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一)_第1页
古代汉语(一)_第2页
古代汉语(一)_第3页
古代汉语(一)_第4页
古代汉语(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一)复习纲要 第一章 文字理论部分 主要内容: 1汉字的特点 (1)文字和语言 (2)汉字的特点 (3)汉字形、音、义的关系 2汉字的形体构造 (1)传统的“六书”说 (2) “六书”说的局限与写词说的兴起 3汉字形体的变异 (1)古今字 (2)异体字 (3)繁简字 4汉字的形体演变 (1)秦以前的文字 (2)秦以后的文字 重点掌握: 1文字是记录和传递语言的社会性的书写符号体系。 2汉字的基本特征是表意性。 3 “六书”说是汉代古文经学家从分析大量汉字结构和用字现象中归纳出的造 字和用字条例。 4 “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5、象形: 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许慎的 定义:画成其物,随体诘誳,日月是也) 6、会意:会意是会合几个字类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 (许慎的定义是 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 7许慎给“六书”中“象形”的定义及例字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誳,日月是 也;“指事”的定义及例字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 的定义及例字是: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形声”的定义及例字 是: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的定义及例字是:建类一首, 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假借”的定义及例字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 长是也。 8若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结构, 2 瓜、象、羊、日、月、火、果、衣、州、册 属于象形 刃、寸、亦、本、甘、末、下 属于指事 步、寒、从、伐、既、北、暴、森、众、即、令、并 属于会意 更、河、在、治、店、江、宠、颖 属于形声 9 “六书”说是汉代古文经学家从分析大量汉字结构和用字现象中归纳出的 造字和用字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在当时确 实是个创造,可以说是古典文字学领域一个丰碑。 “六书”说的建立,把人们 对字形的感性认识提高到了理性的高度,开辟了科学地认识字形的途径。但 由于汉儒接触是秦篆和六国文字,由于时代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所以“六书” 说并不完善。今天看来,它有不少错误和疏漏。首先,许慎对“六书”说的 某些界说含糊不清,所下定义欠于周密。如 “转注” ,是争论的焦点,立说 如林,聚讼不休。其次,定义与例字相抵牾。如“假借”的例字“令” 、 “长” 不是假借,却是词义引伸。再次,汉儒缺少语言与文字关系的科学观念,就 字论字,割裂字和词、汉字和汉语的关系,没有认识汉字写词这一本质属性。 如“会意” ,按照许慎的界说,把写动词的字和写形容词等抽象意念词的字都 包容一体。今天从写词的角度看,二者存显著的差别。 10四体二用说的观点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即“四体” 。 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即“二用” 。前四种是造字法,与汉字结构有关, 在具体分析汉字形体的结构时能分析出来;后二书是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 关。清代以前,人们迷信“六书” ,认为是六种造字法。直到清人戴震才提出 疑义。他说:“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 字之用也。 ”四体二用说的提出是许慎以后对“六书”说的宝贵贡献,许多文 字学家承袭了这一说法。 11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 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12古今字主要有两个来源:(1)是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词义的不断发 展,使词由单义变成多义。其中有的词义为适应交际的需要,从母体中分化 出来,独立成词。为了相互区别,要求专有字形表达。如奉”是手捧义,分 化后写作“捧” , “奉、捧”古今字。 (2)是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汉语 中有些词由于意义比较抽象,不好造字,没有自己的书写形式,就借用同音 字来表达。疑问代词“何” ,意义抽象,难于描画,就借用担负义的“何”字; 担负义的“何”字,让给了代词“何” ,自己用“荷”来表示。 13异体字又称或体字,是指共写一个词的不同的书写形式。是几个具有同一 的意义和读音而形体不同的字。换言之,就是所记的词音、义完全相同而形 3 体不同的字。 14由于使用汉字的人数多,地域广,时间长。人们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造字, 由于构思不同,取材有别,方法各异,所以给同一个词造出两个以上结构不 同的字实属自然。异体字的来源与分类有(1) 造字方法不同的异体字。如 “泪、涙” ;(2) 造字素材不同的异体字。1)形符不同的。如:“歌、謌” ; 2)声符不同的。如:“啗、啖” ;3)形符声符都不同的。如:“村、邨” 。 (3) 偏旁位置不同的异体字。如:“慚、慙” , “群、羣” 。 15繁简字就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是着眼于字的笔画的多少。异体字中 笔画简约的就是简体字,简体和繁体是相对而言的。如:“鬭” 、 “馀” 、 “寶”的简体字分别是:斗、余、宝。 16甲骨文是用刀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称作龟甲兽骨文字、贞卜文 字、甲骨卜辞、殷虚文字、殷虚书契等 17甲骨文作为殷商时期的早期文字,它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1)因其去古 未远,与原始文字较为接近,还保留浓重的描画物象的色彩,形象逼真,颇 似画面。 (2)异体字繁多。因为当时只求大体相象,只要不发生混误,多一 笔,简一笔,不求固定画一(3)偏旁不固定,可以互换。 (4)书写自由灵活, 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随意性较大。 18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铭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辞。商周两代出土 的铜器以钟鼎为最多,钟是古代的乐器,鼎是古代的礼器,所以金文又称钟 鼎文。 第二章 左传简介及篇目讲读 主要内容: 1 左传简介 2郑伯克段于鄢 3齐桓公伐楚 4宫之奇谏假道 5烛之武退秦师 6蹇叔哭师 7晋灵公不君 8齐晋鞌之战 9楚归晋知罃 10祁奚荐贤 11子产不毁乡校 重点掌握: 4 1 左传相传是春秋晚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西汉后期古文经学家认为它 是解释孔丘的春秋的,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是晋朝杜预注,唐朝孔颖达疏。 2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3姜氏欲之,焉辟害? 4姜氏何厌之有? 5不如早为之所。 6多行不义,必自毙。 7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8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9夫人将启之。 10命子封帅三百乘以伐京。 11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未尝君之羹。 12请以遗之。 13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14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15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16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17师进,次于陉。 