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运会的历史_第1页
中国奥运会的历史_第2页
中国奥运会的历史_第3页
中国奥运会的历史_第4页
中国奥运会的历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奥运会的历史 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发展的一百多年时间里 ,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对于这个全球 性世界体育活动由茫然不解到积极参与其中,并将举办 2008 年奥运会,这中间走过了一个 漫长而充满挫折的过程,期间经历的种种艰辛和快乐,每每回味起来,都会让人久久难以 平静 早期历史 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1894 年。当时,中国清政府曾经接到了希腊王 储和近代奥运会发起人皮埃尔德 顾拜旦代表国际奥委会发出的邀请书。但由于昏庸的清 政府不知“体育 “为何物而未作答复。 1904 年许多中国报刊曾报道过第三届奥运会消息。 1906 年中国的一家杂志介绍了奥林匹克历史。 1907 年 10 月 24 日著名教育家中国奥委会第一任主席张伯苓先生在天津学界运动会发奖仪 式上,以奥林匹克为题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他指出,虽然许多欧洲国家获奖机会甚微,但 仍然派出选手参加奥运会。他建议中国组队参加奥运会。 1908 年伦敦奥运会后,天津一家报纸再次介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还提出要争取这一 盛会在中国举行。天津体育界人士用幻灯展示了伦敦奥运会的盛况,举办了奥林匹克专题 演讲会。 1910 年 10 月 18 日至 22 日,在“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 和 “争取早日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口号 的鼓舞下,在南京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运动会-“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 会“ 。 1913 年开始举办的远东运动会(最初名为“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 ) ,是奥林匹克运动在亚 洲的先驱,中国是发起者之一。在远东运动会上中国运动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表现了良 好的体育道德。 1915 年国际奥委会致电远东运动会组委会,承认了远东体协,并邀请中国参加下届奥运会 和奥委会会议。 1922 年,我国的王正延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1924 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后,中国陆续加入了田径、游泳、体操、网球、举重、拳 击、足球、篮球等 8 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 在第 8 届奥运会上,我国 3 名选手参加了表 演赛。 1928 年第 9 届奥运会上,我国派观察员宋如海参加,并进行了考察工作。 1931 年,当时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中国正 式参加奥运会的历史由此开始。 1932 年,第 10 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我国本不想派选手参加,仅由全国体育协进 会总干事沈嗣良前往观礼。而日本帝国主义扶持的伪满,为了骗取世界各国的承认,竟然 电告国际奥委会:拟派刘长春、于希渭作为“满州国“ 选手参加奥运会。举国一片哗然,刘 长春也予以拒绝。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国民党政府决定,刘长春、于希渭作为运动员, 宋君复为教练员,沈嗣良为领队,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在开幕式上,刘长春执旗前导, 沈嗣良、宋君复以及中国留学生和美籍华人刘雪松、申国权、托平等 6 人组成了中国代表 团。于希渭因日方阻挠破坏,未能成行。刘长春在 100 米、200 米预赛中位于小组的第五、 六名,未能取得决赛权,但他以我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选手而留名于中国奥运会史。 1936 年,第 11 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派出了 140 人组成的代表团,其中运动员 69 人,参加篮球、足球、游泳、田径、举重、拳击、自行车等 7 个项目的比赛。另外,还 有 11 人的武术表演队和 34 人组成的体育考察团。其中篮球比赛胜过法国队,撑竿跳选手 符宝卢取得复赛权。中国武术队的多次表演轰动了欧洲。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延和体育家袁敦礼、董守义等人 提出请求第 15 届奥运会(1952 年)在中国举行,引起了国人的兴奋。 1948 年,第 14 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我国派出了 33 名男运动员参加了篮球、足球、 田径、游泳和自行车等 5 个项目的比赛,但没有一人进入决赛。奥运会结束后,代表团在 当地华侨总会的帮助下,解决了路费,运动员才得以返回祖国。 1952 年,第 15 届奥运会在芬兰的赫尔辛基举行。中国正式接受邀请较晚,只派出了 40 人 的代表团,可当代表团到达赫尔辛基时,比赛已接近尾声。只有吴传玉参加了百米仰泳比 赛,但是将五星红旗升起在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就是新中国的骄傲。 1954 年在雅典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 50 届全会上,国际奥委会以 23 票赞成 21 票反对通过 决议,接受中国奥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但是,与 此同时,在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美国人布伦戴奇为首的少数人的操纵之下,却又将台湾 所谓的“中华奥委会” 继续保留在国际奥委会承认的成员名单上,继续搞“两个中国”。