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地铁六号线西延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国环评证 甲字第 1021 号 2011 年 7 月 1 工程概况 1.1 线路走向 北京地铁六号线西延工程线路西起苹果园站,起点位于金顶南路、苹果园南路与阜石路相 交路口的东南侧,沿苹果园南路南侧、既有京门铁路南侧的规划用地向东高架敷设,在苹 果园大街西侧线路转向东北方向,上跨京门铁路后在规划绿带内高架敷设,在杨庄东街西 侧,线路由高架转为地下并转向东北下穿苹果园东街、苹果园南路、规划绿地后,线路向 东沿田村路路中以地下线敷设,再下穿五环路、京门铁路、101 铁路线,经巨山路、砂石 场路、田村东路、玉泉路、永定路,过永定路后转向东北方向,下穿永定河引水渠后向东 到达本线终点,与 6 号线一期工程起点相接。工程示意图见图 1。 图 1 六号线西延工程线路走向示意图 1.2 工程概况 本工程线路全长 8.93km,推荐方案敷设方式为部分高架、部分地下,其中高架线 2.0km, 过渡段 0.2km,地下线 6.73km,全线设车站 5 座,其中高架站 2 座(苹果园站和苹果园南 路站) ,地下站 3 座(西黄村站、廖公庄站和田村站) ,苹果园站为换乘站(与 M1 线、S1 线换乘) 、田村站为换乘站(与 M3 线、L6 线换乘) 。全线最大站间距为 2200.000m,最小 站间距为 952.248m,平均站间距为 1.7km。本工程新增停车需求通过扩建六号线一期工程 的五里桥车辆段东侧的停车列检库解决。本工程施工期为 3 年零 8 个月,拟于 2012 年 8 月 开工,2016 年 4 月建成通车。 工程建成后预计年输送乘客 7489 万人次,将与 6 号线贯通运营,解决了中心城内断点,形 成轨道交通骨干线,有助于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尤其能有效缓解地铁 1 号线的交通压力。 本工程能带动门头沟新城的发展,与 S1 线共同构筑门头沟新城及沿线重点功能区(苹果园 枢纽、首钢地区等)与中心城间的快速轨道交通走廊,本工程将加快苹果园枢纽的建设, 改善周边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吸引人口、商业、服 务业等向西延线车站附近聚集,形成新的地区中心和经济增长点,加快石景山等西部区域 的发展。 2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2.1 工程污染源分析 (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产生施工噪声、场地振动、施工废水、扬尘、弃土弃渣等多方面环 境不利影响。施工噪声主要来自动力式施工机械,如施工场地挖掘、桥梁钻孔、材料装载 运输等机械设备作业过程。场地振动主要来自重型机械运转,运输车辆行驶,钻孔、打桩、 锤击、大型挖土机和空压机的运行以及回填中夯实等作业环节。施工废水主要来自雨水冲 刷产生的地表径流、建筑施工废水和驻地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扬尘主要来自施工前期房 屋拆迁、施工场地平整作业、施工面开挖及运输扬尘等方面,此外机械设备及车辆排放的 废气也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桥梁钻孔以 及车站修筑产生的弃土弃渣、房屋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的日常生活垃圾等。 (2 )运营期污染源分析 根据地铁工程的特点,投入运营后,不可避免地将产生噪声、环境振动、污水等环境问题。 运营期内的噪声主要来自列车运行。环境振动主要因列车快速运行而产生,影响范围以线 路所经区域为主。污水主要来自车站工作人员和乘客等共同产生的生活污水以及站台地面 的冲洗废水。此外,在乘客候车和车站日常管理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量的固体垃圾,以食 品饮料包装、纸张、果皮等为主。 2.2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与环境影响特点,按照施工期和运营期不同时段分别对本工程的环 境影响进行识别,见表 1。 表 1 环境影响识别 时段 项目名称 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施工期 施工 准备期 征地、搬迁、施工场地整备、地下管线改移等 不便民众出行,影响城市交 通 产生扬尘,影响空气质量 拆迁场地产生建筑垃圾,易造成水土流失,影响城市景观 产生噪声,干扰居民工作、生活,影响部分单位正常生产 高架线路及车站 桥梁钻孔等 产生噪声、振动、扬尘、弃渣等环境影响 占道施工,影响城市交通 水土流失 地下线路及车站 房屋拆迁、土地整备、钻孔开挖等 产生噪声、 振动、扬尘、弃渣等环境影响 占道施工,影响城市交通 水土流失 其他方面 材料运输、施工人员 产生噪声、振动、废水、扬尘、 废气、固体废物等环境影响 运营期 通车 运营 