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秋外交辞令的语言艺术及文学影响 有学者统计, 左传全书十八万字中记录外交辞令的文字多达两万五千字 左右,约占全书总字数的七分之一。 1列国之间频繁的外交活动,是春秋时代外 交辞令繁荣的温床。王权衰落,迅速崛起的诸侯大国在以武力角逐霸权时,都 特别重视外交的手段。一方面是刀光剑影,武力兼并;一方面币帛宴飨,礼乐 赋诗。而小国济身于大国之间,要求得生存发展,要反对兼并,外交的途径显 得更为重要。诸侯大夫朝聘宴飨,征伐盟会,行人使臣,冠蓋相望。一言不酬, 使两国为之暴骨。一言丧邦,一言兴邦,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孔子说: “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 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哉!”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 孔子的言文思想,正是在对春秋外交辞令经验规律的研摩中产生的,作为儒家 早期文论的重要内容,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春秋时代的外交行人,在 辞令创作中斟酌字句,讨论润色,花费了许多心血,也显示了很高的语言艺术, 在中国美文之苑中,形成了一抹独特的风景。 刘知几史通言语说:“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大夫、行人,尤重词 命,语微婉而多切,言流靡而不淫。 ”22138名卿大夫,往来辞命,其文烂然。 纵观春秋外交辞令,其语言艺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刚柔相济,绵里藏针 在外交场合,辞令过卑,则有失国格;过亢,则会恶化关系,招致灾祸。 要做到不卑不亢,需要很高的辞令艺术。 有刚有柔,绵里藏针,最著名的辞令是屈完对齐桓公问。僖公四年,齐桓 公帅诸侯之师伐楚,楚成王派屈完出使齐师: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 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 也。 ”齐侯曰:“ 以此众战, 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对曰:“君若以德 绥诸侯, 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 为城,汉 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 之。 ” 当齐桓公表现出不可一世、蔑视楚国时,屈完说如果以德安抚诸侯,诸侯归顺, 1 武惠华外交辞令探析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4) 2 刘知几著、浦起龙通释、王煦华整理史通通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138 页。 2 如果要以武力相拼,齐国不见得会处上风。既表示了和好的愿望,又显示出不 为强力所屈的气节, 古文观止言其“忽而巽顺,忽而诙谐,忽而严厉,节节 生峰。真辞令之妙品。 ”1 僖公十五年阴饴甥对秦穆公更是别出心裁,巧为辞令,把刚柔相济之术发 挥到了极致。秦晋韩原之战,晋惠公被俘,被押至秦国。晋阴饴甥会秦穆公于 王城: 秦伯曰:“晋国和乎? ”对曰: “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 缮以立圉也,曰: 必报仇,宁事戎狄。 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 命,曰: 必报 德,有死无二。 以此不和。 ”秦伯曰:“国谓 君何?” 对曰:“小人戚, 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 归。小人曰: 我毒秦,秦 岂归 君? 君子曰:我知罪 矣,秦必归君。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 贰者 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秦 伯曰:“是吾心也。 ”改馆晋侯, 馈七牢焉。 国君被俘,晋国完全处于劣势,一味卑辞退让不一定有什么好处,而态度强硬 又会适得其反。对晋使臣来说,是个难题,然而阴饴甥采取话分两家的说法, 借“小人”之口表达晋国人的同仇敌忾,又借“君子”之口表示晋国服罪;借 “小人”进行了自我批评,又借“君子”对秦穆公感恩戴德,希望能释放晋君。 委婉指出秦国把友好变成怨敌,对秦国并没有好处。金圣叹说:“看他劈空吐 出不和二字,却便随手分作小人君子。凡我有唐突秦伯语,便都放在小人 口中,有哀求秦伯语,便都放在君子口中。于是自己只算述得一遍,既是不曾 唐突,又显不曾哀求,真措辞入于甚深三味者也。 ”2虽然自己未曾下一语,归 根到底还是借君子小人之口,说我之意,又软又硬,有抑有扬,有求有压,话 中有话,绵里藏针,使秦伯既听到了晋人的忏悔,又感觉到了压力。 一家言分两家说,一件事分两面看,是春秋外交场合的惯用策略。展喜犒 齐师用“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巧妙地承认了鲁人 对齐师的恐惧,又保住了鲁国的尊严, “大义凛然之中,亦复委婉动听。齐侯无 从措口,乘兴而来,败兴而返。所谓子猷山阴之棹,何必见戴也。真奇妙之文。 ”3吴蹶由面对死亡,仍然说“吉” ,因为使臣衅鼓,而“吴知所备” ,对国家而 1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中华书局 1959 年,第 22 页。 2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 ,陆林整理辑校金圣叹全集 (五) ,凤凰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91 页。 3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中华书局 1959 年,第 34 页。 3 言,乃大吉。 (左传昭公五年 )故金圣叹谓:“千载忠臣,含笑入地。只 是此篇文字烂熟于胸中。 ”认为这段文辞“认得清,咬得定” , 1故能借以死里逃 生。饰辞巧说,刚柔并济,乃春秋外交辞令的一条创作经验。 二 声东击西,隐晦其说 刘知己史通惑经云:“春秋之世,有识之士莫不微婉其辞,隐晦其 说。 ”2这个特点在外交辞令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把自己真正的目的隐藏起来, 想出另外一番冠冕堂皇的理由打动对方,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烛之武说秦师是这方面最为经典的例子。鲁僖公三十年晋侯秦伯围郑,郑 伯派烛之武夜说秦穆公: 秦、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若亡 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 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 郑以为东道主,行 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 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 图之。 烛之武并没有哀求秦穆公,而是尖锐地指出,郑国灭亡被晋国吞并,对秦国有 什么好处呢?晋国强大了,不正显得秦国弱小了吗?一句点醒了秦穆公,接着 才说如果放过郑国,郑国可作为秦国的东道主,对秦有利而无害,又历数晋国 曾经对不起秦国之史实,引起秦穆公对晋国的不满。 “妙在其辞愈委婉,其说愈 晓畅。 ”3“宜乎秦之不但去郑,而且戍郑也。 ”4烛之武处处似在为秦国考虑, 成功地瓦解了秦晋联盟,一石两鸟,秦、晋皆退兵。这是弱国对付强国的又一 个策略。 晋国范宣子士匄执政,诸侯朝贡晋国的币赋很重,郑国不堪其负。襄公二 十四年郑简公朝晋时,子产给范宣子一份书信,信中没有一句提到郑国不愿朝 贡的话,而句句在为晋国的霸主地位和范宣子的名声着想:“夫诸侯之贿,聚 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 家坏,何没没也!”责备范宣子不能为晋国着想,不能为自己树立美名,用 “象有齿以焚其身”的比喻,说明一味聚敛财物的危险。 古文观止评曰: 1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 ,陆林整理辑校金圣叹全集 (五) ,凤凰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133 页。 2刘知几著、浦起龙通释、王煦华整理史通通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386 页。 3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 ,陆林整理辑校金圣叹全集 (五) ,凤凰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97 页。 4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中华书局 1959 年,第 36 页。 4 “劈起将令德令名与重币对较,持论正大。其写德名处,作赞叹语;写重币处, 作危激语。回环往复,剀切详明,宜乎宣子之倾心而受谏也。 ”1 孔子言语科之高足子贡亦能成功地驾驭此法。鲁哀公十二年,吴人围禁卫 侯,子贡说吴太宰嚭: 卫君之来,必谋于其众,其众或欲或否,是以 缓来。其欲来者,子之党也; 其不欲来者,子之仇也。若执卫君,是堕党而崇仇也,夫堕子者得其志矣。且 合诸侯而执卫君,谁敢不惧?