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研究生知识结构的完善_第1页
文科研究生知识结构的完善_第2页
文科研究生知识结构的完善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完善知识结构 学习计划 聚焦,广阅,潜心,严谨, 开学的这一个月使我初步了解了研究生是什么,为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同时也让我 看到前面的道路有多长,不是闲庭信步就能踱过的一马平川,而是一座座等我攀越的学术 山峰。这样说并非出于畏难情绪,而原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可 以看得更远。因此养成时刻阅读的好习惯是十分必要的,我也做好了这样的准备。 1、 以棍劈盾,不可破之;枪矛刺之,则可洞穿。 以前因为无知者无畏,我只觉得写一篇论文就是写一篇长一点的作文。在旁听了 08 级 研三同学的开题报告会以后我意识到:没有长期持续培养的学术素养,就凭现在一两年临 时抱佛脚式的学习思考,想把一些诸如“论中国当下审美文化” 、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 这样的课题阐释清楚无异于螳臂当车,不自量力。从导师组对师姐们选题的建议和修改可 以看出老师们试图让研究生的研究精力投入点选在一个特定的,相对较小的学术分支或学 术现象上。以棍劈盾,不可破之;枪矛刺之,则可洞穿。至于如何选择自己的精力投入点, 具体就要靠导师指导,和看研究生个人的学术兴趣和优势之所在,还要考虑导师的研究方 向等等多方面具体因素。我的想法是,研究生不一定要到选题时再选题,应当从生活的每 时每刻中提炼选题。例如在上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讲到宋词和音律的关系的时候我想到: 人类认知范围扩大的历史并不是完美的圆形,而是以各大学科为首,分门类地多极状 发展。那么,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空隙的补白就成了新的课题。宏观上例如,如何将宋初的 文艺发展和经济、宗教、政治发展联系起来,又或者宋代经济繁荣是如何导致婉约风尚的 兴起;微观上例如,徐州楚地地方审美文化与安徽桐城派影响下的地方审美文化在过去几 百年中的立异,交融,共同成长。这样可供开凿的课题不胜枚举,各学科之间的联系问题 应当大有文章可做,我始终认为“化学”这门学科应当命名为“微观物理学” ,因为我们所 知的化学变化其实就是分子原子级别的物理变化或核物理变化,这就是化学作为单独学科 和物理学之间的联系问题。为何皇家科学院院长牛顿勋爵后半生跑去搞了神学?天之大道, 殊途同归。 当然,我现在所举的例子和想法仅仅是建立在目前少的可怜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的,随 着今后的不断学习,我对本专业的认识也必定会随之深化。所提出的问题也不会像现在这 样幼稚。但至少,有了日常的选题积淀,到了真正的选题时有充分的素材也不至于搜肠刮 肚了。写文章时肚里空,可比三日不食之感。 以上是我想的学术聚焦问题。 2、 何以高屋建瓴?钢筋为骨,砖瓦成墙。 这一点,道理和上面一样,肚里没货是不行的。但就我所提到的“广阅” ,并不是说毫 无要求的随便浏览。田崇雪老师说,不能完全凭兴趣阅读,钻研一些本专业的理论著作也 是必须的。这就牵扯到如何选择精读书目和泛读书目的问题。 我的想法是,本专业的精读书单徐老师已经给我们开好了,那么多大部头巨著看的就 挺吓人。随后的各门课老师也会对我们做出精读要求。这就是我们搭建自己理论研究的筋 骨构架了。然则筋骨以内,最终搭建出什么东西还是要靠自己的填充和修改。 针对自己的阅读填充,我的计划是分为两大块,一是中国文艺理论专著,一是西方文 艺理论作品。 中国方面以文心雕龙 、 诗品为起始。这两部作品其实我已经觊觎很久了,尤 其是文心雕龙,听张玉勤老师讲,再三读之,受益无穷。它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的高 峰,我大致的浏览了一下,开始是作者的中心思想,即对“道” 、 “圣”的尊崇,第二部分 是古代各种文体的介绍和分析,如骚、诗、乐府、赋、颂、祝、赞等等。刘勰对每种文体 做出了自己独到的分析和评议,为总结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和起源做出了巨大贡献。作品 的后半段是作者经过对前人文学的深入研究,总结出的文学创作的方法。我觉得这一部分 最为精彩。李昌吉老师在课上说,学思不可偏废。