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散文阅读复习 中考考点分析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 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 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 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 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 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 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 精,特别 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 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 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 描写、记 叙的脉络。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例如: 回忆我的母亲 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 想感情”为线索等。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 为线;可以以人 为线,以情 为线;也可 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 要线索。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 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 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 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 颠 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 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 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 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 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 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 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 选择 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 惯。 3、品味语言、体悟词句作用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 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填写 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 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 ,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根据该词语 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 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 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解释词语(在 语境中)的含义; 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 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 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体现 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注意: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 “断章 取义”。一定要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 5 分析)。有时,也会 单纯考哲 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 题,关 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 关意义。 (4)、理解句子的作用。 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A、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 、为下文作铺垫、推 动情节发 展、点题、 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B、内容和主 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5)、语言赏析。 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B、修辞之美 -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 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 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 给 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 发思考) C、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 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 语的句子等等。 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 转的作用 中心句和点睛句。 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 态度。 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 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 染气氛的作用。 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 辞手法。 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 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 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 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 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 严格区分小 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 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 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 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 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 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 手法有: 写景类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咏物类 托物言志 怀古类 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咏史类 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送别类 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边塞类 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A.比喻:生动、形象 B.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C.排比:增强语言气 D.反问:加强语气 E.反复: 强调 F.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G.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H.夸张:极力的表现。 7.