列车运行 (不利影响) 高架段噪声、振动影响;地下段振动影响 沿线车站产生的污水、站台地面冲洗废水 电磁辐射影响 高架线路、车站等地面构筑物的局部景观影响 列车运行 (有利影响) 改善区域交通条件,方便居民出行 利于沿线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实现城市总体规划,优化城市结构,改善城市投资环境, 有利于持续性发展 减少地面交通量,提升车速,减轻汽车尾气和交通噪声污染负荷,改善沿线空气和声环 境质量 根据表 1,总体来看,本工程产生的环境影响以能量损耗型(噪声、振动、电磁辐射)为 主,以物质消耗型(污水、废气、固体废物)为辅;对生态环境影响以城市社会环境的影 响(地下水、居民出行、征地拆迁、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社会经济等)为主, 以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城市绿地等)为辅。 本工程环境影响综合分析,见表 2。 表 2 工程环境影响综合分析 时段 污染项目 主要来源 主要污染物和影响程度 影响方式及建议 施 工期 工程占地 线路等 永久占地 永久改变土地使用性质 施 工场地等 临时占地约 临时改变土地使用性质 土石方 基础开挖以及车 辆基地 / 造成水土流失,建议 运至城市渣土消纳场 拆迁房屋 施工场地 84808m2 居民生活质量受到影 响,做好拆迁安置工作 噪声 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及施工人员喧闹 距 声源距离 10m 处 7491dB 空间辐射传播,尽量避免夜间施工 振动 施工机 械、运输车辆 距振源 10m 处 6297dB 沿表层地面传播,尽量避免夜间施工 污水 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主要污染物为 SS、COD 等 经沉淀、隔 油等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道 大气 施工场地、渣土运输 施工扬尘和施工 机械及车辆排放的废气 场地内无组织排放,建议运输车辆密闭 固体 废物 车站、车辆基地和基础开挖 弃方约 10104m3 部分回填,余土运至消纳 场,水土流失 拆迁场地、车站装修 拆迁及装修建筑垃圾 填埋、集中 堆放 运 营 期 噪声 列车运行 / 空间辐射传播 车辆基地作业 / 振动 列车运行 / 地面传播 污水 生活污水及站台 冲洗污水 / 处理后回用或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固体废物 车站 以 生活垃圾为主,产生量约为 137.8t/a 定点收集,综合处理 3 沿线环境概况 3.1 自然环境概况 (1 )地形地貌 北京地铁 6 号线西延工程线路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的北京平原地区,北京平原是由一系 列洪积、冲积扇及冲积平原联合而成的洪、冲积平原。平原北部和西部的山地分属燕山山 脉和太行山余脉。在地貌单元上属冲洪积缓倾斜平原和扇缘洼地。拟建工程主要位于永定 河冲洪积扇上部,该区原始地貌大部分已被人类工程活动所改造,地形总体趋势是西部较 高,往东逐渐降低,评估区地面标高为 54.5676.11m,地形坡降 0.52.5。现状工程 场地及周边大部分区域有较多住宅楼及办公区,地面建有大量建筑物,大部分区段人口密 度较大,地面下管网纵横,还有立交桥和铁路桥。 (2 )工程地质 区域地质构造 北京地区的地质构造格局是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形成,其特点是以断裂及其控制的断块活 动为主要特征,新生代活动的断裂主要有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东西向两组,大部分为 正断裂性质,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新生代不同时期发育的断陷盆地。断裂分布多集中成 带。北京地区北东北北东向的第四纪活动断裂主要有八宝山断裂、黄庄高丽营断裂、 顺义前门良乡隐伏断裂、南苑通县断裂、夏垫马坊断裂;北西向断裂主要有南 口孙河断裂、永定河断裂。各条断裂第四纪以来活动性差异较大,且具有分段活动的特 点。 拟建线路附近或穿越的主要构造断裂有八宝山断裂和黄庄高丽营断裂。该两条断裂均为 活动断裂,对本场地稳定性起主要控制作用。 沿线土层地质 拟建线路位于永定河冲洪积扇的上部,第四纪沉积韵律较为明显,由西向东,新近沉积层 除局部区域缺失外,呈相对均匀状覆盖于第四系普通沉积层之上,地层主要为碎石类土, 局部夹有粉质粘土、粉土或细中砂等薄层。沿线粘性土层一般为中高中压缩性,砂土层、 卵石层一般为中低压缩性。本次勘察工作钻孔最大揭露深度为 40m 范围内,地层按其 沉积年代及工程性质可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及第四纪沉积层三大类: 人工堆积地层:线路沿线主要经过北京城区,表层分布有厚度不一的人工堆积层,主要地 层为杂填土层及素填土层,一般厚度约为 12.5m,以房渣土、城市道路路基土为主,局 部分布有素填土。