堕党、崇仇,而惧 诸侯,或者难以霸乎! 子贡抓住吴国急于为霸的心理,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拘禁卫君,使朋友寒心, 仇人如愿,况且使得诸侯个个自危,不利于称霸。子贡一番话说得太宰嚭大悦, 释放了卫侯。如果子贡直接以卫国利益为说的话,效果可就不是这样了。 韩非子说难云:“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隐含 自己的目的,处处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这就是投其所好,善于把握对方的心 理,以取悦对方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 雄辩滔滔,理直气壮 小国处于大国之间,动辄得咎,无端被伐,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是小 国 的上策。要免于征伐,不给强国以口实,就要善于说理。 鲁成公十一年秦晋结令孤之盟,不久,秦背盟,鲁成公十三年,晋侯派吕 相去秦国告绝。吕相绝秦文辞典雅考究,历代皆认为此文当时即形诸书策,徐 师曾说:“意必当时笔而授之。 ”2杨伯峻说:“或由吕相执笔,或由吕相传递。 ”3“秦国后来竞模仿这篇受辱的文章,写了一篇诅楚文 。由诅楚文足 以知道吕相绝秦一定是原始记录,或者原始文献。 ”4谭家健等学者认为“绝交 信是先笔于书而后宣之于口的,所以文长而铺排酣畅。 ”5按左传之惯例, 吕相应是绝秦的使者,此文由谁执笔,已不可考,但全文以晋厉公的口吻谴责 秦国的种种不义,把秦晋关系一再恶化的责任全推到秦人身上,作为伐秦的口 实。这篇绝秦书是春秋国书中篇幅最长、也最有文采的佳作,金圣叹评曰: 1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中华书局 1959 年,第 59 页。 2 吴讷、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文体明辩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年版,第 119 页。 3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中华书局 1990 年版,第 861 页。 4 同上,第 33 页。 5 褚斌杰、谭家健主编先秦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507 页。 5 “饰辞驾罪何足道,止道其文字,章法句法字法,真如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而又其中细条细理,异样密致,读万遍不厌也。 ”1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郑国为了报复陈国,举兵伐陈,陈国投降,郑子 产戎服向盟主晋国献捷,主要是向晋国解释。晋人问伐陈之由,子产从周初的 故实讲起,说陈国在历史上受周天子恩泽很多,郑国多次帮助陈国稳定大局, 救陈国于危亡之中,而陈国却恩将仇报,倚仗楚国侵犯郑国,给郑国造成严重 的损失: 今陈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弃我婚姻,介恃楚众,以冯陵我敝邑,不可 億逞,我是以有往年之告。未获成命,则有我东门之役。当陈隧者,井堙、木 刊。敝邑大惧不竞而耻大姬,天 诱其衷,启敝邑之心。陈知其罪,授手于我。 用敢献功。 郑国以前向晋国申请攻打陈国,没有得到允许。陈国一再进犯,郑国害怕给太 姬带来耻辱,又受到上天的启示,才动了攻陈的念头。当晋人责问“何故侵小” 时,子产反唇相讥,说从前天子的土地方圆一千里,诸侯的土地方圆一百里, 而现在大国的土地方圆一千里了,如果没有侵占小国,大国怎能达到目前的规 模呢?子产言下之意晋国就是靠侵小发展起来的,怎么有资格指责别国侵小? 晋人又责问子产为什么戎服献捷,子产回答说,郑国先君郑武公、郑庄公是周 平王、周桓王时卿士,城濮之战后晋文公与诸侯订立盟约说“各复旧职” ,命令 当时的郑文公戎服辅佐周王,向周王献楚捷,自己戎服献捷就是不敢忘记晋文 公当年所订盟约。面对晋国的一连串的责问,子产皆能振振有辞予以回击,晋 执政卿赵文子不得不承认:“其辞顺,犯顺不祥。 ”接受了郑国的献捷。孔子非 常佩服子产的雄辩之才,说:“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 ”子产雄辩滔 滔,使对方抓不住一点把柄。金圣叹评:“要先看晋人问辞,气色甚急;然后 读下对辞,大悟其全以质胜。 ”2晋人问罪来势汹汹,子产皆理直气壮,以理取 胜,并非强辞夺理, “若非文辞,几至不救。 ”3 小国的辩解之所以能取得胜利,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背景:当时人们 认为只要言辞合乎情理,就必须予以承认和尊重。以雄辩取胜,最擅长此术的 就是子产。