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大学 1996 年-2007 年哲学史考研试题汇总 1996 年 名解 六府三事、天爵、四法界、德性之知、俱分进化 问答(五选三) 1、荀子对礼义和人性的看法 2、王弼对自然名教的看法 3、慧能“本性是佛 ”说 4、王夫之能所关系的论述 5、严复的认识论 1998 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史 (中国哲学方向) 1、费希特的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2、 最早提出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3、单子的预定和谐是(国名)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4、培根提出的四假象是 5、 (哲学家)在 (著作)提出主奴意识 6(哲学家)认为知识即是美德 7、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论证是 8、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9 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 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简要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 5 分 1、巴门尼德的存在 2、原子和虚空 3、四因说 4、流溢说 5、唯实论 6、我思故我在 7、物是观念的集合 8、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 分析题 4 选 3 15 分 1、柏拉图理念论的分有说及其困难 2、休谟的因果学说及其理论基础 3、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学说及其作用 4、黑格尔主体即实体的思想 2000 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 1、 礼记 2、谶纬 3、崇本举末 4、习与性成 5、体用一 2 简答 1、郭象与支遁逍遥义的比较 2、华严宗的“四法界”说 3、戴震论理和欲 的关系 4、郭店楚简的发现及其意义 论述 1、 易传 关于道的看法 2、王阳明与朱熹格物学说的比较 2001 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 一、 解释下列哲学命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 以心原物 3、 圣人体无 4、 一故神两故化 5、 物 莫非指而指非指 二、 把下面一段文字标点今译并给以分析评论(25 分) 求向物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 知物不去复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 至今 2002 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不全1 离坚白 2 淮南格物 3 万理具于一心 4 通为天下第一要义 今年和去年都考了一段给原文标点,翻译和评述先秦的 2005 北大中国哲学 名解 是者(巴门尼德) ;理念(柏拉图) ;唯名论;启蒙运动;单子 简答与论述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笛卡尔的 普遍怀疑;斯宾诺莎事物的次序即观念的次序;洛克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 (为何提出此种区分) ;休谟的因果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康德的哥白尼革命; 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 2005 北大中国哲学 名解与简答 中庸;离坚白;以说出故;六理;四法界;能必副其所;四几 论述 (选二共 70 分)比较孟子与告子的人性论(仅供留学生) ;比较韩非与老子的 道论;比较朱熹与罗钦顺的理一分殊;比较王守仁与王夫之的知行观 标点翻译 (共 20 分)原文为 中庸章句序 文首至“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2005 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 名词解释 20 中庸,四法界,六理, 四几 二 简答 40 离坚白,以说出故,崇本举末, 一物两体,能必副其所 三 问答 70 国内考生前 3 题选 2,外国考生 4 选 2 1 老子 与韩非道论异同 2 罗钦顺与朱熹理一分殊 3 王守仁与王夫之知行观异同 4 孟子 与告子人性论比较 四 标点并翻译古文 20 分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 者 ,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 所 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 3 言, 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2007 年北京大学 中国哲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三表 四端 虚一静因 内籀外籀 人副天数 神灭 论 太虚即气 理一分殊 四句教 二、论述题 试述朱熹、王阳明、王艮及颜元的格物思想。 现代西方哲学部分 二、 论述题 1、论述柏拉图关于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的区分 2、从方法论角度 分析笛卡儿的怀疑 3、分析洛克关于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思想 4、分析 黑格尔的哲学起点。 2001 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 释词 心斋 ;人副天数; 独化;道统;格物;三世说;二、翻译(略) 三、简答 1、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 2、什么是法界缘起论? 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 3、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四、论述中国 哲学中, “天人和一”论有哪几种理论形态?请分别予以评述。 2002 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 词 1、齐物论 2、即万物之自虚 3、理一分殊 4、至良知 5、俱分进 化二、翻译 三、简答 1、怎样分与评价王弼的一段话:“忘象者,乃得意者 也;而象可忘也” 2、怎样评价王夫之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批评? 