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总结论文教育故事_第1页
二年级数学总结论文教育故事_第2页
二年级数学总结论文教育故事_第3页
二年级数学总结论文教育故事_第4页
二年级数学总结论文教育故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我发 现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聪明灵活,想象力丰富,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 极,学习成绩基本稳定。但也有少数几个不足龄生和学困生基础比较 薄弱,作业脏乱,思考速度慢、书写速度慢、对新知的理解也比较慢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现将本人对这学 期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这句话看似 矛盾,其实蕴藏真理:一个学生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塞满,就没 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智力活动的时间,而缺少了智力生活,学生 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对孩子的智 力和体力的摧残。正因为如此“减负”的警钟一直长鸣!但在小学低 段教学中,计算、操作等基本技能对孩子的后期学习非常重要,如何 让孩子既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又不会负担过重呢?本学期,我作了以 下几点尝试: 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 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 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做到高屋建瓴, 胸中有沟壑。观看优秀课例,积极征求同组老师意见,根据学生的年 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教学 方式和学习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其次是努力增强教学技能, 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 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 ,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最后,每节新授课都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 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 第二、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 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 提高复习效率。本册教材9个小单元教学,基本上是数与代数的知识, 其中计算是教学的重点,为了帮助孩子提高计算速度,每节课课前花3 -5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乘法口诀和20以内进位加与退位减口算题,通 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显著。 第三、作业布置与批改。本学期我准备了几套教辅资料,精选练 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习起到最大的 效果。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及时地批改,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 析,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 根据错题记录和分析,制定阶段复习计划和期末复习计划,做到有的 放矢。 二、关注全体,尽可能兼顾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我们这样的大班教学 中,最难兼顾的是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因此,我努力在课 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关注他们的成长: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 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困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学优生提 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习中,对学优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 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学困生掉队。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知识上 补缺补差,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提高学困生的 成绩,首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意义; 其次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增强学 习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有句话说的好:“教是为了不教。” 不能让补习伴随孩子成长! (三)加强家校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成为个性化 教育的有力支持。 三、边教边研,取得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本学期,我们班每天的数学作业,中等学生一般能在10到1 5分钟完成(期末复习时略有增加),基本都能轻松地独立完成。在作 业批改中,很少有集体性错误。 (二)在课后辅导时发现,几个学困生学习成绩进步很大,现在 每次测试都在70-80分左右。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增长,学习越来 越轻松,上学期遇到他们学习上出现问题进行辅导时,总是费尽唇舌 ,启而不发,本学期基本上都是一点就通,学困生辅导一般都在课间 几分钟内完成,很少留到放学后。 (三)班上近一半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善于思考 ,学习成绩优异,学习状态稳定。 四、自我反思,努力实现专业成长。 (一)继续坚持并优化本学期一些有成效的做法,争取让学生在 课堂上解决所有的学习问题,课后只做适当的巩固,控制好课后作业 分量; (二)加大家校之间的联系,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交 流,争取家长更多的支持,致力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 提高。 总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与教学,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反 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一定会和新课标同行,用新课标来指引 前行。 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总结 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电脑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 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 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 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 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1)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搞好教改工作。严格按照学校要 求,积极学习信息素养论 、 教育与科研 新课程标准等内容, 提高教改意识,认识教改意义。积极探讨、交流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 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努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处理 信息能力。 (2)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 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其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但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 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 工作的进行,使得大量电脑理论知识得于传授给学生。 (3)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 好每一节课。电脑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 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 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 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 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4)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我校的学生在信 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拥有一些转学生,与其它学科不同 的是,这些转学生之前从没有用过电脑,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 知道开关机的方法,而其他的学生呢?已经会在网上查找游戏,有的 时候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 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进行了“分层教学” 的模式,并加强 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 攻克的难题。 (5)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 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 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更高学历的学习,学电脑技术、教学技 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 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理论学习等。 根据上述总结,我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 课程指导纲要,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 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就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数学的美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不止一次地提出:“数学是美的。 ”数学的美体现在方方面面,也许 美在她是探求世间现象规律的出发点,也许美在她用几个字母符号就能表示若干信息的简单明 了,也许美在她大胆假设和严格论证的伟大结合,也许美在她对一个问题论证时殊途同归的奇 妙感受,也许美在数学家耗尽终生论证定理的锲而不舍,也许美在她在几乎所有学科中的广泛 应用。 而美的数学,在自古崇尚诗书传世的中国,竟也浸染着扑鼻的书香。中国悠久历史所积淀 出来的文学底蕴,为中国的数学染上了一层夺目的别样颜色,这就是数学的文采。 自然美 刘勰文心雕龙以为文章之可贵,在尚自然。文章是反映生活的一面镜子,脱离生活的 文学是空洞的,没有任何用处。数学也是这样。 数学存在的意义,在于理性地揭示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规律,帮助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可以这样说,数学是取诸生活而用诸生活的。数学最早的起源,大概来自古代人们的结绳记事, 一个一个的绳扣,把数学的根和生活从一开始就牢牢地系在了一起。后来出现的记数法,是牲 畜养殖或商品买卖的需要,古代的几何学产生,是为了丈量土地。中国古代的众多数学著作 (如:九章算术 )中,几乎全是对于某个具体问题的探究和推广。 在中国,数学源于生活,在外国,历代数学家也都宗法自然。阿基米德的数学成果,都用 于当时的军事、建筑、工程等众多科学领域,牛顿见物象而思数学之所出,即有微积分的创作。 费尔玛和尤拉对变分法的开创性发明也是由探索自然界的现象而引起的。 