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 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 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8、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 要读懂题 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 例句的关 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 词语思考、答题;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 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 是天空,你可以考 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 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 对象在 XXX 条件下,XXX 怎么样。例如:“没 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 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 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 等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 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 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 是: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答 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 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 (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 原文上。 四、练习指导 (一)例段 1 心田上的百合花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 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 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 纯洁的念 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林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 丽 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 胸膛。终 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 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 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 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 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 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 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关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 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 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a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 有一天,它 终于开花 了。C 这时 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 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 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 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 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 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 互相拥抱, 许下了“百年好合” 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 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 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深圳市 2002 年中考散文阅读考题) 1、“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 (3 分) 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 颜色。” 这句话应放在第段 a、b、C 哪个位置?(2 分) 3、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4 分)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2 分) 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 义?(3 分) 6、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 该怎样 做?(4 分) (二)例段 2. 我在泉州的清源山和福州的于山里,看到了辉煌的石壁榕,才知道比起我 家屋后那棵倔强的小榕树所奏出的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来,还有更雄壮的进行 曲。 清源山的石壁榕,真是生命的奇迹。 这棵雄伟的榕树,生长在足有三层楼 高的一块巨岩上,而本身又有两层楼高, 观赏它时,非仰视不可。 沿着石壁,许多粗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在空中,有的 像巨蟒盘旋而下。它们把整 块巨石紧紧拥抱。假如从云端俯瞰下来,大 约会看到 这棵榕树像巨人伸出手臂,抱住一块天然宝石,企 图 把它从大地的母腹中拔出。 我很幸运,竟在一次大雾天里见到清源石榕别样的风姿。那时,雾气正像 炊烟似地袅袅上升,一阵一 阵地掠过岩石,而且一 阵 比一阵浓烈,最后岩石像沉 浸在浩渺的云海中,而榕树 ,被云 岚雾霭所凝聚成的大白盘托住,在迷蒙的烟波 中忽隐忽现,好像飘动在云中的神树。更有意思的是,在榕 树背后,又隐约可以 见到岩石的母山中的一座寺庙,庙宇在云雾缭绕中浮沉,朦朦胧胧地,像是天上 的殿堂。见到眼前景象,我竟飘飘忽忽起来,仿佛置身于云中仙山,置身于琼楼 玉宇与金木玉树之前,似乎还听到苏东坡的南方口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 年?” 在于山,我又一次见到气派雄伟的石壁榕。也是站在巨石肩膀上的云中大 树,也是气吞大地的巨蟒似的根群。 了解清源山和于山石壁榕的友人告诉我:这种榕 树所立足的岩石,不是一 般的岩石,而是最坚硬的花 岗岩。如果 说,要在世界上寻找一种在最坚硬的基石 上生长出来的最顽强的生命,那就是榕树。 他还告诉我,这种生命的奇观,是发端于一种细韧的种子之中。那是一颗 成熟的、像小珍珠的果子,果子里面包藏着许多小颗 粒似的种子。大 约是一只顽 皮的鸟儿,在它吞食了榕果之后,就选择这个奇伟的地方,排泄出它消化不了的 种子,就凭借岩上那一层尘 埃结成的薄薄的泥土,悄悄地、雄心勃勃地 长成绿光 四射的庞然大物。 仔细瞧瞧,岩石上好像没有别的生命,也 许在岩缝里有几株细小的野草, 但我看不清。这种岩石真是生命难于生存和发展的地方。 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 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在生命难以 发展的地方,把自己发展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木。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 1、作者观察和描写清源石榕里风姿的顺序是怎样的?(3 分) 2、第自然段通过友人的话,说明形成清源山于山石壁榕生命奇观的条 件。作者最着力强调的是:( 3 分) 3、这篇散文的开头、结尾从结构上和表达效果上起了怎样的作用?(3 分) 4、石壁生命进行曲的寓意是什么?(3 分) 5、给这篇散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3 分) 6、阅读下面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再 补写两个比喻 句,来形容石壁榕的树根。 (4 分) “沿着石壁,许多粗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在空中,有的像 巨蟒盘旋而下。”有的像 。有的 像 。 城市农夫 我的舅舅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几年前一个深秋的清晨,他挑着两个圆滚滚 的蛇皮袋,踏上了开往城市的班车。舅舅在那里替人夯基、打 桩、拉板车、搞装修, 但他最容易找到的工作还是砌墙抹灰。一个半拉子泥工的浆砌技术毫不逊于那 些泥匠师傅,他过硬的基本功得益于家里砌牛栏厕所时的自我实践。身高只有 1.6 米,体重不过 l00 来斤的他就像一座小型火力 发电 机,仿佛他每天吃下的不是 白米饭,而是乌黑的煤。他一肩能扛两包水泥,一天能砌 l00 多平方米的墙,一板 车能拉 500 多块砖。 舅舅的文化水平不高,勉强称得上是一个小学 毕业生。他深知没有文化的 苦,下决心培养孩子。如今,三个孩子一个在江西农大读书,两个在县城上中学, 这在农村可是相当少见的。舅舅的负担自然是够重的,每年得交一万多元的学费。 