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和庄子自由观比较_第1页
尼采和庄子自由观比较_第2页
尼采和庄子自由观比较_第3页
尼采和庄子自由观比较_第4页
尼采和庄子自由观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尼采和庄子自由观比较 学生 姚鑫 指导教师 拜胜 【内容提要】 尼采和庄子都是异端的思想家,都是道德的非议者,旧文化的离经叛道式的人物,他 们在各自的社会文化的历史发展史上扮演了相近的角色。可以 说,尼采和庄子自由哲学 观在形式上是同 属浪漫主义自由观,但更多方面他 们的哲学观存在差异性和独特性。浪漫主义自由观既使他们走向“ 创 造”,也使他们 走向对基督“道德”与中国儒家道德的分析批判。本文主要从他 们思想的表达方式、自由观 的出发点以及他们的自由观的缺憾三方面进行比较。 【关键词】 庄子 尼采 自由观 Abstract: Nietzsche and ZhuangZi are both thinkers of the heterodoxy, with moral hostile opinion, guilty of heterodoxy type personages of old culture. They have played a close role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of ones own social culture. We can say, Nietzsche and ZhuangZis philosophy view of freeness belong to romanticism in form, but the philosophy views of theirs in many more aspects have difference and uniqueness. Romanticism make them move towards “create”, make them heading for Christ “morals” and Chinese Confucianism moralitys analysis and criticism too. This text mainly compare from expression way, starting point and their shortcoming. Key words: ZhuangZi Nietzsche View of freeness 尼采和庄子是两个处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和不同国度的哲学家,各自的主张也不尽相同,但是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尼采和庄子都是异端的思想家,都是道德的非议者,旧文化的离经叛道式的人物, 他们都敏锐地感受到时代变迁带来的心灵震颤。可以说,他们在各自的社会文化的历史发展史上扮演 了相近的角色,所以对庄子和尼采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是可行的。本文拟对他们的自由观进 行比较,基本落于他们在精神上对自由的追求,思想上对个性的解放进行的不懈探索,通过比较深化 我们对庄子与尼采自由观的理解。 浪漫主义表达方式 从哲学方面来说,尼采和庄子都是文学性的哲学家,而不是科学性的哲学家。 “他们思想的表达, 虽有实质系统,却不具有形式的系统。 ”1他们的作品更像是哲学诗,使用诗的语言或文学性语言。而 从风格上看,却是浪漫主义的风格。从他们论证自由的文化心态看,他们的哲学思想常常是和想象融 合在一起,而不具备严谨的哲学思维要求的严密的逻辑性。这种浪漫主义哲学思维方式和创作方法, 成为两位向往精神自由的哲学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 尼采的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就是以一种奔放的语言和浪漫抒情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 想和精神本质。 “我的热爱奔腾如洪流流向日起和日落处;从宁静的群山和痛苦的风暴中,我的灵 魂倾注于溪谷.