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苗族的调查报告 调 查 对 象 : 苗 族 调 查 目 的 : 了 解 苗 族 概 况 , 进 一 步 看 我 国 民 族 状 况 , 加 强 少 数 民 族 知 识 调 查 方 式 : 资 料 法 , 利 用 网 络 查 询 有 关 资 料 调 查 内 容 : 有 关 苗 族 分 布 , 历 史 , 风 俗 , 文 化 等 概 况 调 查 结 果 : 苗 族 是 一 个 勤 劳 、 勇 敢 、 智 慧 、 源 远 流 长 的 民 族 , 也 是 一 个 富 取 博 收 外 来 文 化 并 善 于 融 汇 创 新 的 民 族 , 是 我 国 民 族 版 图 中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一,概述 苗族 ,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历史悠久、分布面广。苗族又 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在五大洲都有足迹,主要分布在泰国、越南、法国、加 拿大、美国等国家。在国内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 海南等省内,其中贵州最多。据 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共有 3686900 人, 遍布全省的各专州、县(市),占全国苗族总数的一半以上。 二, 苗族源远 苗 族 源 于 炎 黄 时 期 的 “九 黎 ”, 尧 舜 时 期 的 “三 苗 ”。 “九 黎 ”是 五 千 多 年 前 居 住 在 黄 河 中 下 游 的 一 个 部 落 , 后 与 黄 帝 部 落 发 生 战 争 , 即 历 史 所 称 的 “琢 鹿 大 战 ”。 在 战 争 中 , 黄 帝 与 炎 帝 联 合 , 九 黎 首 领 蚩 尤 被 黄 帝 擒 杀 , 余 部 退 入 长 江 中 下 游 , 形 成 “三 苗 ”部 落 , 建 立 了 三 苗 国 。 在 四 千 年 前 , 以 尧 、 舜 , 禹 为 首 的 北 方 华 夏 部 落 与 “三 苗 ”争 战 近 千 年 , 最 后 、 三 苗 国 被 夏 禹 所 灭 。 “三 苗 ”失 败 后 , 一 部 分 被 驱 逐 到 “三 危 ”, 即 今 陕 甘 交 界 地 带 , 后 又 被 迫 向 东 南 迁 徙 , 经 过 很 长 时 间 逐 步 进 入 川 南 、 滇 东 北 、 黔 西 北 等 , 形 成 后 来 西 部 方 言 的 苗 族 ; 留 驻 长 江 中 下 游 和 中 原 地 区 的 “三 苗 ”后 裔 , 有 部 分 与 华 夏 部 落 融 合 , 另 一 部 分 形 成 商 周 时 期 所 称 的 “南 蛮 ”; 而 居 住 汉 水 中 游 的 , 被 称 为 “荆 楚 蛮 夷 ”。 后 来 , 荆 楚 蛮 夷 中 先 进 部 分 逐 渐 发 展 为 楚 族 , 建 立 楚 。 后 进 的 部 分 继 续 迁 入 黔 、 湘 、 桂 、 川 、 鄂 、 豫 等 省 毗 连 山 区 , 成 为 今 天 东 部 、 中 部 方 言 的 苗 族 先 民 。 三 , 语 言 文 字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 苗族大部分兼通汉语,有些地区的苗族还兼 通布依语或彝语等。此外,大约有 160 万苗族人以汉语或侗语或瑶族勉语等为 母语在许多地方的苗族史诗和民间传说中,都说苗族古代曾有文字,后来由于 种种原因失传了。一些地方文献也曾提及古苗文。但是迄至近代,苗族地区没 有仍在使用的传统文字。 