人工堆积层堆积时间短,成分复杂,土质结构松散,该大层土的组成、 结构不均,力学性质较差。 新近沉积层:拟建线路沿线大部分地段人工填土层以下存在新近沉积地层,其岩性主要为 粉质粘土层,圆砾、卵石层,局部夹有粉土、粉细砂、细中砂等薄层,厚度一般为 4 8m,局部可能由于认为活动等原因而缺失,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性质均较差。 第四纪沉积层:拟建线路工程区域范围内第四纪覆盖层岩性相对单一,主要为卵石层,部 分地段含有粉质粘土层、细中砂层等夹层。卵石层粒径大小不均,一般 410cm,部分可 达 15 20cm,局部区域还含有漂石透镜体。该大类地层工程性质相对良好,一般可选择其 作为围岩或持力层。 沿线工程地质 该区地势基本呈西高东南低态势,是华北平原西北部山前平原过度到华北平原中心的山前 倾斜平原部位,区内发育的断裂除山前有少量出露外,大部分均为隐伏断裂;工程影响深 度内的地层以碎石类土为主,地层承载力较高。区内可能发生的主要地质灾害有活动断裂、 地面沉降和砂土液化。 (3 )水文地质条件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北京平原地区地下水类型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水, 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水又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砂卵石及砂层 孔隙中。平原区地下水主要由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及拒马河、大石河、泃河等河流冲 洪积作用形成的。各河流搬运的物质及作用的强弱,控制着含水层的富水性、分布范围等, 形成各自的水文地质特征。 上层滞水:含水层岩性为浅部的粉填土、粉土,局部为粉细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绿地 灌溉和自来水、雨水、污水等地下管线的垂直渗漏补给。上层滞水的动态随季节大气降水 及管道渗漏的变化而变化,在古河道水文地质单元,上层滞水呈几乎被疏干的状态,不具 有明显的多年连续升降趋势。在河间地块水文地质单元,随着地面环境的变化,农田变为 住宅小区,地面硬化,大气降水垂直渗入补给量迅速减少,上层滞水的水位逐年下降。在 仍为农田的地区,地下水位仍然很高,不具有明显的多年连续升降趋势。 潜水:含水层岩性为粉土、圆砾卵石、中粗砂、粉细砂,含水层岩性的分布主要受北京平 原区埋藏古河道的控制。北京地区潜水的动态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每年 79 月份为大气 降水的丰水期,地下水位自 7 月份开始上升,9 10 月份达到当年最高水位,随后逐渐下 降,至次年的 6 月份达到当年的最低水位,平均年变幅约为 23m 。 承压水:含水层为卵石、圆砾层、中粗砂层、粉细砂层,其中夹有若干层粉质粘土隔水层。 本层地下水是北京市地下水开采的主要含水层之一。承压水的动态比潜水稍有滞后,当年 最高水位出现在 911 月,最低水位出现在 67 月,年变幅约为 12m。 沿线地下水特征 沿线地下水情况 本段线路结构围岩范围主要赋存一层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含水层岩性主要为卵石 层。根据搜集的钻孔揭露地下水情况显示,水位标高约为 22.1436.29m,水位埋深约为 30.0033.50m,该层水透水性较好,主要接受侧向径流及大气降水补给,以人工开采及侧 向径流排泄。受大气降水、管道渗漏及局部存在粉质粘土夹层等因素的影响,不排除其它 位置和深度存在上层滞水的可能性。受永定河引水渠泄洪放水、西黄村回灌放水等诸因素 影响,场区内地下水位变幅可达 510m 。 历年最高水位 根据线路沿线的长期水位观测资料及近 10 年的线路沿线工程的实测资料,总结如下: 1959 年水位标高:53.28m65.00m 19711973 年水位标高: 50.17m61.00m 近 3-5 年最高水位标高:28.35m45.00m 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根据线路沿线的岩土工程的勘察资料,初步评价结果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均为微腐蚀 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环境下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沿线地表水概况 沿线主要的地表水为位于西四环路西侧、田村站站后区间下穿的永定河引水渠,该区段基 本呈西北东南走向,河面宽约 40m,河底高程约 51m,勘察期间渠内无水. (4 )气象 北京地区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侧,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受季风影响形 成春季干旱多风、秋季秋高气爽、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 年平均气温为 1112 ,7 月份平均气温 2526 ,1 月份平均气温约-4-5 。 