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文化史概要心得和体会_第1页
学习中国文化史概要心得和体会_第2页
学习中国文化史概要心得和体会_第3页
学习中国文化史概要心得和体会_第4页
学习中国文化史概要心得和体会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中国文化史概要心得和体会 社会学院 113 班 李爱成 10163346 【摘要】:阐明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为人类社会的观念形态、精神产品、生活方式的研究 提供了完整而贴切的理论支持。文化是 文明 的裁体;文化是人 幸福的工具;文化也是 人学的社会呈现。 文化蕴涵人最高贵的意义,以信仰真理;知识善行;仁爱美情来砾炼人格是人最高贵的意义,也是文化的 最高表达。我从古代绘画来说明中国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古代文化的特点 古代文化的重要性 古代绘画文化 1.起源 古代绘画起源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先秦绘画己达到 较高的水平。秦汉多是神话 人物,气 势恢宏。魏晋南北朝,出现文人画。隋唐发展 快,产生名家。宋朝发展到高峰,元明清相 继发展。 中国古代绘画起源很早,五六千年前的先民们就用矿物颜色在岩石上涂画 拙朴的动植物纹样和人形图案,在陶器上描绘各种美丽的图案纹饰,之后又在青 铜器上刻铸纷繁神秘的花纹及其他图形。这些作品由于年代的久远,所保存下来 的实属凤毛磷角,却使我们 得以一窥早期绘画的面貌。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 绘制于纸绢上的独幅绘画作品,是出土于墓葬的随葬品,距今己有 2000 多年的 历史。早期的中国绘画以作品的题材划分为若干画科,如人物画、山水画、花鸟 画等。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传统的中国古代画似乎就是水墨写意画,其实这是一个 误会。中国古代画按照其技法及风格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工笔重彩画和水墨写意 画。工笔画又称“ 细笔画“。其 绘画风格工整细致,以 规整并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勾 画出物象的轮廓,并注重于 细部的刻划,然后再敷以厚重、 鲜亮的颜色。工笔画 所用颜料大多以矿物质制成, 历经多年,仍然可以保持原有的色彩;整个画面漂亮 明丽,有着很强的装饰效果。正因为这部分绘画作品具有富丽堂皇的外观,中国 历史上大多数宫廷画家部采用此种画法,以表现皇家气派。 相对于工笔画的就 是写意画,又称 “粗笔画“。其画风简略,通 过尽量简练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 神韵相意态,而并不十分在意所画对象的逼真与形似。画家在画中多采用概括、 2 夸张的手法,运用丰富的联想,最大限度地抒 发自己的情绪, 张扬不同的个性。 因此,写意画作品带有一定的即兴性、随意性和偶然出现的意外效果, 较难临仿 和描摹。它们几乎部是用水墨完成的,有着素淡、清雅的外观。这类作品在后期 中国画坛上占有很大的比例 从中国古代画发展的历史来看,早期的(公元 12 世纪以前)画幅均为工笔重 彩画。晚期的作品则多是水墨写意画;再从作者的情形来看,工笔重彩画的作者 大都是职业画家或工匠画家,水墨写意画的作者则大多兼有文人的身份。当然, 在工笔画和写意画之间还有一片开阔地带,供画家们在两端取舍,从而形成折中 的即半 2.古代的诗、书、画、印完美结合 传统的中国画离不开诗词。题款,篆刻。是诗, 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表述。 早期中国的许多文字,是根据对象的形状或意义,用简练的 线条描绘出来 的象形艾宇。这与使用线条画画相似。中国文字的这 一特点,加上 书写文字的形 式本身带有很强的艺术创造性,因而与绘画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人谓之“书画 同源“ 。中国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在作画的过程往往十分自然地将写字的笔法 运用到绘画中去,他们在创 作中的情感,很多 时候以 诗句的形式直接题在画 面上;并按中国文人的习惯,在画的落款处盖上刻有自己名号的朱砂红印章。强 调线条的表现力,强调绘画笔墨的书法情趣,是品 评 中国画作品格调高下的重要 标准。 