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散、消胀散的组成及用法_第1页
厌食散、消胀散的组成及用法_第2页
厌食散、消胀散的组成及用法_第3页
厌食散、消胀散的组成及用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厌食散 芒硝、大黄、桃仁、杏仁、栀子各等份,鸡蛋清适量。 主治:厌食症。 穴位:神阙、中脘、天枢。 用法:睡前取本品贴敷神阙穴, 3 日后取下,1 周 1 次,3 周为 1 个疗程。 2.消胀散: 大黄 30g,吴茱萸 10g,槟榔 10g,川朴 10g,丁香 10g。 制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 主治:腹胀 穴位:神阙、中脘、天枢。 用法:用本品适量,外敷脐部,每日换药 1 次。 耳穴压豆疗法: 偏于上腹痛、腹胀者:取穴交感、耳中、胃、小肠、胸膈、神门、上腹。 偏于下腹痛、腹胀者:取穴 肠、小肠、神经点、肝、脾、胃、膈、交感、结肠。 3.虚汗停 煅龙骨 100 克,五倍子 100 克、五味子 100 克。 主治:虚汗。 穴位:神阙、涌泉。 用法:每取本品 1015 克晚睡前敷于脐部,以胶布固定,次晨起床后取下。 熏洗法: 方药:黄芪、浮小麦、糯稻根各。 用法:加水,煎煮分,倒入脸盆,乘热先熏后洗(用毛巾浸药液外洗) 。 拔罐加艾灸法治疗: 穴位:一般选取神阙、涌泉、大椎、肺俞、膏肓俞、脾俞。 方法:先取俯卧位暴露背腰部,将罐拔于患者的大椎、肺俞、膏肓俞、脾俞上,留 罐各 3 至 5 分钟起罐后另患者翻身至仰卧位,术者右手如持笔写字状持灸用艾条将点燃端 对准神阙、涌泉穴位处,艾条点燃端与施灸局部皮肤的距离以 5 至 15 厘米为佳,以局部温 热但不致烫伤为度施温和灸,每穴每次灸 15 分钟,每日一次。涌泉、肺俞、膏肓俞、脾俞 四对穴左右隔日交替施术;神阙、大椎两穴每日必取。 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气虚自汗: 穴位:足三里、三阴交 治疗方法:嘱患者平卧,双腿屈膝,取左下肢足三里穴,消毒局部皮肤,用 25 mL 注射 器连接 7 号针头,抽吸黄芪注射液 2 mL,以右手执笔式快速垂直刺入皮肤 15 寸左右, 得气(患者有困酸、沉胀、麻重等甚或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的感觉及术者 有手下沉紧感)后,捻转针头,刺激 10 s 左右,回抽无血可缓慢注入药液,拔针后轻按针 眼。同法取右下肢三阴交穴注入黄芪注射液 2 mL。隔日取右侧足三里、左侧三阴交,如此 反复交替,隔日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治疗 12 个疗程。 4. 复方降糖散 黄芪 30 克,丹参 30 克,肉桂 30 克,鬼箭羽 30 克,三七 30 克,太子参 30 克、生地 30 克、 枸杞子 30 克、天花粉 30 克、玄参 30 克,荔枝核 40 克,黄连 18 克,冰片少许。 主治:糖尿病。 穴位:神阙、肺俞、脾俞、肾俞、关元、膈俞,每次选用 34 穴 用法:取本品少量用能量合剂适量调和,冰片少许,敷于穴位,肺热甚者加贴曲池,胃热 甚者加贴中脘。每日换药 1 次,15 次为 1 个疗程。 中药泡浴法: 此法适用于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炎所致手足麻木、疼痛及下肢脉管病早期怕 冷、疼痛的患者。取透骨草、川椒、木瓜、赤芍各 30 克,苏木 50 克,橘枝 18 克,红花、 白芷各 12 克,艾叶、川乌、草乌、生麻黄各 10 克,川芎 15 克,加水 5000 毫升入搪瓷盆 内煮沸。