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专题 练习及答案_第1页
北京文化专题 练习及答案_第2页
北京文化专题 练习及答案_第3页
北京文化专题 练习及答案_第4页
北京文化专题 练习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的周口店“ 北京人 ”遗址在世界同一阶段的古人类遗址中,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是公 认的人类重要发祥地之一。 2.北京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 等6处。 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暖温带气候、半湿润气候、大陆性气候 、季风气候、海洋性气候 、干旱 气候 3.北京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山地属 太行山余脉,俗称为北京西山;北部和东北部山 地属燕山山脉,与西山相环接的一段叫做 军都山。 4.20世纪20年代,在龙骨山东北破最大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了原始人类的牙齿和骨骸化石,这种原始 人类就是著名的“北京猿人” ,在人类学上的正式名称叫“北京直立人” ,俗称“北京人” 。这个洞 穴后来被称为“猿人洞” 。 5.1929 年12月2日傍晚,在我国古人类学家 裴文中 教授主持下,在周口店猿人洞发现了第一个完 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掀开北京历史第一页的先民终于露出了神秘的面容。 6.“北京人”生活的时代,从人类发展史上讲,属于 旧石器时代初期 7. “山顶洞人”生活年代距今 2.7万 年前,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人类。从社会发展进程上 看,这时人类的社会组织已进入母系 氏族公社时期。 8.下列人类遗址中,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是 山顶洞人、田园洞人、北京人、王府井古人类遗址 9北京地区新石器早期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是门头沟区清水河畔的 东胡林人 墓葬。 “东胡林人”的 文化遗物主要是 装饰品 。 10.20 世纪 80 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平谷盆地发现了代表 新石器时代中期 文化的上宅遗址和北埝 头遗址,统称“上宅文化” 。 11.商代, “燕”和“蓟”是两个邻近的诸侯国,后来燕国兼并了蓟国,时间大约是在 春秋初期 12.20世纪6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房山区琉璃河镇东的 董家林 村发现了一座北京地区迄今年 代最早的古城址,是西周初年燕国的第一个都城所在地。 13.公元前 226 年,秦军攻陷燕都蓟城,燕王喜逃亡辽东。 14.公元前 222 年,秦将王贲攻辽东,俘虏了燕王喜。燕国自召公奭建国,历经八百余年最终灭亡。 15.“乐毅伐齐”是战国时期影响很大的一次诸侯国间的战争。这场战争不但使燕昭王洗雪了“先 王之耻” ,燕国还占据了齐国大片土地;而且赵、韩、魏、秦、楚五国也都得到了各自的利益,强 盛一时的齐国则几乎亡国。 16.标志着北京地区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管辖范围的事件是 召公封燕 17.公元前283年,燕将秦开击退东胡千余里,燕国版图进一步扩展,燕国遂在边地设置数郡,分别 是: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 18.目前通过考古证实,春秋战国以来的蓟城的方位大体在今北京城区的 西南部 19.东汉光武帝时,在渔阳任太守且政绩突出的是:郭伋、张堪 20.汉武帝时,原依附匈奴的乌桓、鲜卑各族转而归附汉朝,被迁居到燕北上谷、渔阳、右北平、 辽西、辽东五郡的塞外地区。 21.秦灭六国后,为了防止六国旧贵族的复辟,在六国旧都处大都设置了郡。其中在燕国故地设置 的是 广阳郡。 秦王朝为加强对燕地的控制采取:设置广阳郡、拆除燕国的南长城、修筑驰道。 22.为加强管理,西汉政府还专门设立了护乌桓校尉,后又设立护鲜卑校尉和护东夷校尉,级别相 当于郡守。其中就设在蓟城 护乌桓校尉府。 23.北朝时鲜卑族慕容部建立的 前燕,352 年曾将国都迁到蓟城,这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第一次在 蓟城建都。 24.西晋末年,幽州刺史 王浚 乘“八王之乱”时机,割据幽州并图谋帝位,后被羯族首领石勒擒 杀,蓟城落入鲜卑族段部手中。 256.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唐中央政府在北方沿边十个重镇分别设置了节度使,其中兵力在5万以 上的有五个,又以 范阳郡 为“诸镇之冠” 。 26.隋唐五代时的幽州城基本沿袭了魏晋以来 蓟城 的城址。 27.五代时石敬瑭向契丹统治者割让的幽云十六州中,属于今北京地区的是:幽州、顺州、檀州 28.公元93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下诏改国号为大辽,以幽州为 南京,从此北京成为辽朝的陪都, 北京由地域性城市开始向全国政治中心城市转变。 