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技术学专业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一、培养目标 教育技术学方向:本专业方向培养能够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通过各种技术与资源的开发和 应用促进人类学习的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规格包括:能够从事教育技术学科前沿问题研究的 理论研究型人才,在各级各类教育部门、教育产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管理、培训和学科教学等岗位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教育信息工程方向:本专业方向培养从事教育信息化规划设计、教育信息管理与教育信息化 技术支撑环境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规格包括:能够从事教育信息化关键技术前沿问题 研究的理论研究型人才,在各级各类教育部门从事教育系统信息网络建设、教育信息管理、信息 化教学环境建设以及课外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 1 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 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愿意为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服务; 2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自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研究与创新的能力。了解教育技术学科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具有一 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 掌握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 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新技术在教育应用方面的基本技能。具有媒体(包括:教学 媒体资源、音频视频素材、多媒体技术与网络课件)制作的基本技能; 4 熟悉国家关于教育、教育技术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关注国家教育发展的各项 重大决策和实施。 5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和 军训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体魄。 6. 注意与研究生教育阶段的要求相衔接,逐步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能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初步具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学制及总学分 学制:4 年;总学分:165 。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2 四、各类课程结构比例 课程类别及学分比例 课程模块 学分数 思想政治理论模块 16 大学外语模块 12 信息技术模块 5 体育与健康模块 4 大学美育 2 军训与军事理论 2 公共选修 8 学校平台课程 (3212 % ) 小 计 49 相关学科基础 53 学科基础 其中双语课学分数为:3 16 院系平台课程 (41.81 % ) 小 计 69 专业方向模块 40,39,38(必修 12 学分) 其中双语课学分数为:3 33,32(必修 12 学分) 专业实习 0,6 毕业论文 7 科研训练与创新活动 0,1,2 专业平台课程 (26.06 % ) 小 计 47 总 计(100%) 165 各学期指导性修读学分分布表 各学期指导性修读学分数 学期 课程类型 1 2 3 4 5 6 7 8 合计 学校平台课程 15 12 8 5 6 3 2 2 53 院系平台课程 16 17 16.5 8.5 6 5 69 专业方向课程 3 9 9 10 4 8 43 小 计 31 29 27.5 22.5 21 18 6 10 165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技 术 学 本 科 教 学 手 册 2011 3 五、教学计划表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总学时 成绩 考核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讲 课 实 践 考 查 考 试 0106000001 形势与政策 2 128 0205000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一或二) 32 0205000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一或二) 32 02050000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2(三或四) 32 3 2(三或四) 32 思想政 治理论 02050000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2(五或六) 32 0210000001 大学外语 10 5 5 160 大学外 语 高级选修课程 2 64 0201020001 计算机应用基础 2 4 64 信息技 术 0201020002 信息技术应用 3 2+2 32 32 0207000001 形体与健美 1 2(一或二) 32 0207000002 体育文化 1 2(一或二) 16 体育与 健康 0207000003 三自教学 2 64 美育 0211000001 大学美育 2 2 32 0106010001 军事理论 2 2 36 军训与 军事理 论 0106010002 军训 人文科学与艺术模块 2 32 社会科学模块 2 32 数学与自然科学模块 2 32 教育与心理学模块 2 32 学 校 平 台 课 程 公共选 修课 由教务处统 一编写 0213000001 大学数学 A 18 6 6 6 288 020600000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3 48 0201001170 计算机程序设计 4 3+2 48 32 0201001171 离散数学 3 3 48 0214000001 基础物理 A 8 4 4 128 院 系 平 台 课 程 相 关 学 科 基 础 0214000003 基础物理 A 实验 2 4 64 4 0201001172 数据结构 4 3+2 48 32 0201001173 心理学概论 3 3 48 0201001174 课程开发 2 2 32 0201001175 电路理论基础 2.5 2+1 32 16 课 0201001176 数字与模拟电子技术 3.5 3+1 48 16 0201001177 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 3 2+2 32 32 0201001178 教育技术学导论 2 2 36 0201001179 远程教育学原理 3 3 48 0201001047 教学设计 3 3 48 0201001180 媒体理论与实践 3 2+2 32 32 本学科 基础课 0201001181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2 2 36 020100118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3 2+2 32 32 0201001183 计算机网络 3 3 48 0201001184 数据库系统原理 3 2+2 32 32 专业方 向必修 课 020100118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 2+2 32 32 0201001186 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 的设计与开发 4 3+2 48 32 