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清照词两首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玉枕(zhn) 凝噎(y) 梧桐(tng) 帘卷西风(jun) B寻觅(m) 盈袖(xi) 萧条(xio) 茅塞顿开(s) C憔悴(qio) 堪摘(kn) 戚戚(q) 处心积虑(ch) D怆然(qin) 暮霭(i) 锦书(jn) 乍暖还寒(hun) 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销金兽(熔化) B有暗香盈袖(充满) 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C独自怎生得黑(怎么、怎样) 乍暖还寒(忽然) D这次第(光景,状况) 最难将息(调养,保养) 3下列对醉花阴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第一句明写秋季的天气,暗点作者的愁情,一个“永”字表明作者的愁情难消,日子 难熬。 B上片后一句写清凉的秋夜。 “又”字表明时间过得很快,也暗示作者的思念之深。 “凉”字主要是 说明秋夜的气候特点。 C下片第一句的“东篱把酒”明写作者重阳节里的活动,暗写作者的寂寞、扫兴,是以酒消愁。 D全词用词含蓄,融情于景,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多情妇女的形象。 4下列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寻寻觅觅”表达的是作者经历过许多突发事件的刺激后,记性已经大为减退,自己的东西也总 是寻找不到。 B “凄凄惨惨戚戚”总括地说明了自己命运的凄惨和心情的悲痛。 C上片中“旧时相识”的雁飞过,勾起了作者对往日的怀念,更增加了伤心的程度。 D作者如实地写个人的遭遇和心情,她个人的惨况又有深刻的时代和社会根源。 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莫道不销魂,_,_。 (2)_ _,_,如今有谁堪摘? (3)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_,_、_。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夙愿(s) 履行(l) 亟待(j) 茕茕孑立(qing) B脚踝(hui) 契约(q) 教诲(hu) 天崩地坼(ch) C拔擢(zhu) 趔趄(li) 百舸(k) 鼎铛玉石(chng) D庇护(b) 笃诚(d) 逋慢(b) 有条不紊(w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销赃 变本加厉 明信片 舐犊情深 B善长 察言观色 摄像机 出类拔萃 C震撼 不径而走 绿茵场 招聘启事 D焦躁 蛛丝马迹 挖墙角 韬光养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千百名难友生死攸关的大事情啊! B古往今来,像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真是汗牛充栋。 C对于这一家人来说,那段在困境中相濡以沫的生活经历是难以忘怀的。 D这个人不讲究物质待遇,就是给他咸鱼和榨菜,他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无意中触摸到父亲的手,这双长年累月劳作的手像石头一样粗糙,布满了沟壑般的口子。 B一个大国崛起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大国国民意识复苏,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都空前增强 的时代。 C当前经济运行依然存在煤电油和其他重要资源供求紧张,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有些重要 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已上升到 50%以上。 D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的灵魂。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首先要抓住学习和树立科学发展观为中心环 节。 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落日在沉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刻,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_,恍若一场 梦境。 但是,在停驻了片刻以后,它突然又一跃,当我们揉揉眼睛,再往西看时,它已经消失了 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 它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半个 一切都为雾霭所取代,我们刚才见到的那一场奇异的风景 A B C D 二、阅读鉴赏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声 声 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 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 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融情于景,借秋景以渲染愁情是本词的最大艺术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答:_ _ _ _ _ _ (2)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答:_ _ 3 _ _ _ _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 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词的上阕,首句先写秋景。词人通过_、_、_三方面的感 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以景物侧面烘托自己的绵绵思情。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受? 答:_ _ _ _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点 绛 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1)请从动静的角度分析本词的妙处。 答:_ _ _ _ _ _ (2)“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三句源于唐人韩偓的“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 同是写少女的形象,你认为谁写得好? 答:_ _ _ _ _ _ 三、语言运用 9我国很多传统节日,不仅寄寓了人们的美好情感,还有丰富的含义。请从下面几个节日中任选一 个,依照例句形式,表达它们的特点和寓意。