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ct医师_第1页
全国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ct医师_第2页
全国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ct医师_第3页
全国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ct医师_第4页
全国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ct医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 CT 医师考试 CT 诊断考试大纲 目 录 一、物理基础和仪器设备 二、头颅 三、五官和颈 四、胸部 五、腹部 六、盆腔 七、四肢 八、脊柱 、物理基础和仪器设备 1、X 线通过场均物质后的强度关系。 2、的概念和定义公式,单位。 3、距阵的概念。 4、象素语体素的概念。 5、CT 工作原理。 6、CT 基本设备,准直器的概念,探测器类 型。 7、窗宽、窗位的定义和实际应用。 8、CT 的特殊功能。 9、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 10、伪影的概念和常见产生原因。 11、螺旋 CT 的概念,与普通 CT 的异同。 12、螺距。 13、超速 CT 的概念。 二、颅脑 1、颅脑扫描摆位的选择。 2、层厚和层距及其关系。 3、颅脑 CT 检查方法的选择。 4、颅脑疾病的间接征象。 5、颅脑疾病的直接征象。 6、颅脑疾病的定位征象。 7、颅脑疾病的定性征象。 8、颅底诸孔裂及内容物。 9、硬脑膜和脑池的结构。 10、大脑半球的脑叶及其毗邻关系。 11、两侧大脑半球的连接结构。 12、基底节的定义和内容。 13、间脑的结构。 14、小脑的结构。 15、脑干的结构。 16、脑室各部位与脑叶的对应关系。 17、脑供血的主要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支配区。 18、鞍上池的毗邻关系。 19、基底节的毗邻关系。 20、小脑幕在不同层面上的形态。 21、胼 体发育部良的 CT 表现。 22、Dandy Walker 综合征的 CT 表现。 23、神经元移行异常的 CT 表现。 24、颅面血管瘤病的临床特征及 CT 表现。 25、结节性硬化的临床特征及 CT 表现。 26、神经纤维瘤病的分型。 27、颅底骨折的直接和间接征象。 28、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的特点及 CT 表现。 29、急性,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 CT 表现。 30、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点。 31、脑白质的剪切伤的定义和好发部位。 32、脑梗死 CT 表现的病理基础。 33、腔隙性的脑梗塞的定义。 34、基底节血肿的分型及 CT 表现。 35、血肿的变化过程及 CT 表现。 36、动脉瘤破裂与颅内出血部位的关系。 37、动静脉畸形的好发部位及 CT 表现。 38、脑内,外肿瘤的 CT 鉴别特征。 39、脑室内,外病变的 CT 鉴别特征。 40、颅内肿瘤的 CT 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41、星形细胞瘤的 CT 表现。 42、少枝胶质瘤的 CT 表现。 43、胶质母细胞瘤的 CT 表现。 44、室管膜病的 CT 表现及主要鉴别诊断。 45、胆膜瘤的好发部位, CT 表现及病理基 础。 46、松果体细胞瘤的 CT 表现。 47、生殖细胞瘤的 CT 表现。 48、表皮样囊肿的 CT 表现及诊断要点。 49、蛛网膜囊肿的好发部位及 CT 表现。 50、转移瘤的好发部位及表现。 51、髓母细胞瘤的好发部位及 CT 表现。 52、血管网状细胞瘤的 CT 表现。 53、听神经鞘瘤的 CT 表现及三叉神经鞘瘤 的鉴别。 54、垂体微腺瘤的定义及 CT 特征。 55、颅咽管瘤的 CT 表现及病理基础。 56、脊索瘤好发部位和 CT 表现。 