0201001187 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 3 2+2 48 32 0201001188 教育电视系统 3.5 3+1 48 16 0201001189 摄影技术与艺术 2.5 2+1 32 16 0201001043 教育节目制作 4 3+2 48 32 0201001190 编导基础与剧本写作 3 3 48 0201001191 教学开发项目的管理 3 3 48 0201001192 教育电声系统 3 2+2 32 32 0201001194 教育测量与教学评价 3 3 48 0201001195 远程教育中现代通信系 统 2 4 64 0201001196 传播学 2 2 32 0201001219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 1 16 0201001220 人物对话教育技术 思想 1 16 0201001221 学习科学论 1 1 16 教育技 术学方 向课 0201001222 网络社区学习技术 1 1 16 实 践 周 课 程 0201001197 网络教育应用 4 3+2 48 32 0201001198 知识管理与知识工程 2 2 32 0201001199 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 3 2+2 32 32 0201001200 操作系统 4 3+2 48 32 0201001201 计算机网络编程 4 3+2 48 32 0201001202 软件工程 3 2+2 32 32 0201001203 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4 3+2 48 32 0201001204 游戏与教育 2 2 32 专 业 平 台 课 程 教 育 信 息 工 程 方 向 0201001205 虚拟现实技术 2 2 32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技 术 学 本 科 教 学 手 册 2011 5 0201001206 人工智能导论 3 3 48 0201001207 机器人教育 3 2+2 32 32 专业实习 或社会实 践 0201001208 6 科研训练 与创新 0201001209 2 毕业论文/ 设计 0201001210 7 教育技术学专业- 免费师范生 (Educational Technology) 一、培养目标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是:能够适应国家基础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落实国家 有关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与较 强的学科教学能力,了解我国农村中小学的实际状况与需求,能够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 与发展,特别是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基础教育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师范生必须: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我国国情和文化传统有较深刻的理解,具备较开阔的国际视野; 2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3了解教育法规,熟悉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现状,具有以反思、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研究 素养及在基础教育领域开拓创新的潜力; 4掌握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 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新技术在教育应用方面的基本技能。具有必要的 信息素养,能引领并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形成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方面所必备 的信息素养; 5外语水平达到规定的标准,能比较熟练地使用外语; 6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大学生体 育和军训合格标准,具有健康体魄、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及总学分、授予学位 学制及总学分 学制:4 年;学分:165。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学位 6 四、各类课程结构比例 课程类别及学分比例 课程模块 学分数 思想政治理论 14 大学外语 10 信息技术 5 体育与健康 4 大学美育 2 军训与军事理论 2 公共选修 7 通识教育课程 (27%) 小 计 44 相关学科基础 31 学科基础 38 专业方向 22,21,20 专业教育课程 (55%) 小 计 89,88,87 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11 教育研究与拓展 2 教师 教育 基础 教育教学综合实践 11 职业信念与养成教育 2 科研训练与创新活动 0,1,2 毕业论文 6 教师教育课程 (18%) 小 计 32,33,34 总 计(100%) 165 各学期指导性修读学分分布表 各学期指导性修读学分数课程类型 1 2 3 4 5 6 7 8 通识教育课程 14 12 9 4 5 0 0 0 专业教育课程 13 17 17 12 15 17 0 0 教师教育课程 6 2 3 11 10 小计 27 29 26 22 22 20 11 10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技 术 学 本 科 教 学 手 册 2011 7 五、教学计划表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总学时 成绩考核 第 一 学 年 第 二 学 年 第 三 学 年 第 四 学 年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讲 课 实 验 课 堂 练 习 考 查 考 试 0205000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 32 0205000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32 02050000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2 32 3 2 32 思想政 治理论 02050000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2 32 大学外 语 0210000001 大学外语 10 5 5 160 0201020001 计算机应用基础 2 0+4 64 信息技 术 0201020002 信息技术应用 3 2+2 32 32 0207000001 形体与健美 1 2 32 0207000002 体育文化 1 2 16 体育与 健康 0207000003 三自教学 2 64 美育 0211000001 大学美育 2 2 32 0106010001 军事理论 2 2 32 军训与军事理 论 0106010002 军训 0111000001 人文科学与艺术 1 2 16 0111000002 社会科学 1 2 16 0111000003 数学与自然科学 1 16 0111000004 教育与心理学 1 16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公共选 修 0111000005 其它公共选修课程 64 0213000001 大学数学 A 18 6 6 6 2 8 8 021300000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3 0214000001 基础物理 A 8 4 4 1 2 8 相 关 学 科 基 础 课 0214000003 基础物理实验 2 0+4 64 0201001178 教育技术学导论 2 2 48 心理学概论 2 2 0201001047 教学设计 3 3 48 0201001180 媒体理论与实践 3 2+2 32 32 