29.1215年 蒙古军队占领中都城。 30.1279年(至元十六年)年,元灭南宋,统一中国,大都遂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都 城。 31.历史上曾经在北京地区活动过的少数民族有 山戎、乌桓、鲜卑、奚。 32.元代初年,为了彻底解决漕运的水源问题,由著名科学家 郭守敬 主持,重新开凿了一条由大 都直到通县的运河,叫做 通惠河。 33.元代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南起 浙江的杭州,北方终点是在大都城里的海子,即今天的 积水潭。 34.1126年(宋靖康元年)正月,即攻至宋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城下,由于宋各地勤王援军相继赶到, 金遂以苛刻条件与宋廷议和后北还。8月,金兵再次南侵。11月,攻破东京城,宋徽宗、宋钦宗向 金军投降,北宋灭亡。 35.1153年(贞元元年),完颜亮下诏将金朝国都自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市)迁至燕京,初名圣都, 不久改称 中都。 36.明朝政府从 1406 年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城,到 1420 年城建工程基本完工。1421 年正月初一, 明朝正式迁都北京。废“行在”之称,改北京为“京师” ,北京再次成为全国的首都。 37.公元 1644 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 38. 1004年12月,宋、辽两国议和,订立盟约的地点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史称 “澶渊之盟 ” 。 39.在明代历次保卫京师的重大军事斗争中,起到重大作用的爱国将领有:于谦、戚继光、袁崇焕 40.1813年京师地区爆发的天理教起义的领导者是 林清 41.1860年10月 24、25两日,奕訢分别与英、法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 42.1860年11月14日,清政府在沙俄的威胁下,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割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 乌苏里江以东的 100万 平方公里的领土。 43.“戊戌六君子”是:谭嗣同、康广仁、杨锐、杨深秀、林旭、刘光第 44.1900年进犯北京的是由英、法、德 、俄、美、日、意、奥八国组成的侵略联军。 45.1912年刺杀良弼的革命党人是 彭家珍 46.1919年4月29、30日的巴黎和会上,会议最终确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及附属设施,甚至档 案文件等物无条件地由 日本 取得,消息传到国内,在社会各界中引起强烈震动。 47.1928 年 6月8日,国民革命军进入北京。6月28日,国民政府废除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设 立特别市,直隶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从该年年6月至1937年7月,北平虽不是全国首都,但却是我 国北方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48.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要求罢免的卖国贼有 曹汝霖、张宗祥、陆宗舆。 49.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这是近代以来,继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战争之后,外国军事 力量 第三次 侵占北京。 50.抗战之后三年内,北平发生的爱国民主运动有:反甄审斗争、抗暴运动、反饥饿、反内战、反 迫害运动,均以学生运动为主体。 51.9世纪90年代发生的维新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这次运动的起点“公车 上书” ,和运动的高潮“百日维新”均发生在北京。 52.抗日战争时期,京郊四周先后开辟抗日根据地有 平西、冀东、北平。 53.故宫前朝三殿是:太和、中和、保和殿。 54.内廷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55.东六宫:钟粹、承乾、景仁、景阳、永和、延禧。 56.西六宫:太极殿(启祥宫)、储秀、体和、翊坤、咸福、长春。 57.故宫中专为皇太后、太上皇等养老的宫殿有 慈宁宫、寿安宫、皇极殿、养心殿。 58.北京内城九门名称最后确定下来是在 明正统年间。 59.内城九门:崇文门税门、正阳门国门、宣武门刑门、阜成门煤门、西直门水门、德 胜门出兵、安定门进兵门、东直门砖瓦门、朝阳门粮食门。 60.外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左安门、广渠门俗称“沙窝门” 、广宁门又称“彰仪门” ,后改 “广安门” 、东便门、西便门。 61.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62.清王朝灭亡后,北京又开了三个城门,即: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 63.