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常识2_第1页
医学检验常识2_第2页
医学检验常识2_第3页
医学检验常识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检验常识 1 血沉(ESR) 将抗凝的血静置于垂直竖立的小玻璃管中,由于红细胞的比重较大受重力作用而自然下沉,正常情况下下沉十 分缓慢,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 ESR。 中文又名: 血沉 英文名称: ESR 简介 中文名称: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英文名称:ESR 化验介绍: 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血沉检查属于并非针对某种疾病的试验,但对机体有无炎症、 有无活动性病变等有参考价值。 临床意义: 血沉增快:(1)各种急性的全身和局部感染:活动性结核病、活动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 疟疾、肺炎。(2)组织损伤及坏死:心肌梗塞时常于发病后一周左右血沉增快,并持续 23 周:心绞痛时血 沉正常。因此可用血沉结果加以区别。(3)恶性肿瘤:迅速增长的恶性肿瘤常使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 正常。(4)其它严惩贫血、慢性肾炎、肝硬变、多发性骨髓瘤、甲亢,以及铜、砷、酒精中毒时亦常增高。血 沉减慢: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继发性细红胞增多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球形红细胞 增多症。 正常值: 正常参考值:潘氏法:M(男) 0-8mm/hF(女)0-12mm/h。魏氏法:M(男)0-15mm/hF(女)0-20mm/h ESR 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正常情况下因红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带负电荷,使红细胞相互 排斥,彼此分散悬浮于血浆中,故沉降较慢。使红细胞沉降加速的主要原因是红细胞聚集,而影响红细胞聚集 的因素是由于血浆中的一些物质特别是不对称的大分子蛋白质,如纤维蛋白原, 球蛋白,其次如 、 球蛋白、 免疫复合物等因带有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促使红细胞聚集,使血沉加速。白蛋白则相反具有 抑制红细胞聚集的作用。血浆中脂类物质对红细胞聚集也有影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促进作用,使血沉加速。 此外红细胞的数量、形状和大小等变化也可影响血沉。 2 抗 O(ASO) 全称 抗链球菌溶血素“O” 概念 【链球菌溶血素 O】A 组链球菌的代谢产物之一,可以溶解人红细胞,具有很强的抗原性。 【抗链球菌溶血素 O】机体因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脓皮病、风湿热等感染 A 组链球菌后,可 产生链球菌溶血素 O 抗体,即“Anti-Streptolysin O(ASO )”。 【英文名称】Anti-Streptolysin O,简称“ASO” 检测方法及参考值 【方法】目前常用为快速乳胶凝集试验 【参考值】200IU/ml 临床意义 ASO 测定对于诊断 A 族链球菌感染很有价值,其存在及含量可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 A 组链球菌感染后 1 周,ASO 即开始升高,46 周可达高峰,并能持续数月,当感染减退时,ASO 值 下降并在 6 个月内回到正常值,如果 ASO 滴度不下降,提示可能存在复发性感染或慢性感染。多次测定,抗体 效价逐渐升高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抗体效价逐渐下降,说明病情缓解。 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结节性红斑、猩红热、急性扁桃体炎等 ASO 明显升高。 少数肝炎、结缔组织病、结核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病人亦可使 ASO 增高。 由于人们常与 A 族链球菌接触,正常人也存在低效价的抗体,通常133IU/ml,当效价200IU/ml 时, 才被认为有诊断价值。 少于 15-20%的健康人血清中的 ASO 含量高于 200IU/ml。大多数新生儿的 ASO 含量高于其母亲,但在 其出生后数周内 ASO 含量会急剧下降。学龄前儿童的 ASO 值通常低于 100IU/ml,然后随年龄的增加 ASO 值 增加,并在学龄期达到顶峰,成年后 ASO 值下降。 除了急性阶段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中通常检测不到 ASO 值的升高。在肾病综合征和抗体缺 乏综合征患者的血清中仅有极低含量的 ASO。 3 类风湿因子(RF) 概述 类风湿性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 临床内科学:类风湿因子可分为 IgM、IgA、IgG、IgD、IgE 五型(注:在临床内科学中描述为四型,没有 I gD 型;但在实验室诊断学中描述为 5 型),是类风湿关节炎血清中针对 IgG FC 片段上抗原表位的一类自身抗 体,类风湿因子阳性患者较多伴有关节外表现,如皮下结节及血管炎等。IgM 型 RF 阳性率为 60%-78%。 实验室诊断学:约 90%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患者的 RF 呈阳性。IgA-RF 与骨质破坏有关,早期 IgA-RF 升高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IgE-RF 升高时,已属病情晚期。某些自身免疫病,如冷球蛋白血症、进行性 全身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SLE 等患者都有较高的阳性率;一些其他疾病如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也可出 现 RF。 