如果说前半段是作者对古代圣贤所留著 作的鉴学,那么下半部分就是他自己建立在大量学习素材基础上的思想成果,也是本书最 难能可贵的地方,需要仔细琢磨。 关于阅读古文籍的方法,由于只阅读文言文比较吃力,我特意上北大文艺学论坛借鉴 了一些经验,北师大的老师推荐的方法是先读陆侃如版本或周振甫版本的文心雕龙译著 。 此书我已在图书馆找到,正在研读。 在阅读文雕和诗品之后我想已经基本能预见到要读的书目,如文赋 、 文选 、 玉 台新咏 、 梦溪笔谈 、 沧浪诗话 、 西昆酬唱集 、 人间词话等。 西方以卡勒的文学原理引论 、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 象的天下 、尼采悲剧的诞生等为起始。接下来读什么,我想应该可以在我读这些书的 同时在思考与求知中得到答案。 有关中西方经典文论书单,网上都可以找到,如有必要可在文后附。 相比较本专业书目的精读,大量的泛读也是必要的。学术不能越做越窄, 与周边学科的关联也很重要。今天徐放鸣老师发的材料上就说,文艺学本来就 不是独立存在的学科,而注重哲学、艺术学、美学和文学的联系。所以各科类 书目都要读,而泛读读什么,我的想法是读作品。即:精读读理论,泛读读作 品。这里的作品可以是小说,评论,散文杂文,心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法 学等等作品,但要求是具体的。所谓博闻强识,博闻要实,强识求深。研究小 说评论的,如果不读小说,自然评不出东西来。研究文学理论的,不大量读文 学作品,自然也归纳不出什么好理论。而跨学科的阅读,主要是为专业研究提 供新思路。如心理学与文学荣格、 读书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事,也将是一生受益无穷的事。那么确定了读什么书,接 下来就该思考如何去读这些书了。 3、潜心静学,读书修身。 读书一定要静下心来,要进入到书的境界中去。随着现在社会节奏的加快,经济浪潮 的涌起,能够以平静心真正坐下来读书、读文献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这里面的原因很繁 杂,主要还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影响力。曾有同学与我探讨读书的速度问题,说现在读书注 重的是量,大量浏览,大致了解此书说了什么就可以了。我并不知道这观点对不对,我只 知道个人有个人的学习方法,至少要我一天读好几本书是做不到的。我不管读什么书,都 会不自觉的就进入自己的节奏,有时看半页就要想很久。但我依然不以之为问题,只要是 学习,只要是不断的思考,就会有进步。读书求速度,这一点至少我不认同。 我所关注的是,是否能做到逆水行舟,时时思进。要解决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从 兴趣入手,从好奇心入手进入学习的过程。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首先强调的是系统性。 知识只有串连在一起才能更有效率的质变,所以无论什么科目的学习,最好列出学习计划。 当然,这里的计划并不难,难的就在于坚持。社会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做到自始至终坚持如 一,所以他们被称为成功人士。而他们中大多数人所有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认真。是不管做 任何事都一样的认真。在读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清楚,不理解的概念。这时候就绝不 能放过任何一个问题。例如我读到“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是我闻所未闻的,那么就要立 即查询资料,理解概念,这里就要发挥好奇心的主动性,使自己在学术上孜孜以求,有无 限的求知欲,就有无限的前进动力。 这其实更是心的修炼,我想也是最大的拦路虎,如能战胜惰性,学会认真求知,便可 算是人生上的大收获了。 4、 学习严谨,注重考据 对于论文撰写的严谨性,我想,以目前的打基础阶段考虑还过早。但是细心谨慎的习 惯和前面所说的认真坚持一样重要,也和前面一样属于性格心境的历练。 在日常的读书中,会有大量的想法跳出来,如果任由其跑掉将是非常可惜的。细心的 人会随身带个本子有点想法就记下来,过一段时间回头再细心的整理分析一下。李昌吉老 师说,在这种回顾中,你不知不觉地人生观就提高了。这也是另外一种坚持,系统化的方 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