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练习卷(一)_第1页
九年级语文练习卷(一)_第2页
九年级语文练习卷(一)_第3页
九年级语文练习卷(一)_第4页
九年级语文练习卷(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汉四市九年级语文练习卷(一) 一、 积累与运用(共 30 分) 1、 下 面 句 子 中 有 一 个 错 别 字 , 请 改 正 后 用 行 楷 将 这 句 话 写 在 方 格 中 , 要 求 运 笔 流 畅 , 结 构 合 理 , 字 形 美 观 。 ( 3 分 ) 日 新 月 异 雄 鸡 去 , 国 态 民 安 玉 犬 来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贮蓄(ch) 踌躇(chu ch) 寒噤(jn) 呵斥(ch) B、酝酿( yn ning) 诀别(ju) 瞥见(pi) 风骚(sho) C、蓑笠(su) 小憩(q) 鉴赏(jin) 阔绰(chu) D、宽恕(sh) 抽噎(y) 斟酌(zhn zhu) 嗤笑(c ) 3、下列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花枝招展(迎风摆动) 花团锦簇(聚集成团或成堆) 略输文采(差、失) 格物致知(获得知识) B、胸中有丘壑(山丘) 不可名状(形状) 怀古伤今(想念) 化为乌有(哪有,何有) C、胸中有丘壑(山沟) 油然而生(发生;产生) 冥思遐想(远,悠远) 再接再厉(紧接) D、情郁于中(抑郁) 落英缤纷(花) 美不胜收(尽) 文采藻饰(修饰)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孟子,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著 有孟子一书。 B、 范进中举作者施耐庵,清代小说家,代表作儒林外史 。 C、西汉司马迁,代表作史记 。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D、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 。 5、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从甲、乙两题中选做一题) 甲 A、 阿长与 回忆了童年时代关于长妈妈的一些生活片段,在写法 上采用欲抑先扬的写法,详略得当。 B、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写景散文,文章借景抒情,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繁花 似锦,作者观紫藤萝盛开而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慨。 C、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作者先揭示对方的谬论,再间 接反驳,然后直接驳敌方论点,最后作出结论。 D、 猫作者郑振铎,文章写了“我”二次养猫的故事。 乙 A、 背影这篇散文,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背影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语言采用白描记事,质朴感人。 B、 范进中举写了范进中举一事,运用了夸张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他喜极而疯 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毒害。 C、 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稿一开始就谈论“有业 ”“敬业” “乐业”重要性, 接下来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最后用“责任心” “趣味”总结 全文旨意。 D、 谈读书围绕“读书” ,论述的范围很小,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 方法。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焦裕禄这个名字对于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 悉的。 B、 “拾荒老娘”于代玲,9 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 C、居民们积极参加修建示范街道的工程,把完工的街道打扫得干净整齐。 D、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 7、名著阅读。 (4 分) “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 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 “脑袋滚圆,额头方方,凸出,布满皱纹,头发呈黑色又小又忧伤但有很 敏锐的眼睛,颜色深褐,但有点蓝褐和黄褐的斑点,色彩常常变化” “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黄色的阔脸庞额头凸起、宽 大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 2 (1)上面三段文字出自 的名人传 ,依次对 、 、 三位名人的外貌进行了描写。 (2 分) (2)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 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毕生精力。请依示例,为名人传中的 另两位人物分别拟写一则墓志铭。 (2 分) 示例:贝多芬不屈的灵魂,音乐的天才 米开朗琪罗 托尔斯泰 8、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和句式,仿写相应的句子。 (2 分) 选择是一个崭新的开端。选择高耸入云的峭崖,便需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 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 , 。 9、古诗文默写。 (6 分) (1) ,君子好逑。 (2)云横秦岭家何在? 。 (3) 论语中讲儒家诗人待人接物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 。 (4) 渡荆门送别中写舟过荆门进入楚地见到的壮阔景色的诗句是 , 。 10、综合性学习。 (5 分) 中国触目惊心的餐桌浪费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相关报道称,我国每年在餐桌 上的浪费数量巨大,相等于 2.5 亿到 3 亿人一年的口粮。当前,从中央到各地正 在狠刹浪费之风,遏制“舌尖上的腐败” 。继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 之后,民间也发起了“光盘运动” ,号召大家珍惜粮食,杜绝身边的浪费。 九(1)班准备开展“光盘行动,我在行动”活动,请你帮助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组同学们开展“光盘行动”主题活动的具体形式,请再补充一 项:(1 分) 一、观看影视图片,了解我国目前“舌尖上的浪费”的惊人事实; 二、开展调查活动,找出身边存在的浪费现象,再展开讨论; 三、 (2)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出两条扼制浪费的建议:(2 分) 世界上多国餐厅都针对食物浪费设置了处罚规定。德国被认为是处罚餐厅浪 费最严的国家。在德国,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都不能浪费,一旦发现有人浪费, 任何见证人都可向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按规定罚款。 从幼儿园起,德国孩子们就会受到节俭就餐的教育,孩子们就餐时老师会按 需分配食物,一次不能太多,有需要的孩子可再加。在家里,孩子若浪费食物, 他会被处罚劳动。 在德国,政府不能随便请吃饭。政府的财务制度卡得很严,报销手续复杂。 即便是普通宴请,也首先要填写请客申请表,详细说明请什么人,大概价格、请 客目的,然后交给上司领导签字,经批准后才能请客。 (3)你和同学进入饭馆对食客宣传“光盘行动”的意义,一位顾客说:“花 钱消费是个人的自由,浪不浪费他人无权干涉。 ”你将如何劝说这位顾客?(2 分) 二、阅读与理解 (共 40 分) (一)古诗赏析。 (4 分) (从甲、乙两首中选做一首) (甲)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1、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关键在“ ”二字上,而表现诗人于俯仰之间, 陶然自乐的一个词是“ ”。 (2 分) 12、下面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此诗为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中的一首,为酒后即 3 兴之作。 B、三、四句采用问话的形式,借饮酒人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 界的追求。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 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D、最后两句,诗人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迷惘的情形。 (乙)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诗歌的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因为“ ”,两岸才显得宽阔;因 为“ ”帆才有悬空的态势。(2 分) 12、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之意,表明了诗人写诗的地点。 B、开头两句点题,“青山”指北固山,“客路”即驿道,在青山之外,这是 作者亲眼所见,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C、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 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这首五言律诗,颔联和颈联对仗十分工整,这也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文言文阅读。 (12 分) 成衣匠 各省俱有,而宁波尤多。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昔有人持匹 帛 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年 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 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 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 心慵 ,背必 伛,需前短而后长 。肥者其腰 宽,瘦者其身仄 。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 缓者 宜衣长 。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 问耶!”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 长之理,先蓄 觊觎 之心。