好在孩子们懂事,他们一边在课堂上读着朱自清的背影,一边想念自己当民工 的父亲。他们几乎不花零用钱,在意念中把自己不必要耗费的体能蓄积起来和思 念一同寄给父亲,同时用优异的成绩来赢取奖学金,以此默默地帮着父亲。 这些, 使长年在外用苦力挣钱的舅舅欣慰无比,也使他更下定决心不让自己的孩子在 知识面前失去尊严。 来到城市,他从一幢高楼到另一幢高楼,白天和工友 们在蛛网似的脚手架 上出没,宛如一只蜘蛛,靠巨大的定力将身体附着在网上;夜晚把自己劳累了一 天的身子卷进棉被,形如一节横卧在工地上的涵管,然后在梦中展开对故乡的思 念 近 3 年,舅舅都没有回家过年。在 农村和城市这两块地里,他各有收获:前 者收获的是每亩一千多斤的粮食,但付出的是种子、化肥、农药等不低的成本;后 者收获的是每月近千元的现钞,而唯一的成本只是汗水,“利润”可观, 但高空作 业,难免有风险。显然,舅舅 还是从城市这片庄稼地里看到了更多丰收的希望。 春节留守在城里工地,省下了一笔回乡的路费,寂寞自然也少不了,他常和未回 家的民工守在电视机前,把节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当他看到今年春节晚会上民工 子弟学校学生朗诵心里话的情景,不禁流下了泪水。 站在高空展 读大地的容 颜,城市越来越高大,而故乡却越来越渺远。潜意 识里,舅舅试图从城市与乡村所形成的夹角中探求自己及家人的命运。他从这个 夹角中看到了什么?或许看到了一座城市的繁华,当然还有一种失衡的感恩。但 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留在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扇窗上的体温。我想告诉你,一块 光洁无瑕的美玉,往往是由一双粗糙斑驳的手来打磨;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常 常是由一群勤劳朴实的人来建造。一座城市因为有无数双这样的手、无数颗这样 的心、无数个这样的人而倍感温暖。我的舅舅就是 这样一名如候鸟般转徙于城市 和乡村的普通的农民工。他有时想到自己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及有些人挥霍掉的 一顿饭钱,内心不免有些酸楚;但想到三个孩子的未来,又不由得宽慰起来。 近日,接到舅舅的电话, 说今年又不能回家过年了,他寄回了一年的劳动 所得一万元钱,要我转交给他家里。从 银行出来,我感觉手上的一沓钞票特别重, 并且有种浓重的潮湿感,仿佛一捏就能渗出汗来。 如果有一天,在城市的街头有一个满身灰尘 ,大口嚼着开花馒头的农民工 与你擦肩而过,请你一定要在心里微笑着对他说声:“辛苦了!” 1如果把本文标题改为“我的舅舅”好不好?为什么? 2段写道:“他们一边在课堂上读着朱自清的背影,一边想念自己当民 工的父亲。”孩子们为什么会在读背影时想到自己的父亲?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 问题。 (1)第段:舅舅还是从城市这片庄稼地里看到了更多丰收的希望。 舅舅“丰收的希望”有哪些? (2)第段:一块光洁无瑕的美玉往往是由一双粗糙斑驳的手来打磨。 这句话里“光洁无瑕的美玉”用来比喻什么? 4段的画线句都提到舅舅的收入,它们所表达的意思矛盾吗?为什么? (1)后者收获的是每月近千元的现钞,而唯一的成本只是汗水, “利润”可观 (2)他有时想到自己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及有些人挥霍掉的一顿饭钱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段中“仿佛他每天吃下的不是白米饭,而是乌黑的煤”一句,表现了舅舅 饮食恶劣,生活艰难。 B段写 “近 3 年,舅舅都没有回家过年”,这是因为舅舅一心投入城市建设, 无暇顾及自己的家庭。 C段中“我”感觉“钞票特别重”,“一捏就能渗出汗来”,形象地表明“我”深 刻理解舅舅打工的艰辛和家庭责任之重。 D本文的主旨在于表 现城市和农村不可分割的关系,肯定城市建 设带动了农 村经济的飞速发展。 6阅读段中下面这句话, 结合链接材料揣摩舅舅当时的心理,完成后面的 填空。 当他看到今年春节晚会上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朗诵心里话的情景,不禁流下 了泪水。 【链接材料】 要问我此刻最想说什么,我爱我的妈妈,我 爱我的爸爸。因为,妈妈把城市的 马路越扫越宽;因为,爸爸建起了新世纪的高楼大厦。别人与我比父母,我和 别人 比明天。打工子弟和城里的小朋友一样,都是中国的娃,都是祖国的花。 舅舅流下了的泪水,因为他 答案分析: 百合花1、3 分。“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 专心执着的 特点。“ 默默”表现了百合不 张扬(不炫耀)的品质。(两词各 1.5 分)这两个词语的 表达作用都结合了文段的主题回答的。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托物言志的写 法,借百合花写人的特点(采用拟人的修辞,把花当作人来写, 阅读时,可以把百 合花当作某类人来理解)。 2、2 分。C。 这是考顺序的,前一句的 “有一天,它 终于开花了”是选择答案的 关键提示语。后句也有很强 的提示作用。 3、排比、拟人、反复。(答 对其中两个给 2 分,答对一个给 1 分)表现了百合信 念坚定,追求执着的形象。(每个要点 1 分,共 2 分。)此考点不是简单的修辞判 断,而是考修辞的表达作用,不同修辞,表达作用不同,要积累常见修辞的表达 作用。答题时,可以选自己有把握的修辞种类来回答。 4、2 分。线索:百合的成长过程。或:百合努力 证明自己存在的 过程。(1 分)写 作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均可)(1 分)。 线 索是作者选材、 组织材料的脉 络。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写作手法,要在于平 时积累。 5、3 分。百合花的精神令人感动,作者从内心流露出赞美之情。或“百合花的 精神令无数人感动,触动人 们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此题是考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6、4 分。第一问:答到“嫉妒、诋毁、心胸狭窄”意思即可。(2 分)第二问:言之 成理即可给分,否则酌情扣分。(2 分)此题是发展性考 题。 拟人化的手法,其实就 是写人的。 例段 2: 第 1 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散文描写顺序的把握,理清了散文中的写景顺序,有 利于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此题的答 案是:由下而上,由近到远 ,由 现实到想象。 第 2 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弄清了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文 章的思想内容和正确判断文章的主旨。因为第(6)(7)自然段是交代石壁榕生长 的环境,在这种土壤贫脊,地势险恶的环境中,石壁榕竟然能顽强的生长,并长 成“两层楼那样高”的大树,由此可见石壁榕那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回答了 这个 问题,对 于把握文章的主旨有重要意义。此 题的答案是:立足于最坚硬的花岗岩。 (而花岗岩是生命很难存活的地方,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 第 3 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散文的最大特点是“散”,但散文 作者总是通过许多手段,达到一种“聚”,即形散而神“聚”,具体是指散文中心要 鲜明,思想、情 绪、脉 络要统一,因此,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区块链行业区块链技术发展与商业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共享出行行业技术应用与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纺织服装行业可再生纤维材料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生物科技产业创新药研发技术与市场前景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生物科技领域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互联网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在互联网应用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互联网+长租公寓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汽车智能驾驶行业发展前景展望报告
- 宜宾市2025四川宜宾高新公用事业服务有限公司第二次招聘聘用人员5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第二批招聘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解读
- 高中心理健康北师大版高中上册第课从容面对学习新起点从容面对学习新起点
- 2022年安徽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B卷
- 实验室制度上墙牌
- GB/T 33363-2016预应力热镀锌钢绞线
- GB/T 27696-2011一般起重用4级锻造吊环螺栓
- GB/T 10781.1-2021白酒质量要求第1部分:浓香型白酒
- 2023-瑞幸咖啡vi手册
- 高中必修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指数函数一 完整版课件PPT
- 法律谈判实务完整版课件全套教学ppt教程
- PowerSurfacing 威力曲面 中文教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