四、论述 论先秦时期人性论的历史的与逻辑的演变 2003 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正名;反者道之动;春秋繁露;言意之辩;西铭;坛经;六 经注我;致良知;孔子改制考;天演论二原典解读(略)三、论述(二选一) 1、分析、评价庄子齐是非的思想 2、分析、评价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 1999 年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哲学史试题 一、简答下列各题(每题 5 分,共 50 分) 1、爱利亚学校 2、柏拉图“回忆说的主要内容 3、德漠克利特的“影像”说 4、亚里士多德关于“第一哲学”的定义 5、 “奥卡姆剃刀 ” 6、休漠的不可知论观点 7、笛卡儿的二元论 8、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的论述 9、康德的“自在之物” (“物自体” ) 4 10、费尔巴哈论 “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 二、回答下列各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 2、简评实用主义真理观 3、海德格尔论“此在” 三、试论述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与继承(20 分) 2001 北京师范大学 1.仁 2.不忍人之心 3.和而不同 4.坛经5.封建论 6.张载 7.王阳明 8.民生 史观 1. 董仲舒哲学的特点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2.试论朱熹知行观理论价值 3.论 述中国历史上的形神观 2002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试题 一. 名词解释(选答 5 题,带 *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 20 分): 四端 齐物 *一念三千 *法界缘起 本体 质力相推 二. 简述题(选答 4 题,带 *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 60 分): 1.试述孔子的“以政为德 ”思想。 2.试比较王充与郭象的“ 自生”理论。 3.*唯识“四分”的构成及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 4.什么是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 5.试分析康有为天人学说的主要特色。 三. 给下列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20 分)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 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 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 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 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 君子之道鲜矣 夫理有至极外内相冥未有极游外之致而不冥于内者也未有能冥于内而不游于 5 外者也故圣人常游外以冥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见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 然自若见形而不及神着天下之常累也是故睹其与群物行则莫能谓之遗物而离人 矣睹其体化而应务则莫能谓只坐忘而自得矣岂直谓圣人不然哉乃必谓至理之无 此是故庄子将明流统之所宗以释天下之可悟若直就称仲尼之如此或者将据所见 以排之故超圣人之内迹而方外于数子宜忘其所寄以寻述作之大意(注:标点直 接在试题上做,不用另抄题) 2006 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 一、简答题 1, 道德经2 ,公孙龙 3,天命之谓性 4,斗莦之性 5,裴頠 6, 天人交相胜 7,四法界 8, 传习录9,严复 10, 虺书 二、论述题 1,试分析孔子“仁”和墨子“兼爱”思想的同异。 2,具体说明宋儒“理一分殊”的思想。 3,王夫之人性论的具体内容。 2007 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简释 1 齐物论 2无行相克 3一阴一阳之谓道 4形质神用 5得意忘象 6血气心知 7八识 8般若 9 仁学 10.新理学 二. 问答 1孟子尽心,知性,知天思想评述 试述郭象独化论 张载太虚即气思想评析 马哲 一哲学的反思性 辨证的否定观 真理的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 价值观及其功能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材料题(太多自己找)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等于抛弃了辨证法谈对其的理 6 解 三论述 论物质和实践的关系 论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2005 复旦大学 一,意识形态实践唯物主义市民社会万物皆备于我中体西用四假象语言游戏绝 对命令科学共同体自然法增长的极限禅宗马丁路德三达德 二、简答题(共 4 题,任选 2 题,每题 25 分) 1.怎样理解“人不是单个的抽 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大意) 2. 比较老子与庄子思想的异同 3.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 4.科学与伪科学,非科 学的区别及意义 2002 中国社科院中国哲学 一、 名词解释(共四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1、 大学 2、四端 3、鹅湖 之会 4、王艮 二、 简答题(共 2 题,每题 15, 共 30 分)1、 简述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2、 简述朱熹“理一分殊”说。 三、 论述题(共 2 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1、 试论孔子学说中“仁”与 “礼”的关系。 2、 试论王夫之哲学中“道”与“器”的关系。 中国哲学专业基础课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 6 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 1、 正名 2、 兼爱 3、 天人感应 4、 一念三千 5、 气质之性 6、 托古改 制 二、简答题(共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简析“白马非马 ”。 