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器具内校规范_第1页
计量器具内校规范_第2页
计量器具内校规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量器具内校规范1、 目的:规范公司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内部校准,确保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特制定本规范。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食品公司内所有正常使用的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3、职责3.1品控员负责对生产现场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季度内校,将校准结果记录于计量器具校验记录表中。3.3 各使用部门协助品控员进行计量器具的内校。4、工作程序4.1由品控内校人员通知使用部门内校安排,使用部门按要求收集好本月度需内校的计量器具,要求相关人员同时在场,方可开始内校工作,使用部门协助内校人员进行内校。 4.2 各计量器具内校操作规程4.2.1电子称内校的操作流程4.2.1.1标准砝码的确定将公司内每个型号的标准砝码送往技术监督局计量鉴定科进行校正,内校时以此作为参照标准。公司内校使用标准砝码规格:10g、50g、100g、200g、1kg、2kg及20kg。4.2.1.2标准砝码的选取:使用电子称(kg)标准砝码(g)最小检测值(g)允许误差(g)1100.10.21001.013500.111.011000.111.0110000.141.0 4100200010.0102000010.05015020000100.0 100注1:常用范围在3kg以下的,按最接近现有标准砝码来选取。4.2.1.3允许误差的判定.依电子称的用途及最小检测值来定,如果是用来配料的电子称,则选用较小的允许误差。4.2.1.4校正内容4.2.1.4.1针对新投入使用的电子秤进行外观检查:A法制计量管理标志:检查制造许可证的标志和编号。B计量特征:制造厂的名称与商标;准确度级;最大称量(Max);最小称量(Min);校正分度值(e)。C.铭牌以及校正标志和管理标志。4.2.1.4.2检查电子秤的使用条件和地点是否合适,存放环境是否妥当。4.2.1.5校准4.2.1.5.1校准前的准备将进行内校的电子秤放在洁净的平板或平台上,准备好相应的标准砝码.4.2.1.5.2称量测试:A选定五个测试点:电子称的四角及中央。B将标准砝码依次放到电子称的四个角及中央处,记下在每个测试点时电子称的读数;移开砝码后应等电子称回归零点后再进行下一个测试点的检测。4.2.3温度计内校的操作流程4.2.3.1 标准温度计的选取:选取送往技术监督局计量鉴定科进行校正数显温度计1支,内校时以此作为参照标准 4.2.3.2 校准用基准设备的准备1)标准温度计(精度0.1)2) 盛冰、水的透明容器3) 冰、水4) 30和80的水。4.2.3.3 校准步骤4.2.3.3.1检查被测温度计是否完好无损。4.2.3.3.2用一透明容器盛装适量自然溶解的冰水混合物及相应温度的水溶液。4.2.3.3.3先用标准温度计的探头放在冰水混合物中,再把把被测温度计的探头放进冰水混合物中,记录读数。允许误差数1.0。4.2.3.3.4把基准数显温度放在50以下的温水中(30为宜),再用被测温度计来检测,并记录相应温度。允许误差数1.0。4.2.3.3.5把基准数显温度放在50以上的热水中(80为宜),再用被测温度计来检测,并记录检测数据. 允许误差数1.0。4.3 判定依据及内校结果的处理4.3.1 判定依据:三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该计量器具判为合格。如有疑似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则视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应选最接近以上三个检测值来进行校准。4.3.2若被校准的各个测试点的误差平均值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即为合格;若大于规定的误差,则须对其进行调整,若调整后仍不合格,则判为不合格。4.3.3 内校合格的计量器具,方可在现场使用,对可能改变计量性能的器件或直接影响到测量值的部位加印封或铅封。对内校不合格的计量器具由品控发出不合格计量器具处理通知书,禁止使用。对经维修后可以使用的计量器具,需经品控人员校准后方可正常使用。4.4计量器具、检测设备校准内校频率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校准周期为:每季度校准1次,一个季度内将所有计量器具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