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电视节目娱乐化_第1页
教育电视节目娱乐化_第2页
教育电视节目娱乐化_第3页
教育电视节目娱乐化_第4页
教育电视节目娱乐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电视节目的娱乐化 兼评中国教育电视台职来职往 石晓雯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西安 710062) 龙 艳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兰州 730030) 【摘要】 教育 电视节目形式上的 单一和死板阻碍了教育电视台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传媒环 境的改变,教育 电视 在网络化时代 应回归其传媒本位,在 节目内容上要 坚守教育特色,在表现形式 上应大胆创新;当下娱乐化大众文化氛围中,教育电视节目要同时满 足受众的文化需求和娱乐需 求,应 在 坚持教育内涵的前提下,大胆借鉴文艺节目的表现形式,加强节目的娱乐性。2010 年末中 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栏目,借 鉴娱乐性很强的真人秀节目形 态, 实现了求职教育与娱乐形 式的巧妙结合,为 教育电视节目的形式 创新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关键词】娱乐化 教育电视 节目形态 职来职往 一 教育电视需要娱乐化 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成立于 1986 年,曾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电大学历教育、 中专技术培训等做出重要贡献。教育电视台在行政管理上隶属国家教育部,人员组成主要 是来自教育战线的专家学者,长期肩负远程教育的历史重任,节目以系统课程的课堂讲授 型为主,所以,在大众心目中, “讲课台”成为教育电视台的代名词。 90 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电视行业掀起了争夺观众眼球的大战,各级电视台 纷纷改版,节目形态日益丰富。而处于特殊垄断地位的教育电视节目形态未有大的改观; 1996 年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及“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提出,中央电视台和地方台都 纷纷开设科教频道或栏目,教育电视台垄断教育资讯的地位受到威胁,生存与发展成为不 可回避的议题。2004 年中国教育电视台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广播学院文化与传 媒方向的专家学者,共商中国教育电视的未来发展。 观念影响行动,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改变。 一一一 教育电视台是媒体、不是学校 面对新世纪,传媒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尤其是网络新传媒的出现,它以信息容量 大、多媒体传播方式、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等诸多优点逐渐替代教育电视的远程教育功 能。2006 年的网络时代教育电视的本位回归 ,提出教育电视要“按照市场规律和电视 艺术规律来策划和运作,在节目的选材和表达形式上大胆张扬其电视特性,用吸引观众的 精品节目真正服务于当前学习型社会” 1。这与教育电视台康宁台长所说的“教育电视台本 质上还是一个媒体,不是学校,仍要按照传媒规律和特点来办台” 2 达成共识。 (二)教育电视节目是教育特色的电视节目、不是教材 张海潮在 2007 出版的中国电视节目分类体系参照西方国家节目分类,采用便于国 际接轨和交流的四分法,把中国电视节目分为“新闻节目、娱乐节目、教育类节目、服务 类节目” 3。教育电视节目作为四大电视节目形态之一,说明教育电视本质应该是电视节目。 孙宝国在 2007 年版的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中定义“教育电视节目是以知识教育、 思想教育、文化教教育、道德伦理教育、技能教育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电视节目形态” 4。 将教育的内涵由狭义的 “学科教育”解释为广义的“社会教育” 。 因此,从节目形态来说,教育电视节目是具有教育特色的电视节目,绝不是视频化的 教材。 (三)电视受众渴望文化素质的提升、更需要身心的 娱乐放松 没有受众的传播是不成功的传播,作为传媒的教育电视失去受众,再好的教育也是空 谈。所以,作为大众传媒的教育电视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广大电视受众的心理需求。 一方面,大众进入娱乐化时代,尼尔波滋蔓在娱乐至死中说“一切公众话语都 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5。 “娱乐至上”成为一种文化思潮,深刻 地影响着艺术传媒领域。从正大综艺 、 综艺大观等综艺娱乐节目的开播,到快乐 大本营 欢乐总动员的热播,从平民歌手的选秀超级女声 ,到当下目不暇接的各类 “真人秀” ,大众传媒宣告电视的娱乐化时代已经到来。娱乐化时代的受众不再满足单一被 动的接受信息的传播模式,更喜欢参与互动、娱乐身心的节目样态。 