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制度(精选多篇)_第1页
土司制度(精选多篇)_第2页
土司制度(精选多篇)_第3页
土司制度(精选多篇)_第4页
土司制度(精选多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土司制度( 精选多篇) 对土司制度的几点看法 土司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王 朝对境内的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一种带 有一定程度自治性质的管理制度。它标 示着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政权的存在。 在我国的民族史和地方史的研究中,土 司制度的研究始终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土司制度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对土司制度的研究开始 很早,有学者从我国土司制度研究的理 论和方法上将 20 世纪的研究分为两个 时期,即 20 世纪前 40 多年为初创时期, 后 50 余年为发展时期。学者们的研 究总体集中在四个方面。 第一,总论性研究。这其中主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涵盖两个方面的问题:土司制度形成的 时间和含义研究;关于土司制度的评价。 首先,关于土司制度形成时间和 含义的研究。尤中提出:“土司制度最 早产生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在西南 夷地区设置郡县的同时,仍封夜郎王、 滇王为王,句町、漏卧的部落酋长为侯, 这些土著的王、侯就是土司。 ”王钟翰 认为“土司制度是一种封建的地方政治 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在边疆民族聚居 区和杂居地带实行的一种特殊的统治制 度”, 其“渊源甚早,起于秦汉,中经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的不 断变化,至元代正式形成为土司制度, 明代则臻于完善,清代改土归流以后始 日趋衰微。 ” p734 白耀天认为土司制度 是封建王朝中央继羁縻制之后在僻远和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 它确立于元代并盛于元代,在明朝开始 走上末路。张永国则认为土司制度 是封建王朝同志南方少数民族重要的政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治制度,是封建王朝制定的一套管理土 司的制度,它形成于明代而非宋元。 于玲将土司制度界定为“ 我国封建社会 晚期中央王朝对境内的一些特殊区域, 主要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一种带 有一定程度自治性质的 管理制度。 ” 在对土司制度的含义的研究中, 学者们也广泛的探讨了与土司制度相关 的概念。土司与土官。有的学者认为, 土司和土官有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出现时间、内涵两个方面的差异。张 永国认为土官泛指针对封建王朝在边远 少数民族地区分封当地“ 土酋 ”的世袭之 官;土司主要是指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 地区分封的宣慰司、宣抚司、长官司等 各司的土官。此外,白耀天、史继忠、 曹相等学者也分别著文论述过二者之间 的关系。土司制度与羁縻州制。王钟翰 认为,土司的设置,在于羁縻。即源于 中央王朝最早实行的羁縻政策。秦在统 一全国后,在南方民族地区设立“道” 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特殊行政机构。汉沿秦制,继续推行郡 县统治之法,仍令其君长治之,这实际 就是土司制度的缘起。p734-736 张永 国认为土司制度与羁縻制度都属于封建 王朝统治少数民族的一种政治制度,都 具有世袭 龚荫 20 世纪中国土司制度研 究的理论与方法思想战线 2014 转引自 龚荫 20 世纪中国土司制度研究的理论 与方法思想战线 2014 王钟翰 中国民族史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1 白耀天 土司制度确立于元代 说广西民族研究 1999 白耀天土司制度盛于元衰于 明论贵州民族研究 1999 张永国 关于土司制度研究中 的几个问题 转引自 贾霄锋 二十多年 来土司制度研究综述中国边疆史研究 2014 于玲土司制度新论中南民族 学院学报 1997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杜玉亭 土官土司两类说考疑 转引自贾霄锋 二十多年来土司制度研 究综述中国边疆史研究 2014 张永国 略论土司制度的演变 转引自 贾霄锋 二十多年来土司制度研究综述中国边疆 史研究 2014 王钟翰 中国民族史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1 其官、世有其土的特点,可以说 都是土官制度,但羁縻州制是土官制度 的雏形阶段,而土司制度则是土官制度 的成熟阶段。于玲认为,土司制度与 唐宋时期在同一区域实行的羁縻府州只 有某种联系,存在一定程度的渊源关系, 但它们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土司制度 的实施标志着中央王朝治理南方少数民 族地区的思想、方式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同时也使元明清时期的国家结构和前代 相比也有了根本改变。 其次,对土司制度的评价。