57、脑脓肿的 病理分期和 CT 表现。 58、结核性脑膜炎的 CT 表现。 59、成年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 CT 表现。 60、脑囊虫病的 CT 表现及病理基础。 61、髓鞘形成异常的概念。 62、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 CT 表现。 63、多发性硬化的 CT 表现 三、五官和颈 1、视神经和眼外肌的解剖。 2、眼性假瘤的分型及 CT 特征。 3、甲状腺性眼球突出(Gravs disease)的 CT 表现。 4、海棉状血管瘤的 CT 表现。 5、成年人眼球钙化的常见病因。 6、视网膜母细胞瘤的 CT 表现。 7、视神经脑膜瘤与视神经胶质瘤的鉴别要 点。 8、年颞骨扫描定位和常用技术。 9、面神经的分段及走行。 10、中耳血管球瘤的临床和 CT 表现。 11、胆汁瘤的 CT 表现。 12、颞下窝的解剖关系。 13、翼腭窝的解剖关系。 14、上颌窦癌的 CT 表现及累及途径。 15、血管纤维瘤的 CT 特征。 16、造釉细胞瘤的 CT 表现。 17、黏液囊肿的好发部位与 CT 表现。 18、附鼻窦外伤的 CT 检查方法和冠状,轴 位扫描常显示的骨折部位。 19、鼻咽腔的轴位解剖关系。 20、鼻烟癌 CT 表现及蔓延途径。 21、腮腺的 解剖关系。 22、腮腺混合瘤的 CT 表现。 23、腮腺恶性肿瘤的常见 CT 表现。 24、腮腺肿瘤与炎性肿快及脓肿的鉴别。 25、声门及上、下区的解剖关系。 26、喉癌的好发部位和 CT 表现。 27、颈深淋巴结的分组。 28、CT 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作用。 29、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瘤的 CT 表现。 四、 胸 部 1、胸部 CT 的适应征。 2、增强扫描的适应症。 3、HRCT 的基本条件和适应范围。 4、 “八个” , “六个” “五个”血管层面的 CT 解剖。 5、正常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的大小,升, 降主动脉的比例。 6、奇静脉的大小。 7、心包上隐窝结构与气管纤淋巴肿的鉴别 要点。 8、胸内淋巴结分组。 9、左侧上腔静脉的 CT 表现及与子宫淋巴的 鉴别。 10、夹层动脉瘤的 CT 特征。 11、肺梗塞的 CT 表现。 12、肺隔离征的 CT 表现。 13、支气管扩张的 CT 表现。 14、侵袭性胸腺瘤的 CT 表现及分期。 15、畸跆瘤的 CT 表现。 16、支气管囊肿的 CT 表现。 17、神经原性肿瘤的 CT 表现。 18、急、慢性肺脓肿的 CT 表现。 19、浸润性肺结核的 CT 表现。 20、曲霉菌病的 CT 表现。 21、中心型肺、癌的病理及相应 CT 表现。 22、周围型肺癌的病理及相应 CT 表现。 23、肺转移癌的转移途径。 24、肺错构瘤的 CT 表现。 25、肺气肿分型及 CT 表现。 26、肺特发性纤维化的 CT 表现。 27、肺韦格氏肉牙肿的 CT 特征。 28、结节瘤的分期及 CT 表现。 29、膈附近胸,腹水的鉴别。 30、膈倒转。 31、良,恶性胸膜间皮瘤的 CT 特征。 32、常见膈疝的类型。 五、 腹 部 1、动态增强扫描和延迟扫描的方法及适应 症。 2、肝门部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 3、国内肝癌的分类及小肝癌的诊断标准。 4、肝癌的 CT 平扫,动态增强扫描表现。 5、门静脉下腔静脉瘤栓的 CT 表现。 6、胆管细胞癌的 CT 表现。 7、肝血管瘤的 CT 表现。 8、肝血管瘤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 9、转移性肝癌的 CT 表现。 第 3 页 共 83 页 10、典型肝脓肿的 CT 表现。 11、肝血虫病的 CT 特征。 12、肝硬化的 CT 表现和病理基础。 13、肝脂肪变性的 CT 特征。 14、肝钝性伤的 CT 表现及分极。 15、肝内胆管分支及胆总管的直径,胆囊的 大小和囊壁厚度。 16、胆管结石的 CT 表现。 17、急性胆囊炎的 CT 表现。 18、胆囊癌的 CT 表现。 19、结石,胰头癌和胆管癌引起的胆总管梗 阻的 CT 表现。 