近 代 以 来 , 一 些 苗 族 知 识 分 子 为 了 发 展 苗 族 文 化 教 育 , 创 制 了 一 些 方 言 文 字 , 如 湘 西 石 板 塘 创 制 的 方 块 苗 文 , 湘 西 石 启 贵 创 制 的 速 记 苗 文 , 贵 州 龙 绍 华 运 用 国 际 音 标 编 制 的 苗 文 课 本 , 等 等 。 近 代 , 一 些 在 苗 族 地 区 传 教 的 外 籍 外 教 士 为 了 传 教 的 需 要 也 创 制 了 一 些 苗 文 , 如 柏 格 理 苗 文 ( 滇 东 北 老 苗 文 ) 、 胡 托 苗 文 等 。 但 是 这 些 文 字 , 除 了 柏 格 理 苗 文 之 外 , 推 行 面 十 分 狭 窄 。 新 中 国 建 立 后 , 政 府 组 织 语 言 学 家 为 苗 族 三 大 方 言 各 创 制 了 一 套 苗 文 , 制 定 了 苗 文 的 拉 丁 字 母 拼 音 文 字 方 案 , 还 把 滇 东 北 次 方 言 老 苗 文 改 进 为 拉 丁 字 母 形 式 。 然 后 在 一 些 地 方 开 展 新 文 字 试 验 推 行 。 四,文化艺术 苗族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三种:一是衣服、胸围镶边用的锦边,苗语称为“耕”。 二是锦带,宽 2 至 3 厘米,用作裤带、袋带、背带等,青年男女恋爱时,姑娘 多以自己精心织的锦带赠送给情哥。三是锦幅,苗语称为“伦”。锦幅多用作背 面、背带兜等。 蜡 染 , 也 是 苗 族 著 名 的 传 统 工 艺 。 苗 族 染 的 图 案 是 苗 族 妇 女 的 天 才 创 作 , 是 她 们 现 实 生 活 的 反 映 , 代 表 着 她 们 的 美 好 心 愿 和 对 生 活 的 追 求 。 在 苗 家 看 来 , 蜡 染 艺 术 是 美 的 象 征 , 也 是 爱 的 表 示 , 不 仅 自 己 要 发 扬 , 而 且 乐 意 传 授 给 别 人 。 蜡 染 艺 术 漂 洋 过 海 , 传 到 国 外 , 或 许 就 是 这 个 原 因 。 芦 笙 , 是 苗 、 瑶 、 侗 民 族 最 主 要 的 传 统 乐 器 , 其 中 以 苗 族 使 用 最 多 。 苗 族 最 重 要 的 传 统 节 日 都 要 吹 芦 笙 , 伴 以 舞 蹈 , 规 模 庞 大 , 气 势 磅 礴 , 并 因 此 而 闻 名 于 各 民 族 五 , 传 统 节 日 苗 族 的 传 统 节 日 有 苗 年 、 四 月 八 、 龙 舟 节 、 吃 新 节 、 赶 秋 节 等 , 其 中 以 过 苗 年 最 为 隆 重 。 苗 年 相 当 于 汉 族 的 春 节 , 一 般 在 秋 后 举 行 。 节 日 早 晨 , 人 们 将 做 好 的 美 味 佳 肴 摆 在 火 塘 边 的 灶 上 祭 祖 , 在 牛 鼻 子 上 抹 酒 以 示 对 其 辛 苦 劳 作 一 年 的 酬 谢 。 盛 装 的 青 年 男 女 跳 起 踩 堂 舞 。 入 夜 , 村 寨 中 响 起 铜 鼓 声 , 外 村 寨 的 男 青 年 手 提 马 灯 , 吹 着 芦 笙 、 笛 子 来 到 村 寨 附 近 “游 方 ”( 即 男 女 青 年 的 社 交 恋 爱 活 动 ) , 村 村 寨 寨 歌 声 不 断 。 龙 舟 节 是 每 年 农 历 五 月 二 十 四 至 二 十 七 日 , 此 时 万 人 盛 装 , 云 集 江 边 , 参 加 龙 舟 出 发 前 的 献 祭 活 动 。 比 赛 开 始 , 几 十 条 龙 舟 破 浪 前 进 , 两 岸 锣 鼓 、 礼 炮 齐 鸣 , 观 众 呐 喊 惊 天 动 地 。 岸 上 还 举 行 对 歌 、 跳 芦 笙 舞 等 活 动 。 