襄公二十二年对晋征朝,襄公二十四年与范宣子论重币,襄公三十 1 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五)凤凰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111 页。 2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五)凤凰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119 页。 3 同上,第 121 页。 6 一年对晋让坏垣、昭公十三年平丘争承,皆据理力争,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 维护了郑国的利益。 襄公三十一年坏馆垣,乃惊世骇俗之举,显示了子产的胆识和才华。晋侯 不接见郑伯,子产很不满,有意拆毁宾馆之墙以引起晋国高层的注意。但若没 有合情合理的解释,将会是一起严重的外交事故。子产说: 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 事。逢执事之不闲,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 见时 。不敢输币,亦不敢暴 露。其输之, 则君之府实也,非荐 陈之,不敢输也。其暴露之, 则恐燥湿之不 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 子产解释说,晋国对郑国诛求无时,郑国国君不敢安居,带着贡赋前来朝见, 碰上晋侯没有工夫。又不知何日才能获得朝见的命令,而所带的财物,露天摆 放会腐烂毁坏,不能如数上贡,怕加重郑国的罪过,只好想办法拉进来。从前 晋文公时,诸侯住的宾馆比文公的宫室还富丽高大,对宾客的接待照顾无微不 至,从来不耽误宾客的时间。现在宾馆的条件这么差,大门进不了车子,又不 能翻墙进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被召见,只好拆了围墙,收藏贡赋,以减轻 郑国的罪过。子产把被怠慢的不满,沉重贡赋的愤怒,待遇过差的批评,揉进 了是非曲直的辩说中,谁都能感觉到子产心中的不平和拆垣的用心,但谁也找 不出他说辞的漏洞。指陈事实,无懈可击。赵文子只好说:“信,我实不德, 而以隶人之垣以赢诸侯,是吾罪也。 ”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郑伯也受到了隆重的 接待,拆毁的墙由晋国负责修好。叔向称赞说:“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 何其释辞也?”金圣叹评曰:“子产妙辞,更不必说,须细寻其处处细针密线, 前后不差一黍。 ”1古文观止说子产“胸中早有成算,故说来句句针锋相对, 义正而不阿,词强而不激。文伯不措一语,文子输心帖服,叔向叹息不已,子 产之有辞,洵非小补也。 ”2都指出子产应对辞令无懈可击,滴水不漏。 戎子驹支也因辞顺理直免去了一场灾祸。襄公十四年晋人会诸侯不怎么顺 利,范宣子责备戎子驹支言语泄漏,以致诸侯不亲附晋国。驹支回顾了晋国和 戎人相互依赖帮助的历史,说明戎人对晋向来一心一意,又说: 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 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 与华同, 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 恶之能为? 1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 ,陆林整理辑校金圣叹全集 (五) ,凤凰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123 页。 2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中华书局 1959 年版,第 68 页。 7 戎人的饮食衣服与中原异俗,语言又不通,来往很少,如何挑拨离间呢?雄辩 地回击了范宣子的指责,也因而获得了晋国的尊重。金圣叹说:“先读宣子语, 真如拔剑斫案,骤莫可犯。既而读驹支语,乃如枪棍家门户相当,逐解开破, 更无难处,甚至反有余勇相贾。 ”1古文观止称其为“词令之能品。 ”2宣子 之言貌似难犯,实则有漏洞,驹支能抓住其破绽,一一回击,赢得了认可和尊 重。 要以理服人,就要善于发现对手的违理之处进行辩驳,还要依靠广博的历 史文化知识。先王先贤的作法规则,曾经的盟辞誓约,周礼的制度规定,皆可 用来维护自己。孔子说:“不有祝佗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论语雍也 )生在崇尚辞令的春秋时代,拥有无碍的辩才远比拥有漂亮 的外表要重要得多。既要熟知掌故前训,又能恰当援引,才能举重若轻,四处 逢源。 四 言近旨远,辞浅义深 刘知己史通叙事云:“斯皆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 而含意未尽。 ”3说的虽是左传的叙事艺术,然用来评价春秋外交辞令,更 为恰切。