内城城墙城门遗存主要有四处:正阳门城楼、捡漏、德胜门箭楼、明城墙遗址公园(包括:崇文 门至东南角楼近1500米的城墙、东南角楼)、内城西城墙南段遗址(位于今西便门地区)。 64.正阳门 俗称“前门、大前门” ,是说这座城门是北京城内九座城门的正南门,因在皇城前面, 是皇城前面的门。 65.午门是所谓的“天子五门”形制中最核心的一座门,对应周礼中的 应门。 66.天安门最初称“承天门”是仿照应天(即南京)承天门建造的。 67.我国现在保存下来的帝王宫殿有两处,一处是北京的 清故宫,一处是沈阳的清故宫。 68.传说故宫角楼为鲁班显世设计,而实际上,在明代宫城建筑工程中确实出现过鲁班式的人物。 被誉为鲁班的人叫 蒯祥 是明朝苏州府吴县香山人。 69.颐和园中西堤六桥是依照 杭州西湖 中的 苏堤 修建的。 70.颐和园前山景区的建筑物有 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 71.圆明园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万园之园的无比杰作,在 1860 年 英法联军 和 1900 年 八国联军 的野蛮侵略之中,被焚烧殆尽,化为废墟。 72.玉泉山 静明园,是北京西郊三山五园中以泉水称胜的园林。 73.中南海,是中海、南海的统称,与北海同为明清皇家园林 西宛 的一部分。 74.以下景点属于香山静宜园的有 见心斋、昭庙。 75.“三山五园”中的“三山”是指 万寿山、玉泉山、香山。 “五园”是指 圆 明 园 、 长 春 园 、 绮 春 园 ( 三 者 合 称 圆 明 园 ) 和 畅 春 园 、 西 花 园 ( 两 者 合 称 畅 春 园 ) 76.明清时期分布在北方各地的四合院类型民居房屋基本都具有 相离式 布局特征,而南方各地民 居的房屋布局均表现出 相连式 布局特征。 77.南方以及东北四合院的大门大多都安放在 北房。北方的四合院将大门安放在东南或西北角。 78.北京四合院屋宇式大门的主要形式有 广亮门、金柱门、蛮子门、如意门。 79.北京四合院内外宅的沟通是靠二门实现的,二门也叫 垂花门。 80.单行的四合院出现于 隋唐时期。 81.与北京城区关系最密切的水系有三处:莲花池水系、永定河水系、高粱河水系。 莲花池河水包括 莲花池和莲花河。是早期的北京城蓟城、幽州城、辽南京城和金中都城的主 要供水水系。 莲花池位于今日的广安门外,由于在古蓟城的西侧,又被称为西湖。莲花河古称洗马沟,从西湖 向东流, 82.高粱河,又称高良水,发源于今日紫竹院湖面下的平地泉。 83.今日的前后三海积水潭、后海、前海以及北海、中海、南海一线,有些学者称它为“三海大 河” 。 84.调抗倭名将两广总督谭纶和福建总兵戚继光镇守北边,专练边军,抵抗蒙古精骑,同时与俺大 议和,谋取边境的宁静。 85.北京市境内现存长城主要是 明 长城,总长度 629 公里,有城台(包括墙台、敌台等)827 座, 关口、城堡 71 座。 86.在平谷区将军关附近进入北京市界,从东到西横跨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等6 个区县。 87.1961 年国务院公布八达岭长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 年北京市政府将长城北京段整 体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88.为保护长城及其环境风貌,北京市专门立法,于 2003 年 6 月 13 日,以人民政府令发布了北 京长城保护管理办法 。这是我国第一个长城保护专项规章。 89.居庸关十万里长城上最富盛名的雄关之一,有着“天下第一雄关”的美称。位于北京西北约60 公里,其地绝险,自古即为北京西北的屏障。 90.古北口,位居山海关和居庸关之间,是万里长城上著名的关塞之一。 91.唐代,密云长城之外为奚族集聚区,所以到时北口又称 “奚关” 。唐代的北口五代起,已称古 北口或虎北口。 92.明长城有内外之分,内长城上著名的内三关是 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 93.乾隆年间进京的所谓四大徽班是指: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 94.率先进入北京徽班的是 三庆班。 95.提起元杂剧,首先就要说被誉为“元曲第一家”的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故事来源于班固 汉书于定国传 、晋干宝搜神记中的“ 东海孝妇 ”的传说。 96.乾隆十二年,由庄洛亲王允禄领衔,乐工周祥钰等分担编辑,并有大批艺人参加编目的九宫 大成南北词宫谱付梓,成为学习、研究昆曲音乐的重要文献。 97.王实甫,大都人,名德信,与关汉卿一样由金入元。 西厢记的直接蓝本是金代董解元的西 厢记诸宫调。 98.洪升,字 思,号 ,浙江钱塘名族。代表作长生殿 ,取材于 李杨爱情和天宝轶事。 与长生殿齐名的是桃花扇 ,作者是孔子的64代孙 孔尚任,山东曲阜人,字聘之,号东塘, 自号云亭山人。 99.桃花扇故事发生在明末清初,有所谓的“六朝金粉之地”之称的明陪都南京。女主,秦淮 名妓,李香君;男主,复社文人,侯方域。 100.道光年间,京剧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表演体系和表演风格 101.光绪年间老生“后三绝”是指 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 102.民国年间,所谓的京剧“四大名旦”是指 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芸。 