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考试答案_第1页
公共危机管理考试答案_第2页
公共危机管理考试答案_第3页
公共危机管理考试答案_第4页
公共危机管理考试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州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 2013 年 干部在职自学科目公共危机管理课程学习辅导 第一单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总论 重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环节;我国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应急 保障能力建设。 难点:如何切实增强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 一、简答题: 1.突发事件的概念及分类。 答案: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 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 个要件 (特点):突发性、破坏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分类: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 卫生事 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应遵循的普遍性、规律性原则有哪些? 答案:一是要坚持依靠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分级负责的原则。二是要坚持统 一指挥、整体作战的原则。 三是要坚持因情施策、区别对待的原则。要严格区别对待 群体事件中的组织策划者与一般群众。四是要坚持慎用警力和强制措施的原则。五是 要坚持快速反应、依法果断 处置的原则。 3、简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环节。 答案:预测预 警:针对各种可能 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 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应急处置:包括: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应急响 应、指挥协调、应急结束等环节; 恢复重建:善后处置、调查与评估、制定恢复重建 计划并组织实施等环节;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 权发布、新 闻稿、组织报道、接 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4.简述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 答案:一是自然灾害处于多发频发期。二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三是公共卫生事 件防控难度增大。四是社会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5.简述为适应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应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突 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答案:1.建立风险隐患排查和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制度。2.严格信息报告制度。 3.规范应急处置程序。4.加 强应急管理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工作。5.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6.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 7.建设平战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8.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 评估和统计分析。 6.简述国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做法。 1.突发事件预案是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合理控制的重要手段和保障;2.应急管理的 预案必须充分考虑同类事件和对事件进行分级,做到最大限度的合理使用应急资源;3.演 练并不断完善预案是发挥预案作用的保障;4.相关人员必须熟练掌握预案 二、论述题: 1、 结合实际,试述如何切实增强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 一是正视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 切实提高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深化 对应 急管理工作规律的认识,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这是 2 我们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第一原则。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终把保 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到监 测预警、防范准备、抢险救援、恢复重建等各个 环节 ,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 的损失和影响。二是坚持预防为主、 预防与应对结合。事先预防和事中应对是应急管 理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能狭隘地将应急管理等同于事后处置。三是坚持统一 领导、协同应对。突发事件具有紧急性、衍生性、关联性等特点,影响范围大、造成危 害重,防范处置工作往往涉及多地区、多部 门。四是坚持依法应对、科学应对。依法开 展应急管理工作,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五是坚持强化基层、广泛 动员。六是坚持公 开处置、信息透明。突发事件往往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受到社会高度关注。要 坚持公开 处置,对突发事件及其应对、 处置情况做出及时、全面、准确、客观的报道,以利于公 众及时了解情况,稳定公众预期, 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和支持,从而促 进突发事 件的妥善处置。 三要健全应急管理保障体系。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以各专业队伍为基本 力量,以公安、武警、军队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完善救援队伍现场工作机制,提高各类应急队伍综合协 同应对能力,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应急救援格局。二是加大应急管理资金投入 力度。健全长效规范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和拨付制度,开辟多元化的筹资渠道, 实行 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加强各项应急资金和物资 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加快建立国家巨灾保险体系,鼓励单位和公民参加保险,有效 分散灾害风险,减少群众损失。三是加 强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 进一步优化储备布 局和方式,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 实行动态管理,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加强跨部 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应急物资协同保障、 监测预警和信息共享,建立高效调运机制。 四是推进应急管理平台建设,提高应急决策指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专家作 用,为科学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决策咨询。 2、 结合兰州实际,谈谈如何强化应急保障能力? 第二单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第二章自然灾害;第三章事故灾难;第四章公共 卫生事件 重点:自然灾害发生后群众的社会保障问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公共 卫生事件的预防。 难点:地震灾害重点防御地区,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做好应急准备工作;食品安 全问题。 一、简答题: 1、 简述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主要环节。 答案:主要环节:风险管理、防灾减灾、备灾工作、 预 警预报、应急响应、恢复重 建。 