中国古代绘画非常讲究画家综合的艺术修养,画家在下笔之先,一般已经将 题诗的内容、宇体及印章在画面中的位置作了通盘的考虑。画中的诗何与图像相 辅相成, 对画面意境和构图 起到了某种补充和平衡的作用;印章的红颜色义与黑 白的( 水墨 )图 画形成色彩的差异。将诗、书、画、印四个分割的因素融 为一体,组 成一幅统一的画面,是中国画一个很重要的特色。从画面布局上看,中国传统绘 画与欧洲绘画有一个明显不同,就是中国画很注重在画面留有空白。空白处并不 是空无一物,它可以是山中的云蔼,可以是江面的晨雾,也可以是日月的光 华, 甚至可以什么都不是。有人认为, “布白“是中国画中最 为人关注的要点。画家强 调画面诗意的传达,那些空白 处也许正是诗意的不确定性、模糊檬拢的象征,留 给观赏者想象的余地。公元 11 世纪时的中国大画家、大文学家苏拭(1036-1101) 曾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的主张,这也是后来历 代画家追求的境界。 3 3.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足鼎立 在中国画中,人,物、山水、花鸟是三个最大的科目,也是最常 见的题材.它们 大致可以和欧洲绘画中的人物、风景、静物相 对应。以人物形象为赛主体的绘画, 是中国“古代 绘画各科目中出 “现最早的,美 术考古 发现也证明了这一- 点。原始社 会的先民“们 用白茎、 红矾 土、霸炭黑在岩壁上画的人寨形和动物图案,可以说是 首开人物画的先霸河。至大约 1500 年前的魏昔南北朝时期,人物画的艺术发展 逐渐成熟。 这一时代的霞著名画家、艺术理论家顾档之 (348-409)提出了人物画应 “以形 传 神“ 、“形神兼备“ 的主 张,认为画家不仅应当正确地描绘人物的外形,而 且要注意刻划人物的精神、气质,即内在的 东西。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艺术家。 艺术评论家几乎无一例外地依循这一认识,从事创作和品评。人物画在中国绘画 发展的前期有极其辉煌的历史。 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为山水画,是中国画中最重要,也是影 响最大的一个科目。它的兴 起比人物画要晚得多,大约在唐代(618-907)趋于成熟, 此后名家辈曲 名作不断,盛极一时。山水画的 兴盛,有其中国传统文化上的深层 的原因。中国古代哲人崇尚“ 天人合一“,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是相通的,人的善性 天赋能感知自相通的,人的善性天赋能感知自然。即便人在官场市井,心也向往 着山水林木;亲近自然、融人自然,成为中国文人 (包括画家)最大的愿望。画家们 在描绘自然景色中寄托内心的感情和追求,同时给予观赏者以许多联想与启示。 纵观中国古代的绘画史,山水画画家在所有画家电 所占比例是最大的。中 国画的另一门类,以描写花卉、竹石、鸟兽,虫鱼为主体,其中最常见的是将花、 鸟组合在一起,故称之为花 鸟画。花 鸟画给人一种特殊的观赏情趣,其 兴起较山 水画为早,起先用于工艺品的 纹样上,到唐代开始成为中国画中的一个独立门类。 中国古代文人喜好梅、兰、竹、菊,认为它们清雅高贵,表现了文人清高脱俗的气 质。因此,梅兰 竹菊是花鸟画中常见的题材。 2.鉴赏 在人类早期活动中,文字还远未形成以前,就已有了绘画的萌芽。大 约在距 今八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我 们的祖先就开始在彩色陶器上画上各种图案花 纹,或一些动物的形象。把过去的 历史记载和近年来考古 发掘中出上的文物对照 来看,我国的绘画艺术在战 国时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最突出的例子便是 1949 年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的一帼晚周帛画。画着一个侧身而 4 立的细腰长裳的女子,合掌敬礼,左上方为乘龙跨凤升天之像。画家运用 细劲有 力的线条,生动地描绘了仪态端庄的女子, 矫健腾飞的龙凤,表 现了作者杰出的 艺术才能。但汉以前的绘画,笔墨简略,构图还未臻复 杂。 秦汉时 代,对画工和画家作了不少记述。汉元帝时的御用画工毛延寿,就是一 个很好的肖像画家,把人物的像貌和年龄特质都能画得很逼真。同时汉代石刻如 画像石、画像砖等,存世很多,所以 汉代又可以石刻 艺术为其特征。另外在辽宁 的辽阳、营城子,河北望都等地发现许多汉墓壁画,说明汉朝的壁画也开始盛行。 从汉墓壁画的表现手法和特点来看,大都以朴实的墨线,勾出形象的轮廓,然后 用朱、青、黄等明快的原色加以点染,具有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的特点。 