18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19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20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2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2晋不可啓,寇不可翫。 2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6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7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2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9失其所与,不知。 30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31穆公访诸蹇叔 3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5 33蹇叔之子与师。 34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 35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36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37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38犹不改,宣子骤谏。 39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40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41逢丑父为右。 42卻克伤于矢。 43余折以御,左轮朱殷。 44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45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46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 47执事不以釁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48重为之礼而归之。 49称其仇,不为谄。 50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 51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52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第三章 战国策简介及篇目讲读 主要内容: 1 战国策简介 2冯谖客孟尝君 3赵威后问齐使 4江乙对荆宣王 5庄辛说楚襄王 6鲁仲连义不帝秦 7触詟说赵太后 重点掌握: 1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作者无可考。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 经汉代刘向整理过的,分为东周、西周、秦、齐等 12 国,共 33 篇。 2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 3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6 4矫命以责赐诸民。 5长驱到齐,晨而相见。 6孟尝君就国于薛。 7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8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9赵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10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11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12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斮之。 13纣以为恶,醢鬼侯。 14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夫病足,曾不能疾走。 ” 15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16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17赵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 18飞翔乎天地之间 19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20曰:“日食饮得无衰乎?” 21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 22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 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 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为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则 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塗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 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 子之衣禅缁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 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 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 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 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 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 7 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 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悌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 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平公射鴳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 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搏 之不得是吾君之耻者也君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乃趣赦之 齐欲伐魏淳于髠谓齐王曰韩子庐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 子庐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 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 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姑学乎吾将仕 子劝于善言而学期年而责仕于子墨子子墨子曰不仕子子亦闻夫鲁语乎鲁有昆弟 五人者其父死其长子嗜酒而不葬其四弟曰子与我葬当为子沽酒劝于善言而葬已 葬而责酒于其四弟四弟曰吾未予子酒矣子葬子父我葬吾父岂独吾父哉子不葬则 人将笑子故劝子葬也今子为义我亦为义岂独我义也哉子不学则人将笑子故劝子 于学 延陵季子出遊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 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