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_第1页
农村中小学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_第2页
农村中小学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_第3页
农村中小学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_第4页
农村中小学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中小学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364215)福建省上杭县庐丰中心小学 周继章 Tel【内容提要】遵守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校抓紧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奠基工程,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中小学学生的社会公 德状况,对农村中小学学生社会公德调查,并提出从“五抓 ”对农村小学学生进行社会公德 教育。 【主题词】德育 调查报告 农村 社会公德 中小学生 一、调查目的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是道德之核、道 德之基、美德之本,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全民素质水准的重要标志。社会公德的好坏,直 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关系到民族的兴旺,群众的切实利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 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 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因此,遵守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 校抓紧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奠基工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但目前社会公德存在着滑波的现象,青少年学生道德行为状况 令人十分担扰,而农村又是个广阔的天地,为此,笔者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中小学学生 的社会公德状况,从中分析得出规律,目的有利于农村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 的放矢地对农村小学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水平,共同遵守社会公 德规范,树社会新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调查方法 (一)问卷法。笔者向中学发放问卷 50 份,小学 60 份,收回有效卷 104 份。为了消 除学生顾虑,笔者亲自到班上进行发放问卷,并反复交代了调查目的,告诉学生不必署 名,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二)座谈法。这次调查共召开学生座谈会三次,座谈按调查提纲进行,无拘无束, 畅所欲言。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2 本次社会公德问卷内容及结果如下: 序号 试 题 题 项 人数 百分比 在手上演算 65 62.5% 在桌上演算 29 27.9%1 考数学时,剩下一题而草稿纸不够 了,你会: 在试卷边缘演算 10 9.6% 不会 64 61.6% 会 7 6.7%2 晚自修时,教室里面电灯突然熄 灭,有几个同学大叫,你也会大 叫吗? 有时会,有时不会 33 31.7% 顺手扔在地上 9 8.65% 3 上课时,课桌上很脏,你撕了张 纸擦干净后,你的习惯是: 先放在抽屉,下课后 再 扔到垃圾桶里 95 91.35% 反正有别人清理 8 7.7% 装着没看见 19 18.3%4 你在教室内发现纸屑或痰迹,会怎 么想或怎么做? 动手清理 77 745 很自然的事,不值得 大 惊小怪。 20 19.2% 5 当有人在你旁边吐痰时,你认为 可耻、不讲卫生 84 80.8% 同样花钱买票,别人 不 让,我也不让 5 4.8% 让是应让,但自己起 着 怪难受 25 24% 6 当你在拥挤的车上,你抢到了座位, 而在你旁边却站着一位老人,这时 你会怎么想或怎么做。 立即让座 74 71.2% 对骂 14 13.5% 不还口,躲开 33 31.7%7 当别人踩着你的脚,并又强词夺理 地骂你,你会: 指出对方这是不礼貌 57 54.8% 3 行 为 照样去 58 55.8% 改天再去 34 32.7%8 你和朋友约好第二天在新华书店门 口相见并去买书,可出门时天下起 大雨来,你怎么想或怎么做? 不知怎么办 12 11.5% 心理很高兴,不还给 售 货员 20 19.2% 9 购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 你这时 主动把多找的钱还给 售 货员 20 19.2% 序号 试 题 题 项 人数 百分比 装着没看见,少去管 闲 事 13 12.5% 马上喊抓小偷 64 61.5% 10 一个小偷正在偷陌生人的钱包,恰 好被你看见,你会怎么想或怎么做? 