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例:春节爆竹震响,预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答:_ _ _ _ 1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高速公路的边坡遇到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极有可能发生塌方,威胁行车安全。怎样快速准确地 掌握边坡的移动情况,以便及时预警,提醒过往车辆呢?这个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技术难题,现在终于被浙 江省攻克了。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完成的科技项目“高速公路边坡稳定评价与安全监控技术及工程示 范”已通过国家鉴定,这个项目开发出了岩土位移直读仪,可以精确、实时地监控高速公路边坡状况。这 个科技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正在申报专利。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内容。(20 字以内) 答_ _ 11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 过 12字。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_。一切美术都是 “望” ,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_,也同样要“望” 。一切亭台楼阁, 都是为了“望” ,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_,有了窗子, 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 角度望出去,_,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以小见大,从 而获得了_。 5 李清照词两首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玉枕(zhn) 凝噎(y) 梧桐(tng) 帘卷西风(jun) B寻觅(m) 盈袖(xi) 萧条(xio) 茅塞顿开(s) C憔悴(qio) 堪摘(kn) 戚戚(q) 处心积虑(ch) D怆然(qin) 暮霭(i) 锦书(jn) 乍暖还寒(hun) 解析:A 项,噎 y;C 项,处 ch;D 项,怆 chun。答案:B 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销金兽(熔化) B有暗香盈袖(充满) 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C独自怎生得黑(怎么、怎样) 乍暖还寒(忽然) D这次第(光景,状况) 最难将息(调养,保养) 解析:A 项,销:烧完了。 答案:A 3下列对醉花阴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第一句明写秋季的天气,暗点作者的愁情,一个“永”字表明作者的愁情难消,日子 难熬。 B上片后一句写清凉的秋夜。 “又”字表明时间过得很快,也暗示作者的思念之深。 “凉”字主要是 说明秋夜的气候特点。 C下片第一句的“东篱把酒”明写作者重阳节里的活动,暗写作者的寂寞、扫兴,是以酒消愁。 D全词用词含蓄,融情于景,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多情妇女的形象。 解析:B 项, “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凄冷。答案:B 4下列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寻寻觅觅”表达的是作者经历过许多突发事件的刺激后,记性已经大为减退,自己的东西也总 是寻找不到。 B “凄凄惨惨戚戚”总括地说明了自己命运的凄惨和心情的悲痛。 C上片中“旧时相识”的雁飞过,勾起了作者对往日的怀念,更增加了伤心的程度。 D作者如实地写个人的遭遇和心情,她个人的惨况又有深刻的时代和社会根源。 解析:A 项, “记性已经大为减退,自己的东西也总是寻找不到”错,应该是“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恍 惚、因若有所失而到处寻觅的状态” 。答案:A 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莫道不销魂,_,_。 (2)_ _,_,如今有谁堪摘? (3)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_,_、_。 答案:(1)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2)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3)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夙愿(s) 履行(l) 亟待(j) 茕茕孑立(qing) B脚踝(hui) 契约(q) 教诲(hu) 天崩地坼(ch) C拔擢(zhu) 趔趄(li) 百舸(k) 鼎铛玉石(chng) D庇护(b) 笃诚(d) 逋慢(b) 有条不紊(wn) 解析:C 项,舸 g。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销赃 变本加厉 明信片 舐犊情深 B善长 察言观色 摄像机 出类拔萃 C震撼 不径而走 绿茵场 招聘启事 D焦躁 蛛丝马迹 挖墙角 韬光养晦 解析:B 项,善擅;C 项,径胫;D 项,角脚。答案: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千百名难友生死攸关的大事情啊! B古往今来,像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真是汗牛充栋。 C对于这一家人来说,那段在困境中相濡以沫的生活经历是难以忘怀的。 D这个人不讲究物质待遇,就是给他咸鱼和榨菜,他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解析:A 项,生死攸关: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B 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很多。C 项,相濡以沫: 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D 项,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答案: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无意中触摸到父亲的手,这双长年累月劳作的手像石头一样粗糙,布满了沟壑般的口子。 B一个大国崛起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大国国民意识复苏,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都空前增强 的时代。 C当前经济运行依然存在煤电油和其他重要资源供求紧张,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有些重要 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已上升到 50%以上。 