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解读 (修改)_第1页
孔子拜师解读 (修改)_第2页
孔子拜师解读 (修改)_第3页
孔子拜师解读 (修改)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册孔子拜师解读 一、解读孔子及老子 (图示)公元前551年,春秋末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在山东曲阜降生。有人说,他是教育界的鼻祖,有人提议, 把他的生辰作为新的教师节。他一生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 先师,万世师表” ,他就是孔子。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他 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 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 语 。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 知识渊博,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 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所以,他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寻访到了他。 他,是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 创始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所著有五千言的道德经 (又称老子 )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他朴素的辩证法;“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表明他无为而治的主张;“上善若水”诠释了泽被万物不争名利的 水性品格。鲁迅先生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 谛。 ” 他和他,一个身在鲁国,山东曲阜,一个身在天子脚下,河南洛阳;一个 求知若渴,一个声名远播,于是,就有了这一出千古流芳的孔子拜师 。 二、解读作品 其实,当年的老子,跟任继愈老先生是一样的,国家图书馆的馆长,读过 很多书,读很多经典,特别有学问。孔子不远千里,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总 算到了洛阳城门口,老子站在城门口,迎候孔子。大家看,老子说了一个词 “迎候”,很有些味道。说“迎候”,不说“等候”,也不说“恭候”。这 也就是老子,说话的度、分寸、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不信,你用“等候” 试试看。“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里等候。”什么感觉?没感觉。“等候”, 中性的,不冷不热,没有温度。是不是?你再用“恭候”试试看,“听说你要 来,我就在这里恭候。”什么感觉?矫情!太过了!这不是老子说的话。“听 说你要来,我就在这里迎候。”味道不一样,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什么?一种真 正的教育家精神。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不教而教,用老子自己的话说, “无为而无不为”。很多人读老子都断章取义,只强调“无为”,认为老子消 极避世,老子说过这样的话吗?老子追求的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他没 避世,没放弃,没消极等待。不教而教,就是身教,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说 话,把教育的意图隐藏起来,不告诉你,但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教育人,这 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人格魅力。老子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在这里迎候”,不教 而教。他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孔子的老师?就从这时开始。“迎候”值得嚼一嚼, 否则,老子要生气的。 我们再来看孔子的回应: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 老师收下我这个学生。” 见面的时候,孔子自称孔丘,这是合乎礼制的。因为, 孔子要拜老子为师,老子自然就是他的师长,在师长面前必须谦称自己的“名” ,而非“字”。一称“字”,跟老子的关系就扯平了,这对儒家祖宗孔子来说, 绝对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大事。 再看老子,他说:“你就是仲尼啊。”显然,老子把孔子当朋友,他没有 以老师自居。这样一来,两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窥一斑而见全豹,短文正是通过对孔子和老子的语言、心里和动作的描写, 生动讲述了孔子拜师的故事。我们看到了文章中的两条线索一条是以孔子 不远千里、风尘仆仆拜老子为师为主线,另一条以老子诲人不倦为暗线,两条 线索相辅相成。 我们还看到两个人物孔子孜孜不倦求学、谦恭不傲拜师,老子洒脱平 和悦纳、诲人不倦授徒。两个丰满的先哲形象,就如此这般生动浮现面前。 3、解读教学 如果说中华传统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宝库,那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就为打开这座宝库提供了一扇门。作为本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孔子拜师 介绍了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孔子和老子的故事,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 学的哲理,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 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怎样学好这篇文章呢?或许可 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品读,二是拓展。 语文课必须具有语文味。语文味从何而来?突出词、句的品悟,体现语文 咬文嚼字的传统特点,语文味便呼之欲出。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 重要方法。朗读赋予了作品生命,使形象“活”在眼前、 “活”在心中。老子与 孔子的对话,充满哲理,又生动有趣,读好了,老子与孔子的形象、老子的诲 人不倦和孔子的学而不厌的精神自然而然地进入孩子视界、进入孩子的心灵。 首先自由读,体会心情。让孩子找出两位大师的对话细细地朗读,边读边体 会老子和孔子的心情。其次,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直接读人物语言。理解破折 号,指导用疑问的语气读。引出“迎候” ,让孩子说说对“迎候”的理解,再从 文中找出它的近义词“等候” 。出示老子和孔子说的话: “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 “多谢老师等候。 ” 说“迎候”的是一个怎样的老子呢?让孩子从文中寻找描写老子的词句。随 着学生的寻找,将这些词句进行重组,出示句子: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 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他就是大思想家老子。引导孩子读 悟后,引进老子的背景资料。让孩子感受到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子竟然“迎候” 一位三十岁的年轻人。相信孩子心中的敬意会油然而生。正当孩子沉浸在对老 子的崇敬中时,再让孩子读读孔子的话,追问:能将“等候”换成“迎候”吗? 让孩子寻找文本中有关当时孔子的介绍,明白 30 岁的孔子已远近闻名、知识渊 博、研究学问不比老子差,从而体会孔子的谦逊。 其实,读课文是为了将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简要 介绍了孔子的生平、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 有助于学生扩展知识面,激发进一步了解孔子的兴趣。可以在布置预习时建议 学生阅读,也可以在课文学习之前阅读这段文字。阅读后,可以请学生谈谈自 己从中知道了什么,也可以交流一下各自知道的关于孔子的其他资料。 在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要把学生引向社会生活,让 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并使学生感受到,传 统不一定很古,它有时离我们很近,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师可以根据本地 的具体情况,与学生一起,充分利用适合学生开展本次活动的资源。开展活动 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当地的教学条件,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