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学复习资料_第1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资料_第2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资料_第3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资料_第4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学科性质 该课程是一门新型的、边缘性、交叉性学科,与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以 及农学等许多自然科学关系密切。 2.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综合运用一定的推 广方法和技能,自觉地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 3. 为什么开设农业推广学? 1.农业生产特点(1)地域广阔,农民分散,素质不齐.(2)农业技术复杂,涉及多学科,多领 域. 2.我国每年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 2030%(而美国达到 80%以上) ,我国大 多数科研成果鉴定后就被束之高阁,推广跟不上。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但科学技术本身只是一种知识形态,只是潜在的生产力, 只有经过技术传输,投入到社会经济生产实践活动,才能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4. 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 知识和技能并在生产中应用,从而增加产品产量和经济收入活动。 5. 后稷、赵过、黄道婆、陈振龙事迹? 后稷:舜帝继位,随命弃主管农业,封官号为“后稷” ,后稷就是主管农业的官员,也 是我国第一位农师.后稷受到世人崇敬,至今陕西武功尚遗存着后稷教稼的古迹,历代 祭祀者不绝。 赵过:赵过首创培训与试验、示范、推广 相结合的跳跃式推广范例 黄道婆:农家女黄道婆早年流落海南岛,向黎族同胞学习棉花去籽、弹花、纺纱、织 布、染色技术。 陈振龙:陈振龙明神宗万历(1592 年)年间,从吕宋冒险带回数尺薯蔓,并学会“岛 夷传种法” 。在家乡试种成功后,其子陈经纶向福建巡抚金学曾献薯推荐,金亲自撰文 倡导,并下令“各属依法栽种” 。 6. 我国的政府农业推广体系?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各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各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各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推广站 农民技术员 科技示范户 7. 农业推广的作用? 1、纽带作用 连接农业发展机构研究单位和目标团体(农村、农民) 。 2、桥梁作用 将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动力作用 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直接动力。 4、开发农民智力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5、是科研成果的继续和再创新(即成果完善和孵化器作用) 种子管理 土壤肥料 植物保护 植物检疫 栽培技术 技术培训 6、宣传广告作用 在宣传科技成果(如物化科技成果)时,也宣传了其研究和生产 单位,使生产者更多的了解、接受企业,从而在生产者头脑中形成较固定的思维定势。 在质量、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有明显的优势。 7、其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等。 8.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包括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农村环境的现代化和农业主体的现代化。 9. 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 基本特征:技术科学化 操作机械化 产销社会化 生产高效化 农民知识化 发展趋势:信息化立体农业 现代生态农业 可持续集约农业 工厂化农业(或设施农业) 高新技术农业产业化 10. 狭义的农业推广学概念? 广义的农业推广学概念? 狭义的农业推广是一个单纯的,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 目标的技术推广活动。 狭义农业推广以传授农业技术为特征。 推广是一种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们(传播方面) ,并且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知识、技 能和观念来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或技术(教育方面)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广义的农业推广=产中技术指导+教育农民+组织农民+产前、产后的技术服务广义农业 推广以教育为特征 11. 农业推广的基本性质? 教育性 实践性 综合性 12. 创新、农业创新、创新采用(纳)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一种组合比率 P=f(a,b,c,n),也就是说,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 引入生产体系。 农业创新是应用于农业推广中的创新可以是新的技术、产品或设备, 也可以是新的方 法或思想变化。 创新采用是指农民群众从获得农业创新信息到最终采用的心理、行为变化过程。 13. 农民对创新采用一般要经历哪五个不同阶段? 认识阶段 兴趣阶段 评价阶段 试用阶段 采用阶段 14. 创新采用者共分几类? “创新先驱者” , “早期采用者” , “早期多数” , “后期多数” , “落后者” 。 15. 何为农业创新的扩散? 是指一项创新由最初的采用者或采用地区向外扩散,扩散到更多的采用者或采用地区, 使创新得以普及应用的过程。 (罗杰斯的应用) 16. 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有哪些? 传习式扩散方式 接力式扩散方式 波浪式扩散方式 跳跃式扩散方式 17. 