2、简述“朱陆异同” 。 三、论述题(共 2 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1、 试析老子的“有生于无” 。 2、 试析张载的“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西方哲学史试题 一. 填充题( 共 6 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 1. 古希腊朴素辩证法哲学家 _(约公元前 535- 475) 说: “宇宙万物既非神所创,亦非人所创,乃是(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永恒的活生生的火,合规律地燃烧着,合规律地熄灭着” ;“一切皆流,一切 皆变” 。 (5 分)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留基伯的学生 _(约 公元前 460-370)认为,万物都是由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粒子即原子构成, 人的灵魂是最活动、最精微的原子构成。 (5 分) 7 3.古希腊最重要的智者派(诡辩派)的代表是 _(公 元前 481-411) ,他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 。 (5 分) 4.英国近代第一个唯物主义哲学家_ (1561-1626)认为, 要命令自然就要服从自然,研究和发展自然规律。他有一个著名的口号:“知 识就是力量。 ”(5 分) 5.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 _ (1632-1704)写有人类理 智论和政府论等著作。他反对天赋观念说,坚持“白板说” ,即认为:心 灵的原来状态是一块白板或一张白纸,它上面刻画的数不清的形形色色的东西, 是从经验得来。 (5 分)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有个主教叫 _ (1684-1753),他竭力否 认物质的客观存在,其基本论点是:我们所认识的,仅只是感觉, “存在就是被 感知” ,离开了感觉,什么都不存在。 (5 分) 二. 回答题(共 2 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1 康德所说的“自在之物”是什么意思?恩格斯是怎样驳斥不可捉摸的“自 在之物” ,证明事物是可以被我们认识和掌握的?(20 分) 2 在黑格尔看来,自然界只是观念的“外化” ,是绝对精神通过逻辑发展阶段 后把自己外在化的结果。试对这种观点加以分析批判。 (20 分) 三. 论述题(30 分)简述包括费尔巴哈在内旧唯物主义者理论上的主要缺点。 (30 分) 2001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西方哲学史考试题 一 名词解释(共 4 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绝对精神(黑格尔) (5 分) 2纯粹理性(康德) (5 分) 3白板说(洛 克) (5 分) 4理念(柏拉图) (5 分) 二简答题(共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简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 (15 分) 2简述马尔库塞关于发达工业社 会的理论。 (15 分)三综述题(共 2 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 1 法兰克福学派有哪些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5 分) 2康德认识论的基本内容和现实意义。 (25 分)409(语言分析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西方哲学史试题 一 名词术语解释(共 4 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 洞穴比喻(5 分) 2) “我思故我在” (5 分) 3) 先天综合判断(5 分) 4) Dasein(此在) (5 分) 二 简答题(共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 为什么康德称他的哲学为“哥白尼革命”?(15 分) 2) 库恩“不可通 约性”观点的实质是什么?(15 分) 三 论述题(共 2 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 8 1) 试论休谟的“因果关系说” 。 (25 分) 2) 试论 20 世纪西方哲学中的“语 言的转向” 。 (25 分) 2002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 系别:哲学系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哲学史 一、 基础知识填空(共 6 题,共 20 分) (1) “三玄” ( )(3 分)(2) “三表” ( )(3 分)(3) “五德” ( ) (3 分)(4) “三教”(3 分 )(5) “北宋五子 ” (5 分) (6) 心理建设 的作者是 。 (3 分) 二、 简释下列命题(共 4 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1 天人合一 (5 分) 2 谶纬( 5)3 离坚白 (5 分) 4 中体西用 (5 分) 三、 论述题(以下四题选两题回答,每题 30 分,共 60 分) 1 试论荀子的“化性起伪”思想。 (30 分) 2 试论张载的气一元论为何 在朱熹那里转化为理本体论。 (30 分) 3 试比较王充的“知为力”与培根 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异同。 (30 分) 4 试析黑格尔为何断言孔子没有哲 学,认为论语只是格言集。 (30 分) 2005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哲学基础理论复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5 6=30 分) 1、白马非马 2、格物致知隐藏: 3、四因说 4、绝对理念 5、此在(Dasein) 6、 正义论 隐藏: 二、简答题(104=40 分) 1、简述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基本分歧。 2、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内涵。 3、简述中国美学界对“美是什么”这一基本命题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及代表 人物。 4、简述儒家与墨家的主要差异。 三、论述题(152=30 分)隐藏: 1、论述康德在哲学史上实现的“哥白尼革命”的内涵及其影响。 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辨证法做了这样一个明确论述: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 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 结合这一论述谈谈你对辩证法的理解。 