103.20世纪80年代,北京男子的服装以西装、中山装、长衫为主; 女子的服装以旗袍为主流。 104.老北京曾有“戏界无腔不学谭 (即京剧伶界大王 谭鑫培),食界无口不夸谭 (指 谭家菜)”之 说。 105.中国土地上第一条铁路是 1865 年一名叫 杜兰德 的英国商人在宣武门外修的一条一里多长的 观赏铁路。 106.1929 年10月22日,北平发生了轰动全国的人力车夫捣毁电车的风潮。 107.中国佛教包括 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俗称 喇嘛教)、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 三大体系。 108.大藏经是所有佛教经典的总称。其中最有影响的是 巴利语、藏语、汉语 三大体系的大藏经。 109.雍和宫的 跳扎布,是老北京过春节的最后一项活动。 111.云居寺的石经刻造工程,是由隋代 敬琬师 开创的。 112.元、明 时期是中国清真寺发展时期。 113.东交民巷教堂 建于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是外国传教士在北京修建的最后一座天主教堂。 114.现存北京大大小小的佛教寺庙中,历史最悠久的是 潭柘寺。 115.下列北京那个的教堂属于基督新教教堂的有 崇文门堂、缸瓦市堂、珠市口堂。 116.基督教在中国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在 唐朝。 117.对天主教在中国发展贡献最大的传教士应该是意大利的传教士 利玛窦。 118.1920 年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沙滩北大红楼 李大钊的办公室 成立。 119.1941年12月,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的彭真,向毛泽东请示中央党校的校训问题,毛泽东说:应该 是 实事求是,不尚空谈。 120.蔡元培自191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采“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 121.中国人权保护同盟创立组织者有 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 名词解释 1.上宅文化 P7-8 答案解析:应该从发现时间、地点、所属历史时期讲起,并简要介绍其发现的具体内容以及有何种 重要意义。要求回答要点清楚,语言简练,合乎逻辑。 2.雪山二期文化 P9-10 答案解析:应该从发现时间、地点、所属历史时期讲起,并简要介绍其发现的具体内容以及有何种 重要意义。要求回答要点清楚,语言简练,合乎逻辑。特别注意搞清楚一期文化、二期文化的区别, 避免混淆。 3.古燕国 P12 答案解析:古燕国在历史上专指夏商王朝时北京地区部族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和后来西周分封的燕 国不是同一政权,答题时大家一定不要搞错。教材中还介绍了关于古燕国的文献记载,答题时大家 可以简单介绍。 4.子之之乱 P14-15 答案解析:可从背景、过程、结果、影响几方面解答。 5.安史之乱 P32-33 答案解析:应该从发生原因、时间、经过、结果、影响等几方面概括介绍。要求回答要点清楚,语 言简练,合乎逻辑。 6.文天祥 P56 答案解析:介绍历史人物,可以从其生活的历史背景讲起,重点介绍其重要历史事迹以及与之相关 的重大历史意义。要求回答要点清楚,语言简练,合乎逻辑。 7.木土堡之变 P61-62 8.百日维新 P77-81 9.故宫 P95 10.午门 P147-148 11.徽班 P255-257 12.满汉全席 P274 13.盂兰盆会 P293 14.上李鸿章书 P217-318 15.两都之战 P57 答案解析: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忽必烈死后,最高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接连不 断,直至发展到公开的内战。文宗在位时就发生了“两都之战” 。1328年(泰定五年)七月,泰定 帝避暑时死于上都开平。消息传来,留守大都的权臣燕铁木儿发动兵变,遣使迎接前帝武宗(1311 年已死)的次子图帖睦尔入京即帝位,是为元文宗。而上都的随驾诸臣,则拥立泰定帝9岁的幼子阿 速吉八继位。于是为争皇位,大都、上都之间展开激战。上都兵分四路进攻大都,燕帖木儿分兵抗 击,战场就在大都周边地区。经过一个多月的鏖战,文宗与燕帖木儿虽最终取得胜利,但双方混战 也使大都周围遭到严重破坏,京东一带甚至出现“野无居民”的惨象。 16.辛酉政变 P76 答案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英、法公使以北京条约为据,率先进驻北京。接着, 俄、美等国也纷纷在东交民巷建造公使馆。外国公使驻京以后,对北京政局第一个重大的影响是支 持那拉氏和奕訢发动辛酉政变。1861年(咸丰十一年)8月,咸丰皇帝在热河行宫抑郁而亡,临终 前诏立其6岁的儿子载淳即位,委任肃顺等人辅佐政务。在最高权力转移过程中,慈禧(西太后) 为了实现垂帘听政的野心,与慈安(东太后)和在京留守的奕訢结成同盟,在10月底回京途中发动 宫廷政变,举除掉了咸丰帝遗诏所封的怡亲王载垣、户部尚书肃顺、郑亲王端华、兵部尚书穆荫 等八个赞襄政务顾命大臣,废除原定的“祺祥”年号,改年号为“同治” ,史称“祺祥政变”或 “辛酉政变” (1861年,干支纪年为“辛酉” ) 。 