北京地区属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为南北风向转换季节; 风速季节变化明显,春季平均风速最大,年最大风速可达 22m/s。北京地区多年平均降水 量在 550mm660mm 之间,降水量不稳定、季节性和年变化较大,年内降水量分配不均, 汛期(69 月份)降水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 80以上,雨季施工对本项目工程设计的 基坑开挖、支护和施工降水将产生不利影响。冬季(12 月来年 2 月)降水量仅占全年 降水量的 2左右。北京地区日照时数约 2700 小时,年总辐射约 5350 兆焦耳/平方 米年。北京地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 1843.8mm。根据本地区规范规定,北京平原地 区地基土的标准冻结深度为 0.80m。 (5 )地震 根据史料记载和仪器记录,北京及周边邻近地区自公元 274 年 3 月以来,共发生 4.75 级以 上的大地震近百次,其中对北京城区影响最大的是公元 1057 年发生于固安的 6.75 级地震、 公元 1679 年 9 月 2 日发生于三河、平谷的 8 级地震,以及公元 1730 年 9 月 30 日发生于 北京西郊的 6.5 级地震,这 3 次地震北京城区的地震烈度均为 8 度。 (6 )土壤 北京地区成土因素复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可划分为 9 个土类,20 个亚类,64 个土属。其空间分布特点是,全市土壤随海拔由高到低表现了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各土 壤亚类之间反映了较明显的过渡性。其分布规律是: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间有山地粗 骨棕壤)山地淋溶褐土(间有山地粗骨褐土)山地普通褐土(间有山地粗骨褐土、山 地碳酸盐褐土)普通褐土、碳酸盐褐土潮褐土褐潮土砂姜潮土潮土盐潮土 湿潮土草甸沼泽土。由于不同地区的成土因素的差异,土壤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 (7 )植被 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北京地区形成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由 于境内地形复杂,生态环境多样化,致使北京植被种类组成丰富,植被类型多样,并且有 明显垂直分布规律。此外北京地史上未受第四纪冰川的影响,其植物区系为第三纪植物区 系的直接后代。据北京植物志记载,北京地区有维管植物 158 科 759 属 1482 及 151 个变种和亚种(包括部分栽培植物) 。其中蕨类植物有 18 科 25 属 63 种和两个变种;裸子 植物有 7 科 14 属 18 种;被子植物有 133 科 720 属 1401 种。根据植物区系分析,北京自 生被子植物中以菊种、禾本科、豆科和蔷薇科的种类最多,其次是百合科、莎草科、伞形 科、毛茛科和十字花科,反映了区系成分以北温带成分为主。此外,在平原地区还具有欧 亚大陆草原成分,如蒺藜、猪毛菜、柽柳、碱蓬、等;深山区保留有欧洲西伯利亚成分, 如华北落叶松、云杉、圆叶鹿蹄草、午鹤草等;同时具有热带亲缘关系的种类在低山平原 也普遍存在,如臭椿、栾树、酸枣、荆条、薄皮木、黄草、白羊草等,反映了组成北京植 被区系成分的复杂多样。 工程线路所经地区大部分为城市建成区,以居住和商业用地为主;工程线路还经过一片绿 隔地区,有相当大的比例尚未开发。调查中没有发现珍稀保护植物物种。 (8 )野生动物资源 随着人口增加,城乡建设发展,区域内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逐步缩小,品种也日趋减少,野 生动物中以鸟纲动物居多。哺乳纲动物主要有:刺猬、鼠、田鼠、黄鼠狼、松鼠、蝙蝠。 鸟纲动物主要有:鸽、鹰、鱼鹰、鹈鹕、啄木、苦鸟、雪姑、粉眼、鹌鹑、燕、火燕、雁、 鸿、喜鹊、麻雀、麦雀、白令鸟雀、乌鸦、布谷鸟、斑鸠、黄莺、北画眉。爬行纲的主要 动物有:蛇、蜥蜴、壁虎。两栖纲的主要动物有:蟾蜍、蛙。 本工程沿线没有发现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分布。 3.2 社会环境概况 (1 )社会经济概况 本工程经过海淀区和石景山区两个行政区。石景山区总面积 86 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61.6 万(据 2010 年统计) 。