2 006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 一、解释与分析 (1)考的是一段殷周宗教改革的引文,出自国语 (2)这题是考荀子的那段名言了, “天行有常”那段 9 二、简答 (1) 周易 书名的由来与要义 (2)墨家思想的主要观点 (3) 汉书.艺文志论法家 (4)王弼在魏晋玄学中的地位 (5)陆九渊的“ 心即理“与朱熹的“性即理“ 的区别 (6)王夫之的主要著作与思想特点 三、论述题 (1)中国哲学的基本特点概说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特点 2001 南开中国哲学 一,名词解释 1、为仁由己。2、道法自然。3、言必立仪。4、言尽意论 5、物不迁论。6 、格物至知。 7、知行合一。8、知难行易 二,简答题 1、 孙 子兵法中的哲学思想 2、 齐物论的逻辑理路 3、 神灭论的理论贡献 三、 论述题(中哲答 1、2 题。其他答 2、3 题) 1、 明儒学案中的学术史观对 研治中国哲学的借鉴意义 2、中国哲学史上几种典型的矛盾观评析 3、从荀子 的天论到刘禹锡的天论 2002 年 一,名词解释 1、论六家要旨。2、 明儒学案。3、贞元六书。4 、论衡。5、坛经 6、正蒙 7、东西均 8、天演论 二,简答题 1、张载的朴素辨证法思想述要 2、范缜神灭论的理论贡献 3、章 太炎的学术史观 三、论述题(中哲答 1、2 题。其他答 2、3 题) 1、先秦道 家源流及哲学思想评诉 2、先秦儒家源流及哲学思想评诉 3、评孙文学说 2003 年一、 基本范畴释义(选做 8 题,共 56 分) 1、孔子的仁 2、老子的 道 3、墨子的义 4、荀子的虚一而静 5、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6、王充的疾虚妄 7、王弼的贵无 8、僧肇的物不迁 9、方以智的合二而一 10、王守仁的知行合 一二、 哲学命题解析(共 56 分) 1、和与同异,可否相继 2、知己知彼,胜 乃不殆 3、三代相因,损益可知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5、人之性恶,化性 起伪 6、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7、神形相即,形质神用 8、静者静动,动静皆 动三、 论述题(共 38 分) 1、 张载的辩证法思想述评 2、 孙中山的知行观 述评 2002 年 一,名词解释 1、论六家要旨。2 、明儒学案。 3、贞元六书。4、论衡。 5、坛经 6、正蒙 7、东西均 8、天演论 二,简答题 1、张载的朴素辨证法思想述要 2、范缜神灭论的理论贡献 3、章太炎的学术史观 10 三、论述题(中哲答 1、2 题。其他答 2、3 题) 1、先秦道家源流及哲学思想评诉 2、先秦儒家源流及哲学思想评诉 3、评孙文学说 2003 年 一、 基本范畴释义(选做 8 题,共 56 分) 1、孔子的仁 2、老子的道 3、墨子的义 4、荀子的虚一而静 5、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6、王充的疾虚妄 7、王 弼的贵无 8、僧肇的物不迁 9、方以智的合二而一 10、王守仁的知行合一 二、 哲学命题解析(共 56 分) 1、和与同异,可否相继 2、知己知彼,胜乃不殆 3、三代相因,损益可知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5、人之性恶,化性起伪 6、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7、神形相即,形质神用 8、静者静动,动静皆动 三、 论述题(共 38 分) 1、 张载的辩证法思想述评 2、 孙中山的知行观述评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01 年 一、 简释概念、命题(每题 10 分) ,共 40 分) 1、 一般与个别 2、肯定与否定 3、生产关系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 论述题(每题 30 分共 60 分,马哲专业答第一题并选答 3、4、5 中一 题,其他 专业答第二题并选答 3、4 、5 中一题) 1、 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2、 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3、 论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 4、 论真理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辨证关系 5、 论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02 年 一、 简释概念、命题(每题 10 分) ,共 40 分) 1、偶然与必然 2、形式与内容 3、政治上层建筑 4、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二、论述题(每题 30 分共 60 分,马哲专业答第一题并选答 3、4、5 中一题, 其他 11 专业答第二题并选答 3、4 、5 中一题) 1、论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3、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5、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003 年 一、 简释概念、命题(每题 12 分) ,共 60 分) 1、形式与内容 2、现象与本质 3、真理 4、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 世界 二、论述题(每题 45 分共 90 分,马哲专业答第一题并选答 3、4、5 中一题, 其他 来源: 专业答第二题并选答 3、4 、5 中一题) 1、 论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 2、 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3、 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 论人类个体之间的交往关系 5、 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实践,谈谈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名校考研专业课真题分析.