类风湿因子是由于感染因子(细菌、病毒等)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 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抗体, 故又称抗抗体。常见的类风湿因子有 I gM 型、IgG 型 IgA 型和 IgE 型。人体内普遍存在着类风湿因子,并起着 一定的生理作用。近年来对 IgM 型类风湿因子的生物作用已有所了解,这些生物作用包括:1 、调节体内免疫 反应;2 、激活补体,加快清除微生物感染;3 、清除免疫复合物使机体免受循环复合物的损伤。只有类风湿因 子的量超过一定的滴度时称类风湿因子阳性。由于 I gM 型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因子的主要类型,而且具有高凝 集的特点,易于沉淀,故临床上主要测定 IgM 型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为乳胶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第 3 页 共 4 页 类风湿因子(RF)的测定 类风湿因子(RF)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 )病人血清中发现,是一种以变性 IgG 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主要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它是一种抗变性 IgG 的抗体,属 IgM 型。可与 IgGFc 段结 合。RA 病人和约 50%的健康人体内都存在有产生 RF 的 B 细胞克隆,在变性 IgG(或与抗原结合的 IgG)或 E B 病毒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 RF。健康人产生 RF 的细胞克隆较少,且单核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可抑制 RF 的产生,故一般不易测出。RF 主要为 IgM 类自身抗体,但也有 IgG 类、IgA 类、IgD 类和 IgE 类。各类 RF 临 床意义有所不同。测定 IgG、IgA、IgM 类 RF 通常用 ELISA 间接法,即用热凝集兔 IgG 包被反应板微孔,加入 检样后,再分别加抗人 IgG、IgA、IgM 酶标记抗体,使反应后再与底物呈色。为防止各 Ig 类别 RF 相互干扰, 酶标记抗体使用标记的抗体 F( ab)2 片段。 一、原理: 将变性 IgG 包被于聚苯乙烯胶乳颗粒上,这种致敏胶乳在与待测血清中的 RF 相遇时,即发生肉眼可见的 凝集,此称胶乳凝集试验。 在用热凝集变性 IgG 包被聚苯乙烯反应板的微孔中,加入待测血清,如有 RF 存在,则相互结合,随后再 加入酶标记热凝集变性的 IgG 与之反应,在加入底物后即可显色。根据显色程度可判断有无 RF 存在及其水平 ,此为双抗原夹心 ELISA 法。 二、胶乳凝集试验: RF 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的抗人变性 IgG 抗体,可与 IgG 的 Fc 段结合。将变性 IgG 包被于聚苯乙烯胶乳颗粒上,此致敏胶乳在与待测血清中的 RF 相遇时,即可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 三、操作: 1、56 30 分钟灭活,(灭活 C1q 以阻止假阳性凝集)。将待测血清用 0.1mol/L PH8.2 甘氨酸缓冲盐水 作 1:20 稀释(生理盐水 1ml 中加血清 0.05ml)。 2、取此稀释血清 1 滴(约 0.05ml),加于黑色方格玻片的方格内,加乳胶 RF 试剂 1 滴,立即摇动反应板 3 分钟,使其充分混匀后,于直射光下观察。每次试验均设阳性与阴性对照。 四、参考值: 正常人 1: 20 稀释血清为阴性。 五、结果判断: 胶乳凝集试验正常人多为阴性反应,如 3 分钟内出现显凝集者为阳性。阳性反应的标本应将血清进行倍比 稀释测定滴度。ELISA 法可根据显色程度,与阳性和阴性对照参比,作出阳性或阴性的判断。 六、临床意义: RF 主要为 IgM 类自身抗体,但也有 IgG 类、IgA 类和 IgE 类。各类 RF 临床意义有所不同。RF 是一种以 变性 IgG 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未经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阳性率为 80%,且滴定度常在 1:160 以上 。临床上动态观察滴定度多少,可作为病变活动及药物治疗后疗效的评价。其他风湿性疾病如 SLE 阳性率为 20% 25%;硬皮病与皮肌炎阳性率为 10%24%,滴定度较低。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患者和约 50%的健康人体内 都存在有产生 RF 的 B 细胞克隆,在变性 IgG(与抗原结合的 IgG)或 EB 病毒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 RF。 健康人产生 RF 的细胞克隆较少,且单核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可抑制 RF 的产生,故一般不易测出。RF 有 Ig G、IgA 、 IgM、IgD 和 IgE 五类,用凝集试验法测出的主要是 IgM 类。多数作者认为,IgM 类 RF 的含量与 RA 的活动性无密切关系;IgG 类 RF 的含量与 RA 患者的滑膜炎、血管炎和关节外症状密切相关。IgA 类 RF 见于 RA、硬皮病、Felty 综合征和 SLE,是 RA 临床活动的一个指标。IgD 类 RF 研究甚少。IgE 类 RF 除 RA 患者 外,也见于 Felty 综合征和青年型 RA。在 RA 患者,高效价的 RF 存在并伴有严重的关节功能受限时,常提示 预后不良。在非类风湿患者中,RF 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这些人以后发生 RA 者极少。 七、类风湿的治疗 电疗方法有中波电疗法、短波电疗法、超短波电疗法、间动电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