过后告诉被偷的人 27 26% 马上制止小偷行为 77 74% 还是睁一眼,闭一眼 16 15.4%10 假设被偷的是你熟悉的人,如同学、 朋友等,你会: 过后告知 11 10.6% 对 32 30.8% 11 “老实人吃亏”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不对 72 69.2% 喜欢 94 90.4% 11 你喜欢和老实人交朋友吗? 不喜欢 10 9.6% 心理很高兴,拿去买 自 已心爱的东西 17 16.3% 交给父母亲 19 18.3% 12 你在路上拾到十元钱,周围又没有 人 知道,你会怎么想或怎么做? 等等有无失主来找, 68 65.4% 4 没 有的话,交给老师 从来没有 15 14.4% 小时候有,现在没有 62 59.6%13 你从小到大有没有拜过菩萨 现在有时候还有 27 26% 也没有来往 7 6.7% 照样来往 83 79.8% 14 假设你的父母和邻居小孩的父母有 仇 恨,没有来往,那么你和邻居小孩 子 们关系是 小时候没有来往,现 在 有 14 13.5% 从调查结果表中不难看见,农村中小学学生的社会公德总体状况呈现较好趋势,主 要表现在: (一)能遵守公共卫生。对“上课时,课桌上很脏,你撕了张纸擦干净后的习惯” 有 91.4%的学生能做到“ 先放在抽屉里,下课后再扔到垃圾桶里。”事实也是如此,笔者到所 调查的学校看到操场上、教室里都很少有学生乱扔的纸屑,也很少看到学生乱吐痰的现 象。有些学校在公共场所中放有痰盂,学生在吐痰时能自觉吐进痰盂里。又如“当有人在 你旁边吐痰时,有 80.8%的同学能认为这种行为是 “可耻,不讲卫生。 ”调查结果说明, 学生对公共卫生意识较强,并能付诸于行动之中。 (二)具有较好的公共交往道德。人们在公共交往中,必须彼此尊重,互廉互让,为 人正直,诚实可信等,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比如“购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 , 有 80.8%的学生会“ 主动把多找的钱还给售货员。 ”你和朋友约好第二天在新华书店门口 碰面,一起去买书,可第二天出门时,天下起大雨来,有 55.8%的同学认为应该照样去。 在座谈会上,同学们也谈到这方面的问题,都认为作为学生从小就应该培养为人正直、 忠于诺言、说话算数的品质,才能被人尊重,并列举了许多实例来说明这点,他们还强 调说在人与人之间应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在调查中也表明这点,有 69.2%的学生认为 “老实人吃亏”这句话不对,有 90.4%的学生喜欢和老实人交朋友。所以,在同学之间、 师生之间,学生与其他人交往之间,都表现出农村那种纯朴、真挚、正直、守信等良好 的传统美德。 5 (三)具有良好的公共生活道德。农村邻里之间的同学相安和睦,在学校、在家里都 能表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经常一起游戏,玩乐气氛浓厚,也不会因为父母和邻居小 孩子的父母不和而相仇恨,不来往,调查问卷中这项有 79.8%的学生与邻居小孩子照样 来往,笔者生活在农村,目睹着农村小孩子在公共生活方面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公共场所道德方面也表现较好。调查显示,“晚自修时,教室里面电灯突然熄 灭,有几个同学大叫”,但有 61.5%的同学不会随声附和,大声喧哗,同学之间打架斗殴 的现象也较少发生。在座谈会上也了解到,同学们能爱护公共财产,更谈不上盗窃公共 财产或霸占公共财物,倒有不少同学还会主动地修理被损坏的桌凳等,表现出农村学生 爱劳动的习惯,有着较好的道德行为品质。 但是,在调查结果表中也显示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道德知行存在脱节。农村中小学生有 90.5%的学生都存在这种道德认识与道德 行为脱节,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道德动机基本正确,由于意志力不强形成言 行不一,如“当你在拥挤的车上,你抢到了座位,而在你旁边却站着一位老人” ,有 95.2%的 同学都认为应当让座,然而在实际行动中并非如此。笔者在任教期间经常坐车来往于山 区公路上,碰到学生让座给老人的事情极为少见。第二种是因为不良的道德认识或情感 动机,而引起不良的道德行为。由于老师或集体的压力而说假话,言行不一。第三种是 道德认识基本正确,由于未掌握相应的道德行为方式,而缺乏实际的道德行为。如“当别 人踩着你的脚,并又强词夺理地骂你”,还有 42.2%的同学,会采取对骂或躲开的方式, 并不采用指出对方是不礼貌的正确道德行为方式。第四种是道德认识正确,但没有真正 内化为个人伯信念,因而关键时刻无法做到。如“小偷正在偷陌生人的钱包,恰好被你看 见” ,虽有 61.5%的学生认为应 “马上(喊)抓小偷”但在实际中做到这点的却少得可怜, 大多还是“睁一眼、闭一眼 ”免得 “沾火星”的思想。 (二)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由于独生子女逐渐增多,个别家庭教育的不当,以“我” 为 中心、骄惯、自私,以致缺乏社会责任感已成为相当数量学生的通病。在座谈会中了解 到,在学校、班集体生活中,对参加集体劳动、值日劳动和公益劳动时,不是自己值日 或没有安排给自己任务时,能主动自觉参加劳动的极为少见。 (三)道德规范弱化。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小学学生在文明礼貌行为规范方面,不 尽人意,讲粗话,讲脏话的事时为常见,普遍缺少使用文明用语的习惯,举止缺乏文雅。 同时,学生中也普遍存在着一种对“陌生” 他人的偏见,认为对熟人应较为尊重、讲礼貌、 以诚相待,给予帮助,而对陌生人却较差。调查中也发现:小偷偷钱,学生采取(喊) 6 抓小偷的行为,对熟人与对陌生人要高出 14 个百分点,这说明在不少学生的心目中有两 套的行为规范准则,对熟人与陌生人采取有区别的应付态度。在拾金不昧方面也做得较 差。“你在路上拾到十元钱,周围又没有人知道” ,有 34.6%的同学占为已有,但实际比 例远不如此。 (四)道德评价模糊。