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示范工程实施方案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_第1页
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示范工程实施方案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_第2页
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示范工程实施方案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_第3页
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示范工程实施方案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_第4页
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示范工程实施方案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关中灌区是我省小麦、玉米两茬种植的优势区,也 是我省粮食的主产区,充分发挥关中地区生态、经济优 势,提高关中灌区小麦、玉米整体产量水平,对保障我 省粮食安全和粮农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结合 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省农技推广中心决定从 2008 年秋播起实施“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示范工程” , 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示范工程的重要意义 小麦和玉米是我省两大粮食作物,关中灌区又是小 麦、玉米种植的主产区和优势区,2007 年关中灌区小 麦、玉米播种面积 2412 万亩,总产 650 万吨,分别 占到全省粮食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 51.88%、61.96% 。 抓好小麦、玉米生产,是抓好关中灌区粮食生产的“重 头戏”。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是在小麦玉米高产栽培 技术的基础上,把两季作物作为一个栽培单元来考虑, 依据作物与气候的时空统一性及冬小麦、夏玉米栽培生 理的互补规律,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冬小麦、 夏玉米周年农艺措施进行统筹安排,达到小麦玉米两料 产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该项目的实施,旨在发挥关中 地区生态、经济优势,通过政府倡导、宣传引导、技术 指导,促进项目区粮食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进而带动 关中灌区,乃至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对确保 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提高 效益”的目标,依靠科技,突出重点区域、示范带动的 原则,充分发挥关中灌区经济、自然优势,大力推广标 准化生产技术,不断提升我省小麦、玉米单位面积产能。 2工作思路:结合小麦良种统繁统供和玉米良种 补贴工作,依托我省农技体系网络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的技术优势,集思广益,形成适合关中灌区特点的小麦、 玉米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标准,通过技术培训、品种配 置和田间指导等技术服务,建立高标准示范样板,以此 来带动我省关中地区小麦、玉米生产水平和种植效益的 提高。 三、一体化关键生产措施 1品种搭配一体化,主攻玉米高产。小麦品种选 用稳产、抗逆性强的品种,玉米品种选择增产潜力大的 耐密型品种,稳定提升小麦单产,主攻玉米高产,保证 小麦、玉米两料整体增产。 2播期、收获期一体化,在“一早两晚” 上下功夫。 玉米突出抓好早播晚收,小麦推广适时晚播。关中东部 至中部小麦高产的适宜播期在 10 月 10 日20 日;关 中西部适宜播期在 10 月 5 日15 日。