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习俗的看法_第1页
关于端午节习俗的看法_第2页
关于端午节习俗的看法_第3页
关于端午节习俗的看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粽子虽小,意义却大 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而其中吃粽子的习俗更是一种普遍传统文化现象。 端午节是中国人三大重要节庆之一,按照传统习俗,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正午 立鸡蛋等皆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项目,而在众多习俗当中,吃粽子则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 动。而且,粽子更是端午祭拜的必备品。那么,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由来,到底是怎么来 的呢?这,就要与端午节的来历联系到一起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而在湖北、湖南、贵 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 年农历五月十五日。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的节日。 2006 年 5 月 20 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 年 9 月 30 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 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而关于端午节的来历,现在大多认为是为了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 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 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 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 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 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 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 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由此,便兴起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了。那么,粽子到底有些什么历史呢?它的做法 又是什么呢?吃粽子又有些什么学问呢?还有,其他国家的粽子又有些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首先,让我们谈谈粽子的历史吧。 据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民俗专家赵之珩介绍说,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角黍是 因粽子的形状有棱有角,内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 魏晋时期,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南朝吴均的续齐谐 记中,也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 祭吊的事。 2 到了唐宋时代,粽子已成为节日和民间四季出现于市场的美味食品。长安有专门制作 粽子的店,而且技艺也相当高。当时粽子馅已有多种果仁,其味道比只有黍米好多了。到 了宋代,就有“ 艾香粽子“ ,是用艾叶浸米裹的。陆游的 “盘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将簪艾一枝。 “指的就是“艾香粽子“。 明弘治年间,就用芦叶裹粽子,粽馅也多了,有蜜糖、豆沙、猪肉、松仁、枣子、胡 桃等等。到了清乾隆年间,林兰痴邗江三首吟中有“ 火腿粽子“ 一条,这种粽子流传至 今。现代粽子以浙江嘉兴最负盛名。如今,粽子与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饼一起,被称为 中国的三大节令食品。 由此可见,粽子的历史源远流长,且在百姓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古代人 民节日不可或缺的食品。 并且,它的做法甚是简单。汉 代 , 粽 子 是 “芦 叶 裹 米 ”; 到 了 西 晋 , 变 成 了 “菰 叶 裹 黏 米 , 杂 以 粟 ”。 后 魏 贾 思 勰 在 齐 民 要 术 中 记 载 更 为 详 细 : 食 经 曰 : “粟 黍 法 : 先 取 稻 , 渍 之 使 释 。 计 二 升 米 , 以 成 粟 一 斗 , 着 竹 内 , 米 一 行 , 粟 一 行 , 裹 , 以 绳 缚 。 其 绳 相 去 寸 所 一 行 。 须 釜 中 煮 , 可 炊 十 石 米 间 , 黍 熟 。 ”到 了 明 代 , 李 时 珍 在 本 草 纲 目 中 记 载 : “糭 , 俗 作 粽 。 古 人 以 菰 芦 叶 裹 黍 米 煮 成 , 尖 角 , 如 糭 榈 叶 心 之 形 , 故 曰 糭 , 曰 角 黍 。 近 世 多 用 糯 米 矣 , 今 俗 五 月 五 日 以 为 节 物 相 馈 送 。 或 言 为 祭 屈 原 , 作 此 投 江 , 以 饲 蛟 龙 也 。 ” 可 见 , 明 朝 的 时 候 , 糯 米 已 经 成 为 粽 子 的 主 要 原 料 。 我 们 也 可 以 清 楚 地 知 道 古 代 的 粽 子 制 作 工 艺 与 现 代 的 相 差 无 几 。 