2、 简述未来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应坚持的“四个统筹” 。 答案:统筹抗御各类灾害、统筹做好各阶段工作、 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 统筹运 用各种防灾减灾手段。 3、 各地区特别是地震灾害重点防御地区,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答案:第一 时间组织抢 救,营救受灾群众(要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抢 修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 妥善安置群众,维护社会稳定; 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 积极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包括信息上报)。 3 4、 简述事故灾难应急管理的主要任务。 答案:事故灾害的机理分析;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应急预案 管理;应急过程动态管理; 5、 简述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环节。 答案:第一 时间报告疫情,并先期处置;组织专家开展紧急救治,必要时 实施隔离,控制传染源,严防疫情扩散; 加强疫情的调查、监测、评估工作, 密切注视动态,尽早预防和控制;及时、准确、公开发布信息,满足群众知情 权,避免谣言传播,维护社会稳定; 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 二、论述题: 1、 结合实际,谈谈自然灾害发生后,应从哪些方面、如何妥善做好受灾群众生 活保障工作? 答案:灾害应急预案明确,要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 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1. 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救灾指导。2.快速反应,及时调 运应急救灾物资。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确保“ 五有”。灾害发生以来,第 一时间派出工作组深入灾区一线,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采 取动员投亲靠友、互助互济安排一批;3.超前谋划,做好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管理。 由政府组织协调,在附近没有受灾的村屯分散安排一批;4.及时查灾核灾,为科 学救灾提供依据。 2.地方政府和企业在事故灾难预防及抢险救援工作中如何做好协调联动?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对加强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做出了明确规定,就是要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 实政府 和企业“两个主体 责任” ,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的应急预案体系。(1)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是保障应急 救援协调指挥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制订应急预案是政府加 强应急管理,应对事故灾难,开展 抢险救援的前提。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要坚持统 一领导、属地为主、协同配合、快速高效、资源共享的原则,发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 应急预案在指挥控制、组织协调、 预测预警、决策部署、通信联络和社会救助等方面的 优势,实现各级政府在加强应急管理与抢险救援工作中的主导作用。(2)补充完善各 类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是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在发生事故灾 难时,要按照事故性质类别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开展现场救援,把事故灾 难造成 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是否科学完善,在抢险救援中 的作用至关重要,是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环节。(3)加强高危行业和重点领 域企业安全生应急预案建设,是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关键。 3.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做到食品安全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答案:(一)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主动监测制度,做到“ 早发现”。1检验检测。从地区源 头 管理情况、产品特点、生产工艺、企业信誉、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行业、消费者反映等 信息,组织开展专项风险监测。省局和各分支机构要及时收集、整理、 汇总监测数据和 信息,落实每季度食品检测数据分析制度。 2收集风险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应当认 真筛选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及 时报送。对需要采取 处置措施的要同时实施,以防止事 态进一步扩大。3组织明查暗访。(二)对工作中发现 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要做到“早 4 报告”。 1核准信息。对工作中收集到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从速核准,确定信息来源、 主要内容、风险危害程度、危害对象、社会影响(包括境内外媒体、公众关注程度)等, 根据分析筛查结论,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2筛查标 准,及时报送。(三)对食品安全风 险信息“早处 置” 。原则上,确认风险信息的本级部门能处理的要立即处理,并上报处 理结果。一级、二级风险信息处置工作由省局请示总局有关司局后组织实施。需要 请 示地方人民政府或商有关部门共同处置的,相关部门应当主动报告和协调,沟通一致 后再作处置。 第三单元:公共事件中媒体运用和舆论应对 重点:舆论的新变化;公共事件中信息发布的基本要求;网络舆论传播的特 点;网络舆论的引导。 难点: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一、简答题: 1、 简述近年来舆论的传播方式变化。 一是传播主体多样化,个人和社会组织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空前提升;二是传播 模式发生重大变革,显现出机 枪的群众传播特点;三是传播速度加快,影响范围广泛。 2.公共事件中信息发布的基本要求要哪些? 答案:第一 时间发布,体现及时性;内容真实可靠,体现权威性(核实、权威 发布、现场 感); 发布方式透明,体现主动性;精心设置议题,体现针对性; 坚持 滚动发布,体 现充分性; 把好关把好度,体现策略性(策略技巧),口径一致。 3、简述做好媒体服务的基本要求。 答案:切 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 极主动服务, 满足媒体采访需求; 创新工作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拒绝阻止、干扰);严格依法行政,保障记 者合法权益。 4、简述通达社情民意在舆论形成各阶段引导中所起的作用。 建立与群众日常沟通的渠道、平台, 让民意上得来,听得到。通过媒体集纳 意见,问计 于民,让群众出方意,想 办法。 通过组织新闻发布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 及时回应舆论热点,让群众的声音有回音、有反馈。 用组织媒体报道、群众讨论、群 众投票等方式将舆论汇聚放大,解疑释惑,推 动沟通解决。 5、简述舆论监督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1.网络暴力。2.监督信息具有片面性。3.网民身份的隐匿性。 4.网络信息的失真性。 5.网络舆论监督主体具有情绪性。6.网络监督具有不稳定性。 6、简述网络舆论生成与传播过程的基本特点。 1.网络舆情的自由性。2.网络舆情的交互性。 3.网络舆情的多元性。4.网络舆情的 偏差性。5.网络舆情的突发 性。 7、公共事件中如何正确有效引导网络舆论? 答案:未雨 绸缪,提前准备应急处理预案;抢占先机,尽早作出反应,以形成公众 第一印象;占领高地,通过权威网络媒体发布正面声音,增强可信度;实事求事, 保证正面发布的信息真实可靠;坚持不懈,持 续引导网络舆论,防止出现反复。 二、论述题: 1、 结合实际,谈谈在群体性事件中如何建立畅通的利益诉求渠道并及时有效地 作出反应? 5 (一)培育利益诉求表达团体。“当一个社会中各种成分缺乏有 组织的集团,或无 法通过现成的有组织的集团充分代表自己的利益时,一个偶然的事件或一个领袖的出 现都有可能触发人们蓄积着的不满,并会以难以预料和难以控制的方式突然爆发” 。 同时,十七大报告指出:“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 用,增强 社会自治功能”。