中国 奥委会于 1958 年 8 月 19 日宣布断绝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 1956 年到 1979 年间,中国奥委会没有派代表参加奥运会。但是中国台北选手杨传广在 1960 年罗马奥运会上夺取十项全能比赛的银牌。他是第一位获得奥运会奖牌的中国运动员。 1968 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台北女选手纪政获 80 米栏铜牌,她是第一位获得奥运会奖牌 的中国女子运动员。 重返奥运 新中国成立之后,尽管中国派出代表团首次参加了 1952 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但是在奥运会 上还是出现了“一中一台” 两个中国的问题,为此,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发出抗议,要 求解决这一问题。 1955 年 6 月,当时的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和秘书长荣高棠在国际奥运会执委会与各国奥委会 联席会议上,正式向国际奥委会提出,允许台湾在国际奥委会中拥有合法地位是在搞“两个 中国”,这是违法的,但是布伦戴奇却以“这是政治问题” 为由,没有对中国的抗议进行任何 表态。 与此同时,中国奥委会开始了第 16 届奥运会的备战工作,并向台湾发函,表示愿意提供一 切帮助,希望台湾选派优秀的运动员来北京集训,以组建统一的代表团参加比赛。 而国际奥委会依然在文件中不断使用“中国北京”的字样,更有甚者,布伦戴奇在给中国国 际奥委会委员董守义的信中,竟然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在国际奥委会的支持下,包 括国际足联、国际田联、国际举联、国际泳联、国际篮联、国际射联、国际自联和国际摔 联在内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也承认了台湾所谓的合法地位。 为了维护中国领土的统一和完整,中国奥委会于 1958 年 8 月 19 日宣布断绝与国际奥委会 的关系,并从 1958 年 6 月至 8 月间,先后退出了 15 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当时的中国国 际奥委会委员董守义毅然辞去了国际奥委会委员的职务。 在以后的 20 余年里,中国都无法参加许多国际体育比赛。为了打破这层坚冰,中国团结第 三世界的体育力量,开始了漫长的破冰之路。第一个突破是在 1962 年夏天。印度尼西亚举 办第四届亚运会,拒绝了台湾以中华奥委会的名义参加。为此,一些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 取消了印度尼西亚的会员资格,禁止其参加奥运会。面对这样的现实,印度尼西亚总统苏 加诺提议,举办新兴力量运动(GANEFO) 。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于 1962 年 9 月在雅加 达举行,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的 48 个国家和地区的 2404 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中国派出了一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体育代表团参加比赛。在本次运动会上,创造了几项 世界纪录。之后,在 1966 年 11 月,首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举行,此外,中国也承办了 几个单项的新兴力量运动会。 第二个突破口是被广为流传“乒乓外交”。由于文革,中国没有参加第 29 届和第 30 届世界 乒乓球锦标赛,中国在亚洲乒乓球联合会的位置被台湾占有。1972 年在中国、日本和朝鲜 乒乓球协会的支持下,一个名叫“亚洲乒乓球联盟”的机构成立,在其中中华中华人民共和 国拥有合法的席位。这是在“两个中国”的斗争中,中国赢得的又一大胜利。 此时,新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也在逐步地改善。1970 年 10 月 25 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过巴 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向中国领导人表达愿意与中国方面私下接触的愿望,并在不久后的一 次外交宴会上,第一次称中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到了 1971 年,中国已经在考虑如何与 美国改善关系。那么,以什么作为最好的媒介呢? 正好第 31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于 1971 年 3 月 28 日4 月 7 日 在名古屋举行,于是中国 有关领导人想到以此为契机。3 月 11 日,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有外交部和国家体育运 动委员会代表出席的特别会议举行,会议上指出,尽管中国与日本还没有建交,但是我们 可以派出代表团参加比赛。在名古屋,美国乒乓球运动员与中国运动员互相交换纪念品,而 双方官员之间更是进行了充分的沟通。美国运动员表示,非常希望能够访问中国。这一些 情况都直接反馈给了毛泽东主席。当本届世界锦标赛结束时,毛泽东主席决定立即邀请美 国乒乓球队来北京访问。 4 月 17 日,周恩来总理亲自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来自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和尼日利亚 的乒乓球运动员。就这样,乒乓球和体育为中美最后建交拉开了序幕,也为中国最后成功 重返奥运会大家庭打下了基础。 作为“乒乓外交” 的硕果,1972 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同年,国际奥委会迎 来了一位新主席、爱尔兰人基拉宁。国际奥委会意识到,要尽快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 际奥委会的合法地位,就必须解决台湾问题。基拉宁和国际奥委会副主席萨马兰奇在 1977 年 9 月和 1978 年 4 月两次访问中国,对中国政府加深了了解。