D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的灵魂。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首先要抓住学习和树立科学发展观为中心环 节。 解析:B 项“过程是时代”搭配不当。C 项“存在”后少宾语中心语,在“紧张”一词后加上“的情 况” , “上升到 50%以上”句式杂糅。D 项句式杂糅,应改为“抓住科学发展观这一中心环节”或“要 以为中心环节” 。答案:A 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落日在沉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刻,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_,恍若一场 梦境。 但是,在停驻了片刻以后,它突然又一跃,当我们揉揉眼睛,再往西看时,它已经消失了 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 它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半个 一切都为雾霭所取代,我们刚才见到的那一场奇异的风景 A B C D 解析:按照“落日降落” “剩下了半个” “已经消失” “一切都为雾霭所取代”这一过程可判断。 答案:D 7 二、阅读鉴赏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声 声 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 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 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融情于景,借秋景以渲染愁情是本词的最大艺术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1)全词从刻画冷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凄惨悲切的心境。无论忽寒忽冷容易致病的天气, 还是单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 助愁、牵愁的。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显得格外深广深厚。_ (2)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答: 运用叠词,分三个层次写出词人的动作神态、外部感受和内心愁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而且多用声音比较压抑低沉的字。全词采用了“将息” “怎生” “次第” “了得”等口语,朴素浅近而又 真切自然。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 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词的上阕,首句先写秋景。词人通过_视觉、嗅觉 、触觉三方面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 秋,以景物侧面烘托自己的绵绵思情。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受? 答:点明相思之情,绵绵不断,无法排遣。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点 绛 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1)请从动静的角度分析本词的妙处。 答:)本词上阕不写少女荡秋千时的动作和矫健身影,而是写荡完秋千后的精神状态,为读者留下了 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想象中产生无穷韵味。整个下阕都是写“动” , 把一个少女惊诧、羞涩而又好 奇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全词动静结合,静中见动,以静衬动,对比鲜明,富有表现力。 (2)“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三句源于唐人韩偓的“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 同是写少女的形象,你认为谁写得好? 答:李清照的好。相比之下“和笑走”略显轻薄, “和羞走”则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 “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则 少女窥人之态表现无遗。 三、语言运用 9我国很多传统节日,不仅寄寓了人们的美好情感,还有丰富的含义。请从下面几个节日中任选一 个,依照例句形式,表达它们的特点和寓意。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例:春节爆竹震响,预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答: (示例一)元宵节灯火万家,表现祝福团圆,欢庆太平。 (示例二)端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端设备管理平台-洞察阐释
- 深入理解Java设计模式之职责链模式
- 医学知识库的用户交互设计与体验研究-洞察阐释
- 企业安全使用加密货币的策略与方法
- 2025-2030中国照明行业市场前景趋势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研究报告
- 3D打印与微纳加工的协同优化-洞察阐释
-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在员工影响力分析中的应用-洞察阐释
- 2025-2030中国演艺产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形势与投资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基于AI的家电定制化生产策略研究-洞察阐释
- 2025-2030中国水印纸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DB37-T 5061-2024 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
- GB/T 45135-2024钛合金板材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件通用技术规范
- (2025)时事政治题库(含参考答案)
- 【含听力9英一模】合肥市蜀山区2024年中考一模英语
- 保利拍卖行合同模板
- 2025年中国融通农发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养老院护理员培训制度
- 无人机组装与调试 课件 项目一 多旋翼无人机组装调试
-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工作制度
- 建行金融生态圈
- 安全评估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