简洁美 世事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 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完。 这首诗,用字不多,却到位地概括出了数学的简洁明了,微言大义。数学和诗歌一样,有着独 特的简洁美。 诗歌的简洁,众所周知着寥寥几字,却为读者创造出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这大概正是诗歌 的魅力所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L?布隆菲尔德(LBloonfield)说:“数学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 界。 ”如果说,诗歌的简洁,是写意的,是欲言还休的,是中国水墨画中的留白,那么数学语 言的微言大义,则是写实的,是简洁精确、抽象规范的,是严谨的科学态度的体现。数学的简 洁,不仅使人们更快、更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精髓,促进自身学科的发展,也使数学学科具有了 很强的通用性。目前,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已经成了所有科学包括社会科 学在内的语言和工具。 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二进制在计算机领域的的应用。试想,任何一个复杂的指令,都 被译做明确的01数字串,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构想。可以说,没有数学的简化,就没有现在这 个互联网四通八达、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对称美 中国的文学讲究对称,这点可以从历时百年的楹联文化中窥见一斑。而更胜一筹的对称, 就是回文了。苏轼有一首著名的七律游金山寺 ,便是这方面的上乘之作: 游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 晓,霭霭红霞晚日晴。/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不难看出,把它倒转过来,仍然是一首完整的七律诗: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清波石眼泉当 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这首回文诗无论是顺读或倒读,都是情景交融、清新可读的好诗。类似的又如“香莲碧水 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这些诗凭着精巧的构思,给 人以奇妙的感受,每每读之,读者都会暗自叫绝。 而数学中,也不乏这样的回文现象,如: 1212=144,2121=441; 1313=169,3131=961; 102102=10404,201201=40401; 103103=10609,301301=90601; 9+5+4=8+7+3,92+52+42=82+72+32。 而数学中更为一般的对称,则体现在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和几何图形上。前者给我们探求函 数的性质提供了方便,后者则运用在建筑、美术领域后给人以无穷的美感。 悬念美 文学中的小说以设置悬念见长,在开头先抛出一个引人入胜的画面、出人意表的事件、叫 人揪心的矛盾、令人关注的悬念、发人深省的问题,然后一步步去描写、讲述、展开、解答、 思考;或者在最后留下一个无结局、无论断、无答案、无终点的结尾,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 求证、去追问、去体验。照米兰?昆德拉的说法:小说家的才智就是把一切肯定变成疑问,教 读者把世界当成问题来理解。 这种现象,在数学中绝非少见。许多数学问题都是从一个看不出任何端倪的方程式开始, 运用各种方法,一步步求解,最终得出一个清楚明白的结论。而数学的乐趣,在于人们抱着探 求事实真相的态度,满怀好奇的求解过程和最终真相大白时的快感。这一点,和人们读悬疑小 说所产生的感觉是相似的,难怪有人说,世界本身就是个未知数,而文学本身就是探索世界之 谜的方程式。 意象美 诗与数学之间最深刻的关系莫过于数学概念或意象(imagery)与诗歌的结合。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邵雍)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纪晓岚)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 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眼望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叫丫环。万语千言把郎怨,百 无聊赖,十依阑干,九九重阳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点烛祭祖问苍天,六 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梳妆懒,三月桃 花又被风吹散!郎呀郎,巴不得二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卓文君) 读上面这些诗,每个人都能明显感到,诗的意境全来自那几个数词,无论是数词的单个应 用,重复引用,抑或是循环使用,看似毫无感染力的数词竟也都能表现出或寂寥,或欣然,或 恬淡,或伤感的思想感情。 在外国,中世纪欧洲两个最伟大的诗人但丁(Dante,12651321)和乔叟 (G.Chaucer,13421400)的作品也无不充满着数学知识。17世纪,英国著名形而上学诗人 约翰?多恩(JohnDonne,15721631)和安德鲁?马佛尔(AndrewMarvell,16211678)通过 圆规、欧氏几何中的平行线之类的数学概念来类比爱情。后者的爱的定义尤为有趣: 像直线一样,爱也是倾斜的/它们自己能够相交在每个角度/但我们的爱确实是平行的/尽 管无限,却永不相遇。 爱情,向来是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一个名词。作者用读者都熟悉的平行线,借助数学丰 富的意象,巧妙地向读者准确地传达了自己的意思。 逻辑美 提起逻辑,就不能不提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 。复杂的人物关系,缜密的故事情 节,引得至今仍有大量学者终生考证,乐此不疲。 红楼梦迷人之处在于由卷初一首诗开始,章回紧扣地发展下来。优美的数学也是在一 个宏观的概念之下,经由严谨的论证,简单有力地表达出来。 数学规律就如红楼梦 ,由一些基本定理出发,雅洁、鲜明地表达出来。大多数的数学 论文都是艰涩难懂,有些却能令人留连再三。牛顿三大定律,非常简单,但可以解释非常繁杂 的现象,如天体运行的规律。这就是数学家的口味,不够严谨,经不起推敲,就不入法眼。 数学和文学作品不但同样讲究严谨的逻辑论证,还同样遵从由局部结构发展到大范围结构 的发展规律。 同文学极为相似的是,从局部结构发展到大范围结构也是近代数学发展的过程。文学的局 部到大范围,往往通过比兴的手法来处理:即对事物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事或同一物可以产生 不同的吟咏。