区域内山地面积占 23%,城市绿化覆盖率为 47.09%,人均拥有公共 绿地面积达 73.89 平方米,居北京市城区首位,是北京市城区中山林资源最丰富、绿化覆 盖率最高、人均拥有公共绿地最多的地区,是一个生态良好、宜居宜商的首都新城区。 海淀区位于北京城区西北部。全区面积 430.8 平方千米,南北长约 30 千米,东西最宽处 29 千米,约占北京市总面积的 2.53%,常住人口 328.1 万(据 2010 年统计) ,山清水秀、 风景宜人的海淀区,不仅拥有百余座著名的私家园林,更有闻名遐尔的皇家御苑“三山五 园” ,著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68 所高等院校位于本区,有 “大学城” 之称。 (2 )交通条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年加快。 2009 年,北京市 HYPERLINK “/view/119276.htm“ t “_blank“ 公共 交通 运营里程 18498 公里,其中轨道交通线路长度 336.2 公里;运营线路 701 条,运营车 辆共 2.4 万辆,其中 HYPERLINK “/view/62933.htm“ t “_blank“ 轨 道交通 2014 辆;年客运总量 65.9 亿人次(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 14.2 亿人次) ;出租车运 营车辆 6.7 万辆,年客运量 6.41 亿人次。目前,正在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有 14 条,分别 为 1 号线(苹果园四惠) 、八通线(四惠 土桥) 、2 号线(积水潭 积水潭) 、13 号线 (东直门西直门) 、5 号线(宋家庄 天通苑北) 、10 号线一期(巴沟劲松) 、8 号线一 期(西土城森林公园南门) 、4 号线(公益西桥安河桥北) 、机场线(东直门首都机 场) 、亦庄线(宋家庄亦庄火车站) 、大兴线(公益西桥天宫院) 、昌平线一期(南邵 西二旗) 、15 号线一期(望京西后沙峪) 、房山线(苏庄站 大葆台) ;在建线路 8 条, 线路总长 202.7km;规划期内新建线路 12 条(15 个项目) ,线路总长:市区线 230.9km, 郊区线 104.2km,共计 335.1km。 本工程线路经过的现有主要地面通行道路有:金顶南路、苹果园南路、阜石路、苹果园东 街、五环路、京门铁路、101 铁路线、巨山路、砂石场路、田村东路、玉泉路、永定路等。 3.3 环境质量现状 (1 )声环境 工程线路基本沿既有道路和规划道路走行,两侧以 1 类和 2 类控制区居多,线路两侧受地 面交通噪声影响为主。根据现场监测结果,沿线声环境质量一般,存在局部超标现象。 (2 )环境振动 沿线两侧多为居民住宅,局部区段为自然村落,房屋质量较差。环境振动现状影响主要来 自道路交通和社会生活。根据振动监测结果,工程沿线各敏感点昼夜监测值均符合 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不同环境振动功能区划规定的相应限值。 (3 )水环境质量 根据2010 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全年共监测有水河流 83 条段,长 2006.6km,达标 河段长度占 54.4%。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氨氮,污染类型属有机污 染型。沿线主要的地表水为位于西四环路西侧、田村站站后区间下穿的永定河引水渠,该 区段基本呈西北东南走向,河面宽约 40m,河底高程约 51m,勘察期间渠内无水。水体功 能以工业供水和城市景观用水为主,现状水质均为类。 (4 )大气环境 根据2010 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0 年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市空气质量一 级天数 53 天,二级天数 233 天,占全年总天数的 78.4%。各区县的空气质量也同步改善, 优良天数比例在 68.8%至 83.3%之间。石景山区和海淀区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值及超 标情况见表 1。 表 1 2010 年区域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值及超标情况 单位:mg/m3 行政区 主要污染物 SO2 NO2 PM10 年均浓度值 标准值 达标情 况 年均浓度值 标准值 达标情况 年均浓度值 标准值 达标情况 海淀区 0.038 0.06 达标 0.059 0.08 达标 0.123 0.10 超标 23% 石景山区 0.028 0.06 达标 0.050 0.08 达标 0.141 0.10 超标 41% 根据表 1, 工程线路所经过的区域空气中超标的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 ,超标量相对较大, 其他两项指标不超标。 (5 )辐射环境 2010 年,北京市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其中:大气中(辐射剂量率监测范围为 42.076.8nGy/h,环境水体中总 、总 、铀(U) 、钍( Th) 、镭(226Ra) 、钾(40K) 的活度浓度和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含量,与往年相比均无显著变化,属正常水平,电磁辐射 环境监测的功率密度值远低于 40 微瓦/ 平方厘米的国家标准,电磁辐射环境良好。 4 工程规划情况 依据 2015 年前北京市轨道交通规划实施时间表,S1 线(五路门头沟)的西段工程(门 头沟苹果园)已开工建设,但其东段线路(苹果园五路)由于受多种因素限制,前期 研究迟迟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后经北京市轨道交通门头沟线(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报告研究,建议将现 S1 线东、西段分别建设,先期建设西段 (石门营站至苹果园站区段)作为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东段(苹果园站至慈寿 寺站区段)由地铁 6 号线西延伸至苹果园站,采用地铁 B 型车系统制式,原 S1 东段工程 由 6 号线西延工程代替。 地铁 1 号线是目前门头沟新城、石景山区通往中心城中心地区的唯一轨道交通线路,在地 铁 1 号线末端的苹果园站早高峰时段,门头沟及苹果园周边通勤客流聚集于此,不仅恶化 苹果园地区的地面交通环境,而且也给地铁 1 号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导致苹果园站长期 采用限流来缓解客流压力,给地铁的运营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本线的修建将与 S1 线形 成良好的衔接换乘关系,建立起门头沟与中心城的快速连接,并改善苹果园地区的交通出 行条件,有效缓解地铁 1 号线的交通压力。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 声环境影响评价 本工程设计线位基本沿城镇既有或规划道路行进。建成后,噪声预测值较现状有一定程度 增加,通过采取设置声屏障、加长消声器等噪声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地铁噪声对环境的 影响。 5.2 环境振动影响评价 线路建成后,沿线各敏感点室外预测值有一定程度超标现象,通过设置轨道减振措施等措 施,可将振动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不会对沿线振动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5.3 水环境影响评价 (1 )本工程运营后,初、近期内产生的污水主要为车站的盥洗污水、站台地面冲洗废水等, 污水排放总量约 1264m3/d,统一纳入市政污水管网;经预测新增化学需氧量(CODcr) 、 生化需氧量(BOD5)和悬浮物(SS )的年排放量分别约为 76.72t、49.51t 和 70.22t。 (2 )车站污水经化粪池、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水水质能够满足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 准 (DB11/307-2005)之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限值要求。 (3 )根据沿线地下水埋藏与分布、含水介质组成以及结构特征,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显著地 面沉降或差异沉降的可能性较小。 (4 )基坑抽排水将导致短期内局部地下水位降低,但不会对地下水资源总量产生显著影响; 运营期内不会影响地下水水质。 5.4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运营后,对大气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远小于正面影响。负面影响主要来自地面风亭 排放出的异味气体,可能会影响风亭排气口处的局部空气质量。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线路 通车后,将减少机动车出行的数量,将显著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有 助于改善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 5.5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本工程采取分散式供电方式,从沿线获取中压 10kV 电源,不用单独设置主变电所。评价认 为,工程沿线所经区域均为有线电视覆盖区,运营后不会影响沿线居民的有线电视正常收 看。 6 环境保护措施 6.