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合适的心理宣泄_第1页
如何引导学生合适的心理宣泄_第2页
如何引导学生合适的心理宣泄_第3页
如何引导学生合适的心理宣泄_第4页
如何引导学生合适的心理宣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育长廊) (7 页) 【通讯沙龙】 如何引导学生合适的心理宣泄 本期话题提供:丁锋 丁锋,新联中学语文教师,曾获通州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武二等奖,曾被 评 为通州市“教学六 认真” 先 进个人,所带班级曾获通州市“新长征突击队” 称号;在 少年文艺散文诗语文世界扬子晚报等报刊发表诗文若干,在江苏教育 研究语文教学通讯等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南通市班主任论文评比一等奖; 辅导学生多次获省作文大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数十篇 次。 有这样一则报道:为让学生将心中的压力释放出来,邯郸市一所中学首次将心理宣泄 室引进校园。倘若学生感觉心情压抑,或者对某位老师、校长“有气” ,完全可以放心大胆 地向贴有对方图像的充气娃娃拳打脚踢,且老师、校长的图像是学校让美术老师专门绘制 的。在房间四周墙壁上还贴满了写有“痛快” 、 “如果你愿意,砸吧、打吧” 、 “扔下愤怒, 晴空万里”等极具刺激性词语的图画。据了解,心理宣泄室设立三个月来,几乎每天都有 学生光顾。 引学生进行心理宣泄已经成为当下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上文所述正是近几年出 现的尝试之一,不过具体做法值得商榷。用来进行心理宣泄的事物是否一定是贴有校长、 老师图像?教育者的职业尊严是否因此受到损害?引导学生心理宣泄是否就是让其“暴力 发泄”?这种方式真的可行吗? 究其根本,该如何运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合适地心理宣泄呢? 宣泄必须和引导并举 蔡志红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后,用意志力量压抑情绪,表现出谈笑自若,虽然 这种做法可以用来应付某些社交场合的要求,但却会把由挫折引起的痛苦累积起来,最终 导致精神崩溃,带来更大的身心伤害。所以,有什么委屈痛苦,不要深埋在心里自我折磨。 选择合理的宣泄来疏导负性情绪,这是明智的选择。因此, “心理宣泄室”受到了很多人的 欢迎。丁锋给出的材料确是事实,只是该校在学生宣泄完毕后,没有就此结束,而是由专 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心理困惑。 该校心理辅导老师发现:因与同学、老师产生矛盾来发泄的居多;因为男生的发泄途径较 少,不像女生有委屈,哭一哭就好了,所以,来发泄的学生中男生占六七成;高一、高三 的学生占多数,因为高一的学生因为要熟悉新的环境产生焦虑,高三学生则面临高考压力; 有的则是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不适应。经过宣泄后,有 20%至 30%的学生的不良情绪可以自 行化解。这样的学生大多是因单纯偶发性的事情引起不良情绪。有些学生宣泄过后,还需 要由心理辅导老师对他们进行认知的引导和心理咨询。比如是学习压力引起的不良情绪, 就需要老师对其学习方法等进行分析指导,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该校心理辅导老师还发现 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有 40%至 50%来自父母。的确,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没有伴儿可以交流;很多问题又不好跟家长诉说,因为往往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在学校里, 很多事情又不愿向老师表露,因为他们更希望向老师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这时,心理宣 泄室便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途径关上门发泄一番。所以,学校设立心理宣泄室有可取之 处,合理的宣泄法是陷入极度心理困境后即时性的最佳自救策略。而且,凡是设置心理宣 泄室的学校都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老师们往往会在同学们宣泄之后进行相应 的认知调节。一般说来,经过心理宣泄以后再接受心理咨询,学生比较理性,咨询效果比 较好。学生不但得到了情绪调节,也知道了以后如何理性对待那些负性事件。 材料中所说的,学校让美术老师绘制了校长、老师的图像,同学们可以任意选择图像, 贴在充气娃娃的脸上,对充气娃娃拳打脚踢。有人因此而质疑教育者的职业尊严是否会受 到损害?引导学生心理宣泄是否就是让其“暴力发泄”?我觉得,教师大可不必因为学生 的宣泄对象是自己而觉得尊严受到损害。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之下,教育存在一些误区,学 生会觉得我们给予的学业负担过重,我们的管理过于教条死板,我们不够民主宽松,我们 不能个性化地实施教育,我们有时对学生并不了解,我们可能会错怪冤枉学生。