入 夜 , 余 兴 未 尽 , 青 年 男 女 相 聚 对 歌 , 倾 诉 真 情 。 六 , 民 族 历 法 苗 族 是 中 国 最 古 老 的 民 族 之 一 , 也 是 中 国 最 早 定 居 的 民 族 之 一 。 远 古 时 期 , 苗 族 文 化 科 技 十 分 发 达 , 苗 族 有 古 历 体 系 。 中 国 苗 族 古 历 体 系 属 阴 阳 历 , 以 太 阳 历 为 主 。 苗 族 古 历 以 十 二 生 肖 记 时 、 日 、 月 、 岁 , 一 岁 365.25 日 , 阳 历 平 岁 365 日 , 闰 岁 366 日 。 苗 历 除 使 用 十 二 生 肖 记 时 、 日 、 月 岁 外 , 还 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自 然 数 相 辅 助 记 时 、 日 、 月 、 岁 。 中 国 苗 族 古 历 的 使 用 时 限 , 上 溯 至 少 可 达 一 万 年 , 下 限 是 光 绪 三 十 三 年 ( 即 公 元 1907 年 ) 。 中 国 苗 族 古 历 体 系 表 明 十 二 生 肖 、 七 曜 历 和 二 十 七 、 二 十 八 宿 均 产 生 于 中 国 , 后 传 入 巴 比 仑 、 印 度 等 国 。 由 此 可 见 : 中 国 苗 族 古 历 是 中 国 历 法 之 母 , 也 是 世 界 历 法 之 母 。 七,宗 教 习 俗 苗 族 过 去 信 仰 万 物 有 灵 , 崇 拜 自 然 , 祀 奉 祖 先 。 “牯 藏 节 ”是 苗 族 民 间 最 大 的 祭 祀 活 动 。 一 般 是 七 年 一 小 祭 , 十 三 年 一 大 祭 。 于 农 历 十 月 至 十 一 月 的 乙 亥 日 进 行 , 届 时 要 杀 一 头 牯 子 牛 , 跳 芦 笙 舞 , 祭 祀 先 人 。 食 时 邀 亲 朋 共 聚 一 堂 , 以 求 增 进 感 情 , 家 庭 和 睦 。 苗 族 的 主 要 信 仰 有 自 然 崇 拜 、 图 腾 崇 拜 、 祖 先 崇 拜 等 原 始 宗 教 形 式 , 苗 族 传 统 社 会 迷 信 鬼 神 、 盛 行 巫 术 。 也 有 一 些 苗 族 信 仰 基 督 教 、 天 主 教 。 苗 族 信 仰 佛 教 、 道 教 的 极 少 。 传 统 地 讲 , 苗 族 对 一 些 巨 形 或 奇 形 的 自 然 物 , 往 往 认 为 是 一 种 灵 性 的 体 现 , 因 而 对 其 顶 礼 膜 拜 , 酒 肉 祭 供 。 其 中 比 较 典 型 的 自 然 崇 拜 物 有 巨 石 ( 怪 石 ) 、 岩 洞 、 大 树 、 山 林 等 。 此 外 , 苗 族 认 为 一 些 自 然 现 象 或 自 然 物 具 有 神 性 或 鬼 性 , 苗 族 语 言 往 往 鬼 神 不 分 , 或 者 两 词 并 用 在 许 多 地 区 , 苗 族 还 认 为 自 然 界 存 在 许 多 精 怪 。 在 一 些 苗 族 地 区 , 人 造 物 崇 拜 有 土 地 菩 萨 、 土 地 奶 、 家 神 、 祭 桥 、 水 井 等 。 图 腾 崇 拜 方 面 。 东 部 地 区 许 多 苗 族 与 瑶 族 共 同 崇 拜 盘 瓠 ( 一 种 神 犬 ) 。 他 们 世 代 传 说 着 “神 母 犬 父 ”的 故 事 , 把 盘 瓠 视 为 自 己 的 始 祖 。 中 部 地 区 一 些 苗 族 认 为 他 们 的 始 祖 姜 央 起 源 于 枫 木 树 心 , 因 而 把 枫 树 视 为 图 腾 。 另 有 一 些 地 区 的 苗 族 以 水 牛 、 竹 子 等 为 自 己 的 图 腾 崇 拜 对 象 。 普 遍 地 , 祖 先 崇 拜 在 苗 族 社 会 中 占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位 置 。 