20、Caroli 氏病分型及 CT 表现。 21、急性胰腺炎的 CT 表现。 22、慢性胰腺炎的 CT 特征。 23、胰腺癌的 CT 表现。 24、副脾的 CT 特征,与腹腔占位性病变的 鉴别。 25、急性脾钝性伤的 CT 表现。 26、脾梗塞 CT 表现。 27、脾血管瘤的 CT 表现。 28、CT 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29、胃静脉曲张的 CT 表现。 30、肾上腺腺瘤的 CT 表现。 31、嗜铬细胞瘤的 CT 表现及临床特点。 32、肾上腺转移癌的 CT 表现。 33、肾筋膜和肾间隙的解剖关系。 34、肾结核的 CT 表现。 35、肾囊肿的典型和特殊 CT 表现。 36、肾细胞癌的 CT 表现。 37、肾血管平滑肌的脂肪瘤的 CT 表现。 38、肾盂癌的 CT 表现。 39、网膜囊的 CT 毗邻关系。 40、道格拉斯窝的解剖及积液时 CT 表现。 41、右肝下间隙脓肿的 CT 表现。 42、腹膜脏壁层肿瘤的 CT 特点。 43、腹膜后脂肪肉瘤的 CT 表现。 44、胸部淋巴瘤的 CT 扫描价值。 45、腹膜后区需与淋巴瘤鉴别的正常结构和 变异。 六、盆 腔 1、正常女性盆腔的 CT 断面解剖关系。 2、膀胱癌的 CT 表现。 3、正常成年人前列腺的平均大小。 4、前列腺癌的 CT 表现及诊断限度。 5、宫颈癌的 CT 表现及诊断限度。 6、子宫肌瘤的 CT 表现。 7、卵巢畸胎瘤的 CT 表现。 8、卵巢癌的 CT 特征。 9、直肠癌的 CT 表现。 三、选择题: 一、物理基础和仪器设备 1、象素和体素 不准确 的概念是:(E) A、象素实际上是体素在成象时的表现 B、体素是被按矩阵排列分隔的基本成像单元 C、体素是一个三维概念 D、象素越小,图像的分辨率相对越高 E、CT 图象的基本组成单元称为体素 2、下列哪一项是脂肪组织的 CT 值(D) A、60100Hu B、2060Hu C、020Hu D、-20-120Hu E、400Hu 9、根据 CT 值的定义公式,空气的 CT 值为:(D) A、-700HU B、-800HU C、-900HU D、-1000HU E、-1100HU 10、根据 CT 工作原理,X 线穿过人体后首先被下列哪一部分接收:(C) A、计算机 B、阵列处理机 C、探测器 D、磁盘 E、照相机 11、关于窗宽,下面哪一说法不正确(D) A、窗宽规定了显示 CT 值的范围 B、调节窗宽的大小可改变图像中组织的密度对比 C、组织 CT 值窗宽规定的范围时为全白密度 D、增大窗宽使图像中组织的密度对比增大 E、通常窗宽除以 16 等于每个灰阶包含的 CT 值 12、当窗宽为 250、窗位为 50 时,其 CT 值显示范围为:(B) A、50250 B、-75175 C、-125125 D、0250 E、50300 13、增强 CT 扫描可:(C) A、区别肿瘤的恶性程度 B、区别病变的良恶性 C、将肿瘤与瘤周水肿分开 D、区别先天和后天性病变 E、区别肿瘤和脑脓肿 14、以下哪项临床表现不是血管内应用碘对比剂的副反应(D) A、荨麻疹 B、面部潮红 C、球结膜水肿 D、腹泻 E、呕吐 15、多层螺旋 CT 是指:(B) A、可同时重建多个层面图像的 CT 设备 B、可同时采集多个层面数据的 CT 设备 C、可同时显示多个层面影像的 CT 设备 D、可同时存储多个层面影像的 CT 设备 E、可同时处理多个层面影像数据的 CT 设备 16、以下关于血管内碘对比剂副反应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 A、对比剂可造成一过性低血钙 B、糖尿病人使用对比剂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 C、对比剂的高渗透压是副反应发生的因素之一D 、减少使用对比剂的剂量可防止副反应的发生 E、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可降低副反应的发生率 17、CT 检查应用血管内含碘对比剂时,最重要的是:(E) A、CT 检查室内备有心肺复苏设备 B、与急诊科建立热线电话 C、密切观察病人 D、学习气管切开技术 E、对病人说明使用对比剂的必要性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 18、以下哪一项不是影像后处理技术:(C) A、表面阴影显示 