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对广东工业产业结构分析) 一、重化工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十五”期间,广东工 业政策适度向重化工业倾斜,加大了对重化工业的投资力度,资本要素和劳动 力要素流向重化工业,使重化工业发展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全省工业中所占份 额逐步增大。2004 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计为 23840.02 亿元,为 2000 年 的 1.66 倍,年均增幅为 13.5%;其中重工业资产总计 14379.62 亿元,为 2000 年增长 1.81 倍,年均增幅为 16.0%,高于全省平均增幅 2.5 个百分点,全省资 本要素增量中,重工业增量占 67.9%。轻重工业资产的结构比例由 2000 年的 44.7:55.3 调整为 2004 年的 39.7:60.3。2004 年的从业人员数为 996.44 万人, 比 2000 年增加 424.19 万人,年均增长 23.8%,其中重工业从业人员数为 394.58 万人,比 2000 年增加 192.04 万人,年均增长 18.2%,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5.6 个百分点,轻重工业从业人员的结构比例由 2000 年的 64.6:35.4 调整为 2004 年的 60.4:39.6。随着投入结构的变化,相应产出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004 年全省完成工业总产值 29554.92 亿元,为 2000 年的 2.37 倍,年均增幅为 24.1%(现价,未扣价格因素, 产值增幅下同);而重工业同期年均增幅达 31.2%,高于全省产值平均增幅 7.1 个百分点。轻重工业产值比例由 2000 年的 52.9:47.1 调整为 2004 年的 41.1:58.9,相应的增加值比例由 2000 年的 47.6:52.4 调整为 2004 年的 43.9:56.1。 一般来讲,资本资料生产,即生产资料的生产属于重工业,消费资料的生 产属于轻工业。据上述公式中测算,广东省的霍夫曼比例约为 0.8047,显示广 东省工业化进程第四阶段的中前期。这一时期,重工业在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增 大是工业化过程的必然趋势。 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稳步演进。经济结构优化主要是指产业由低技术水 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状态演变的趋势,包括两种形态的资 源配置趋势:一是在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导向下,资源在各产业之间的流 动;二是在竞争导向下,资源在同一产业内部从低效率企业向高效率企业移动; 经济结构优化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由于目前广东省工 业内部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垄断性行业,如烟草、石油化工、电力、金属冶炼 等,准入门槛较高,因此资源流动配置,优化经济结构主要是集中在竞争性领 域,特别是竞争性领域里的高技术产业和重点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相对降低 了垄断性行业在全省工业中所占份额。 (一)高技术制造业支柱产业作用日趋突出。高技术制造业是竞争性领域 竞争相对充分的产业,开放程度高,非核心技术性企业的资金、技术准入门槛 相对较低,况且该产业投资收益率相对高于其他竞争性行业,2000 年以来,高 技术制造业资金利润率基本保持在 6.0%以上,比竞争性领域的其他传统产业, 如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等行业,具有更大的优势,再加上多年来政府 政策的引导得力和高技术产品的需求前景,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该行业发展 突飞猛进,成为广东省工业最主要的支柱产业。2004 年高技术制造业共有企业 3797 家,比 2000 年增加 2059 家,资产总计 5485.37 亿元,比 2000 年增长 1.33 倍,资产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 2000 年的 16.4%提高到 2004 年 23.0%;其完成 增加值 1885.85 亿元,是 2000 年的 2.45 倍,年均增幅 25.1%,明显高于同期全 省平均增幅,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 2000 年的 20.1%提高到 2004 年 25.3%。 为保持“广货”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广东省业界加大 R&D 的投入,加强 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研究,众多的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表现最 出色。2005 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R&D 投入为 136.42 亿元,占销售收入的 0.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的 R&D 投入为 88.95 亿元,占全省工业 R&D 投入的 65.2%。随着 R&D 投入力度的加大,新产品生产也取得了新的进展。2005 年高 技术制造业完成新产品产值 1385.30 亿元, 比上年增长 23.3%,增幅高于同年 全省新产品产值增速 5.1 个百分点;2005 年全省新产品生产中,高技术制造业 新产品占 67.0%;高技术制造业新产品对全省新产品生产贡献率达 75.9%。 (二)珠三角“信息产业走廊”发展日趋完善。自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以 来,抓住世界产业转移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在政府大力打造珠三角 “信息产业走廊”政策指导下,IT 产品生产企业迅速向珠三角地区集聚。