学生对我 们有一些怨气是正常的。所以,要多多理解宽容学生,并努力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更好地处理好师生关系,做受学生欢迎的“人师” ,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山东历城 一中的心理宣泄室沙袋上贴的是一位学校副校长和三位年级主任的卡通画像,需要发泄的 学生可以对着这些画像任意踢打。这位副校长称,此举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释放心理压力 的场所。他说:“我们四个人在工作中对学生管得比较多,相信捶完我们之后,他们的心 理压力会释放得更彻底。 ”至今,他和三个年级主任的画像已被学生们“揍”了近两年,学 校也没有因为此举而生出什么暴力事端来。当然,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可以设置校长信箱、 教师信箱,鼓励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合理化建议。学校心理老师还可以通过心理健 康课、心理健康小报、黑板报、校园广播等途径,宣传情绪调节等方法,来帮助学生走出 情绪困境。 (蔡志红 通州高级中学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师生关系应该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用解决敌对关系的方式解决 师生之间的矛盾是不 可取的。当然,成立学生心理宣泄室的原因值得我们反思,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绝大 多数学生是尊重老师的,绝大多数老 师也用他的渊博知识 和高尚人品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 照理说,学生要感激老师才对 ,为何会出现学生如此恨校长 恨老师的现象呢? 我想,学校领导应该反思,是否在制定校规校纪以及学校管理 过程中能真正做到以学生 为本;老师也应该反思,自己在教 书育人过程中是否真正做到 视学生为己出呢?是否能真正 做到对学生的关爱放在教育的首位呢? 项 兵(川港中学) 让 心 灵 之 溪 欢 快 流 淌 葛建华 心理宣泄伴随人类的诞生而诞生。只是在工业化社会后,随着生存压力的增大,人们 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从而引起心理学界的关注和研究,创生出了心理宣泄这一研究专题。 讨论学生合理的心理宣泄,首先当解析促成学生心灵压抑、精神焦虑等心理障碍的成因。 而消除这些成因,则是先于心理宣泄的积极预防,或者说是心理宣泄的前期工程。一般说 来,其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过度的忙碌,催生了学生的心理恐慌。童年和少年,应该是人生最轻松和自由的, 应该拥有充沛自我嬉戏游乐的时光。然而,我们的学生太忙碌了。上代人生活的压力不知 不觉地转嫁和传递给了他们,上代人未实现得了的梦想不由分说地移植到他们的身上。于 是,他们被家长和老师硬生生地推上了人生的高速公路,全力以赴地应对扑面而至的课堂、 作业、校外辅导活动等,无心无法欣赏路旁的风景,甚至连喘息片刻都成了奢望。本该只 能蹒跚信步的他们,却被动地风驰电掣着,就有了心灵的恐慌和害怕。 二是成人的误导,暗增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在一定范围内,学生出现焦虑、紧张、恐 惧等一些心理现象,应该是正常的。但我们有时的确有些杞人忧天,过度担心这些在限度 内的心理现象会引发种种不良后果。加之舆论媒体的热炒,将一些小问题无限度地放大, 从而将辨别力不强的学生误导到不是问题的问题中。另一方面,教师、家长以及其他可以 影响学生发展的成人,总希望孩子们“提前成熟” ,从小就懂得生活的艰辛,生存的艰难。 而且成人往往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担忧甚至恐惧,把人际关系中的尔虞我诈、唯利是图无 形中暴露在孩子面前,极易使孩子们沾染悲观痛苦的人生情绪。于是,孩子们承担了不该 有的生理、心理重负。 面对假象的、真实的心理压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责无旁贷地要引领孩子们走出 心理低谷,走进心灵的阳光之城。 一、慢慢走,一路风景入帘来。人生之趣在于且行且停,且停且思,方才能够品尝到 行的乐趣,方可领略人生道路上的绮丽风景。对于处于儿童、少年期的学生而言,拥有余 裕的时光,持有从容的情态,慢慢行走,悄悄成长,实在是他们应然的幸福状态。教育是 慢的艺术,成长是慢的结晶。慢下来儿童少年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心理空间,用 美丽的自然风景,用快乐的同伴游戏,用轻松的自由阅读,用肤浅的自我观照,甚至简单 到用酣畅的深度睡眠,婉转的时代音乐,活泼的心爱宠物,去消融成长中的一些困惑和焦 虑。由此,我们做教师的,必须更深入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境况,将与学生对话的语速、课 堂的节奏、新授知识的进程、活动安排的频率、作业练习的总量等调试到适切的程度,留 足学生休息、游戏、阅读、思考的时空。