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调查报告_第1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调查报告_第2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调查报告_第3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调查报告_第4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科调查报告 榆林市关于落实地方病防治情况的调查报告 学校名称: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入学时间: 一、各病种防治基本情况 (一)碘缺乏病 俗称“大脖子病”或“瘿瓜瓜” 。 是由于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缺乏人体所 必需的微量元素“碘” ,使机体摄入碘不足所致的一系列损害。其典型表现为地 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两种,主要危害是影响胎儿发育、导致儿童智力 落后和体格发育迟滞,甚至造成永久性障碍,是影响优生优育和人口素质提高 的最广泛的地方病种。 碘缺乏病在我市流行时间久,病情重,病区分布广。我市 12 个县(区)均 属缺碘地区。2001 年 8 月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对我市地方性甲状腺肿现患进行 调查,据测算全市有 19.14 万现症病人需要治疗,其中度为 17.54 万例,度 为 1.6 万例,病情以府谷、神木、榆阳、横山、靖边 5 县区为重。 补碘是碘缺乏针对病最重要的防治措施,而补碘最基本的方法是食盐加碘, 只要全民普遍正确服用加碘食盐,就可以预防碘缺乏病。50 年代中期,我市开 始逐步采取以食盐加碘为主的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特别是 1975 年提出 “五年左右在全省基本消灭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目标后,我市在加强碘盐加工 供应的同时,广泛采用药物等治疗方法,累计治愈地甲病病人近万人,1980 年 陕西成为全国第一个达到基本控制地甲病的省。后来由于思想麻痹松懈,大量 私盐冲击市场,碘盐合格率急剧下降,病情回升。1995 年调查居民食用碘盐合 格率仅为 20%,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平均高达 30%左右,其中神木瑶镇和横山雷 龙湾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分别为 60%、85%。为实现 2000 年消灭碘缺乏病的国际 承诺,省上制定了行动计划,发布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管理条例,并与地市签定 任务责任书。我市对此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1998 年地委、行署决定在全 区范围内推行碘盐配售制,以后相继制定了榆林碘盐配售制实施办法 、 关 于加强碘盐配售制和消除碘缺乏病有关问题的通知 、 全市乡镇碘盐普及达标 考核办法 、 加强盐业市场管理的通告等文件,并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组织 专门工作组,深入榆阳区、子洲县督促和协助 2 县区取缔土小盐生产。经过不 懈努力,全市碘盐合格率、覆盖率、人群碘营养水平明显提高。省政府“十一 五”重点地方病防治实施规划出台后,我市加强组织领导、制定 5 年地方病防 治计划,增加资金投入,市政府与市级相关部门和所辖 12 县区政府签定 5 年防 治目标责任书,打响了全市地方病防治“十一五”攻坚战。随着我市各级政府 补贴的增加、碘盐普及率大幅度上升,碘缺乏病发病率明显降低。2009 年我市 对 12 县区全部实施碘盐监测及相关病情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全市居民用户碘 盐合格率 99%,碘盐覆盖率 99.75%,合格碘盐食用率 98.76%,甲状腺肿大率 在 5%以下。到 2010 年 12 个县(区)有望达到国家碘缺乏病阶段消灭目标。 (二)地方性氟中毒 地方性氟中毒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人体长期通过水、空气、或食物等摄 入过量的氟引起的以牙齿和骨骼损害为主的一种中毒性地方病,又称氟骨病。 病症早期为牙齿着色、变质、缺损,称氟斑牙;随着氟在体内不断蓄积,出现 肢体疼痛、变形、重者弯腰驼背和瘫痪,丧失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氟中毒分 水型和燃煤污染型,我市属饮水型,氟病人群流行特点是氟斑牙的患病率无性 别差异,8 岁前易患此病。氟骨症患病率女多于男,20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增加。 全市 12 县区均为饮水型氟病区,有 3368 个行政村、6582 个自然村属病区, 病区人口约 162 万人,占全市人口的 47%,其中轻病区人口约 96 万人,中重病 区约 66 万人。病情以定边、靖边最重,在全省乃至全国属于重病区。 80 年代以来,省、市、县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向病 区投入了大量资金,实施防氟改水、并免费治疗现症病人。历年累计完成改水 受益人口 676007 人(“十五”期间解决了 31.76 万人) ,其中轻病区 174602 人, 中重病区 467703 人;免费治疗氟骨症病人近 1 万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 95%以 上,有一大批病人重新获得了生产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 “十一五”期间,我 市又将 36 万病区人口改水降氟列入计划,市政府将投资 6 亿元资金,利用 3 年 时间,解决白于山区 100 万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包括氟病 区改水。