0201001181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2 2 32 0201001177 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 3 2+2 32 32 0201001179 远程教育学原理 3 3 48 0201001195 远程教育中现代通信系统 2 0+4 64 专 业 教 育 课 程 本 学 科 基 础 课 020100118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 2+2 32 32 8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总学时 成绩考核 第 一 学 年 第 二 学 年 第 三 学 年 第 四 学 年 讲 课 实 验 课 堂 练 习 考 查 考 试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0201001197 网络教育应用 4 3+2 48 32 0201001174 课程开发 2 2 32 0201001170 计算机程序设计 4 3+2 48 32 0201001172 数据结构 4 3+2 48 32 0201001183 计算机网络 3 3 48 020100118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3 2+2 32 32 0201001184 数据库系统原理 3 2+2 32 32 专业 方向 必修课 0201001199 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 3 2+2 32 32 0201001171 离散数学 I 3 3 48 发展心理学 2 2 0201001187 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 3 2+2 48 32 0201001188 教育电视系统 4 3+1 48 32 0201001189 摄影技术与艺术 3 2+1 32 32 0201001043 教育节目制作 4 3+2 48 32 0201001190 编导基础与剧本写作 3 3 48 0201001192 教育电声系统 3 2+2 32 32 0201001194 教育测量与教学评价 3 3 48 0201001201 计算机网络编程 4 3+2 48 32 0201001203 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4 3+2 48 32 0201001219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 1 16 0201001220 人物对话教育技术思 想 1 16 0201001221 学习科学论 1 16 专业 方向 选修 课 0201001222 网络社区学习技术 1 16 实 践 周 课 程 0206000002 教育心理学 2 2 32 0201000001 教育学 2 2 32 0201001211 信息技术教学论 3 3 48 0201001186 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的 设计与开发 3 3 48 0201001169 教学技能实训 1 1 16 020100121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概论 2 2 21 0201001213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讲坛 1 1 16 0201001214 教育技术基础教育应用 1 1 16 0111000006 教育见习 1 教师 教育 基础 课程 0111000007 教育实习 10 0106000002 职业信念与养成教育 2 128 0201021070 科研训练与创新活动 2 教 师 教 育 课 程 毕业论 文 0111000008 毕业论文/设计 6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技 术 学 本 科 教 学 手 册 2011 9 六、修读说明 通识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为公共必修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中,相关学科基础课及 学科基础课为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分为专业方向必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每个免费 师范生必须修读专业方向必修课 9 学分和选择修够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10 学分。 教育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免费师范生在校应修满 167 学分。通识教育课程 44 学分; 专业教育课程 91 学分,其中:相关学科基础课 31 学分,本学科基础课 41 学分;专业方向 课 19 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 9 学分,专业方向选修课 10 学分) 。 教师教育基础课程模块中: 1. 教师教育必修课程包括:教育心理学(2 学分)、教育学(2 学分)、信息技术教学论(3 学分)、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3 学分) 、教学技能实训(1 学分作为多媒体与 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的教学实践),共计 11 学分。 4. 科研训练与创新活动是选修,可以是科研创新基金项目,该项目是指主持或参与校 级及其以上级别的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一个基金项目以前三名参与人为准) ,完成答辩且 合格即可冲抵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的 2 学分。 10 课程简介 相关学科基础课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英文名称 Physiology basis of Education 【课程编号】0201001001 【课程类别】相关学科基础课程 【学分数】4 学分 【适用专业】教育学各专业 【学时数】4+2(讲验;实验)/周 【编写日期】2009、9 二、课程目标: 通过教育的生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上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大系统(运动、 神经、感官、血液、消化、呼吸等)解剖结构及生理的基本知识,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及 教育科研奠定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及各项技能;并在态度 与情感上,通过自己对教学工作的饱满热情去感召学生、影响学生,培养他们对学习兴趣 及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及主要学习材料(含教科书及参考书) 本课程介绍了人体基本组织及运动、神经、感觉、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 内分泌等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对人体各生理功能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结合教育学院 学生的就职特点,适度介绍了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和儿童青少年在解剖结构和生 理基础方面的年龄特点。 主要学习材料:王雁 编著. 人体解剖生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 9 月;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杭州大学合编. 人体解剖生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年 3 月第二版;王玢 左明雪 编著.