常有两种方式: 1)采用通常渠道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主管部门授予许可证;一般国家对申请者 有一定要求,包括资本的属性(内资、合资或外资)等。只要符合条件,就可在规定期限 内授予许可证。 2)通过投标竞争(即竞争性出价)得到许可证。国家行政机构通过招标和拍卖负责 组织投标竞争性出价。中标者可获得矿产许可证。 此外,投资者还可以通过从许可证持有者手中购买股份,或与许可证持有者共同注册 新公司,间接获得矿业权。 五、近年来矿业法调整与政策变化 为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矿业投资,近年来东南亚一些国家修改或制定了新的矿业法或 相关政策,主要包括越南、印尼、菲律宾、老挝和东帝汶等。老挝 2005 年 12 月 29 日颁 布施行矿产投资标准条例。东帝汶于 2005 年颁布了石油法和石油基金法。 2005 年越南政府对 1996 年矿法进行重新修订,修订后的新矿法于 2005 年 10 月 1 日生效。2005 年 12 月 27 日政府 160 号令和 2006 年 1 月 23 日发布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部 的 1 号通告提供了该修订法的执行指南。 新矿法中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明确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在矿权授予方面的权力分配: 越南自然资源和环境部(MNRE)是越南中央政府的矿业主管部门,根据新修订的矿法, 自然资源和环境部负责全国的矿产调查许可证、勘探许可证、开采许可证和加工许可证的 审批发放(省政府管理范围除外);省人民委员会有权发放个人采矿许可证;和涉及普通 建筑材料矿产的普查、勘探、采矿和加工许可证;以及国家矿产总计划以外地区或国家矿 产储备地区以外地区的采矿许可证和加工许可证的发放。许可证的发放者有权批准该许可 证的延长、撤消、恢复和转让。 此外,越南新矿法为“矿产总规划 ”的制定提供了基础框架,使矿业活动更加有序。 前几年,菲律宾在矿业法的制定和修改方面出现了较大的争议。最具代表意义的事件 是关于矿业法中的“资金或技术援助协议 允许外资在菲律宾矿业项目中所占比例最高达 100%”条款是否违宪的法律之争,菲律宾最高法院于 2004 年 1 月 27 日做出判决,宣布 菲律宾矿业法中允许外资公司直接参与菲律宾矿业开发的条款违宪。此决定一出便严 重打击了国际矿业投资者的信心,影响到已投入采矿业的不少于 3.5 亿美元的资金,一些 外国投资者甚至决定放弃了他们已经取得的矿业权。该决定的出台是有其社会背景的,即 菲律宾公众对矿业活动有比较强烈的抵触情绪,特别是来自地方政府、部族和社会团体中 根深蒂固的反采矿情绪。菲律宾公众反对发展矿业主要原因包括:首先是对菲律宾矿业法 的误解,认为矿山项目中允许外资控股 100%就是允许外国掠夺菲律宾矿业资源,损害菲 律宾的长久利益,危及了菲律宾后代的生存与发展;其次是部分矿业公司为获得眼前利益 违规操作,进行破坏性地采矿作业,而且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影响到人民正 常的生产和生活;加上地方政府在矿业管理上的失误和部分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损害了 政府管理的整体形象,加剧了公众的反采矿情绪。这些强烈的反对,将严重阻碍了菲律宾 矿业的发展。 对于上述问题,政府已经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2004 年依据总统 270 号令,环境 和自然资源部制订了一项矿产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了减轻大规模矿山开采负面影响 的战略。矿产行动计划试图通过以下手段保证矿业的安全发展:1)项目必须通过环境影 响评价程序;2 )制定一份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方案;3)设立采矿区环境恢复基金和采矿环 境恢复委员会;4 )制定采矿废弃物和尾料的管理原则和标准;5)进行非强制性的第三方 审计;6)清理废弃采掘点。 此外,政府还通过开展一系列信息宣传活动,提高民众对矿业发展的认识。政府告之 民众,国家完全可以通过矿业复兴实现经济腾飞。随着矿业投资的流入,农村地区在就业 和生产力方面将得到显著的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大力发展,当地人民将从中得到回 报。政府做出保证矿业复兴将绝不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要通过制定的法规和政策全面保 护当地环境。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上看,公众与矿业活动的敌视已经有所缓解。特别是最高法院对政 府政策的支持。菲律宾最高法院 2004 年 12 月 1 日做出判决,宣布撤销其原来的裁定,支 持菲律宾矿业法中允许外资进入菲律宾采矿业的规定。菲律宾最高法院重新支持菲 律宾矿业法,意味着外资现在可以通过资金或技术援助协议拥有菲采矿企业的全部股权, 这样,政府复兴矿业的最大障碍被铲除。 制定新矿法是近年来印尼矿业界最为关注的事件之一。2008 年 12 月 16 日印尼议会 通过了新的煤炭和矿业法,新法将取代 1967 年的 11 号法(印尼原矿业法)。印尼矿产资 源丰富,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是自 2001 年 5 月开始实施有关地方自治的 1999 年 22 号法后,印尼矿业管理似乎进入到了一个法律混乱的时代,依据 1967 的矿业法。印尼矿 业管理是中央为主,地方为辅。