玉米播期提倡硬 茬抢时早播,最晚不得迟于 6 月 15 日;玉米收获期以 不误小麦适时播种为宜。 3个体、群体一体化,建立高效高产群体结构。 大力推广小麦条播技术,改变撒播的不良习惯,并适当 降低播量,确保苗齐、苗全、苗壮,提高播种质量。小 麦高产的群体动态指标:基本苗 1215 万/亩,冬前 总茎 80 100 万/亩,春季最高总茎不超过 120 万/亩, 成穗数 3845 万 /亩。 玉米推广紧凑型玉米品种,密度要求中东部地区达 到 45005000 株/ 亩,西部达到 40004500 株/ 亩。 4肥料投入一体化,培肥地力是基础。小麦、玉 米的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及产量指标而定,根据测定 的土壤基础肥力确定施肥量,并把玉米需要补充的磷钾 肥在小麦播种整地时一次施入,隔年利用。玉米田实施 秸秆留茬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小麦田推广玉米秸秆粉碎 还田,培肥地力,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广小麦氮肥后移 技术。 5水资源调配一体化,提高水分利用率。小麦生 产上要确保冬灌和拔节水;玉米区大力推广“四水” 高产 法,即保证出苗水、巧灌拔节水、饱灌抽雄水、灌好升 浆水。 6病虫防控一体化,“ 两虫五病” 是关键。小麦的 “两病一虫”(白粉病、锈病和蚜虫)和玉米的 “三病一虫” (大斑病、小斑病、病毒病和玉米螟)常常给生产带来 较大损失。可通过建立代表性的监测点,动态把握其发 生的区域与发生量大小,应用农业标准化理念与方法进 行综合防控,从而降低成本,保障小麦玉米产品达到健 康无污染的水平。 7.耕作方式一体化,推广“一免一浅两还田三年一 深翻”的耕作制度。玉米推广免耕硬茬直播,小麦播前 旋耕、整地、施肥、条播、小麦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每 三年深翻一次,打破犁底层。通过农艺措施、农机工艺 的结合,研究示范简化轻型高产栽培技术,加强轻简化 技术的示范推广,实现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和机械化。 四、示范工程的主要内容 1实施区域。主要在关中灌区宝鸡市的扶风、岐 山、凤翔、陈仓、眉县,咸阳市的三原、兴平、武功、 泾阳,西安市的临潼、高陵、长安,渭南市的临渭、蒲 城、富平等 15 个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县(区)实施。 2目标任务。每县(区)建设 2 个万亩示范区, 辐射带动全县示范面积达到 10 万亩,项目区示范带动 总面积达到 150 万亩(详见任务分解表),小麦、玉米 一年两料作物平均亩产达到 1000 。 3组织方式。各级农技推广部门为项目实施主体。 省农技中心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分解计划任务,明确主 推品种,制定技术方案;市级农技部门负责辖区内项目 的实施,组织协调;县农技中心(站)负责落实项目示 范片的选点、面积落实,开展技术培训宣传、田间指导 等技术服务。省、市农技中心依照面积、产量、关键技 术到位率、良种覆盖率等指标对基层单位进行检查考核。 4关键技术。按照省农技中心印发的关中小麦、 玉米一体化栽培示范工程技术方案要求,重点推广小 麦“四改”和玉米“ 四改一增一晚” 生产技术,严把每一个 技术指标和技术措施的使用时期,提高技术标准的实施 水平。 四、主要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各方职责。为加强对项目 实施的组织领导,省农技中心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任富 平、王荣成同志担任组长、副组长,各实施市、县农技 中心(站)主任(站长)为成员,主要负责项目策划、 方案制定、组织协调、检查考核等。继续加强与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合作,成立项目专家顾问团,邀请薛吉全、 张保军、张睿等专家教授为项目技术顾问。市、县项目 实施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项目领导机构,确定工作人员, 明确工作职责,要充分发挥行政推动和种子、农技、植 保、土肥等方面技术力量,将示范面积、技术培训、田 间指导等计划任务层层分解到承担单位和个人,将技术 措施落实到村组、农户和田块。 2狠抓培训宣传,确保技术到位。充分利用广播、 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采用深入村组培训农户、印发 资料等多种形式,送技术、良种、资料入户。