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第三版;姚泰 主编. 人体生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1 年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等四所师范院校合编. 人体组织解剖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年第二版;吴馥梅 编著. 脑活动的内幕.江苏科技出版社, 2000 年第一版;郭光文 王序 主编. 人体解剖学图谱.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年第二版;Rodney A.Rhoades and George A.tanner.Medicai Physiology.1995;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技 术 学 本 科 教 学 手 册 2011 11 高秀来 主编. 人体解剖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年第二版;余成高 等编著. 图表生理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年 四、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 1.课堂讲授 2.组织讨论:进行课堂或小组讨论 3.实验室观察模型 4.个人答疑或讨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通过网络进行。 5.实验及示范实验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平时成绩为 40%:平时作业、参与式学习讨论(15 分) ;模型考试(20 分) ;考勤(5 分)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60%,综合试卷;闭卷考试 六、其它:先修课的要求、课程班规模要求、实践类课程方案等 高中生物学等。 高等数学 D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高等数学 D 英文名称:Undergraduate mathematics D 【课程编号】0201001002 【课程类别】相关学科基础课程 【学分数】2 学分 【适用专业】教育学部各专业 【学时数】32 学时 二、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 运算技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判断一般问 题结论的合理性以及将一般问题数学化的能力;开阔文科学生的理性思维视野,养成运用 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相关专业课程的学 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主要学习材料(含教科书及参考书) 本课程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为: 第一章 绪论 12 第二章 微积分 第三章 线性代数 第四章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教材和参考书: 高等数学 C上册 刘京莉 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学文科数学严守权等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科学中的数学盛立人等编著 科学出版社 高等数学讲义樊映川 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积分(美)D休斯哈雷特 AM克莱逊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的原理与实践COMAP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施普林格出版社 四、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 以教师讲授为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数学知识点提出问题,请学生 们参与思辨式的讨论,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以及对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的理解。 学生需按教学进程及时完成教材相应的习题,以保证系统知识基础的落实。 各部分知识的应用教学,采用教师专题介绍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学生可在 课外根据教学内容,也可以自主选题,探讨数学应用问题,课上进行交流分享。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平时成绩占 40%, 期末闭卷考试占 60% 六、其它:先修课的要求、课程班规模要求、实践类课程方案等 学生需通过高中数学会考。 教育统计学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教育统计学 英文名称:Educational Statistics 【课程编号】0201001003 【课程类别】相关学科基础课程 【学分数】3 学分 【适用专业】教育学部各专业 【学时数】48 学时 二、 课程目标: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技 术 学 本 科 教 学 手 册 2011 13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抱有严肃认真的态度。 (2)使学生掌握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形成一定的统计推断的思想。 (3)使学生了解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并能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 (4)使学生掌握教育统计学中的各种计算方法,能够进行准确的计算。 (5)使学生懂得如何解释统计计算的结果。 (6)使学生初步获得把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主要学习材料(含教科书及参考书) 本课程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数据的初步整理 第三章 集中量 第四章 差异量 第五章 概率及概率分布 第六章 抽样分布及总体平均数的推断 第七章 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第八章 方差分析 第九章 总体比率的推断 第十章 2检验 第十一章 相关分析 教材和参考书如下: 1王孝玲编著:教育统计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2张厚粲、徐建平著: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 3张敏强主编: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年。 4叶佩华、陈一百等:教育统计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年。 5郝德元编著:教育与心理统计,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年。 四、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 课堂讲授 根据课程的进行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 课间、课后及学期末辅导答疑等。 14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40%,包括平时的作业情况、考勤记录和期中考试成绩。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60%,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在考试周内进行。 