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研究进展 摘 要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原理可能与病毒株的毒力、受感染肝细胞的数量和 病人免疫系统的效应等因素有一定关系,目前一般应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 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综合治疗,但抗病毒治疗是其中最主要的治疗措施。 抗 HBV 药物有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和免疫调节剂。本文介绍了慢性乙肝 的发病机理及常用治疗方法,综合论述了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机理 治疗 一 前言 1.1 概述 全球约3.5亿万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携带者,大多为亚洲人,我国是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目前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居传染病首位, 人群中 HBeAg 阳性率达 9.75%,约 1.2 亿人携带 HBV,其中乙型肝炎患者约 有 2800 万,85%以上是3 岁以前感染 HBV,10%-30%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 10- 30 年可发展为肝硬化,约 1%-5%的患者经 20-40 年会发展为肝癌,死亡数居 传染病第三位。HBV感染造成相当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目前尚无一种行之 有效的药物可以治愈该病,故对大量HBV慢性感染者的治疗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 题。 HBV感染包括三个阶段:免疫耐受期(HBeAg阳性,HBV-DNA高滴度),即体 内病毒高度复制而极少有临床表现;免疫清除期(HBV-DNA复制减少),即宿主 免疫系统企图从肝脏清除HBV感染的肝细胞,使携带者临床表现增多,此时, HBV数量减少,最终HBeAg阴转,抗HBe转阳,此期应用干扰素治疗效果明显,但 仅1/3病例可HBeAg阴转;低水平复制期,HBV未被完全清除。 二 本论 2.1 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 目前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免疫学机制主要包括:(1)母婴传播或幼儿期感染 形成的免疫耐受;(2)病毒基因整合于宿主基因组中;(3)病毒发生变异, 导致免疫逃避;(4)病毒感染宿主免疫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乙型肝炎慢 性化与免疫耐受形成有关,并以机体对HBV的免疫应答低下为特征。 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目前普遍认为宿主免疫调节紊乱是其发 病及病理损害的主要原因。它的发展和后果主要取决于宿主的免疫应答。参与 细胞免疫的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它们通过一系列细胞因子和 受体的网络实现细胞免疫的调节功能。乙肝病毒感染时,细胞免疫在肝细胞损 害及病毒清除中起重要作用。急性自限性乙肝患者表现为强烈的、多克隆和非 特异性的CTL和Th细胞反应,相反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免疫反应很弱,不能 检测到特异性的T细胞反应。抗病毒反应的减弱是病毒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 1。 2.2 HBeAg阴性CHB发生的主要机制 HBV基因前C区或C区启动子的基因突变是HBeAg阴性CHB发生的主要机制。常 见的变异包括前C区第1896位核苷酸G被A替换而出现终止密码子TAG,导致蛋白 翻译停止,HBeAg不能合成。HBV核心区启动子区域(BCP)在1762位和1764位的A- T和G-A突变,影响前C区mRNA转录,减少HBeAg合成而表现为HBeAg阴性。BCP和 前C区突变可同时存在 2。HBeAg的产生下降,使病毒复制增加,并同时使宿主的 免疫功能增强。地中海地区HBV基因型以D型为主,亚洲地区以B、C型为主,所以 容易发生前C区突变,而北美、北欧和非洲的一部分以A型为主,因而很少发生前C 区突变 3。 2.3 HBeAg的特征 HBeAg是由HBV核心基因(前C区)编码的可溶性蛋白,一般把血清HBeAg水平作 为病毒复制、传染性、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治疗应答评价的重要监测指标。既 往认为当血清中HBeAg阳性时病毒复制活跃,血清HBVDNA含量高,传染性强,伴有 明显的肝脏炎症坏死和转氨酶的升高。而HBeAg阴性则为病毒复制低下,血清 HBVDNA含量低,传染性小,肝组织炎症趋于静止和转氨酶正常,是病情趋于稳定的 状态 4。