项目县农 技中心(站)对项目参加技术人员统一培训,由农技人 员进村入组,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宣传,在关键农时 季节要深入村组、深入田间地头,按照技术方案要 求,结合当地小麦田间苗情长势和生育进程进行技术指 导,开展技术服务,确保关键技术的及时到位。 3建设高标准示范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按照 科学选点、合理布局的原则,每县建设 2 个万亩集中连 片示范区。结合小麦良种统繁统供和玉米良种补贴工作, 尽量做到一村一品。示范区要插标立记,明确项目负责 人、技术承包人和关键技术措施,要通过人力、物力、 财力的集约使用,把示范区建成优良品种的展示窗口, 高产栽培技术的展示基地,农民技术培训的场所;要通 过核心示范区建设和观摩活动,扩大技术影响,辐射带 动大田生产。 4督促检查,开展项目评比活动。强化考核检查 是促进任务落实的重要方式。项目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对 各地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督察,对各项目单位的工 作进行检查评比,对任务完成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对工作不认真、任务完成不力的单位要进行调整。各地 也要制定一套考核评比制度,以此调动项目单位、农技 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示范工程的顺利开展,并对项目完 成好的单位和技术人员年终予以表彰奖励。 小麦玉米一体化技术推广任务分解表 市/县 小麦 玉米 小计 万亩高产创建 宝鸡市 50 50 100 扶 风 10 *10 2 个万亩方(小麦) 岐 山 10 *10 2 个万亩方(小麦) 凤 翔 10 *10 2 个万亩方(小麦) 陈 仓 *10 10 2 个万亩方(玉米) 眉 县 *10 10 2 个万亩方(玉米) 咸阳市 40 40 80 三 原 10 *10 2 个万亩方(小麦) 兴 平 10 *10 2 个万亩方(小麦) 备注:带*号的不属于国家高产创建活动县(市、区); 单位:万亩 附件 2: 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示范工程技术方案 武 功 10 *10 2 个万亩方(小麦) 泾 阳 *10 10 2 个万亩方(玉米) 西安市 30 30 60 临 潼 10 *10 2 个万亩方(小麦) 高 陵 10 10 4 个万亩方(小麦、玉米) 长 安 10 *10 2 个万亩方(小麦) 渭南市 30 30 60 临 渭 10 10 4 个万亩方(小麦、玉米) 蒲 城 10 *10 2 个万亩方(小麦) 富 平 10 10 4 个万亩方(小麦、玉米) 一、示范区域 关中灌区小麦、玉米 15 个高产创建县(市、区), 具体实施县(区)为宝鸡市的扶风、岐山、凤翔、陈仓、 眉县;咸阳市的三原、兴平、武功、泾阳;西安市的临 潼、高陵、长安;渭南市的临渭、蒲城、富平等 15 个 县(市、区)。 二、推广的主体技术 小麦推广“ 四改技术” :一改播种偏早为适时晚播; 二改撒播为条播,并适当降低播量;三改底肥“一炮轰” 为氮肥后移;四改冬灌晚为早冬灌。 玉米推广“ 四改一增一晚” 技术:一改软茬播种为 免耕直播;二改一次施肥为两次施肥;三改大穗平展型 品种为紧凑耐密型品种;四改灌救命水为灌好关键水; 增加密度,高肥水地每亩增加 1000 株,中等肥水田增 加 500 株;适时晚收,玉米收获期以不误小麦适期播种 为宜。 小麦玉米施肥一体化:根据测定的土壤基础肥力、 产量指标确定施肥量,并把玉米需要补充的磷钾肥在小 麦播种整地时一次施入,隔年利用,氮肥施在小麦、玉 米需要的关键期。 三、产量指标 小麦:中等肥力以上田块,亩产 450500, 基本苗 1215 万 /亩,冬前总茎 80100 万/亩,春 季最高总茎不超过 120 万/亩,成穗数 3845 万/亩。 玉米:中等肥力以上田块,亩产 600以上,耐 密型玉米品种最适密度为 40004500 株亩,比习 惯留苗密度增加 500 株。 四、推荐品种 小麦:东部灌区小麦以小偃 22、西农 88、西农 979 为主推品种,搭配种植武农 148。中部灌区以小偃 22、闫麦 8911、西农 979 为主推品种,搭配种植武 农 148。西部灌区以小偃 22、西农 979、西农 889 为 主推品种,搭配种植秦农 142。 玉米:以郑单 958、浚单 20、浚单 22、沈单 10 号为主推品种,搭配种植秦龙 11 号、新户单 4 号、 先玉 335 等品种。 五、关键技术 小 麦 适期、适量播种,培育冬前壮苗 1.整地要求。