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意义及其实践_第1页
感恩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意义及其实践_第2页
感恩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意义及其实践_第3页
感恩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意义及其实践_第4页
感恩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意义及其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恩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意义及其实践 海边的卡夫卡 摘要:我们的人生需要感恩,我们的成长也需要感恩。任何人的人生道路都不可能是平 坦的,任何人的成长都不可能没有坎坷。我们需要自己的父母、老师、同学的帮助,带着 他们的关怀和帮助去茁壮成长,带着感恩的心去面对他们的帮助,在感恩与接受之间快速 成长、进步。本文陈述了感恩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必要性及其意义。与此同时,本文还分 析了中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感恩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感恩教育 意义 实践 1.引言 深圳青年演员丛飞被称为“爱心大使” 。从 1995 年起的 10 年间,他通过义演捐资 300 多万元,帮助 178 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后来,他生了重病。走廊尽头,几个保安 在站岗。屏风后的房间里,病人静静地躺在床上。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斑驳的树影搅动 着平静的房间,穿绿色条格病服的丛飞,安静地看着书。手术后,他曾向医生询问病情, 但医生和家人都没有如实告之。后来丛飞也仅仅知道自己患了胃癌,但并不知道癌细胞已 经扩散。动手术后,他以为已经治好,一切都会好起来。 “现在我能讲出话来了!”他说话还比较费劲,可精神不错。已经 36 岁的丛飞,刚做 完第三疗程化疗,病情影响到声带。精神好的时候,他喜欢在病房和门口转悠,用眼神和 别人交流,只有到非说不可的时候才开口。他说,如果嗓子恢复不了,做不了歌手,他还 可以演哑剧。 那时丛飞的妻子邢丹怀孕 5 个月了,她说,跟刚入院时相比他已经好多了。那时她操心 的不仅是医药费的问题,还要为丛飞上火而担心。因为,一些山区受资助的学生家长打电 话询问学费的事情,这事很让丛飞烦心。有的家长在电话中说:“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 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还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请原谅。我生病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演出,暂时没法寄钱了。 ”“什么时候病能治好? ”对于这个问题,丛飞也答不上来,因为自从住进医院,大夫就没有和他谈过出院的事情。 邢丹说,丛飞曾和她讲,他将自己送上了天梯,上去后却下不来了。现在他是无力再往上 走,但也没有下梯之路。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一心助人的好人,在家财散尽、身患癌症、生命垂危的时候,那 些曾受他资助读完大学并已经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人,却没有一个人过来看望他一下。那 些正在接受他资助的学生家长,竟还在不停地抱怨。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人已经习惯了市场第一、金钱至上的思维方式,导致其 心灵扭曲、道德滑坡,他们对需要帮助的人视而不见,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嗤之以鼻。在这 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还有多少人能够懂得感恩自己所受到的帮助。在忙忙碌碌的生活当 中,人们忘记了感恩,这样的人生何其悲哀? 面对感恩意识的缺失,学校感恩教育势在必行。那么,感恩是什么呢?感恩的意义又在 哪儿呢?我们该如何去教导孩子们去感恩呢? 2.感恩教育的定义 感恩: 汉语词典对“感恩”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感恩”是 个舶来词, “感恩”一词在西方与基督教的感恩节密切相关。牛津字典将其定义为:“乐于 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 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生活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 许多事物都对我们有或深或浅的恩情! 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 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3.感恩教育的主要特征 3.1 必要性 1.初中感恩教育的实施是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当前,感恩教育已经成为初中德育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在新的德育课程设置的德目中,如: 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孝敬父 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都蕴含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要求学生拥有对父 母、对他人、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感恩情怀。要达此目的,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恩 教育。 2.感恩教育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手段。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感恩与报恩的民族,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感恩文化受 到了严重的冲击,甚至出现了巨大的文化断层。面对蜂拥而至的现代文明,人们对物质欲望 无限追求,更显露出我们在传统道德传承上的缺失。感恩教育是弥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裂 痕的工具,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感恩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也要与时俱进。 3.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建设和谐社会同样需要感恩教育。对初中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如果在 儿童阶段没有产生感恩情怀,成人后也必将缺少感恩意识,缺少与社会、与伙伴的团结友爱, 当然,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感恩情怀是现代社会公民的起码素质,只有每个 人从小就接受感恩教育,为感恩情感的养成、感恩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才能使个人成为和谐的个人,进而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 4.