B、曲面重组 第 5 页 共 83 页 C、薄层骨算法重建 D、最大密度投影 E、仿真内窥镜 19、下列关于 CT 值的概念,哪一项是正确的:(A) A、CT 值反映了物质的密度 B、CT 值反映了物质内水的成份 C、CT 值是物质密度的绝对值 D、CT 值与 CT 机产生的 X 线能量无关 E、根据 CT 值可以对病变作出定性诊断 20、下列哪一项是水的 CT 值:(C) A、60100Hu B、2060Hu C、020Hu D、-20-120Hu E、6mm 直径),壁增厚 B、阑尾盲肠周围炎 C、阑尾边缘模糊,与周围炎症分界不清 D、阑尾周围脓肿 E、阑尾钙化或阑尾石 279、慢性阑尾炎的常见 CT 表现包括: E A、阑尾增粗,管腔闭塞 B、阑尾边缘毛糙不整 C、钙化或阑尾石 D、盲肠周围筋膜,腹膜粘连增厚 E、以上都是 280、阑尾炎 CT 鉴别诊断包括: E A、 Crohn 病 B、盲肠慢性炎症 C、阑尾粘液囊肿 D、阑尾类癌 E、以上都是 281、婴儿肠套叠的病理类型中最常见的是:D 第 69 页 共 83 页 A、结结型 B、空回型 C、回回型 D、回结型 E、回回结型 282、肠套叠的典型 CT 征象是:D A、套叠部呈软组织肿块影,有强化 B、套叠以上肠段积气、积液、扩张 C、肠壁水肿、增厚 D、套叠部呈分层状结构或同心圆状结构 E、肠壁内新月形气体影 283、结直肠癌的最好发部位是: A A、直肠和乙状结肠 B、降结肠 C、横结肠 D、盲升结肠 E、肝脾曲 284、 CT 对结直肠癌检查价值不确切的是:B A、判定肿瘤是否穿透肠壁 B、确定肿瘤诊断 C、邻近器官有无侵犯 D、有无并发症 E、有无淋巴结及远隔转移 285、结肠癌远隔器官转移最容易发生的脏器是:D A、骨骼 B、肾上腺 C、卵巢 D、肝脏 E、肺部 286、以下对 Cushing 综合征(即皮质醇症)描述不当的是: E A、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内皮质激素过多所致 B、80%是由于垂体前叶分泌过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 CTH)所致 C、10%-15%是由于皮质腺瘤 D、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增生,结节状隆起是 CT 常见表现 E、双肾上腺外形无增大可排除腺体增生可能 287、醛固酮腺瘤的 CT 特点是: A 288、皮质醇症腺瘤的 CT 特点是:B 289、嗜铬细胞瘤的 CT 特点是: C 290、肾上腺皮质腺癌 CT 特点是:D 291、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 CT 特点是: E A、单侧,小于 2cm,低密度网格状, CT 值-3328Hu B、单侧,大于 2cm,低密度均匀肿块, CT 值 3050Hu C、单侧多见,220cm 直径,中央坏死,少数伴钙化,强化显著 D、单侧,体积大,密度不均伴钙化,邻近结构侵犯 E、单侧,无症状,体积大以脂肪成分为主, CT 值-80120Hu 292、以下对嗜铬细胞瘤的描述不适当的是: D A、肿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 B、实验室检查,血浆和尿儿茶酚胺升高,24 小时尿 3-甲氧基、4-羟基杏仁酸升高可确诊 C、10%位于肾上腺外,10%为双侧,10%为恶性 D、肿瘤巨大,分叶,密度不均者为恶性 E、肿瘤邻近结构侵犯,包埋或有淋巴肿大者可诊断为恶性 293、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最具特征性表现是: D A、80%发生于小于 3 岁的幼儿 B、50%以上初诊时已有转移 C、肾上腺区或腹膜后不规则形实性肿块 D、肿块内常见斑点状钙化 E、最初症状为消瘦,无痛性腹部包块 294、以下对肾上腺转移癌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对已知有原发恶性肿瘤病人,如 CT 发现一侧肾上腺肿块,有两种可能,即转移或无功能腺瘤 B、最常见来自肺和乳腺,约 15%肺癌患者肾上腺可能是唯一转移部位 C、 CT 表现为正常肾上腺,可排除显微镜下转移灶 D、NHL 肾上腺转移常为双侧弥漫肿大 