六、其它:先修课的要求、课程班规模要求、实践类课程方案等 高等数学 、 普通心理学等。 教育测量与评价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教育测量与评价 英文名称:Educational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课程编号】0201001004 【课程类别】相关学科基础课程 【学分数】3 学分 【适用专业】教育学部各专业 【学时数】48 学时 二、 课程目标: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对教育测量与评价抱有严肃认真的态度。 (2)使学生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 (3)使学生掌握各种测量和评价的方法。 三、课程内容与主要学习材料(含教科书及参考书) 第一章 教育评价概述 第二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第三章 教育评价的一般过程 第四章 教育测量的基本问题 第五章 测验的编制 第六章 项目分析 第七章 信度与效度 第八章 常模及分数的解释 第九章 学生评价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技 术 学 本 科 教 学 手 册 2011 15 第十章 课堂教学评价 教材与学习资源 1金娣、王刚编著:教育评价与测量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年 2 戴海崎、张锋、陈雪枫主编:心理与教育测量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年 3郑日昌、蔡永红、周益群著:心理测量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年 4王汉澜主编:教育测量学 ,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 年 5陈玉琨著:教育评价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年 6侯光文著:教育评价概论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年 7张敏强著:教育测量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年 8凌文辁、滨治世编著:心理测验法 ,科学出版社,1988 年 9吴钢著:现代教育评价基础 ,学林出版社,1996 年 10周谦主编:教育评价与统计 ,科学出版社,1997 年 11王孝玲著: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 12国家教委:中小学教育评估 ,1997 年 四、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 1、课堂讲授 2、根据课程的进行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4 次);让学生根据在课上学过的内容及自己的 研究兴趣查阅文献,形成 1 篇论文(5000 字左右)。 3、课间、课后及学期末辅导答疑等。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40%,包括平时的作业情况、考勤记录和论文成绩。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60%,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在考试周内进行。 六、其它:先修课的要求、课程班规模要求、实践类课程方案等 普通心理学 、 教育学 、 教育统计学等 学科基础课程: 普通心理学 16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普通心理学 英文名称:General Psychology 【课程编号】0201001005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学分数】3 学分 【适用专业】教育学部各专业 【学时数】48 学时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有效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职业和学业发展,提高自 我调适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工作内容有基本的 理解。 三、课程内容与主要学习材料(含教科书及参考书)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动力系统及个体差异三大部分内容,具体主题包括心理 学概览、注意及意识;感知、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情绪、动机和需要等心理和行为的 动力;能力、人格的结构及其个体差异等;以及心理和行为的发展与学习等。 教材 1 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 北京师大出版社,2004 2 普通心理学 孟昭兰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 现代心理学 张春兴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4 学与教的心理学 邵瑞珍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 5 心理学与生活 格里格/王 垒等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6 人格心理学 J. M. Burger/ 陈会昌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四、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 (1)课堂讲授 (2)组织讨论:就给出的问题,进行课堂或小组讨论 (3)自我分析:运用学到的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分析并提出改进计划 (4)案例分析:就给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5)模拟练习、游戏等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平时成绩为 40%:平时作业。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技 术 学 本 科 教 学 手 册 2011 17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60%, 儿童心理学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儿童心理学 英文名称:Child Development 【课程编号】0201001006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学分数】3 学分 【适用专业】教育学部各专业 【学时数】48 学时 二、课程目标: 使学生理解 0-18 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变化趋势;分析影响心理发展诸方面因素的作 用;了解研究儿童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主要方法;学会关注儿童和尊重儿童。 三、课程内容与主要学习材料(含教科书及参考书)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绪论、儿童发展的生物学基础、认知和语言发展、情绪和个性发 展、社会性发展及儿童发展的社会背景。 主要参考书: 1、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年。 2、李丹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 ,华东师大出版社 1987 年。 3、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 (修订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4、朱智贤主编:儿童心理学 (修订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年。 