经过 多年的发展,珠三角逐渐形成相对完整的 IT 产业链,除个别核心技术产品外 (如:CPU),珠三角基本上能生产出所有的其他 IT 产品,其中一些重要的电 子信息产品及配件,如电脑及电脑硬盘、移动手机等,在国内、国际 IT 产品市 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珠三角成了名副其实“信息产业走廊”。2004 年全省 3605 家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企业中,分布在珠三角就有 3395 家,占 94.2%;珠 三角该产业资本投入和吸纳的就业人数分别占全省相应行业的 96.5%和 94.5%;产出的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 96.4%。 (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取得长足发展。资金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 型企业是密不可分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往往又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因为只有资 金密集型企业,才能提供充足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反过来,只有不断创新的 企业,才能迅速积累资金发展壮大企业,二者良性互动,促进资金和技术密集 型企业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一般具有生产规模大、劳动生产率高的特 点。2004 年全省产值超 10 亿元的企业 316 家,比 2000 年增加 178 家,其中超 100 亿元企业 26 家,超 1000 亿元 1 家;资产总计 13216.39 亿元,平均每家企 业所拥有的资产由 2000 年的 28.93 亿元/家提高到 2004 年的 41.82 亿元/ 家;工 业增加值 3458.83 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增加值由 2000 年的 9.31 亿元/家增加到 2004 年的 10.95 亿元/家;劳动生产率 320301 元/人,比 2000 年的 288643 元/人 提高 31658 元/人,较同年全省平均水平高 245640 元/ 人。 与此同时,广东省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特别 是一些主力型的技术竞争力明显增强。如广东省通信设备制造大企业华为、中 兴等,在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数字集群系统、高端程控交换机等领域的核心 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行业竞争力迅速提升。其中华为公司在全球市场上较为强 势的 3G 标准 WCDMA 上,已基本达到与跨国巨头们相互制衡的水平, WCDMA 方面的基本专利有 69 项,占全球 WCDMA 的基本专利的 5%,名列 WCDMA 全球基本专利五强。广东省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依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但是由于劳动力资源因素和就业上的压 力,劳动密集型企业仍十分重要。 (四)九大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九大产业是广东省工业的支柱产业, 其工业产出占全省七成以上,是广东省工业发展的“风向标”。从 2000-2004 年间,九大产业发展稳定,2005 年完成增加值 5501.62 亿元,比 2000 年增长 1.29 倍,年均增长 23.0%,占全省的比重由 2000 年的 70.2%上升到 2004 年的 74.0%。由于政府政策的作用,九大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按预期方向发展,九大产 业中技术含量相对高的装备工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快速发展,所占份额上升, 传统产业相对有所收缩。 1、新兴支柱产业中高层次产业高速发展。2000-2004 年间,新兴支柱产业 中技术含量相对高的电子信息业、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业发展迅速,投入及产 出增长均处于领先地位。2004 年电子信息业、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业资产总计 为 4736.11 和 3049.54 亿元,资本投入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分别由 2000 年的 13.2%和 10.7%提高到 2004 年 19.9%和 12.8%;吸纳的就业人数为 173.65 和 165.10 万人, 劳动力要素投入占全省的比例分别由 2000 年的 11.9%和 12.9%提高到 2004 年 17.3%和 16.5%。2004 年产出的增加值为 1645.62 和 1066.07 亿元,比 2000 年 增长 1.88 和 1.57 倍,年均增幅 30.3%和 26.6%,高于同期全省工业平均增速, 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分别由 2000 年的 16.7%和 12.1%提高到 2004 年 22.1% 和 14.3%。两大产业已成为广东省生产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 新兴支柱产业中石油及化学,是与原材料、能源密切相关的行业,特别是 其中的石油加工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市场需求虽 大,但由于其经营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进入的资金、技术门槛要求较高,且投 资周期长,非一般民间资本所能及,况且 2000-2004 年间该行业未有新项目投 产,受产能所限,增长相对缓于其他新兴支柱产业,工业投入、产出占全省比 例均有所下降。2004 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资 产总计为 131.62 和 345.73 亿元,占全省的 0.6%和 1.5%,分别比 2000 年回落 0.3 和 1.6 个百分点。吸纳的就业人数仅为 1234 和 22279 人,劳动力要素投入分别 比 2000 年减少 1031 和 23370 人。