E、单侧转移瘤难以与原发肿瘤区分 295、肾周间隙内容物包括: E A、肾上腺 B、肾及肾血管 C、肾周脂肪 D、肾集合系统近段 E、以上都是 296、有关肾脏 CT 扫描的描述错误的是: A A、平扫可区分出肾皮质和肾髓质 B、动脉早期,约 20s-35s,肾皮质显影最清楚(肾皮质显示期) C、动脉晚期门静脉早期,约 40s-60s,肾髓质显影最明显(肾髓质显示期) D、约 60s-90s,肾皮质和髓质均显影明显(全肾实质显影期) E、约 120S 以后,肾集合系统开始显影(肾集合系统显影期) 297、以下对腹膜后间隙描述有误的是: E A、分为肾旁前、肾周及肾旁后间隙 B、在胰腺平面,双侧肾旁前间隙可以潜在相通 C、肾周间隙在髂嵴稍下层面向髂窝开通,并与肾旁前、肾旁后间隙相通 D、肾周间隙最弱点在下角内侧邻近输尿管,尿和肾周渗液可由此逸出 E、肾旁前间隙有炎症时,不能通过肾后筋膜扩散到肾旁后间隙 298、有关肾旁前间隙炎症及脓肿描述错误的是: C A、常见原因是急性胰腺炎扩展 B、另一常见原因是腹膜外部分的肠穿孔 C、十二指肠球穿孔引起腹膜后腔积气 D、腹膜后积液内有气泡存在,或有气液面,提示脓肿诊断 E、肾旁前间隙向前与小肠系膜根部和横结肠系膜根部两层腹膜之间直接相通 299、有关肾周间隙炎症及脓肿描述错误的是: C A、常见原因是肾皮质脓肿穿破肾包膜溃入肾周脂肪囊 B、炎症局限化是由于桥隔的屏障作用 C、炎症能直接侵犯腰方肌 D、肾后筋膜主要附着于腰方肌筋膜,而非腰大肌筋膜,炎症可能直接侵犯腰大肌 E、糖尿病患者合并症,脓毒血症,肾盂肾炎均可继发肾周间隙感染 300、以下哪一项不是肾结核发生发展的特点:B A、90%肾结核为原发血行性感染 B、一侧肾结核晚期可累及另一侧肾发生结核 C、继发同侧输尿管结核 D、继发膀胱结核,导致膀胱孪缩 E、继发另一侧肾及输尿管积水 301、肾结核的病理过程不包括: E A、首先病灶局限于肾皮质,可完全愈合 B、结核菌经肾小球滤过后达肾髓质,局限于肾乳头区,形成结核结节 C、结核结节相互融合,中心坏死液化排入肾盂肾盏,形成空洞 D、高度纤维化的病理特点使肾外形缩小,肾盂肾盏变形,狭窄 E、病变早期即出现钙化 302、以下哪一征象不符合肾囊肿诊断: C A、小于 10mm 肾囊肿样病变, CT 值高于水 B、高密度囊样病变,增强后不强化 C、低密度病变,边缘清晰,增强后有强化 D、病变位于肾盂旁 E、病变为多发 303、以下对肾细胞癌描述错误的是: E A、没有包膜,但可以有假包膜; B、透明细胞癌最常见,其它或以颗粒细胞为主,或梭形细胞为主或混合型 C、平扫可呈低、略低、高密度。 D、肿瘤可为以不规则环形钙化为主,或多囊性病变为主的实质性肿块 E、 CT 平扫未见异常可排除肿瘤 304、小肾癌 CT 征象中最有价值的是: C A、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 3.0cm B、肿瘤密度均匀,边缘清楚,位于外围部位者可隆起于肾轮廓以外 第 71 页 共 83 页 C、增强早期(动脉期)一过性不均匀增强 D、平扫及增强扫描均为低密度 E、肿瘤密度不均匀,边缘欠清晰 305、有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描述错误的是: C A、 CT 诊断关键是确定瘤内有脂肪成分 B、瘤内不含脂肪成分时与小肾癌难以鉴别 C、如肿瘤突破肾包膜进入肾周间隙可排除良性病变可能 D、肿瘤内可有出血、坏死,以及分隔表现 E、增强后肿瘤血管成分显著强化,脂肪及坏死组织不强化。 306、Rubenstein 对肾盂癌的临床分期标准包括: E A、期肿瘤限于肾盂内 B、期肿瘤侵犯肾盂肌层或肾实质,但未穿破肾包膜 C、期肿瘤穿破肾包膜,侵犯肾周围脂肪 D、期:肿瘤已有区域淋巴结或远隔转移 E、以上都是 307、肾盂癌 CT 表现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是: B A、肾盂内软组织密度肿物; B、肾盂内软组织影增强后有强化 C、病变以上肾盂、肾盏梗阻性扩张 D、沿同侧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内多发软组织密度影 E、肿块呈分叶状,散在高密度钙化灶 308、需要与肾盂癌 CT 征象鉴别的情况见于: E A、肾柱肥大,突向肾盂,压迫之变形 B、肾盂内低密度结石 C、肾盂内血凝块 D、肾盂旁囊肿 