对事物有不同的感受后,往往通过比兴的方法另有所指,例如“美人”有多重意 思,除了指美丽的女子外,也可以指君主。屈原九章:“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也可以指品德美好的人, 诗经?邶风:“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苏轼赤壁赋:“望 美人兮天一方。 ”而几何学和数论都有这一段历史,代数几何学家在研究奇异点时通过爆炸的 手段,有如将整个世界浓缩在一点。微分几何和广义相对论所见到的奇异点比代数流形复杂, 但是也希望从局部开始,逐渐了解整体结构。数论专家研究局部结构时则通过素数的模方法, 将算术流形变成有限域上的几何,然后和大范围的算术几何对比,得出丰富的结果。此外,数 学家对某些重要的定理,也会提出很多不同的证明。例如勾股定理的不同证明有10个以上,等 周不等式亦有五六个证明,高斯则给出数论对偶定律6个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证明让我们以不 同的角度去理解同一个事实,往往引导出数学上不同的发展。这也可算是局部到大范围的一个 例子。 总之,数学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般枯燥乏味,它不是长篇的定理公式的累积,而是一种 美的学科。在中国书香四溢的文学背景下,数学也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辉。 也许,用网友的一篇沁园春?数学来结束这篇文章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沁园春?数学 数苑飘香,千载繁荣,百世流芳。 读九章算术 ,何其精彩, 几何原本 ,意味深长; 复变函数,概统理论,壮阔雄奇涌大江; 逢盛世,趁春明日暖,好学轩昂。 难题四处飞扬,引无数英才细参详; 仰枷罗华氏,煌煌群论,陈氏定理,笑傲万方; 一代天骄,A?怀尔斯,求证费马破天荒; 欣昂首,看数学发展,无可限量! 点亮学生创造性的火花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为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信息技术课满载着时代的需求, 满载着素质教育的理念。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除了基本指法,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等方 面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创造教学,也就是指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电脑解决实际问题,让学 生在用中学,为学而用,以用促学。 计算机绘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简易的操作性,使学生情有独钟,并成为儿童学电脑的 必修技能。其中 Windows 中附带的“画图”以其简易清晰的界面深得师生的青睐,然而教师也 往往对“画图”感到头痛,因为它对于不规则曲线的表现实在是差强人意,它的表现力实在是 无法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作为教师却恰恰可以利用这一点,把它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典 型,让学生用有限的功能来创造出奇趣的大自然。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画图”各种基本工具的使用都较易掌握,但不能灵活运用, 其主要原因关键在于缺乏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当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后,就 应该培养其综合运用的能力了。对学生这种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也是教师工作的重 点。 记得在一次电脑绘画课上,我想让学生画画生活中的物品,可是学生面露难色,觉得用 这些工具不够用,难以画出真实的物品。于是,在教学中我摸索了一些富有趣味的实例来培养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下面,我就这些实例来谈谈如何发掘电脑 绘画教学中的创新因素。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看这样一幅图(图1-1)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谁能用几秒钟时间 完成。大部分学生从常规思维出发,采用了曲线工具来画,用两条曲线圈起来,结果花了不少 时间,画出的“月亮”还不够理想。可是有些同学却突发奇想,先画好两个大小基本相似的圆, 然后移动其中的一个圆,把它覆盖在另一个圆上面,组成一个新月形,然后用橡皮擦去多余的 部分就成了(图1-2) 。这便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对于这类同学,我表示了欣赏的态度,并希望 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们一样创造性地看等问题,能发表你独特的观点。 通过以上的小练习,学生兴趣倍增,纷纷跃跃欲试。我出示了第二个小练习(图2-1) , 并说:“同学们,你能在5秒内完成吗?” 。在这近乎不可能的目标驱使下,学生兴趣大增,课 堂气氛活跃,思维蹦出了火花。有的同学想到了这样的方法:用红色画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圆, 并相互交叉,然后在下边画两条相交的切线,最后用填色工具填上红色就可以了(图2-2) 。也 有同学采用了复制翻转等方法(图2-3) ,真是各有千秋。在这个练习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创 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生活中的物品也正如以上练习一样,只要你以创造性的眼光来看待它,使“画图”工具 真正为你所用,那你一定能画好它的。接下来老师出示了一个古式的花瓶和一个碗,请同学们 来画。有了以上的经验,学生很快找到了极具创造性的方法,画好了花瓶和碗(图3) ,有的加 上了桌子、窗户、地毯等各种家具,俨然成了一幅“我爱我家”的命题创作画。当学生的创造 思维萌发以后,老师所要做的就是稍加点拔和保持它的热情,然后就和同学们一起体验创造的 喜悦与快乐吧!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燃了学生创造性的火花, 克服了学生电脑绘画中的畏难情绪,使学生真正成为了电脑的主人。 看到这里,你也许不会再为“画图”的表现方面的局限性而头痛了吧!作为教师,你只 要善于从教学中发掘出富有激发创造性的点滴,并将它有组织地付之于实践,那么你将轻松地 点亮学生创造性的火花。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自然千姿百态,然而,只要您以创造性的眼光来看待它、把握 它,那么它将成为你笔下最美的素材! 