他 们 认 为 祖 先 虽 然 死 去 , 其 灵 魂 却 永 远 与 子 孙 同 在 , 逢 年 过 节 必 以 酒 肉 供 奉 , 甚 至 日 常 饮 食 也 要 随 时 敬 奉 祖 先 。 许 多 地 区 定 期 或 不 定 期 地 举 行 祭 祖 盛 典 , 在 湘 西 有 “敲 棒 棒 猪 ”、 “椎 牛 祭 祖 ”, 黔 东 南 有 “吃 牯 脏 ”, 黔 中 地 区 叫 “敲 巴 郎 ”, 黔 西 北 、 滇 东 北 有 打 老 牛 习 俗 。 其 中 , 黔 东 南 的 吃 牯 脏 至 今 盛 行 不 衰 , 最 为 典 型 。 大 多 数 苗 族 人 虔 信 巫 术 。 主 要 的 巫 术 活 动 有 过 阴 、 占 卜 、 神 明 裁 判 、 祭 鬼 等 , 此 外 还 有 蛊 术 等 。 八 , 饮 食 习 惯 大 部 分 地 区 的 苗 族 一 日 三 餐 , 均 以 大 米 为 主 食 。 油 炸 食 品 以 油 炸 粑 粑 最 为 常 见 。 肉 食 多 来 自 家 畜 、 家 禽 饲 养 , 四 川 、 云 南 等 地 的 苗 族 喜 吃 狗 肉 , 有 “苗 族 的 狗 , 彝 族 的 酒 ”之 说 。 苗 家 的 食 用 油 除 动 物 油 外 , 多 是 茶 油 和 菜 油 。 以 辣 椒 为 主 要 调 味 品 , 有 的 地 区 甚 至 有 “无 辣 不 成 菜 ”之 说 。 苗 族 的 菜 肴 种 类 繁 多 , 常 见 的 蔬 菜 有 豆 类 、 瓜 类 和 青 菜 、 萝 卜 , 大 部 分 苗 族 都 善 作 豆 制 品 。 各 地 苗 族 普 遍 喜 食 酸 味 菜 肴 , 酸 汤 家 家 必 备 。 苗 族 的 食 物 保 存 , 普 遍 采 用 腌 制 法 , 蔬 菜 、 鸡 、 鸭 、 鱼 、 肉 都 喜 欢 腌 成 酸 味 的 。 苗 族 几 乎 家 家 都 有 腌 制 食 品 的 坛 子 , 统 称 酸 坛 。 苗 族 酿 酒 历 史 悠 久 , 从 制 曲 、 发 酵 、 蒸 馏 、 勾 兑 、 窖 藏 都 有 一 套 完 整 的 工 艺 。 日 常 饮 料 以 油 茶 最 为 普 遍 。 湘 西 苗 族 还 特 制 有 一 种 万 花 茶 。 酸 汤 也 是 常 见 的 饮 料 。 典 型 食 品 主 要 有 : 血 灌 汤 、 辣 椒 骨 、 苗 乡 龟 凤 汤 、 绵 菜 粑 、 虫 茶 、 万 花 茶 、 捣 鱼 、 酸 汤 鱼 等 。 九 , 民 族 服 饰 苗 族 服 饰 式 样 繁 多 , 色 彩 艳 丽 。 苗 族 “好 五 色 衣 裳 ”的 记 载 ; 苗 族 妇 女 的 服 装 有 百 多 种 样 式 , 堪 称 中 国 民 族 服 装 之 最 。 较 有 代 表 性 的 传 统 “ 盛 装 “, 仅 插 在 发 髻 上 的 头 饰 就 有 几 十 种 。 头 饰 包 括 银 角 、 银 扇 、 银 帽 、 银 围 帕 、 银 飘 头 排 、 银 发 簪 、 银 插 针 、 银 顶 花 、 银 网 链 、 银 花 梳 、 银 耳 环 、 银 童 帽 饰 。 苗 族 妇 女 上 身 一 般 穿 窄 袖 、 大 领 、 对 襟 短 衣 , 下 身 穿 百 褶 裙 。 衣 裙 或 长 可 抵 足 , 飘 逸 多 姿 , 或 短 不 及 膝 , 婀 娜 动 人 。 便 装 时 则 多 在 头 上 包 头 帕 , 上 身 大 襟 短 衣 , 下 身 长 裤 , 镶 绣 花 边 , 系 一 幅 绣 花 围 腰 , 再 加 少 许 精 致 银 饰 衬 托 。 苗 族 男 子 的 装 束 比 较 简 单 , 上 装 多 为 对 襟 短 衣 或 右 衽 长 衫 , 肩 披 织 有 几 何 图 案 的 羊 毛 毡 , 头 缠 青 色 包 头 , 小 腿 上 缠 裹 绑 腿 。 