E、以上都是 309、为排除肾盂内肿瘤为目的,最可靠的 CT 扫描时期是: E A、平扫 B、肾皮质显示期 C、肾髓质显示期 D、全肾实质显示期 E、肾集合系统显示期 310、有关道格拉斯窝(Pouch of Douglos)的描述错误的是: D A、是站立位时腹膜腔最低点 B、男性为膀胱直肠窝 C、女性为子宫直肠窝 D、与直肠两侧的直肠旁隐窝不通 E、当腹腹腔积液时, CT 显示膀胱直肠之间或子宫直肠之间距离加宽,呈水样密度 311、有关右肝下间隙的描述错误的是:B A、以肝缘为界,与上方的右肝上间隙(即真正右膈下间隙)相邻 B、右肝上、下两间隙不相通 C、肝肾韧带将右肝下间隙分为前后两部分 D、右肝下间隙后份为肝肾隐窝,是仰卧位脊柱旁沟最低点 E、右肝下间隙脓肿主要为肝肾隐窝脓肿,脓肿大时,前份也可受累 312、肝肾隐窝脓肿主要来源脏器是: E A、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穿孔 B、肝脓肿穿破 C、胆囊炎、胆囊结石并穿孔 D、横结肠外伤破裂穿孔 E、以上都是 313、网膜囊脓肿主要来源脏器是: E A、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后壁穿孔 B、急性胰腺炎 C、左肾周感染,或右侧肝肾隐窝感染通过网膜孔累及D 、肝尾叶脓肿穿破入网膜囊 E、以上都是 314、腹膜肿瘤的特点: E A、原发者以网膜间皮瘤为主 B、常见于腹内脏器肿瘤的种植扩散 C、常合并腹腔积液,尤大量积液 D、多发,同时分布于腹膜脏,壁层,以及系膜韧带,网膜等 E、以上都是 315、以下哪一征象是壁层腹膜肿瘤的 CT 特点: A 316、以下哪一征象是脏层腹膜肿瘤的 CT 特点:B 317、以下哪一征象是系膜韧带、网膜肿瘤的 CT 表现特点:D A、肿瘤沿腹膜面呈板块状(或薄片状)及结节状生长,结节通常多发,以壁层腹膜为基底,突向腹内 B、腹内脏器表面粘连,伴肿块或板块状增厚 C、同时显示原发灶恶性肿瘤 CT 征象 D、沿系膜韧带网膜浅面分布的实质性肿块(呈球形、饼形、不定形等),囊性肿块及小结节影 E、腹膜腔被肿瘤“填塞” ,即肿瘤几乎占据所有腹腔间隙,如腹膜假性粘膜瘤 318、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发生区域包括: E A、肾旁前间隙 B、肾周间隙 C、肾旁后间隙 D、中线大血管周围区域 E、以上都是 319、最常见的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是: A A、脂肪肉瘤 B、平滑肌肉瘤 C、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D、纤维肉瘤 E、恶性畸胎瘤 320、 CT 对腹膜后间隙肿瘤的主要价值不包括 A A、对肿瘤病理类型作出诊断 B、有助于定位诊断 C、区分良恶性肿瘤 D、区分原发性或继发肿瘤 E、评估手术可切除性和预后 321、 、关于腹膜脂肪肉瘤,下列哪一项错误( D ) 。 A、是最常见的腹膜后恶性肿瘤 B、病理分为脂肪型、黏液样型及多形型 C、 CT 分为实体型、混合型及假囊肿型 D、脂肪组织成分越少,肿瘤分化越好 E、 CT 定性有困难时,应做穿刺活检 322、关于实体型腹膜后脂肪肉瘤,下列哪一项错误( A ) 。 A、脂肪组织成分为主 B、纤维组织成分为主 C、肿瘤分化程度很低 D、肿块多较大 E、肿块密度较均匀 323-326 的选择项目:转移性腹膜后间隙肿瘤主要沿腹膜后淋巴系统途径扩散。不同原发灶的优势扩散途 径及趋势不同,如: A、易于转移到肾门、主动脉旁淋巴结组 B、门腔间隙、腹腔干周围淋巴结及所在脏器周围淋巴结组 C、肠系膜根部淋巴结 D、髂区、骶前淋巴结组 E、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 323、盆腔恶性肿瘤,如来自精囊、子宫、卵巢,最容易扩散至: A 324、胰腺癌和胃癌最容易扩散至:B 325、结肠癌最容易扩散至: C 326、盆腔恶性肿瘤如膀胱癌,前列腺癌最容易扩散至:D 327、关于实体型腹膜后脂肪肉瘤,哪项错误: A A、脂肪组织成分为主 B、纤维组织成分为主 C、肿瘤分化程度很低 D、肿块多较大 E、肿块密度较均匀 328、关于腹膜后脂肪肉瘤,哪项错误?D A、是最常见的腹膜后恶性肿瘤 B、病理分为脂肪型、粘液样型及多形型 