与此同时,自己也放慢前行的脚步,陪孩子们一 同慢慢走,仔细品赏路边的风景。把风景移植到心灵中,让内心充满绿意,构筑起坚固的 生命防护林、防洪坡。 二、轻轻敲,欢乐之门次第开。尽管我们一直强调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出发,但我们 至今仍没有做到,甚至离得很远。仅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例,每门学科的课程标准都十分 强调学科学习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于是,就无限度地将生活中的情境、事件移植到学 科教学之中。事实上,所移植的生活问题不是所有学生都熟悉的,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过此 类体验的。所以,当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生活问题时,就感到无所适从。因而,无论是知 识传授,还是行为道德教育,我们要紧贴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的实际,从学生的角度 去规划和建构知识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阶梯,绝不可以成人的统一标准去评价、规约他 们。尤其是在思想道德行为教育方面,就某一方面而言,还应该根据幼儿、童年、少年、 青少年的身心特征,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教育内容、评价标准、实施途径和手段等。要通过 我们的精心规划,引领孩子们拾级而上,自然成长,近乎天然地打开人生各阶段的快乐之 门。 三、微微启,心灵溪水欢快流。我坚定地认为,本话题的案例中提及的心理宣泄实质 就是“暴力宣泄”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但学校因服务对象特殊而不同于大社会。无论怎样, 我们对孩子们的教育应该始终是正面的,积极的,善意的,健康的,应该远离暴力,摒弃 以暴制暴,摒弃以斜压斜。面对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我们要像消防队员扑灭煤气罐之火那 样,首先集中水力冷却煤气罐,然后小心翼翼地微启心理闸门,而不是增大阀门排气量让 它尽快排气减压,那样只能是增加爆炸的几率和能量。更重要的是,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 心理危机天然地存在于学生中间,就应该每时每刻予以关注,及时清理阻碍心灵之溪流淌 的枯枝败叶,让心灵的溪水经年累月地欢快流淌。此外,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我们更要 巧妙地灌输理智、自律、文明、克制等行为准则,告诉学生,人人都会出现心理危机,要 正确对待和科学处置。如果学生达到我们所期待的境界,那么,至少学校不必设立暴力宣 泄室。 心理危机真实存在,情感导流需要谨慎。倍加关注,细心呵护,及时疏导,指点出路, 陪护一程,是当下每个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基本功。 (葛建华 石港小学) 我不赞成邯郸某学校的做法。首先,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 可塑性强,如果一受到挫折和委屈,就以发泄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长此以往,则很 容易养成任性、霸道的不良性格。其次,中学生出现压抑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心理 治疗方法也应因人而异,对症下 药。 对什么样的学生,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解决什么样的压 力,都应考虑进去,而不是到心理宣泄室发泄一通就完事了。第三,心理宣泄室终究是个充 斥着暴力和愤怒的地方,有着 诱导“ 暴力”倾向的一面。学生到宣泄室里找橡胶人“施暴”,固 然泄了一时压力,但这种诉诸 暴力的发泄,会使学生的心理更加脆弱,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心 理健康,一旦学生形成了暴力倾向,假如身 边又没有“宣泄工具 ”,其后果是 难以预料的。 徐宜秋(刘桥中学) 用邯郸某中学的办法解决学生心头之恨弊端诸多。如果那些怨气冲天的学生 误解了他 们的愤懑对象,他们眼里那些 “面目可憎”之人其实是爱之深、责之切,抑或故意使用激将之 法责成其成才的可爱之人呢?如果个别学生确属品行恶劣,好滋事生非,却又不肯接受师长 教育,反将苦口婆心者视为大 敌呢?但凡此类,亦将拳 头相向于 “恩师”,一拳一舒坦便 认为 可以一笑泯千仇,试问怎不让 所有为师者为之心寒?最遭殃的其 实还是学生本人。 毕竟年少 轻狂,一旦把这样的泄愤之举视为 快乐,或在无意中形成暴力倾向,有的甚至拳打脚踢成瘾, 不满足虚拟的人物,便到真实场 景中去“ 真枪实战”,诸如此 类等等,真是 让人心惊!那出自 一片好心的“新颖时髦” 的宣泄方式真令人感到后怕!再如果,果真是某些师者品德低劣,教 育方式落后简单,伤害了祖国花 朵,触怒了未来主人,那么,校方仅以提供“师者挨揍”方式草 草了结学生心中不满,对没做到 为人师表者不加惩治约束,岂又不是敷淤塞责、避重就轻? 