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 )施工单位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加强与交通、 公安、城管等部门沟通与协调,制定详细、周密、可行的施工期交通疏导方案,以缓解工 程建设带来的交通压力以及对附近居民日常出行带来的影响。 (2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科学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法;站场施 工场界临近敏感点一侧应修建高 2m 的围墙或围挡,隔断施工噪声的直接传播;建设单位 应当会同施工单位做好周边居民工作,突出施工噪声控制重点场区;优化施工方案,合理 安排工期,明确施工噪声控制责任。 (3 )对打桩机类的强振动施工机械的使用要加强控制和管理,同时施工中各种振动性作业 尽量安排在昼间进行,避免夜间施工扰民,文明施工。同时通过施工场地的合理布局,将 强度大的振动源尽量地远离敏感点。对于一些固定振动源,如料场、加工场地等应集中安 置;运输车辆的走行线路应合理规划,尽量避开振动敏感点。在建筑结构较差、基础等级 较低的旧房、老房周围施工时,应尽量使用低振动设备,或避免振动性作业。 (4 )严格执行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标准水污染防治要求,严禁施工废水 乱排、乱放。场地内应设置好排水设施,制定雨季具体排水方案,避免雨季排水不畅,防 止污染道路、堵塞下水道等事故发生。 (5 )施工场地内应构筑集水沉砂池,收集施工废水和洗车废水,废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 水管网,经二次沉淀后循环使用或用于洒水降尘。施工人员临时驻地可采用移动式厕所或 设置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施工现场如设置食堂,用餐 人数在 100 人以上的,应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加强管理,专人负责定期掏油,防止污 染。现场存放油料,必须对库房进行防渗漏处理,储存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防止油料泄 漏,污染土壤水体。 (6 )场区主要道路必须用礁渣、细石或混凝土等材料作硬化处理。施工现场应采取覆盖、 固化、绿化、洒水等有效措施,做到不泥泞、不扬尘。遇有四级风以上天气不得进行土方 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施工现场应有专人负责环保工作,配备相 应的洒水设备,及时洒水,减少扬尘污染。建筑物内的施工垃圾清运必须采用封闭式专用 垃圾道或封闭式容器吊运,严禁凌空抛撒。施工现场应设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 垃圾分类存放。施工垃圾清运时应提前适量洒水,并按规定及时清运消纳。水泥和其它易 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使用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灰土和无机料 拌合,应采用预拌进场,碾压过程中要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华三考试题库及答案
- 森林火警法律知识培训课件
- 桩基全护筒跟进施工课件
- 桥脑病变MRI课件
- 桥梁隧道冲刺课件
- 2025年技能提升跨行业通-用招聘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陪诊师考试知识点探讨与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验船师考试(C级船舶检验专业实务)复习题及答案二
- 2025年航空公司面试空中乘务员能力预测试题集
- 2025年物流经理专业面试题解答技巧
- 供应商改善计划表
- DLT 5285-2018 输变电工程架空导线(800mm以下)及地线液压压接工艺规程
- 中国省市县行政区划
- DB11-T 1253-2022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 管道工程施工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 JBT 7043-2006 液压轴向柱塞泵
- 体育公园运营可行性方案
- 《直升机构造与系统》课件-直升机的类型
- 成都第四十九中学数学新初一分班试卷含答案
- 《平方根》(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信息检索与处理(修订版)》课件下 第2单元第二课 分析信息-第3单元 综合探究实践活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