完成增加值 312.24 和 149.28 亿元,比 2000 年增长 27.4%和 84.3%,年均增幅 6.2%和 16.5%,增长低于同期全省工业平均 增速 15.2 和 4.9 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分别由 2000 年的 7.2%和 2.4%下降到 2004 年 4.2%和 2.0%。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因进入门槛 要求不高,期间发展相对较快,2004 年增加值比 2000 年增长 3.50 倍,年均增 幅 36.8%,增速明显高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 2000 年的 4.2%提高到 2004 年 6.7%。 2、传统支柱产业发展相对有所收缩。2000-2004 年间,相对于其他快速发 展的行业来说,传统支柱产业发展明显乏力。2005 年三大传统支柱产业资产总 计 3637.83 亿元,仅比 2000 年增长 23.3%,资产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 2000 年的 20.5%下降到 2004 年 15.3%。吸纳的就业人数为 215.82 万人,劳动力要素投入 占全省的比例分别由 2000 年的 28.6%下降到 2004 年 21.6%。产出增加值 1224.04 亿元,虽是 2000 年的 1.75 倍,但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 2000 年 的 20.4%下降到 2004 年 16.4%,其中纺织服装的比重由 2000 年的 8.6%下降到 2004 年 6.4%,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的比重分别由 2000 年的 7.0%和 4.8%下降 到 2004 年 5.7%和 4.2%。 3、潜力产业中的汽车制造业飞速发展。2004 年三大潜力产业资产总计 1906.53 亿元,比 2000 年增长 73.7%,资产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为 7.9%,比 2000 年上升 0.3 个百分点。吸纳的就业人数为 49.02 万人,劳动力要素投入占全省的 比例分别由 2000 年的 5.6%下降到 2004 年 4.9%。产出成增加值 568.00 亿元, 比 2000 年增长 1.48 倍,年均增幅 25.5%,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 2000 年 的 6.7%上升到 2005 年 7.6%。三大潜力产业中的汽车制及摩托车发展态势良好, 是支撑潜力产业发展的主力,森工造纸和医药生产规模相对有所收缩。 2000-2004 年间,汽车工业是各工业行业中发展得最好的行业,增速居九大 产业各行业之首。2004 年汽车制造业完成增加值 250.36 亿元,是 2000 年的 5.82 倍,年均增长 55.3%,增幅较同期九大产业高 33.9 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 省工业的比重由 2000 年的 1.3%上升到 2004 年 3.7%。2004 年广东省汽车产量 为 276260 辆,2005 年进一步达到 413583 辆,比 2000 年增长 9.50 倍,其中轿 车增长 11.65 倍。 三、民营工业迅速发展壮大。随着工业准入门槛的放宽,政府政策对民营 工业的适当倾斜,激活了民间资本对工业领域的投资,民营工业发展充满活力。 2004 年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 15877 家,比 2000 年增加了 11745 家,占 规模以上企业的 45.9%;资产总计 4493.42 亿元,是 2000 年的 2.33 倍,占规模 以上工业比重为 18.8%,较 2000 年提高 5.7 个百分点。吸纳的就业人数为 247.19 万人,劳动力要素投入占全省的比例分别由 2000 年的 13.6%上升到 2004 年 24.8%。完成增加值 1578.25 亿元,比 2000 年增长 3.37 倍,年均增幅达 35.5%, 高于同期全省平均增幅 14.1 个百分点;其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 21.2%,较 2000 年提高 7.5 个百分点。近几年来,民营工业增加值对全省工业 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增大,2002 年为 18.9%,2003 年为 24.2%, 2004 年进一步 增大到 26.8%,民营企业的影响力明显增强。值的注意的是,广东省民营企业 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创新能力不强。2004 年民营企业劳动生产率为 63848 元/人,比全省水平低 10813 元/人,若扣除两个主力企业华为和美的后,民营企 业劳动生产率则降为 39973 元/人。用 R&D 来衡量企业的创新能力,全省民营 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集中于少数几个重点大型企业,R&D 总投入中,华为和美 的约占 80%,此外 90%以上的民营企业没有 R&D 投入。 按经济性质将工业企业划分为国有企业(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民营 企业、“三资”企业等,2004 年三大经济类型工业的资产总计结构比例由 2000 年的 38.9:13.4:49.7 调整为 2005 年的 28.6:18.8:58.1,三大经济类型工业 中,民营企业、“三资”企业资产在全省工业中所占份额有所提高,国有企业 所占份额有较大幅度回落。增加值结构比例由 2000 年的 30.2:13.7:54.5 调整 为 2004 年的 20.8:21.2:63.1。 四、产业转移加快了地区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珠三角为增强企业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集中地区力量发展高技术产业及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高的产 业,将部分传统产业从珠三角转出。产业转移对加快珠三角发展和协调地区工 业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珠三角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珠三角工业产出进一步向技术要求高及 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相对长的行业集中,传统行业生产规模相对有所收缩。 