另一方面,在现代化、高负荷 、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人们普遍需要娱乐放松。2003 年在对北京地区的随机抽取的 1100 人进行收视行为与心理的调查时,调查结果显示:观众 的收视需求为娱乐、消磨时间、获取资讯,娱乐需求成为人们收看电视的主要目的 6;2004 年电视与教育一书作者关于儿童看电视目的调查数据显示:寻求娱乐放松的 占 84.1%,增长知识的占 65.2%,训练思维能力和学习技能的各占 38.4%。结果说明“在电 视的三大功能信息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中,对儿童来说,起作用最大的是娱乐 功能” 7;2009 年本课题组关于“西安教育电视台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中对西安地区的 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发现,88%高中生和 70%的家长,看电视的主要目的是娱乐放松, 其次才是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因为,没有人在劳累的工作学习之余,回家打开电视,愿 意接受面目严肃的“电视教育” 。所以,尊重当下受众心理,严肃有余的教育电视需要适度 的娱乐化。 二、 职来职往-教育内涵与娱乐形式的巧妙结合 教育电视节目中比较有影响力的百家讲坛 、 名家论坛虽然以学术的大众化表达 策略,一改往日的枯燥与死板,但节目的表现形式还是没有突破传统的讲授式。2010 年末, 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借鉴娱乐节目非诚勿扰 ,采用真人秀的节目形态,将职 场教育与娱乐实现了完美的结合,成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当下人气最高的一档大型求职节目, 节目的成功为教育电视娱乐化实践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一)教育性内涵- 被誉为职场的教科书 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50万,2011年应届毕业生将达历史新高700万,大学生就 业难、企业用工难一时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职来职往满足社会需求,以提供就业服务为 主,在求职者与企业间搭建桥梁。 但职来职往不同于普通的求职类节目。它不只是“帮人找工作” ,而是“教人找工 作” 。节目汇集国内百强企业精英高管为每期现场的18位面试官,还有阅历丰富的职业分析 师,他们作为职场精英和话语领袖,对求职者在个性展示中所暴露出的问题给出建议和指 导,对年轻人的择业观、价值观、审美观,正确的给予肯定和鼓励,错误的给予修正和引 导。如被网友笑称中国法律第一人的“凌志哥”身着两件相同的衬衫闪亮登场,职场达人的 面前的灯也开始纷纷熄灭。虽然桀骜不驯的“凌志哥”面对职场达人对他奇异穿着的质疑 表现得泰然自若,但是他在面试官心中的形象已经大打折扣,最终黯然离场。职场达人尚 涛的点评:“我虽然认为时尚是个人的事情,但是时尚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让求职 者和电视观众明白“得体大方的穿着能给自己的面试加分,而标新立异彰显个性的穿着则 很可能弄巧成拙。”;朴实无华、品格高尚的“IT男”孙余飞,成为节目开播以来唯一 个顺 利晋级百强企业的求职者。主持人李响说:“当你在别人面前完全不设防,别人也不忍心 伤害你。”给出了职场“老实人最抢手”的真实告白。从小到大成绩优秀但对于自己的特 长一无所知,对自己的未来毫无职业规划的硕士生田春雨,其求职尴尬与碰壁让电视机前 的大众明白:“未来做到心中有数,才有名师指路”。这些启示被网友总结成“职来职 往求职宝典”,对社会上各层次人的求职就业起着指导作用。 8 另外,“话题性”的节目定位,使节目的思想性高于普通的娱乐选秀。在节目中主持 人李响会根据选手的不同问题,引出话题,引发现场激烈的论辩,话题的争锋,使节目实 际成为“职场话题辩论赛” ,虽然节目如李响所说“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却有很多真实答案” ,但在各方思想言论交锋的过程中,社会热点话题和不同的价值观会逐一展现出来。引起 人们对职场现实的认同和理性思考。刘同、马丁、唐宁、郑艳、尚涛、杨石头等18位达人精 彩的话语被网友整理成“职来职往经典语录”,作为初入职场者的座右铭,使人受益 匪浅 9。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关于职来职往的评述见诸不同的学术期刊, 它被称为“秉持着文化教育这根标尺,向大家提供着并不枯燥的实用性学习。这种职 场的电视化呈现可谓是一本结合了案例与理论的职场教科书。” 职来职往看似模仿 甚至照搬了非诚勿扰的节目样态,但教育性的内涵使它作为教育电视台一档节目,是 完全符合教育台的“快乐学习、幸福教育”的定位,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也是符合社会意识 形态的要求。 一一一 真人秀的形式-被称 为“职场的非诚勿扰” 在西方, 风靡的真人秀节目频频掀起收视狂潮,被誉为“挽救电视的灵丹妙药” 。真人 秀节目是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人,按着节目既定的游戏规则,真实纪录参与者表现后经故 事化后期剪辑的电视娱乐节目。 2005年湖南卫视借鉴美国偶像开播本土化的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 ;浙江卫视借 鉴美国职场真人秀学徒创办天生我才 ,2010年江苏卫视开播婚恋真人秀非诚勿扰 ,真人秀本土化的改造大获成功,在中国掀起收视热潮。 