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机关 2011年考录国家公务员报考指南 2010-10-13 来源:国家公务员网 【字体:大 中 小】 第一章 报考政策规定 一、关于报考条件 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 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 2011 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以下简称招考公告)中所规定的报考条件和中央机关及 其直属机构 2011年度招考简章(以下简称招考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 报考公务员。 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 此次招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 (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 (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 (4)现役军人; (5)试用期内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 (6)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 (7)具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 此外,报考人员不得报考与招录机关公务员有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所列情形的职位。 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 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 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 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公务员录用考试是职位竞争考试,报考人员通过笔试、 面试、体检、考察等环节的选拔,最终将被录用到所报考的职位上去任职。如果报考人员 与招录机关公务员有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所列情形,一旦报考该职位且被录用,则立即形 成回避关系。 3、2011 年毕业的定向生、委培生是否可以报考? 2011 年毕业的定向生、委培生原则上不得报考。如委培或定向单位同意其报考,应当 由委培或定向单位出具同意报考证明,并经所在院校同意后方可报考。 4、留学回国人员报考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留学回国人员报考的,除需提供招考公告和招考简章中规定的材料外,还要 出具教育部门的学历认证、我国驻外使领馆的有关证明材料。 学历认证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负责。报考人员可登录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网站 ()查询认证的有关要求和程序。 学历认证材料和使领馆开具的有关证明材料等,应在面试时与其他材料一并交招录机 关审核。 5、非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其他国民教育形式的毕业生是否可以报考? 非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其他国民教育形式(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夜大、电 大等)毕业生取得毕业证后,符合职位要求的资格条件的,可以报考。 6、2009 年、2010 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可否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报考? 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有些地 方延长至三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 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 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7、什么是“基层工作经历”? 招考职位明确要求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报考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 经历。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是指具有在县级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 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 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 基层工作经历。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 央机关的人员,在地(市)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经历,不能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8、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以何种身份报考? 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可按应届毕业生身份报考。如果符合职位规定的基 层工作年限,也可以报考要求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职位。 9、基层工作经历起始时间如何界定? 在基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报到之日算 起。 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 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中央和地方基 层就业项目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报到之日算起。到基层特定公益岗位(社会管理和公 共服务)初次就业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从工作协议约定的起始时间算起。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 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视同具有基层工作经历,自报到之日算起。 到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单位工作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以劳动合同约定的 起始时间算起。 自主创业并办理工商注册手续的人员,其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营业执照颁发之日算起。 以灵活就业形式初次就业人员,其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从登记灵活就业并经审批确认的起始 时间算起。 10、报考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18 周岁以上、35 周岁以下(1974 年 10月 15日至 1992年 10月 15日期间出生)的人员, 符合报考年龄规定。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和少数特殊专业职位招考 年龄可放宽到 40周岁以下(即 1969年 10月 15日以后出生)。 11、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 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的人员如何认定? 参加上述四个项目的人员报考的,要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 村任职工作”项目的,要提供由县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出具的证明;参加“农村义务教育 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项目的,要提供省级教育部门统一制作,教育部监制的“特 岗教师”证书和服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鉴定表原件和复印件; 参加“三支一扶”计划项目的,要提供各省“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出具的高校 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此证书由全国“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监制)原件 和复印件;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的,要提供由共青团中央统一制作的服 务证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鉴定表原件和复印件。 以上材料在面试时与其他材料一并交招录机关审核。 12、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 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的人员可否以应届毕业 生的身份报考? 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的人员,服务期满、考核合格 的当年,可以报考限应届毕业生报考的职位。 二、报考时间、方式和基本步骤 1、什么时间内可以报考? 报考时间从 2010年 10月 15日 8:00 开始,至 2010年 10月 24日 24:00 结束。在上 述时间内,报考人员可以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进行报名。 2、报考人员以什么方式报名? 2011 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考公务员报名工作在网上进行,不设现场报名。考 生可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 201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下简称“考录专题网 站” )/2011 进行网上报名。也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 或国家公务员局网站上的相关链接登录考录专题网站。 年龄在 35周岁以上、40 周岁以下的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和少 数特殊专业职位报考人员,不通过网络进行报名,报名时请直接与要报考的招录机关联系, 通过电话传真或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报名。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同 时应提交学校出具的应届毕业证明。报名确认和打印准考证等相关事宜按各地考试机构的 要求办理。 3、报考的基本步骤包括哪些? 报考基本步骤一般包括: 第一,认真阅读招考公告、招考简章,了解基本的政策和要求,特别是报考 条件,选择与自己条件相符的招录机关和职位。 招考公告、招考简章可通过以下网站查询: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 201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 (/2011)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 国家公务员局网站() 新浪网() 搜狐网() 中华网()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在线() 第二,“考生注册”。报考人员报考前,登录考录专题网站进行“考生注册”。注册 前,报考人员必须阅读并同意诚信承诺书,否则不能注册。 第三,报考人员填写报名信息并提交上报。报考人员要慎重填报相关信息,如资格审 查不通过,则不得再次报考同一职位。 第四,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提交报名信息后,报考人员可登录考录专题网站 (/2011)查询是否通过资格审查。 第五,查询报名序号。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员,可于 2010年 10月 28日 8:00 之后, 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报名序号。 第六,报名确认。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员需要在 2010年 11月 2日 9:00至 11月 7 日 16:00登录所选考试地考试机构网站进行网上报名确认。报名确认主要包括:考生承诺 遵守考试纪律、上传照片、缴纳考试费用。 未进行报名确认的报考人员,视为自动放弃考试资格。 第七,打印准考证。报考人员需要在 2010年 11月 28日 9:00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