通过免费治疗和改水措施的落实,我市氟中毒防治工作可望在“十一 五”期间发生根本性变化。 (三)大骨节病 俗称“柳拐子病” ,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地方性多发性、变形性关节病。大骨 节病在我市分布于榆阳、神木县北部的 14 个乡镇和横山县塔湾的 2 个村,病区 人口约 18 万人,据 2006 年调查,现症患者 3030 例,患病率为 1.68%。早在六、 七十年代,我市就在病区开展了锅巴盐、卤碱疗法,并实施硫磺改水和换粮措 施防治大骨节病等,但防治效果并不理想。80 年代开展了病区人口普服硒盐防 治工作,效果较为明显。 “十五” 、 “十一五”期间,我市根据全省的安排和已取 得的经验,在病区实施了“病区普服硒碘盐、打深井改水、搬迁、换粮” ,防病 与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战略。到目前为止,横山县已摘掉了 大骨节病病区的帽子,神木县已达到国家控制区标准,榆阳区从 2006 年起连续 3 年未检出阳性病例,儿童 X 线阳性检出率 3 年为零。全市病情处于稳定或稳 定下降趋势,重发病区榆阳区病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四)布鲁氏菌病 简称“布病” ,俗称“懒汉病”或“爬床病” ,是由布鲁氏菌感染而引起的 一种人畜共患的乙类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病羊、病牛。人发病后主要表现为 发烧、乏力、出汗、关节疼痛等,若得不到及时诊治,就会转为慢性而经久不 愈,丧失劳动能力;家畜得病后主要表现为母畜流产,牲畜数量明显减少,影 响畜牧业的发展。我市在上世纪 50 年代初至 80 年代,曾发生大面积暴发流行, 是我省流行最早、最严重的历史疫区。1952 年在定边县种羊场发现首例患者, 并从其患者血液中分离出我国解放后第一株羊型布鲁氏菌。随后在米脂、府谷、 清涧等县相继发现人间布病患者。此后,此病在我市各县陆续发现,不同程度 地蔓延到 12 个县的 129 个乡镇,581 个行政村,累计检出患者 2444 例。1952 年至 1980 年,全市共发生 35 起人间布病暴发流行。从 1973 至 1980 年,我市 开展了家畜大面积灌服免疫,采取了以畜间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现症 病人开展了积极的药物治疗。到 1980 年,不仅控制了人间布病的发生,也基本 控制了畜间布病的流行。1986 年,全市达到了以县为单位的布病控制区标准。 进入上世纪 90 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省种羊大量引入,畜间交易频繁, 疫情又有重新抬头之势。1996 年,出现了以绥德县为中心的南部 6 县布病暴发 流行,疫情很快向四周波及,是我省历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布病暴发流行,仅绥 德县就查出布病患者 484 人,发病率为 143.46/10 万。通过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但并未从根本上切断传染源。2001 年以来,疫情再次出 现回升,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疫区由原来南部 6 个县扩大到 12 个县区,且局 部地区出现多点暴发流行,防治形势极为严峻。截至 2008 年底全市累计报告布 病患者 3161 例,较 2001 年上升 15.49 倍。今年截至 6 月 30 日全市报告新发病 人 471 例,与去年同期的 423 例相比,增加 11.35%,分布在 10 县区 100 个乡 镇。国务院和省政府密切注视我市布病流行态势,组织专家和检查组多次深入 进行调研,督查指导我市防治工作。 (五)鼠疫 鼠疫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我市是全省鼠疫重点防范区,定边 县为全省唯一属鄂尔多斯长爪沙鼠疫源地。全市除吴堡县外,其余 11 县区均属 鼠疫历史疫区。据调查证实,我市人间鼠疫最早始于 1905 年,历次鼠疫流行共 波及我市 11 个县区 514 个村,发病人数 8138 例,死亡 7383 例,病死率达 91%。2000 年 12 月初至 2001 年定边县再次发生动物鼠疫暴发流行,疫情波及 3 个乡镇的 7 个行政村,疫区面积约 800 多平方公里,流行持续 5 个月,共检 出鼠疫菌 53 株。2006 年 4 月底,鼠防专业人员在开展监测工作中,又及时发 现了定边县局部地区的动物间鼠疫疫情,检出鼠疫菌 15 株。三次动物间鼠疫疫 情共检出鼠疫菌 80 株,每次疫情发生后,通过省、市、县三级共同努力,合力 围歼,很快扑灭了鼠间鼠疫的流行,杜绝了人间鼠疫的发生。 二、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看,近几年我市的地方病防治工作成绩显著,病区广大群众防病 意识明显增强,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地方病危害得到基本消除。但是,地 方病流行的因素和环境依然存在,危害还未彻底消除,面临的形势依然比较严 峻。 1、氟中毒病区改水不到位。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饮用水氟含量在 1.5 毫克/升以上人口仍近 46 万,亟需安排改水,特别是饮水氟含量在 2.1 毫克/升 以上的中、重病区有近 10 余万人口急需改水防治。 “十一五”期间虽安排了 36 万人口的改水任务,但还有 10 多万人口需要改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 部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卫 生部门负责项目建成前后的水质化验、监测,并提出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需要解 决饮水安全的范围” ,还要求 “到 2010 年,要使现已查明的中、重氟病区村的 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但到目前为止,市、县级专业防治单位没有检验 一份工程水,一些县改水工程施工单位不重视水质检验工作,有的工程已经竣 工,却未对水质进行检验,水质是否符合国家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尚 不清楚。 