根据我国政治群体的基本格局来看,利益诉求机制的组织必 须围绕各行各业、城市和农 村、企 业、社区以及村委会等几个方面来建立,以高度的组 织化、专业 化来代替分散化的个人利益团体。有了 这样 的组织,才可以大大提高弱 势 群体的政治参与广度和深度、增强其利益表达的力度和有效性。(二)强化利益诉求制 度建设。我国尚未建立与当今社会所提倡“让所有人都充分享有自主利益表达的 权利 和机会”的制度体制。第一,从制度上来提高社会底层群众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比重,保 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各社会阶层的均衡性和广泛性,使城市贫民、农民、民工等 弱势群体的人大代表能够反映他们利益的多元需求。第二,由于当今的信访体制不完 善、机构庞杂、信访功能错位等问题,政府必 须进一步 畅通底层社会的利益表达渠道,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信访制度。第三,政府应出台一些政策和制度来开创新的利益表 达机制,使得公众的利益诉 求更加民主化、科学化、合法化。(三)培育公民理性精神。 首先,以教育为本,完善九年基本义务教育制度,提高弱势群体的文化素质。只有弱势 群体的软环境得到更新、提高、完善,才能革新他们的文化观念,建立现代化的法律意 识。其次,提高弱势群体的经济环境是培育公民理性精神的根本。 2、结合实际,谈谈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发展的形势及如何正确有效引导网络舆 论? 针对当前复杂的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现状和应对网络舆情的薄弱环节,要求组织部 门必须更新思想观念,充分 认识网络舆论的巨大力量,化被动应对为主动引导,切 实 提高网络舆情热点的舆论引导能力;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有效提高网 络舆情热点的应急处置能力。 (一)更新理念,提高对网络舆情应对的思想认识。更新理念,顺应网络社会生态对 舆情应对的要求,加强网络舆 情应对, 营造良好的舆论 氛围,不 仅对于抓好组织工作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组工干部提出的客观要求。增强对 网络舆情的敏感性,把握网 络舆情发展趋势,并形成与之相对的工作理念,夯 实网络 舆情应对的思想基础。( 二)注重防范,加强网络舆情应对的常态化建设。1、抓好网 络 舆情应对队伍建设。一是建立网络舆情应对骨干力量。选拔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 组 织工作业务全面、文字功底 强、熟悉网 络环境的的组 工干部, 负责党建信息发布、网络 信息的收集分析、网络舆情 监控等工作,并在网 络舆 情热点事件出现时, 负责网上发 帖、跟帖和撰写发表网评文章等,及时开展正面引导 。二是加 强网络舆情应对队伍培 训。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开设网络知识、网络公共危机 应对技巧与策略等课程,邀请舆 情分析、公共危机处理等方面 专家定期对网络舆情应对干部开展培训,切实提高网络 舆情应对队伍快速反应、及 时应对、正确引 导网上舆 情的能力。 2、抓好网络舆论主流 阵地建设。一是大力加强党建网站建设。以打造新 时 期网络舆论主流阵地为落脚点, 通过文字、 图片、视频、 flash 等形式,办好、 办活党建网站,切实增强党建网站对网民 的吸引力、感染力,确保主流价值观在网络宣传上占据 优势地位。二是着力加 强和媒 体的沟通。主动与主要网络 媒体建立沟通渠道,确保正面的、 权威的信息始终占有主 导权。针对组织部门重大政策 举措、重大活 动、突发 事件等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 6 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门户网站等主流媒体记者参加,增强舆情引导的权威性、针 对性和实效性。3、抓好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建设。一是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加强组 织工作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能职责,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 人员,配备所需的硬件设施;建立与宣传、公安部 门、主流网 络媒体的沟通机制,以形 成工作合力;加大考核问责力度,把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纳入组织工作考核内容,建立 健全责任追究办法,创新监督检查方式,推 动工作高效开展。二是建立完善信息 发布 机制。要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工作的透明度,真正落实党员干部群 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提高 组织部门的公信力,掌握组织工作网络舆 论的主动权。四是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按敏感程度和影响大小,将 舆情热点分为 不同类别和不同等级,分别制定针对性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明确回应原则、工作流 程、先期措施、善后处理等内容,把 责任落实到人。舆情热点出现后,按照准确、及 时、 透明的原则,根据网络舆情类别和等级,及 时启动应对预案。 (三) 主动应对,确保网 络 舆情事件得到有效解决当网络舆情发生时,要能够迅速分析研判,查找发生问题的根 源,并以权威发布的方式,及时回应公众疑问,有效解决网络舆情事件,维护组织部门 的形象和公信力。包括:反应迅速及时、措施得当有力、方法灵活 讲究。 第四单元: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 一、简答题: 1.简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强社会建设所围绕的三个“必须” 。 答案: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 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建设。加 强社会建设,必须以 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 强社会建设,必 须加快推 进社会体制改革。 2.简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的“四个加快推进” 。 答案: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 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 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 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 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 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 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3.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简述如何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答:一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三是千方 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四是统 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六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4.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简述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 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 强 城乡社区服务功能, 强化企事业 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 导社会 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 发挥 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 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 畅通和 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 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 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 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 强政 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 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 惩治违法犯 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完善国家安全 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 坚决防 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 7 5.