17.张勋复辟 P85-86 答案解析:可以简介事件起因,简单阐述事件经过,并阐明结果和影响。 18.四合院 P164 标准的北京四合院由 正房、厢房、倒座房、后罩房 等房屋建筑组成。北房为正房,东西房为厢房。 四合院正房和厢房之间,一般由抄手游廊沟通。 大型四合院一进院落中的北房多做接待贵客的厅堂。 北京四合院中的砖雕、木雕也会出现动植物以及人物形象,并通过谐音、会意表达吉祥、美满的愿 望。 19.垂花门 P173 20.四合院的装饰和忌讳 P176 21.南洪北孔 P247-251 指清代昆曲创作的两个高峰。 简答题 1.简述燕昭王“励精图治”的过程及后果。 答案提示:a.将军事重镇武阳城营建为陪都,巩固了燕国的南部疆土;b.筑“黄金台”招纳天下贤 士;c.深入民间,与燕国百姓同甘共苦,燕国日益富强;d.任用乐毅攻伐齐国,洗雪“先王之耻” , 并占领了齐国的大片土地;e.击退东胡,在边地设立五郡,进一步扩大了版图;f.修筑“北长城” 及“易水长城” ,巩固边防。 2.北京地区远古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P10 答案提示:a.北京地区是原始人类的聚居地,包含有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期的各个发展阶段,内容 丰富、完整,基本反映了原始社会历史的全貌。b.周口店龙骨山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尤其是 “北京人”的发现,使北京成为了我国远古祖先的故乡,也成为了世界人类的发祥地之一。c.北京 地区的先民从开始居住天然洞穴到逐渐向近山平原迁居,活动范围大体是自西向东扩展,创造了燕 山以南地区具有独特风格的远古历史文化。d.北京地区北接塞外、南连中原,从新石器文化遗存中 可见,其远古历史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中原和内蒙古、东北地区远古文化有密切联系,且 相互影响的。 3.为加强对燕地的控制,秦王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提示:a.设置广阳郡。灭掉六国后,秦始皇为了防止六国的旧贵族复辟,不但把他们迁徙到关 中、巴蜀等地管理起来,而且在六国旧都城处大都设置了郡,如赵都邯郸设邯郸郡,齐都临淄设齐 郡等。广阳郡的设置显然也是为了控制旧燕地的核心地区。 b. 拆除燕国的南长城。南长城又称易 水长城,其走向基本上是沿易水东西伸延,恰好阻隔了燕地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拆除易水长城,就 使得旧燕地与整个华北大平原乃至关中地区连通起来。 c. 修筑驰道。秦始皇为了加强对各地的控 制,自统一后的第二年(公元前220年)起,就以咸阳为中心,陆续修筑通往全图各地的驰道,向东 一条经函谷关到三川郡(治所在今洛阳),东北向邺县(今河北临漳县西南)达于邯郸,向北直到蓟城。 又以蓟城为中心,向东经渔阳地区到达碣石(今秦皇岛、北戴河地区) ;向西北经军都县过居庸关 到达云中和上郡(今内蒙古和陕西地区) 。从而使得蓟城更成为南达中原,西连云朔,北接蒙古高 原的枢纽。这对蓟城以后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带来了深远影响,也确定了蓟城作为中原封建国家 北方重要边城的地位和作用。 4.请简单介绍两汉时期北京地区发生的主要叛乱。 答案提示:臧荼叛汉;卢绾亡命匈奴;刘旦谋反;彭宠之乱。 5.元政府是如何全面营建大都城的?P53-55 答案提示: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元政府对大都城从城市建设、行政管理、水陆交通、政令 传递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营建。首先是在迁都前后,由刘秉忠主持,选定新址,建造了一座规模 宏大的大都城。工程从1267年(至元四年)正月正式破土动工,直到1293年(至元三十年)才全部完工。 其次,在大都内设立了一整套庞大的中央和地方军政机构。拥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和京师的特殊行政 机构,以及中央禁卫军是封建皇都重要的标志之一。第三,通过开控南北大运河及发展海上航运, 把大都这个政治中心与江南经济中心连接起来,很好地解决了大都地区百司、军队和民众的生活需 求。第四,以大都为中心建立了通达全国的驿传系统。 6.简介明代“厂、卫”机构及其设立的后果 P60 7.清明迁都后,为加强对京畿地区的控制,颁行了那些法令核政策?有何影响? P68 8.请简要介绍北宋两次进攻辽南的战役及其失利原因,并请评价“百年和局”对北京地区发展的影 响。 辽南京即今北京地区。辽时中央政权曾三次进攻南京,第一次由后周发动,而由北宋发动的是高粱 河之役和雍熙之役。战后签订了“潭渊之盟” ,盟约的订立,表明南北军事力量达到一定均势,宋 辽都不可能彼此吞并。盟约的签订对宋朝来说固然屈尊,但在以后100多年内,双方基本维持和平 相处的局面,辽朝在南京的统治地位的以巩固,南京从军事前哨一变而成为一宋朝交往的友好城市。 南京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持续上升,这些为其在近代上升为正式都城奠定了基础。 作答应对战役作简介。 9.北京北部长城沿线民族迁徒与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大体经历了哪些阶段?作简要介绍。 