对于吃粽子的学问,我们都需要好好学习学习。吃粽子的时候必须要与蔬菜水果进行 合理搭配,并且,不宜吃 太 多 , 吃 后 不 能 立 刻 喝 冷 水 , 粽 子 是 糯 米 做 的 , 性 热 , 遇 冷 凝 结 不 消 化 , 腹 胀 。 还 有 , 挑 选 粽 子 的 时 候 , 要 做 到 五 小 心 , 即 小 心 生 产 日 期 和 保 质 期 、 小 心 粽 子 的 口 味 变 化 、 小 心 粽 子 的 质 量 、 小 心 粽 子 的 外 包 装 、 小 心 吃 粽 子 是 不 是 适 宜 。 还 有 很 多 很 多 健 康 吃 粽 的 学 问 , 在 这 里 就 不 一 一 列 举 出 来 了 。 端 午 节 食 粽 子 是 中 国 的 传 统 习 俗 , 也 是 中 国 一 种 特 有 的 节 令 食 品 。 然 而 , 在 国 外 也 有 不 同 的 吃 粽 子 习 俗 。 朝鲜的粽子:朝鲜人在端午节这天有吃“车轮饼”的风俗,人们把鲜嫩芽艾叶煮后捣碎, 掺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车轮形状,朝鲜人成它为“车轮饼”。 日本的粽子:日本人过端午节时也吃粽子,不过日本的端午节是在公历的 5 月 5 日, 日本的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做成的,粽子的形状与中国的粽子不同,其状 呈种子形,别具一格。 3 越南的粽子:越南的粽子是用芭蕉叶包裹的,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他们认为,圆形粽 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端午节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 谷丰登。 缅甸的粽子 缅甸人爱吃粽子,但没有节日文化色彩和纪念活动,只是作为一种食品而 已。缅甸的粽子:缅甸的粽子是用糯米作主料,用香蕉和椰蓉作馅,香气扑鼻,软酥酥的, 甜滋滋的,令人陶醉。 泰国的粽子:泰国人包裹的粽子个头小如鸡蛋,因为是用绿色粽叶包裹,所以蒸熟后 呈淡绿色,味道十分清香。 新加坡的粽子:新加坡人都很爱花,每当有客人来访时,主人都会送上几束花,且还 会端来花汁浸染的粽子请客人来品尝。这种花汁粽子是用绿叶包成多角形状,只有鸡蛋那 么大小,展开绿叶后,里面的粽子是由花汁染成淡绿色的米粉精制而成的,色泽诱人,吃 起来味道清香可口。 在国外,还有很多很多种不同类型、不同口味、不同颜色的粽子,虽然外表各有各的 特点,但是本质还是相同的。都是粽子。 我想,在大家的眼中,也许都会认为粽子小小的,一点点都不起眼,只会认为是一种 可以饱腹的食品。但,其实不然,它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和巨大的影响力。 它可以作为一种奖赏品。在唐宋时代,粽子也曾受到过皇室的喜爱。唐明皇在位时, 每年在端阳宫里都要精工制作一批粽子和粉团。粉团盛于金盘之中,然后让宫女们用金质 小弓箭去射盘中的粉团,射中者以粽子为赏。可是粉团滑腻,并不好射,宫女们为获得吃 粽子的奖赏,必须全神贯注,认真拉弓引箭才行。唐明皇则在一旁取乐,并吟出了“四时花 竞巧,九子粽争新”的诗句。这种宫廷游戏直到宋代仍然延续不断。 它也可以作为一种治病的良药。古人还在粽子中加入药物,以疗疾患。李时珍在本 草纲目中,就有将治疟药与粽子并食来治疗疟疾效果良好的记载。南北朝时,卢循将中 药益智与糯米同裹,制成“益智粽”,呈献给宋武帝刘裕吃,治疗他的脑力衰退、思维迟钝 的症状。粽子也曾激发过古代诗人们的创作灵感。元稹有“采缕碧筠粽,香梗白玉团”;温 庭筠有“盘斗九子粽,瓯擎五云浆”;姚合的“ 诸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 ”;陆游的“ 盘中共解 青菰粽,衰甚将簪艾一枝”,这些都是对粽子的歌咏。 后来,粽子也成为人们在端午期间馈赠亲友的礼品。旧时,一些朱门大户的节礼除粽 子之外,还要配以桑椹、樱桃、荸荠、黄杏、五毒饼、玫瑰饼等时鲜物品。而小户人家则 只能勉强裹几只清水粽,既充节物,又当食粮了。 4 由此可见,在古代,粽子有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种吃食,同时还是还可当做 是良药,更是佳节馈赠亲友的礼品。它凭借着自己的特殊作用,成为了历朝历代的宠儿, 所以才能流传至今而不被湮灭在历史潮流之中。因此,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就更应该好好保 护“吃粽子”这个传统文化现象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 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 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节日的起源和 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 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 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 、 尚书 ,到战国时期, 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 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 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 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 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 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 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 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