但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部分CHB患者表现为HBeAg阴性,伴或不伴抗- HBe阳性,但病毒复制活跃,转氨酶升高,肝脏有明显的炎症坏死;其临床特点和 自然史有别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其他HBeAg阴性但HBV复制低下,肝内无 明显炎症损伤的非活动性HBeAg携带者。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是慢性乙型肝 炎中的一个重要临床类型,其临床表现多样,ALT和HBVDNA水平常波动。它的生 化检查有不同类型,包括:(1)反复ALT明显升高,但可自发性缓解,在病情发 作之间ALT可完全正常;(2)持续低水平(大于正常值34倍)ALT升高;(3)反复 ALT明显升高,且无自发性缓解 5,6。它进展快,易发展至肝硬化、肝癌等终末 期肝病,治疗困难。临床资料证实 7,HBeAg阴性的CHB患者的肝病活动度和进展 速度均高于HBeAg阳性CHB患者,50%以上的HBeAg阴性的患者在诊断时有严重的肝 细胞炎症坏死。台湾一项研究资料发现,对HBeAg阴性CHB随访平均9年 (1.018.4年),肝硬化和HCC的发生率分别为23.0%和4.4%,总的预后较HBeAg阳 性CHB差 8。 同时有研究表明,HBeAg 阴性 CHB 患者的年龄一般大于 HBeAg 阳性患者, HBeAg 阴性 CHB可能由HBeAg阳性CHB发展而来 9。 过去人们认为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HBeAg与抗HBe的血清转换标志着 病毒复制的降低,肝内炎症活动趋于缓解、静止。更多的研究表明:尽管随着 HBeAg 血清学转换,但是病人病情仍在继续进展, Martiont-Peignoux等 10研 究提示HBVDNA定量10 5拷贝/ml作为活动性肝炎抗病毒 治疗的分割点。 2.4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HBV感染后的转归取决于病毒、机体免疫应答及抗病毒治疗三者之间的动态 平衡,有效的免疫应答再加上适当的抗病毒治疗可终止病毒感染,反之,低下 的免疫应答和非及时的抗病毒治疗可促进病毒复制,诱发免疫耐受,加重肝脏 损伤,并且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促进病毒的清除,而无效的抗病毒治疗可导致 病毒发生变异,产生药物耐药,加重病毒性肝炎的病情。宿主的许多因素,包 括年龄、种族、性别、MHC的遗传类型均可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及病毒性肝炎的 病情。治疗慢性乙肝的原则是祛除病因,修复病理改变,改善肝功能,抗肝纤 维化。 2.4.1祛除病因 目前,抗病毒的药物如干扰素、核苷类药物、抗疱疹病毒、胸腺肽、磷钾 酸盐等对HBeAg阳性、HBV-DNA高滴度,而ALT正常(耐受期野生型肝炎) 和抗HBe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前C区突变型肝炎)具有抗HBV活性。用药后血中病毒量减少, HBV-DNA水平降低,部分患者HBeAg阴性, 但停药后可复发,复发的原因为干扰 素不能影响HBV作为转 录 模 板 的共 价 环 状DNA(CCCDNA),或 超 螺 旋 DNA(SCDNA)。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CCCDNA也无影响,因此,HBV慢性感染的根治 取决于HBVCCCDNA有永久失活或将所有感染的细胞自体内彻底清除。 2.1.1 干扰素(IFN) 主要通过免疫介导,促进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受病毒感染的 肝细胞而起作用。它有、三种不同制剂,为提高疗效而生产了重组复 合干扰素。干扰素治疗最理想的患者是:疗程短,无合并HIV或HCV感染, HBV- DNA阴转率30%-50%,但HBeAg到抗HBe抗体的转换,不能排除是HBV发生变异的结 果。 2.1.2 生物技术导向疗法 将治疗药物和一定的靶向载体交联,将治疗药物特异性地运到靶器官或靶 细胞,以达低量、高效和低毒副作用的治疗目的。常用药物有IFN、Ara-A。目 前,该研究已进展到将抗HBS的F(ab)片段接连与交联物的感染细胞的水平导向 运动,明显优于不加导向剂而单纯用药者,HBeAg和HBV-DNA转 阴 率 分 别 为 65.2%和58.9%。 2.1.3 拉米夫啶(贺普丁,3TC) 该药物是脱氧(硫)胞嘧啶类似物,它缺3位的氧,该氧对DNA-P链延伸是必 需的,同时有一硫原子代替了正常或糖环上3 ,的碳原子。因此,3TC的三磷酸盐 在HBV核心颗粒内通过终止新生DNA链来抑制HBV-DNA在细胞内的复制。其次是通 过与正常核苷竞争,从而竞争性抑制、阻断病毒DNA合成。它的特点是:(1)适 用于HNV复制的慢性乙肝病人的治疗;(2)是核苷类似物,对HBV有特异的抗病毒 活性,通过抑制病毒DNA的合成来迅速而强有力的抑制HBV复制;(3)能显著改善 肝脏坏死炎症性病变,减少纤维化程度,并使HBeAg血清转换率增加;(4)长 期治疗,耐受性好;(5)大多数病人继续治疗直至出现HBeAg血清好转是取得持 续效果所必须的;(6)吸收良好,口服剂型的绝对生物利用度80%-85%之间 11。 2.1.4 左旋咪唑涂布剂 作用于免疫系统的枢纽细胞T淋巴细胞,通过T淋巴细胞激活机体整体的免 疫功能,诱生机体产生内源性干扰素,使机体产生抗病毒状态,同时增加吞 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目前主张联合用药,如干扰素与病毒唑、左旋咪唑涂布剂、 苦参素等,拉米夫啶与阿德福韦、苦参素、干扰素或干扰素、苦参素、拉米夫 啶联合中药应用则疗效更佳。 