先熏患处 30 分钟,待药温降至约 50时,手足入药液中浸泡 30 分钟,每日 2 次。 中药坐浴法 :此法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发外阴炎者。取蛇床子、川椒、明矾、苦参、百部各 15 克,煎汤熏洗外阴,温度适宜时坐浴,每日 1 次。外阴溃破者用上方去川椒煎汤坐浴, 再用樟丹、蛤粉等适量加香油调匀外涂患处,每日 2 次。 中药噙漱法 :取野菊花、黄柏、荔枝核各 10 克,金银花 15 克,苦参 30 克,水煎取液 500 毫升,每日多次噙漱,先含后漱口。此方可治疗糖尿病合并口腔感染、牙周炎者。 针灸法 取脾俞、足三里、三阴交、三焦俞为主穴。多饮易渴加肺俞,多食易饥加胃俞,多 尿、腰酸加肾俞。每次选 34 穴针灸双侧,中强度刺激,留针 30 分钟,每日或隔日 1 次。 此法适用于 2 型糖尿病,有提高内分泌调节功能和降低胰岛素抵抗作用。亦可每日每穴用 艾条灸 210 分钟,每日 2 次,有调理脏腑、益气养阴的作用。 腰带外束法: 用脐腰治疗带外束,前面药芯内装人参、黄连、苍术、天花粉、泽泻、荔枝 核、干姜、白芥子、冰片;后面药芯内装生地、枸杞子、山萸肉、丹皮、泽泻、云茯苓、 菟丝子、知母。腰带前面正对脐部(神阙穴) ,后面正对肾俞、命门穴,昼夜连续配戴, 3 个 月换 1 次药芯。此法有滋阴清热、补肺益肝、健脾益肾的功效,可治疗糖尿病。 5. 降压膏 葛根 15 克,地龙 9 克,蝉蜕 9 克,土鳖虫 6 克,白芥子 6 克,玄胡索 6 克,黄连 6,甘遂 3 克,细辛 3 克,三七 3 克,乌梢蛇 15 克,姜汁适量,丁香粉适量。 制法:将上药前 12 味共研为极细末,过 7 号筛,加姜汁拌成膏,摊于有纱布的塑料纸上, 中心放丁香末。 主治:高血压病。 穴位:心俞、肝俞、肾俞、关元穴。 用法:取本品贴于两侧心俞、肝俞、肾俞、关元穴,患者贴药前休息 1 日,贴药后局部初 有凉爽感逐渐发热至产生灼热感,贴 812 小时取下。 6. 冠心膏 丹参 100 克,川芎 45 克,细辛 9 份,当归 30 克,桂枝 30 克,檀香 30 克,广木香 18 克, 降香 30 克,赤芍 30 克,制乳香 15 克,制没药 15 克,玄胡索 35 克,郁金 60 克,苏合香 20 克,生姜汁适量。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穴位:心俞、内关、虚里、神阙、至阳、膻中、肾俞、膈俞、关元、涌泉、水沟、气海。 用法:贴穴,辨证选主穴、配穴:胸阳痹阻型选心俞、至阳、虚里、膻中,配神阙、内关。 心脉郁阻型选心俞、至阳、膻中,配虚里、巨阙。气阴两虚型选心俞、内关、虚里、神阙, 配膻中、厥阴俞。肾阳虚弱型选肾俞、至阳、虚里、膈俞,配膻中、心俞。阳虚欲脱型选 关元、涌泉、水沟、神阙,配气海。 每次用 5 穴,贴敷 24 小时,隔日 1 次,15 日为 1 个疗程。 7. 消肿膏 大黄 60 克,芒硝 60 克,生石膏 60 克,板蓝根 60 克,胆南星 30 克,浙贝母 30 克,牡蛎 30 克,黄连 30 克,丹皮 30 克,桃仁 30 克,甘草 30 克,醋适量。 主治:阳热肿痛(痄腮、乳痈、淋巴结炎、疔疖疮、无名肿毒) 。 穴位:患处 用法:取本品适量,外敷患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轻者每日 12 次,重者每日 34 次。 8. 前列康膏 王不留行籽 30 克,石菖蒲 30 克,青黛 30 克,艾叶 15 克,金钱草 15 克,茜草 15 克,蒲 公英 15 克,煅龙骨 15 克,煅牡蛎 15 克,琥珀 10 克,冰片 10 克,二甲基亚砜适量,酒适 量,醋适量。 