感恩教育的意义 4.1 开展感恩教育工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005 年 2 月 19 日,胡锦涛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 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时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 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因此,感恩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 4.2 开展感恩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对学生实施包括教育在内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的教育。由于 德育的“方向盘”和“发动机”的特征,使德育工作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因 此,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4.3 开展感恩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生理、心理矛盾冲突激烈时期,是其主体表现与社会要求容易产生的矛 盾。在这一时期他们的独立与依赖、成熟与幼稚、顺从与执拗、开放与封闭等特点往往是 交织在一起的,使得他们内心矛盾复杂而激烈,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表现。为此,必须在 青少年的时期运用正确的方法开展感恩教育,使学生懂得感恩,朝着社会要求的方面发展。 5.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 5.1 家庭教育的空白 “空巢” ,代指那些父母在外务工,儿女跟随老人的家庭。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显得苍白无 力。此外,一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紧紧盯着的只是孩子的学习,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 和感恩教育,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5.2 学校教育的空白 感恩意识缺失背后隐藏的是道德教育的弱化问题。现在的学校教育缺乏感恩教育的学 习内容,教育方式单一,还停留在概念化、形式化的理论灌输层面。学生对身边的生活与 小事缺乏感受,体验不到“感恩”的情绪。学生没有对真、善、美的真实体验,没有内省、 自责、自律等深层次的精神搏击过程,因此也就没有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5.3 社会风气淡薄 当前的社会环境缺乏产生感恩意识的土壤。加上社会处于转轨换型时期,一些基本的 人之常情在道德缺失下遇受挑战。一个摄影师到山区采风。他遇到一个穷苦孩子,他的家 里穷到四壁透风。摄影师立即慷慨解囊,帮助他家建了一座房子。房子盖好时,摄影师从 城里特地打来电话询问那孩子搬进新房高不高兴。那孩子却说了一句让这位捐资者心寒的 话,他说:“房子不错,就是还缺个电视。 ”我们再一次体会到感恩意识缺失带来的一种冷 漠与残酷。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接触到的卡通、网络、新闻媒体等公共媒介中,只注重 经济利益,忽略了对孩子的基本教育。人们普遍太关注自我,连最基本的亲情都非常淡薄。 这些不良社会现象或多或少都对孩子们产生着负面影响。 6.感恩教育的实践途径 6.1 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制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达到使受教育者提高认识,从而逐步 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 具体途径:教师可以找到学生谈话,有技巧地让学生逐步意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6.2 情感陶冶法 情感陶冶法是指教育者自觉地利用或创设一定的环境、气氛,利用教育自身的情感多种教 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精神熏陶和心灵感化,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认 识,逐渐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具体途径:教师应注重个人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的培养,让学生喜欢自己,尊敬自己,从 而自觉地感恩老师。 6.3 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指教育者以他人的优良品德和模范言行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以 达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方法。 具体途径:教师通过讲述古今中外名人的感恩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和效仿,从而逐步加强 学生的感恩意识。 6.4 实践锻炼法 实践锻炼法是指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训练和培养学 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 具体途径:教师布置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后作业,如:为父母捶背,为老师擦黑板,为同 学整理书桌,扶老人过马路等。活动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份感受或心得。通过上述 实践,学生将在潜移默化下提高感恩意识。 6.5 自我修养法 自我修养法是指教育者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克 制和自我改正,以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具体途径:教师通过以身作则,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理解他人,感激他人,从而逐步提高感 恩意识。 6.6 品德评定法 品德评定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进行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 具体途径:教师通过组织“感恩接力赛” ,为在比赛中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道德风尚”奖。 通过奖励和表扬,教师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从而逐步提高整体学生 的感恩意识。 6.7 心理咨询法 心理咨询法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询问、商讨等方式,解决学 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择业发展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 方法。 具体途径:教师可以在班中设立一个“心理委员”的职位,及时地收取和了解学生们的心 理动态,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结论: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是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也是一种处世 哲学和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学会做人,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粒美 好的种子,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