郁 伟(北兴桥小学) 为了弄清楚孩子对于心理宣泄的真实想法,我特意和一个 13 岁男孩展开关于心理宣泄 话题的对话: T:如果有时候心里感到不开心了,你会怎么 处理? S:不做什么处理呀?可能第二天就忘记了呀! T:假如这个不开心第二天还记着,忘不掉,那可怎么 办? S:这种情况很少,让我想一想啊,(孩子真的想了一会)我觉得如果是很大的不开心,就 要和朋友说,我会和爸爸说,假如他不知道我的不开心的 话 ,一定会听我讲,然后帮我一起 分析,怎样才能消除。 T:找个朋友倾诉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你能找爸爸谈说明你们的关系如朋友一样好。(孩 子点点头,很开心地笑了。)那么如果学校里安排一间教室,让你进去消除内心的不开心,你 觉得你会去么? S:不会。(孩子的回答很快, 斩钉 截铁) T:为什么这么坚决? S:我觉得这个教室在校园里面本身就不太安全,每个进去的人都会被别人认为不开心, 即使你是好奇进去的,出来的 时候,大家肯定也会 认为你有深仇大恨呢。 T:如果我的理解不错,你觉得是个人隐私得不到保障。假如这一点可以保证的话,你 对 这个地方有什么样的建议呢?包括环境之类。 S:应该是一个温馨的地方,因为心里不开心的人内心的颜色是灰暗的,那么 这个地方应 该涂满蓝色,蓝色会给人一个开 阔的心情,像大海一 样颜色。空间不一定很小,可以是一个 活动的场所,提供一些操作的 东西,如魔方、魔尺之类。 T:你觉得需要老师在里面么? S:可以有,但不希望那些刻板的老师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出现眼前,希望一些和善、懂 得微笑的老师和不开心的孩子一起在里面操作玩具,聊聊天。 T:如果给你一些沙袋,或者其他物品,写上 让你不开心的事情或者人物,让你击打发泄, 你会选择吗? S:(孩子露出极为惊讶的神情,不 过随即大笑起来,他理解了这个场所的含义)这个不好 吧,让人学会暴力么?我知道有的地方开 设这样的场所,但好像学生被禁止入内的。 T:你还是希望这个地方温暖一些,不开心的时候有一个暖意的地方供你消解不开心。那 么会不会有人喜欢通过另一种方式发泄内心的不开心呢? S:这个我不知道,但感觉很冷啊,怎么会开心起来呢?再说你通过击打了沙袋上的人, 内心肯定会产生新的负罪感,又怎么开心得起来呢,循环下去,岂不是永远不开心了么!(孩 子的话很有思辨性) T:谢谢你的观点,看得出你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孩子,祝你天天充实开心! S:谢谢老师。 或许,和男孩的对话让我明白心理宣泄也是需要 “分级”的(电影上有一个分级制),有其 与年龄阶段对应的方式。如果把属于成人 级别的暴力击打宣泄、辱骂宣泄等方式放到青春期 的中学生,或者更小一点的小学生,其正面意义微乎其微,负面影响则不可小觑。反过来,把 一些对孩子有效的心理宣泄方式推广到成人阶段,也会被认为幼稚且不合时宜。 陈 春(南兴小学) 走出“宣泄”一片天 张秀平 在细读丁锋老师提供的关于学生心理宣泄的案例时,我在想,是否学生心里有了一些 压力,有了一些不满情绪就非得让他们“宣泄”出来,甚至让他们以这种近似极端的方式 “打”出来、 “骂”出来呢?是否更应该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让他们在遇到压力,抑或受 到委屈,甚至面临人生的种种不幸时,能够冷静隐忍,积极应对,顽强抗争呢? 曾在电视中看过一则报道:一名沈阳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就职于某大型企业,工作一年, 成绩优秀。企业老总在总结会上曾说到:有些大学生,自以为是本科毕业,就骄傲自满, 本科毕业有什么了不起一个大型企业,本科毕业生肯定不少,老总在这里是从面上说 的,是泛指,但这名大学生就接受不了了,以为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一怒之下就把 这名企业老总残忍地杀害了,酿成了不该发生的血案,也给自己本该辉煌的人生早早画上 了句号。扼腕叹息之余,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深深的思考。 在这里,我不想过多的谈论应该怎样引导学生用合理的方式来心理宣泄,尽管这也是 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话题。我想说,在我们看到这名大学生的案例后,必须警觉地意识 到:在引导学生合理的心理宣泄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心理耐挫能力的培养。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随时可能遭遇压力、挫折甚至不幸,这是不可回避的。在校学生 遭遇的压力、挫折的程度还是比较轻的,几率也不是十分大的。在学校这样的环境中,即 便遭遇到这样的压力和挫折,有关心他们的老师,有友好相处的同学,有较为科学的心理 宣泄的途径和方法,问题可能会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但是,孩子们不可能一辈子在学校 度过,他们总有走上社会的一天。如果,我们只是教会孩子一有压力就宣泄,甚至以近似 暴力的方式来宣泄,岂不培养了一个个经不起碰撞的“玻璃娃娃” ,更可怕的可能是一触即 发的“定时炸弹” 。果真如此,孩子们如何去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如何去面对风云多变的 生活,如何去面对充满坎坷的人生? 