玉米收获后提倡秸秆粉碎还田,待秸 秆腐烂后,每隔 3 年深翻埋压一次,培肥土壤,改善土 壤理化性状。深翻或旋耕后应及时耙耱,结合整地,施 足底肥,要求 20 25耕层土壤细碎,土层松软,上 虚下实。 2.测土配方施肥。应遵循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基 肥与追肥结合的原则,按目标产量需肥指标测土配方施 肥,缺多少补多少,缺什么补什么。小麦亩产 500, 一般需亩施纯氮 15kg,五氧化二磷 12kg,氧化钾 10kg。 3.改氮肥 “一炮轰” 施用方法为氮肥后移技术,把小 麦需氮肥量的 25 30%后移到拔节期追施,不但可以 提高氮肥利用率,还可以改善籽粒蛋白质品质,提高产 量。 4.种子处理。选择包衣种子,未包衣种子播前可用 杀虫剂辛硫磷、杀菌剂粉锈宁进行药剂拌种。每亩备种 10 左右。 5.适时播种。近年因气候变暖引起的暖冬现象明显, 我省灌区小麦早播,年前积温多,生长量大,群体大, 易发生冻害、病害,易倒伏;播期应按叶龄定积温,按 积温定播期的方法,确定最佳播期。弱冬性品种0 逐日积温达到 580600 或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 14 16 时为适宜播期,关中中部到东部高产的适宜 播期在 10 月 10 日到 10 月 20 日;关中西部适宜播期 在 10 月 5 日到 10 月 15 日。 6.适量条播。大力推广小麦条播技术,改变撒播的 不良习惯,并适当降低播量。整地质量好,非秸秆还田 地块亩播量 78,秸秆还田地块亩播量 910。 确保苗齐、苗全、苗壮,提高播种质量。条播行距 20 ,播种深度 34,覆土深浅一致,力争一播全 苗。 7.壮苗标准。冬前基本达到安全越冬叶龄指标,幼 穗分化进入单棱期至二棱初期,冬性品种七叶一心,半 冬性品种六叶一心,偏春性品种五叶一心。越冬绿叶率 高,生长点积累糖分多,有冻干叶尖,无冻死叶片。 8.冬前管理 冬灌。小麦分蘖期土壤含水量不低于 17%,若 墒情不足应及时灌溉。旋耕播种、土壤悬虚、脱肥弱苗 的田块应早灌,壮苗、有旺长趋势的田块晚灌。灌后及 时中耕松土,破除板结。冬灌可平抑地温,防止冻害, 冬水春用。 促弱控旺。对苗小、苗弱、基本苗群体不足的田 块,应结合灌溉或趁墒补施速效氮肥促进转化升级,对 群体偏大、稠旺田块进行碾压,拟制旺长。 杂草防除技术。最佳化除时间在冬前小麦分蘖期, 选用比较安全、高效、残留期短的除草剂。除草剂的使 用方法及浓度要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中的要求去做。 要特别注意对野燕麦和节节麦防治,并在小麦开花期到 灌浆中期进行人工拔除,拔后不能随地丢弃,应集中进 行烧毁或深埋。 春季管理技术 1.灌水追肥。起身拔节孕穗期土壤含水量不低于 17%,墒情不足应及时灌溉,结合灌溉或趁墒在拔节期 将氮肥总量的 25 30%进行追施,灌后或趁墒及时中 耕。弱苗、群体小的田块灌水追肥应在拔节初期,壮苗、 群体偏大的田块在拔节后期。 2.一喷三防。小麦抽穗到灌浆初期叶色转淡的麦田, 在下午 5 时后,每亩用 0.2%磷酸二氢钾和 1%尿素混 合液 40 50喷施 12 次,间隔期 710 天。对抽 穗期叶色浓绿不易转色的麦田,每亩喷施 0.3%0.4%的 磷酸二氢钾溶液 4050 。微量元素叶面肥应符合 GB/T 174201998 的规定。叶面喷肥可和条锈病、 蚜虫等后期病虫害的防治相结合,提倡一喷三防。 收获 人工收割或机械分段收割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期, 机械直接(联合收割脱粒)收割的适宜收获期为完熟初 期。小麦提倡留茬收获,茬高约 15 厘米,秸秆粉碎后 硬茬播种玉米,严禁焚烧麦茬,保护环境。 玉 米 选用良种、抢时早播,保苗全、苗齐、苗壮 1.选用良种。关中夏玉米应选用中熟(100105 天),高产(亩产 600以上),抗病(抗大、小斑病, 粗缩病和青枯病等)、耐密、抗倒伏杂交良种。每亩备 种 34 公斤。 2.抢时早播。麦收后立即用硬茬播种机一次完成施 肥、播种作业,也可用畜力或人工开沟播种。等行距播 种,行距 60,播深 45,深浅一致,覆土均匀, 达到一播全苗。宽窄行种植,宽行 80,窄行 40, 缩小株距,增加密度。播期不晚于 6 月 15 日。 3.配方施肥。按目标产量需肥指标测土配方施肥, 缺多少补多少,缺什么补什么。玉米亩产 600/亩, 需施纯氮 1215/亩,纯磷 68/亩,纯钾 12 15 /亩。 4.施肥时期。玉米 56 叶期间定苗后开沟将氮肥 的 50%施入,大喇叭口期(12 13 片叶)按氮肥总量 的 50%追肥,化肥深施 10 厘米以上,提高肥料利用率。 5.加强管理,保苗全、苗齐、苗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