文史哲分册(2003) 【名解 1】 白马非马(人大 97);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南开 00); 浩然之气(武大 00) ;绝地天通(厦大 99);否极泰来(厦大 99) ;温故知新(厦大 99);道法自 然(厦大 99、南开 01、浙大 99/00);虚壹而静(厦大 99、人大 98);大直若 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武大 00); 三表(人大 97、复旦 99、浙大 98);效验 (人大 99) ;无为(人大 00);中庸(吉大 00);有无(复旦 97);离坚白(吉 大 00) ;道统论(复旦 97);抱法处势(南开 00) ;五德始终(复旦 97);化性 起伪(复旦 97、浙大 98);天人相分(复旦 99);仁(北师大 01);不忍人之心 (北师大 01); 和而不同(北师大 0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厦大 01);涤除玄 览(厦大 01); 克己复礼为仁(厦大 01);尽心知性知天(浙大 98);参验(浙 大 98) ;制天命而用之(浙大 98);兼爱(浙大 99);天人合一(浙大 00);有 待无待(人大 01); 名实(浙大 01);三玄(浙大 01) 【简答 1】 评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人大 97)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思想(人大 98)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复旦 99) 简述孟子的仁政学说(人大 00) 12 易经的性质及其三大原则(厦大 99) 试分析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人大 99) 简论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人大 99) 孙子兵法中的哲理思维(南开 01) 齐物论的逻辑思路(南开 01) 墨子的兼爱思想(厦大 01) 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有什么特色(浙大 00) 庄子的是非观(浙大 01) 【论述 1】 试述阴阳五行思想及其相互关系(厦大 99) 战国“百家争鸣”述论(复旦 97) 庄子道论述评(吉大 00) 评述荀子的虚壹而静论(武大 00) 试述孔子哲学思想的合理因素及其现代意义(浙大 00) 【名解 2】 葛洪(复旦 97) ;业报轮回(人大 98) ;相竞以器(人大 99) ;论六家要旨 (复旦 97) ;独化(人大 98) ;二谛(吉大 00) ;贵无(吉大 00) ;止观(复旦 97) ;实相(复旦 97) ;不真空(人大 97) ;性三品(吉大 00)天人交相胜还 相用(南开 00) ;言尽意论(南开 00/01) ;形质神用(南开 00) ;人副天数 (人大 00) ;唯识无境(人大 00) ;坛经 (北师大 01) ;封建论 (北师大 01) ;天不变道亦不变(厦大 01) ;一物两体(厦大 01、浙大 01) ;阿赖耶 (人大 01) ;天人感应(浙大 99) ;六相圆融(浙大 01) ;自生而必体有(人大 01) 【简答 2】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南开 00) 简述王充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人大 98) 简论玄学的以无为本思想(人大是 97) 董仲舒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影响和地位(南开 00) 魏晋时期关于名教和自然的关系主要有哪些理论(复旦 99) 什么是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人大 00) 柳宗元的历史发展观有哪基本内容(浙大 00) 范缜的神灭论对形神关系说作出了哪些新贡献(浙大 00) 述评王弼的言意之辩(人大 01) 神灭论的理论贡献(南开 01)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厦大 01) 慧远的“真如法性”说(厦大 01) 竺道生对禅宗的影响(厦大 99) 【论述 2】 13 王充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及无神论思想。 (南开 00) 僧肇在般若无知论中认为:“智有穷幽之鉴,而无知焉;神有应会之用, 而无虑焉,神无虑,故能独王于世表,智无知,故能玄照于事外。智虽事外, 未始无事,神虽世表,终日域中” 。这里得出了般若之“智”与常识之“知”的 关系,试用佛教真俗二谛论的方法,阐述此篇论文的主旨。 (复旦 97) 试述华严宗的法界缘起的思想。 (吉大 00) 论述范缜神灭论的基本观点及其意义。 (浙大 01) 比较王弼贵无论与僧肇不真空论。 (浙大 98) 试述魏晋玄学的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人物与基本思想。 (浙大 99) 范缜的神灭论及其证明。 (浙大 99) 从荀子的天论到刘禹锡的天论 。 (南开 01) 试分析魏晋玄学的“本体论”特色。 (厦大 01) 董仲舒哲学的特点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北师大 01) 【名解 3】 叶水心(复旦 97) ;三纲领八条目(复旦 97) ;心外无物(吉大 00) ;见?而作 不俟终日(武大 00) ;理一分殊(南开 00、人大 01、浙大 99) ;致中和(南开 00) ;心学(复旦 99) ;无极而太极(吉大 00) ;易简工夫(人大 99) ;事功学 派(复旦 99) ;童心即真心(复旦 99) ;张载(北师大 01) ;王阳明(北师大 01) ;格物致知(南开 01) ;知行合一(南开 01) ;传习录 (浙大 98) 西 铭 (浙大 99) ;泰洲学派(浙大 99) 【简答 3】 简述张载的“虚空即气”的思想及其理论意义。 (复旦 99)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的宇宙生化观。 (厦大 99) 比较宋明理学中“性即理”与“心即理”两种理论的异同(人大 97) 简述朱陆之争的基本问题极其意义(人大 98) “同则同之,异则异之;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单与兼无所相避则 共,虽共,不为害矣。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武大 00) “万象虽殊,而不能自异,不能自异,故知象非真象;象非真象故,则虽象而 非象。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武大 00) 为什么说“心即理”即陆王心学的基本观点?(人大 00) 张载是怎样论证他的“太虚即气”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浙大 00) 【论述 3】 试述程朱理学的理一分殊思想。 (人大 99) 试析朱熹的心性思想。 (吉大 00) 宋儒“存天理,去人欲” 、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命题在学理上能否成立? 它们的实际历史作用又是如何?(复旦 97) 试析朱熹知行观的理论价值。 (北师大 01) 试论朱熹理学的集大成特色。 (厦大 01) 14 试述朱熹本体论思想与儒道释三教的源流关系。 (人大 01) 张载的“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 。 (浙大 98) 【名解 4】 质测即藏通几(武大 00) ;经世致用(浙大 00) ;以理杀人(浙大 98) 【简答 4】 黄宗羲的学术史观。 (南开 00) 王夫之的知行观。 (浙大 01) 【论述 4】 王夫之历史观述评。 (厦大 99) 试论黄宗羲对王阳明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浙大 00) 明儒学案中的学术史观对研治中国哲学的借鉴意义。 (南开 01) 【名解 5】 知难行易(人大 00、吉大 00、南开 01) ;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南开 00) ; 俱分进化(吉大 00、武大 00) ;质力相推(人大 97) ;三世进化(人大 98) ; 尚力非命(南开 00) ;法无顿渐(人大 99) ;托古改制(复旦 99) ;天命之性 (人大 00) ;民生史观(复旦 99、北师大 01) ;公羊三世说(人大 01) ;严 译名著丛刊 (人大 99) ;三民主义(人大 99) ; 新学伪经考 (人大 01) ;心 力(浙大 01) 【简答 5】 简述严复的“开明自营”伦理观(吉大 00) 严复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人大 00) 谭嗣同是怎样从哲学上批判维护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复旦 99) 康有为与公羊“三世说” 。 (厦大 99) 试比较谭嗣同与王夫之的道器观的同异。 (人大 99) 试比较王夫之与孙中山知行理论的的同异。 (人大 98) 简述维新派的历史进化论及其对古代历史理论的批判继承。 (人大 97)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 (浙大 01) 魏源的矛盾观。 (南开 00) 【论述 5】 评述孙中山的知行观。 (武大 00) 评述中国历史上的形神观。 (北师大 01) 中国哲学史上几种典型的矛盾观评析。 (南开 01) 严复的经验论与孙中山的知行观之异同。 (南开 00) 论述近代的西学东渐过程,并论述进化论对中国近代哲学的作用和影响。 (复旦 97) 欧阳渐在 20 年代初作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日科学之必需的讲演,提出 佛法与其他宗教的基本区别有四:“一者崇卑而不平,一者平等无二致;一者 思想极其锢陋,一者理性极其自由;一者拘苦而昧原,一者宏阔而真证;一者 15 屈己以从人,一者勇往以从己。 ”试评述欧阳渐“佛法非宗教非哲学”的主要论 点,并阐述你对佛教哲学特点的基本看法。 (复旦 97 中国人大中国哲学史 2001 一、 简释下列名词或命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有待无待 自生而必体有 阿赖那 理异分殊 公羊三世说 二、 简答下列各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 简论孟子的“四端”说 2、 述评王弼的言意之辩 3、 试述孙中山的民生史观 三、 论述朱熹本体论思想与儒释道三教的源流关系(30 分) 四、 给下列原著标点译成现代汉语(20 分)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 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飞因非因市是以圣人不由 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果且无 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 胞物吾也与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 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之疲癃残疾惸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性唯 肖者也 2002 一、 名词解释(选答 5 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 20 分) ; 四端 齐物 一念三千 法界缘起 本体 质力相推 二、 简述题(选答 4 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 60 分): 1、 试述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 2、 试比较王充与郭象的“自生”理论。 3、 唯识“四分”的构成及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 4、 什么是见闻知之与德性知之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 5、 试分析康有为天人学说的主要特色。 三、 给下列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20 分): 易 与 天 地 准 故 能 弥 纶 天 地 之 道 仰 以 观 于 天 文 俯 以 察 于 地 理 是 故 知 幽 明 之 故 原 始 反 终 故 知 死 生 之 说 精 气 为 物 游 魂 为 变 是 故 知 鬼 神 之 情 状 与 天 地 相 似 故 不 违 知 周 乎 万 物 而 道 济 天 下 故 不 过 旁 行 而 不 流 乐 天 知 命 故 不 忧 安 土 敦 乎 仁 故 能 爱 范 围 天 地 之 化 而 不 过 曲 成 万 物 而 不 遗 通 乎 昼 夜 之 道 而 知 故 神 无 方 而 易 无 体 一 阴 一 阳 之 谓 道 继 之 者 善 也 成 之 者 性 也 仁 者 见 之 谓 之 仁 知 者 见 之 谓 之 16 知 百 姓 日 用 而 不 知 故 君 子 之 道 鲜 矣 夫 理 有 至 极 外 内 相 冥 未 有 极 游 外 之 致 而 不 冥 于 内 者 也 未 有 能 冥 于 内 而 游 于 外 者 也 故圣 人 常 游 外 以 冥 于 内 无 心 以 顺 有 故 虽 终 日 见 行 而 神 气 无 变 俯 仰 万 机 而 淡 然 自 若 夫 见 行 而 不 及 神 者 天 下 之 常 累 也 是 故 睹 其 与 群 物 并 行 则 莫 能 谓 之 遗 物 而 离 人 矣 睹 其 体 化 而 应 物 则 莫 能 谓 之 坐 忘 而 自 得 矣 岂 直 谓 圣 人 不 然 哉 乃 必 谓 至 理 之 无 此 是 故 庄 子 将 明 流 统 之 所 宗 以 释 天 下 之 可 悟 若 直 就 称 仲 尼 之 如 此 或 者 将 据 所 见 以 排 之 故 超 圣 人 之 内 迹 而 寄 方 外 于 数 子 宜 忘 其 所 寄 以 寻 述 作 之 大 意 注:标点直接在试题上做,不用另抄题。 2003(中西哲学史) 请从以下 8 题中任选 5 题(每题 30 分,共 150 分) 、 试 1 比较孟子、荀子的人性论思想之异同。 、 从下列玄学家(王弼、稽康、郭象)中选择一个,分析其主要思想特征。 、 禅宗“南顿北渐”说评析。 、 试述朱熹的理气观。 、 试分析苏格拉底“德行即知识”的思想的主要意义。 、 试说明柏拉图在“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之间所作的区别。 、 试谈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的含义,以及它在笛卡尔形而上学中的 地位。 、 什么是康德的“二律悖反”?试举出其中的一组,简述康德是怎么论证 的。 