许多农村中小学对一些道德观念、道德概念的认知和判断存 在着许多困惑与矛盾,对社会上人的思想和行为所具有的道德价值难以判定或判断,崇 尚实惠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在学生中有所滋长,部分学生认为“当前社会道德标准混乱,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已很难说清楚。”有的则认为:“ 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法制不健全, 老实人总是吃亏” ,调查中还有 30.8%的学生都认为“老实人吃亏”这句话是对的。还有“ 你 从小到大有没有拜过菩萨”, 85.6%的学生有过,认为拜菩萨并不是一件坏事,现在各地 到处都有寺庙,家家户户都有香炉,逢年过节,寺庙里的备火特别旺,拜菩萨的人络绎 不绝,甚至有的同学在每次考试前都要拜菩萨,希望能考个好成绩。在校园里摘花、随 地吐痰等也有 19.2%的学生认为 “很自然的事,不值得大惊小怪 ”。“考数学时剩下一题而 草稿纸不够了” ,有 27.9%的学生选择在桌子上演算。笔者在进一步深入检查课桌上有无 字迹时,却发现无一张桌子没有字迹。所有这些道德行为在很多学生眼里并非是不文明、 不道德的事。综合看来,农村中小学在道德观念上取向、正确与谬误常常交叉并在,导 致道德评价的模糊性和矛盾性。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当前农村中小学学生社会公德面貌总体是好的。对道德的态度、认识、 行为和价值选择,80.5%以上的学生是积极进取的,道德情感是健康的,主流方面保留 了社会为本位的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体现了多年来学校德育工作较扎实的功底和东方传 统的伦理道德价值以及农村纯朴、善良、勤劳等方面美德,中小学学生已具备了共产主 义的道德品质的良好基础。但也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遵守社会公德时缺乏自觉性,某 些不良习惯行为还依然存在,距离文明社会的要求相差较远。 (二)建议:面对种种存在的问题,如何对农村中小学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笔者 认为学校方面应从“五个抓” 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1、抓早,即早抓不滞。作为学生,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及时对他们进行社会公德 教育,让他们及时明确和理解系统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并对他们进行道德行为的训 练,养成自觉的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习惯,去克服和抵制一些不良道德的认识与行为, 为他们今后人格发展能起到奠基的作用。因此,一是应从小的家教就须抓起。明末清初 7 学者王船山说过:“养其习于童蒙 ”,意思就是要想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就必须从小抓起。 二是要中小学生入学的那天起就要抓。学生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一切都觉得新鲜而好奇, 我们就要抓住这个机会,大力进行常规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和维护学校、社会生活 的最基本、最简单、最起码的行为规则。 2、抓严,即严抓不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几个因素相互作用 的。为此,我们在培养、教育过程中,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不能要任何 环节的松动和忽视,必须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以促成其稳定的优良心理品质。在教育 过程中要在“严 ”字上下功夫:一是要有严格的制度。如除了国家制定的学生“行为规范”外, 学校还要有具体的,包括“一日行为规范 ”、“课堂纪律规范” 、“ 校班活动规范”等,使学生 在各种场合下都有规可循,有范可依。二是要严格的措施。遇到有违犯规范制度的,一 定应严厉批评、教育,促其改正。三是要严以律已。学校应要求领导者、教师、乃至学 生干部都要作出表率。言传身教;切忌当面一辞,背后一套,或对人严,待已宽。言行 不一最会削弱教育效果。 3、抓勤,即勤抓不怠。公德教育,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学生自制 力差,道德发展不稳定性、道德认识的肤浅性和幼稚性,再加上一些社会现象对中小学 生道德品质产生的负面影响,都要求我们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要细水长流,潜移默化,常 抓不懈,使他们逐步获得认识和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在日常中发现某些学 生爱讲脏话、伤人,就应主动找他们谈心,列举社会上发生这些事例所导致的后果,晓 之以害;教育其作为“四有” 新人,说话要有文明礼貌,淡吐要有分寸,用词要文雅,才能 显得自己有教养、有礼貌,以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为此,作为教师抓学生的公德教育, 抓得勤,常抓不懈的十分重要的。 4、抓活,即灵抓不呆。学校要抓好社会公德教育工作,就得改变学校道德教育存在 的呆板方式:应该抓好小学的品德课,中学的思想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