C、 CT 分为实体型、混合型及假囊肿型 D、脂肪组织成分越少,肿瘤分化越好 E、 CT 定性有困难,应做穿刺活检 329、关于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即使分化好的肿瘤,密度也常高于人体正常脂肪B 、实体型肿瘤以纤维组织为主 C、假囊肿型肿瘤多为粘液脂肪肉瘤 D、不伴有瘤内钙化 E、肿瘤密度常不均匀,边界不甚清楚或呈浸润生长 330、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发生区域包括: E A、肾旁前间隙 B、肾周间隙 第 73 页 共 83 页 C、肾旁后间隙 D、中线大血管周围区域 E、以上都是 331、最常见的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是: A A、脂肪肉瘤 B、平滑肌肉瘤 C、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D、纤维肉瘤 E、恶性畸胎瘤 332、腹膜后脂肪肉瘤 CT 表现的特殊性主要是因为:B A、组织学上具有粘液样型、成脂肪型及多形型三个亚型 B、 CT 表现取决于肿块影像是以脂肪投影为主,还是以非脂性成分投影为主 C、实体型脂肪肉瘤 CT 表现为大于 20Hu 的实体性肿块 D、混合型 CT 表现为灶性脂肪密度投影, CT 值-20Hu40Hu E、假囊肿型 CT 表现为类似水密度影像 333、 CT 对腹膜后间隙肿瘤的主要价值不包括 A A、对肿瘤病理类型作出诊断 B、有助于定位诊断 C、区分良恶性肿瘤 D、区分原发性或继发肿瘤 E、评估手术可切除性和预后 334、有关腹腔后纤维化描述错误的是:B A、分特发与继发性两类 B、 CT 表现有特异性 C、常见病因是邻近的炎性病灶、药物(例如二甲麦角新碱)、创伤、动脉瘤、放射性损伤或癌肿等 D、病变倾向于包绕、收缩和压迫邻近器官,如输尿管引起梗阻性积水,而非推移邻近器官 E、常受累器官为输尿管,其次是胆总管、十二指肠、下腔静脉、主动脉、胰腺及肠系膜等 335、恶性淋巴瘤(ML)的临床检查描述不当的是: E A、ML 占我国恶性肿瘤第八位,发病高峰是 3140 岁 B、NHL(非何杰金淋巴瘤)占多数,约 81.6%93.3% C、HD(何杰金氏病)初诊时,主要侵犯淋巴结(占 90%),仅 10%为结外病变,病变播散是循序的 D、NHL 初诊时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淋巴结,约 20%-40%侵犯结外器官,常为跳跃式无序播散 E、原发消化道的 ML 绝大多数是 HD 336、HD 的临床检查包括: E A、首诊临床表现主要为浅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颈及/或锁骨上区淋巴结肿大 B、全身症状出现(B 期),如发热、盗汗,体质下降,贫血等是预后不良的指征 C、首诊脏器受侵很少;脾肿大约占 1/3,可以是反应性,或 HD 侵犯 D、临床分期期,是根据 Ann. Arbor 分期(1971 年修订) E、以上都对 337、NHL 的临床特征主要是:B A、表浅淋巴结肿大 B、临床表现因其侵犯不同器官组织而异 C、头颈部以韦氏环及鼻窦受侵最多 D、犯纵隔可引起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E、与 HD 不同,NHL 预后与病变范围关系不大 338、ML 发生率,属于腹部脏器首位的器官是: C A、肝脏 B、胰腺 C、脾脏 D、肾脏 E、消化管道 339、有关脾淋巴瘤影像学检查描述错误的是: C A、 CT 增强没有特异性征象 B、B 超对弥漫性病变检出敏度性高,表现为筛孔状回声改变 C、MRI 对弥漫性结节检出敏感性最高 D、影像学方法难以鉴别反应性脾肿大与弥漫浸润的 ML E、脾门淋巴瘤的检出有助于判断脾脏受侵 340、原发性消化道淋巴瘤中,最容易侵犯的部位是:B A、食管 B、胃 C、十二指肠 D、系膜小肠 E、大肠 341、以下哪一征象不支持小肠淋巴瘤诊断: E A、好发于小肠远段 B、沿肠段纵向弥漫性浸润,肠壁均匀对称性增厚 C、病变段管腔动脉瘤样或囊状扩张 D、邻近大肿块形成 E、沿肠腔向心性缩窄,早期即引起肠梗阻症状 342、泌尿生殖系淋巴瘤发生率低,相对常见的是: A A、睾丸,肾及肾周间隙 B、膀胱、输尿管 