1、春秋以前第一个农牧文化交替周期; 2、战国至十六国时期第二个农牧文化简体周期; 3、南北朝至五代中期第三个农牧文化交替周期; 4、辽至明代第四个农牧威化交替周期; 5、清代农牧文化界限的不断北移。 对每阶段做简介 10.辛亥革命前,西方军事力量曾两次曾两次入侵北京,做简介。 P74-77 11.简介“五四”运动及其意义。P86 答案提示:可简介运动的发生原因、主要经过,结果。可参教材页。 意义:这场运动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和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青 年学生和先进的工人阶级开始登上革命的舞台。 12.颐和园的园林建筑,集成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传统特点和造园手法。 P122-124 13.简述北京内城修建的主要经历。 P136 14.简述“馁九外七皇城四”指那些城门。 P152、142、144 15.德胜门作为北京城的“兵们 或 军门”还记录着历史上的战争风云。其著名战役有? P157 16.北京四合院屋宇式大门分几个级别?识别特点是? P169 17.元杂剧的崛起 P241 18.为什么说道光年间的京剧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表演体系和表演风格? P261 1、表现在角色家门的基本完备上。2、表演体制的初步确立和人才的涌现,带来演出场所和演出团 体的相对稳定,以及戏班组织和演出滑动的进一步规范化。3、京剧形成的另一个重要标志便是积 累创作了属于自己的剧目体系。 19.请你简单谈谈北京地区佛教寺庙的特点。 P288-290 1、修庙缘由多出于政治和信仰的双重目的,多为敕建,或与宫廷、达官关系密切; 2、寺庙建筑规模宏大,政治地位较高; 3、历史悠久,形式各异,充分体现了各民族的艺术风格,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间接反映了北 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 需举例 20.简介北京清真寺的职能和文化特点。 P311 论述分析题 1结合历史事实,分析秦汉时期的北京地区既是中原封建统一国家抵御游牧族内侵的军事防守重地, 又是中央政府管理塞北少数民族的中心城市。P41 2326 答案提示:主要历史事实有:秦时有设置广阳郡、拆除燕南长城、修筑驰道、修筑万里长城等;西 汉时先后设立了护乌桓校尉、护鲜卑校尉和护东夷校尉,其中护乌桓校尉府就设在蓟城;东汉时主 要是郭伋、张堪对北京地区的治理。大家可以结合这些历史事实,详细论述。 2结合“东胡林人”墓葬遗址、上宅文化遗址及雪山二期文化遗址所反映的北京先民的生产生活 方式,分析人类社会如何由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 答案提示:“东胡林人”的文化遗物主要是装饰品。在少女遗骨的颈部周围,发现有50多枚已穿过 孔的蜒螺壳,大小均匀,显然是少女配戴的一副项链。另外,在少女腕部周围,还发现7枚用牛肋 骨截断磨制而成的骨管,长短接近,相间排列,这应该是戴在少女手腕上的一副骨镯。少女身上的 这些饰物,不仅仅起美化作用,还应该是当时尊重女性的一种表示,而以女性为中心则是母系氏族 公社的典型特征。还有,这些比较精美装饰品的出土,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较大提高, “东胡林人”已不需要整天为维持生命而奔波,可以有时间和精力制作这些装饰品美化自己的生活。 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与这时的人类离开山洞来到河谷黄土台地居住,劳动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也 是密切相关的。 而上宅文化遗址发现的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多数是打制或磨制石器,有斧、凿、铲、磨棒、磨盘、 砧石、石球、石镞、网坠等。细石器有柳叶形石刀、复合刃器等,但数量很少。从这些工具的用途 分析,当时上宅居民主要从事的是农业生产,兼有狩猎和捕鱼。 从雪山二期文化出土陶器的制作、纹饰、器形以及石器种类分析,它与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有一定 关系,因为黑陶和磨制石器是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这表明这一时期北京地区的原始文化越来越受 到中原原始文化的影响。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性文化,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当时 人们的经济生活已经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也有了较大发展。农业的发达,提高了男人的社会地位, 并最终导致父系氏族社会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到原始社会的末期。 3.请分析蓟城在我国早期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案提示:首先可以分析30004000年前北京地区的地形、交通,阐释蓟城诞生的必然性:当时中 原与北部地区之间,西边是高山深谷,东边有星罗密布的湖泊沼泽。