2004 年珠三角三大主行业(工业大类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 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资产总计为 7506.79 亿元, 较 2000 年增长 1.26 倍,占珠三角工业的 37.0%,较 2000 年提高 7.7 个百分点; 三大行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为 293.52 万人,占珠三角工业的 34.4%;其工业增加 值较 2000 年增长 2.64 倍,占珠三角产值比重达 40.7%,较 2000 年提高 7.9 个 百分点;由于三大主行业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其产出比例分别比投入比例高 3.7 和 6.3 个百分点。此外,一些技术含量相对高的行业,如黑色金属和有色金 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其资产、产出占珠三角工业比重同比也有不同程度的 提高。但传统的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等行业,其资产、 产出占珠三角工业比重有不同程度的回落。2004 年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 业、塑料制品业三大行业资产总计占珠三角工业的 9.4%,较 2000 年回落 1.8 个 百分点;其工业增加值占珠三角工业的比重由 2000 年的 11.1%下降到 2005 年 的 8.9%。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和主要高技术产品,如汽车、环境保护专用设备、 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微波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等完全由珠三角生产。 山区工业取得长足发展。近年来,由于政府政策引导得力,山区投资环境 的改善,大量传统产业从珠三角转移到山区落户,为山区工业注入新的“血液” ,有效地促进了山区工业的发展。2005 年山区地市工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 3329 家,比 2000 年增加 212 家;资产总计 1714.42 亿元,较 2000 年增长 9.4%,年 均增长 2.3%;山区工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为 82.27 万人,比 2000 年增长 13.3%, 年均增长 3.1%;完成增加值 438.97 亿元,是 2000 年的 1.59 倍,年均增幅 12.3%, 山区工业增加值产出增长比投入增长高 10.0 和 9.2 百分点。从 2000-2004 各年 的增长看,山区地市工业增长前低后高, 2003、2004 年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 21.1%和 29.3%。 东西两翼特色工业发展卓有成效。“十五“ 期间,东西两翼工业增长虽低于 全省平均增速,但在稳固发展地方特色工业方面也有较好表现。东翼潮州的日 用陶瓷,西翼湛江、茂名的石油化工,阳江的刀剪等,在相应行业中均占有优 势。2004 年全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两大行业的增 加值总产出中,西翼约占 35.0%,广东的天然气完全产自西翼,其他石化产品, 如原油加工量、汽油、煤油、乙烯等产品,西翼同样占有较大份额,西翼已成 为广东主要的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基地。此外东翼潮州的日用陶瓷制品和西翼阳 江的刀剪制品,也尽显地方特色,2004 年潮州日用陶瓷制品业增加值占全省相 应行业的 62.7%,日用陶瓷产量约占全省的 82.0%;阳江刀剪及类似日用金属 制品业增加值占全省相应行业的 77.4%。 五、产业集中度提高。大中企业发展迅速壮大,一批龙头企业“航母”初 步形成。2004 年广东省共有大中型企业 4009 家,比 2000 年增加 1617 家,其 中大型企业 238 家,增 138 家。大型企业投入产出主要指标资产、从业人员、 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例为 27.4%、12.3、和 30.7%,比 2000 年分别提高 10.4、4.1 和 12.9 个百分点。 分大类行业看,部分主力行业产业集中度有不同程度提高。以 CR4 值(行 业销售收入最大的 4 家企业占相应行业的比重)测算,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制 造业等竞争性行业,2004 年 CR4 值比 2000 年分别提高 18.0、5.0、12.1 和 6.6 个百分点;竞争性行业 CR4 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边境安全防护员培训总结课件
- 垃圾屋数据中台建设中的隐私保护与资源利用效率悖论研究
- 哌啶酮盐酸盐在抗肿瘤药物中的构效关系与血脑屏障穿透机制
- 后疫情时代公共空间声压分级标准争议
- 反射棱镜纳米镀层环境稳定性与长周期可靠性研究
- 反光胶条生产工艺能耗与碳排放的碳中和路径重构
- 单相诱导塑封电机模块化设计对供应链弹性供应链的支撑度评估
- 区块链赋能供应链透明化与溯源信任机制构建
- 化工生产链中三氯乙烷挥发性逸散的实时监测与智能防控系统构建
- 功率倍增放大模块面向空天应用的极端环境可靠性强化与热失控预警
- 幼儿园三重一大会议记录范文
- 2025至2030药用包装铝管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胜利油田安全课件
- 二级豆粕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纸箱厂企业介绍
- 2024年北京京剧院招聘笔试真题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液压与气动》课件(共十三章)
- 2025年新版病历书写规范与解读
- 2025年山东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综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招投标管理考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