5、美 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儿童发展(第五版)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相关学术期刊: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科学 学前教育研究 四、考核方式 期末闭卷考试,占课程综合成绩的 60%;平时成绩占 40%,包括出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 五、其它:先修课的要求、课程班规模要求、实践类课程方案等 普通心理学和人体解剖生理学 教育心理学 18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 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sychology 【课程编号】0201001007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学分数】3 学分 【适用专业】教育学部各专业 【学时数】48 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为学生学习教育学和各科教材教法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同时也为他们以后在教育 和教学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学理论提供必要的基本训练,也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心理学 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主要学习材料(含教科书及参考书) (一)总论(或绪论、概论等) (二)第二部分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流派 (三)第三部分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流派 (四)第四部分 迁移理论及策略 (五)第五部分 问题解决及创造性培养 (六)第六部分 动机理论及引发动机的策略 (七)第七部分 认知风格与因材施教 教材与学习资源 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施良方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年 5 月第 1 版。 教育心理学,邵瑞珍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年 6 月第 1 版。 四、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 学习方式:集体讨论、形成正确学习观念 加强理论、掌握科学学习规律 探索实践、提高实际教学能力 尤其加强自主学习,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需要,自主利用图书馆、网络等 其他学习资源进行自习,并通过“奉献与分享”活动与全班同学共享学习成果。 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授课+小组合作学习(每 5 或 6 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个人独立学习 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授、组织讨论、作业方式 在教学中将主要采用如下方式: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技 术 学 本 科 教 学 手 册 2011 19 讲授式对于核心的概念,主要的理论,基本的原则将由教师进行讲授; 情境化教学通过在课堂开展一些参与式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主动学习; 案例教学运用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或了解一些实际的教学经验。 五、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应不低于学期总成绩 40%(包括作业、论文、文献分析等) 期末考试:应不高于学期总成绩 60%,着重进行能力考察 六、其它:先修课的要求、课程班规模要求、实践类课程方案等 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应当已经修完普通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或儿童心理学) 。 每个班学生最好控制在 4060 人左右,教室应当有多媒体设备、活动桌椅。 教育学原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教育学原理 英文名称:The Principles of Pedagogy 【课程编号】0201001008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学分数】3 学分 【适用专业】教育学部各专业 【学时数】48 学时 二、课程目标: 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知识,能够从教育学原理的视角分析教育问题,形成一定的教育观, 为教育学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为今后的教师生涯奠定初步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主要学习材料(含教科书及参考书) 总论(或绪论、概论等) 第一章 教育本质论 第二章 教育目的论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 第四章 教育与人 第五章 教育与文化 第六章 教育与生活 第七章 教育与自由 教材与学习资源 20 教育学 (王道俊等,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年版) 教育学原理 (成有信,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3 版) “教育学视界”辨析 (陈桂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版) 四、考核方式 考试与作业相结合。其中考试占 70%,作业占 30%。 五、其它:先修课的要求、课程班规模要求、实践类课程方案等 具备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 德育原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德育原理 英文名称:The Principles of Moral Education 【课程编号】0201001009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学分数】3 学分 【适用专业】教育学部各专业 【学时数】48 学时 【编写日期】2009 年 9 月 9 日 二、课程目标: 掌握德育原理的基本知识,能够从德育原理的视角分析教育问题,形成一定的德育观; 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和态度,具有一定的道德践行能力,为今后的教师生涯奠定初步的基 础。 三、课程内容与主要学习材料(含教科书及参考书) 总论(或绪论、概论等) 第一章 科学与道德 第二章 德育本质与功能 第三章 德育目的 第四章 德育内容 第五章 德育过程 第六章 德育方法 第七章 德育流派 教材与学习资源 1檀传宝著:学校道德教育原理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技 术 学 本 科 教 学 手 册 2011 21 2黄向阳著德育原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版 3鲁洁等主编德育新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版 四、考核方式 考试与作业相结合。其中考试占 70%,作业占 30%。 