春秋外交辞令深得含蓄之味,话不说尽,点到为止,而意蕴深刻,耐 人寻味。 国语周语中载,晋文公平定王子带之乱,稳定周襄王之位,周襄王 赏地,晋文公推辞不要,却请求允许自己死后能用“隧”举行葬礼。襄王不许, 解释说不是自己吝啬,而是“死生之服物采章”先王自有定制,不能随便赏赐, 还说: 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 镇服百姓,余一人其流辟于裔土,何辞之与有?若由是姬姓也,尚将列 为公 侯,以复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懋昭明德,物将自至,余何敢以 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何政令之为也。若不然, 叔父有地而随焉,余安能知之? 用“隧”举行葬礼,只能是自为天子,要么把周天子流放于荒远之地,要么叔 父自己僭用天子之礼,不用请示。 “其理甚直,其辞甚曲,其态甚婉,其旨甚辣。 1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 ,陆林整理辑校金圣叹全集 (五) ,凤凰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115 页。 2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中华书局 1959 年版,第 55 页。 3刘知几著、浦起龙通释、王煦华整理史通通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162 页。 8 ”1“通篇只是不为天子,不得用隧意。却妙在俱用逆笔振入,无一笔实写不许。 而不许之意,一步紧一步。自使重耳神色俱沮。 ”2没有一句直接拒绝,却拒绝 得很有力度,言辞表面显得宽大,但字里行间透着冷峻,直说得晋文公“遂不 敢请” ,辞令艺术可谓高超。 晋文公为霸主,势高权重,又有恩于周襄王,时而会提出一些越礼的要求。 直接拒绝,无疑会得罪晋文公,对周王室大不利,周王室仰仗晋文公的地方还 很多;答应其要求,往往会破坏等级礼制,威胁到周天子的地位和利益。在这 种情况下,采用恰当的辞令应对显得尤为重要,周襄王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 除上文请隧之事外,拒绝晋文公杀卫成公一事,也体现了周襄王的辞令造 诣。 国语周语中载,晋文公拘捕卫成公,欲杀掉他。周襄王说: 不可。夫政自上下者也,上作政,而下行之不逆,故上下无怨。今叔父作 政而不行,无乃不可乎?夫君臣无狱,今元 咺虽直,不可听也。君臣皆狱,父 子将狱,是无上下也。而叔父听之,一逆矣。又为臣杀其君,其安庸刑?布刑 而不庸,再逆矣。一合诸侯而有再逆政,余惧其无后。不然,余何私于卫侯。 表面周襄王似乎就卫成公之事而言,认为为臣执君于礼不合,会导致君臣父子 没有尊卑之别,如此违背礼法怎么能称霸诸侯呢?周襄王处处强调礼法,就是 暗示晋文公,按周礼,礼乐征伐出自天子,有周天子在,诛杀诸侯这事还轮不 到晋侯。襄王拒杀卫成公,的确不是偏袒他,而是重在维护王室的权威,但表 面上似乎处处为晋文公的霸业着想,其实含义深厚。 左传宣公三年载定王使王孙满对楚子问鼎,也是点到为止,却意蕴 深刻: 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 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 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 轻 也。天祚明德,有所 厎止。 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 之轻重,未可问也。 殷代夏,周代殷,皆是天祐明德。根据卜世,周还没有到灭亡的时候,天命依 然归周,鼎的轻重大小不是楚国能问的。 “提出德字,已足以破痴人之梦。揭出 1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 ,陆林整理辑校金圣叹全集 (五) ,凤凰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145 页。 2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中华书局 1959 年版,第 89 页。 9 天字,尤足以寒奸雄之胆。 ”1言下之意,楚国虽有野心,然德行尚缺,想要取 周而代之,恐怕没那么容易。 国语楚语下楚国王孙圉对赵简子的辞令,亦富有深意,当赵简子炫 耀自己的佩玉问起楚国宝贝白珩时,王孙圉很不以为然,说白珩算不上楚国之 宝,楚国之宝,是能做外交辞令的观射父,是能忠言谏君的左史倚相,是物产 富饶的云连徒洲。王孙圉借此向晋国展示了楚国人才济济,国强民富,有意识 把晋国比了下去。 辞令用意颇深,含而不露,无形中显出一种凛然不可侵犯之威严,这正是 辞令要达到的目的。 文心雕龙神思云:“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 笔固知止。 ”这种深曲的作文之法就来自于辞浅旨深的辞令艺术。 