2、布病流行呈现高发、多发、逐年上升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 了病区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3、鼠疫防治形势仍然非常严峻。我市是全省唯一的鼠疫重点防范区, 毗邻省区疫情连年不断,定边县鼠密度连续几年居高不下,随时有发生疫情的 可能。 4、碘缺乏病反弹压力大。我市是全省唯一的原盐产区,私、原盐冲击 碘盐市场严重,市场监管稍有放松,就可能引发碘缺乏病发病率上升。 5、大骨节病病因未明,个别病区致病因子可能依然活跃。 6、现症病人救治进度缓慢。20 多万现症病人需要救治,解除病痛, 增强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 一是有的地方领导重视不够。一些领导对地方病的认识不到位,还没 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注重地方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效机制建立,防控工 作处于被动应对状态。 二是防控网络建设不健全。布病和鼠疫具有突发性,日常监控至关重 要。但目前由于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经常性血检免疫不到位、不彻底;加 之公路动物检查站在新建高速公路后已失去作用,使得输入型疫情发生率增加。 三是经费短缺问题比较突出。最近几年,我市在防治地方病方面的投 资力度比较大,但是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病区范围大,患病人口多,资金缺 口还很大,与地方病防治的现实需要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南部一些县财政极 度困难,很难拿出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地方病防治工作,经费短缺成为地方病防 治的一大瓶颈。 四是地方病防治机构专业力量薄弱。一方面,由于多数卫生专业技 术人员不愿从事地方病防治工作,市、县地方病防治机构人员青黄不接,年龄 严重老化,队伍力量薄弱的问题十分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地方病防治单位办 公条件简陋、仪器设备短缺,有的至今没有交通工具,难以适应地方病防控工 作的现实要求。 五是群众防治地方病知识缺乏。由于宣传教育滞后,许多群众对地 方病的危害认识不到位,防治知识了解少,主动防治的意识还不强。 三、对策与建议 我市地方病防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单位 和病区群众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一步控制新发 病例的发生,最大限度满足病区群众健康需求,促进地方病防治与社会经济的 协调发展。 1、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主度重视地方病防治工作。地方病是关系 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地方病防治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各级地方领导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地方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把地 方病防治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长抓不懈。 2、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 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把地方病特别是碘缺乏病和布病、鼠疫危害及防治科学 知识的传播列为“十一五”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使地方病的危害 和科学防治知识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强病区群众的健康防病意识, 自觉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卫生习惯和传统生活方式;要提高病区中、小学校地方 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课的开课率,通过“小手拉大手”增强宣传教育效果。 3、加强网络建设及疫情监控。结合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地 方病病情信息网络;加强地方病病(疫)情和防治效果监测,重点对碘(硒)盐、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及牛羊布病和鼠疫疫情的经常性检测,准确、及时地分析和 预测全市地方病病(疫)情和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计划,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 学依据。重新选址设立高速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地方病专业队伍人才培养,建立一支相 对稳定的地方病防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以适应防控工作的需要。要创新人才 招纳机制,用事业和待遇留住贤才。 5、稳步推进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