1979 年,中国奥委会向国 际奥委会正式提出关于解决中国合法席位的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包括国际奥委会主席 基拉宁在内的大多数人的赞同。同年 11 月,国际奥委会以通讯表决方式让国际奥委会全体 委员投票,结果以 62 票赞成,17 票反对,2 票弃权通过了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于 10 月 25 日 在日本名古屋做出的有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决议。这一著名的 名古屋决议指出:中国奥委会在参加奥运会时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歌,同时允 许台湾作为我国的一个地方性组织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占有席位,以“中国台北奥林匹克委员 会”出现。 国际奥委会的这一决定,最终扫清了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的障碍。从此,中国奥委会 与国际奥委会建立了良好的、密切的合作关系。 扬威奥运会 中国在 1979 年重返奥运大家庭之后,就开始积极备战奥运会。 1980 年 2 月,在国际奥委会中恢复席位的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参 加了第 13 届冬季奥运会。 1984 年,第 23 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派出大型代表团参加这 项体坛盛事。开赛第一天,射击选手许海峰在男子自选手枪慢射比赛中勇夺得冠军,从而 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零的突破。而在 2002 年盐湖城冬奥会上,中国女选手杨扬又为 中国队实现了在冬季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而回顾中国运动员在参加奥运会的故事,细 看他们的突破和取得的成绩,无疑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实力和水平的最好证明。在从“东亚病 夫“ 到世界冠军的变化中,我们见证了中国体育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赫尔辛基新中国的首次奥运之行 1952 年,第十五届奥林匹林克运动会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 2 月初,芬兰驻华公使向中国 外交部表示,芬兰政府希望中国派出运动员参加 7 月在赫尔辛基举行的第 15 届奥运会。中 华全国体育总会于 2 月 5 日当即致电国际奥委会,表示决定参加该届奥运会。与此同时, 芬兰友好协会主席皮可拉及许多芬兰友好人士也发表谈话,敦促国际奥委会邀请中国参加 奥运会。 2 月 13 日,盛之白代表国际奥委会委员董守义出席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的第 46 届国际奥委 会,会上再次表达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立场和愿望。 经过激烈的斗争后,7 月 18 日晚,中国接到第 15 届奥运会组委会主席、赫尔辛基市市长 佛伦凯尔的邀请电。国际奥委会终于在第 15 届奥运会举行前夕,做出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 运动员参赛的决定。 但是,第二天-7 月 19 日,奥运会就开幕了。赫尔辛基远在万里之外,中国,去?还是不 去? 周总理当机立断,于 7 月 19 日晚批示:要去。 时间太仓促了,中国临时组织参赛队伍。 7 月 23 日,中国体育代表团组成。一支篮球队,一支足球队,外加游泳选手一名,全团共 40 人。荣高棠为团长,黄中、吴学谦为副团长,董守义为总指挥,李凤楼为足球队指导, 牟作云为篮球指导。 7 月 24 日深夜,出发前夕,周总理不顾一天的疲劳,在中南海接见了这支待发的队伍。他 关切地询问了准备情况,又亲切地指出:此去把五星红旗插到奥运会就是胜利。正式比赛 赶不上,可与芬兰的运动员进行比赛,积极参加友好活动。 7 月 25 日凌晨,中国体育代表团乘三架飞机,从首都西郊机场起飞,日夜兼程,赶到赫尔 辛基时已是 29 日 11 时了。大会虽近尾声,但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到来,仍受到芬兰人民的 热烈欢迎。特别是董守义,当他走下飞机时,立即受到前来欢迎的、熟识的国际奥委会委 员们的拥抱。 中国体育代表团,被送至奥林匹克村。12 时半,举行升旗仪式,数百名他 国的运动员和新闻记者赶来参加,气氛十分热烈友好。曾参加过第 14 届奥运会的足球选手 张邦伦,荣幸地成为升旗手。只见他轻轻地、缓缓地拉动绳索,五星红旗伴随着庄严的义 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奥林匹克盛会上,又扬起一面新生民族的风帆。 但是,中国体育代表团来得实在太晚了,大多数比赛项目结束,惟有吴传玉赶上参加第二 天的百米仰泳预赛,但由于旅途疲劳和时间差,吴传玉没有打进决赛。足球队和篮球队未 能正式参赛,他们在芬兰期间只进行了一些访问比赛。我体育总会代表还参加了国际足联、 国际篮联、国际泳联的代表会议和体育教育会议。 洛杉矶金牌零的突破 洛杉矶,一个似曾相识的地方。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它意味着荣辱交织的历史。在这历 史背后,是一个民族的变迁和崛起。 1932 年 8 月,中国首次参加了在这里举行的第 10 届奥运会,那是一段耻辱与痛苦的回忆。 刘长春作为中国唯一参赛的选手,预赛时就被淘汰。中国队作为全部 37 个参赛国中为数不 多的吃“零蛋“的国家,满怀遗恨地离开了洛杉矶。 半个世纪过去了,洛杉矶再次成为第 23 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地。而此时的中国,刚刚恢复 了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显然这里将成为中国重返国际体坛后第一次全面亮相的大 舞台。中国将从这里走向世界;世界也将从这里认识中国,认识中国体育。 7 月 14 日、19 日,参加第 23 届夏季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先后离开北京,飞向大洋彼 岸。这一次,中国派出了 225 名运动员、50 名教练组成的强大阵容,参加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