心理问题几乎伴随着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释放自我,就会变得更 健康,更美丽。只有释放,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才会得到缓解,由过重的心理压力而产生 的一些不良行为才会相应减少。破解心理问题,使用心理宣泄室有一定的效果,但“解铃 还需系铃人” 、 “佛度自度者” ,真正有效的是自己救自己。我们可以通过运动、练书法、听 音乐等方式自我调节,修炼和谐的内心世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打造健康的心理基础。 压力过重固然不好,但没有压力也未必是好事,对于毫无学习压力的学生,教师还是 要加强教育,给予一定的正压力。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喷泉是压力的花朵。 适度的压力是进步与成就的原动力。教育的目的应当是激发,是唤醒,是向每个人传递生 命的气息(泰戈尔) 。让学生拥有适度的压力,让学生感受到人生的充盈和生命的完美! 所以,我们还是多考虑,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而不是在学生稍有压力或 不快时就匆忙地为他们寻找宣泄的途径和方法。当然,必要的科学的宣泄是不在其中的。 走出“宣泄” ,也许就是阳春三月艳阳天! (张秀平 赵甸小学) 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从 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的成长需要困难的磨砺, 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冲突,付出和回 报之间的落差。在接受一个个矛盾冲突的考验时,孩子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心智逐渐趋于成熟。教育者不能简单地用心理宣泄模式, 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寻找心理平衡,因 为这样会导致他 们独自面对困境时如同迷途旅客 不辩方向。 丁剑锋(刘桥中学) 与其“扬汤止沸” ,不如“釜底抽薪” 朱建 研究资料显示, “心理疾病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开始仅仅是有点心理问题,接 着发展到轻微的心理障碍,如果此时没有得到有效治疗,便会发展到严重的心理疾病。 ”话 题中提到的心理宣泄室的建立和使用,就是在帮助那些心理压力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学 生将过度的心理压力及时释放出来。我以为,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但学生心理压力的积 累是不是可以在达到“非宣泄不可”的程度之前就得以缓解,是不是可以将学生的心理压 力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呢?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也许就可以避开关于邯郸某中学做法 是否得当的争论了。我认为缓解学生的身心压力,与其“扬汤止沸” ,不如“釜底抽薪” 。 要使学生的心理压力维持在一个安全范围内,首先要找到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随着 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就业的压力已经前移至高考录取的学校和专业,而高考的压力又前 移为高、初中,乃至小学的择校,以及这样、那样的特长、竞赛培训等。孩子柔弱的肩膀 已经肩负起过度前移的生存压力。中小学校由于办学竞争的压力,必须在看得见和看不见 的指标方面不断努力。这些指标的分解和达成经过教育管理者和老师们的传递,最后还是 落到了孩子的身上。家长非常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超越自己、光大家业,这就必然再次导 致孩子压力的增大。这里,姑且把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压力称为外源性压力。许多好 强的孩子往往把社会、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当成自我奋斗的目标,这就形成了孩子的内源性 压力。 对于外源性压力,我们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和家长,但我们还是可以减轻我们给 孩子的压力的。比如,有的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反复告诫学生“学习改变命运” 。 把学习目的指向“改变命运” ,这确与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相吻合,但是,为改变命运而学 习的告诫也过于沉重了,对心智发育尚不健全的学生来说,他们还不能以足够的信心和勇 气去面对,徒增压力而已。相反,要是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快乐的,因为我喜欢,所以 我要学,那么,学习还会成为压弯了腰的那副重担吗?