东晋时期顾恺之的文史箴图,是为西晋诗人张华女史箴一文作的几段插 图,在我国是最早的卷轴绘画,在中国和世界画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魏晋南 北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勃兴期。曹不 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西等大 画家,蔚然并起,他们继承秦汉艺术的传统,并大大发扬创造,后人对他们的评 语是:“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说明三人各有其独特的 绘画风格。 顾画 中的线条,具有连绵不断、悠缓自然、非常匀和的特点。历代画家称顾的用笔“紧 劲连绵”,如“春蚕吐丝” 或是 “青云浮空,流水行地”。陆是顾的学生,画中的 线条 有连绵不断之状,而被人称为“一笔画”。从文献记载获知张僧繇作画时,“ 笔才一 二,像已应焉,” 有点像后来的速写法,后来人将此种画法与顾、陆连绵不绝的一 笔画加以比较,则形成了“疏体”与“密体” 两画派。同时随着佛教的传入, 他们 又受外来艺术的影响,宫廷、殿堂、寺院中的壁画大大的超过了汉代。艺术表现 手法和绘画题材也更加丰富多彩。花鸟画正在兴起,人物形像描写已达到较高的 成就。山水画虽说已开始出现,但山水 树石还很稚拙,它们作为人物的背景时, 比例和处理上都不很恰当。如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一中说; 其画山水,则群 峰若若点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其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 此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绘画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绘画的收藏、欣赏、 评 论之风也日益兴盛,产生了第一批系统的绘画理论著述。其中南齐画家谢赫的 古画品录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绘画理论著作。书中对魏晋至南齐的二十七 个画家分作六品加以评论,书前序中提出的“六法论 ”,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 应 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转移模写,成为我国历代绘画批评与绘画创作所 遵循的准则,一千多年来,对我国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批评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绘画的高度成就, 为我国唐宋时代 艺术高潮的到来打下了深厚的 5 基础。隋唐时期,在我国古代绘画发展史上是一个光彩夺目的阶段。特 别是唐代 为我国文化艺术史揭开了光辉的一页,在世界文化史上闪烁着金光。在封建社会 的上升时期,随着唐代国势强大, 经济发展,文化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文学有 韩愈、柳宗元等;诗歌有李白、杜甫等;书法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颜真卿、 柳公权、张旭、怀素等等;绘画有阎立本、李思 训、吴道子、王维、韩干。 3.代表人及代表作 女史箴图原画作于东晋时期,艺术价值颇高,从 问世起就一直是历代宫廷 收藏的珍品,后人也多有临 摹。由于年代久 远,现在世界上 仅存两幅临摹品,其 一为北京故宫收藏,为宋人 临摹,笔意色彩皆非上品,价 值不是很高;另一幅就是 这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隋唐时期摹本,是罕见的艺术珍品。 大英博物馆的这个 摹本是现在尚能看到的最古老的画卷。它虽是摹本,但依旧是公认的画中上品, 风格古朴,色泽鲜艳,末署 “顾恺之画” ,一直被 视 作顾恺之传世名画的代表作, 为历代皇宫贵族珍藏。历代学者也对女史箴图极为看重。 女史箴图共有 12 段,流传 至今的只有九段,其内容是教育封建 宫廷妇 女们如何为人,如何自保的 一些人生经验和道德箴条。在这幅长卷中, 顾恺之的 “游丝画法”和“传神写 照” 画论都得到最充足的体现。因此,西方美术界也把它 视为中国古代绘画的代表作, 称誉它是“一切都达到 圆熟境地 ”的“完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