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全麻手术的应用比较_第1页
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全麻手术的应用比较_第2页
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全麻手术的应用比较_第3页
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全麻手术的应用比较_第4页
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全麻手术的应用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气道管理效果的比较 付金厚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473010 【摘要】 目的 评估喉罩(LMA)和气管插管通气气道管理效果 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注意事项。 方法 70 例病人分成两组, 每组 35 例。观察组采用喉罩通气全麻(组) ,对照组采用经口气 管插管全麻(组) 。观察两组病人在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 (MAP、HR) 及呼吸状况(SpO 2、P ETCO2),3 分内置放通气装置的成 功率,操作引起的并发症(口腔粘膜损伤、咽喉痛的发生率) ,体位 变化时通气道需重新放置的发生率。 结果 在通气装置置入、维 持及拔管期间组比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平稳,两组呼吸状况差 异无显著性;操作简易性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组远高于组;并 发症差异性显著;耐受性组远高于组,且吸入麻醉药浓度较低; 在通气装置可靠性方面,组远高于组。 结论 喉罩通气是一 种安全、有效的全麻通气方式之一,其操作简易并发症少,能有效 节省麻醉药,在临床应用中尤其是困难插管中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 的通气方法。 【关键词】 喉罩;气管插管;全麻;血流动力学;耐受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70 例 ASA或级,体重指数 30kg/m2,男 27 例,女 43 例,年龄 1872 岁择期手术的病人,无经口气管插管 或喉罩置入禁忌症,其中甲状腺肿瘤切除术 34 例,乳腺癌根治术 29 例,锁骨或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7 例,每一种类手术按随机 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 35 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无心血管和肝肾功能 异常,无呼吸系统疾患(包括口腔、咽喉、气管和肺) 1.2 方法:患者入室后建立静脉输液通路,连接多功能监护仪,连 续监测心电图、血压(BP) 、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 、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CO2) 。两组均于操作前 5 分吸氧,诱导用 药:咪达唑仑 0.04mg/kg,芬太尼 2ug/kg,丙泊酚 2mg/kg,维库溴铵 0.1mg/kg,组不用肌松剂,待患者意识及自主呼吸消失后,置入喉 罩或气管导管,接麻醉机行控制呼吸。根据患者体重选用喉罩型号 3049kg3 号,5069kg4 号,7089kg5 号。根据以下标准确定气 管导管喉罩位置是否正确:(1)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2)正压 手控通气时无异常气流从口内发出;(3)出现标准呼气末二氧化碳 分压(P ETCO2)波形,符合上述标准后放置牙垫妥善固定。行机械 通气潮气量 810ml/kg,通气频率 1012 次/ 分,P ETCO23540mg, 气道峰压不超过 20cmH2O. 麻醉维持用药:丙泊酚 48mg/kg.h,瑞芬太尼 0.10.2ug/kg.h 持续 微量泵静脉注入。术中患者有体动则追加维库溴铵静脉推注。记录 诱导前(T 0) 、置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 1) 、喉罩置入或气管插管即 刻(T 2) 、之后 3 分(T 3) 、6 分(T 4) 、拔出气管导管或喉罩时 (T 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 、P ETCO2、SpO 2,拔通气 装置的反应(如挣扎、呛咳等) ,记录术后 24 小时咽痛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0.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 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 t 检验,组内比较用双因素方 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x2检验,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的比较 两组 MAP 和 HR 的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组插管后即刻、插管 3 分、拔管后即刻的 MAP 和 HR 均较组低(P0.05) ,见表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 MAP 、HR 的变化(s) 组别 时间 MAP(mmHg) HR(次/分) T0 75.06.5 7213 T1 64.37.5 6312 T2 85.67.5 8010 T3 79.67.2 7015 T4 74.56.8 6412 T5 82.08.3 6315 T0 76.07.2 8210 T1 68.59.7 586 T2 117.223.21 1022623 T3 105.719.82 952323 T4 93.48.3 7012 T5 114.613.53 902323 注:组与组比较, 1 P0.01, 2 P0.05,与 T0 比较, 3 P0.05. 2.2 两组患者术中麻醉用药比较:组 丙泊酚(556.3675.36) mg,维库溴铵(7.501.50)mg,瑞芬太尼(671.2545.80)ug; 组 丙泊酚( 56883.63)mg,维库溴铵(15.604.30)mg,瑞芬太 尼(727.5035.90)ug 。组术中所用维库溴铵的量,明显高于 组(P0.05) 。 2.3 不良反应和术后苏醒 所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停药后 5 10 分苏醒。组和组患者术中体动发生率分别为 55,5, 组体动发生率明显高于组(P0.01) ,拔管时组 70出现呛咳 或挣扎反应,术后 24 小时咽痛发生率为 21,而组均无拔管反 应和术后咽痛(P0.05) 。 3 讨论 喉罩通气道是英籍麻醉师 Brain 于 1983 年发明并率先使用的新 型气道外通气道 1,随后迅速在临床麻醉和急救医学中普及应用。 在欧美发达国家全麻时 LMA 使用率已超过 50 2,其既可保留自 主呼吸,也可用于 IPPV 控制呼吸。 近年来,国内麻醉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由于 LMA 其独特的 特点,在技术方面引进了喉罩通气,与气管内插管相比,喉罩通气 操作简单,不需特殊器械,容易掌握,提高了气道管理速度和麻醉 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患者耐受性良好 3。本研究中,组在喉 罩置入和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与组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心率 增快及血压升高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表明喉罩置入拔出时引起的 心血管反应较气管导管拔出时轻微。喉罩通气作为一种通气方法, 对喉头及气管不产生机械性损伤,对循环功能影响轻微,这也提示 对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手术患者,如无喉罩使用的禁忌症,应以 喉罩通气为首选,可以避免气管插管带来的心血管方面严重并发症。 研究结果表明,组的麻醉药物用量与组相比较,瑞芬太尼 与丙泊酚的用量两组间无明显的差异,但肌松药的用量,组明显 较组少。术后体内残留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及其代谢产物诱发的残 余肌松效应,可引起患者呼吸抑制,导致术后发生意外。因此,降 低肌松药用量有利于减少残余肌松反应的发生,更利于患者的恢复 4。 全身麻醉经喉罩通气可在不进行气管插管的情况下确保呼吸道 通畅,同时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联合应用可维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 稳定,减少肌松药用量,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LMA 通气全麻 是一种安全、舒适、有效的全麻方式。 【参考文献】 1. 安刚,薛富善. 现代麻醉学技术.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32. 2. Archie Ian Feremy Brain The largnel mask airwaynew concept in management. Br J An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