研究性学习在新标准的理念下熠熠生辉 “ 研究性学习”是在时代的呼唤下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和超越,它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发 展方向,是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手段,为此,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 体验和理解数学” 。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人们早对数学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影响, 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 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创设情境有利于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 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还 要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素材、 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这氛围中去奔放、去创造。 例如,在教学小括号一课时,在认识完“小括号”后,我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进行 比赛,看是男同学做得快还是女同学做得快: 男生:20+12+8 13+6+4 15+7+3 女生:20+(12+8) 13+(6+4) 15+(7+3) 结果肯定是女生做得又对又快。男生们急了,忙找出失败的原因,说:“老师,不公平, 你给女生做的题都是可以先算出整十数,再来计算,肯定算得快了?”女生一听,也不服气地 说:“那你们的题也可以先算出后面两个数的和,再来加前面的数,照样可以算得很快。 ”这 时男同学们输得心服口服,发现了原来加上小括号可以使计算简便。说:“老师,再给我们一 次机会,再让我们比一次吧。 ”由此可见,在课堂中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可以调节学 生紧张疲劳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意 识。 再如:在教学“看钟表”一课结尾时,给学生讲故事:“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座 漂亮的房子,里面住着一只小熊维尼。一天,小熊睡得正香,铃铃铃,铃铃铃,一阵铃声把小 熊给吵醒了。小熊起身看了看钟, (教师出示一个6时20分的钟面)说了句:才4点多,一定 是闹钟出了问题。 便把闹钟的开关放到了关的位置,又接着呼呼大睡。过了好一会儿,小熊 起床一看,太阳已经照到屋里来了。于是,急急忙忙往学校跑去,到了学校,已经开始上第二 节课了。你们知道小熊为什么迟到吗?”本来学生在课的后半段已经有些疲劳了,可一听到这 个故事,学生的情绪高涨,非常感兴趣地讨论起来了:这个小熊可真马虎,它肯定是把表的时 针和分针给看反了。由于学生的印象深刻,在做练习时,全班无一人把时针和分针看错。 二、加强实践,拓宽思维。 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 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 能力强。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向美国吸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操作的时间,让学 生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动手实践,拓宽思维。低 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我们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本 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教学 “元、角、分”时,我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买东西” ,让部分学 生当营业员,其他同学作顾客,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说说卖的的过程和买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热 情较高,在活动中掌握了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接着,教师提问,用人民币买东西大家都会, 那你们知道人民币有哪些单位?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学习,马上就可 得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这样,学生凭借实践活动提出的条件,通过自己的探讨、研究所获得的知识,印象深,记 得牢。这种由师生共同创设的双边实践活动的氛围,学生参与程度高,全班学生智力活动的潜 力得到有效的挖掘和体现,从而培养了学生展开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意识。 三、授予方法,体验成功。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 盖茨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 求得成功的努力。 ”要使学生获得成功,首先要树立信心和勇气。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 心的培养,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 训斥,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 间产生的实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其次,教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 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的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 习主动性。创设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让不同 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长此以往,学生就有勇气和信心 战胜困难,勇于创新,这本身就是创造发明的良好开端。 四、合作交流,与人分享。