所以,我们除了信奉“没有压力, 就没有动力” ,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抽象一点说,教育者可 以引导学生自我建构价值体系,让他们以自己认定的价值标准去规划自己当前的学习和未 来的发展,就可以既不增加压力,又能获得动力了。 至于内源性的压力,主要是由于学生本身的期望与达成、需要与满足之间的矛盾。举 一个易于理解的例子,青春期的学生常会对异性产生好感,但这种好感往往是单方面的, 对方不一定接受,甚至不一定知道。又由于学校是不许可这种情形的,这样可能导致陷入 其中的学生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这是常见而又棘手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形,一方面教师 要善于发现,另一方面是在发现之后,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注意力从这种暗恋中转移出来。 这只是一个例子,源自学生本身的矛盾和压力可能有各种不同的存在形式。 总之,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和剧变期,且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加强自 身修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抗挫折能力,势在必行。如果能够让学生的心理压力在 达到“非宣泄不可”的程度之前就得以有效化解,无疑是可取的,所以,我以为“釜底抽 薪”更有价值。 (朱 建 二甲中学 ) 引导学生在倾诉中消解不良情绪 陈钰枢 学生心里有不良情绪不能憋着、藏着,应该及时地促使其有效化解。化解的方法和 途径应该是多样的,我觉得倾诉可能是一种适用范围更为广泛、作用效果更为持久的方法。 学生可以倾诉的对象最常见的莫过于老师、家长、朋友或同学。既然如此,引导学 生在倾诉中化解不良情绪,就成为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能让学生愿 意向你倾诉。为此,需要我们切实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善于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或是针对学生某一方面的专 长,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对于他们暂时还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要真诚地予以提醒,并 给予最大的帮助,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进步的快乐。这样会大大缩短师生对话的心理距离, 会使学生产生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的欲望,把心理的压力告诉老师,并愿意在老师的指 导下把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二要集中精力,认真倾听学生的诉说。倾听意味着尊重。一个尊重学生的老师,才 可能真正了解到学生心中的真实想法。因此,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特别用心,要善于 观察学生的表情,掌握其心理变化的情况,巧妙地改变自己与学生谈话的方式:或和颜悦 色,语重心长;或字字千钧,击中要害;或婉转相陈,深入细谈;或譬喻暗示,引而不发。 三要有耐心。每个学生对客观事物都有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也有自己的行为习惯。 这就要求我们在与学生谈心时,要有耐心,要循循善诱;不能简单轻率,不要期盼立竿见 影。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孤僻、固执己见的同学,更是如此。我们需要做好打“持久战” 的准备,不急不躁,不嫌不烦,不怕挫折,一次不行再来一次,使谈心一次比一次深入, 一次比一次能叩开学生的心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倾诉只是化解内心不良情绪的一种方法,学生把心中的不快倾 吐出来,是能获得一时的轻松和愉悦的。但这还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能对 他们“对症下药” ,做好后续的疏导工作。 (陈钰枢 英雄小学 )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上策是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心理自救 能力。哲人亚里士多德说:“ 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使得生命快乐的途径有两条:第一, 发 现使你快乐的时光,增加它;第二,发现使你不快乐的时光,减少它。 ”在学生遭受挫折后,我 们首先要引导学生端正自己的态度,根据自己的能力 设定前 进的方向和目标,学会自我减 压, 学会放松身心。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