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简述如何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 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 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 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 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 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 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 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二、论述题: 1、结合实际,试述如何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答案: 第一,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 负责、社会协 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 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是社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委 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委领导 核心作用,总揽全局、把握方向、整合力量、统筹各方,提高引 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 社会、服务社会能力。政府负责就是要发挥政府的主 导作用, 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 共服务职能,建 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服务型管理能力。社会协同就是要发挥人民团体、 基层自治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推 进社会管理的规范化、 专 业化、社会化、法治化。公众参与就是要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扩大基层 民主,扩 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群众知情 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动员和组 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法治保障就是要 坚定不移地落实依法 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和执法,建 设公正高效 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把社会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第二,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 体系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政府主导就是要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公共财政 体系,科学划分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事权和支出责任,健全地方政府 为主、 统一与 分级相结合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覆盖城 乡就是要打破行业分割和地区分割,加快城 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一体化建设,大力推 进区域间制度统筹衔接,加大公共服务资源 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力度,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覆盖全民。可持 续就是要立足我 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教育、劳 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 生、基本住房保障等服 务的提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扩大范围和提高标准。 第三,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 现 代社会组织体制。现代社会组 织体制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平台。政社分开就是各级政府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办 好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同时,推 动政府部 门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向 社会组织开放更多的公共资源和领域,支持各 类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 理和公共服务。 权责明确就是要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经济类、 公益慈善类、城 乡社区服务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发挥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 映诉求、 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强化行业自律,发挥沟 通企业与政府的作用。依法自治就是要完善法律监督、政府 监督、社会 监督、自我监督 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健全法律法规, 严格依法监管,建立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和管理信 8 息平台,制定社会组织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 实行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和评估制度,完 善失信惩罚机制,强化社会监管。引 导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自律性。 第四,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 合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管理 机制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在加强源头治理方面,要更加注重民生和制度建设, 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防止和减少社会问题产生。在加 强动态管理方面,要更加注 重平等沟通和协商,解决群众合理 诉求,及 时化解社会矛盾。在加强应急处置方面,要 更加注重应急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总之,必 须针对社会管 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 预 防和减少突出问题的产生,提升 管理的层次和水平,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 不和谐因素。 2、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相关精神谈谈如何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答案:(一) 建立 标准化的信息网络系统 。政府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首先,要培养 收集相关信息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注重在细微工作中发现和查找信息。其次,建立健 全对公众的信息发布系统,及 时和客观的发布危机信息,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 强化 政府信息报告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再次,健全信息收集机制,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 公民在信息收集方面的作用。最后,充分利用计算机系 统、信息管理等技 术,建立专业 的数据库, 实现联网共享,提高各部门处理危机信息的能力。 (二)建设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处理突发事件的专业队伍。 专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