制法:将上药前 10 味共研为极细末,过 7 号筛,再与冰片配研均匀,每取本品 3-5 克,以 酒醋各半混合液并加二甲基亚砜 2ml 调成稀糊状,静置 30 分钟。 主治: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 用法:将脐部以温水洗净,轻轻按摩至脐周皮肤微红有热感,75%乙醇消毒后以干净纱布 包裹药糊贴敷于脐部,敷料覆盖。胶布固定,夜用昼取,每日 1 次,7 日为 1 个疗程,疗 程间隔 2 日。 9. 痛经膏 肉桂 6 克,细辛 6 克,吴茱萸 6 克,苍术 6 克,威灵仙 6 克,当归 10 克,白鲜皮 6 克,玄 胡索 3 克,香附 3 克,乳香 3 克,没药 3 克,白芷 2 克,川芎 2 克,樟脑 3 克。 主治:原发性痛经。 穴位:神阙、中极、次髂、地机。 用法:将本品分为 12 等份,贴敷神阙、中极、次髂(双) 、地机(双)穴,每 2 日 1 次。 经行 3 日后停用,每月 1 次。并内服汤剂(细辛 5 克,玄胡索 10 克,香附 10 克,甘草 10 克,白芍 15 克) 。 10.头晕膏 药物组成:威灵仙 60g,川乌 30g,草乌 30g,白芥子 15g,乳香 30g,没药 30g,当归 20g、川芎 20g、葛根 40g、丹参 30g、延胡索 24g、透骨草 60g、天麻 20g 主治:颈椎病、头晕、眩晕耳鸣,烦躁多梦,颜面潮红。 穴位:太阳、风池、列缺、颈夹脊、扶突、风府、 用法:将上药研细未,加入适当的透皮促进剂,用醋调成糊状,涂敷在穴位或病变部位,每 24 小 时更换 1 次,中间休息 2 小时,15 天为 1 疗程。如患者眩晕、呕吐等症状明显,可临时对症 治疗,并绝对卧床休息。 吴茱萸 20g,肉桂 2g, 主治:头晕、眩晕耳鸣,烦躁多梦,颜面潮红。 穴位:涌泉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米醋调匀,捏成饼状,于睡前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次晨取下,连 续 35 次。或取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用米醋或凡士林适量调为膏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 穴,每日 1 换,连续 1015 天。可引热下行。 热奄包: 药用当归、伸筋草、路路通、丹参各 50g,防风、雪上一枝莲各 20g,白芷花 10g,乳香 15g,粗盐适量。捣碎和匀,分装布袋中,放入水中浸泡约 20 分钟后,放入微波炉中加热 2-3 分钟,取出降温至 50左右时,置于颈部热熨。每次 30 分钟,凉了可再加热,每日 2 次,10 日为一疗程。有条件者,亦可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取浓缩液至 100ml,用 8cm12cm 与 12cm12cm 绒布两块,浸透药汁,置于颈部,并加置相等大小的两块电极 板,通以 15mA 强度的直流电作离子透入。本法是中医湿敷疗法的扩大应用,利用直流电 使药物离子通过皮肤、黏膜引入机体内,达到治疗目的。 药枕疗法配方: 1:夏枯草、荷叶、竹叶、公英、菊花各 50g,研为细末,装入布袋中,当枕芯用,连续 12 月。配方 2:野菊花 500g,红花 100g,薄荷 200g,冬桑叶、辛夷、冰片各 50g,共研 粗末,装入枕芯,3 个月为一疗程。此二方均可清热平肝,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 耳穴疗法: 取米粒大小之冰片,放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