唯一的通道是沿太行山东麓一 线的高地北进,穿过几条大小河流,最后越过永定河,从古代永定河渡口(在今卢沟桥附近)进入北 京小平原。然后分成三股道:一条往西北通过南口,穿过一系列山间盆地,直上蒙古高原;另一条 往东北出古北口,越过丘陵和山地,通向松辽平原;还有正东一条横过北京小平原,沿着燕山南麓 直趋海滨,出山海关到达辽河平原。反之,若从北部地区前往中原,也须经过这几条道路,汇集到 北京小平原,经过永定河古代渡口,再沿太行山东麓南下。所以广义的讲,北京小平原自古就是南 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是沟通南北交通的枢纽。 其次可考察蓟城的具体方位,并进一步分析其历史地位和作用:目前通过考古大致证实的则是春秋 战国以来的蓟城,这时的蓟城已经成为了燕国的都城。其方位一般认为是在今北京城区宣武门至和 平门一线以南,即今北京城区西南部。从自然地理位置上看,蓟城正好处在古代永定河冲积扇脊背 的一侧,这里地势平缓,土壤肥沃,西侧就是地下水溢出汇积而成的莲花池,自然环境比董家林古 城更好。加之这里已是北京小平原的腹地,更便于控制南下、北上、东出的交通。因此,在春秋晚 期特别是战国时期,蓟城已发展成为“天下名都”之一。 史记货殖列传所谓“燕亦勃、碣之 间一都会” ,是对燕都蓟城的地位与作用的恰当评价。 4.完颜亮迁都的原因及意义是? 原因:金取燕山府后,至燕京路,并以之作为攻伐南宋的大本营。金朝初年,向南扩张是金统治者 的基本国策,燕京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显然是极为重要的,大将崇翰甚至有志于建都于此,这也使得 燕京从一开始就成为金代在河北地区重要的统治中心。另外,金初燕京的行政机构,在政治、军事、 经济方面均已略具规模。自金熙宗始,燕京作为金朝科举考试之地,成为制度。这反映出金统治者 对燕京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说明燕京作为金朝在内地汉族聚居区的一座主要城市,具有了作为都城 的部分功能。这些为后来完颜亮迁都于此打下了基础。 意义:使得北京地区正式成为中国北部的政治中心。 结合北京地区历史发展进程详加论证。 5.请结合辽至清代北京地区发展变迁之史实讲述北京由地域性城市发展为全国政治中心的过程。 答案提示:辽至清代的北京历史,就是北京由地域性城市走向全国都城的进程:辽改幽州为南京 (燕京) ,升为陪都;金完颜亮迁国都于燕京,改称中都,使北京开始从以前的地方政治军事重镇 向全国政治中心过渡;1272年元忽必烈改中都为大都,并定国都于此,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1421年正月初一,明朝正式迁都北京,废 “行在”之称,改北京为“京师” ,北京再次成为全国的 首都;1644年,顺治帝到达北京,随后宣布“定鼎燕京” ,仍称京师,清朝的中央政权也在北京建 立。大家在阐明史实的同时,还应注重分析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的历史背景与主客观条件。 6.历史上和北京城区密切关系的水系有哪些?其重要性? P185 7.请结合近代以来外国军事力量三次入侵北京的历史,谈一下北京半殖民地、殖民地化的演变过程。 答案提示:第一次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他给京师地区带来沉重灾难,而且随着中央政府机 构开始买办化、半殖民地化,对于北京以及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直接的巨大影 响。第二次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战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帝国 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财政、军事、教育等方面得以全面控制。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国家,而北京则成为半殖地半封建国家的政治中心。第三次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占 领北平,北京完全沦为殖民地,为期八年。大家应对战争过程、战争的结果和影响有一个较为详细 的阐述,从而论证北京近现代社会历史的变迁。 8.请分析居庸关与古北口的地理形势以及在历史上的战略地位和军事功能。 按朝代 P229 9.请分析北京四合院以其他地方四合院空间的主要差异。 10.北京地区长城军事防御体系为什么初步形成于北朝?最终完善于明代? 首先是战国时燕国筑燕北长城,但燕长城大部分地段距今北京北界三四百里。 其次是北朝时期,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修筑了“起上谷,西至于河,广 皆千里” ,从上谷 郡治居庸县(今北京市延庆县)向西延伸到黄河东岸今山西偏关一带的长城,这是今北京地区有明确 记载、规模较大的第一条长城。 其后的东魏、北齐和北周也都沿袭北魏的做法,大修长城。北京地区的北魏、北齐长城用土、石筑 成,北周、隋、唐时期都曾进行过不程度的修葺,后来大部分为明代长城所利用。也就是说,是北 魏和北齐时期所修长城奠定了今天北京长城的基本走向,初步形成了北京长城防御体系的基本格局。 再次是明长城的修筑, 从修筑原因、建筑里城、技术、意义、影响方面细论述长城军事防御体系 的完善。 11.从明清两代的戏曲发展和流变,看我国戏曲艺术的南北融合。 昆曲、京剧 P247-P256 12.