不 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 诗所谓“稳称身” 者, 实 难其人焉。 注释 成衣匠:裁缝。 帛:丝绸。 慵:消沉。仄:z 狭窄。 缓者:指性子慢的人。蓄:储存。觊觎:j y,这里指压缩尺寸,资 取布料。 杜少陵:杜甫。 稳称身:指衣服贴身,不至被风掀起。 13、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伛:曲背) 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 马) B、其人怪之(怪:对感到奇怪) 固不可彻(彻:通) C、辄以旧衣定尺寸(辄:总是) 时时而间进(间:间或、偶然) D、成衣匠各省俱有(俱:都) 诚宜开张圣听(诚:如果) 14、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遂询主人之性情 局促一室之内 B、而独不言尺寸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C、少年科第者,其性傲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辄以旧衣定尺寸 计日以还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1)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6、文意理解。 (4 分) (1)作者认为“今之成衣者”难以做到“稳称身”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 语句回答) (2 分) (2)你从那位成衣者身上学到了什么?(2 分) (三)议论文阅读。 (11 分) 发现自己的亮点 美学大师罗 丹曾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 发现美的眼睛。 ”同样, 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并不缺少亮点,往往缺乏发现自己亮点的眼睛。善于发现自己的 4 亮点,便会发现生活的湖面阳光遍洒、波光粼粼、生机无限,进而就能满怀信心地驾 驶人生的航船一路破浪前行。 发现自己的亮点,就能理性确立人生的路径和目 标。西方有句俗话:“上帝从 不偏心,我们都是用同样的黏土捏成的。 ”人人都不完美,但人人都有亮点,发现自己 的亮点就能科学确立人生的目标。早年在文学院被戏称为低能儿的奥托 瓦拉赫,在 心灰意冷之际发现了自己一丝不苟、严谨缜密的亮点,于是在自然科学研究道路上 扬长避短, 终获诺贝尔奖。 【甲】 。年幼辍学的大仲马,也曾几度贫 困潦倒,流落街头,却在冷静审视人生,发现自己超群的想象力后,锲而不舍地走上文 学创作之路,终以影响深远的三个火枪手等不朽著作成为世界文学巨匠。 【乙】发现 自己的亮点,让他登上文学 创作的巅峰。 可见,只要我们睁开慧眼,去发现自身蕴藏 的熠熠闪光之亮点,便能成 为自己的伯乐,找到适合自己奔跑的道路,从伏于槽 枥 的常马转变为飞跃千里的骐骥。 发现自己的亮点,让我们在追求的道路上充满信心与希望。在亮点的激励下, 我们常常感动,因为有信心,便拥有了不断向前的勇气和动力。 大才子刘禹锡善于 发现自己的亮点,虽仕途坎坷,仍欣慰于自己吟咏山水的才情和乐天自信的性格, 吟咏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 树前头万木春”般激奋人心的警句,生活怡然自足而充 满诗意。而与他同朝为官的柳宗元,则在贬谪之后怅 然若失,郁郁寡 欢。善于发现自 己的亮点使人于幸运之中而不被宠坏,于厄运之中而不被压垮。巴尔扎克初涉文坛 之时遭到所有人的反对,但他 发现自己面对压力和非议的坚毅,终坚持己见,写下 流芳后世的人间喜剧。雅 纳切克开始创作之路之初,遭到所有前辈的恶评,但他发 现自己音乐中如风的灵动和自由的力量,终谱写出令无数人心潮澎湃的小交响曲。 【丙】善于发现自己的亮点, 让我们在踽踽独行之时坚定而执著,勇敢地发出悖于陈 规的声音,实现自己人生的价 值。 发现自己的亮点,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当我们总是抱怨自身与外界条件的 不足而使事业陷于僵局时,往往是因为自己背对着亮点的光芒而惆怅于自身斑驳的 影子。殊不知,转换角度便会发现亮点的璀璨。 。法国作家博迪在风 华正茂之际,横遭飞祸,全身瘫痪,但于病魔的折磨下,仍感恩于苦难的历练,燃起 创作的热情,用仅能眨动的左眼完成享誉西方文坛的潜水衣与蝴蝶。转换角度, 不幸亦可为大幸,何况是健康的常人呢?【丁】当我们用发现亮点的角度去看问题, 人生的阴霾便顷刻消散,生活的美好便如空气一般无处不在。 发现自己的亮点,推己及人,若人人都能善于 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亮点,带着 积极与感恩的心态生活,社会必将更加和谐。 发现自己的亮点,让我们时时感叹于生活的美好,总能发现问题积极的一面, 用自信和勇气踏平坎坷,迎来人生的艳阳天。 17、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18、选文第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 分) 19、认真阅读第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事实依据。 (不少于 30 字) 。 (2 分) 20、选文中画波浪线的【乙】【丙】【丁】三个句子均为举例之后的分析,请你参照这 三个句子为【甲】处拟写分析性的句子。 (2 分) 21、在学习生活中,你的亮点是什么?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3 分) (四)记叙文阅读。 (13 分) 母亲的“奢望” 许朋乐 母亲已 经 97 岁了,耳聪目明,思路清晰。尽管她基本足不出户,但是她的心 思和情绪一天也没有安安稳稳陪着她在屋子里待过。她心里似乎揣着一只无形的遥 控器,轮番地在她的子女中搜索着,嘴里 经常念叨的是每个孩子最让她牵挂的事情, 譬如,老大远在加拿大,她总担心她吃不惯西洋的饭菜,常 问那里蹄髈有吗、带鱼有 吗。任凭你回答了 N 遍,有关“草头(金花菜)有吗”“大闸蟹有吗”之类的问号依然挂 在她的嘴上。