苗 家 的 姑 娘 最 爱 穿 百 褶 裙 , 一 条 裙 子 上 的 褶 有 500 多 个 , 而 且 层 数 很 多 , 有 的 多 达 三 四 十 层 。 十 , 婚 丧 习 俗 招 郎 主 要 流 行 于 湖 南 省 城 步 苗 族 自 治 县 和 湘 桂 交 界 等 地 区 , 以 城 步 苗 族 最 为 盛 行 。 大 山 区 苗 族 妇 女 享 有 较 高 的 地 位 , 一 般 不 外 嫁 , 留 在 家 中 “讨 丈 夫 ”, 无 儿 无 女 的 人 家 , 也 往 往 要 “接 ”一 个 女 儿 , 长 大 后 , “招 郎 上 门 ”, 延 续 家 族 , 而 让 男 子 出 嫁 , 称 为 “招 郎 ”。 “招 郎 ”入 门 后 , 女 家 长 辈 称 其 为 子 、 为 侄 , 忌 称 女 婿 、 侄 郎 ; 同 辈 称 兄 道 弟 , 忌 称 姐 夫 、 妹 夫 ; 小 辈 称 伯 伯 、 叔 叔 , 忌 称 姑 爹 。 在 青 年 男 女 婚 恋 过 程 中 也 必 不 可 少 的 食 品 是 彩 色 糯 米 饭 。 湖 南 城 步 的 苗 族 把 画 有 鸳 鸯 的 糯 米 粑 做 为 信 物 互 相 馈 赠 ; 举 行 婚 礼 时 , 新 娘 新 郎 要 喝 交 杯 酒 , 主 婚 人 还 要 请 新 郎 、 新 娘 吃 画 有 龙 凤 和 奉 娃 娃 图 案 的 糯 米 粑 。 十 一 , 民 族 舞 蹈 苗 族 人 民 能 歌 善 舞 。 苗 族 的 “飞 歌 ”高 亢 嘹 亮 , 极 富 感 染 力 ; 舞 蹈 有 芦 笙 舞 、 板 凳 舞 、 铜 鼓 舞 等 , 以 芦 笙 舞 最 为 普 遍 。 芦 笙 舞 在 正 月 十 五 、 三 月 三 、 重 阳 节 等 节 日 及 建 房 、 丰 收 、 迎 亲 等 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印制宣传资料合同范本
- 合同工退休转返聘协议
- 兼职焊工劳动合同范本
- 劳务资质代理合同范本
- 养殖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 协议拆船合同模板模板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 企业购买葡萄合同范本
- 合同项目工期协议范本
- 口罩委托加工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护理三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表
- 2025年松阳县机关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34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教师编制考试面试题库及答案
- 幼儿园家长工作沟通技巧培训教材
- 二类医疗器械零售经营备案质量管理制度
- 荣县2025年度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8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黑龙江省 2025 年专升本英语全真模拟卷
- 浙江南海实验高中2025年秋9月月考高一数学试题+答案(9月29日)
- 司法鉴定人岗前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地面保洁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