C、前列腺 D、子宫、卵巢 E、以上都是 343、有关肾淋巴瘤的描述错误的是: A A、以原发肾淋巴瘤为主 B、肿瘤生长方式以肾间质弥漫浸润为主 C、早期肾脏大小轮廓正常, CT 平扫容易漏诊 D、晚期由于肿瘤生长速度不等,形成大小不等结节或肿块,并可侵犯肾盂肾盏 E、肾周受侵呈“封入”状改变 344、淋巴瘤累及腹盆部淋巴结常见,最常见的分区包括: E A、髂内、外组淋巴结 B、腹膜后淋巴结 C、肠系膜淋巴结 D、腹腔干旁淋巴结 E、以上都是 345、头颈部 NHL 患者, CT 检查尤其应该注意的是:D A、肿瘤局部治疗前后变化 B、局部淋巴结有无转移 C、增强扫描更重要 D、胸部、腹部、盆部 CT 扫描应作为初诊分期时的常规检查步骤 E、要作清洁准备 346、胸部是淋巴瘤发病最多的部位,判定是否肿瘤复发的主要影像学鉴别诊断是: E A、肺部放射后纤维变,或放射性肺炎 B、化疗药物引起肺部病变 C、继发缩窄性心包炎 D、并发机会性感染,如霉菌感染 E、以上都是 347、腹膜后区需与淋巴瘤或转移淋巴结鉴别的正常结构是: E A、双下腔静脉或左侧下腔静脉 B、静脉曲张,或增大的性腺静脉 C、正常膈肌脚结节状膨大 D、腰 1,2 椎体左前方正常淋巴结群(3mm 68、最常见的卵巢恶性肿瘤是: A A、浆液性囊腺癌(来源于上皮) B、粘液性囊腺癌(来源于上皮) C、未分化癌 D、无性细胞瘤(来源于生殖细胞) E、颗粒细胞癌(来源于间质) 69、卵巢癌最常见播散途径是:D A、直接侵犯邻近器官 B、肿瘤细胞表面种植 C、淋巴转移 D、表面种植+淋巴转移 E、血行播散 70、卵巢癌最常见的 CT 表现是: A A、盆腔内囊性,囊实性或实性肿块 B、腹水 第 81 页 共 83 页 C、大网膜转移 D、腹膜腔播散 E、钙化性转移 71、当卵巢囊性肿瘤出现以下哪一征象时提示恶性可能: E A、肿物越大(最大径5cm),恶性可能性越大 B、囊壁或内部分隔薄厚不均,厚度3mm 时 C、肿物内实性成分越多,强化越明显,恶性可能性越大 D、肿物边缘不清晰 E、以上都是 72、卵巢癌 CT 检查尤其应该注意的是:B A、老年妇女有腹腔积液,特别是包裹性积液,应首先考虑卵巢癌 B、 CT 扫描范围应自膈顶开始至盆底 C、最好用增强扫描 D、观察腹膜腔播散灶要用宽的窗宽 E、观察低密度腹膜假性粘液瘤要用低的窗位 73、 “腹膜假性粘液瘤”是卵巢粘液性囊腺癌常见的一种播散方式,还可见于: E A、卵巢其他成分的癌瘤,如浆液性囊腺癌 B、可能来自良性或交界性粘液性肿瘤 C、可能来自阑尾粘液腺癌 D、可能来自胰腺粘液性囊腺癌 E、以上都对 74、颗粒细胞癌临床表现最特征的是:B A、好发于更年期或青春期女性 B、可产生动情素,引起性早熟、绝经后又出现月经;或产生雄性激素,至病人男性化等 C、肿瘤易破裂,引起腹腔内出血 D、影像学表现为实性、分叶状肿块 E、肿瘤增大时可直接侵蚀骶骨 75、卵巢 Krukenberg 氏瘤,不同于一般卵巢恶性肿瘤的突出之处在于: C A、一般为双侧 B、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卵巢实性肿块 C、是含大量印戒细胞的转移瘤,而其间质来源于卵巢间质 D、绝大多数是从胃转移来,也见于乳腺、肠或其他含粘液腺器官 E、预后差,90%于 1 年内死亡 76、结肠最狭窄处是: E A、升结肠 B、横结肠 C、降结肠 D、乙状结肠 E、直肠乙状结肠部 77、以下对直肠解剖描述错误的是: A A、直肠也有系膜,上端为腹膜包绕 B、直肠上 1/3 段前面及两侧面为腹膜所覆盖 C、直肠中 1/3 段前方腹膜返折形成 Douglos 窝 D、直肠下 1/3 段位于腹膜外 E、直肠上 1/3 段是由肠系膜下动脉供血,静脉血回流入门静脉;直肠中下段是髂内动静脉分布区 78、直肠癌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高危因素有: E A、年龄:50 岁组发病率明显提高 B、遗传性,家族性:如家族性结直肠息肉病或癌肿史者发病率高出正常人群 23 倍 C、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 D、息肉癌变,10mm 息肉更有癌变危险 E、以上都是 79、早期直肠癌的典型 CT 表现是:D A、突向腔内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