我心中有个湖,一个隐秘而自足的湖;但我的爱之急流倾泻而下注入大海。 ” 庄子在其逍遥游中对于鲲鹏的描写也是意象化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 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 2 从美学角度看,这两者都表现出一种纯美的意境,他们无论在诉说自己的感受还是以鹏言志,都 以一种浪漫灵动的真情,表达着一种自己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诉求。 从哲学意蕴来看,这两者活动中的“我”与“大鹏” ,都共同表达着一种对自由的向往。而不同在: 尼采看重的是“我” ,是“自我”之力,也就是一种由我主宰世界的神圣之力,强力意志。这种意志以 个体“我”为中心。是一种属于西方文化传统的“自由论” 。庄子从表象上看,他不直接抒发“我”之 情志,而是借鲲鹏而言“我”志,也就是借大自然来表达自我。他们都想创造这世界,却囿于不同的 文化哲学范围。西方文化重个体,重“自我” ,因此,尼采的自由观是以“自我”之力为思考重点,由 “我”推及大自然的“风暴” 、 “湖” 、 “大海”是尼采强力意志和超人哲学的自然体现,或者说他 们本身就内涵这某种一体性。而庄子代表着中国道家自然无为的哲学观,体现着道家“无为而无不为” 为“大为”的本性。庄子抓住了“道”的自然为本体,以此作为人世生活的根本原则。认为一切任何 自然,不为利害得失而劳碌奔波,人就会如大鹏,实现无为而治的理想。庄子理想中规律与目的的相 统一的理想,是其自由哲学观的集中体现。 这样深邃的哲学意蕴,两位哲学家却用诗学语言形式给予表现,可见,他们内在气质的抒情和浪 漫的诗人气质。我们无法用文学性的浪漫主义特征予以概括。 “一般来说,浪漫主义具有如下特征:浪 漫主义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表达内心世界的感情,抒发理想世 界的追求。第二、浪漫主义歌颂大自然,诅咒城市文明,厌恶城市工业化,突出人与自然在感情上的 共鸣。第三、浪漫主义表达了对个性解放的要求。 ”3 这种浪漫主义自由观庄子体现在庄子天下中:“独于天地精神往来” ;“上与造物者游,而 下与外死生者为友。 ” 尼采体现在愉快的智慧中“我要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太阳。 ” 因为他们自由哲学相似的这一 面,我们也可以把尼采和庄子称为浪漫的自由追求者。 精神自由的出发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尼采和庄子的哲学都是自由哲学,但是,他们所说的自由并非现代政治法律制 度下权利义务的自由。他们的自由具有着很不相同的文化特性和哲学内涵。 第一、尼采针对基督教思想和道德观提倡自由观。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谈到:“精神自由的人,还得净化自己,他内心还有许多禁锢 和泥垢。 ”“如果我想用手去摇撼这棵树,我不能够。但是,我们不能看见的风,却随意地摇撼它弯屈 它。同样的,我们也被不能看见的手所弯屈。 ”4在这里,尼采所说的, “禁锢” 、 “泥垢”和“不能看 见的风”就是指基督教道德对人的禁锢和压抑。他用形象的比喻来阐释旧道德对自由和人性的摧残和 破坏。 尼采认为基督教的道德与人的自由精神相对立,产生忧郁的、沉闷的、阴暗的、禁锢的人生观。 他在诵读与写作中说:“我笑我下面的那块云的乌黑与笨重。 ”这里的“乌黑”和“笨重”是对基 督教人生观的形容,而“我笑”却带着对这种人生观的嘲讽。尼采高高在上站在“超人”的位置上来 认识自由观。他提出:“前进,让我们杀了这严重的精神罢。 ”5 尼采把基督教称为“怜悯的宗教” ,他痛斥“怜悯”对人的精神自由的消抵作用, “怜悯”使人丧 失了自尊心、独立性,以及人格的自我完整性。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说:“上帝死了! 死于他对人类的怜悯。 ”“怜悯是情感的奢侈品,损害健康的一种道德寄生虫。 ” “只有颓废者才把怜 悯称为美德,怜悯之手常把一个伟大的前途导致毁灭的结果,导致怆伤的孤立。 ” 尼采说的 “怜悯”就是指基督教的道德,基督教道德是西方传统道德的最主要部分, “怜悯”是 它的核心。尼采把这种道德称为“奴隶的道德” 。