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提倡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也认 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 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如果此时再增进学生间的合作,就能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 不同的观点,从而对新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 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有效率高。但是,并非任何时 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一般说来,同类型 的几道题,小组成员先每人做一道,然后互相交流,让人人都得到练习的机会,达到减负增效 的目的;动手操作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 良好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整理书包时,让小组合作,按一定的分类标准拿,结 果,一个小组中,有的组员拿数学书和数学作业本,有的拿语文书和语文作业本,其余拿非语、 数书和作业本;还有的小组,有的拿大书大作业本,有的拿小书小作业本学生在动手操作过 程中,调动了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合作得以有效进行;在题目的答案多 样时进行合作交流,能拓宽学生的思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 这种合作氛围下进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从而拓展了思维,同时也培 养了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 五、联系实际,综合应用。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 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时我尽可能让学生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在认识了物体和图形后,我设置学生回去观察周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 球状的,并想想这些物体可不可以做成其他形状,为什么。学生完成这个作业热情很高,并且 得到了多种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说,冰箱的形状是长方体,也可以做成正方体的形状,但正 方体的冰箱不如长方体的冰箱有优势,长方体的冰箱占地面积小,容量大。有的学生说,水杯 的形状是圆柱体,如果做成其他的形状就不好拿。还有的学生说,我想设计一个球形的电视, 使坐在哪一个方向的人都能清楚地看到。这项作业不但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更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在学习6和7、8和9多数的认识时,我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6和7,8和9的数据,并 制成剪贴图,上课时相互交流。学生写的写、剪的剪、画的画,不但信息量很大,而且在收集 数据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学习了认识钟表后,让每 位学生设计安排一份寒假作息时间表,既运用所学知识,又教学生学会珍惜时间。 六、留有空间,自主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 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 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如果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 空间,不给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不是 通过教师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达到的,而更多的则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 因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不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 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互相研究讨论解决;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让学生自 己去摆一摆、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割一割、补一补;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 方法,这样,学生不仅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还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教 给学生,更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 信心,多一些成功的机会,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把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 为学生营造适合探索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让研究性学习在新课程标准的理 念下熠熠生辉! 我的教育小故事 1989年9月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有苦有乐,有感受也有困惑,感受比较深的就是:当老师与学生敞开 心扉,当老师与学生真情涌动,才能为教育注入生机。我感谢有这么个孩子用自己 的短处维护了我这个为师的脸面,然而,在当时我却没关注到这位学生的长处与短 处,因为有这样的一个约定使我了解了她。但我想,我再也不要有这样的约定了。 真正关注孩子的成长,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发扬长处,克服短处,促进学生健康 发展,才是我真正的追求。 那是我刚进中心小学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我急于在中心小学做出一番成绩, 以便立足脚跟。于是虚心请教老教师们,听他们讲,在中心校教书,首要有一条就 是管住学生。要想管住学生,就得先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不然的话,学生不怕你, 以后你的工作就开展不下去了。