五、其它:先修课的要求、课程班规模要求、实践类课程方案等 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基础以及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 课程理论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课程理论 英文名称:Curriculum Theory 【课程编号】0201001010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学分数】3 学分 【适用专业】教育学专业 【学时数】48 学时 【编写日期】2009 年 9 月 10 日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课程发展的历史;理解这门课的主要概念和基本的课程理论;掌握课程编制的一般过 程,知道中小;理解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能力目标 厘清各种课程理论和思想的渊源与发展脉络;初步运用课程发展的一般方法和技术编制课 程;初步学会运用课程论的有关理论知识分析教育过程中的课程事件。 (三)态度与情感目标 养成关注中小学课程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培养课程意识;激发学生研究课程领域问题的兴 趣和动机。 三、课程内容与主要学习材料(含教科书及参考书) 第一讲 概论 第二讲 课程理论的学科基础 第三讲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第四讲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第五讲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22 第六讲 “泰勒原理” 第七讲 实践取向的课程理论 第八讲 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 第九讲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第十讲 讨论课 第十一讲 课程的实践形态 第十二讲 课程开发的技术(上) 第十三讲 课程开发的技术(下) 第十四讲 课程变革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十五讲 科学课程与人文课程的交融 第十六讲 作业和研讨课 主要参考书目: 1、钟启泉主编:课程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2、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3、奥恩斯坦等著: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 (第三版)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 其他阅读书目: 1、泰勒著,施良方等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版。 2、Leigh Chiarelott 著,杨明全译:情境中的课程课程与教学设计 ,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 2007 年版。 3、W.F.Pinar 等著,张华等译:理解课程 (上、下)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四、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 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讲授、组织讨论、和作业练习。 学习方式上建议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习者对该专业研究领域的问题意识。 五、考核方式 考核总分为 100 分,包括如下两部分: 1、期末考试:以闭卷的方式进行测验,所得分数占总分的 60%。 2、课堂表现和作业:占总分的 40%。 六、其它:先修课的要求、课程班规模要求、实践类课程方案等 学生要更好地学习该课程,应该事先接触如下学科知识: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技 术 学 本 科 教 学 手 册 2011 23 教育哲学、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等。 教学理论 一、基本课程信息 中文名称:教学理论 英文名称:theory of instruction 【课程编号】020100101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学分数】3 学分 【适用专业】教育学部各专业 【学时数】48 学时 二、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了解国内外主要的教学理论流派,具备一定的 教学论理论基础,并且初步了解国内外教学活动的发展动态。 三、课程内容与主要学习材料(含教科书及参考书) 第一章 教学论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 教学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 教学过程 第四章 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 第五章 课程的基本结构 第六章 教学原则 第七章 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 第八章 教学评价 教科书及主要参考书: 1、 教学论稿 ,王策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教学认识论 ,王策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其他参考书目: 现代教学论 钟启泉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10 教育学 凯洛夫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7 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 台北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民国 801991 爱弥儿 卢梭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4 教育漫话 洛克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林哈德与葛笃德 裴斯泰洛齐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教育论 斯宾塞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2 明日之学校 杜威 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顶管劳务合同范本7篇
- 电工基础知识考试题
- 包装工程知识竞赛试题
- 仓储安全消防器材配备考试题
- 初一期末总复习考试题
- 安全知识考试题(机械安全标识解读)
- 模具制造培训考试题
- 水果文学创作素材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考试题
- 家政人员语言与文化培训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4年毕节威宁自治县招聘城市社区工作者真题
- 2025年度2025年少先队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电子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勇气与成长写物作文10篇范文
- 反洗钱可疑交易识别课件
- 2025年中国银行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集
- BIM 建模基础与应用教学教案
- 真人秀节目策划与执行方案
- GB/T 15234-2025塑料平托盘
- 山东省汽车维修工时定额(T-SDAMTIA 0001-202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