近代北京物质生活的基本特点。 P285 举例 原因 关 于 “三 山 五 园 ” 一 .概 述 三 山 五 园 是 北 京 西 郊 一 带 皇 家 行 宫 苑 囿 的 总 称 , 是 从 康 熙 朝 至 乾 隆 朝 陆 续 修 建 起 来 的 。 自 辽 、 金 以 来 , 北 京 西 郊 即 为 风 景 名 胜 之 区 , 西 山 以 东 层 峦 叠 嶂 , 湖 泊 罗 列 , 泉 水 充 沛 , 山 水 衬 映 , 具 有 江 南 水 乡 的 山 水 自 然 景 观 。 因 此 , 历 代 王 朝 皆 在 此 地 营 建 行 宫 别 苑 。 乾 隆 时 为 增 加 玉 河 水 量 以 满 足 京 城 用 水 需 要 , 同 时 为 防 洪 及 发 展 西 郊 水 稻 生 产 , 而 大 规 模 整 治 西 山 水 系 。 河 湖 水 系 的 改 善 为 进 一 步 开 拓 西 郊 风 景 园 林 建 设 打 下 基 础 。 三 山 五 园 始 建 于 清 康 熙 时 期 , 兴 盛 于 乾 隆 时 期 , 大 多 在 1860年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中 被 焚 毁 。 二 .名 称 来 源 有 关 三 山 五 园 的 具 体 所 指 , 目 前 比 较 通 行 的 说 法 是 , 三 山 是 指 万 寿 山 、 香 山 和 玉 泉 山 。 三 座 山 上 分 别 建 有 静 宜 园 、 静 明 园 、 清 漪 园 (颐 和 园 ), 此 外 还 有 附 近 的 畅 春 园 和 圆 明 园 , 统 称 五 园 ( 参 见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清 代 卷 ) 。 第 二 种 说 法 认 为 , 五 园 的 范 围 不 包 括 静 宜 园 、 静 明 园 、 清 漪 园 , 而 是 另 指 圆 明 园 、 长 春 园 、 绮 春 园 ( 三 者 合 称 圆 明 园 ) 和 畅 春 园 、 西 花 园 ( 两 者 合 称 畅 春 园 ) 这 五 座 园 林 , 因 此 “三 山 五 园 ”实 际 上 包 括 八 座 园 林 。 第 三 种 说 法 则 将 畅 春 园 排 除 在 外 , 认 为 圆 明 三 园 及 圆 明 园 附 属 的 另 外 两 座 园 林 春 和 苑 ( 又 名 春 熙 院 , 乾 隆 后 期 至 嘉 庆 朝 陆 续 拆 分 为 淑 春 园 ( 漱 春 园 ) 、 鸣 鹤 园 、 朗 润 园 、 镜 春 园 , 在 今 北 京 大 学 校 园 内 ) 和 熙 春 园 ( 咸 丰 朝 拆 分 为 熙 春 园 和 近 春 园 , 在 今 清 华 大 学 校 园 内 ) 才 是 “五 园 ”, 这 种 说 法 的 理 由 是 五 园 及 三 山 都 是 供 皇 帝 游 幸 的 , 而 畅 春 园 为 皇 太 后 居 住 的 园 林 , 不 应 包 括 在 内 。 三 .历 史 北 京 西 北 郊 区 泉 水 丰 富 , 风 景 秀 丽 , 早 在 金 朝 便 已 在 西 山 地 区 建 立 了 名 为 “八 大 水 院 ” 的 八 处 离 宫 。 明 时 在 此 营 建 了 多 处 带 有 园 林 的 寺 庙 和 私 家 园 林 , 最 著 名 的 是 外 戚 李 伟 的 清 华 园 ( 清 代 改 建 为 畅 春 园 , 与 现 存 的 清 华 园 同 名 异 地 ) 和 米 万 钟 的 勺 园 ( 在 今 北 京 大 学 校 园 内 ) 。 但 明 朝 时 期 由 于 西 北 存 在 蒙 古 边 患 , 没 有 在 北 京 西 郊 修 建 皇 家 园 林 。 清 朝 入 关 后 , 由 于 满 族 游 猎 文 化 影 响 , 其 皇 帝 不 喜 久 居 宫 城 , 多 在 宫 外 寻 找 风 景 优 美 之 处 居 住 。 顺 治 帝 常 居 于 南 苑 和 皇 城 的 西 苑 。 康 熙 帝 即 位 初 期 , 于 康 熙 十 九 年 ( 1680年 ) 将 玉 泉 山 南 麓 改 为 行 宫 , 命 名 为 “澄 心 园 ”, 并 在 香 山 寺 旁 建 行 宫 。 康 熙 二 十 三 年 ( 1684年 ) , 在 清 华 园 废 址 上 修 建 了 畅 春 园 , 成 为 北 京 西 郊 第 一 处 常 年 居 住 的 离 宫 。 在 畅 春 园 周 围 为 各 皇 子 和 宠 臣 的 赐 园 , 著 名 的 有 圆 明 园 、 自 得 园 、 水 村 园 等 。 雍 正 三 年 ( 1725年 ) , 雍 正 帝 将 圆 明 园 升 为 离 宫 , 开 始 大 规 模 扩 建 , 将 其 面 积 由 300亩 扩 大 至 约 3000亩 , 并 命 名 了 “圆 明 园 二 十 八 景 ”。 乾 隆 帝 即 位 后 , 开 始 了 大 规 模 的 园 林 兴 建 。 他 首 先 在 乾 隆 二 年 ( 1737年 ) 将 圆 明 园 二 十 八 景 扩 建 为 四 十 景 , 随 后 在 乾 隆 十 年 ( 1745年 ) 在 其 东 边 修 建 长 春 园 。 同 年 在 香 山 修 建 静 宜 园 , 建 成 二 十 八 景 。 1749年 ( 乾 隆 十 四 年 ) , 为 向 其 母 祝 寿 , 在 瓮 山 ( 改 名 万 寿 山 ) 兴 建 清 漪 园 , 至 1764年 建 成 。 同 一 时 期 对 太 后 居 住 的 畅 春 园 进 行 大 修 , 在 其 西 部 增 建 西 花 园 , 为 皇 子 读 书 居 住 之 所 。 1750年 ( 乾 隆 十 五 年 ) 扩 建 玉 泉 山 静 明 园 ( 1692年 由 澄 心 园 改 名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