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语感培养的惩与治 摘要:语感是对语言内涵的一种整体的、深刻的直觉能力。学 习一门语言,归纳到最后是对语感的准确把握和敏锐感受,这是 学习语言的规律。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 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新课标也重视学生语感的培 养,可见培养语感是小学语文教学回归其本身规律的有效举措。 小学语文教学加强语感的培养,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 素质。 关键词:语言培训;惩;治 一、小学生语感培养的“惩” 1.重理性,轻直觉。语感属于直觉思维。所谓直觉思维就是用 现成的判断,不采用任何逻辑论证的形成,对问题作出合理的猜 测、设想或突然顿悟。祖国的语言具有意合性,它融音、形、义 为一体,其“直觉”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从这一角度讲,学习 语言需要有“语感”的直觉性作支持,学习语言的结果也应该是 语感的直觉性的敏锐感受。反思教学事实,语文教学不符合语言 的这种直觉性和儿童学习的形象性的认知特点,而是反其道而行 之,教师侧重于理性认识的定向。如“咳嗽”一词词义的教学, 学生就按照字典上的意思, “咳嗽,就是呼吸器官受刺激而引起的 一种反射作用,把吸入的气流呼出,声带振动发声” 。其实咳嗽每 个学生都曾遇到过,只有唤起他们的表象,他们才会领会。重理 性、轻直觉的做法,既违背了语言直觉性的特点,也有悖于儿童 形象地认知语言的规律。那么语感的培养,也就成了泡影。 2.重分析,轻感悟。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感受能力,这种感受 的获得不是建立在感知觉上,而是通过感知觉活动建立在心智活 动的感触上。语感的形成,就必须经历这样一个历程:先让语言 材料所包含的内蕴在儿童的心智活动中有所触发,然后在心智体 验中有所顿悟,悟出或是品味出语言的内蕴,从而进一步内化为 儿童自己的、带有个性化体验的感受,形成语感。目前的语文教 学仍非常注重“分析”课文。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教 师往往从分析内容着手,让学生理解:(1)邱少云是在什么情况 下“一动不动”的?(2)他为什么能够“一动不动”?(3)邱 少云的这种行为是什么精神?这样,内容理解了,思想教育进行 了,教学任务也算完成了,但学生学了之后,把握语言的能力并 没得到发展。如:“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是什么心情?怎样才能 读出这种情感呢?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不但还甚 至”以及“为了为了为了”等句式没有掌握。这种 分析,把优美的语文肢解了,刻意弄成支离破碎的一块块所谓的 “点” ,这样的条分缕析,会形成语感吗?会掌握语言的语感吗? 3.重理解,轻实践。儿童在头脑中所形成的语感的状况是否与 语言所表达的内蕴基本相符,这是衡量语感的养成是否真正到位 的一个标志。凭什么来衡量呢?只有学生亲身参加语言实践,通 过语言实践,才能反映出学生语感形成的程度。离开学生学习、 运用语言这一实践活动,也就无以谈及语感的培养了。而以往的 教学实践,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语文实践,只是在理解上花费力气。 理解对语感的产生会有一定积极的影响,但是语感作为一种语言 的核心技能,它必须经过实践才能彻底形成。如教学你我他 时,教师对三个词的词义理解得非常深透, “你就是第二人称,我 是第一人称,他是第三人称。譬如,你是我的学生,我是你的老 师,他是你的同学。 ”然后老师让学生用“你、我、他”说话。一 学生站起来说:“你是我的学生,我是你的老师,他是你的同学。 ”显然,学生虽然理解了“你、我、他” ,但还没把握住真正的含 义。要想正确把握语言的内涵,还需在语言运用中多次实践。 上述三个方面,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严重阻碍着儿童语感的 形成,它不利于学生学习语言中的语感。 二、小学生语感培养的“治” 1.加强诵读,在直觉中把握语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说 明“读”对“义”的领会作用是很大的,其“义”的内涵就包含 着语感成分,学生要想获得良好的语感必须多读。 “出于口,入于 耳,了然于胸”说的就是读对语感形成的促进作用。长期的语文 教学实践表明:朗读能促使学生积累语言知识,掌握技能,形成 良好的言语直觉。事实也如此,学生把课文读得烂熟于心,才能 真正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语言的精妙,从而形成迅速把握文 章脉络和文章情愫的直觉能力。如坐井观天这篇寓言故事, 先让学生自读,要求读出重音、语速和语气,然后重点抓住三次 对话读。第一次对话,青蛙说的“哪儿”读得略重些,小鸟回答 中的“天”和“一百多里”要重读,以突出争论的起因。第二次 对话中,青蛙说的“朋友,别说大话了!”这一句,感叹号要读 出青蛙自以为是的态度,小鸟回答中“大得很哪”要读出真诚的 语气,以显示这是小鸟的亲身体验。这次对话中,青蛙和小鸟都 是笑着说的,但“笑”的内容不同: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 笑得傲慢;小鸟则希望青蛙跳出井口,是真诚的笑。学生用不同 的方式反复地读,并通过眼看、口诵、耳听、心想,在潜移默化 中对文中的语言材料,经历一个心智流程,直觉到青蛙自大、眼 光狭小的思想内容,也就是在读中学生产生对语言的直觉,然后 对“文”和“意”达到了“了然于胸”的程度,从而形成语感。 实践证明,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手段,朗读能使学生形成 良好的言语直觉。 “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就是训练对学习语言、 培养语感所起的精妙功效,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精妙。 2.强化运用,在实践中深化语感。运用语言,实质上就是学生 依据蓄积在心中的语感积淀,根据自己对现有语言的理解及组合 的规律,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组合的过程。在用前,小学生会唤 醒语感,头脑中出现一些原先把握住了的语言、形式等语言方面 的表象,用时会根据语感的不同进行组合,或深沉悲凉或高昂激 扬。用后,学生会反思,会自我意识到这些组合的正确恰当与否。 如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和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 “雪”和“绿”分别表达了作者特定的感觉,而且都用得非常精 妙。只有在运用中,学生才会深化对语言的这种感受。如特级教 师于永正的翠鸟一课,设计了师生画翠鸟的教学环节。画了 翠鸟后,教师问:“谁愿意把翠鸟的样子介绍给大家?要想介绍 好应把第一自然段记好。大家朗读第一自然段,看书上是按怎样 的顺序写翠鸟的外形的。 ”学生读书后得出是按照“爪子头上的 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翠鸟眼睛嘴”的顺序介绍外 形的。介绍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学生不光准确 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还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翠鸟形象。接 着,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书、报、刊印刷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2025年水泥生产制造工技能基础知识试题库与答案
- 播音主持人基本知识培训
- 2025年护理三基理论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养生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考试题(附含答案)
- 静脉输液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外贸跟单员专业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 2025年辽宁省营口市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预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度护理三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中商职鉴市场营销师培训教师考评试题及答案
- 特立帕肽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第一章 有理数 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 2024米面油采购合同范本
- AQ 2029-2010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主排水系统安全检验规范(正式版)
- 小学小升初数学试卷(基础题)
- 2024年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和答案
- 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
- 浙江省食品快检项目名单(2024年版)、检测信息公布要求、检测室设备设施配置参考清单、结果验证规范、能力评价表、操作指南
- 黄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 GA 2094-2023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工作证卡套技术规范
- 早餐配送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