2.2 促进肝细胞生长,修复病理改变 促进肝细胞修复主要是通过改善肝脏的生化,代谢功能,改善胆汁排泌、 糖、蛋白质与脂肪代谢,解毒功能,消除肝细胞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 肝小叶微循环等以达到恢复肝脏正常生理功能。常用药物,垂盆草冲剂 有修复 肝细胞膜,改善其通透性的作用,可长期服用而无副作用;小柴胡冲剂 有保护 肝细胞及促肝细胞生,抗炎、免疫调控,诱导体内干扰素产生,增强腹腔巨噬 细胞吞噬活力的作用,有降低ALT作用,显著降球蛋白作用,改善肝脏病理损 害和抑制HBV复制作用;此外还有强力肝得健(复方多烯磷脂胆碱),凯西莱 (硫普罗宁), 思美泰(腺苷蛋氨酸)等多种药物 12。 2.3 抗肝纤维化 慢性、持续性肝损伤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前提,肝细胞反复受损,引发免疫 损伤刺激枯否氏细胞活化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进一步激活肝星状细胞等间质细 胞分泌元转化生长因子(TGF 1),促进纤维基增生沉积,形成肝纤维化。治 疗主要是抑制胶原纤维的聚集,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如:干扰素可降低胶 原MRNA的稳定性,促进间质型胶原酶活性。腺苷蛋氨酸、维生素E、丹参均有抗 氧化作用。秋水仙碱有增加前胶原酶的产生,以增加胶原的降解。 三 结论 慢性乙肝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宿主免疫调控紊乱是导致慢性肝损伤的主 要原因。本研究的宗旨在于通过对慢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动态监测,进而得出 HBV感染及病毒、宿主免疫、抗病毒治疗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以后慢性乙肝的治 疗开辟新的道路。 总之,目前尚无一种理想的药物具有抗病毒药所需的全部性能,没有一种 现有药物能有效的阻断所有感染细胞型的病毒复制,以及抑制病毒CCCDNA的传 代及其功能,故慢性乙肝的治疗仍是十分困难的,尚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探 索。 参考文献 1 骆抗先,张廉.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治疗的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4,10:4-16. 2 周平,付咸胜.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和肝脏HBVDNA的影响J.中西医 结合肝病杂志,1994,1:52-16. 3 杨敏燕.抗乙型肝炎病毒新药阿德福韦J,肝脏杂志,1999,4(2):126 4 买凯,熊诗松,张定风等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肝脏杂 志,19999,4(3):157 5 李若冰,陈红松,费然,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中华医学 杂志,2002,82:887-890 6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 杂志,2001,19(1):56-62. 7 王贵强.应重视 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内科杂志 2005,44(9): 643-644. 8 权启镇主编.新肝脏病学M.山东: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3:52. 9 林小田,骆抗先,冯筱榕,等.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与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波谱分谱试题及答案
- 意识教学测试题及答案
- 施工安全心得总结-1
- 运城社工面试题及答案
- 医院窗口面试题及答案
- 电机拖动考试题及答案
- 2026届安徽省六安二中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 2026届内蒙古包头市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
- 家电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 沃尔玛员工提成方案(3篇)
- 河南近10年中考真题英语2014-2023年含答案
- 影视艺术欣赏课程(教案)
- 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与法律挑战
- 消防维保方案(消防维保服务)(技术标)
- 2023智联招聘行测题库
- 隧道洞渣加工石料组织管理方案
- 音乐美学.课件
- 心肺复苏说课比赛课件模板(一等奖)
- 健康体检证明
-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学概论》精品课件资料
- 2021年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