而 1999 年的 22 号法强调的是地方自治。事实上在 2001 年 5 月以后,1967 年 11 号法在对矿业投资的保护方面似乎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法律效力, 特别是对新的矿业投资。由于法律上的空缺,矿业投资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过去十 年印尼矿业领域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外资项目上马。许多投资者,特别是外国投资者对印 尼矿业一直保持观望态度。为改善矿业投资环境,完善矿业方面的法律体系,印尼政府一 直在努力制定新的矿业法以取代 1967 年的矿业法。最初的新矿业法草案(矿产和煤炭采 矿法)是 2001 年 10 月提交审议的,印尼能源和矿产资源部和其他有关部门参与了该法律 草案的制订。但由于各方争议太大并没通过。本次的法律草案是 2005 年提出的,经过三 年漫长的审议过程,包括不断的争吵、让步、各方利益的平衡,最终得以通过。 新矿法实施后原来一直采用的标准工作合同(CoW )将被矿业许可证所取代。新矿法 规定,现有的矿业合同可以继续执行,但合同签约者必须向主管理部门提交该项目的工作 计划,如果新法通过一年后还不能提交工作计划,该矿地将纳入新法管理系统。冶炼企业 可以有 5 年的过渡期。由于出台新法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增加国家在采矿部门的收入,印尼 官方表示,对于继续执行的原矿业合同,政府可能会提高权利金的标准。 新法规定 5 年后任何金属采矿企业将不允许出口金属矿石,生产的矿石必须在本地区 加工,不管该企业是否在本地区拥有冶炼厂。 根据新法,在国家储备地区(state reserve areas)经营的矿山企业其 10%的净利润 必须交给政府,其中 6%交给中央政府,4% 交给地方政府。国家储备地区受到保护的战略 矿产包括:煤、锡、金、镍。 总之,新法将对印尼矿业投资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何影响投资,业界正拭目以待。 六、矿业投资形势 目前东南亚地区矿业投资比较活跃的国家是菲律宾、印尼、越南和老挝。其中菲律宾 矿业投资形势较好,2001 年阿罗约总统执政以后,对矿业发展寄予厚望,2003 年 1 月阿 罗约总统提出改革政府矿业发展战略,将以往的矿业自由发展转变为政府积极促进。为复 兴矿业吸引投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包括: 1.环境与自然资源部制定矿业复兴 计划; 2.将矿业确定为优先发展领域;3.简化矿业权审批程序; 4. 成立了矿业投资援助中 心(MIAC); 5.向市场开放更多的矿地等。由于政府政策的支持加上国际矿产品价格的大幅 度提高,近年来其矿业活动日趋活跃。特别是年月初,菲律宾最高法院宣布 年菲律宾矿业法案符合宪法,此法允许外国投资者拥有矿业公司%的股 权。此举受到国际矿业界的普遍欢迎。法院裁决后,就有大约 40 家外国采矿企业表示有 兴趣参与菲律宾的矿产开发,其中包括一些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矿业巨头。这将为菲律 宾采矿业带来数十亿美元的外国资本。 近几年来政府批准的矿业权总数也稳定上升,2001 年为 282 份,2008 年 1 月达到 508 份,其中产量分成协议(MPSA)数量增长最较快,2001 年仅为 162 份,2008 年 1 月 已经增加到 262 份,增长 61.7%。 随着政府批准的矿业项目的增加,在菲律宾的矿业投资额总体也呈明显上升趋势。根 据报告已经投入和计划投入的项目, 2006 年的投资额为 1.08 亿美元,2007 年猛增到 6.3 亿美元。2008 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投资额下降到 5.76 亿美元,同比下降 8.6%, 2009 年以来,矿业形势又见好转,国际铜、金、镍等金属价格均有反弹,矿业前 景乐观。菲律宾官方估计,2009 年菲律宾矿业投资有望达到 6.28 亿美元,增长 9%。 2004 年以来,菲律宾矿业投资累计已经达到 21.1 亿美元。 此外,菲律宾目前还有大面积地区的矿产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其开发潜力巨大。由 于政府的鼓励政策,国内外的投资者的参与热情较高,纷纷提出投资申请。截止到 2008 年 1 月,有 2224 份矿业权申请等待批准,其中等待批准的资金或技术援助协议共 54 份、 产量分成协议 1092 份、勘查许可证(PE)1148 份,其中待批的勘探许可证比 2004 年增长 213.7 %。 总之,菲律宾的矿业发展形势喜人,有越来越多国际矿业资本进入菲律宾矿业,菲官 方甚至预计到 2013 年该领域的投资将达 100-120 亿美元。 印尼是东南亚地区的中矿业投资的重要国家。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由于亚洲爆发金 融危机,加上印尼与矿业有关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一些矿业法规相互矛盾;改革进程混乱; 劳工和土地争端增加;非法开采严重等问题,印尼的矿业投资大幅度下降,1997 年印尼矿 业部门的投资曾经高达 26 亿美元,1999 年下降到 14 亿美元,2002 年仅为 6300 万美元。 近两年由于国际矿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升,以及国内政府的一些鼓励政策,印尼的矿 业投资形势较本世纪初已经有明显好转,矿业投资额在逐步提高。2005 年印尼在固体矿产 和地热领域开发方面的投资额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