对于 土司制度早期有学者持否定的观点,如 张增祺提出“ 土司制度,不但不能促进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上的发展, 反而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而大多数 学者持较客观、较积极的态度。王钟翰 认为,土司制度是时代和历史的产物, 其影响具有双重性,即初期、中期在维 护地方稳定、促进南方社会经济发展、 沟通边境与内地、促进各民族文化发展、 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以 及后期阻碍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土司之 间及民族之间隔阂等方面的消极作用, 而其固有的落后性也使得废除土司制度 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p748-751 龚荫 认为,土司制度在明代中期以前,对西 南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 的发展,曾起到过积极有益的作用。国 家得到了统一,统治强化,社会秩序安 定生产有了大的发展,文化教育逐渐兴 起,提高了民族素质。土司制度到了明 代中期以后,逐渐走向反面,消极作用 大于积极作用。于玲认为, “土司制度 的实施过程正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作一 个特殊行政区域逐渐丧失其特殊性的过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程,即土司地区与内地经济、文化差距 逐渐缩小的过程。换句话说,是土司地 区军衔行政体制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土司制度“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 程中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第二,关于土司制度的区域研究。 这一方面的学术成果丰富,有的学者侧 重于对西北土司制度进行研究,如高士 荣明代西北推行土司制度原因刍议 、 西北土司制度研究等;有的学者主 要研究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如范同寿 西南各族土司制度的瓦解与清代前期 的改土归流 、约翰?e?赫尔曼西南地 区的土司制度及清代早期对其改革的原 因 。还有的学者从各个具体的区域进 行研究。如,李玉成 青海土司制度 兴衰史略 、桑吉卓尼土司制度的特 点及其历史作用 、龚荫关于明清云 南土司制度的几个问题 、林荃云南 土司制度的历史特点及分期 、吴永章 明代贵州土司制度 、余宏模试论 清朝前期贵州的土司制度 、陈泛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试论明代对川西北民族地区的政策 、 张雄、彭英明湖广土司制度初探等。 也有学者从区域对比中对土司制度进行 研究,如贾霄锋的硕士论文元明清时 期西北与西南土司制度比较研究 。这 些论文和专著从各个不同的张永国 关于土司制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转引 自 贾霄锋 二十多年来土司制度研究综 述中国边疆史研究 2014 于玲土司制度新论中南民族学 院学报 1997 张增祺 关于云南民族史研究 中的几个问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1985 转引自 龚荫 20 世纪中国土司制度研究 的理论与方法思想战线 2014 王钟翰 中国民族史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1 龚荫 略论土司制度的作用于 流弊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89 转引自 龚 荫 20 世纪中国土司制度研究的理论与 方法思想战线 2014 于玲土司制度新论中南民族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院学报 1997 侧面对各个地区的土司制度的特 点、社会历史原因等情况进行论述,分 析了土司制度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 发展的影响。 第三,土司制度的族别研究。对 于相关民族土司制度的研究也是学界研 究的主题之一。学者们重点对土族土司、 彝族土司、土家族土司、苗族土司、壮 族土司等进行了研究。而对于傣族土司、 撒拉族土司、黎族土司等则论述较少。 第四、对改土归流的研究。对于 改土归流,有学者认为, “在土司制度下, 各民族还有相对的一定的平等和自由, 改土归流以后,仅有的这一点儿民族平 等和自由也被抢夺过去了”。还有学者 认为“改土归流是一种强迫民族同化, 不仅具有封建性,而且具有极大的反动 性。 ”而更多的学者则认为“ 改土归流 是土司制度的必然归宿,标志着土司地 区郡县行政体制的最终发展成熟,?土 司地区这个特殊行政区域终于演变为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清王朝的一个正常行政区域。 ” 除了对改土归流的评价外,学界 也对清雍正年间的一次重大的改土归流 事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李世瑜提出 “雍正改土归流决不能仅仅看作是鄂尔 泰的奏疏和胤祯的谕旨所起的作用,应 该联系土司制度本身和中央政权是否具 备改流条件两个方面进行考察。雍正王 朝改土归流的功业,实不下于秦始皇之 废诸侯而立郡县。 ”王钟翰亦对改土归 流的历史背景、经过、目的和影响进行 了论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认为, 改流是土司统治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政治 制度的一次大变革,它促进了改流地区 各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改土归 流是建立在有利于大民族封建中央统治 阶级对各民族人民进行剥削的前提下进 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 迫依然存在。张晓松论元明 清时期的西南少数民族土司土官制度与 改土归流 、约翰?e?赫尔曼西南地区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土司制度及清代早期对其改革的原因 、 曹相清朝雍正年间滇西南地区的改土 归流等文章也从各个侧面对改土归流 的历史条件、历史原因、简要经过、历 史作用和局限性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二、关于土司制度的几点看法 在对学者的观点进行梳理的过程 中,笔者有几点浅显的看法: 首先,关于土司制度的渊源。学 者们从史实资料、从制度之间的对比中 探究土司制度究竟起源于何时。笔者认 为,土司制度作为封建王朝中央政权的 边疆政策的组成部分,应当从整体上把 握土司制度。从秦汉开始的“道” 到唐宋 时期的羁縻都是当时中央政权边疆政策 的组成部分,它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拱 卫中央政权,满足政治上的需要;另一 方面也反映出历代王朝对蛮夷地区的承 认,以及民族观的不断变化。从历史发 展的角度看,从“ 道” 到羁縻,再到土司, 最后改土归流,所反映的正是中央王朝 治理边疆地区思想、方式的变化。所以,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对土司制度的把握既要看到其对前期的 政策的承接,也应该注意制度本身所发 生的变化。不能够孤立的看待该制度是 发源于唐宋抑或元明,而应当整体的看 待。 其次,对土司制度的评价。从 “道”、羁縻发展到土司制度,本身即反 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任何制度的存 在都有可观的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 背景。因此,笔者认为,首先应当从客 观历史发展状况来看待土司制度。虽然 中央王朝 转引自 龚荫 20 世纪中国土司 制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思想战线 2014 于玲土司制度新论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7 李世瑜试论清雍正朝改土归流 的原因和目的 北京大学学报 1984 转引 自 龚荫 20 世纪中国土司制度研究的理 论与方法思想战线 2014 王钟翰 中国民族史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1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在西北也实行土司制度,但西南 地区一直是土司制度实行的核心地带。 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从南宋开始,经济重 心和政治中心南移有关。随着南方的进 一步开发和南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 了强化对南方管理的要求。同时,在与 南迁的汉族及其他民族的接触中,南方 各民族亦发生了变化。而此时,羁縻制 度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土司 制度正是适应当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 产生的。其次,对制度的评价不能孤立 进行,而应当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 被任命的土司往往具有两面性,一方面 他是实施土司制度区域的部落酋长、政 治领袖。另一方面,他又是朝廷命官。 这种双重身份,使得土司阶层逐渐形成 了国家认同的观念,虽然他仍是当地的 部落酋长,但从此时开始,土司地区已 经不再是独立的“ 邦国” ,各级土司实际 上已经成为中央王朝任命的各级地方行 政长官了。从这一角度看,土司制度的 确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时,土司制度实行后,中原地区文化对 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力度加大,汉族地 区先进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都加速流 入土司地区,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的 发展。当然,土司制度中包含了大量的 旧制度的残余。从史料的记载来看,土 司之间和土司内部的暴力事件;土司不 服从朝廷节制;土司对土民的残酷剥夺 等都是多有记载。而这些弊端也最终导 致了改土归流。 最后,关于改土归流。从明朝开 始,中央王朝已经开始在一些地方进行 了改土归流。按照全国统一的制度对土 司地区进行管理。首先,改变土司地区 的政治、军事制度,如政治上出去土司 的世袭制,采取设流官、戌兵、建城、 编户籍、立保甲的方法。军事上对土司 地区实行直接控制。其次,经济上的改 变,表现在,一方面是土地所有制的改 变,即改原来的土司所有为科田纳粮; 另一方面是对赋税制度的改变。将土司 时期的按人头征税改为按田亩征税,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收金钱代替劳役。最后,文化制度、社 会制度的改变。按照汉族的礼仪标准对 土司地区的文化制度和社会制度进行了 全面的构建。应当说,改土归流历史发 展的必然。随着土司地区与内地经济、 文化差距的逐渐缩小,土司地区的行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