2004(中西哲学史) 一名词命题解释(每题 5 分,共 30 分): 唯名论 四假象说 单子论 名教与自然 理一分殊 气 二简述题(60 分,每题 15 分) 1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质料与形式的学说 2 简述巴克莱(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命题 3 简述先秦人性论思想 4 简述老子的无为思想 三论述题(60 分,每题 30 分) 1 时论中国哲学史上的“义利之辨” 2 试论康德的实践理性 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命题解释(每题 6 分,共 30 分): 中和 正始之音 涅盘 传习录 知难行易 17 二简述题 1 分析荀子“ 化性起伪”的思想 2 何谓“烛火之喻 ”及其思想意义 3 甚麽是禅宗的“无念”思想 4 分析周敦颐的“立人极”说 5 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哲学的中西体用之争 2005 一、名词命题解释(每题 6 分,共 30 分): 论语 兼以易别生之谓性不真空心外无物 二、简答题(每题 20 分,共 80 分): 1、什么叫做“无为而无不为”? 2、韩愈的道、德“虚位”说是什么意思? 3、什么是张载的“太虚即气”说? 4、章太炎的“俱分进化”是怎样的一种观点? 三、论述题(选答 2 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1、韩非子说:“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 也,多少之实异也。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 寡也。 ”请将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其思想。 2、试述郭象“独化”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3、试述谭嗣同的“以太”说及其历史价值。 2006 一 名词命题解释(任选 5 题,每题 8 分,共 40 分): 一阴一阳之谓道 逍遥游 白马非马 六相圆融 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 二简答题(任选 3 题,每题 12 分,共 36 分): 1 孟子是如何论证人性是善的 2 陆王心学是如何论证心即理的 3 宋明理学一般分为即大学派?各自的特点是什麽 4 简述王夫之关于动静变化的理论 三、论述题(任选 3 题,每题 20 分,共 60 分): 1 老子关于自然无谓的理论 2 儒家“仁爱 ”与墨家“兼爱”的异同 3 魏晋玄学关于自然与名教的争论 4 张载关于“ 民胞物与”的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四 标点,翻译并评论(14 分) (1)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 物与我为一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 18 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 为一。 于:比。豪:通作“毫” ,细毛。末:末稍。秋毫之末比喻事物的细小。 大山:一说读如泰山。 殤子:未成年而死的人。 夭:夭折,短命。 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的 孩子更长寿,而传说中年寿最长的彭祖却是短命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 为一体。 (2)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 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豪末 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 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 天地之为稊米也,知豪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 用自然的常理来看,万物本没有贵贱的区别。从万物自身来看,各自为贵而又 以他物为贱。拿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于事物自身。按照物与物之间的差 别来看,顺着各种物体大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大的,那么万物就没有 什么不是大的;顺着各种物体小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小的,那么万物 没有什么不是小的;知晓天地虽大比起更大的东西来也如小小的米粒,知晓毫 毛之末虽小比起更小的东西来也如高大的山丘,而万物的差别和数量也就看得 很清楚了。 2007 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哲学综合 一, (每个 15 分 ) 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 与科学性的统一。 2 简述实践是人的存在方 式。3 简述真理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4 简述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5 简述荀子的性伪学说。 6 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 二, 1 论述西方近代哲学中经验论与唯理论关与认识论的争论。 2 试比较老子道论与庄子道论之异同。 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 8 分,共 40 分) 1 三表法 2 以物观物与以道观物 3 天行有常 4 不真空 5 民胞物与 二,简答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 1 荀子是如何论证人性恶的? 2 简述禅宗自性是佛的理论。 3 简述韩愈的道 统说。 4 谈谈你对 “王门四句教”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 1 老子“自然无为”的理论及其思想 基础。 2 试述宋明理学对于“格物致知”的不同解释及其思想倾向。 19 中国哲学史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白虎通义: 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又 称白虎通 、 白虎通德论 。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 79)白 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 4 卷。