他认为基督教道德禁锢了人的精神自由,压抑了人性, 阻碍了强力意志的释放。并认为它是集体的道德,是不利于个体自由的。尼采在大地的回归和超越 3 中说:“传统道德是集团道德强调集团的一致,反对个性自由。 ”集团道德重视一致与平等,反对差异 性和独立性,因此任何生活于这种道德中的个人都将会是无个性,无自由的。 尼采在上帝之死中说:“团体的长远利益无条件地优于个人利益,特别是优于个人的短暂的 幸福,而且优于各人的长远利益,甚至优于他的生存。即使个人受到有益于整体的安排的损害,即使 他在这种安排下失去活力,由于这种安排而死亡习俗也必须维持,牺牲品必须提供。 ” 我们看到,尼采研究了基督教道德,并认为这种道德不利于人的精神自由发展,那么若要追求自 由就必须废除这种宗教。 当然,尼采所讲的自由是针对基督教对人生观所产生的消极、灰暗影响所说,他批评基督教人生 观给人造成思想上、精神上的压迫,主张超越基督教的人生观而获得精神自由。 第二、庄子从人为因素和自为因素两方面讲自由观 从人为因素方面来说,庄子认为“束缚着人,使人不得精神自由的是人为因素,即文化传统的规 范和社会关系的规范对人的限制和禁锢。 ”6 对于文化传统来说,庄子反对儒家的道德规范,认为它破坏了人的自然本性。庄子对提倡“仁义” 和“是非”看作是加在人身上的刑罚。他在大宗师说:“黥汝以仁义,劓汝以是非。 ”意思就是说 “仁义”是一种黥刑(在脸上刻字的刑罚) , “是非”是一种劓刑(割鼻子的刑罚) 。道德是这如这两种 刑罚是乱世害民之源。庄子在胠箧中指出:“圣、勇、义、知、仁”是盗贼之道;在盗跖中 历数忠、信、廉、义对人生自由的破坏: “比干剖心,子婿扶眼,忠之祸也;直躬证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鲍子立干,申子不自理, 廉之害也;孔子不母,匡子不见父,义之失也。 ” 从社会关系方面,庄子批评各种学派的偏见限制了人的思想,使人的心灵得不到开放。人的本性 是向往自由的,但是,儒家传统文化和社会关系给人划上许多条框和规范,使每一个人都变成中心, 造成了人的自我局限,精神上失去了自由。 庄子在养生主中通过一则寓言,来强调这种外在的人为因素对人的自由的限制:“泽雉十步 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意思是:水泽中的野鸡走十步才能啄到一口食, 走百步才能饮一口水,但它却不希望被关在笼子里。在笼中,即使精神旺盛,也不感到自在。借寓言 阐释了,人为因素造成人类人性被压抑扼杀后而缺少创造力。 从自为因素方面来说。自为因素也束缚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这种自为因素是由人的自我心灵封 闭造成的。所谓自我封闭心灵,就是齐物论里所说的“成心” , 逍遥游里所说的“蓬之心” 。 “成心”是指人们居于主观成见,这种主观成见形成了人的自我局限。 “蓬之心”是指人的短浅视野和 狭窄胸襟形成了人的心灵的自我封闭。由此,人失去了精神自由,剪断了飞的翅膀。庄子在天地篇 中说: “夫得者困,可以为得乎?则鸠鸮之于笼也,亦可以为得矣。且夫趣含声色以柴其内,皮弁鹬冠 缙笏绅修以约其外,内支盈于柴栅,外重墨浊,浣浣然在墨浊之中而自以为得,则是罪人交臂历指而 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得亦。 ”意思是说,有所得的人遭受困苦,可以叫做自得吗?如果是这样,那 么斑鸠、鸮关在笼里受困,也可以叫做自得了。况且取舍声色像木柴一样横塞胸中,皮帽、鹬冠、朝 笏、长带约束体外,胸中塞满柴栅,体外被绳索重重捆绑,目光呆滞,还以为有所得,那么罪人被反 缚着,手指被夹起来,以及虎豹被关在笼里,也可以叫做自得了。就是说,一个人陷在自为得因素束 缚中,这个人不仅不能说已经获得了精神自由,而是从来就没有获得过自由。因为在庄子看来,自由 需要获得者的个体,从身心到世界,从物质到精神,都要符合于“道” ,也就是符合于自然,符合于天 性。而这些“得者”的精神和肉体都被束缚,是不能叫做自由的。 第三、自由观的不同阐释方式 首先,他们所采取的方式是不同的。若是把庄子的方法归为“无为” ,那么尼采的方法就是“有为” 。 4 尼采曾对其自由作过解释,他说:“ 什么是自由?就是一个人有自己承担的责任的意志。就是一 个人坚守分离我们的距离。就是一个人变得对艰难、劳苦、匮乏及时对生命更加不在意。就是一个人 准备着为他的事业牺牲人们包括他自己。自由意味着男性的本能,好战喜胜本能支配其他本能,例如 支配幸福本能。 ”7 尼采所说的自由是通过人的实践而达到的,可以说这样的自由是在对阻力克服中而获得的。 它通过三个阶段来实现,即精神三变。骆驼、狮子和婴儿三个阶段的转换。首先,精神是骆驼, 强健而能负载,其生命本能的强健,意志的强健有力,具有坚忍负重的精神。但是骆驼不能创造,只 能承载,于是在最寂寞的沙漠中,精神变为“狮子” ,它想夺得自由,主宰他自己的沙漠,成为沙漠之 王: “在这里,它和它的最后主人决斗,对她的最后之神决斗;为了争取最后的胜利,它要和巨龙决 一死战。 从前被尊为主人的神的巨龙,它的精神是什么?巨龙喊着:“你应该” (You shalt) ,但狮子却说: “我一定要” (I will) 。 ” 在这里“你应该”是指一切既有价值和评价;“我一定要”是指批判传统而获得创造的自由。但是 能创造新价值获得真正自由的是婴儿。 “创造新价值这项工作即使狮子也不能完成;但为了新的创造而争取创造本身的自由这 点狮子的威力可以做到。 ” “婴儿是天真烂漫的,易遗忘的,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游戏,一个自转轮,一个原始的运 动,一个神圣的肯定。 ” 8 最后精神成为婴儿,它意味着新的价值将被创造,真正的精神自由的实现。尼采对于精神自由的 追求是一种积极投入主动创造的态度,庄子对于自由的追求则是以出世为基本特征,希望能够超越时 空、超越大自然、超脱痛苦的现实世界,向宇宙和内心求取自由精神的平衡。他把“心斋”和“坐忘” 作为达到自我精神自由的途径。 庄子对战国时期剧烈的政治斗争采取避世态度。 “据记载,当时楚威王听说庄子很有学问,派人带 了大量钱财去请他作相,但被他拒绝了,他对请他的人说,千金、相位确实是重利尊位,但这好比祭 祀用的牛一样,养了多少年,还给它披上漂亮的衣裳,但目的是为了送入太庙当祭品。到那时候虽然 想做一只自由自在的小猪,也不可能了。你快走吧,不要玷污我!我宁愿像一头小猪,在污泥中自得 其乐,绝不为帝王们所束缚。我一辈子也不当官已达到自得其乐的志愿。 ”9 庄子不把做官当作谋取功名的手段,而认为官场是束缚人们精神的藩篱,使人失去人性自由的可 怕陷阱。这种看透现实,终身不仕的态度,体现了他对个性解放、精神自由的向往,也是他崇尚“无 为” 、 “自由”哲学思想的完美体现。 其次,庄子追求“无用之用” ,这也是他在那个乱世得以保全自身,实现精神自由的一个手段。支 离疏是庄子所赞美的残废人,他在危急征兵时,可以免于兵役;在国家救济时,可以领取粮食。庄子 对这样一个于社会、于他人无用的人推崇至极。这并非天意,而是充分显示了他面临当时社会大动乱, 人的生命朝不保夕,又要追求个性自由的一个无奈的选择。 也就是说,从客观上讲,庄子的自由观里隐藏着一种无奈,即避世。尽管庄子的避世,对他来说 是无奈的,但是避世也不能使他避开现实而获得自由,于是他希望在主观世界中能找到一条通向自由 的道路。 庄子明白,对于一个人来说,在现实中,要实现其“无待”和“无己” ,都是不可能的。就像他的 逍遥游 ,即使大鹏要“徙于南冥” ,也必须依靠翅膀和大风。就是传说中列子能乘风飞行,也要受 到风的束缚,也不是真正的自由。因此对于一个人来说,纯粹的自由是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的,只能在 主观世界中来实现。于是庄子采用了“心斋”和“坐忘”的方法,以“逍遥游”精神和灵魂,达到放 飞自己理想和自由的意念。 5 所谓“心斋” ,就是:“若一志,无所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于气!耳止于听,心 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也。唯气集虚。虚者,心斋也。 ”(庄子人世间 ) 意思就是:专一你的心志,不要用耳朵听,而要用心去体会,不要用心灵去体会,而要用气去感应。 耳朵的作用仅限于听声音而已,心的思虑仅能与外物相合而已。至于气,乃是以虚空容纳万物的。真 道唯集于空明虚静的心境,这就是“心斋”的妙义。 懂得“心斋” ,也就能达到“坐忘”的境界了,所谓“坐忘”就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 同于大通。 ”(庄子大宗师 )意思就是:革除生理欲望,丢掉以往的知识,忘掉物我的差异,把自 己完全化入天地万物之中。这样就可以与天合一,与道合一,达到物我两忘,同于大通的境界了。这 时的“坐忘”忘得很彻底,忘了自己的形体,抛开了自己的知识,最后进入逍遥的自由境界,达到绝 对自由。 