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的 4 个阶段? 突破阶段 紧要阶段 跟随阶段 从众阶段 18. 农业创新的扩散中交替性规律对农业推广工作的启示? 根据交替性规律,推广工作者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就是说在一项创新尚未出现衰退的 迹象时,就应该不失时机地、积极地引进、开发和储备新的项目,保证创新交替的连 续和发展;,既要使前一项创新充分发挥其效益(不早衰),又要也要选择适当的交替 点使后一项创新及时进入大面积应用阶段(无断)。 19. 农业科技成果? 是指“在农业各个领域内,通过调查、研究、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农 业科学进步,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通过鉴定(审定)或被市场机制所证明 的物质、方法或方案” 。 20.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目标? 一、经济效益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后,可产生显著的直接经济效益和潜在的生态经济效 益。通过三种途径:一是节本、增效 二是节本、增产、增效 三是增本、增效 二 生态效益最高目标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结果,应是提高生态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 态系统的整体性,生物的多样性,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转化的结果应该有助于人类更科学有效的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宏观利益与微观利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科 学开发利用无限资源,节约利用有限资源,使人类永远处在一个生生不息的可持续 生态环境中。 三 社会效益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是建立在经济和生态效益基础之上的更 高形式的综合性效益。正像江泽民同志致全国科普工作会议的信中所述“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未来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将越来越首先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我们要在下个世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技术被亿万人民群 众所掌握,就能更好地成为利用和开发自然,推动社会主文明进步的巨大力量。 ” 21. 农民群体的特征是什么?如何打破农民群体的心理定势? 农民群体的特征: 1. 群体规模和性质的不确定性 2. 群体成员情感联系的紧密性 3. 群体成员信息共享的制约性 4. 群体中核心人物的重要性 打破农民群体的心理定势: 首先,利用心理定势扩大农业推广组织的影响,树立农业推广组织的良好形象。比如: 利用首因效应,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要通过精心策划,认真安排,争取“一 炮打响” ; 利用移情效应,推出最优质的技术或产品,赢得广大农民的好感,带动其它技 术、产品的推广; 利用晕轮效应,请一些农民喜欢和信任的人帮助,也会带来良好效果。 其次,防止农民心理定势对农业推广的消极影响。 对有些与农民心理定势相冲突的推广目标,要采用适当策略,打破心理定势, 避免受心理定势的阻碍。同时也有利于农民摆脱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积极接受新 观念,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22. 为什么说农业推广活动中引起农民兴趣是重要的?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农业广活动中,了解农民的兴趣 意义重大。推广内容一旦引起农民的兴趣,推广活动的展开将变得容易。如何激起农 民的兴趣,关系到推广工作的效果。 23. 如何培养农业推广人员的能力? 1. 市场适应能力 2. 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 3. 群众工作和组织协调能力 4. 语言表 达能力 5. 合作共事能力 24. 农业推广者怎样对农民的心理产生影响? 1. 劝导法 流泻式劝导 特点:缺乏针对性,收到“广种博收”的效果。 冲击式劝导 特点:对象明确、意图明确、针对性强、冲击力大。 浸润式劝导 特点:作用缓和而持久,使推广对象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2 暗示法 (1)要遵循感知规律(2)要区别不同对象(3)要区别不同环境条件 3. 吸引法 1利益吸引 2新奇吸引 3信息吸引 4形象吸引 5示范吸引 6目标吸引 25.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及对推广工作的启示? 分五个阶段: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会需求 尊重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 启示:不同人群对不同层次的需求不一样,在正确分析农民的需求层次基础上,对农 业推广工作进行指导。 26. 内容与方法的有效结合是推广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影响推广工作效率的 主要因素,即: 推广内容(信息)推广方法(沟通)=? 推广内容(信息)推广方法(沟通)=推广效果 内容(10)方法(0)=0 内容(0)方法(10)=0 内容(5)方法(5)=25 内容(3)方法(8)=24 27. 农业推广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基本程序:试验 示范 推广 七个步骤:项目选择、试验、示范、培训、服务、推广、评价 28. 农业推广三大类方法? 大众传播法、集体指导法、个别指导法 29. 农业推广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一) 与农业生产直接有关的技术措施 1推广优良品种 2推广适宜的技术产品 3推广种植、养殖生产技术 4推广农产品 贮藏、运销和加工技术 5推广资源利用和自然资源保护技术 (二)与农民生产经营管理有关的内容 (三)推广与农民家庭生活有关的技术措施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