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 五行为基础, 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 目,对社会生活、国家制度和伦理原则等作了基本规定,实际是一部以今文经 义为依据的国家法规。主要注本有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等。 2、 【 仁 】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 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 恕”之道。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 之中。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 义” ,认为“大道废,有仁义” 。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 之首。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近代学者接受西方 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 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3、 【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 统一的观点。天人合一不等于天人等同。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 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本质和规律,追求天人之间的和 谐,反对把天与人相互割裂、相互对立,具有合理的因素。 4、 【 无为 】道家哲学思想。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 配的。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 ,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 ,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 妄为。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 、 “无失” ,达到“无不为” 。 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 而其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的思想,则为淮南子发展成“因物之所为” 、 “循理而举事” ,从而有所作为的思想。 5、 【 白马非马】中国先秦名家公孙龙的命题。它是揭示个别与一般辩证关系的 命题,触及到了概念的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的思想。另外,这一命题也触 及到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问题,强调了概念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立性。 6、 【 太极 】太即大,极指极至。语出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 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由太极产生 20 阴阳,由阴阳生出四象,由四象生出八卦。近代孙中山吸收西方近代科学知识, 用太极翻译西文“以太” ,仍视为宇宙的本原:“元始之时,太极(此用以译西 名以太也)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 此世界进化之第一时期也。 ”表达了物质进化论观点。 7、 【 天人感应】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神秘学说。认为天和人相类相通, 天具有意志,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战国时学阴阳家者有持此 说。西汉董仲舒加以系统化、哲理化。后导致谶纬神学的出现,故受到王充的 批判。 8、 【 知行合一】明王守仁的重要哲学思想王守仁吸收前人思想,针对程朱“知 先行后”导致的知行脱节的不良风气,大力提倡知行合一。对反对知行脱离有 一定积极作用,但混淆了知与行的本质区别,有以知取代行的倾向,故受到明 清之际的王夫之的批判。 9、 【 经世致用】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思潮。指学问必须能治国安民,有益于国 计民生,取得实际的功效。又称经世致用之学,与空疏无用之学相对。最初导 源于南宋的浙东事功学派。到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成为一股学术思潮。 10、 【中体西用】中国近代中西文化之争中洋务派的主张。即“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 。意为以中国传统文化即纲常名教为立国之根本,以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 文化措施为强国之作用。这一观点表明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带来极大的 冲击,要使中国富强必须向西方学习。但它主张维护传统社会的根本制度和纲 常名教,希企用西方的“富强之术”使封建社会恢复生机。成为洋务运动、反 对维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前女生生理知识课件
- 高空坠落培训课件
- 北京小学信息考试题库及答案
- EG31-生命科学试剂-MCE
- 北大医疗vb考试科目及答案
- 社区护士考试题集及答案
- 国际法考试题及答案
- 动物考试题及答案
- 高村镇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高效消防知识培训心得课件
- 脑健康中心建设指南(2024年版)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选择题(解题指导+专项练习)原卷版
- 高考小说阅读导练:蒙太奇、意识流、冰山理论专项(理论指导+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查房
- 园林局城市绿化养护手册
- 法社会学教程(第三版)教学
- 人工智能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挑战与机遇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应用文写作》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103-2008
- 高三5月大联考作文“新技术”“新产业”“新质生产力”导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