我也决心在班级里先给一些“刺儿头”一个颜色看 看,好在全班同学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一次,我正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练习 二中的一道思考题,大家说得头头是道,我也暗自高兴。当我请了一位同学说出解 题思路时,我发现林丽红同学正低着头,瞧她的神态,思想已游离于课堂之外。顿 时,内心深处涌起一丝不满,决定借此机会“杀鸡教猴” ,以达到威慑的作用。于 是,我放慢讲话速度,慢慢走到她的身边。全班同学都明显感觉到我的变化,教室 里的气氛一下子凝固起来了。林丽红也感觉到了这种变化,看到我就站在自己的身 边,脸一下子涨的通红,身子也不由自主地轻轻抖颤着。我不由自主地请她重复一 下,真实的想法是“ 惩罚”她一下。听到我叫她,她连忙抬起头环顾四周,然后扭扭 身子,慢吞吞地站了起来,低头看了看书,又抬头看了看我,课堂上出现了短暂的 沉默。我暗自思索:是让她坐下去了事呢?还是继续?对,关注一切学生的发展, 我只要加以引导,她一定会知道。 “那先求什么?”我降低问题的难度。原以为教学 即将顺利进行,可谁知她抬起头,我看到她的脸涨的通红,牙齿咬住嘴唇又低下了 头。我耐住性子,重复了我的问题,这下她涨红了脸,眼圈中有泪花转动,但仍旧 没吐出半个字,周围却响起了窃窃私语声。我暗自提醒自己:耐心!“那你是怎么 想的?”我满怀希望,因为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沉默继续控制着绝对优 势,我拼命压住心底的怒火, “你能把题目读一遍吗?” 我知道,我的声音变得严厉 了。 “快读呀, ”旁边的同学也觉察到了不对劲,开始悄悄提醒她。可她抬了一 下头,看了看我,又低下了头,我分明看到了有一串泪珠滴在了她的本子上。教室 里寂静无声,我明显感受到了全班同学噤若寒蝉的表情。我在生气之余,内心深处 隐约有个念头一闪:难道我错了?最后,我以“我们找个机会谈谈!” 结束了这段 “对峙”。 下课后,我独自生着闷气。和班主任老师聊天时了解到林丽红同学是一名心思 细腻、一个内心世界很丰富的女孩,只是平时性格内向,难得听到她的声音,即使 说话也是嘤嘤细语,和她交流更是“惜字如金” 。我又反思到今天的一幕,应该说是 在情理之中,可我为什么非要逼着她说话呢?是为人师者的脸面吗?还是我的杀手 锏用错了对象这时,那双泪眼婆娑的眼睛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一种不安和自责 悄悄袭上心头,我真的错了!我不该为了自己的虚荣心而那样做!虽然我有一百种 理由为自己的行为作解释,我的出发点全是为了我教的孩子。当天下午,我特地和 她妈妈见了面,在和她母亲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林丽红同学在家也是沉默少言,尤 其是你越要她说,她越说不出来。我决定找她谈话,解开她心中的那把锁。那天晚 上,我们坐到了一起,她不安地绞着手,话未说,眼先红, “老师,我不是故意的。 真的,我不是故意的。 ”她的声音有些哽咽。我一震,不知说什么好,却不由自主地 连连点头。 “有什么原因吗?” 我带着歉和悔问道。依旧是惯有的寡言, “我也不知道, 就是说不出来。 ”我知道我已伤害了她,我得弥补我的过错。 “这样吧, ”我深深地吸了 一口气, “我们来个约定,下一堂课,我还要请你发言。当然,我更希望你自己举手。 ”她诧异地抬起头,似乎不相信谈话就这样结束了,虽然依旧沉默,但从她的点头 中,我还是发现了她眼睛后面隐藏的一丝笑意。 第二天,我带着一份激动和期盼走进课堂,因为我将实现一个约定。上课之余, 我分了分神,偷偷观察她的“动静” ,等待着她的眼神不时地和我交会,我则向 她颔首示意。终于,那只手悄悄地举起了一小半,虽然内心已急不可待,可我故作 平静地请她回答问题,尽管声音还是细若蚊叫,但已足以引起同学们的诧异。我俩 会心一笑。我如释重负,我真不该那样逼她!从那时起,我告诫自己,我再也不要 这样的约定!生命之中有不断涌动的情感,成长中的孩子关注自我,追求理解,他 们希望与老师交流,渴望和真情互动,从而获得成长的资源与养分。 老师的呵护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一颗关爱童心的心。 在你年年月月、朝朝暮暮和学生相处时,要更多地呵护童心,关注学生生命的进程。 当老师与学生敞开心扉,当老师与学生真情涌动,才能为教育注入生机。给学生一 个机会,可以让学生创造辉煌,给自己一个机会,让我们看到奇迹的发生。老师的 一份童心、爱心与耐心,可以使铁树开花,顽石说话。 我的教育小故事 阿兵 发表于 2007-6-25 17:29:00 班主任工作中有苦有乐,有感受也有困惑,感受比较深的就是:学生心理素质的形式受家庭的影响很大,班 主任的心理教育工作,一定要与家长有机地联系。教育依赖家校之间所建立起来的教育信任感。 作为在教育中承担主导作用的学校在各方面是一贯坚持给孩子正面引导的,班主任更是无时无刻不想尽办法 苦口婆心地把这些积极向上的思想,良好的行为习惯输灌给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环境同样的理念同样的老师 教导下学生却存在着不同的发展程度,有时候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学校的教育,少数的孩子却无论老师怎么 教育引导给他帮助关心,总是收效甚微。如我们班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学校一直规定不准带零花钱来校, 班上大部分同学在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分析利弊后都能够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但有个同学老是 偷偷地带钱来学校去街边买零食,玩具,藏在书包里,或者分给其他同学,经过反复批评教育也没有改正。 后来我与家长电话联系,把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反映给家长,家长答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但没过两天,在 “书包清理行动” 中,其他同学都没有带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来校,只有这个同学带了八十三元钱。我感觉到前 次与家长的谈话没有收到多大效果。立刻,我又与他的母亲联系进行了一次长谈,从谈话中我发现她的父母 是生意人,他的母亲如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非常爱他的孩子,打心底里希望孩子成材,但她的教育观念存在 着一定的偏差。她非常尊重孩子,觉得对孩子应该民主,孩子所收的红包,都由孩子自己管理,学习方面也 不约束孩子。但孩子毕竟是一年级,并不如她所认为的那样有着自我管理的能力,加之本身自制力,自觉性 比一般孩子还要差,并不能很好地处理一些问题,非常需要家长的提醒,督促,但家长不但没有对孩子进行 必要的监督管理而是过于高估孩子的能力,对他的零花钱和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过早放手,而导致孩子 放任自流。经过与家长深入谈话,加上家长也是比较通情达理,逐渐调整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对孩子加强了 指导教育,对他的零花钱也进行了合理处理。孩子在各方面日见进步。 通过这件事我感到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碰到棘手的问题时不要单单责备孩子的顽劣,而要追根溯源,看看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否统一协调是否密切配合。