结语 春秋外交辞令的文学影响 史通叙事:“古者行人出境,以词令为宗;大夫应对,以言文为主。 ”2行人以辞令结外援,化危机,不得不修其辞令,增美其说。春秋三百多载的 演练、揣摩,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宝贵的修辞规律。外交辞令的语 言艺术,或高谈阔论,示以张力;或委婉深曲,欲语还休;或刚柔并济,含蓄 蕴藉;或言近旨远,言外有意,这些后来都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技巧方法。每 段辞令,都经过精心的构撰,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春秋外交辞令雄辩而委 婉,辞浅意深,从容典雅,体现了春秋时代的语言风格,也影响着后世文学作 品的审美追求。 受春秋外交辞令的浸润最充分、最直接的莫过于战国纵横策士的说辞。 汉 书艺文志说:“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战国纵横家亦主要以口舌 辩说为武器, “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 可以临国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 ”(刘向战国策书录 ) 3充分发挥言辞的 力量,扶危解困,战国策士与春秋行人本质相同,他们成为春秋外交辞令语言 艺术的直接继承者。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说: 纵横之学,本于古者行人之官。观春秋之辞命,列国大夫,聘问诸侯,出 使专对, 蓋欲文其言以达旨而已。至战国而抵掌揣摩,腾说以取富贵,其辞 敷张而扬厉,变其本而加恢奇焉,不可谓非行人辞命之极也。 4 1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中华书局 1959 年版,第 43 页。 2刘知几著、浦起龙通释、王煦华整理史通通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161 页。 3缪文远战国策新校注 ,巴蜀书社 1998 年版,第 13 页。 10 战国策士把行人辞令中的高谈阔论、直陈利害等因素发挥到了极致。时代风尚 深刻影响着文辞的特点。 “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不言礼与信矣。春秋 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 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 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山东省菏泽市王浩屯中学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化学九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河南省郑州市桐柏一中学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大兴安岭市重点中学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九上化学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信托资金借贷合同范文6篇
- 离婚协议中关于共同财产分割及人寿保险权益保障协议
- 离婚协议书(涉及跨境财产分割与法律适用)
- 猪场租赁合同(含饲料供应与养殖技术支持)
- GB/T 7713.4-2025信息与文献编写规则第4部分:数据论文
-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试卷一)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 狂犬疫苗使用培训课件
- 2025新疆伊犁州伊宁市中小学招聘各学科编外教师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3-2025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有机化合物(原卷版)
- 【2025年】郴州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发展对象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扎根常规提质效稳中求进促提升
- 主体结构劳务分包工程(八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 营养与慢性伤口愈合的关系
- (正式版)JBT 9229-2024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