而绝对自由的状态又是什么样子形同槁木,心如死灰,无思无虑,无生无死。也就是庄子 大宗师中所说的“真人” 。 尼采通过精神三变,实现精神的自由,这个自由状态的人是“超人” ,庄子通过“心斋” 、 “坐忘” 也实现了精神自由,这个人就以“真人”为典型。 第四、相异社会环境和民族文化中形成的自由观 尼采的自由观建立在反基督教的支点上,庄子的自由观则着眼于宗法礼制文化对人性自然的破坏。 两者虽有相似,但基本上相异甚至相反,这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民族文化中形成的。 尼采思想形成于世纪年代,当时西方国家资本主义业已确立,其内在矛盾也已开 始暴露。过去被奉为神圣的理性秩序和道德观念弊端百出,越来越与现实发生尖锐冲突。对以往一切 进行重新评价,指出未来的道路,已是时代的需要。 尼采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处于上升的时代,虽然他对社会现实不满,但较之庄 子所处社会环境,他的环境没有庄子那么艰难。 庄子生活于约公元前年,这正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一个战乱的战国时代,争 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庄子也说:“杀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养吾私。 ”反映 出那个时代的惨状,这不能不影响到庄子。 “生逢乱世,庄子的心情也是苦痛的,很矛盾的。如果他不 关心社会和人民的命运,就不会著书十余万言来表达他对时代的感受,从而提出他的哲学主张。 他之所以采取无用之用的态度,实在是为了避免于险恶处境的不得已的出路。 ”10确实,庄子是痛苦 的。在那个暴虐的社会环境里,个人随时都可能被那黑暗吞没。一个人被残害,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也 许可以找到理由,但从个人来说却没有什么理由,只能是自己命运强加的。 因此,不难理解:庄子的无为是一种无奈。但是也是以“无为”来对抗黑暗现实、寻求精神自由 的一条有用之路。 他们虽然处于反基督教和战乱时期,但这样的时期也是破旧立新,创新反旧的历史变革时期。反 叛与动乱首先是对秩序的一种改变,对传统文化的一次颠覆。其实,也正是那时代造就了他们各自的 自由的哲学观。 尼采和庄子自由观的缺憾 尼采和庄子都向往和追求精神自由,但其中包含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也使他们在自由 观的内容和追求自由的方式上,都产生不同。 尼采和庄子的自由观有着共同的缺点。他们提倡的自由都是个人自由哲学观。尼采要打破传统道 德价值束缚,创造“属于自己的太阳” ,但他自我作用过分夸大,结果是入世面对社会时,得不到社会 理解认同,导致出现势单力薄的挫折感。庄子的自由同样反对“与人为徒” ,追求“与天为徒” , “与 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 (大宗师 )也就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个人的精神自由。正由 6 于他追求的是纯个人的自由,因此他要求割裂一切社会关系,褪尽一切身外之物,终将自由也被割裂。 某种意义而言,他们自由观中个人主义特点具有独特而新颖的思想特点。但在与残酷的现实世界比照 时,他们的自由观又缺少了一点人气,渗透了,较多的理想色彩,弱化了人类现实生活的实际性。从 哲学角度看,他们完成了他们纯粹哲学意义上的深刻思考。从生存意义看,他们又脱离了活生生的感 性世界,使其生存意味尽可能多地融入到纯净的哲学世界中。但单纯地从浪漫主义自由观看,他们的 哲学是一种有意味的境界。 注释 1 陈鼓应 悲剧哲学家尼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4 年版 第 235 页 2 方勇 张晨霞庄子闲读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第 4 页 3 陈鼓应著 悲剧哲学家尼采 生活读书新知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