如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各自为阵,配合不好,会使孩子 无所适从,从而事倍功半。 我的教育小故事 2008-04-03 10:58 灵机一动邂逅精彩 数字平淡无奇,数学课堂枯燥无味,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我的教学生 涯中,曾有过这么一次经历却让我感到数字会说话,数学课堂照样能够情趣盎然, 充满无限的生机。 这是一堂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数学课,教学内容是口算除法 。书上的例 题是这样的: 1200400=3,想: 12个100里面有3个400; 课堂教学进行得很顺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归纳出:用整百数除的 口算规律是先把被除数和除数看成几个百再除。我也为学生能发现这样的规律而 高兴,正准备拿出习题让学生练习,可是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觉得这个 方法太复杂了。我有一个好办法:一个数除以一个整百数,先同时去掉被除数和 除数末尾的2个0,再把0前面的数相除就行了,比如:1200400,直接看成 124。我用这个方法算了很多题都是对的。 ” 惊讶!我惊讶于学生如此敏捷的思维和敏锐的观察力。感叹!感叹尽管我们 已经提出了这类除法的计算规律,但是学生仍有这样的创意,我立即意识到这是 个能让学生思维绽开火花的地方,这是个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时机。我该好好 把握!于是,我问:“ 如果被除数与除数末尾的 0个数不一样,怎么办?比如: 2400120。 ”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小小的问题犹如打开了学生的思维闸门,激起了学生 思维的火花。同学们马上展开了讨论。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有的说, 如果除数与被除数末尾的0的个数不一样,就看除数,除数末尾有一个0,我们就 同时去掉被除数末尾的1个0,算24012=20;有的说,被除数缩小1/10,除数不 变,商也缩小1/10,所以最后要在结果中添上一个 0;还有的说, 思维在此刻碰撞,激情在迸发,兴趣在燃烧。也许他们的语言概括不那么严 谨,而我却是喜不自禁:“同学们发现的规律可真不少,那么你能用这些规律来 解决问题吗?” “能!当然能! ”学生的回答是那么干脆,那么利落,接下来学生忙碌开了。 愉快的、充满智慧的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课虽上完了,而学生们意犹未尽, 看着学生们兴奋的表情,我也激动不已。走出教室,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假如我按教案的思路,归纳结论后开始练习,不倾听学生的意见,怎么会有 这一朵朵思维的火花,怎么会看到一个个张扬的个性?课堂是学生的,它本来就 是师生自由的精神乐园!让我们丢开一切“三从四德 ”式的条条框框,一切从学生 的“真我”出发,还课堂以 “真”,还课堂以“实” ,把数学课上得轻松些,上得自由 些。也许这样的课堂教学并不完美,但很实在;也许充满了磕磕绊绊,但很真切。 不要感叹教学的精彩离你有多远,它就在学生的一次不经意的回答中;它就 在一场激烈的争论中;它甚至还在学生的错误判断中。借我一双慧眼吧,借我一 颗慧心吧,让数学的课堂精彩不再是“一次美丽的邂逅” ,让精彩“永住数学课堂”! 我的教育小故事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12-08 14:05:40 字号 大 中 小 查看( 1364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班级里的这群孩子我已经带了两年了,这些天真烂漫无邪的孩子,和他们在一 起让我感到世界是那样的纯净美好,充满了阳光和欢笑。我爱他们,真心希望他们 一个个都有灿烂的明天,而且期望他们都能牢牢地把握今天认真学习,因为这 是关系他们未来命运的大事。 老师这样的爱,孩子们应该能够理解。然而,我发现真正让孩子们感动的并不 是这些,而是平时生活中一句关心的话、一个爱抚的动作、一个关切的眼神 一次,我想了解孩子们对我执教他们两年来的评价,于是布置了一道作业: “老师,我想对您说句心里话” 。第二天,当我翻开那充满童稚、率真的作业时, 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发现孩子们是那样善良、纯真:有的希望老师别那么辛苦, 有的希望老师要求别那么严,还有帮老师出谋划策管理班级的而真正让我震撼 的是出自孙满意同学的,他在文中写到:“我觉得老师您就像我的爸爸,我将永远 记得您对我的爱。记得那次我冲下楼准备做操时,因一时性急踩空了两节台阶。当 时痛得我一时没法站起来,就坐在地上哭,旁边不少同学都在笑话我。这时,您来 了,看到我哭成那样,慌了神,急切地问怎么啦?严重吗?我听出了您的担心、着 急。当您把我这个十岁就有一百斤重的胖子费力地扶起,并细心地查看伤口时,我 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和感动,伤处也仿佛在您的抚摸下不再疼了。老师,我永远记 得这一幕。 ” 当我看到这些文字时,我既感动又愧疚。感动的是学生居然是这样的懂得感情, 是这样的懂得感恩,我为他的善良高兴。但此时我也清醒地意识到:学会去关爱学 生,从细节上去关爱学生是多么的重要,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您对他的关心和爱。 这也让我想到了平时的一些粗枝大叶:学生向我气愤的告状时,我却因手头有事, 没有及时地回应他们,让他们感到委屈 作为孩子们爱戴、信任的老师,懂得爱还不行,还要学会表达爱。让孩子们在 细节中感受到关爱的幸福,在细节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我的教育小故事 孙桥小学 沈文芳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有苦有乐,有感受 也有困惑,感受比较深的就是:当老师与学生敞开心扉,当老师与学生真情涌动, 才能为教育注入生机。我感谢有这么个孩子用自己的短处维护了我这个为师的脸面, 然而,在当时我却没关注到这位学生的长处与短处,因为有这样的一个约定使我了 解了她。但我想,我再也不要有这样的约定了。真正关注孩子的成长,善于发现他 们的长处,发扬长处,克服短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才是我真正的追求。 那是我刚进中心小学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我急于在中心小学做出一番成绩, 以便立足脚跟。于是虚心请教老教师们,听他们讲,在中心校教书,首要有一条就 是管住学生。要想管住学生,就得先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不然的话,学生不怕你, 以后你的工作就开展不下去了。我也决心在班级里先给一些“刺儿头”一个颜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