老二住院做心脏手术, 为了宽慰老人隐瞒了真相,她会不停地追 问, “老 二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不来看我,你们肯定有什么事瞒着我”。后来,老二 亲口告诉他, 住院是因为骨折。她信了,但从此以后,每逢刮风下雨、天气转换,她就不停地追问: 老二的伤口怎么啦?酸吗?疼吗?胀吗?对母亲而言,每个孩子都是她生命的 一个专门频道。去年专门给她买了一只手机,按兄弟长幼序号设计了“1”“2”“3”快 速拨打号码,这下可好,她整天攥着手机,想 给谁打 电话只需摁一个数字就通了。接 听她的电话很简单,一来二去:“你好吗?”“很好,你呢?”“我都 90 多岁了,无所 谓 了。 ”“有什么事吗? ”“没有,就是想你。 ”我们明白,她并不在乎我们说什么,只 要听到我们的声音她就放心了知足了。有一次,我正在开会,她来电话,我不便声响, 压着嗓子,支支吾吾。没想到,电话那头,老太急了,大声嚷道:怎么,你病了?我赶 5 紧捂着电话溜出了会场,找个旮旯把话说清楚了。 还有一次,半夜两点, 电话响了, 一看显示的号码,是老娘的,我心里顿时打起了小鼓,忙不迭接听。一听到我的声音, 老太似乎松了一口气,略带歉意地对我说, “儿子啊,不好意思,把你吵醒了。我刚才 做了个噩梦,梦里有你,我吓醒了,只好给你打电话了。 ”因为电话费是包月的,不 打满一定钱数就作废了,因此一到月底母亲打电话的频率更高了,不仅天天打,有 时早晚各一次。每次我都匆匆忙忙应付几句,可是放下电话我常常自责, 为什么不 耐着性子好好和老人聊聊。 “慈母手中 线,游子身上衣”,母 亲的字典里,最重要的最醒目的就是她的孩 子,她永远怕他们饿着、冻着、累着、委屈着。记得 60 年代初自然灾害期间,正值我 们兄弟几个身体发育的关键时刻,面对缺粮少食、限量供给的困境,母 亲偷偷地用 自己的几只戒指和贩子换油换猪肉。 光阴荏苒,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一个个都年过花甲、成了皓首老人,但在母 亲 的眼中依然还是个孩子,我们的一举一动照样牵动她的心。她依然喜欢用“胖”“瘦” 来衡量我们的身体健康与否。一听说我们要减肥,她就会嚷嚷, “人是铁,饭是钢,不 吃怎么行?”每年的生日,我们自己都不一定记得十分清楚,但母亲记得,一个 电话, 传递的是博大的母爱,一句简单的问候, 则是母爱对骨肉的深深呵护。然而 对自己 的生日,母亲常常忽略不计,尤其是 进入耄耋之年后她不愿意过生日,她的理由是 “过了 90 岁就算苟且偷生了,如果过生日,搞得 热热闹闹,惊 动了阴曹地府,阎王派 小鬼一打听怎么?90 岁了还活得那么滋润,让她下来吧,于是他朱砂笔一挥, 我就得去报到了”。 母亲似乎对 生活已经没有奢求,给她买什么都很难引起她的兴趣。有一次, 我对她说,你想要什么就告 诉我,我一定 给你办。老人家笑了说, “真的? ”我毫不迟 疑地回答“当然是真的”。母 亲注视着我,未吭声。我催促她快 说。她俯在我耳边悄悄 地说出了她心底的愿望。我懵了,傻了,竟然无语应答。我的老母亲居然想要一幢房 子或一层楼面,让她的子女全住在一起。天哪, 这是一个奢侈得无法 实现的愿望。我 知道这是一句玩笑话,我愣 了半天,笑着告 诉母亲, “好呀,让我们一起回到 50 年前 吧。 ”母亲 接过话茬,摇摇头说了句, “那是不可能的了。 ”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22、作者用“母亲的奢望 ”为标题有什么用意?(3 分) 2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有什么表达效果?(二题选做一题) (2 分) (1)她心里似乎揣着一只无形的遥控器,轮番地在她的子女中搜索着,嘴 里经常念叨的是每个孩子最让她牵挂的事情。 (2)这下可好,她整天攥着手机,想给谁打电话只需摁一个数字就通了。 我选 ,表达效果 。 24、文章第二段写 60 年代的事在记叙顺序上采用了什么顺序?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 分) 25、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第段画线句对母亲和“我”的描写。 (2 分) 26、读过本文,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你的母亲说。请写出此时此记得你最想对母 亲说的几句话。 (3 分) 三、写作(共 50 分) 27、请以“咀嚼生活的滋味”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6 语文练习卷(一) 答 题 卡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 (3 分) 2、 (2 分) 3、 (2 分) 4、 (2 分) 5、 (2 分) 6、 (2 分) 12、 (2 分) 13、 (2 分) 14、 (2 分) 7、 (1) (2 分) (2) (2 分) 8、 (2 分) 9、 (6 分) (1) (2) (3) , (4) , 10、 (5 分) (1) (1 分) (2) (2 分) (3) (2 分) 11、 (2 分) 15、 (4 分) (1) (2 分) (2) (2 分) 16、 (4 分) (1) (2 分) (2) (2 分) 17、 (2 分) 18、 (2 分) 19、 (2 分) 20、 (2 分) 21、 (3 分) 22、 (3 分) 23、 (2 分) 24、 (3 分) 25、 (2 分) 26、 (3 分) 27、作文(50 分) 7 27、作文。 (50 分) 600300 900 8 九年级语文练习卷(一)答案 1、泰 2、C 3、A 4、D 5、B 6、D 7、 (1)罗曼罗兰 托尔斯泰 米开朗开琪罗 贝多芬 (2)直面人生苦难,造就传世杰作(用一生雕刻自我的雕塑家) 俄罗斯的骄傲,世界文坛的巨人(一个在心灵煎熬中书写人生长卷的人) 8、选择波涌浪滚的大海,便需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 豪情; 选择寒风劲后的荒漠,便需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时回”的博大 胸怀。 9、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