职来职往借鉴非诚勿扰 , 通过真人秀的方式传播教育理念,被称为“职场的非诚勿扰 ”。在教育电视领域,制片 人马浚益表示“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 求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激烈、紧张、充满悬念的过程, 职来职往突破以往求职节 目中嘉宾评委打分PK等模式,直接还原面试现场,以“18对1皆站立”的新模式,不仅打 破了面试官高高在上、绝对权威的传统局面,易于现场各方平等对话。每期四位选手,各 自经过“第一印象” 、 “职业测评” 、 “求职故事”和“职业诱惑”四个环节,最后获得亮灯9 盏以上的可以自己挑选百家企业就职,9 盏以下的就只能从亮灯的面试官所属企业中挑选 工作,全部灭灯者则被淘汰。淘汰制的流程设置让节目充满悬念感,悬念与冲突的交织推 进节目的进程,磁石般吸引着观众;真实现场的记录性和不可预知性增加了节目的观赏性; 另外, 职来职往平民化低门槛的准入条件,顺应了娱乐化时代全民性参与的狂欢要 求。节目中的求职者有名牌高校的在校生,也有老实厚道的技术工人;有久未出门工作的 家庭妇女和退居二线再就业的阿姨;有不愿接受父母安排而自主奋斗的“富二代” ;有拿着 洋学历找不到工作的海归;有“只为留在北京”而甘愿住地下室吃馒头咸菜的“北漂”一 族,这些个性鲜明、多样化的求职者让观众能够找到身份的认同,他们的求职故事和引发 的具有社会争议性的话题,启发人们对个性培养和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深藏于节目中的 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发生了作用,真正地实现了寓教于乐。 三、教育为本、娱乐有度 LOOK 网所开展的相关网络调查结果发现:82%的网友表示看过电视求职类节目,40%的 网友表示愿意参与电视求职类的节目,以期与精英进行对话,获得免费的职业咨询。我们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有 80%学生都喜欢看职来职往 ,他们认为该节目可作 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鲜活教材。 所以,在娱乐化时代,尊重受众需求,教育电视节目在内容教育性的定位下完全可借 鉴娱乐节目的样态,实现教育与娱乐完美结合。同时要注意娱乐有度,防止过度娱乐化。 因为,教育节目的本质依旧是教育,节目必须传递科学的教育理念。若一味地迎合大众 “娱乐至死”的狂欢心理,过度追求娱乐化,影响节目内容的科学性,或解构了知识的神 圣感,媒体的传播强大功能必将对中国的教育造成严重的破坏。 “媒体有其公共性,应担当起相应的责任,为商业利益而失去基本的善意,这是一个 坏的榜样,是对我们公共生活的毒化” , 11 职场节目非你莫属因“海归女”刘俐俐、 “晕倒哥”郭杰事件涉嫌炒作,被指责过度娱乐化。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指出:“娱乐过 度的职场类节目对真正的求职者来说意义不大,现在许多职场节目,娱乐作秀的成分占了 很大比重,许多在求职过程中值得被挖掘的问题在节目中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 职来职往 却因“大多中规中矩,也很少出现话题人物”而被推崇。 12职来职往无论作为教育节 目、还是作为职场节目都得到赞许的秘密正是它蕴含教育、娱乐有度。 总之,教育电视永远是“教育特性”与“电视特性”的结合。教育的内容要满足社会 需求,表现形式满足受众不同时期的审美需求。过分死板的中国教育电视节目需要娱乐化, 教育电视娱乐化,必须做到教育为本,娱乐有度。 参考文献: 1、石晓雯网络时代教育电视的本位回归J电化教育研究 ,2006 年 11 期 41 页 2、康宁、于丹在媒介角色变更中提升 CETV 的媒体品格中国教育电视台台长康宁与北京师范大学 传媒艺术系主任于丹对话录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 2006 年 02 期 28 页 3、张海潮中国电视节目分类体系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60 -77 页 4、孙宝国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M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7 年版,69 页 5、波兹曼娱乐至死 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75 页 6、刘建鸣电视受众收视规律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 4 月,165 页 7、陈力电视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版,89-90 页 8、 职来职往催生求职宝典 打造全民求职新概念, OL/a/20101222/000165.htm. 9、 职来职往的经典语录 受益匪浅 OL/hr/201203/109974.htm 10、宁 迪 、都 成从职来职往看电视求职节目的创新与发展今传媒,2011 年09 期 89页 11、职场节目被指过度娱乐化/v/m/2012-06-05/11493649078.shtml 12、职场节目不应过度娱乐化http:/news.gx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